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选考题题型专练(一)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20套附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20套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A. 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都与细胞核内的核仁有关B. 绿色植物的体细胞中都有线粒体、大液泡和叶绿体C. 洋葱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用根尖细胞培养出的洋葱幼苗属于白化苗D. 核膜使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分别在两个区域内进行,彼此互不干扰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可以提高产酒量B. 适当降低温度和氧浓度有利于果蔬储藏C. 利用乳酸细菌制作酸奶过程中需密闭隔绝空气D. 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3.有人将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其中的脱氧腺苷三磷酸即dATP已被某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微量的T2噬菌体DNA的混合液在有Mg2+存在的条件下于37℃时静置30min,检测发现,DNA分子被该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DNA合成,因为缺乏能量供应B. 无DNA合成,因为细菌DNA聚合酶不能催化噬菌体的DNA复制C. 有DNA合成,新合成DNA的碱基序列与T2噬菌体相同D. 有DNA合成,新合成DNA的碱基序列与大肠杆菌相同4.1914年,匈牙利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拜尔这个实验的对照组可以设计为()A. 去除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照射B. 去除胚芽鞘的尖端,遮光处理C. 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正中,单侧光照射D. 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正中,遮光处理5.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推测()A. 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B. 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C. 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D. 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6.红蟋蟀、滨州蟋蟀和富尔顿蟋蟀形态相同,鸣声的强弱和频率不同,交配只在发生同一鸣声的种内进行。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生物查漏补缺题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题生物2020.6第一部分新命制试题16.迁移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器,科研人员对其功能进行了研究。
(1)人们发现,细胞迁移离开初始位置时,会留下一些单层膜结构,聚集成囊泡状的迁移体,这个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_________性。
其他细胞经过该位置时,迁移体与细胞融合,迁移体内的信号分子传递给经过该位置的细胞,从而实现细胞间的_________。
(2)近期研究发现,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迁移体。
为了研究迁移体与胚胎发育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实验。
①科研人员观察并统计了T4基因缺失突变斑马鱼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迁移体的数量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T4基因可以_________,据此推测T4基因是通过影响迁移体数量进而促进胚胎发育。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从野生型斑马鱼胚胎中分离出若干个迁移体,置于PBS 缓冲液中。
实验组处理是将一定量的迁移体注射到_________斑马鱼的胚胎中,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观察两组胚胎发育情况,支持假设的预期结果为_________。
(3)进一步观察发现,在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迁移体聚集在胚胎的特定区域(如图2),迁移体内包含的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多种信号分子释放出来。
由于发育的斑马鱼胚胎细胞与该特定区域距离不同,使胚胎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接受信号分子的_________等不同,导致胚胎的不同细胞_________,引起细胞分化,进而导致胚胎的不对称分化和发育。
(4)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依赖于十分精细的调控。
从部分与整体的角度,迁移体对胚胎发育的作用是__________。
(1)流动信息交流(通讯)(2)①增加迁移体数量、降低异常胚胎比例②T4基因突变体将等量的PBS缓冲液注射到T4基因突变体斑马鱼体内实验组异常胚胎的比例低于对照组(3)受体浓度和时间基因选择性表达(4)在胚胎的不同部位,迁移体释放的信号分子调控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调控细胞分化方向;对整个胚胎的发育而言,迁移体释放的信号分子,协调整个胚胎的不同部位有序发育为整体17.科研人员以马铃薯为材料研究膜蛋白S在植物体内糖类物质运输及分配中的作用。
2019-2020年高考生物查漏补缺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生物查漏补缺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真核细胞中的物质合成及其场所对应不正确的是()A.tRNA的合成﹣细胞核B.抗体合成﹣核糖体C.磷脂的合成﹣溶酶体D.C3的合成﹣叶绿体2.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是()A.洋葱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失水B.被抗原激活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垂体对性激素分泌的调控D.机体接受刺激后发生膝跳反射3.硅藻生长过程需要硅酸盐.在相同条件下,星杆藻和针杆藻两种硅藻单独培养时的生长曲线和硅酸盐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单独培养时两种硅藻增长曲线均为S型B.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C.两种硅藻种群密度通过定期取样调查获得D.星杆藻在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4.相思树巨大中空的尖刺,为蚂蚁提供筑巢场所,树身的蜜汁是蚂蚁的美食.共生蚂蚁保护相思树的叶片免受昆虫的侵袭,寄生蚂蚁虽然也受益于相思树的服务,但却没有任何回报.将有共生蚂蚁或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与蚂蚁已经远离的树叶进行比较,发现有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比有共生蚂蚁居住的叶片,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据此能够推断出的是()A.两种蚂蚁与相思树之间均为共生关系B.共生蚂蚁增强了相思树的“免疫”能力C.寄生蚂蚁携带了更多的病原微生物D.共生蚂蚁抑制寄生蚂蚁的生长繁殖5.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A.试管中加入层析液,使液面高度低于滤液细线B.解离的洋葱根尖先用龙胆紫染色,然后进行漂洗C.进行酵母菌计数前,先将浓度较大的培养液稀释D.划线接种之前,接种环灼烧灭菌并冷却后使用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肺癌骨转移是指肺部的癌细胞经血液转移到骨中.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1)由于癌细胞膜表面的减少,使癌细胞能够分散转移至骨组织.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P,与破骨细胞膜上的结合,激活破骨细胞,破坏骨组织.(2)科研人员分别培养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提取这两种细胞的总RNA,经逆转录得到这两株细胞的,根据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定量PCR,结果如图1所示.据此判断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3)研究表明,破骨细胞释放生长因子TGF﹣β,为进一步探明膜蛋白A1和TGF﹣β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者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①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②比较S﹣5和S﹣3细胞,说明发生转移的细胞中提高.③具图2分析,膜蛋白A1能够.(4)一种探究膜蛋白A1是否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的方法是:培养S﹣3和A1过表达的S﹣3细胞,并分别将它们与混合培养,测定培养液中TGF﹣β的量,若A1过表达组的测定值较高,则说明.7.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拟南芥A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如下研究.(1)科研人员将T﹣DNA中插入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农杆菌在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获得转化液.用至适当浓度的转化液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T﹣DNA插入导致A基因发生,得到突变型拟南芥.(2)科研人员用突变型拟南芥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亲本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突变型拟南芥自交2.93突变型♀×野生型♂ 1.03突变型♂×野生型♀ 0.47依据,判断突变型拟南芥的基因型为Aa,依据不同,推测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子代卡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3)为探究A基因在联会过程中对交换频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将黄色(Y)和绿色(C)荧光蛋白基因整合到突变型和野生型拟南芥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得到基因型为aaYyCc和AAYyCc的植株.观察并统计aaYyCc植株产生的不同荧光的花粉数量(假设最多只发生一次交换),与AAYyCc植株进行比较,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花粉数量无荧光黄色和绿色荧光黄色荧光绿色荧光AAYyCc植株(对照组)2631 2631 731 731aaYyCc植株(实验组)991 991 168 168据表分析,荧光的花粉是通过交叉互换产生的,对照组未发生交叉互换的花粉母细胞的数量是.对照组植株和实验组植株的重组配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由此说明A基因功能丧失导致交换频率.8.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长期碘缺乏往往引起甲状腺肿.科研人员将大鼠随机分为低碘组和正常碘组进行实验,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1)低碘组和正常碘组大鼠均应饲喂(填“低碘”或“正常碘”)饲料,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正常碘组饮用,喂养三个月后低碘组大鼠形成明显的甲状腺肿.再将低碘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用不同浓度的KIO3进行补碘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补碘处理.三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甲状腺相对质量,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正常碘组低碘组补碘处理组(mg/mL KIO3)0.26 1.30 13.00甲状腺质量/体重(mg/100g)7.99 37.17 15.17 17.85 20.26(2)低碘组大鼠由于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机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促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后就被,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作用的稳态.(3)实验结果表明,补碘处理三个月后,大鼠的甲状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但均未.三组补碘处理组中,治疗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xx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查漏补缺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真核细胞中的物质合成及其场所对应不正确的是()A.tRNA的合成﹣细胞核B.抗体合成﹣核糖体C.磷脂的合成﹣溶酶体D.C3的合成﹣叶绿体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细胞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梳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tRNA时是由细胞核内发生的转录形成的,A正确;B、抗体是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B正确;C、磷脂在内质网合成,C错误;D、叶绿体基质中无碳化合物和二氧化碳合成三碳化合物,D正确.故选:C.点评:对于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核的功能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需要考生注重平常的积累.2.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是()A.洋葱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失水B.被抗原激活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垂体对性激素分泌的调控D.机体接受刺激后发生膝跳反射考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分析: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细胞膜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三种方式:①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与靶细胞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如激素;②细胞膜上的信息分子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识别而进行信息传递,如精子与卵细胞的相互识别;③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是植物信息分子的通道.解答:解:A、洋葱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失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不需要细胞间信号传递,A正确;B、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需要接受相应抗原的刺激,存在信息传递过程,B错误;C、垂体合成的促性激素,与性腺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对性激素分泌进行调控,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错误;D、机体受刺激后发生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是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功能,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细胞失水(吸水)的原理,体液免疫的过程,激素调节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3.硅藻生长过程需要硅酸盐.在相同条件下,星杆藻和针杆藻两种硅藻单独培养时的生长曲线和硅酸盐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单独培养时两种硅藻增长曲线均为S型B.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C.两种硅藻种群密度通过定期取样调查获得D.星杆藻在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考点:种间关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据图分析,单独培养时星杆藻、针杆藻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解答:解:A、分析两图可知:单独培养时星杆藻、针杆藻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A正确;B、分析两图可知:硅酸盐浓度降低到一定数值后,两种藻类的数量均不再上升,故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B正确;C、检测藻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定期取样调查的方法,C正确;D、实验并没有把两种藻类混养,故不能看出星杆藻在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4.相思树巨大中空的尖刺,为蚂蚁提供筑巢场所,树身的蜜汁是蚂蚁的美食.共生蚂蚁保护相思树的叶片免受昆虫的侵袭,寄生蚂蚁虽然也受益于相思树的服务,但却没有任何回报.将有共生蚂蚁或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与蚂蚁已经远离的树叶进行比较,发现有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比有共生蚂蚁居住的叶片,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据此能够推断出的是()A.两种蚂蚁与相思树之间均为共生关系B.共生蚂蚁增强了相思树的“免疫”能力C.寄生蚂蚁携带了更多的病原微生物D.共生蚂蚁抑制寄生蚂蚁的生长繁殖考点:种间关系.分析:据题意分析可知:共生蚂蚁与相思树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寄生蚂蚁和相思树只是寄生关系,据此答题.解答:解:A、共生蚂蚁与相思树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寄生蚂蚁和相思树只是寄生关系,A 错误;B、共生蚂蚁保护相思树的叶片免受昆虫的侵袭,增强了相思树的“免疫”能力,B正确;C、“有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比有共生蚂蚁居住的叶片,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但是不能说明寄生蚂蚁携带了病原微生物,C错误;D、题干只是显示出两种蚂蚁和相思树的关系,两种蚂蚁之间应该是竞争关系,但是不能说明共生蚂蚁抑制寄生蚂蚁的生长繁殖,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生物中间关系的类型,然后根据具体的情景,具体分析.5.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A.试管中加入层析液,使液面高度低于滤液细线B.解离的洋葱根尖先用龙胆紫染色,然后进行漂洗C.进行酵母菌计数前,先将浓度较大的培养液稀释D.划线接种之前,接种环灼烧灭菌并冷却后使用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最后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答:解: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不能没入层析液,A 正确;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应先在清水中漂洗,然后染色,B错误;C、由于培养液中菌体数量多,不易计数,因而为了便于计数先要进行稀释再计数,C正确;D、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利用灼烧灭菌,并在冷却后,进行划线操作,以防止高温伤害接种的微生物,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肺癌骨转移是指肺部的癌细胞经血液转移到骨中.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1)由于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能够分散转移至骨组织.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P,与破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破骨细胞,破坏骨组织.(2)科研人员分别培养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提取这两种细胞的总RNA,经逆转录得到这两株细胞的cDNA,根据膜蛋白A1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定量PCR,结果如图1所示.据此判断膜蛋白A1的表达量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3)研究表明,破骨细胞释放生长因子TGF﹣β,为进一步探明膜蛋白A1和TGF﹣β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者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①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细胞株类型、TGF﹣β、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②比较S﹣5和S﹣3细胞,说明发生转移的细胞中蛋白P的表达量提高.③具图2分析,膜蛋白A1能够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4)一种探究膜蛋白A1是否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的方法是:培养S﹣3和A1过表达的S﹣3细胞,并分别将它们与破骨细胞混合培养,测定培养液中TGF﹣β的量,若A1过表达组的测定值较高,则说明A1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分析图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因变量是膜蛋白A1的mRNA的表达量,即膜蛋白A1的表达量,由结果来看膜蛋白A1的表达量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分析图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株类型、TGF﹣β、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因变量是蛋白P的表达量,由实验结果来看:膜蛋白A1能够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添加TGF﹣β能够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解答:解:(1)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能够分散转移至骨组织.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P,需和破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2)分别培养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提取这两种细胞的总RNA,经逆转录得到这两株细胞的cDNA,根据膜蛋白A1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定量PCR,结果如图1所示.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中膜蛋白A1的表达量高,据此判断膜蛋白A1的表达量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蛋白P的表达量,(3)①根据实验目的:进一步探明膜蛋白A1和TGF﹣β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图2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细胞株类型、TGF﹣β、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②比较S﹣5和S﹣3细胞,说明发生转移的细胞中蛋白P的表达量提高.③具图2分析,膜蛋白A1能够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4)探究膜蛋白A1是否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的一种方法:培养S﹣3和A1过表达的S﹣3细胞,并分别将它们与破骨细胞混合培养,测定培养液中TGF﹣β的量,若A1过表达组的测定值较高,则说明A1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故答案为:(1)糖蛋白受体(2)cDNA 膜蛋白A1基因膜蛋白A1的表达量(3)①细胞株类型、TGF﹣β、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②蛋白P的表达量③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4)破骨细胞A1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点评:本题为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柱形图,获取有效信息,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7.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拟南芥A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如下研究.(1)科研人员将T﹣DNA中插入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农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获得转化液.用稀释至适当浓度的转化液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T﹣DNA插入导致A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得到突变型拟南芥.(2)科研人员用突变型拟南芥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亲本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突变型拟南芥自交2.93突变型♀×野生型♂ 1.03突变型♂×野生型♀ 0.47依据突变型拟南芥自交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3:1,判断突变型拟南芥的基因型为Aa,依据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的正反交结果不同,推测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子代卡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AA.(3)为探究A基因在联会过程中对交换频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将黄色(Y)和绿色(C)荧光蛋白基因整合到突变型和野生型拟南芥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得到基因型为aaYyCc和AAYyCc的植株.观察并统计aaYyCc植株产生的不同荧光的花粉数量(假设最多只发生一次交换),与AAYyCc植株进行比较,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花粉数量无荧光黄色和绿色荧光黄色荧光绿色荧光AAYyCc植株(对照组)2631 2631 731 731aaYyCc植株(实验组)991 991 168 168据表分析,黄色、绿色荧光的花粉是通过交叉互换产生的,对照组未发生交叉互换的花粉母细胞的数量是950.对照组植株和实验组植株的重组配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1.7%和14.5%,由此说明A基因功能丧失导致交换频率降低.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分析表格:突变型拟南芥自交后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3:1,说明突变型为杂合子Aa;突变型♀×野生型♂=1:1,突变型(Aa)♂×野生型♀=1:2,说明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AA.解答:解:(1)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构建表达载体即重组质粒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四环素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单菌落,再利用液体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再用稀释至适当浓度的转化液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T﹣DNA插入导致A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得到突变型拟南芥.(2)突变型拟南芥自交后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3:1,说明突变型为杂合子Aa;突变型♀×野生型♂=1:1,突变型(Aa)♂×野生型♀=1:2,说明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AA.(3)据表分析,大多数花粉是黄色和绿色荧光、无荧光,而黄色、绿色荧光的花粉较少,是通过交叉互换产生的,对照组未发生交叉互换的花粉母细胞的数量是950.对照组植株和实验组植株的重组配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31)÷(731+2631)=21.7%和(168)÷(168+991)=14.5%,由此说明A基因功能丧失导致交换频率降低.故答案为:(1)液体稀释基因突变(2)突变型拟南芥自交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3:1 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的正反交结果AA(3)黄色、绿色950 21.7%和14.5% 降低点评:本题以拟南芥基因A功能研究实验为背景,紧扣现代遗传学研究的典型思路和方法,考查学生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获取信息和分析能力.本题涉及T﹣DNA中插入抗性基因,通过抗性基因鉴定杂交结果的研究方法值得关注.8.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长期碘缺乏往往引起甲状腺肿.科研人员将大鼠随机分为低碘组和正常碘组进行实验,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1)低碘组和正常碘组大鼠均应饲喂低碘(填“低碘”或“正常碘”)饲料,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正常碘组饮用含碘(或“碘化钾”)的去离子水,喂养三个月后低碘组大鼠形成明显的甲状腺肿.再将低碘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用不同浓度的KIO3进行补碘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补碘处理.三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甲状腺相对质量,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正常碘组低碘组补碘处理组(mg/mL KIO3)0.26 1.30 13.00甲状腺质量/体重(mg/100g)7.99 37.17 15.17 17.85 20.26(2)低碘组大鼠由于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机体的反馈调节作用机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促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后就被灭活,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作用的稳态.(3)实验结果表明,补碘处理三个月后,大鼠的甲状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缩小,但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三组补碘处理组中,治疗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0.26mg/mL.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分析题意和表格: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故首先要制备甲状腺肿的小鼠,然后在分为两组,补碘组和不补碘组,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治疗甲状腺肿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0.26 mg/mL.解答:解:(1)根据题意,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那么该实验是在水中添加离子创造正常碘组的,故开始给的都是低碘饲料,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正常碘组饮用含碘(或“碘化钾”)的去离子水,喂养三个月后低碘组大鼠形成明显的甲状腺肿.再将低碘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用不同浓度的KIO可编辑修改3进行补碘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补碘处理.(2)低碘组大鼠由于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机体的反馈调节作用机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促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后就被灭活,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作用的稳态.(3)实验结果表明,补碘处理三个月后,大鼠的甲状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缩小,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三组补碘处理组中,治疗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0.26 mg/mL.故答案为:(1)低碘含碘(或“碘化钾”)的去离子水(2)反馈增加(或“高于正常值”)体液(或“血液”)灭活(3)缩小恢复至正常水平0.26 mg/mL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目的,补充完善实验步骤的能力,分析表格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精选文档。
2020届高考人教版生物练习选择题(11套)含答案
2020届高考人教版生物练习选—选择题(一)含答案1、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都会下降C.制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果醋时需要通入氧气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移至温度略高的环境中制果醋[解析]制果酒的酵母菌是真核细胞,有线粒体,制果醋的醋酸菌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
果酒发酵产生CO2,果醋发酵产生醋酸,都会使pH下降。
制果酒时瓶口密闭,给酵母菌提供无氧环境;制果醋时通入氧气,使醋酸菌进行有氧发酵。
果酒的发酵温度为18~25℃,果醋的发酵温度为30~35℃,因此,果酒制成后将装置移至温度略高的环境中制果醋。
2、[2019·湖北名校联盟高三三模]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完全不同B.及时排涝,能有效避免水稻根细胞受乳酸的毒害C.在植物叶片中,各种光合色素的含量始终保持相对稳定D.光合作用过程中,CO2的同化速率受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解析: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完全相同,前者为CO2和水,后者为CO2和酒精,A错误;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无氧呼吸产物酒精的毒害,B错误;在植物叶片中,各种光合色素的含量会发生变化,C错误;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等影响,D正确。
答案:D3、[2019·湘赣联考]图1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相对含量的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两基因发生转录时,模板链都与DNA聚合酶发生结合B.图2中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运氨基酸的RNA增多C.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D.图1中的核孔是细胞中各种大分子进出以及信息交流的通道解析:图中两基因发生转录时,模板链都与RNA聚合酶发生结合,A错误;图2中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录形成的RNA增多,B错误;据分析,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C正确;核孔是大分子选择性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而不是各种生物大分子,D错误。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三)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三)1、高原鼠兔和鼢鼠为植食性穴居动物,如图是2011〜2013年间青藏髙原某地的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变动曲线。
野外收集它们的天敌动物的粪便,运用显微分析可判断它们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比例,结果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两种动物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天敌高原鼠兔高原鼢鼠赤狐40 30艾虎60 40香鼬100 0(1) 2012年春夏季节髙原鼠兔的种群数量呈型增长;从种群的数量特征来看,高原鼠兔种群的数量在冬季明显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2)高原鼠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作用。
高原鼠兔和鼢鼠挖洞穴居,能够增加本地原生植物产量,改善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表中艾虎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若赤狐体重增加10 kg,至少需要消耗kg植物(赤狐以植食性动物为食)。
据表推测,三种天敌动物中的种群数量最容易发生剧烈波动。
2、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__________。
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成分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图甲②过程中碳是以__________形式传递的。
2.图乙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反映草原被野火燃烧后能恢复原样,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此信息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填“物理信息”“化学信息”或“行为信息”)。
4.图乙中蛇和猫头鹰的种间关系是 ;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__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__kg (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2020届高考生物小练之选考题题型专练(二)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选考题题型专练(二)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研究者用含1.0%CMC-Na无菌水作为饮用水,连续饲喂实验小鼠12周,测定小鼠体重,结果如图:1.图1所示实验中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
图1结果显示,食用CMC-Na能够__________。
2.有人提出:小鼠摄入的 CMC-Na改变了其肠道内各种微生物的比例。
为检验上述推测,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实验:①搜集A、B小鼠粪便制成悬浮液涂布于__________(填“全营养”或“以 CMC-Na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
②接种后置于__________(填“无氧”或“有氧”)条件下培养,通过观察__________,以初步鉴定小鼠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类群。
③统计比较__________,以确定推测是否成立。
3.CMC-Na也可被用作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在含CMC-Na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CMC-Na形成__________色复合物。
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__。
2、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
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①加样0.5 mL提取液0.5 mL提取液 C②加缓冲液(mL) 1 1 1③加淀粉溶液(mL) 1 1 1④37 ℃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显色结果+ + + + +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020届高考二轮生物查漏补缺必考题题型专练(一)Word版含答案
2020 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一)1、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 酶促反响速率受pH影响的曲线。
图乙表示在某一温度下pH=b 时,H 2O2 酶催化H2 O2 分解产生的O2 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丙为几种酶的相对活力与pH关系的曲线。
请据图回答:(1) 能够选择“H2O2 和H2O2 酶”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却不适合用来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其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甲中 c 点表示pH 过高,H2O2 酶失活,但在反响系统中加人双缩脲试剂,溶液仍呈紫色,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余条件保持同样且适合,pH改变为 a 时,e 点__________________( 填“上移”“下移”或“不动”) ,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其余条件保持同样且适合,反响温度降低时, d 点可能_________________。
①不变②左移③右移(5) 嫩肉粉主要作用在于利用蛋白酶对肉中的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进行部分水解,使肉类制品口味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成效。
你以为丙图中最适合用来制作嫩肉粉的是____酶,原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6) 菠萝含有菠萝蛋白酶,固然会被胃酸分解损坏,但仍是有部分人会在吃后15~60 分钟左右出现口腔溃疡、喉咙和胃部不适等症状。
试解说把切成片或块的菠萝放在盐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再食用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剖析回答以下有关ATP 的问题:1.神经细胞中的ATP 主要来自__________( 填生理过程),其构造式简写是__________。
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寂静状态下24 h 有40 kg ATP 发生转变,而细胞内ADP 、ATP 的浓度仅为2~10 mmol/L, 为知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门路是__________。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四)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四)1、香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从图可见,紫花植株必须同时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基因,方可产生紫色物质。
基因型aaBb的植株开花的颜色为__________色,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2)基因型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其中白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
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
(3)本图解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__________。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此外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人类的囊性纤维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大多数的患者是由于CFTR基因缺陷引起的,其病因图解如图甲,遗传病调查获得的系谱图如图乙,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基因是指_____,基因中的_____代表遗传信息。
(2)图甲中①是指_____(填"增添""缺失"或"替换")。
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上看,CFTR 基因是通过_____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另一种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3)图乙是囊性纤维病(等位基因A、a控制)和红绿色盲(等位基因B、b控制)的家系图,据图判断囊性纤维病为位于_____染色体上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Ⅱ2与Ⅱ3结婚,生育一个男孩两病兼患的比例为_____。
(4)Ⅰ3的基因型是_____,Ⅱ1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
3、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四)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四)1、香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从图可见,紫花植株必须同时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基因,方可产生紫色物质。
基因型aaBb的植株开花的颜色为__________色,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2)基因型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其中白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
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
(3)本图解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__________。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此外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人类的囊性纤维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大多数的患者是由于CFTR基因缺陷引起的,其病因图解如图甲,遗传病调查获得的系谱图如图乙,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基因是指_____,基因中的_____代表遗传信息。
(2)图甲中①是指_____(填"增添""缺失"或"替换")。
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上看,CFTR 基因是通过_____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另一种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3)图乙是囊性纤维病(等位基因A、a控制)和红绿色盲(等位基因B、b控制)的家系图,据图判断囊性纤维病为位于_____染色体上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Ⅱ2与Ⅱ3结婚,生育一个男孩两病兼患的比例为_____。
(4)Ⅰ3的基因型是_____,Ⅱ1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
3、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三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三)1、高原鼠兔和鼢鼠为植食性穴居动物,如图是2011 2013年间青藏高原某地的高原鼠兔种 群数量变动曲线。
野外收集它们的天敌动物的粪便,运用显微分析可判断它们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比例,结果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两种动物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天敌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赤狐40 30 艾虎60 40 香鼬 100 0⑴2012年春夏季节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呈 _____________________ 型增长;从种群的数 量特征来看,高原鼠兔种群的数量在冬季明显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高原鼠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L 作用。
高原鼠兔和鼢鼠挖洞穴居,能够增加本地原生植物产量,改善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 物多样性的 价值。
⑶表中艾虎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若赤狐体重增加10 kg ,至少需要消耗 kg 植物(赤狐以植食性动物为食)。
据表推测,三种天敌动物中 的种群数量最容易发生剧烈波动。
2、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 、B 、C 、D 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种群密度甘>公顷)1 .图甲中过程①表示 _______ 。
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成分 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图甲②过程中碳是以 形式传递的。
2 .图乙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 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反映草原被野火燃烧后能恢复原样,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 有。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此信息属于生态系统 中的(填“物理信息”“化学信息”或“行为信息》4 .图乙中蛇和猫头鹰的种间关系是;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 6.8x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 能量是1.3x1是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 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 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________ kg (能量传递效 率按20%计算)。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21~2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21~25套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21一、选择题: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酸的是( )A.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B. 测定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C.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D.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答案】D【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胃蛋白酶在酸性条件下才具有生物学活性,测定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最适温度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叶绿体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详解】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要使用8%的盐酸处理,使细胞失去活性,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A错误;B、胃蛋白酶在酸性条件下才具有生物学活性,测定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最适温度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B错误;C、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距离步骤,需要用酒精和盐酸作为解离液,C错误;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到的试剂或物质有无水乙醇、碳酸钙、二氧化硅、层析液,但是没有用到酸,D正确。
2.下列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合作用中没有物质的分解,细胞呼吸中没有物质的合成B.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均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C. 光合作用产生O2的过程中消耗ATP,细胞呼吸消耗O2的过程中产生ATPD.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一定都需要双层膜细胞器的参与【答案】B【解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020年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题PDF无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题生物2020.6.1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物质运输途径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可能存在的是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C.转录的mRNA:细胞核→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细胞核2.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②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③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④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⑤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3.右图为某植物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若温度降低,a点上移B.若植物缺Mg,b点左移C.若CO2升高,c点右移D.若水分不足,c点左移4.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①形成③的过程中发生等位基因分离B.细胞②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C.细胞④不是③的子细胞,仅有一个染色体组D.细胞④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5.利用某些调控细胞分化的因子,可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
该过程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共同点是A.细胞全能性都得到体现B.都有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的过程C.都要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D.都需要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6.研究人员发现了两株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W1和W2,二者均不能结实,显微镜下可见花粉壁空壳。
W1和W2分别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杂交后代花粉育性均正常。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野生型与突变体间可进行正反交实验B.W1和W2的雄性不育由显性基因控制C.通过DNA测序技术可查找突变位点D.通过基因探针可确定突变基因的功能7.图7表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11~1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11~15套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11一、选择题:本卷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由蛋白质组成的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蓝藻中不存在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结构B. 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结构具有遗传物质载体的功能C. 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结构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D. 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答案】A【解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是真核细胞中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蓝藻中存在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结构,比如核糖体,A错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结构具有遗传物质载体的功能,如染色体,B正确;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结构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如核糖体,C正确;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D正确。
【点睛】染色体=DNA+蛋白质;核糖体=RNA+蛋白质;病毒=RNA或DNA+蛋白质。
2.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黑藻叶片和藓类叶片可作为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实验材料B.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太醒目C.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必须把碳酸钙和二氧化硅混合后再使用D.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定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呼吸产物【答案】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各类实验的相关知识,联系各实验原理、过程等方面逐一分析选项答题。
【详解】黑藻叶片和藓类叶片可作为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实验材料,A正确;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B错误;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需要必须把碳酸钙和二氧化硅混合后使用,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呼吸产物为乳酸不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定,D错误。
3.下列关于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A.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B. 消化酶由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以囊泡形式运输C. 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运输后能作用于肌肉或腺体D. 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运输到尖端以下的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答案】D【解析】细胞失水和吸水过程是水分子自由扩散的过程;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是通过胞吐进行的;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过程。
【高考全真模拟】最新2020生物高考选择题专项训练15套Word版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高考全真模拟】最新2020生物高考选择题专项训练15套最新2020生物高考选择题专项训练(01)一、选择题: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液中的钙离子含量太低时,牛羊会出现抽搐等症状B. 植物体缺镁时,叶肉细胞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C. 人体低血糖时,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蔗糖溶液缓解症状D. 蛋白质摄入不足时,儿童会表现水肿和生长迟缓等症状【答案】C【解析】无机盐的作用: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详解】缺钙会出现抽搐症状,A正确;镁是叶绿素的主要成分,植物体缺镁时,叶绿素合成不足,光合速率下降,叶肉细胞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B正确;人体低血糖时,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缓解症状,蔗糖是植物二糖,C错误;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造成血浆渗透压下降,儿童会表现水肿和生长迟缓等症状,D正确。
故选C。
2.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有多种,与干扰肿瘤细胞周期无关的是A. 阻止蛋白纤维聚合,抑制纺锤丝的形成B. 插入DNA双螺旋,抑制DNA、RNA的合成C. 抑制某种酶活性,干扰细胞生命活动信号转导D. 导入某种蛋白抗原的基因,诱导细胞自杀死亡【答案】D【解析】细胞癌变的特点: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容易分散转移。
【详解】阻止蛋白纤维聚合,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使分裂停留在前期,A不符合题意;插入DNA双螺旋,抑制DNA、RNA的合成,使细胞分裂停留在间期,B不符合题意;如抑制DNA 聚合酶活性,会干扰DNA复制,会使细胞分裂停留在间期,C不符合题意;导入某种蛋白抗原的基因,诱导细胞自杀死亡,该过程不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周期实现的,D符合题意。
故3.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ATP中的能量不能转移到蛋白质中B. 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相联系C. 钾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ATP供能D. 生态系统以ATP的形式实现能量传递【答案】B【解析】ATP含有1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三分子磷酸,2个高能磷酸键。
2020届高考二轮生物查漏补缺选择题题型专练(一)Word版含答案
2020 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选择题题型专练(一)1、我们怎样找到回家的路?荣获 201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发现大脑里的神经细胞——“地点细胞”和“网格细胞”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地点细胞 " 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 CB." 网格细胞 " 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目最多的元素均是HD.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的主要功能是供能2、若是蛋白酶 1 作用于苯丙氨酸(C9H 11NO 2) 羧基端的肽键 ,蛋白酶 2 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 双侧的肽键 ,某四十九肽经酶 1 和酶 2 作用后的状况如图,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此多肽中含 2 个赖氨酸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7、 31、 49 位C.短肽 D 、 E 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同样,N 原子数减少 2 个D.适合条件下酶 1 和酶 2 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 5 条短肽3、对植物根尖细胞中某细胞器的构成成分进行剖析,发现 A 、T、C、 G、U 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5%、 10%、 30%、 20%、 15%,则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该细胞器无磷脂双分子层B.该细胞器能固定CO2C.该细胞能产生水D.该细胞器不可以进行能量变换4、以下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A. 细胞内联合水/自由水的比值 ,种子萌生时比休眠时高B.人体细胞内O2/CO 2的比值 ,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C.神经纤维膜内K+ /Na+的比值 ,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D.适合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 /C3的比值 ,停止供给CO2后比停止前的高5、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在细胞自噬体制方面的发现”而获取 2016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
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四)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四)1、香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从图可见,紫花植株必须同时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基因,方可产生紫色物质。
基因型aaBb的植株开花的颜色为__________色,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2)基因型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其中白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
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
(3)本图解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__________。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此外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人类的囊性纤维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大多数的患者是由于CFTR基因缺陷引起的,其病因图解如图甲,遗传病调查获得的系谱图如图乙,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基因是指_____,基因中的_____代表遗传信息。
(2)图甲中①是指_____(填"增添""缺失"或"替换")。
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上看,CFTR 基因是通过_____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另一种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3)图乙是囊性纤维病(等位基因A、a控制)和红绿色盲(等位基因B、b控制)的家系图,据图判断囊性纤维病为位于_____染色体上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Ⅱ2与Ⅱ3结婚,生育一个男孩两病兼患的比例为_____。
(4)Ⅰ3的基因型是_____,Ⅱ1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
3、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
高考二轮生物查漏补缺必考题题型专练(二)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二)1、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_________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0mV。
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_________。
(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__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__________合成。
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__________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2、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
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请剧图回答。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为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__________会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胞内并与__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__________。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选考题题型专练(一)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选考题题型专练(一)1、a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
小明同学准备依据下图操作步骤,从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酚降解高效菌株。
请回答下列问题:(1)酚降解菌富集培养基含有蛋白胨、K2HP04、MgSO4、苯酚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___________。
(2)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___________,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
若上图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进一步___________,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
制备平板培养基时除了需要水、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添加__________。
(3)下图为连续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4)采用比色测定法(使用苯酚显色剂)检测降解后的废水中苯酚残留量。
先制作系列浓度梯度并进行显色反应,下表中1 ~5号比色管的苯酚浓度应分别为____________管号 1 2 3 4 5 61苯酚浓度/(mg•L-1)如果废水为50 mg •L-1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21%的苯酚残留,则需将残留液稀释____________(填序号:①5②10③20)倍后,再进行比色。
2、下面是筛选抗链霉素大肠杆菌的实验步骤及相关图解。
实验步骤:①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接种在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1的表面,进行培养。
②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3上,进行培养。
③在培养基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将其挑选出。
请回答:1.配制培养基时除了满足基本的营养条件外,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2.从功能上看,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若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则培养皿中长出的菌落颜色为__________。
由图可知,1号培养基接种的方法为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选考题题型专练(一)1、a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
小明同学准备依据下图操作步骤,从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酚降解高效菌株。
请回答下列问题:(1)酚降解菌富集培养基含有蛋白胨、K2HP04、MgSO4、苯酚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___________。
(2)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___________,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
若上图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进一步___________,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
制备平板培养基时除了需要水、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添加__________。
(3)下图为连续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4)采用比色测定法(使用苯酚显色剂)检测降解后的废水中苯酚残留量。
先制作系列浓度梯度并进行显色反应,下表中1 ~5号比色管的苯酚浓度应分别为____________管号 1 2 3 4 5 61苯酚浓度/(mg•L-1)如果废水为50 mg •L-1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21%的苯酚残留,则需将残留液稀释____________(填序号:①5②10③20)倍后,再进行比色。
2、下面是筛选抗链霉素大肠杆菌的实验步骤及相关图解。
实验步骤:①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接种在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1的表面,进行培养。
②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3上,进行培养。
③在培养基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将其挑选出。
请回答:1.配制培养基时除了满足基本的营养条件外,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2.从功能上看,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若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则培养皿中长出的菌落颜色为__________。
由图可知,1号培养基接种的方法为__________。
3.对2和3进行比较,在2上找到与3上相应的菌落,挑取其中一个菌落接种到__________(填“含链霉素”或“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上,如果有较多的菌落出现,则说明该抗性基因突变发生在该菌接触链霉素之__________(填“前”或“后”)。
4.3中的菌落比1、2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3、某小组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实验。
甲、乙两组在洗衣粉中加入蛋白酶和脂肪酶中的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
请分析回答:水温/C 10 20 30 40 50组别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清除血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3 12 68 12 11 67 渍时间/min清除油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渍时间/min(1) 提高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_酶。
(2) 甲、乙两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具有________。
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了蛋白酶的洗衣粉适宜的洗涤温度为________。
(3) 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10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
请判断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同定化技术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右图为某种碱性蛋白酶去污力的实验结果曲线,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50℃时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约是________%。
4、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酶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人的生产和生活,根据下列有关酶的叙述和应用,回答有关问题1.食品种类多,酸碱度范围广,生物兴趣小组拟探究在食品生产中应用范围较广的蛋白质,查阅相关文献,得知:PH对不同蛋白酶的活力影响有差异,据图一可知,__________更适宜作为食品添加剂,理由是__________。
蛋白酶的活力可用__________的量来表示。
工业生产木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将细胞壁中主要成分分解为__________来破除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
2.图二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三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据图回答:①图二中X溶液为__________,其作用是使__________。
②图三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③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形成凝胶珠的过程中,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需注意__________加热。
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应__________后,再与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混合。
如果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__________,使固定效果大大降低。
5、葡萄酒是葡萄汁经酵母菌发酵而成的。
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中的X溶液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与乙装置相比,用甲装置酿制葡萄酒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葡萄汁装入甲装置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某同学若用乙装置进行发酵,并设置两个不同处理组(乙A和乙B),乙A装置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B装置中没有氧气。
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乙A和乙B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及乙A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趋势如曲线图所示。
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的变化趋势。
4.从细胞呼吸类型看,酵母菌属于__________生物;从同化作用的类型看,酵母菌属于__________(填“自养”或“异养”)生物。
6、下面是某研究小组开展的“猪血浆某白蛋白的提取及分子量测定”研究,请协助完成有关问题:材料仪器:新鲜猪血、低速冷冻离心机、透析袋、电泳仪等。
化学试剂:pH为7.4的缓冲液、柠檬酸钠、奈氏试剂(与NH反应出现黄色或红棕色沉淀)、饱和(NH4)2SO4溶液、生理盐水等。
实验步骤:(1)样品获取:向新鲜猪血中加入__________,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
(2)盐析法粗提蛋白质:①向血浆中加入一定体积的饱和(NH4)2SO4溶液,使(NH4)2SO4的浓度达到50%,充分混合后静置、离心,取沉淀物。
②向沉淀物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使之溶解,再向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饱和(NH4)2SO4溶液,使(NH4)2SO4的浓度达到33%,充分混合后静置、离心,取沉淀物。
③重复步骤①、②2~3次,最后用生理盐水将沉淀溶解即得粗提品。
盐析粗提“血浆某白蛋白”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重复步骤①、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3)透析除盐:将粗提品装入透析袋,以pH为7.4的缓冲液作透析液,每隔4h更换一次透析液,每次更换前利用奈氏试剂检测透析液中NH的量。
利用缓冲液作透析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检测中,若观察到透析液__________时,即可终止透析。
凝胶色谱法分离:透析后的样品经凝胶柱洗脱,获得纯净血浆某白蛋白样品。
(4)分子量测定:化学物质SDS能使蛋白质变性,解聚成单条肽链。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加入一定量的SDS,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肽链的分子大小。
下图为本实验中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浆某白蛋白的结果。
根据电泳结果,某同学得出“提取的血浆某白蛋白有两条肽链”的结论,这种说法可靠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蛋白胨、苯酚(2)增加稀释涂布凝固剂(3)③(4)0、0.2、0.4、0.6、0.8 ③解析:(1)碳源是微生物生长的一类营养物,是含碳化合物,培养基中可作为碳源的有蛋白胨和苯酚。
(2)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的目的是富集酚降解菌,则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加。
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说明菌种密度过大,应进一步稀释。
平板培养基呈固态,配制时应向其中添加凝固剂。
(3)下一次划线的起始端是上次划线的末端,随着划线的进行,菌种的密度越来越小,更易形成单菌落,故③区域更易获得菌落。
(4)1号管为空白对照管,不加苯酚,6号管中苯酚浓度为1 mg •L-1 ,2 ~6号管苯酚浓度为0 ~ 1 mg•L-1可判断浓度梯度为0.2 mg•L-1,则2 ~5号管中苯酚浓度分别是0.2、0.4、0. 6、0. 8 mg •L-1。
废水中苯酚浓度为50 mg •L-1,降解后约有21%的苯酚残留,则降解后苯酚浓度为10.5 mg•L-1由于制作的比色管中苯酚浓度介于0~1 mg. L-1间,则残留液需稀释20倍后,再进行比色。
2答案及解析:答案:1.pH; 氧气; 2.选择; 黑色; 稀释涂布平板法; 3.含链霉素; 前; 4.频率低/低频性解析:1.配制培养基时在提供几种基本营养条件的基础上,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链霉素是抗生素,对大肠杆菌具有选择作用。
在伊红和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颜色为黑色。
由题图可知,1号培养基接种的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3.培养基2和培养基3上相同的菌落,是具有相同性状的大肠杆菌形成的,将培养基2中一个相应菌落接种到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上,若出现较多的菌落,则说明该抗性基因突变发生在该菌接触链霉素之前。
4.抗链霉素性状是大肠杆菌基因突变后获得的性状,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基因突变频率很低。
3答案及解析:答案:增加洗衣粉的用量、加酶、延长浸泡时间和适当提高温度等(答两点即给分) 蛋白酶和脂肪(2) 专一性50℃左右(答“大于40℃”也可)(3) 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须答全)(4) 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须答全)(5) 探究温度、碱性蛋白酶含量对去污力的影响0.6解析:(1)根据表格显示,将丙组与甲、乙两组对比可知,加酶可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适当提高温度也能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据分析可知,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和脂肪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