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党“黄河归故”之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共两党“黄河归故”之争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8年第11期

1946年3月1日,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开工典礼举行,国民党政府以“拯救黄泛区人民”为名,暗藏“以水代兵”水淹解放区的祸心。从1946年初到1947年初,周恩来作为中共驻重庆首席代表与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及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围绕黄河归故问题进行反复斡旋与艰苦谈判,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保护了黄河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

黄河改道与黄河归故

1938年5月,侵华日军攻陷徐州,沿陇海线西犯,并于6月初占领开封,郑州形势岌岌可危。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军,蒋介石采用“以水代兵”之策,下令在郑州以北的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企图利用泛滥的黄河水阻挡日军西进。6月9日,黄河水由花园口冲出,经河南、安徽、江苏夺淮入海。人为制造黄河决口,虽然延缓了日军西进的速度,却给豫皖苏三省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84万公顷土地变为泽国,形成由西北至东南长达400余公里的黄泛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积极为发动全面内战做准备。此时,蒋介石下令堵住花园口黄河决口,让黄河水回归花园口决堤以前的故道,把自己打扮成黄泛区人民的“救星”。然而,在黄河故道无水的7年中,两岸老百姓逐渐从岸上迁徙到这条长600余公里、宽约6公里的河床上,垦荒耕种,黄河故道渐渐形成了1700多个村庄,生活着40多万人口。且大多在冀鲁豫和渤海解放区境内。蒋介石此举,名义上是“拯救黄泛区人民”,实则是“以水代兵”,企图水淹解放区。

《开封协议》与《菏泽协议》

1946年4月7日,鉴于黄河故道人民的强烈呼声和舆论压力,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和共产党走到谈判桌前,共商黄河归故实施方案。在周恩来的努力下,各方秉承合作、友善的主旨,取得谅解,达成《开封协议》。这份协议将与复堤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提到了和堵口同等重要的位置,保证了黄河下游解放区的安全。

此后,国民党和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代表在中共代表陪同下,沿黄河故道直至入海口,进行实地勘察。4月15日,勘察团返回山东菏泽,举行了黄河问题的第二次谈判。在周恩来倡导的抛弃一党私利、化干戈为玉帛精神感召下,各方代表達成《菏泽协议》,决定“复堤、修河、裁弯取直、整理险工等工程完成后,再行合龙放水”,“新建村由黄委会呈请行政院每人发给10万元(法币)迁移费”。

最终签订《上海协议》

此时,国内局势风云突变,内战的阴霾向全国蔓延。蒋介石大规模围攻中原解放区,花园口堵口工程快速推进,水淹解放区的意图暴露无遗,但由于黄河水位暴涨,堵口失败。周恩来抓住有利时机,6月29日、7月8日、7月10日先后三次向美国特别代表马歇尔致送备忘录,希望他出面阻止。经过周恩来一系列的斡旋,7月18日,各方代表齐聚上海,就黄河归故问题进行谈判。

7月22日,经过激烈论争、反复交锋,各方终于达成了《上海协议》。协议对联合国和国民党政府对解放区复堤工程应支付的物资、粮食、工款及交付日期等进行了具体化的规定。

《上海协议》签订后,周恩来为使其中规定的工款、工粮、救济款按时到位,继续协调各方,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解放区人民一手拿枪、一手握锨,加紧整修,复堤工程顺利进行。1947年3月15日,花园口合龙,滔滔黄河水奔向故道,安然入海。

(摘自《中国档案报》江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