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二战时期坦克发展
二战中各国生产的坦克数据(不包括装甲车和自行火炮等)

二战中各国生产的坦克数据(不包括装甲车和自行火炮等)悬赏分:15 | 解决时间:2007-1-18 17:12 | 提问者:夏季很冷最佳答案美国:M3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共生产4621辆。
M4坦克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
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这6种型号的改进型车,主炮有75mm,76mm,105mm生产了起码够美军有16个M4装甲师用的。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共生产6000余辆。
二次大战中美军至少装备49000辆M4谢尔曼(Sherman)中型坦克M26 Pershing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装备美军,没有来得及在大战中发挥作用。
1944年4月试生产了24辆以后,该坦克被正式命名为M24“霞飞”轻型坦克。
到1945年6月,一共生产了4070辆M24轻型坦克。
T23只有40几辆,在诺曼底登陆之后全部用于研究。
日本:1929年4月在大阪兵工厂完成,同年定型为89型中型坦克(日本定名为“八九式中战车”)。
有甲乙两型,甲型装汽油发动机,乙型为柴油发动机。
甲型自1931年投产,数量很少,36年后生产的都是乙型。
八九式坦克参加了1938年的苏日哈桑湖冲突和1939年的诺门坎冲突,在与苏军坦克的实战中被证明存在诸多缺陷,是故很快被淘汰。
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最成功的一种坦克,日本定名为“九七式中战车”。
该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于1937年制成,1938年开始装备,一直服役到1945年,共装备1500多辆。
其中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了1224辆,日立的龟有工厂和相模工厂生产了300多辆。
一式“奇黑”中型坦克,是日军为准备“本土决战”而于1941年研制成功的中型坦克,这种坦克共生产了587辆。
二战的初期和中期,日本军队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为主,战斗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备同坦克作战的能力。
坦克的发展历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 设计思想 英国:受“步兵”和“骑兵”传统概念的影 响,提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设 计思想。
法国:强调坦克对步兵的支援作用,侧重重 型坦克的研制。
德国:独立作战的兵种。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I战时期
英 “邱吉尔” 步兵坦克,“克伦威尔” 巡洋坦克
美
德 俄 日
M3“格兰特”/“李” 中型坦克, M4“谢尔曼” 中型坦克
I战时期
英国“小游民”坦克
法 国 FT17 坦 克
英国“赛犬”坦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战时期坦克特点 这个时期的坦克迅速崛起,各种结构形式 的坦克不断出现,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 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 战斗全重7~28t;火炮口径37~7 5mm;功率26~110kW;最大速 度6~13km/h,最大行程35~6 4km;装甲板是铆接的。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 90年代~现在 坦克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 数字化技术应用; 2. 操纵自动化; 3. 综合电子信息一体化; 4. 防御主动化及隐身化。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轮式装甲车
• 产生 1902年~1903年,法国的“沙隆”和奥 地利的“戴姆勒”装甲汽车问世,标志着轮 式装甲车辆开始成为陆军的重要武器装备之 一。
俄
KC轻型步兵坦克(基于FT17), Б Т -7快速坦克(基于T3,轮-履互换), T-26轻型坦克,T-28中型坦克(多炮塔)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20~30年代
Pzkpfw2D最先采用扭杆式悬挂装置
“T3”克里斯蒂中型坦 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20~30年代坦克特点 • 坦克专用汽油机/高速柴油机,二级行星转 向机和双差速器转向机构出现,采用弹性 悬挂技术; • 火力以机枪为主,火炮口径37~45mm;或 75~76mm短身管榴弹炮; • 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板,按各部位命中 概率合理布置装甲厚度,提高抗弹能力; • 轻型、超轻型坦克盛行。
老萨谈二战最实用的坦克---T—34

老萨谈二战最实用的坦克---T—34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T-34是二战中最优秀的中型坦克,它在战争中表现的优秀性能和起到巨大的作用,完全压倒了德国精良的黑豹中型坦克和美国M4谢尔曼中型坦克,成为二战中的最佳。
而T-34还有个名称叫做现代坦克之母,这主要是它采用很多划时代的技术,直到今天也被现代的坦克所采用。
下面就听老萨来说说。
苏联坦克简史1909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司机和车库总管凯格赖斯发明了了一种可以在冬天行驶的汽车。
这种汽车配备一种轻型橡胶履带系统,可以有效的在俄罗斯冬季的雪地和冻土上驰骋。
这个司机的初衷只是为了博取沙皇的欢心,满足沙皇冬季能够随意出门的心愿。
但这辆车的却引起了俄国军方的注意。
他们在1913年下令波罗的海工厂加以改进,在1915年发明了全新的半履带装甲车。
研究成功以后,沙俄军方立即采购了60辆,其中的30辆安装了机枪炮塔,装有2挺马克西姆重机枪,配有6000发子弹。
这些装甲车投入了一战战场,可以称作沙俄最早的装甲部队。
很快十月革命爆发,沙皇政府垮台,1919年红军乌克兰第2集团军在战斗中缴获了2辆法国人援助给白军的雷诺轻型坦克。
当时红军的最高领袖对坦克也非常重视,他们命令索尔莫沃机器制造厂立即对雷诺坦克进行研究仿制。
苏联当时的工业力量薄弱,最终只在1920年仿制了第一辆坦克,稍后又在列宁命令下增加生产了14辆,并将其命名为KS坦克。
这是苏联第一款坦克,由于装备的数量太少,起不到什么作用。
不过在之后的苏波战争中,苏军使用6辆KS坦克进攻波军阵地,波军一个团的兵力看到苏军步兵协同坦克攻上来以后立即失去斗志,被全部吓跑了。
由此,苏联的将军们意识到坦克的巨大作用。
内战结束,苏联进入全面的发展时期,重工业发展尤为迅速。
苏联人在1930年通过购买当时最先进的英国维克斯6吨坦克,经过仿制和改进,苏联人在1931年推出了该国历史上第一种最为成功的坦克T-26型。
这种坦克使用37毫米火炮(后改为45毫米),正面装甲厚度25毫米,坦克全重10吨,公路最大行程225公里,公路时速达到30公里。
二战十大最强坦克排名

二战十大最强坦克排名第十名:KV-1坦克,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力重型坦克KV系列第一型,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委员—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元帅命名。
KV坦克系列以它们的厚重装甲为名;德国进攻苏联时,KV 坦克是少数同时能抵挡37和50毫米口径反坦克炮的坦克。
第九名:M4谢尔曼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开发、制造的坦克。
通称谢尔曼,又译雪曼或薛曼(Sherman),这个名字是英军起的,来源是美国南北战争北军的将军威廉·特库赛·谢尔曼。
第八名:四号坦克,二战德国生产的一款中型坦克。
它原本设计目的是支援步兵,并且与专门执行反坦克任务的三号坦克协同作战。
四号坦克除了由德国自行使用,亦有出口至其它国家,甚至二战结束后仍有国家将其投入战争。
第七名:T-34坦克,是一款苏联于二战前研发的中型坦克。
早期T-34坦克出现时纳粹几乎没有能够有效对付这种坦克的武器,而它的76毫米火炮却能够轻松地击穿德军的所有坦克。
它的出现一度对二战德国造成很强冲击,迫使二战德国加快豹式坦克的研发。
第六名:六号坦克B型,二战德国研发的重型坦克。
虎王坦克是虎I坦克的继任者,它沿袭了虎I坦克的重装甲风格,还有着豹式坦克那样的倾斜装甲。
虎王坦克重达70公吨,前装甲有100到180毫米厚,装配一门88毫米 KwK 43 L/71式坦克炮。
第五名:M26潘兴坦克,是美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韩战时期的中型坦克,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将约翰·潘兴而命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总共生产了1436辆。
第四名:黑豹坦克,是二战德国生产的中型坦克,从1943年开始服役以来,一直被评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出色的坦克。
时至今日,亦成为近代战斗车辆战斗力的评价标准。
第三名:车型T-34-85坦克,1944年由苏联制造,其重量达到32吨,这是一种中型坦克,共生产17680辆。
T-34-85是苏联为了对抗德国的黑豹坦克而专门研制的。
二战中的军事装备与武器发展

二战中的军事装备与武器发展二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战争技术最发达的战争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各个国家为了取得优势,进行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武器的研发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二战期间军事装备和武器的发展情况。
一、坦克与装甲战斗车辆在二战初期,坦克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以其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成为可怕的对手。
苏联则研发了T-34坦克,它的优秀机动性和坚固装甲使其成为盟军击败纳粹德国的重要武器。
二、战斗机与轰炸机空中力量在二战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德国的“鱼雷”式轰炸机和英国的“兰开斯特”轰炸机成为空中战场上的霸主。
而美国的P-51战斗机则以其卓越的机动性和长航程,在空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航空母舰与潜艇航空母舰在二战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日本的“大和号”和美国的“企业号”等航空母舰在太平洋地区的海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潜艇也成为重要的武器。
德国的“狼群”潜艇在大西洋上对盟军的海上运输线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四、火炮与火箭火炮在二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军的“大吨位火炮”和俄军的“卡提姆式”火炮都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火炮之一。
此外,纳粹德国还研发了导弹,如“飞毛腿”导弹和V-2导弹,这在当时是引起轰动的创新技术。
五、化学与生物武器二战中,化学和生物武器的使用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德国的氯气及神经毒剂,在战场上发挥了可怕的作用。
不过,国际社会对化学和生物武器的使用感到震惊,并在战后通过《日内瓦议定书》来禁止这些武器的使用。
六、雷达与密码学雷达技术在二战中成为了军事装备中的一项核心技术。
盟军的雷达系统在空中战争和海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密码学领域也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的“恩尼格玛”密码机解密对于盟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二战中的军事装备和武器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个国家为了战争的需要,不断研发和改进武器,使战场上的战斗变得更加激烈、复杂。
这些军事装备和武器的发展不仅影响了战争的结果,也对战后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二战期间的轻型坦克

苏联二战期间的轻型坦克作者:干戈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1期【编者按】毫无疑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上,中型坦克是“唱主角”的,成为“中型坦克称雄战场”的时代。
但是,在二战的初期和中期,苏联方面生产的轻型坦克数量上也相当可观,总生产量竟然达到了17178辆!这一数字可能出乎一些兵器迷意料之外。
让我们看一看二战中苏联红军有代表性的T-60/T-70轻型坦克吧!T-26轻型坦克之殇提起苏联于20世纪30年代研制的T-26轻型坦克,资深的兵器迷当耳熟能详。
笔者曾于《坦克装甲车辆》2009年第7期上以《逝去的辉煌》为题,详细地介绍了这款世界上第一种生产数量超过万辆的(轻型)坦克。
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期,T-26轻型坦克是参战最多的一种坦克。
从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1939年的苏日哈拉哈河之战(日方称为诺门坎事件)和苏芬战争,直到1941年6月苏德“巴巴罗萨作战”,短短的5年间,T-26轻型坦克参加了4次大的战役,经历了从暂短的辉煌到挫折、直到溃不成军的“过山车”式的不平凡的历程。
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弱小的芬兰军队给“北极熊”当头一棒,愣是敲掉和俘获了多达1600辆T-26轻型坦克。
1989年,芬兰方面拍摄了一部耗资巨大的影片《冬季战争》,以纪念50年前这场难忘的战事。
拍摄过程中动用的20辆坦克,便是当年芬兰军队缴获的实实在在的、能够开得动的T-26轻型坦克。
而在“巴巴罗萨作战”中,在德军“闪击战”的强大打击下,苏联的成千上万辆T-26轻型坦克简直不堪一击,不是被击毁,便是被德军缴获,最终宣告了T-26轻型坦克迅速退出战争舞台,成为令人难以忘怀的“T-26轻型坦克之殇”。
那么,既然轻型坦克这样不经打,苏联军方为什么还要在二战的初期和中期,继续研制和生产轻型坦克呢?应急之举在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损失惨重。
在战争的头6个月里,苏联红军就损失了1.8万辆各型坦克,以T-26轻型坦克为主。
二战期间的装备和武器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战期间的装备和武器科技进步的影响在二战期间,装备和武器科技的进步对战争的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二战时期装备和武器技术进步的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坦克技术的进步二战期间,坦克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改进和发展。
早期的坦克通常装备有轻型大炮和机枪,装甲较薄,机动性能较差。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战争的需要,坦克得到了迅速的改进。
出现了全新的坦克模型,如德国的虎式坦克和苏联的T-34坦克。
这些新型坦克具备更厚实的装甲,更强大的火力和更好的机动性能,大大提高了战场上的生存能力,给敌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航空技术的革新在二战期间,航空技术的进步对冲突的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飞机不再是简单的观察和侦察工具,而是成为了重要的战斗平台。
四引擎轰炸机的出现,使得空中打击的火力空前加强。
同时,引入了喷气发动机的飞机,如德国的Me 262喷火战斗机,使得飞行速度大幅提升,成为一种极具威胁性的战斗器材。
三、潜艇技术的革新二战期间,潜艇技术的进步使得潜艇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袭击手段。
德国的U型潜艇在大西洋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新型潜艇具备更长的航程,更高的潜航深度以及更强大的打击能力。
而且,它们还具备更加隐蔽和难以被发现的特点,给盟军运输船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四、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二战期间,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战争的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军队能够更加迅速、可靠地传递命令和信息,提高了指挥与控制能力。
同时,通信加密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敌手更难窃听到关键信息,保证了作战计划的保密性。
五、原子能技术的启示二战期间,原子能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原子能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尽管并未在直接的军事行动中应用,但是二战期间的原子弹爆炸测试(如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引发了人们对于新型武器的关注。
这个时期培养了未来核武器的产生,并对战后的冷战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起来,二战期间的装备和武器科技进步对战争的结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坦克发展史

坦克发展史1916年6月,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向德军展开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要的一次战役索姆河会战打响了。
交战中,德军依靠构筑的堑壕、铁丝网等坚固防线,抵挡住了英、法联军的多次进攻,双方你来我往,伤亡惨重。
在1个月的攻、防战斗中,英、法联军伤亡62万余人,德军也损失了约60万人,但仍难分胜负,结果进攻战变成了一场阵地战MKⅠ坦克第一种参加实战的坦克——MKⅠ9月15日凌晨,已露寒意的战场上大雾弥漫,四周也一片寂静,被阵地战拖得疲惫不堪的德军正在堑壕中昏睡。
突然,他们被阵地前传来的一阵阵轰鸣声惊醒,脚下的大地也似乎在颤抖,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涌上了德国士兵心头。
不一会儿,德军士兵们看到一个个黑乎乎的“庞然怪物”出现在眼前,它们穿过清晨的浓雾,开着炮冲了过来,顿时德军阵地上一片混乱,爆炸声、叫喊声连成一片。
惊恐之余的德军拼命用枪、炮向“怪物”射击,但“怪物”不但丝毫未损,并且像被激怒了一样,更加猛烈地开着枪、炮横冲直撞。
它们摧毁了一个个向它射击的火力点,并冲过堑壕、压平了铁丝网,还有不少德军被它发射的炮火打死。
在一片混乱中,其余的德军纷纷停止了无谓的抵抗,开始丢弃阵地四散逃跑。
而这道横在英军面前、经过长时间激战未能攻克的阵地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这些初战告捷的“怪物”不是别的,正是英国制造的MKⅠ型坦克。
虽然当时投入使用的几十辆坦克中只有18辆真正参加了战斗,但它们为突破久攻不下的德军防线发挥了重大作用。
索姆河战役也因历史上首次有坦克参战而被载入史册。
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称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从二次大战起至今一直是陆地战场的主宰力量,被称为“陆战之王”。
它是所以装甲车辆中最基本的车种,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
坦克可以在复杂的地形和全天候条件下担负各种作战任务,主要用于与敌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和其他炮兵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二战各国坦克生产量

美国:M1轻型坦克:1940年34辆。
M2轻型坦克:1940年325辆,1941年40辆,1942年10辆M3轻型坦克:1941年2551辆,1942年7839辆,1943年3469辆M5轻型坦克:1942年2825辆,1943年4063辆,1944年1963辆M22蝗虫轻型坦克:1943年680辆,1944年150辆M24霞飞轻型坦克:1944年1930辆,1945年2801辆M18悍妇坦克歼击车:1943年812辆,1944年1695辆M2A1中型坦克:1940年6辆,1941年88辆M3格兰特中型坦克:1941年1342辆,1942年4916辆M4谢尔曼中型坦克:1942年8017辆,1943年21231辆,1944年3504辆,1945年651辆M4谢尔曼(76)中型坦克:1944年7135辆,1945年3748辆M4谢尔曼自行火炮:1944年2286辆,1945年2394辆M10狼獾坦克歼击车:1942年639辆,1943年6067辆M36强击者坦克歼击车:1944年1400辆,1945年924辆M7牧师自行火炮:1942年2028辆,1943年786辆,1944年1164辆,1945年338辆M12自行火炮:1942年60辆,1943年40辆M26潘兴重型坦克:1944年40辆,1945年2162辆德国:PzI轻型坦克:战前1867辆PzII轻型坦克:战前1223辆,1939年15辆,1940年93辆,1941年223辆,1942年322辆马德尔II坦克歼击车:1942年372辆维斯佩自行火炮:1943年514辆,1944年162辆Pz.38(t)轻型坦克:战前78辆(捷克),1939年153辆(捷克),1940年367辆,1941年678辆,1942年198辆马德尔138坦克歼击车:1942年110辆,1943年783辆,1944年323辆马德尔139坦克歼击车:1942年344辆铁格自行火炮:1943年225辆,1944年346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1944年1687辆,1945年1335辆PzIII轻型坦克:战前98辆,1939年157辆,1940年396辆,1943年100辆PzIII(50)轻(中)型坦克:1940年466辆,1941年1673辆,1942年315辆,1943年1906辆PzIII(75)轻(中)型坦克:1942年450辆,1943年213辆StuGIII自行火炮:1940年184辆,1941年540辆,1942年90辆StuGIIIF型自行火炮:1942年702辆,1943年3011辆,1944年3850辆,1945年863辆PzIVD型中型坦克:战前211辆,1939年45辆,1940年268辆,1941年467辆,1942年124辆PzIVG型中型坦克:1942年870辆,1943年3013辆,1944年3126辆,1945年385辆StuGIV自行火炮:1943年30辆,1944年1006辆,1945年105辆JagdIV坦克歼击车:1944年769辆JagdIV/70坦克歼击车:1944年767辆,1945年441辆灰熊自行火炮:1943年66辆,1944年215辆,1945年17辆黄蜂自行火炮:1943年368辆,1944年289辆,1945年57辆纳瑟恩坦克歼击车:1943年345辆,1944年133辆,1945年16辆M?belwagen自行高炮:1944年205辆,1945年35辆旋风自行高炮:1944年100辆,1945年5辆Ostwind自行高炮:1944年15辆,1945年28辆豹式坦克:1943年1768辆,1944年3777辆,1945年439辆猎豹坦克歼击车:1944年226辆,1945年198辆象式坦克歼击车:1943年90辆虎式重型坦克:1942年78辆,1943年649辆,1944年623辆虎王重型坦克:1943年3辆,1944年377辆,1945年100辆猎虎坦克歼击车:1944年‘61辆,1945年16辆苏联:T-26轻型坦克:1940年1549辆BT-7轻型坦克:1940年706辆T-40轻型坦克:1940年41辆,1941年638辆T-50轻型坦克:1941年48辆,1942年15辆T-60轻型坦克:1941年1385辆,1942年4660辆T-70轻型坦克:1942年4913辆,1943年3483辆SU-76坦克歼击车:1942年26辆,1943年1908辆,1944年7155辆,1945年3552辆T-34/76中型坦克:1940年117辆,1941年3020辆,1942年12572辆,1943年15820辆,1944年4100辆T-34/85中型坦克:1944年10615辆,1945年21108辆(其中一万余辆为战后)SU-122自行火炮:1942年25辆,1943年611辆SU-85坦克歼击车:1943年760辆,1944年1899辆SU-100坦克歼击车:1944年500辆,1945年1835辆T-28重型坦克:1940年13辆KV-1重型坦克:1940年141辆,1941年1258辆,1942年1860辆KV-1S重型坦克:1942年585辆,1943年621辆KV-85重型坦克:1943年148辆KV-2重型坦克:1940年102辆,1941年100辆KV-8重型坦克:1942年102辆,1943年35辆IS-1重型坦克:1943年67辆,1944年40辆IS-2重型坦克:1943年35辆,1944年2210辆,1945年1150辆SU-152:1943年704辆ISU-122/152:1943年35辆,1944年2510辆,1945年1530辆总计:美国:轻型29680辆,中型50632辆,重型2202辆,自行火炮及突击炮20633辆德国:轻型5968辆,中型19516辆,重型1830辆,自行火炮及突击炮21044辆苏联:轻型17438辆,中型67352辆(其中一万余辆为战后),重型8467辆,自行火炮及突击炮18975辆。
KV坦克——苏联重型坦克的鼻祖

KV坦克——苏联重型坦克的鼻祖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7年第11期从多炮塔到单炮塔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便成为世界上第一坦克大国,当时苏联红军装备的坦克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万辆。
不过,当时苏联红军装备的坦克,主要是轻型坦克,以T-26轻型坦克为主。
对于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苏联军方也予以一定的关注。
在重型坦克方面,20世纪30年代期间,先后研制了T-35重型坦克、T-100重型坦克、SMK重型坦克和“突破”超重型坦克。
不过,这几种重型坦克,统统是多炮塔式坦克,有2~5个炮塔,而且,除了T-35重型坦克外,其余三种多炮塔式坦克均未定型,“突破”多炮塔式坦克仅停留在样车阶段;T-100和SMK坦克虽然造出几辆,也试验性地用到1939年的苏芬冬季战争中,但是,根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不了了之。
就是T-35重型坦克,尽管它非常威武雄壮,但在苏德战争初期也未能发挥多大作用。
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的一次红场阅兵式上,当一队“人高马大”的坦克车队像钢铁洪流一样通过红场时,苏联人民为见到如此雄伟、壮硕的坦克而欢呼,“乌拉”声响彻红场。
最高统帅斯大林却瞟了身边的军工生产负责人一眼,“漫不经心”地问道:“这是什么坦克”?对方答道:“是T-35重型坦克”。
斯大林马上提高嗓门说道:“你是从什么地方搞到这个‘移动百货商店’的?这么多炮塔装到一辆坦克上,不是等着挨打么”?斯大林的一席话,点中了多炮塔式坦克的“命门”,等于宣判了T-35重型坦克的死刑。
这样,多炮塔式T-35重型坦克,仅生产了61辆便偃旗息鼓。
T-35重型坦克只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当作防御支撑点用,发挥的作用很有限。
倒是乌克兰游击队从战场上抢救出一辆抛锚的T-35重型坦克,在其车体上涂上“为乌克兰的荣誉而战”的标语后,频频打击德国军队,立下了战功。
1937年5月,担任列宁格勒伏罗希洛夫工厂、布尔什维克工厂和基洛夫工厂总设计师的科京,受领了研制新的重型坦克的任务。
苏联坦克发展史

苏联坦克发展史20世纪初,坦克作为新兴的军事武器在欧洲各国引起了兴趣。
苏联处于弱者地位,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军事实力,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发展坦克。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苏联的坦克产生了变化,并在1918年10月开始研制第一辆坦克,叫做“天鹅”号。
这辆坦克是由苏联开发的第一辆正式坦克,并于1919年开始服役。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坦克的性能表现不佳,而且维护成本非常高,使得“天鹅”号被认为是一个极为失败的工程。
20世纪20年代,苏联开始大规模研究和开发坦克。
由于苏联缺乏大规模制造坦克的能力,苏联政府和军队决定购买外国坦克。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英国的“萨塞克斯”号坦克,他们在苏联军队服役了几十年,并且还改进了一些零件,以提高性能。
军事技术的改进和苏联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使苏联能够在30年代自行设计和制造坦克。
最早的坦克之一就是苏联第一代重型坦克“塔里木”号。
在1930年代,这辆坦克代替了英国“萨塞克斯”号坦克,成为苏联最基本的重型坦克。
在1930年代,苏联还研制了轻型坦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坦克VII”号。
这款坦克的特点是火力强,重量轻,操控简单,是当时最先进的坦克。
此外,苏联还经过不断改进,在1930年代推出了“坦克X”号坦克。
他是一种重型坦克,具有火力强大、装甲厚实等特点,是当时坦克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1930年代到1940年代,苏联坦克不断改进,并在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联经历了苦难之路,但坦克为其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要知道,在战地上,坦克是关键因素。
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大力重视坦克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推出了一系列新型坦克。
最著名的一种就是T-54,T-54坦克的特点是装甲厚实、速度快、火力强大。
T-54坦克的成功,使苏联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坦克制造国。
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坦克已经经过了不断改进,T-72坦克是当时最先进的坦克之一。
T-72坦克装甲厚实、火力强大、操控便捷,被称为“经典型坦克”,在20世纪80年代,被广泛用于各种军事行动中。
前苏联军队的兵器发展与战争战术

前苏联军队的兵器发展与战争战术前苏联军队在二战中的表现是众所周知的,当时的苏联成为了反法西斯的中坚力量,卓越的战术战术配合以及优秀的军事装备,在毫无优势的情况下,激战了德军,打赢了反法西斯战争。
那么,前苏联军队的兵器发展与战争战术究竟有哪些特点呢?一、兵器装备的发展先从兵器的发展出发,可以看出前苏联的军队非常注重兵器的研发和改进。
在二战期间,苏联研制并使用了T-34坦克和KV重型坦克等重型装备。
这些坦克不仅火力强,而且坚固耐用,极大地提高了苏联军队的攻击和钳制能力。
在二战之后,苏联继续推进了军事装备的研发,推出了苏制95式坦克、苏制35式战车等一系列装备,这些装备不仅火力强大,而且耐久性较高,成为了世界上最经典的装备之一。
二、战术的优秀苏联军队的战术也是其赢得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联军队在战术的制定上非常注重实战经验的总结,掌握了灵活机动、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决定战斗等一系列灵活多变的战术,并且在战争中游刃有余地运用这些战术。
例如,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运用“坦克箭头”的战术,成功地蒙混了德国军队的视线,建立了一条固若金汤的抗御线,有效地抵御德军的攻击,为后续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三、思想与士气的高昂军队的士气和思想状态对于战争胜负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二战中,苏联军队由于背负着保卫自己土地和人民的责任,极大地激发了军队的爱国热情和斗志,士气可谓是高昂的。
此外,在苏联军队内还有一种良好的兄弟情感,这种情感可以让士兵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相互搀扶,相互协助,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四、军事科学的推进前苏联军队的军事科学不仅在军事理论上有不俗的成就,在实践上也是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苏联军队通过不断的战争经验总结和研究,提出了很多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军事理论,例如“切尔尼陡峭,珠峰更高”,这就是苏联军队在防御战术方面得出的重要结论。
此外,苏联军队在军事技术方面的研究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苏联军队发明了很多划时代的武器,例如导弹、核潜艇等,创造了不少军事奇迹。
二战坦克

库尔斯战役
• 库尔斯克战役(英语:Battle of Kursk,1943年 7月5日 – 1943年8月23日),又称库尔斯克会战,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中,德国与苏联于库 尔斯克爆发的一场大型会战,双方共投入了超过 268万名士兵和6044辆坦克,是史上规模最大的 坦克会战和单日空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 发动的战略性大规模进攻。战役之后,德军完全 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 国土的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同时也 被视为战争的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转折点。
最强坦克!---‘虎王’重型坦克
•
“虎王”坦克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489辆。虎王”重 型坦克采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时,它也体现了许 多新的技术特征,首先是它采用了两种新型炮塔,一种是亨舍尔公司(克 虏伯公司制造)的炮塔,一种是波尔舍公司(韦格曼公司制造)的。“虎 王“坦克装备一门KwK 43/L71型88mm加农炮,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装 备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长6.3m,它能在2000m的距离上直接击 穿美制M4“谢尔曼”坦克的主装甲,所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 弹,不仅是“谢尔曼”坦克,它几乎可以击穿二战中盟军所有型号的坦克。 1944年晚期,克虏伯公司曾打算让所有的“虎王”坦克换装威力更大的 105mm口径的KwK L/68火炮,不过最终没有实现。“虎王”坦克的车体和 炮塔为钢装甲焊接结构,防弹外形较好。正面装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 有较大提高。成为盟军的一种很难对付的坦克,仅有一些火炮在较近的射 击距离上可以对它构成威胁。
SU-85自行反坦克
• 1943年1月,苏军在列宁格勒缴获了1辆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 苏联最高指挥部震惊了,“虎”式坦克的装甲对于当时大多数苏军火 炮来说实在是太厚了。苏军装备最普遍的F-34(T-34-76安装)和ZIS5(KV-1安装)型炮只有在近乎自杀的距离上才能击穿它。 • • 经过测试,M-30榴弹炮只有在使用了HEAT弹后才能击穿‘虎 ‘式坦克的装甲,但是极低的射速和弯曲的弹道将会使自己成为对方 的靶子。最后发现有两种火炮,85mm的防空炮和122mm的A-19型炮 可以对付‘虎‘式坦克。彼得洛夫设计局被指定开发一种新型的坦克 歼击车-----SU-85坦克歼击车。
坦克的发展历程.

坦克作为机械化部队的中流砥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高度发展。 战前,希特勒曾在观看装甲车辆混合编队演习后,大声叫嚷:“着就是我 索要的东西!”纳粹德国为了发动战争,先后研制出Ⅰ、Ⅱ、Ⅲ、Ⅳ型坦 克。在战争初期,这些德国坦克创造了“闪电战”的奇迹。
德国一号坦克
德国坦克集群进攻
战争导致了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对抗敌方的坦克,交战双方又不断推出火 力、装甲性能更强的坦克车辆。德国推出了Ⅴ型“黑豹”中型坦克、Ⅵ型“虎”式 重型坦克,苏联随即将T-34/85中型坦克、斯大林-2重型坦克投入战场。 在战争中,坦克的火力、机动、防护能力三大性能得以极大的提高。1944年, 德国又将新型的“虎王”坦克投入战场,其正面装甲达到了180mm,71倍口 径的88mm炮可以击穿当时所有坦克的装甲。盟国也不甘示弱,苏联的斯大林- 3型和美国的M-26重型坦克在战争最后阶段也投入使用。
1917年11月20日,英军在康布 雷战役中将多达476辆的坦克集中部 署在12千米宽正面,发起了空前规模 的进攻作战,一举突破了德军三道防线, 获得了巨大胜利。
一战期间,英国、德国、法 国还相继研制出多种坦克。 如英国的塞犬,法国的施纳 德、圣沙蒙、雷诺,德国的 A7V等。其中法国的雷诺 FT-17坦克首开旋转炮 塔的先河,成为坦克发展史 上重要里程碑。
苏联T—55坦克
苏联T-55坦 克
美国M—45坦克
英国“百人队长”坦克
5
战后第二代 进入60年代,冷战双方在第一代主战坦克基础上,改进 开发出了第二代主战坦克。这一时期,典型代表是苏联的T- 62、美国的M-60、英国的“酋长”(奇伏坦)式、法国 的AMX-30、德国的“豹1”型
苏联T—62坦克
战后第一、第二代主战坦克在世 界各地局部战场曾展开无数次的撕杀。尤其是在多 次中东战争中,第一、二代主战坦克几乎成为战场 最重要的主角。几次中东战争过程虽短,但动辄就 是数千辆坦克投入战场,反坦克导弹等新式武器也 相继投入使用。第一、二代主战坦克在印巴战争、 越南战争,以及后来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中也均 频频出场。至今,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一、二代 主战坦克仍旧是装甲部队的主力。
坦克的发展历程

坦克的诞生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 坦克的诞生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 的历史了。 的历史了。它的诞生给世界带来了 极大的影响,尤其是战争 战争。 极大的影响,尤其是战争。
1
在斯文顿上校的倡 议下,英国海军大 臣丘吉尔组织成立 了陆地战舰委员会, 投入新式武器的秘 密研制工作。1915 年,一种奇特的钢 铁战车在英国福特 工厂制造出来,它 的代号称作“小游 民”。而英国海军 则针对其可笑地叫 它“水柜”,按英 文发音就是 “TANK”就这样世 界上第一辆坦克诞 生了。
3
坦克作为机械化部队的中流砥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高度发展。 战前,希特勒曾在观看装甲车辆混合编队演习后,大声叫嚷:“着就是我 索要的东西!”纳粹德国为了发动战争,先后研制出Ⅰ、Ⅱ、Ⅲ、Ⅳ型坦 克。在战争初期,这些德国坦克创造了“闪电战”的奇迹。
德国一号坦克
德国坦克集群进攻
战争导致了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对抗敌方的坦克,交战双方又不断推出火 力、装甲性能更强的坦克车辆。德国推出了Ⅴ型“黑豹”中型坦克、Ⅵ型“虎”式 重型坦克,苏联随即将T-34/85中型坦克、斯大林-2重型坦克投入战场。 在战争中,坦克的火力、机动、防护能力三大性能得以极大的提高。1944年, 德国又将新型的“虎王”坦克投入战场,其正面装甲达到了180mm,71倍口 径的88mm炮可以击穿当时所有坦克的装甲。盟国也不甘示弱,苏联的斯大林- 3型和美国的M-26重型坦克在战争最后阶段也投入使用。
这时的坦克主要是对德军产生一种威慑效应, 这时的坦克主要是对德军产生一种威慑效应,在战争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 的肯定。直到大战后才被认识到巨大的作用。 的肯定。 直到大战后才被认识到巨大的作用。
2
1915年12月,第二辆坦 克“大游民”制成。这种坦克 成为了第一种投入使用的坦克, 被英国军队编号为MKⅠ。1 916年9月15日,32辆 秘密运抵战场的MKⅠ坦克在 索姆河战役激烈期间投入战斗。 德军在这种陌生的“钢铁怪物” 面前手足无措,任何枪弹攻击 都失去了作用,坦克首次作战 达成了震撼性的效果,同时也 意味着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到来。
二战坦克简介分解

BT轻型坦克
• BT轻型坦克是30年代苏 联著名坦克,具有优异 的机动能力和不错的火 力。在1941年苏德战争 爆发时,苏联拥有有 6000辆以上BT坦克,多 数是BT-7型,数量超过 了德军1941年投入战场 的坦克总数。但战争初 期BT-7损失惨重,大部 分未能在1941年冬天后 幸存。图为1941年11月 第5坦克旅的BT-7和T-26 坦克。
38T型轻型坦克
1940年,德军装甲部队如同镰刀一样扫过西欧,击败法国,重创英国, 从此德军“闪电战”闻名世界。如果比较一下交战双方坦克的数量和 质量,我们会看到德军创造了怎样的一个奇迹。德军在西线总共投入 2,439辆坦克,其中包括1型坦克523辆,2型坦克955辆,3型坦克349 辆,4型坦克278辆,捷克38t坦克334辆。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德军坦 克是过时的微型和轻型坦克,即使是3型和4型主战坦克,在战斗效能 上也跟英法装备的主战坦克差距明显。
T-26是最早大量装备 苏联军队的坦克。于1931 年正式定型,1932年装备 苏联红军。是苏联红军坦 克部队早期的主力装备之 一。T-26坦克和德国的Ⅰ 号坦克都是以英国“维克 斯”坦克为基础设计的, 但T-26的火力大大高于Ⅰ 号,而且超过了Ⅱ号,达 到甚至超过了38t和早期 Ⅲ号的水平。早期T-26A 采用了并列双炮塔设计, 主炮为37mm口径,T-26B 口径加大为45mm。不过T26轻型坦克的装甲防护差, 没有足够能力抵抗步兵的 火力。
“鼠”式超重型坦克只生产了两辆样车,还有9辆正在生产过程中。 原计划生产150辆,但是由于二战的进程,基本上“鼠”式坦克没有发 挥什么作用。
德国坦克英雄
奥托.卡里欧斯 战车击破王,世界上战绩最高的坦 克手。奥托.卡里欧斯曾先后效力于德国国防军第20 装甲师 502重装甲营和512重装甲营,总战果为170 辆战车和130门战防炮,绝大部分战果为东线取得。
t34重型坦克

t34重型坦克T34重型坦克是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发的一款著名坦克。
该坦克以其优越的性能和出色的适应性而闻名于世。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T34重型坦克的历史、设计特点以及其在战争中的表现。
T34重型坦克诞生于1940年,时值苏联面临德国入侵的战争时期。
为了提升苏联军队在战场上的实力,苏联军方决定研发一款先进的坦克。
T34坦克的设计师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坦克的机动性、火力和防护能力等。
然而,他们通过创新设计和技术突破,成功地开发出了T34重型坦克。
T34重型坦克的外观简洁大方,采用了圆滑的线条和流线型的外形设计。
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坦克的机动性,还降低了对敌方炮火的命中率。
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76.2毫米口径的炮,并配备了两挺7.62毫米口径的机枪。
这种配置使得T34坦克在火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轻松击穿德军坦克的装甲。
T34重型坦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良好的机动性能。
该坦克搭载了一台强大的引擎,能够快速地行驶在各种地形上。
此外,T34坦克还采用了宽大的履带,能够更好地适应战场的条件。
这使得T34坦克在战斗中具有更高的机动性和回旋能力,能够迅速躲避敌方的炮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T34重型坦克在苏德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被广泛运用在苏联红军的战斗中,对德军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T34坦克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不仅具备了强大的火力和较好的防护能力,还能够适应各种战术环境。
这使得它成为了红军的制胜利器,对德军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T34重型坦克在战争中的表现引起了各国军事专家的关注。
许多国家都试图研究并模仿T34坦克的设计和性能。
然而,要想完全复制T34重型坦克的优点却并不容易。
T34坦克的成功离不开苏联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勇气,他们不断创新,突破传统设计的限制,使T34成为了一种令人敬畏的武器。
总之,T34重型坦克是一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巨大成功的坦克。
它的出现不仅提升了苏联红军的战斗力,也极大地震慑了德军。
二战苏德坦克大比拼

虎 式 坦 克 发 动 机
德军普遍使用的汽油发动机
虎式黑豹的宽履带设计
目录
观瞄系统
观瞄系统在二战时期主要是靠炮长瞄准镜性能的好 坏比较。德国优秀的光学工业使得自己在整个战争期间 一直在观瞄系统方面占据决定性的优势。德国坦克的炮 长镜设计的非常先进和有效,除了三角形的准心外,其 准心外延是可以做为提前射击参照的坐标,而且最厉害 的是其还有放大目标的功能,就像望远镜一样可以调整 焦距和视角,这样就使得德国坦克具备了很精确有效的 远程射击能力。而苏联坦克的炮长镜只不过是简单的分 划线指示,没有放大功能,除非炮长视力很好,而且很 有战场经验(可以比较精确的判断目标距离),否则是 很难进行比较精确的远程射击的。这也是德国在东西两 线都制造过一些3~4千米距离上击毁盟军动机是坦克的心脏,行驶系统是坦克的双脚。苏联在发动机 方面一直占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无论是战争初期的T34-76坦克和KV 重型坦克到战争后期的T34-85坦克和IS-2重型坦克都使用B-2柴油 发动机和它的改良型号。结果使得苏联坦克的发动机在正个战争中性 能一直比较稳定。德国在战争初期大量使用汽油发动机做为坦克心脏, 结果在战斗因为汽油的易燃易爆特性,常常因为中弹而起火报废坦克! 以至在“黑豹”坦克投入战场初期的战役中,不少坦克因为发动机自 燃而报废。尽管后期德国也采用了柴油发动机做为坦克动力,可是其 可靠性一直不如苏联的B-2系列柴油发动机。在行驶系统上,苏联的 T-34坦克单排负重轮宽履带设计,越野性能非常好!在雪地和泥泞 的地方依然可以快速行动。不过乘坐的舒适性不是太好!德国在战争 初期的3号和4号坦克采用比较窄的履带设计,结果在苏联比较差的道 路和自然环境下,其越野行驶的性能很差。后期的德国“虎”式和 “黑豹”坦克采用了双排交错的负重轮和宽履带设计,无论是越野性 能还是乘坐的舒适性都比苏联双排交错的负重轮红军的坦克要好!可 是因为结构复杂给战场维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麻烦。而且因为苏联 严寒的天气,还出现过晚上德国坦克的双排交错的负重轮被冻住,导 致无法行驶的情况发生。
二战期间的14种著名中型坦克

⼆战期间的14种著名中型坦克坦克是⼈类战争史上最重要的发明,坦克⾸次亮相在第⼀次世界⼤战的英国,虽然体型笨重,移动缓慢,但在当年却是敌⼈步兵的噩梦,是友军步兵的保护神,⽽且由于坦克在战争中的影响,后期世界各国都开始研发⾃⼰的坦克,到⼆战期间,坦克被⼴泛使⽤,并有着轻型坦克,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三种区分,对于重型坦克只有⼀些西⽅⼯业强⼤的国家才能⼤规模⽣产,所以在当时只有轻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居多。
那么本期就来为⼤家介绍⼀下,⼆战期间的那些著名中型坦克。
89式 中战车(⽇本)它是⼆战期间,⽇本⾃⾏研制的第⼀种中型坦克,但是当时的技术有限,装甲、⽕炮和机动三个⽅⾯都较弱,不过它是当时世界上最早采⽤风冷式柴油发动机的坦克,虽然对⽐西⽅同等的中型坦克,89式显得很落后,但当年仍在东南亚战场是巨⼤的威胁。
89式中战车的战⽃全重为12.7吨,成员为4⼈,分为驾驶员、机枪⼿、车长和炮长,最⼤⾏进速度每⼩时仅有25公⾥。
车⾝长度为5.7公⾥,车⾝宽度为2.18⽶,车⾝⾼度为2.56⽶。
武器⽅⾯,主武器是⼀门37毫⽶战车炮,后期被改为90式57毫⽶短管战车炮,它是根据英国57毫⽶战舰炮所改进⽽来。
副武器为两挺91式6.5毫⽶车载机枪,使⽤30发可拆卸式弹匣供弹,备弹量为2745发,主武器⽕炮备弹量为100发。
97式 中战车(⽇本)⼆战⽇军最成功的中型坦克,曾在太平战场和东南亚战场⼤量使⽤,装甲防护、⽕⼒以及机动能⼒都要⽐之前的89式中战车更强。
在1936年研制,之后在1937年正式列装,从正式装备使⽤到战争结束,97式中战车仅⽣产了1500辆。
97式中战车的战⽃全重只有15吨,对⽐西⽅坦克,97式只能算的是轻型坦克。
它的动⼒⽅⾯搭载⼀台功率为125千⽡的12缸风冷柴油发动机,最快⾏驶速度每⼩时38公⾥,并采⽤了全新的承重轮和悬挂系统,车⾝采⽤钢制装甲和铆接结构,装甲最⼤厚度仅有25毫⽶,车⾝长度为5.55⽶,宽度为2.33⽶,⾼度为2.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T系列坦克被称为快速坦克,因为其首先采用了轮履两用的“克里斯蒂”悬 挂系统(安装和拆卸履带后坦克都可以行驶),其特点是没有托带轮,发动 机直接控制负重轮。但是因为当时材料技术的欠缺,这种悬挂系统只能用于 中轻型坦克,所以BT系列整体防护有所不足。 这一型坦克作为对“克里斯蒂”系统的测试,为以后 T-34的悬挂系统研究提 供了经验。 苏联人一直崇尚骑兵。当然,这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陆军掌权的是骑兵元 帅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有兲。BT系列的设计思路就是在一线冲锋的轻骑兵, 所以随着型号的更新,速度在不断地提升。
战争中期
• 1、T-34 • 2、KV-1 • 3、KV-2 • 4、KV-85 • 5、SU-100
• 6、SU-122
T-34
性能数据(T—34/76)
• • • • • • 长度/宽度:5.92m/3.00m 高度:2.45m 重量:26.3吨 乘员数:4人 主要武器L-11(1939) F-32(1941)76.2mm坦克炮,备弹77发, 辅助武器:2 X 7.62mm DT 机枪,备弹2898-4725发
•
SU-76M是苏联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冴下七拼八凑的产物, 1942年的苏联步兵缺 乏有敁的近距离火力支援武器,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研制新式的突击炮,不 要求太高的质量,但是产量和低廉的价格。 最早,设计局从炮塔报废的T-26和BT系列坦克入手,希望能设计出一 种满意的车辆。但是无奈这两种十年前的老爷车实在是难以利用,设计局最 终把视线放在了新型的T-70轻型坦克上。为了满足廉价的需要,设计局 加长了T—70的底盘,简单的制作了一个炮塔,然后装了一门当时算是大 威力的ZIS-3 76mm反坦克炮作为武器。最初 SU-76M的生产型号拥 有一个全封闭式炮塔(学德国人的),命名为 SU-72或是SU-12,生产了一段 时间以后因为炮塔中火炮射击的烟尘难以排出以及车辆着火逃生困难等问题, 设计局将炮塔由改为了半封闭式。 SU-76作为一种轻型步兵支援武器还是比较有敁的,最初还担任一些反坦克的 任务,后来逐渐过渡成为全职步兵支援车辆。 SU-76M产量很大,高达14000多 辆。它不仅在欧洲作战,后来还大批量参加了对兲东军作战的“八月风暴” 行动。
•
SU-100时苏军中当仁不让的坦克杀手,其采用T —34的底盘,沿用 了克里斯蒂高机动性的悬挂系统,改迚自SU-85。SU-100的强力 之处在于它安装的D-10S 100mm重型反坦克炮。这种大口径火炮 加上60倍的身管,威力达到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上击穿125mm的 垂直装甲,可以在1000m的距离上击穿任何一款德军坦克的前装甲。S U-100是公认的二战中最优秀的坦克歼击车之一,可以与德国的猎豹歼 击车相媲美。猎豹的KwK36 88mm71倍身管火炮的性能虽然略优 于D-10S,但是SU-100的产量是猎豹的7倍还多,足以在数量上 弥补性能的差距。
SU-76M
性能数据
• • • • • • • • • • 战斗全重 10800kg 车长 4.94m 车宽 2.71m 车高 2.16m 引擎 2xGAZ-202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5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450/298 km 乘员 4人 弹药 76.2mm:62发 装甲 10-35mm
•
因此,只生产六十辆是明智的决定,所有T-35都在德军“巴巴罗萨”行动初 期损失殆尽,只有一辆现存于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
BT-2/5/7
性能数据(BT-7)
• • • • • • • • • 长度5.68m 宽度2.43m 高度2.29m 重量13.8吨 乘员数3人 发动机Liberty M-17T型 450马力 最高行迚速度 80km/h 主要武器45mm 20K坦克炮,46倍口径,备弹188发 辅助武器2 X 7.62mm DT 机枪,备弹2394发
KV-2
性能数据
• 战斗全重 52000kg
•
• • • • • • • • •
车长 7.0m
车宽 3.25m 车高 3.3m 引擎 V-2K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26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250 km 乘员 6人 火力装备 152mm M-10 榴弹炮; 3x7.62mm DT-29 机枪 弹药 152mm: 36 发 ; 7.62mm: 2475-3087 装甲 30-110mm
•
KV-2 算是KV-1的升级版,把火力和防护的数据都提升到了那个年代的最高水 平,一个当时难以想象的高度。110mm的炮盾装甲以及152mm的主炮口径! 1941年德军只有Flak18,也就是著名的88防空炮可以打穿KV-2的炮塔装甲,但 不能保证造成损伤,最有敁的击毁方法只有撬开炮塔顶盖炸死乘员。但是因 为火力和防护到达了一个太高的水平,导致其机动性急剧下降,数据最大公 路时速只有26km/h,越野的速度堪比牛车。苏联的发动机技术也不算优秀, 80% 的KV-2都是因为机械敀障无法修复而被遗弃。
•
KV-1
性能数据
• 战斗全重43500kg 车长6.80m 车宽3.33m 车高2.71m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35/12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225/151km 乘员5人 火力 装备76.2mm F34 反坦克炮.;3x7.62mm DT 机枪 弹药75mm:111发;7.62mm:3024发 装甲35-110mm
•
T-28
性能数据
• • • • • • • • • • 全长7.44m 全宽2.81m 全高2.82m 装甲部位厚度20-80mm 整车重27.8T 乘员6名 引擎M-17T12 汽缸汽油引擎 最大出力500hp 最高速度45km/h 武装76.2mm反坦克炮KT-28一门(后期L-11、F-32火炮)
• •
T-37/T-38
性能数据(T-37)
• 车重:3.25吨(3.3吨/3.8吨) 乘员:2人 车长/宽/高:3.75米/1.94米/1.82米(3.75米/2.33米/1.63米) 最大速度:36千米/小时(40~46千米/小时) 水上速度4~6千米/小时 武器:1挺7.62MM机枪 装甲:最厚处9MM
苏联二战时期坦克发展
西工大附中 李御东 焦澳琛 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卓 马许一鸣
战争前期
• 1、T-26
• 2、T-27 • 3、T-28 • 4、T-35 • 5、BT-2/5/7 • 6、T-37/T-38
T-26
性能数据
• • • • • • • • • 长度/宽度4.88m/3.41m 高度2.41m 重量10.5吨 乘员数3人 发动机GAZT-26型91马力 最高行迚速度30km/h 主要武器45mmModel38坦克炮,46倍口径,备弹165发,仰角-10-~+40辅助武器2X7.62mmDT机枪,备弹3654发
•
当针对芬兰冬季战争开始时,苏军共编有两个 T-28坦克旅,即第10和20重型坦 克旅。在芬军小股反坦克炮手的攻击下,均损失惨重。芬兰的反坦克炮手给 这种笨拙的坦克起了一个绰号,叫 “邮政列车”。为了提高防护等级,苏军又发 展了T-28E中型坦克,通过另外加载装甲板的形式,将车体和炮塔的前装甲从 50毫米增加到80毫米,后部和两侧的装甲增加到 40毫米,坦克重量增加到了 32513公斤。1941年苏军因为坦克数量不足对T-28再次升级,圆柱形炮塔两侧 加固装甲,主炮更换为T-34的F-3476mm坦克炮。T-28还原本有最终的改迚型号 T-29,加厚了全部车体和炮塔的装甲,主炮更换为了一门长身管的 85mm火炮。 最终因为T-34的成熟以及T-29的性价比问题,这个项目最终被放弃。
T-35
性能数据
• 长度/宽度- 9.72m/3.20m
•
• • •
高度 3.43m
重量 52吨 乘员数 11人 发动机 M-17M型 500马力
•
• • • • •
最高行迚速度 公路30km/h,越野19km/h
最大行程 公路150km,越野70km 主要武器 76.2mm L-11 坦克炮,24倍(早期16倍)口径,备弹96发; 45mm 20K(早期37mm)坦克炮两门,备弹220发 5 X 7.62mm DT机枪(2X机枪炮塔内;2X副炮塔同轴;1X主炮塔后部),备弹10000 发
•
T-35没有达到对T-28性能升级的目的,反而放大了T-28的缺点,成了大一号的 邮政列车。首先,10米长,3米宽的车身不利于隐蔽,成了活靶子;在之,三 头六臂的炮塔不但没有达到增加战斗力的作用,火炮多而不精反而带来更大 的麻烦,短身管的L-11火炮和小口径20K不能击穿德国当时的主力坦克装甲; 最后,最重要的,差劲的发动机不能为巨大的车身提供良好的动力,导致机 动性和越野性能极差。80%的T-35都是因机械敀障而被遗弃而不是被击毁。
•
•
SU-100/122
性能数据(SU-100)
• 战斗全重32500kg
•
• • • • • • • • •
车长9.45m
车宽3.00m 车高2.25m 引擎ModelW-2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45km/h 32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310km/180km 乘员4人 火力装备100mmD-10S 弹药100mm:32发 装甲20-65mm
•
T-34/76在1940年完成研制幵投入生产。它采用了在 BT系列发展成熟的“克里 斯蒂”悬挂系统和倾角装甲,中倍径的76mm火炮(早期型号采用短身管), 越野良好的宽履带,又具有简单的结构,对制造者的要求不高。兼具火力、 防护和机动性以及制造工艺,很全面,是二战公认性能最均衡的坦克。 T-34/76于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 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导致了德军大量坦克的过时,被迫推出 更新型的坦克以应付局面,这就是 “T-34危机”。1941年德军普遍装备大量的III 号E/H型(介于轻型和重型坦克之间)、二号 F型轻型坦克、捷克制38(t)型 轻型坦克以及少量的 IV号E型中型坦克。这些坦克中, II号和38(t)只装备有 一门20mm机兲炮,III号普遍装备37mm和短50mm火炮,IV号装备短75mm火炮。 这其中,只有IVE的75mm火炮可以在 m的距离上击穿T-34,而T-34/76早期的L11火炮在1000m外就能击穿IVE车体前方的30mm垂直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