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内外德育现状35597

合集下载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的德育现状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的德育现状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的德育现状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的德育现状一、美国大学德育的经验与特色总的说来,美国大学德育是较好地解决了道德教育中“知、情、行”之间协调统一问题的典范:就具体方法而言,主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得以实现:(一)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渗透美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其学校教育中少有专设的道德教育课程。

德育往往渗透在其他各科教学当中,也没有采用“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更没有一个统一表述的德育目标:但是,在其整个大学教育中却有明显的德育倾向。

例如: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信念,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因此,“高校的公共课普遍开设美国总统制、欧洲政治思想、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政治与社会制度、伟人肖像等有关专题”,还开设“语言与人、艺术和社会、西方文化的三次危机??文明在受审、亚洲政治思想、男女平等理论与妇女运动、宗教、伦理学等有关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学生从中获得某种道德熏陶,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选择的自觉性,增强对美国文化和精神传统的体验和理解。

除文科教学以外,近年来理科教学中也开始渗透德育内容,主要方法是要求学生对任何一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学习研究。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门专业课程,学生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④此外,职业道德教育也在美国高校普遍得到重视,旨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克服利己主义的影响并解决与职业有关的品德问题。

这可以说是美国道德教育在“知”上做的文章。

(二)课堂德育与课外心理咨询的结合与互补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机构,这类机构有固定的编制、行政拨划的经费和正规的工作制度与规划,集中了一批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专家,并对咨询人员有十分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

心理咨询的主要职能是进行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其服务渗透到课堂、日常生活、个别谈话、团体训练等各个方面。

当下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建议

当下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建议

当下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建议德育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德育也是孩子学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是全社会的共识,但随着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

而思想道德教育对人的发展又有着及其重要作用,现在的德育教育常常是靠空洞生硬的说教,收效不大,像“镜中花、水中月一样,看得见、摸不着,德育课老师很难上、不愿上、学生不愿学、学不进”,这是当下很多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的尴尬现状。

重视德育课程教学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实际效果不大。

关键是缺乏丰富的。

可借鉴的教学资源及配备足够的德育老师。

许多教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资源”,把德育课上的干瘪无味,或者直接上成“思想政治课”而做好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如何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品德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工作?一是坚持教师正面德育教育。

我们要根据在校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正面教育,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决不能包办代替、空洞说教。

因此,应从学生内部选择各方面的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教育学生,加大力度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逐步学会分清是非;懂得怎样做才有利他人、有利集体,为他们长大后树立有利于人类文明与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好准备。

二加强家庭感恩德育教育。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只有感恩的人多了,才能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因此,开展感恩教育,是当前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家庭学校要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们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

德育工作现状

德育工作现状

德育工作现状一、引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本文将就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爱护自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另一方面,德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加强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德育工作的现状1. 政策支持方面近年来,国家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支持和推动德育工作。

比如,教育部发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此外,教育部还提出了《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可以看出,政府对德育工作的支持是不断增强的。

2. 学校管理方面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要场所,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比如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德育教育课程、举办德育主题讲座等。

此外,一些学校还加强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比如规定学生的着装规范、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监管。

这些举措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3. 师资队伍方面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德育师资队伍。

目前,德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一些学校的德育师资力量不足,德育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

四、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 德育工作过于功利化一些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

为了追求“效率”,一些学校只是简单地搞一些宣传活动,而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长期引导和培养。

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

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

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摘要】国外的德育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我国在德育发展方面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德育发展的趋势并分析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立足点。

国外德育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加强师德建设、注重学生德育培养和提倡社会和谐共处。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结论部分将探讨我国德育发展的方向、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以及共同推动德育事业的重要性。

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德育发展体系,共同推动德育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关键词】国外德育发展现状、我国德育发展挑战、本文目的、国外德育发展趋势、我们的立足点、加强师德建设、注重学生德育培养、提倡社会和谐共处、我国德育发展的方向、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共同推动德育事业1. 引言1.1 国外德育发展现状在国外,德育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和政策支持德育的推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欧洲国家在教育课程中加入了德育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美国等国家也注重德育在学校文化中的重要性,鼓励学校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些发达国家还推动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合作,通过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国等国家则通过学校自治和学生参与管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国外德育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品行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学生个体的成长,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在德育方面也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不断完善德育体系,推动我国德育事业的发展。

1.2 我国德育发展挑战一是教育资源不均衡。

在我国,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教育资源差距,导致了德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一些地区的学校德育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严重影响了学生德育的有效开展。

我国当前德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当前德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当前德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我国当前德育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培训及专业发展不足教师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主体,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修养。

然而,我国当前存在着教师培训及专业发展不足的问题。

首先,德育课程在教师培训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导致教师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

其次,在职教师缺乏持续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很难跟上时代发展需求。

(二)考试至上倾向仍存在多年来高考和各类考试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背景下,我国当前仍然存在着考试至上倾向。

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追求分数而忽视了道德修养的培养。

由于形势所迫,学校及家长普遍关注学生成绩,对道德教育投入不够。

(三)家庭教育不完善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社会伦理和价值观的地方。

然而,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着家庭教育不完善的问题。

有些父母过分关注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孩子道德观念和品德培养的引导。

也有一些家庭因为经济困难或缺乏意识而无法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

(四)道德教育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我国当前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着道德教育内容单一和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当前主要依靠传统方式和课程进行道德教育,但这种方式无法全面满足多样化社会背景下学生的需求。

应该更加注重全人培养,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个科目中去。

二、我国当前德育存在的不足(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我国当前的德育实践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有些学校将注意力集中在组织各种仪式活动上,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实际行动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需要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德育模式。

(二)学校德育工作缺乏激励机制当前,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缺乏明确的激励机制。

对于道德表现优秀的学生,应该给予特殊荣誉和奖励以鼓励;对于道德行为不端的学生,需要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

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成长。

(三)缺乏有效评估体系当前我国对于德育成果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估体系。

在教师评选、招聘及学生升学方面,普遍存在将分数视为唯一标准的门槛。

各国德育现状

各国德育现状

英国的德育--教育靠感染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称作“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

目的不是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或者争当舍己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应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自律以融人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其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认为“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

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

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

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良知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

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

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这事情不合潮流,最要紧的是“心之所喜,性之所趋”;英国人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此外,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渗透这样一个思维方式: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去对待别人。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1、借助宗教教育进行道德教育。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宗教性是极具特色的,也较有典型性。

英国的一些重要教育法均明确规定所有学校开设宗教教育。

宗教课较注重传授一些基本的、各教派共同具有的宗教知识,而不是单独传授某教派的观点;较注重阐棕人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能用传统宗教的观念来理解。

2、直接开设道德课进行道德教育。

当前国内高校德育评价现状

当前国内高校德育评价现状

当前国内高校德育评价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校德育评价也成为了教育行业中关注的热点话题。

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德育评价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广泛重视和深入思考。

本文将从当前国内高校德育评价的现状出发,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1.评价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内高校德育评价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校以学生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感为标准,有的学校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公民意识。

这种差异性导致了各高校德育评价的侧重点不同,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难以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

2.评价手段单一目前,高校德育评价的手段相对单一,主要通过学生的德育档案和考核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德育水平。

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评价的片面性和不够全面,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德育水平,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评价结果利用不足在很多高校中,德育评价的结果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

评价结果只是停留在学生的德育评价档案中,未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有效的引导作用。

这意味着德育评价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浪费和资源闲置。

二、问题分析1.评价标准混乱由于评价标准的缺乏统一,导致了高校德育评价的难度和复杂度加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标准,明确德育的内涵和目标,为高校德育评价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标准。

2.评价手段单一目前,高校德育评价中,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无法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和成长轨迹。

因此,需要引入多种评价手段,如问卷调查、心理测评、个人成长档案等,为高校德育评价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撑,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3.评价结果利用不足现阶段,德育评价结果的利用不足主要是因为德育评价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脱节,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引导。

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指导和帮助。

国内外德育个案研究现状(5篇)

国内外德育个案研究现状(5篇)

国内外德育个案研究现状(5篇)第一篇:国内外德育个案研究现状宁波光华学校德育个案研究之国内外德育个案研究现状曹秋生国外对德育的研究开始较早,相对比较成熟。

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而我国德育研究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

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尤其对德育个案的研究日趋重视,但研究过程乱象横生,研究结果不尽人意。

对德育个案的研究,往往层次较浅,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就全国来看,德育个案的研究,往往引用一个或者几个具体案例,并对此案例进行“问题分析”,进而提出“对策与措施”。

大多案例分析局限于就事论事,分析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案例研究,缺少自己的独到见解,很多的案例研究毫无理论高度可言。

究其原因,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

一些老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些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

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

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

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德育工作的第一线老师,反而缺少德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导致研究者本身的理论积淀不够,甚至现学现卖,以致于无法从更高的高度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更形不成系统的理论。

对德育个案的研究,大多与心理学结合。

早在1894年,英国的巴恩斯、美国的夏伦勃格就分别在英国的《教育论丛》杂志上发表《儿童心目中的惩罚》和《儿童的公正观念》两篇论文,标志着心理学家开始涉足德育学领域。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这方面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涌现出一批知名的心理学家。

分析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导言中学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公民。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教育理念的发展,中学德育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学德育教育的改进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现状分析1.1 师道尊严的弱化在现代社会中,教师职业的变迁以及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多样化,导致师道尊严的弱化。

学生和家长容易质疑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决策,不再视教师为权威的代表。

师生关系的缺失给中学德育教育带来困难。

1.2 用户习惯的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样化,认知方式也更为多元。

他们往往更习惯快速获取信息和碎片化的学习,导致了德育教育的受众变化与互动方式的转变。

1.3 群体特点的多样性教育环境的变化使得学生群体的特点多样化。

不同性格、背景、生活经历的学生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这对中学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育策略。

二、发展趋势探索2.1 个性化德育教育的兴起中学德育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将德育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个性化德育教育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课程、活动和评价方式,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机会。

2.2 引入社会参与中学德育教育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责任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等形式,将德育教育与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积极性。

2.3 培养综合素质随着社会对综合素质的重视,中学德育教育也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德育教育不能仅局限于道德品质的培养,还应包括社交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发展成为具备全面素质的社会人才。

2.4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中学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和榜样。

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趋势是什么?

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趋势是什么?

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趋势是什么?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趋势2023年的今天,中国的中学德育工作以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贡献着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果。

不同于过去,现在的中学德育工作更加注重青少年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也更加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趋势。

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当前,中国的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

其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化,青少年出现负面事件的可能性也在提高。

其二,信息化时代,青少年逐渐成为网民的主力军,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中学德育工作中的难点。

其三,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难以满足现代青少年的需求和兴趣。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学德育工作从传统意义上的纪律教育逐渐转向以培养青少年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责任感为导向的素质教育。

这一趋势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素质教育示范校” 等多项荣誉。

虽然中学德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困境。

中学德育工作人员技术和理论水平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学生素质差异大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中学德育工作的趋势在未来,中学德育工作会在以下几方面发生更大的变化。

一是科技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和普及。

新时代中学德育工作需要更多科技的支持,如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以期更好地完成德育工作。

需要教师不断学习这些技术,掌握运用这些技术的能力。

二是学生的参与度会增强。

中学德育工作需要给学生更多自主权和话语权,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教学、活动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三是德育工作会更注重个性化培养。

人的成长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需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育。

中学德育工作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给予个性化的关爱和教育指导,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是德育工作会更加注重心理健康。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中非常突出,中学德育工作需要更好地关注和防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新时期德育现状调查研究

新时期德育现状调查研究

新时期德育现状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调查研究表明,当前的德育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一、德育工作的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校的德育方案只停留在口号上,德育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和实施。

一些学校的方案更是形同虚设,德育课程的设置并不能达到德育目标的要求,导致德育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德育工作的机制不完善。

由于德育工作的实施涉及到多个方面,导致学校往往缺乏专业化的德育教师,德育评估方式也相对单一,无法全面细致地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

此外,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还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

三、德育工作的方法不合理。

在具体实施中,德育教师常常囿于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无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缺乏有效的案例和互动课堂形式。

此外,学校也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德育教育模式,致使德育效果不佳。

四、德育工作的质量参差不齐。

在某些地区、学校、班级,德育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和发展,质量良好,但是在另一些地区、学校、班级,德育工作较为薄弱,甚至制定了德育方案也无法落实。

针对以上德育工作的现状,有必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规划、建设和监督,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专业化。

其中,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一、明确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校需要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和内容,让德育工作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现德育目标。

二、完善德育工作的机制。

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德育体系,引入专门的德育教师,定期开展德育评估,最大限度地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

三、改进德育方法,注重德育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学校需要注重挖掘多种教育资源,采用创新性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德育课程中体验人生的点滴。

四、加强德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

德育教育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责任感、爱心和家国情怀,唤起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最大程度地发挥德育教育的效用。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必须重视针对性并且具备科学性的德育工作。

海外中小学德育现状与趋势

海外中小学德育现状与趋势

海外中小学德育现状与趋势一、世界各国及地区都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把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八十年代以来道德教香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教育香港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没有具体课程,而通过渗透的方法进行,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注重向学生宣传与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鼓励学生把升学作为向上流动的手段。

就具体的内容和做法上,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和“价值澄清”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2、隐蔽性强、殖民性明显的民主政治教育在香港存在着一种与其殖民社会相适应的特殊政治教育,主要表现为:(1)以精英统治为导向,以官方语言和教育语言为手段,以阉割教学课程为方法的奴化教育。

(2)以“民主”、“自由”为幌子,宣扬与香港经济形式相一致的、具有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特色的政治思想。

3、突出个人与社会协调注重能力培养的公民教育1985年8月,香港教育署颁发《学校公民教育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出公民教育“是一种既将个人培养成为品德高尚而又能促进个人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的教育”。

《指引》主张不单独设立科目,而采用渗透方法实施公民教育。

为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制定了从幼稚园至高中各个学龄阶段的教育大纲,并规定了相应的教育目标和范畴。

4、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品德教育香港学校的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但品德教育却保留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香港学校的品德教育主要通过伦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

如在小学的社会科课程中就通过“认识自己”、“家庭”、“学校”、“我们的社区”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实践证明,这种由及远、循序渐进的品德教育颇有成效。

育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呈现复兴之势,这源于广泛的社会和道德危机。

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危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犯罪率上升。

从1980年起,世界各国犯罪率平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其中以美国为最,每年犯罪3500多万起。

国外青少年德育课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青少年德育课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青少年德育课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发展,国内外对于青少年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国外青少年德育课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西方国家青少年德育课程的现状
西方国家的青少年德育课程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全面素质和自我克制能力。

其中,美国的青少年德育课程尤为出色,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校园德育课程
美国采用了校内外结合的方式,从幼儿园至高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念和能力。

该课程内容包括环保、公益、虚荣、自我克制等多方面,注重实践操作和思考提高。

2. 家庭德育课程
在美国,家庭德育课程也具有较为高的地位,家长们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家庭手册、家庭劳动等多种方式,督促孩子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价值观。

3. 社区德育课程
美国各大社区都会开设一些有关德育的公益活动,为孩子提供感性体验,善意互助的机会。

二、国外青少年德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1. 全面升级
近些年,德育教育被视为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关键步骤,因此国外将不断升级课程体系,提升课程质量。

2. 精细化
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年龄段和文化背景孩子的德育需求不同,因此国外正在推进德育精细化,做到因材施教。

3. 多样性
国外德育课程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大量多样性的特点,适合不同类型的孩子。

如网课、线下课、研讨会、互动游戏等。

总之,国外青少年德育课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是德育课程的形式还是内容,都注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健康。

因此,希望国内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为我国青少年德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2023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德育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以它不仅涉及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也涉及学生的能力和技能。

那么,德育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德育教育的现状。

当前,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与道德素养,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技能。

在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方面,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课堂教育,也注重学校生活教育的载体作用。

学校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生活技能,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在基本技能方面,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然而,德育教育的现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的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有些学生不太愿意听讲、阅读相关教材或者进行相关活动,导致德育教育的效果不佳。

其次,传统的德育教育只是针对学校的学生,而未能将教育扩展到更多的社会群体中。

最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学校面临着德育教育与科技融合的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未来的德育教育将趋于创新与多元化。

多元化的德育教育不只是在学校进行,也可以在家庭、社会和网络等其他社会场域开展。

德育教育逐渐与社交媒体结合起来,在社交媒体上开展德育教育,通过展示优秀的国学文化、和讯钱包、英雄史诗等以传承优秀文化和精神为主旨的内容,引导和影响未成年人正面的成长和健康的网络行为,既为学校德育的辅助手段,同时也丰富了德育教育的内涵和形式,以及提高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让孩子在生动的互动中真正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使命。

除此之外,未来的德育教育也将使用更多的科技手段。

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学校可以在数字化教学空间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活动,通过情感课程、德育电台、人际交往模拟等科技手段进行德育教育的深入推进,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当代国内外德育发展的缺陷与超越

当代国内外德育发展的缺陷与超越

当代国内外德育发展的缺陷与超越当代国内外的德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不仅给青少年带来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而且在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方面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德育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亟待超越。

首先,德育发展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存在较大的限制,缺乏创造性和实效性。

传统教育模式注重灌输学生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记忆力,忽视了人格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在德育方面,人际交往、情感管理和创造力培养都不足够重视。

这导致德育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变革,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其次,德育发展在社会变革和时代进步面前缺乏适应性和前瞻性。

当今社会发生的许多变化和社会问题,以及新媒体技术的高度普及,都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现行德育教育的机制和内容相对陈旧,难以适应这些挑战。

例如,在互联网时代,线上教育和虚拟社交已经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未来的德育发展不能加强对这些挑战的适应,那么德育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再次,德育发展在全球化时代面临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碰撞。

在全球化进程中,德育教育需要适应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青少年群体,必须破除盲目的本土主义和传统价值观的束缚,避免陷入固化的文化教条和单一意识形态。

然而,目前德育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上,存在依赖本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倾向,忽视了多元文化和多样价值观的存在以及青少年的思想开放性和包容性。

要超越以上缺陷,必须探索新的德育教育方法和理念,强调德育工作在具体实践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创新德育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交流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社会变革和全球化的大局观和战略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德育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德育教育方法和理念,融合本土文化和全球背景,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当代国内外的德育发展取得较大的成就,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德育综述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德育综述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随着自媒体出现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学校德育环境和德育教育等已经发生了改变。

国内诸多学者都在思考如何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和如何促进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但是,在总体上,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媒体环境下对高校或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但是对中小学阶段在自媒体环境下的德育教育研究较少。

对于“自媒体”而言,国内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从传媒学和技术学的角度,阐述自媒体的历史发展、概念、表现形式和技术特征等;解释自媒体是什么,什么样的问题。

周晓虹在其研究中讲到“自媒体”这一概念最早由 Dan.Gillmor 提出,他指出: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自媒体的阶段。

2003 年 7 月,美国学者Shayne Bowman 和 Chris Willis 首次对“自媒体”做出了解释,他们提出:自媒体是一种普通民众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和全球互联网系统,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和自身新闻的途径。

简单地说,自媒体就是公民用来分享自身体会以及亲身经历过的事件的平台,如最早出现的 MSN、QQ 到现在的微博、微信,抖音app以及各种网络社区等。

段俊霞认为自媒体具有普泛化和个性化,低门槛和操作简单传播速度快和内容多元。

自媒体时代,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新闻事件的“传播者”和“当事人”,不再只是“听众”和“接受者”。

自媒体时代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人们使用媒体不用再考虑诸如经济实力、个人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

可以轻松地通过各种平台发表见解。

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呈现“核裂变”的趋势,几乎实现了与现实同步。

传播信息多元,传播内容良莠不齐,可信度较低。

这也与传统媒体的谨慎且可信度较高不同。

赵萌对自媒体传播形式中使用者和受众最多,且最流行的网络短视频做了细致深刻的总结。

网络短视频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络文化形态,拓展了文化生产、传播和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塑造着全新的大众文化形态。

网络短视频颠覆了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播方式,解构了传统文化精英的文化垄断,充分释放了文化生产权利,促使文化生产回归生活。

浅评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

浅评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

浅评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随着社会发展,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

但是,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

一、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1.缺乏系统性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缺乏系统性的问题。

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多数只是单纯地注重口号喊得响不注重“育人”实效,只着眼于“为学生好”,未将科学有效的规划重视在内。

2.重结果轻过程当前许多学校注重德育教育的结果,忽视其过程。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和发展,少数学校将功夫放在了德育教育上,带来的影响是学生在几个月内“学习”了做好表面工作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德育教育进一步了解做人和待人处事的方法,德育教育的内在核心被忽视。

3.缺乏权威性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往往缺乏权威性,缺乏标准制定,德育教育与学科课程缺乏相互协调的措施,导致教育教学内容并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对策1.制定科学的德育教育规划政府和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规划,实现学校德育教育的精准发力、注重教育过程。

高度重视德育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并将其纳入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

2.加强德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现与培养适宜的德育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的教育技能和业务能力,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质量。

只有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德育教育课程。

3.优化德育教育模式建立德育教育评估机制,评估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效果,优化德育教育模式,人性化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利用实际教学活动来加强德育教育,让青少年和老师们共同分享和探究关于道德和自由的概念。

4.制定可操作性德育教育标准学校应建立起德育教育的实际标准,将其纳入到各项教育活动中,定期评估德育教育成果。

学校需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实际标准制定,才能够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质量提升。

三、总结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加强对其的规范、定位、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才能够实现德育教育质量的提高。

只有重视德育教育,才能够让学生积极进入社会,成为有价值的人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德育现状宁波光华学校曹秋生国外对德育的研究开始较早,相对比较成熟。

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而我国德育研究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

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目前,我国德育研究的焦点和兴奋点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既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德育共组回归生活研究、德育观念现代化研究、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及从“大德育”向“小德育”等的研究,并且从这些研究内容中也得到了许多令人振奋的结果。

但是仍然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过分注重理论的研究、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以至于德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

目前很多学校的德育大多变成了“扣分”的代名词,从进学校大门开始,扣分就一直伴随着学生:进出校门没有带校卡会扣分;发型不合乎要求要扣分;校服穿着不配套要扣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分;在教室休息时,大声说话或下棋要扣分;饮料带进教室要扣分……扣分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学生高度紧张,同时也让班主任们提心吊胆,生怕哪里一疏忽就被扣分,每周的班级评比就倒数。

总而言之,学生累,老师也累。

这样的扣分形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且不说这样繁多的清规戒律是否合理,单是这样动辄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更何况这些规定的合理性还值得商榷,因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急剧的变化,各种意识彼此渗透,诸多思潮相互激荡,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中记载:“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的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

”因此,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

一些老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些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

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

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

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

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德育首位”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现在的智育评估措施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严格,学生的成绩往往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直接挂钩;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学校也没把德育工作情况作为评估教职工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有的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措施时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分年级高低、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适时地进行教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降低。

很多学校没能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没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立体化德育网络。

部分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仍是枯燥说教,方法陈旧单一。

有的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硬的多、软的少,罚的多、奖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批评多、表扬少,扣分多、加分少,强迫多、引导少,对后进生态度粗暴,动辄训斥、体罚甚至停课,致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对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不能及时与其家长联系,错失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严重抵消了德育实效我们从小学就教育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道理讲了很多,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当前,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

例如,多种原因加上媒体的宣传,给人一种错觉:带“洋”字的产品,信誉好、品质高、影响大。

人们也常有“这孩子有出息,以后准会出国”之说,这些信息让孩子们很容易得出结论:“中国就是不如外国好”;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游戏、视频、网站等,充斥着色情、暴力等内容,对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极易产生腐蚀作用。

学校、课堂所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常常被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所抵消,给学生留下的是苍白无力的说教,致使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所宣传、灌输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因而出现了“五加二等于零”的怪现象。

师德建设有待加强有的教师崇尚师道尊严,经常对学生训斥、讽刺、谩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部分教师敬业意识淡薄,把从事教育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授课照本宣科,工作敷衍了事;有的教师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对专业探讨投入精力极少;有的教师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言行不一,纪律散漫,无法做到为人师表;极个别教师把不少精力用在搞第二职业、从事经营活动,热衷于有偿家教等,乱办班、乱补课现象时有发生。

以上几种教师,数量虽然不多,但却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和教育效果,损坏了教师形象。

德育合力不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不够,相互配合不够紧密。

有的学校不重视家庭教育或者根本没有这种意识,致使家庭教育滞后,家长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学校没有承担起培训家长、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和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能力的责任。

不少学校家长会制度不健全,有的甚至把家长会开成了成绩分析会。

一些教师很少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很少家访,学校与家庭缺乏必要的联系与沟通,没能形成教育合力。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难度加大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高尚信念,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存在迷惘和偏差。

据调查,崇拜伟人和英雄模范的未成年学生不足20%,而崇拜歌星、影星、大款、大腕的学生却高达45%。

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有了钱,干啥都不难”。

有的学生为了竞选班干部,竟用请客吃饭的形式拉选票。

还有的学生贪图享乐,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

部分学生赞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点,一味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而不懂得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同样负有相应责任,缺乏对他人最起码的理解和宽容;在遇到挫折时,不是积极应对,而是陷入慌乱沮丧,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自残轻生。

檀传宝《走向德育专业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206797号言语理解与表达A1 [哀怜爱怜爱恋] 三者读音大致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华民族有哀怜弱者的传统”。

”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如”爱怜子女”。

”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如”二十多年来,他俩一直相互爱恋着”。

2 [爱护爱惜] 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镀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前者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后者则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时间”。

3 [安闲安适] 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4 [安置安顿安排] “安置”重在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着重在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5 [按语暗语] 相同点:二者都与语言有关。

不同点:”按语”也写作”案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如”这个文段,编者特地加了按语”;”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如”这些话纯是暗语,别人根本听不懂”。

6 [暗淡黯淡] 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7 [翱翔遨游] 二者都与游动有关,但游动的方式有所不同。

”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

”遨游”指漫游,游历。

如”自由翱翔”,”遨游太空”。

8 [懊悔懊恼] 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己”;懊恼重在”恼”——烦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B9 [把持操纵] 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10 [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11 [包括包罗包含包涵] “包括”可指具体事物,又可指抽象事物,如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等思想观点。

”包罗”指广大范围,众多事物,常说包罗万象。

”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12 [包藏饱藏] “包藏”指包含,隐藏,如”包藏祸心”。

”饱藏”指深深地隐藏着,如”他那双贼圆的眸子里饱藏着杀机”。

13 [包含饱含包涵] 三者都有含有的意思,但含有的浓度或对象不同。

”包含”仅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饱含”指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如”饱含着深厚的阶级感情”。

”包涵”指客套话,请人原谅,如”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14 [保障保证] “保障”指有效地保护人民财产、劳动、科研成果等使人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着重于用事实或行动担保做到。

15 [报复抱负包袱] “报复”指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贬义,如”他善于对提意见的人打击报复”。

”抱负”指远大的志向,褒义,如”青年人应该有理想,有抱负”。

”包袱”比喻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如”思想包袱”。

16 [报到报道] “报到”,动词,指向组织报告自己已经来到,如”新生入学报到处”。

”报道”也写作”报导”,名词,指新闻稿,如”他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动词,通过媒体把新闻告诉群众,如”报道消息”。

17 [暴戾暴力] “暴戾”,形容词,指粗暴乖张,残酷凶恶,如”这个老板真是暴戾,动辄对工人进行打骂”。

”暴力”,名词,①强制的力量,武力,如”暴力革命”;②特指国家的强制力,如”军队对于敌对阶级是一种暴力”。

18 [暴病抱病] 二者都与疾病有关,但词性和词义不同。

”暴病”指突然发作来势很凶的病,名词,如”一场暴病,整得他意志完全消沉了”。

”抱病”指有病在身,动词,如”自此以后,他一直抱病在家,不再露面”。

19 [爆发暴发] “爆发”,①指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外进出,如”火山爆发”;②指通过外部冲突而发生的质变,如”爆发革命”;③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如”会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