静态数据接收及解算过程
gnss静态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gnss静态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GNSS静态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数据预处理:这是GNSS静态数据处理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对原始数
据进行质量控制和格式转换。
包括数据筛选、格式转换、时钟同步和测站坐标转换等操作。
在这一阶段,可以采用滤波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剔除质量较差的观测数据;将不同厂商和型号的接收机所生成的原始数据格式进行统一,以便于后续处理;利用网络时间协议(NTP)对各接收机的时钟进行同步,以减小时钟偏差对解算结果的影响;将各测站的坐标从当地坐标系转换到所需的坐标系。
2. 基线解算:基线解算是利用GNSS观测数据,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方法,求解两个或多个测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的过程。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GNSS数据处理软件来完成。
3. 网平差:网平差是利用基线解算的结果,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方法,求解整个GNSS网中所有测站的位置、方向和尺度等信息的过程。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平差计算软件来完成。
4. 成果输出:经过上述步骤处理后,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GNSS测量成果,包括各测站的三维坐标、方向、尺度等信息。
这些成果可以以文本文件、表格等形式输出,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GNSS静态数据处理中,上述流程可能因不同的数据处理软件和具体应用需求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GNSS静态数据处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处理。
gnss静态数据处理步骤

gnss静态数据处理步骤
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静态数据处理涉及从(GNSS(接收器收集的观测数据中提取位置信息。
以下是一般的(GNSS(静态数据处理步骤:
数据收集:
在(GNSS(接收器上设置并连接到卫星信号。
记录(GNSS(接收器的观测数据,包括卫星的位置、时间、信号强度等。
数据预处理:
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对数据的采样率、时钟同步等进行调整。
进行数据质量检查,排除可能的错误或异常数据。
轨道确定:
利用卫星星历文件,确定每颗卫星在观测时刻的轨道参数。
使用这些轨道参数计算卫星的位置。
伪距观测值转换:
将接收器观测到的伪距转换为几何距离,考虑大气延迟等误差。
使用伪距观测值和卫星位置计算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几何距离。
载波相位观测值转换:
将载波相位观测值转换为相位距离。
考虑卫星钟差、电离层延迟等因素。
定位计算:
使用观测数据和卫星位置信息,通过解算方程组计算接收器的位置。
常用的解算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
精度评估:
评估定位解的精度,包括水平位置误差、垂直位置误差等。
考虑误差来源,如多路径效应、大气延迟等。
结果输出:
输出最终的静态定位结果,包括位置坐标、精度评估等信息。
以上步骤是一般的(GNSS(静态数据处理流程,实际应用中可能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专业的(GNSS(数据处理软件和算法。
GPS静态数据解算(自己整理版详细流程)

汇 报 人: 日 期:2019.6.29
1 PART
GPS静态测量及基线解算
2 PART
曲线要素输入
3 PART
坐标转换
GPS静态观测及基பைடு நூலகம்解算
1、静态GPS原理
静态相对定位是在WGS-84坐标系中,利用载波相位确定 观测站与某一地面参考点之间的相对位置,或两测站之间的相对位置。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静态测量。测量时必须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 接收机分别摆在不同的测站上,两两测站之间至少要有4颗共同卫星, 同步做一定时间的静止观测。其精度经静态后处理软件处理后可达到 仪器标识的精度(一般在GPS接收机机头上有说明)
一2、、网网形形设设计计
(1) 选点与埋设 在选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点位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 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及电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 传送通道,以避免周围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 3)点位周围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 4)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并有利于用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以提高作业效率; 5)点位应选在地面基础稳固的地方,以利于点位的保存; 6)点位的埋设宜用混凝土现场浇筑的形式埋设为不锈钢标志,埋深应在当地永久冻土层以下0.3 米,桩面注记字体应朝向正北。
(4)设计网形 布设GPS控制网的观测作业方式主要以下几种: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和混连 式:
3、外业施侧
(1)、观测计划 GPS卫星的可见性图及最佳观测时间的选择 采用的接收机类型和数量 观测区的划分 运输 通信等
(2)野外观测 在外业观测中,仪器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当确认外接电源电缆及天线等各项连接完全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启动接收机。 2、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关闭又重新启动; 改变卫星高度角设置;改变天线位 置;改变数据采样间隔。 3、在观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供电情况。 4、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量测一次,并及时输入仪器及记入测量手簿之中。 5、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机使用对讲机、玩手机。 6、观测过程中要随时查看仪器内存或硬盘容量,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 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rtk静态数据采集流程

rtk静态数据采集流程
RTK(实时动态)数据采集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架设仪器:将三脚架架设在控制点上,对中整平三脚架,然后将接收机安装在三脚架的基座上,高度适中,脚架踏实,严格对中整平。
2. 设置仪器:主机开机后,按特定键进入静态菜单,开启静态记录,设置采样间隔、高度截止角等参数,并确认。
3. 测量天线高:在静态模式设置成功后,从三个方向量测天线高,记录下平均值。
4. 记录信息:记录点名、仪器 SN 号、仪器高、开始观测时间等信息。
在静态采集过程中,接收机记录静态数据,不得触动脚架或仪器,尽量避免人为干扰。
5. 结束采集:静态采集完成后,再次从三个方向量测天线高,记录下平均值。
6. 数据下载:数据下载有多种方式,包括USB模式、网页模式和FTP模式。
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下载数据。
7. 数据处理:对下载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解算、分析等。
在整个采集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在采集中不能移动基座、不能改变采集参数。
在测量点架设仪器时,应严格对中、整平。
在测量天线高时,应从三个方向量测,各次间差值不超过3mm,取平均数作为最终的仪器高。
在静态采集过程中,应避免人为干扰,并安排专人看守。
在结束采集后,应再次测量天线高,记录平均值。
在数据下载和处理时,应遵循相应的方式和流程。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准确信息。
静态数据后处理基线解算步骤

静态数据后处理基线解算及坐标投影1.运行“南方GPS数据处理”程序,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菜单,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项目名称”并选定投影坐标系(一般情况为北京54坐标3度带坐标系统);2.点击“数据输入”菜单下的“增加观测数据文件”菜单,找到存放观测数据的文件夹,点击右上方的“全选”按钮然后单击确定导入观测数据;3.点击“数据输入”菜单下的“坐标数据录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已知点点号后输入相应的已知点坐标数据(至少两个已知点数据);4.点击“基线解算”菜单下的“全部解算”菜单,等待程序对基线进行自动进行解算;5.点击左屏幕中的“基线简表”子项,查看基线解算是否全部通过(方差小于3时系统会自动提示解算不通过),如果有未解算通过的基线边可在相应的基线解算数据行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增加或者减少“高度截止角”和“历元间隔”反复解算直到基线的方差比大于3为止,特殊情况下可选择参考卫星。
6.点击左屏幕中的“闭合环”子项查看同步环和异步环的闭合精度是否合格(如果精度太低系统将会提示);7.点击左屏幕中的“重复基线”子项查看重复基线的精度情况,如果精度太低系统将会自动删除不合格的重复基线;8.以上工作确保无误的情况下,点击“平差处理”菜单下的网平差,系统将自动对GPS网进行平差计算和坐标成果解算。
如果系统提示已知点坐标与坐标系统设置差异太大:首先请检查已知点的坐标数据是否正确;其次如果确认已知点坐标数据无误后还会出现该提示,说明所提供的已知点坐标数据不是北京54坐标系,点击“平差处理”菜单下的“平差参数设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进行已知点与坐标系匹配检查”一项变为不选中再进行网平差即可。
9.自定义坐标系时先选择相应的坐标系统参数再点新建,并注意坐标投影高(如果有两个以上已知点,可不考虑投高度)。
10.点击“成果”菜单下的“成果报告打印”,设置纸张为A4然后系统将自动打印出成果报告。
HGO静态数据处理流程

HGO静态数据处理流程GPS静态数据处理的流程主要有:GPS基线向量解算和GPS网平差。
具体步骤如下:1、运行“HGO数据处理软件”,新建项目,设置控制网等级和坐标系统。
打开HGO软件,选择“新建项目”,填写项目名称,路径默认。
项目属性填写项目单位等等,限差里控制等级选择E级(根据工程需要),坐标系统目标椭球根据需要,投影也根据需要,点击确定保存。
2、导入数据,修改每个观测文件的天线高、天线类型和天线高测量方法。
右击观测文件,修改每个观测文件的点名、天线高、天线类型和天线高测量方法,保存到该站。
导入完成后,工作区域会显示测区网图。
3、处理全部基线。
基线处理前设置“处理选项”,我们只要修改常规,根据外业修改高度截止角和采样间隔:基线可以单个选择处理,也可以一次性全部处理:对于方差比(Ratio)小于3和误差大的基线,观察其基线残差图,删除不好的卫星或部分观测数据。
或在“静态基线处理设置”中设置采样间隔和高度截止角,重新处理此基线。
4、搜索重复基线、基线闭合差、闭合环。
如超限可对误差较大的基线改变设置或以删星或删部分观测数据的方法重新处理。
如果仍然超限,可选择删除基线。
重新搜索重复基线、基线闭合差、闭合环,直至闭合差符合限差。
5、网图检查,设置平差参数。
在平差设置里选择平差参数,高程拟合中,有2个控制点选择固定差改正,3个选择平面拟合,4个及以上选择二次曲面拟合。
6、输入已知点坐标和高程,进行网平差。
平差前要设置控制点,一般2-3个控制点,选中点,右击点选择转化为控制点,在控制点里输入已知坐标值。
点击全部平差,当然你也可以按照需要选择单个平差,选择平差结果,生成报告,查看有没有合格。
7、在处理报告菜单打开“平差文本报告”,打印测量成果。
详细的数据处理方法请阅读《HGO数据处理软件使用说明》。
静态测量和解算

静态测量和解算一、静态测量测量遵循的原则大家都知道,在布局上是由整体到局部,在精度上是由高级到低级,在次序上是先控制后碎部。
控制网是一个地区或者测区的统一坐标基准框架,是保证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按等级可分为ABCDE,按不同行业分有城市公路铁路等等。
AB级网我们一般做不了,等级太高,要求太高,常见的都是C级及以下。
各个网的等级划分,观测时间长短,观测时段多少可参照云盘中上传的GPS测量规范2009。
南方的仪器在做控制网中需要更测量模式,从原来的基准站模式和移动站模式改为静态即可,不需要拧天线(之前见过用户做静态时“忘”带天线了,又开车回去取的,完全浪费时间)。
S86及S86-2013还有银河6,都可以通过面板去更改模式,很简单,不再赘述。
S82 T(双星)改静态方法:在关机状态下,同时常按住主机上的F键和开机键,等三个灯同时闪烁两次以上时同时松手,这时候按一下F键,左侧红灯亮,再按一下F键,中间红灯亮,再按一下F键,右侧红灯亮,按开机键即可。
S82-2013灯比较多,但方法一样。
同时常按主机上的F键和开机键,等灯同时闪烁两次以上时同时松手,按F键把最左侧的灯调到第一个亮,按开机键即可。
如果要更改采集间隔,S82 S82-2013最好用电脑通过仪器之星软件改,S86 S86-2013和银河6直接通过面板改。
银河1 银河1plus改静态的方式是:开机情况下,按住关机键,等机器关闭后,手不要松,会有语音提示"基准站、移动站、静态、进入自检状态",等播报完静态时,马上松手即可,再开机,模式就会变成静态。
外业观测时,最好是按规范来,打印若干记录表。
类似于这种,目的在于记录详细的外业观测记录,便于内业处理数据。
尤其是仪器高,好多次,用户打电话,仪器高忘记量了。
静态测量中,重复设站的点仪器高没量或者量错,不仅影响高程,平面也会影响。
观测时,没事就看看机器是否正常,电池电量是否够用。
仪器高的量取方法:仪器高按图上所示量取,86,86-2013,银河1 银河6测量仪器高时都需要用测高片,只有82 82-2013用斜高。
GPS静态数据检算各参数定义

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定义一、基线解算的类型1、单基线解(1)定义:当有台GPS接收机进行了一个时段的同步观测后,每两台接收机之间就可以形成一条基线向量,共有条同步观测基线,其中最多可以选出相互独立的条同步观测基线,至于这条独立基线如何选取,只要保证所选的条独立基线不构成闭和环就可以了。
这也是说,凡是构成了闭和环的同步基线是函数相关的,同步观测所获得的独立基线虽然不具有函数相关的特性,但它们却是误差相关的,实际上所有的同步观测基线间都是误差相关的。
所谓单基线解算,就是在基线解算时不顾及同步观测基线间误差相关性,对每条基线单独进行解算。
(2)特点:单基线解算的算法简单,但由于其解算结果无法反映同步基线间的误差相关的特性,不利于后面的网平差处理,一般只用在普通等级GPS网的测设中。
2、多基线解(1)定义:与单基线解算不同的是,多基线解算顾及了同步观测基线间的误差相关性,在基线解算时对所有同步观测的独立基线一并解算。
(2)特点:多基线解由于在基线解算时顾及了同步观测基线间的误差相关特性,因此,在理论上是严密的。
(3)多站整体解(绝对坐标).z.(4)单基线解算的过程(5)利用基线解算软件解算基线向量的过程二、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评定指标1、单位权方差因子(1)定义:(2)实质:反映观测值的质量,又称为参考方差因子。
越小越好。
2、RMS-均方根误差定义:(2)实质:表明了观测值的质量,观测值质量越好,越小,反之,观测值质量越差,则越大,它不受观测条件(观测期间卫星分布图形)的好坏的影响。
3、数据删除率(1)定义:在基线解算时,如果观测值的改正数大于*一个阈值时,则认为该观测值含有粗差,则需要将其删除。
被删除观测值的数量与观测值的总数的比值,就是所谓的数据删除率。
(2)实质:数据删除率从*—方面反映岀了GPS原始观测值的质量。
数据删除率越高,说明观测值的质量越差。
4、RATIO(1)定义:RATIO值为在采用搜索算法确定整周未知数参数的整数值时,产生次最小的单位权方差与最小的单位权方差的比值。
sgo静态数据处理步骤

SGO静态数据处理步骤如下:
1. 打开科力达静态处理软件。
2. 开始新建项目,修改项目名称、施工单位、坐标系统、选择相对应的控制网等级。
3. 选择并点击数据输入、增加观测数据、选中STH格式的文件、点击确定。
4. 进行下一步,点击观测数据文件,检查一下量取天线高处是否正确。
5. 点击基线解算、全部解算、基线解算功能,如果合格,全部变成红色。
如果有灰色线就双击上下修改高度截止角和历元间隔。
直至方差比大于3。
6. 点击闭合环,如果所有的同步环显示合格即解算成功,如果超限,则点击那条线,修改历元间隔与高度截止角。
7. 点击数据输入、坐标数据录入、输入已知点坐标。
8. 进入下一步,点击平差处理、网平差计算,即可看到成果报告。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多帮助。
TGO-GPS静态数据解算

武汉天宝
新建坐标系统
点击坐标系统,在左边框空白处右键单击选择“添 加新的坐标系统组” 编辑坐标系统组参数:输入名称
武汉天宝
新建坐标系统
选择新建的坐标系统组,在有右边框空白处右键单击选 择“添加新的坐标系统-横轴墨卡托投影” 编辑投影带参数:输入名称、基准名称,选择基准方法
武汉天宝
新建坐标系统
编辑大地水准面模型:选择方法,模型 编辑投影:正坐标方向(北、东),中心纬度 (0),中心经度(当地中央子午线),纵轴加常数 (0),横轴加常数(500000m),尺度比(1)
选择RENIX文件输出目标地址
武汉天宝
RENIX数据转换
配置RENIX文件
武汉天宝
RENIX数据转换
输入测站标识点名称、改正天线高到相位中心 修改完成后点击配置对话框中“确认”键,转换成功
武汉天宝
新建坐标系统
TGO-菜单栏-功能-Coordinate System Manager 大地水准面模型 新建椭球 新建基准转换 新建坐标系统
武汉天宝
项目属性-坐标系统
编辑当前项目属性-坐标系统:坐标系统设置,当 地点设置,查看细节 改变默认坐标系统:默认为WGS-84坐标系统
武汉天宝
项目属性-坐标系统
选择坐标系统:新系统或最近使用过的系统 选择坐标系统类型:选择“坐标系统和投影带”
武汉天宝
项目属性-坐标系统
选择坐标系统投影带:坐标系统组,投影带bj54 选择大地水准面模型:选择预定义的大地水准面 模型EGM96(Global)
武汉天宝
新建坐标系统
编辑移位网格:选择无 点击完成,至此坐标系统新建完成,然后保存
武汉天宝
项目
项目管理 项目属性-坐标系统 项目界面
南方静态GPS数据解算过程

静态数据处理流程
(处理前)准备工作,将数据线连好静态机,在静态机关机状态下连上电脑,电脑弹出发现并安装新硬件,安装好后在H盘复制出当天数据。
并将数据重命名。
注意,名称有8位数,前四位是仪器编号的尾四位,根据记录的时间和观测时段不同分别将数据名称前四位更改为测站点名。
比如G001点对应的数据是11051531.sth 则将其名称更改为G0011531.(点名在设计时候要设计为四位,不足四位用代码或字母或0来补足。
)
安装好软件,点击帮助→软件注册→输入你的公司名称→在注册码栏按任意字符直到注册成功。
新建工程:点击文件→新建→选择好对应的坐标系统→和控制网等级→确定(此步骤点击设置可以看到不同等级控制网对应的平均边长不同可以根据你的边长选择合适的等级,也可以根据需要的等级来设
计你的边长)
导入数据:点击数据输入→增加观测数据文件→找到你拷出来并重命名好的数据文件夹→点击全选→确定
改天线高:点击左边框中的观测数据文件→找到右边的量取的天线高→双击修改→按照观测时记录的数据修改。
基线解算:点击基线解算→全部解算(点击左边网图显示可以看到解算过程)→全部解算完毕→OK
输已知点:点击数据输入→坐标数据录入→点击请选择→选择已知点并输入该点的正确坐标→全部输入完毕后点击确定。
平差处理:点击平差处理→自动处理→三维平差→二维平差→高程拟合。
打印成果:点击成果→平差报告打印。
rtk静态数据测量工作流程

rtk静态数据测量工作流程
RTK(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定位)静态数据测量是一种高精度的大地测量方法,其工作流程概括如下:
1. 基准站设置:首先设立一个固定不动的基准站,开启GNSS 接收机并接入参考站数据源,输出精确的差分改正信息。
2. 流动站观测:在待测点设立流动站,同样开启RTK接收机,接收来自基准站的差分信号,进行长时间连续观测并记录原始观测数据。
3. 数据采集:流动站获取并记录每个观测点的三维坐标数据,确保观测期间仪器稳定,减少误差。
4. 数据处理:观测结束后,将静态观测数据导入专业的GNSS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平差计算,得到亚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精度的测量结果。
5. 成果检查与应用:对处理后的测量成果进行质量检查,满足精度要求后,可用于地形测绘、工程放样、地质监测等多种应用场景。
中海达静态传输及解算操作流程

中海达GPS静态数据传输及解算简易操作流程静态数据的传输:插好数据线,开机把接收机改为静态模式(若是静态机则开机即可),打开HDS2003数据处理软件点【工具】→【HitMon数据传输】——进入数据传输软件,点【连接】→【计算机通讯设置】——设置通讯串口及传输的波特率一般为115200点【连接】→【连接】或直接点工具栏上的连接快捷键(若用USB传输线则插上后直接点连接即可),连上后在对话框右下角显示仪器号,读取接收机数据后在主界面显示观测的数据,点【文件】→【设置卸载文件的存储目录】或直接点工具栏左侧的路径快捷键——设置接收机传出文件的存储目录,设置好后界面刷新一下,在对话框下方显示下载的路径,选择需要下载的文件右键→【输入测站信息】——输入点名、时段、仪器高等,确定后界面刷新一下把改后的数据在写入仪器内,(软件默认点名为四位若不够四位软件自动在点名后加“_”下划线补齐,若仪器高输错,第二次修改时需把点名后的“_”下划线删除,不然所改的数据不能传入到接收机里)刷新后在界面里就可以看到改后的文件的点名和仪器高了,右键→【数据导出】——把所测的数据导入到指定的文件夹里,导出后点【连接】→【断开】或直接点工具栏上的断开快捷键,就可拨下数据线进行下一台接收机的数据传输。
接收机的设置:点【查看】→【接收机信息】可查看接收机号、注册日期、内存等信息,点【工具】→【采样间隔、高度截止角设置】可更改采样间隔和高度截止角,点【工具】→【接收机注册】可输入21位注册码进行接收机的注册。
HDS2003数据处理软件的解算:运行HDS2003数据处理软件1新建项目点【项目(F)】→【新建(N)…】,弹出 新建项目目 属性设置 对话框,在 项目细节 里填写好各项信息,点 控制网等级——选择自己的控制网等级,点 坐标系统——选择已知点坐标系及输入测区的中央子午线,改好后2导入数据点【项目(F)】→【导入(I)…】,弹出 数据导入 对话框,数据格式选择第一个中海达ZHD观测数据弹出打开对话框选择需要解算的数据,点击打开弹出是否加载数据3基线处理点【静态基线(S)】→【处理全部基线(A)】,软件开始自动处理全部基线,处理完后弹出 是否查看基线报告 计算区 对话框里显示基线的精度,若有不合的则显示出不和基线的条数,在主界面的网图里,算合的基线显示为黑色,不合的基线显示为灰色。
静态基线解算

静态基线解算静态基线解算是通过测量和计算地球表面上的两个或多个固定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来研究地壳运动、地球形状、构造变形等问题的一种技术方法。
该方法基于大地测量原理和测量仪器,通过角度观测、距离观测和高差观测等多种手段,对测点的空间坐标进行测量,并通过数据处理和解算,得到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等位置信息。
静态基线解算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选择合适的测点,并使用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进行观测,获取角度观测值、距离观测值和高差观测值等原始数据。
在采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测点的稳定性和观测仪器的精确性,以确保获取可靠的观测结果。
2.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检查、数据筛选和数据平差等步骤。
数据检查主要是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检验,排除异常数据或误差较大的观测值。
数据筛选是对观测数据进行精度筛选,选择适用于后续解算的观测数据。
数据平差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加权平差,以提高解算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3. 解算计算:根据预处理后的观测数据,利用大地测量学中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基线解算计算。
解算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角度解算、距离解算和高度解算。
在解算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大地曲线、地球形状、地球椭球体参数等因素,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解算。
解算计算结果将得到各测点的空间坐标和位置信息。
4. 数据分析和精度评定:对解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定,包括坐标精度评定、形变分析等内容。
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计算和对比解算结果的精度、一致性和可靠性,进行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
形变分析则是通过对解算结果的比对,研究地壳运动、构造变形等问题。
静态基线解算在地球科学、大地测量、测绘地理信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地壳运动的监测与研究,如地震活动、板块运动等;也可以用于大尺度地形测量和制图,如高精度测图、地图更新等;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工程测量和导航定位等领域,如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态数据接收及解算过程
一、接收
接收器连接电脑——打开loader软件——在loader软件上面第二排第四个图标点击连接(连接后软件数据框内会出现数据)——将鼠标放到数据框内,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全选数据然后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数据导出——选择导出数据将要保存的路径
二、解算过程
1、新建数据库:打开电脑桌面图标CGO软件——点击右上角图标“文件”——点击“文件”里面二级选项“新建项目”选择保存路径进行文件夹新建。
2、文件导入:点击右上角图标“文件”——点击“文件”里面二级选项“导入”——单击二级选项“导入”里面的三级选项“原始数据”——选择静态数据保存的文件夹——按鼠标左键全选数据——确定。
3、原始数据检查:当原始数据导入后操作界面会出现“原始数据检查”数据框,在“原始数据检查”数据框里面改变“测量天线高”及“测量方法”里面的数据为实际数据——点击确定后进入图形界面。
4、点击右上图标“基线处理”——点击“基线处理”里面的二级选项“处理全部基线”(处理完成后图形界面里面的绿色线条表示合格线条,白色线条表示不合格。
若合格可不进行处理,若不合格:点击图形文件底下的“基线”图标,进入后会出现数据框——鼠标左键点击不合格的基线数据——然后右键单击此条数据——选择选线里面的“残差观测数据图”——单击数据折线图上方的“下一步”查看单个卫星图形,若哪一条不合格可根据图形上面的名称,如下图“G07”在图
形文件上面的横道图中找GO7,若全部横道图不连续、断开或很短,则此横道图后面的对号去掉;若一部分不合格,则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选择不合格的部分,之
后发现这部分横道图被打上,说明这部分已不参加解算,然后单击图形文件左
下角的基线处理即可。
若想要恢复打部分,则鼠标左键单击这一部分,然后鼠标右键单击,选择选项“恢复被删除数据”即可。
)
5、录入已知点:单击软件上部图标“平差”——单击二级选项“录入已知点”——将数据库里面的“North”、“East”、“H”数据分别改为已知点的Y、X、H的具体数据——点击确定
6、网平差:鼠标左键单击软件上方的图标“平差”——选择二级选项“网平差”——之后会出现一个上浮选项框,在这个选项框里面点击下方选项“平差”。
7、报告:鼠标左键单击软件上方的图标“平差”——选择二级选项“网平差”——之后会出现一个上浮选项框,在这个选项框里面点击下方选项“报告”——然后出现一个html格式的“网平差总结报告”,里面的4.5条为需要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