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难句解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阅读理解题(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老师的温度木双①一个夏日,午后炙热的阳光下只有浓浓的睡意,走进研究生的小班课教室,立刻就闻到了咖啡的味道。

有个同学提议,我们去学校附近的公园,在树荫下上课,既凉快又好玩儿,谁都不会困。

②那天,要讲的内容是编剧课中的“人物弧光",为了让大家对此有更深透更可感的理解,去公园的路上我讲起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

一个小学同学打电话通知我,下周大家要一起去看望小学的班主任。

说到这里,一个女生觉得很不可思议,毕业几十年了,居然还去看望小学老师?于是,我给他们讲起了我们“60后”当年的老师。

③“有一件事,你们可能觉得更不可思议。

回去看老师最频繁的是当年老师批评得最多最狠的同学,多数是男生。

"大家对此产生兴趣,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④公园里很安静。

我对同学们说起我们的小学班主任,当时她四十岁左右,是两个男孩儿的母亲,姓齐。

齐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如今回想起来,齐老师的语文课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她管教我们的方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她表扬好的同学,批评淘气的同学,被淘气的男生气得不行时,她就非常忘我地使劲儿地批评他们。

这些男生是因此忘不了齐老师吗?⑤当我这么问自己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其他画面。

放学的时候下暴雨,齐老师陪我们留在教室里等雨停。

她没让我们写作业,也没给我们讲课,而是跟我们聊天儿。

她听我们讲,偶尔也给我们讲她小时候的事情,像我们的朋友一样。

后来我们知道她自己的孩子因冒雨回家冻感冒了。

班里有个同学,家里兄弟姐妹多,冬天的棉衣很旧,不保暖了。

齐老师带给他一件棉衣,说是自己儿子穿着小,不嫌弃就收下。

那个男生偷偷告诉我们,棉衣是新的。

我记得大家听后既羡慕又有点嫉妒,但老师的温暖我们都感受到了。

⑥那时候的小学条件很艰苦,教室里没有暖气,冬天要生炉子取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再塑生命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再塑生命的人

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下面为您推荐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再塑生命的人。

《再塑生命的人》一、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在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凭着自强不息的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

其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二、文章创作背景: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想向常人昭示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

当她苏醒过来时,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

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而且有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

她为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与怀念,写下了此文。

三、词语解释①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②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

③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④所作所为:所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

⑤疲惫不堪:非常疲乏,难以忍受。

⑥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⑦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⑧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⑨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胜,完、尽。

⑩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悟:心里明白。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

11、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簇:聚集成团。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重难点探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重难点探究

2、是莎莉文老师Βιβλιοθήκη “我”又回到自然,理解 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 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 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 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 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再塑生命的人》重难点 探究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展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和及艰辛而与愉快 的生活经历,真诚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 的感激之情。
课文主要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
写了什么内容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写“我与莎莉文老师的 第一次见面。
第二部分6-8自然段,写莎莉文老师教“我” 拼写单词。
第三部分9-13自然段,写莎莉文老师向“我” 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有了求知的欲 望。
“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 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 中,再塑生命是指:
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 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 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 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 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 “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
谢谢观赏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矿泉水等。遇到困难家庭,送衣服、送物品、送钱是常有的
事,在张桂梅的带领下,随行的老师也把自己的腰包掏得干干
净净。“绝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无论多难,无论多苦,我绝不退
缩。”这是张桂梅的选择。
基础巩固
阅阅读读提提升升
-11-
10*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⑪从北京回来的当天,张桂梅又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 作中。晚自习时,张桂梅佝偻着身子在教学楼里开始新一 轮的巡视。她上下楼梯时斜着身,双脚在一个台阶站定,再 伸出一只脚迈向下一个台阶。每一步仿佛都回应着她说 过的话:“教书育人,是无上光荣的事业,每一个教师都要珍 惜这份光荣,择一事,终一生。”
将不同的物体混· B (A.hǔn B.hùn)为一谈。幸运的是,在莎莉
文老师的帮助下,她重获了生活的勇气。通过不懈的努力,她最终 终于考上了哈佛大学。她的事例让我明白:爱,是一缕阳光,让寒冷 的心感到温暖如春;爱,是一阵清风,让蒙尘的心感到清新豁然。
基基础础பைடு நூலகம்巩固固
阅读提升
-2-
10*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暖、希望和爱。
基础巩固
阅阅读读提提升升
-8-
10*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⑦在学校教书时,张桂梅为让每一个孩子能接受教育而 奔走;在华坪儿童福利院,她又为让不幸的孩子都有温暖的家 而努力。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她节衣缩食,把 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和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身上,自己 却越来越穷。
阅读提升
-3-
10*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4)[语法题]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疾病夺走视力和听力”中的“夺走”是动词,“视力”是名词。 B.“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中“下”是方位名词。 C.“爱,是一缕阳光”中的“是”是表示判断的动词。 D.“蒙尘的心感到清新豁然”中“到”是趋向动词。 【解析】B项句中的“下”是趋向动词。

第三单元 第十课 再塑生命的人-【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课 再塑生命的人-【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0再塑生命的人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再塑生命”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在本文中指“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体验到了爱,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帮助“我"再塑生命的人。

2.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她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5种语言。

她全心全意为盲聋哑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贡献一生,曾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人民和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走出黑暗》等。

3.写作背景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突破心理障碍,重塑生命,得益于她伟大的老师一安妮•莎莉文。

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感情和隽永深沉的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中,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

海伦•凯勒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本文就节选自海伦•凯勒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搓捻.(niǎn) 疲倦不堪.(kān) 小心翼.翼(yì) 争执.(zhí) 暂.时(zàn) 激荡.(dàng) 譬.如(pì) 花团锦簇.(cù) 悔.恨(huǐ) 拼凑.(còu) 恍然大悟.(huǎng)截.然不同(jié)(zhàng)涨红 (dài)等待涨待(zhǎng)涨价 (dāi)待一会儿2.字形辨识慨(kǎi)感慨惭(cán)惭愧概(gài)气概渐(jiàn)逐渐魂(hún)灵魂浸(jìn)浸满魄(pò)魄力侵(qīn)侵略3.词语释义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含答案)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含答案)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三单元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本单元重点是关注学习生活,了解成长经历。

四篇课文从趣、真、理三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国籍和阶层的学习生活。

有的充满自由,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充满真诚和爱恋,如《再塑生命的人》有的充满了理性的思考,如《论语》十二章。

这些文章,有的运用众多修辞,描写细腻入微,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风光;有的叙写故事,妙趣横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神奇美女蛇及捕鸟场面,有的引人深思,充满遐想,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所读的书的神秘,《论语十二章》充满哲理性的名言警句等,三篇文章的开头、结尾、标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单元重点学习欺读。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课文题目文体作者/出处整体感知每课一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散文鲁迅本文通过描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种生活经历,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了解插叙的作用《再塑生命的人》叙事散文海伦·凯勒本文记叙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现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论语》十二章语录体孔子及其弟子本文记叙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等。

学习翻译句子作家作品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老师》等。

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被誉为“美国英雄偶像”。

文题解读“再塑生命"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在本文中指“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体验到了爱,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帮助“我”再塑生命的人。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教学重点
1、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2、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难点
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同 时,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知道自己 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通过朗读来让学生体会本课教育意义,通过把 握重点词句让学生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下面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板块六、课堂总结 品读课文,体会文章主旨。
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真实地记叙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 种事物的过程,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再塑生命”的高超教育艺术,表现 了莎莉文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同 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求知的热切希望和求学中艰辛却愉快的生活感受。
七、说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了认识规律:先整体后局部。也注意了 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了字词句段的教学和赏析。以培养学生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出发点,但仍以教师的提示、 点拨、引导为主线,化难为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课教学注重品读语句,营造良好的情感 交流氛围,让学生深入理解聋盲人。
三、说教学目标
1. 了解海伦·凯勒之前的痛苦和之后的成就。 2. 培养学生围绕标题解读文本的能力。 3. 自主勾画精美语言,学习用批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培养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 4. 体会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及其对海伦的爱。 5. 体会海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10.再塑生命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10.再塑生命的人

10再塑生命的人考点1分析标题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字面含义:重新塑造生命、使重新获得生命的人。

深层含义: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我”的灵魂被唤醒,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考点2人物形象概括莎莉文老师和海伦的性格特点。

莎莉文老师:有责任心,教育讲究方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海伦:有毅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屈不挠,聪明好学,悟性极高,情感丰富,热爱生活。

考点3句子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的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

2.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这句话表面看来是说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

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哑人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快乐、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

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搓捻.(niǎn)企.盼(qǐ)截.然不同(jié)B.恍.然(huǎnɡ) 惭愧.(kuì) 繁花似锦.(jǐng)C.觅.食(mì) 譬.如(pì) 花团锦簇.(cù)D.缤.纷(bīn) 灵魂.(hún) 小心翼.翼(yì)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下面的表格中。

竭然不同小心翼翼不求胜解恍然大悟浑为一谈由然而生不曲不挠轻而易举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观瀑亭周围绿树成荫,碧草如茵,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

B.为了举办元旦晚会,教室内挂起了五颜六色的彩纸,有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

C.这个公式如果不以具体事实证明,学生怎会明白!至多只是让学生像鹦鹉学舌一样,做不求甚解....的强记。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必备知识点(共33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必备知识点(共33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作品风格 代表作品
其作品一般以自身经历为主要内容,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 对美的追求。文章情感真挚,抒情性强,描写细腻,语言优 美。 《石墙之歌》《走出黑暗》《我的生活故事》等。
2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李汉昭 译。海伦·凯勒约一岁半时因一次高烧而失聪、失明,还丧失了语言表 达能力,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跌入了痛苦的深渊。 海伦·凯勒能走出黑暗,重塑生命,得益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 莉文。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情感和隽永深沉的爱,深植于海 伦·凯勒的生命中,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凯勒曾说: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 文。”她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与怀念之情,写下了此文。
(5)短小精悍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 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
03.文学知识
1 作者档案
作者
海伦·凯勒 生卒年 1880-1968 国籍 美国
评价
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她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之一。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 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教 师
教师要站在 整本教材的高度充 分了解教材的教学 目标,深入挖掘语 文知识,点面结合, 构成一个知识、能 力体系。
语文 素养
语文能力
“语文素养”作为隐性线索被分为若干个知识能力训练 点,有条理地、由浅入深地分布在每篇课文的预习和课 后练习之中。
语文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训练, 包含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两个方面,力求从两个层次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部编版)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部编版)

姓名:班级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雾霾天气很多人都会小心翼翼....地呵护呼吸系统,戴上防尘口罩。

B. 当派出所民警表示该街道并无此人时,男子才恍然大悟....,声称自己上当受骗了。

C. 近日,位于福州北峰山区的千年古刹林阳寺梅花相继绽放,在云雾缭绕之下美不胜收....。

D. 我们对精读课文要理解透彻,深入领会,不求甚解....。

【答案】D【解析】【分析】D. 不求甚解:意思是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

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

不合语境。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除了准确理解成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义之外,还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灵活使用。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 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 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A项,搭配不当,“信心”与“果断”不能搭配;B项,语意重复,“谈论”和“热议”语义重复,删去“谈论”;D项,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去掉“在”。

故答案为:C【点评】病句的辨析一是要靠语感,感觉读起来别扭、不通顺的句子基本上为病句;二是可以先把句子压缩,只留下主干,然后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3.下列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 莎莉文小姐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

B. 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自己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

C. 莎莉文小姐把爱和欢乐带给了“我”,给“我”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重要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19世纪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

1964年,她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二、故事背景海伦·凯勒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一场高烧,失去了视力,后又失去了听力。

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并逐渐接受教育。

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能够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语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三、理解词义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拼凑: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

疲惫不堪:疲倦得难以支持。

小心翼翼:形容非常小心。

依样画葫芦: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纯模仿,不加改变。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忽然醒悟的样子。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悔恨莫及:悔恨也来不及了。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企盼:盼望。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一⑤段):写“我”初识莎莉文老师。

第二部分(第⑥一⑬段):莎莉文老师用她特有的教育方式开启了“我”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五、问题归纳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莎莉文老师来了,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

从这一天起,“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

通过强调“这一天”,从侧面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2.第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知识点+图文解读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知识点+图文解读_莎莉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电子版课文朗读课文知识点【文学常识】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

后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的悉心帮助下,先后就读于剑桥女子中学和拉德克利夫学院。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著有《我的一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日记》等。

疲惫不堪:疲倦得难以支持。

小心翼翼:形容非常小心。

照着同样的图案画葫芦:照着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意思是纯模仿,没有变化。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淆: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说它们是同一个东西。

恍然大悟:忽然醒悟的样子。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悔恨莫及:悔恨也来不及了。

花:形容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企盼:盼望。

【主题归纳】这篇回忆录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各感激之情。

【问题探究】1.“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再塑生命”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文老师是“我”的“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2.“水”本身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答:“水”本身并没有这么大的魔力。

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我”,使“我”认识到宇宙万物都有名称,使“我”有了求知的欲望,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

3.为什么“我”此时会“悔恨莫及”?答:因为此时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的学习终于迎来了质变,“我”终于在文字和事物名称之间建立了联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课堂笔记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一、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出生后第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

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此外,《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世界称为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二、写作背景海伦凯勒,一个从小就又聋又瞎的人,对生活失去信心,变得暴躁,之前生活完全是绝望的。

就在绝望中,来了个新老师,让她学会了听,学会了说,虽然盲,但她学会了很多很多,甚至与常人无异,最后会多国语言,还是演讲家。

她一直都是又聋又瞎,却比普通人会的语言还多。

所以,这位老师的第一次到来,对她非常重要。

三、字词捡(jiǎn):拾取:~拾。

~东西。

感慨(gǎn kǎi):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搓捻(cuō niǎn):将线、纸等揉捏成条状物。

绽开(zhàn kāi):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也比喻人们的笑脸。

争执(zhēng zhí):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地争论。

惭愧(cán kuì):1.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2.感幸之词。

意思是多谢﹑难得﹑侥幸。

客气的说法。

悔恨(huǐ hèn):对过去的事后悔怨恨。

激荡(jī dàng):受到冲击而动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解析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出生后第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

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此外,《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世界称为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二、写作背景海伦凯勒,一个从小就又聋又瞎的人,对生活失去信心,变得暴躁,之前生活完全是绝望的。

就在绝望中,来了个新老师,让她学会了听,学会了说,虽然盲,但她学会了很多很多,甚至与常人无异,最后会多国语言,还是演讲家。

她一直都是又聋又瞎,却比普通人会的语言还多。

所以,这位老师的第一次到来,对她非常重要。

三、字词捡(jiǎn):拾取:~拾。

~东西。

感慨(gǎn kǎi):心灵受到其中一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搓捻(cuō niǎn):将线、纸等揉捏成条状物。

绽开(zhàn kāi):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也比喻人们的笑脸。

争执(zhēng zhí):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地争论。

惭愧(cán kuì):1.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2.感幸之词。

意思是多谢﹑难得﹑侥幸。

客气的说法。

悔恨(huǐ hèn):对过去的事后悔怨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详细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详细解析

《再塑生命的人》课文详细解析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截然不同”一词强调了从那个时间开始莎莉文老师对“我”生命的意义。

]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开门见山,首句提到引“我”走向光明的老师莎莉文小姐。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

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透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冀冀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发生意外。

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作者心路历程的形象展示。

][以上三段是作者对自己前一段生活的回顾。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我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双手。

可是,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初次见面的一个拥抱给了“我”爱的启示。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来到“我”的家。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

[莎莉文送我一个洋娃娃,再次让“我”感受到爱与关怀。

这也是莎莉文从儿童的心理出发开展她的教育。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

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

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佳段、难句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佳段、难句解析
《再塑生命的人》佳段、难句解析
“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强调莎 莉文老师改变“我”人生的道路。
我自豪极了,高兴的得脸都涨红了,立即 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给她看。
“跑”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体现了 “我”最初取得成功的喜悦和兴奋。
下午的阳光穿透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 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 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Hale Waihona Puke 由此可见,聪明的海伦不仅对“水”有 了新的认识,而且,使她对世间万物都有 了新的认识。可以说,莎莉文老师用“水” 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井房的 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我开 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水”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 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在海伦 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
谢谢观赏
表面上写莎莉文老师来到时的季节,更 深的作用是暗示“我”人生的转折即将来 到。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 快乐和自由。
在莎莉文老师未到之前,海伦“正像大雾 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 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她渴望光明,渴望 快乐。莎莉文老师的到来,给她带来了截然不 同的生活,教她识字,教她认识大自然。当她 “杯”“水”二字不分时,莎莉文老师带她散 步到井房,把她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感受 到水的清凉和流动,然后在她的手上拼写“水” 字。“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 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 奥秘了”。

部编教材七年级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分解

部编教材七年级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分解
挫折:不能分清“杯”和“水”。 海伦对待挫折: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
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莎莉文帮助海伦战胜挫折:
1.把洋娃娃扫到炉边,把帽子给我。
2.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 “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效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
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
莎莉文老师是什么样的人?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出色的教育 家。她有爱心有耐心,她对海伦的教育 讲究方法。 凯勒又是什么样的人?
凯勒: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 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女孩。
(二)深入文本
之主题
问题 探究
说说对 “再塑生命” 的理解。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一)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海伦心中,莎莉文老师有怎样 的地位?(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1.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 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 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安妮· 莎莉文老师。
(二)深入文本
之人物
问题 探究
莎莉文老师是一 个怎么样的人呢?
例3:“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
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 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这句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把“我” 获得新知识的喜悦、激动以及急于与人分享的 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写法)
再如:“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 满欲望油然而生。“ “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 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 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塑生命的人》难句解析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在莎莉文老师未到之前,海伦“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她渴望光明,渴望快乐。

莎莉文老师的到来,给她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教她识字,教她认识大自然。

当她“杯”“水”二字不分时,莎莉文老师带她散步到井房,把她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感受到水的清凉和流动,然后在她的手上拼写“水”字。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由此可见,聪明的海伦不仅对“水”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使她对世间万物都有了新的认识。

可以说,莎莉文老师用“水”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水”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

在海伦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