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公司徐庄煤矿7335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与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大屯公司徐庄煤矿7335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大屯公司徐庄煤矿7335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7335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7335工作面地面位置为微山湖湖区,地面标高为+~+。

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7335工作面位于Ⅱ3采区东翼,工作面标高~。

东部是与山东高庄煤矿之间的边界煤柱,高庄煤矿尚未在该区域进行开采;西部是Ⅱ3采区上山系统及7334设计工作面;南(浅)部是7333采空区;北(深)部是未采区域。

二、地质情况评价工作面整体呈单斜构造,煤层倾角21°~26°,属缓倾斜-倾斜煤层,煤层倾角相对较大。

受断层构造影响,局部区域煤层产状变化较大。

根据掘进资料分析,材料道共揭露4条正断层及一条平滑断层组,从工作面东部向西部依次为:∠59°H=正断层、f8372H总 =平滑正断层组、∠62°H=正断层及F114 H=正断层。

溜子道共揭露4条断层,其中一条逆断层3条正断层,工作面由东向西依次为;F2117-H=逆断层f8372H=正断层、H=正断层及f8672H=平滑正断层组,对工作面影响最大的为f8672 H=平滑正断层及F2117-H=逆断层;其中f8672平滑范围约10m,最薄煤厚只有,F2117-逆断层造成溜子道中西部煤厚重叠,最大煤厚达,断层继续向工作面中东部发育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

三、水文地质情况评价1、顶底板含水层7335工作面回采的是山西组7号煤层,从上往下含水层依次为第四系砂岩含水层、侏罗白垩砂砾岩含水层、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山西组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及奥陶系灰岩组含水层,各含水层情况如下:(1)第四系砂岩含水层矿区第四系厚度~,平均,自上而下划分为6个含水层,5个隔水层。

含水层结构、厚度变化较大,含水性差异也较大。

井田东南部由于基岩面抬升,使第四系的Ⅳ、Ⅴ含与基岩面呈带状接触,各含水层之间在此产生水力联系,对浅部工作面回采有一定影响,随着采深加大,影响逐渐降低。

某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某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12202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编制:审核:科长:防治水副总:总工:**煤矿地质测量科2018年9月25日12202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审查意见目录一、工作面概况 (1)二、工作面水文地质简况 (1)(一)主要含水层 (1)(二)主要隔水层 (4)三、防治水工作开展情况 (5)四、工作面充水因素分析及评价 (7)(一)地表水 (7)(二)顶板含水层水 (7)(三)底板含水层水 (8)(四)老空水 (9)(五)断层构造水 (9)(六)勘探钻孔 (9)(七)陷落柱、岩浆侵入、冲刷带等地质异常体 (9)五、12下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10)六、工作面涌水量预计 (10)七、结论 (10)12202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2202工作面位于122采区北翼东部,东部为北翼轨道巷;西部隔130m为12206工作面,南至西翼胶带大巷,北部为25-10断层。

12202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430.0~-464.0m。

工作面走向95m,倾斜长832m,工作面面积约7.96万m2。

12202工作面对应地面位于工业广场西北部,**村东部,**村下。

地面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37.55~+38.79m,平均+38.17m。

二、工作面水文地质简况(一)主要含水层12202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上石炭统组第12下煤层,煤层顶板自上而下有第四系砂岩、上侏罗统砂砾岩、三灰、五灰等主要含水层,底板板自上而下有八灰、九灰、十下灰、十二灰、十四灰和奥灰等主要含水层。

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如下:1、第四系砂岩含水层第四系总厚度平均90.87m,上部砂层较发育,以中细粒砂为主,粘土含量较低,砂层连续性较好,结构松散;下部以粘土、砂质粘土为主,局部发育粉砂、细砂透镜体。

按岩性组合、砂层数量、砂层连续程度、粘土含量高低等因素将第四系划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上段和下段为含水层,中段为隔水层,由于第四系中段隔水层段的阻隔作用,下含水层段与大气降水、地表水及第四系上含水层段无直接的补给关系。

煤矿水害及治理评估报告

煤矿水害及治理评估报告

煤矿水害及治理评估报告1. 简介1.1 背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排水。

由于煤矿的特殊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如果这些废水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治理,将会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水害。

1.2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煤矿水害进行评估和治理方案提出建议,以保护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

2. 煤矿水害的类型2.1 赋存状态煤矿水害主要存在于煤层中的各种赋存状态,包括涌水、渗水和突水等。

涌水主要发生在煤层裂隙或煤层中的管孔等空隙中;渗水主要发生在煤层围岩中的裂隙和孔隙中;突水则是指煤层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突然涌出大量水体。

2.2 水质特征煤矿水害中的水质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浊度、高含固体悬浮物、高含铁、高含硫及高含砷等特点。

这些有害物质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均具有较大的危害。

2.3 影响因素煤矿水害的发生和扩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构造、矿井开采方式、采煤工艺及采矿高度等。

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

3. 煤矿水害的评估方法3.1 监测与调查针对特定煤矿水害问题,进行现场监测与调查工作,收集数据和样品,分析水质特征、水源及水量等关键参数,并对煤矿的地质情况、开采方式等进行实地调查。

3.2 分析与评估借助现代地质、水文和环境学等科学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和样品进行分析与评估。

通过对水质特征、水源及水量等参数的分析,确定煤矿水害的程度和范围。

3.3 风险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对煤矿水害的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水害的类型、程度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敏感度,确定风险等级和可能导致的影响。

4. 煤矿水害治理方案4.1 治理原则煤矿水害治理的原则是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为目标,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综合治理为手段。

在制定治理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水质处理、水源调控、矿井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4.2 治理措施4.2.1 水质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去除悬浮固体、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以保证排放水体的安全和健康。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对回采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价,以制定后续的水行治理方案和预防隐患。

通过对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的综合分析,旨在提供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回采工作面安全高效进行。

二、地质情况评价1.砂岩层含水性评估根据地层钻探数据和地质勘探结果分析,回采工作面主要地层为砂岩层,并具有较好的含水性。

砂岩层的含水量和透水性较高,容易积聚大量的地下水。

2.断裂构造分析通过对断裂构造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回采工作面两侧存在多条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可能会对地下水的流动和聚集造成影响,需要关注隐患的形成。

3.地下水水位和流向通过对井点监测记录的地下水水位数据和流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且呈现向工作面方向流动的趋势。

这表明回采工作面可能存在较大的涌水风险。

1.水行隐患分析分析了回采工作面存在的水行隐患,主要包括涌水、冒顶和顶板垮落等。

涌水会引起工作面的淹水和部分机电设备的损坏,冒顶和顶板垮落会威胁人员的安全。

2.水行隐患治理方案为解决回采工作面存在的水行隐患-加强工作面附近的地下水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和流速的变化情况,提前预警;-安装排水设备,在工作面附近设置抽水井和排水管道,将地下水抽净;-注浆加固岩体,填充断裂带,减少水的渗透和聚集;-加强顶板管理,及时清理顶板松散物,防止顶板垮落造成的安全隐患;-对工作面进行加固,增加支护措施,提高工作面的稳定性。

四、结论综上所述,回采工作面存在较高的涌水风险和水行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高效进行。

建议在实施治理方案的同时,加强水文地质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地下水和地质情况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潜在风险。

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和自救能力,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XX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XX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XX有限公司播州区马蹄镇XX煤矿(XX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二O一九年九月二十日XX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XX采煤工作面地面位置为荒山坡及部分民房(已赔偿搬迁),无水库、池塘、河流等水体,无工业设施及建筑物,地面标高+920m~+1026m。

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XX采面位于井田西翼,布置在第一水平一采区,井下标高+761~+793m ,其巷道上部是110401采面采空区,下部C9、C14煤层均未开采,南部是111402采面采空区;北面为矿界,C5、C9、C14均未采动;西面为落差1.5m的小断层;东面与主斜井、回风下山、区段石门相连接。

采面平均走向长300m,平均倾向长93m,开采面积27900m2,资源储量5.51万吨。

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和经过老工人了解到,在2014年4月前回采110401采面时,已将C4煤层采空区积水全部放出,目前矿井涌水观察点2#和3#观察水量为C4煤层采空区流水,其涌水量均在7m³/h以下,现西翼C4煤层采空区均已无积水。

二、矿井地质特征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第四系。

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⑴、二叠系(P) 中统(P2)茅口组(P2m):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含生物碎屑灰岩,含少量燧石团块,局部夹泥灰岩及泥质条带;下部为灰色中厚层灰岩。

风化面光滑,方解石脉发育。

区内未见底,厚>100米。

⑵、上统(P3)龙潭组(P3l):为灰、浅灰、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的韵律层,夹中厚层状灰岩,底部为含黄铁矿粘土岩。

是本煤矿的主要赋存层位,含煤7层,含可采煤层4层(C4、C5、C9、C14),其它煤层厚0.4~0.5m。

产腕足类化石和生物碎屑化石,厚105米。

某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某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某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就矿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向您呈交以下报告。

一、背景介绍该矿工作面位于市县,地处高山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根据前期的勘探结果显示,矿区存在丰富的煤矿资源,但也存在一定的水文地质风险。

为确保矿区开采的顺利进行,必须对该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水文地质调查情况1.水文地质勘探通过水系观察、地质勘探和地下水井的取样分析,我们对该矿工作面的水文地质进行了详细调查。

勘探结果表明,矿区地下水埋深较浅,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储量相对较丰富。

同时,附近存在多条地下裂缝及断层,这些地质构造对于地下水的流动形成了一定影响。

2.水文地质参数分析我们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渗流方向、渗透率等。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矿区整体上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地下含水层较厚,渗透率较高,适于水资源的开采利用。

三、水文地质风险评价1.地下水涌水风险由于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加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存在地下水涌水的风险。

特别是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采动压力的变化,可能导致地下水溢出,给井下工作环境带来一定的困扰。

2.地下裂缝风险矿区周边的地下裂缝和断层对于地下水的流动方式有影响,可能导致地下水的快速流失及水位突变。

因此,在矿井开采前后,需要加强对地下裂缝的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地下裂缝对矿井的影响。

四、防治措施建议1.增加抽水设备针对地下水位波动大的问题,应加强水位监测,及时调整抽水设备,保持井下工作环境的稳定。

2.强化地下裂缝监测在矿井开采前后,应加强对地下裂缝情况的监测,发现异常即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防止地下裂缝的进一步扩展与变形。

3.引入先进的防渗技术通过引入先进的涂层材料、灌浆技术等,加强矿井支护,防止地下水涌入矿井,保证矿井开采的安全进行。

五、结论根据对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的评价,全面了解了矿区的地下水位情况、地质构造等关键参数,发现了地下水涌水和地下裂缝风险。

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XXXXXX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八年十月目录一、工作面概况 (1)二、地质构造及老巷情况 (1)三、水害因素分析及评价 (2)四、工作面涌水量预计 (4)五、水害隐患探查与治理情况 (4)六、探查与治理效果分析评价 (5)七、结论与建议 (5)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该工作面位于矿井的东南部,距井底车场1121米,东部与108工作面相连邻,南部与矿界(黄陵一号煤矿)相邻,西部202工作面上顺槽与之相隔15m。

北部与一盘区回风大巷相连接。

地面均为山坡、林地,无河流及建筑物,标高+1223~+1468米,埋深403~658米。

工作面东西宽245米,南北长3042米,面积745290m2,2号煤层结构较简单,厚度1.55~2.20m,平均1.81m,煤层走向为N36°~65°E,倾角1~3°,北部含一层夹矸,厚度0~0.2m,局部分布,工作面北部夹矸较厚,往南逐渐变薄至尖灭。

二、地质构造及老巷情况根据《XXXXXX煤矿建矿地质报告》、《XXXXXX地质报告(修编)》地质资料、110工作面上下顺槽掘进及108工作面回采已揭露的地质情况综合分析,该工作面内无断层及岩浆岩体、冲刷带、陷落柱等地质现象,构造简单。

从采掘工程平面图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分析该工作面外段处于一个宽缓背斜地质构造区,煤层倾角0°~3°,背斜轴走向N40°E,背斜轴从该工作面外段穿过。

该工作面里段处于一个宽缓向斜地质构造区,煤层倾角0°~3°,向斜轴走向N125°E,向斜轴从该工作面外段穿过。

110工作面与108工作面相邻15m,工作面外段有一老巷,长度177.5m,与110工作面边切眼相连,为矿原施工的108措施巷,水文地质条件清楚,无水害威胁。

大屯公司徐庄煤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大屯公司徐庄煤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7335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7335工作面地面位置为微山湖湖区,地面标高为+~+。

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7335工作面位于Ⅱ3采区东翼,工作面标高~。

东部是与山东高庄煤矿之间的边界煤柱,高庄煤矿尚未在该区域进行开采;西部是Ⅱ3采区上山系统及7334设计工作面;南(浅)部是7333采空区;北(深)部是未采区域。

二、地质情况评价工作面整体呈单斜构造,煤层倾角21°~26°,属缓倾斜-倾斜煤层,煤层倾角相对较大。

受断层构造影响,局部区域煤层产状变化较大。

根据掘进资料分析,材料道共揭露4条正断层及一条平滑断层组,从工作面东部向西部依次为:∠59°H=正断层、f8372H总=平滑正断层组、∠62°H=正断层及F114 H=正断层。

溜子道共揭露4条断层,其中一条逆断层3条正断层,工作面由东向西依次为;F2117-H=逆断层f8372H=正断层、H=正断层及f8672H=平滑正断层组,对工作面影响最大的为f8672H=平滑正断层及F2117-H=逆断层;其中f8672平滑范围约10m,最薄煤厚只有,F2117-逆断层造成溜子道中西部煤厚重叠,最大煤厚达,断层继续向工作面中东部发育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

三、水文地质情况评价1、顶底板含水层7335工作面回采的是山西组7号煤层,从上往下含水层依次为第四系砂岩含水层、侏罗白垩砂砾岩含水层、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山西组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及奥陶系灰岩组含水层,各含水层情况如下:(1)第四系砂岩含水层矿区第四系厚度~,平均,自上而下划分为6个含水层,5个隔水层。

含水层结构、厚度变化较大,含水性差异也较大。

井田东南部由于基岩面抬升,使第四系的Ⅳ、Ⅴ含与基岩面呈带状接触,各含水层之间在此产生水力联系,对浅部工作面回采有一定影响,随着采深加大,影响逐渐降低。

根据7335工作面附近的45、47号钻孔揭露资料,该区域第四系底界为砂砾层,厚度~,距离7煤顶板距离~,工作面标高在~,属井田中深部,正常情况不受第四系含水层的影响。

煤矿水患排查报告

煤矿水患排查报告

煤矿水患排查报告煤矿水患排查报告一、背景随着煤炭开采的逐渐加大,一些煤矿在过去的开采过程中没有及时地采取合理的排水方案,导致煤矿存在水患隐患。

为了保障煤矿生产,保护安全生产环境,需要对煤矿进行水患排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煤矿中的水患问题。

二、排查内容通过排查煤矿存在的水患隐患状况,主要是以下方面:1. 煤矿的地质情况:煤矿产状、岩层发育、地下水位、地下水渗流方向、水压等。

2. 煤矿的排水设施:水文测量设备、排水勘探孔、排水抽水机等。

3. 煤矿开采的方式:开采工程设计、采矿方法、坑道布置等。

三、排查结果通过对煤矿进行水患排查,发现了以下问题:1. 煤矿地质概况不清:煤矿管理方没有及时清晰地了解煤矿地质构造和地下水位的状况。

2. 排水设施陈旧:煤矿的排水设施陈旧,无法满足现在的采煤要求,需要重新设计安装新的设备。

3. 存在坑塘淤积:煤矿开采过程中,一些采煤场地周围的坑塘淤积不及时,导致堆积大量泥沙,严重影响了煤矿的采煤进度和排水效果。

4. 煤矿生活污水排放问题:煤矿管理部门要求的煤矿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难以保证污水的净化率,存在排放污水中存在大量的化学物质,对水质造成污染的现象。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煤矿地质调查,及时了解煤矿地质结构,确保对煤矿进行科学合理的排水和开采。

2. 更新煤矿排水设施,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排水问题,确保煤矿排水顺畅和安全生产。

3. 加强采煤场地周围的坑塘治理,落实清淤措施,确保排水的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4. 建立煤矿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增强污水的处理能力,确保处理设施正常运作,从根本上预防污水排放问题。

五、结论通过对煤矿进行水患排查,可以及时发现煤矿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煤矿应加强对水患排查的重视,加强水患预警,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煤矿的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建设绿色煤炭生产基地提供有力保障。

煤矿水害及防治风险评估报告(63页)DOC.doc

煤矿水害及防治风险评估报告(63页)DOC.doc

xx县xx镇xx煤矿水害及防治风险评估报告xxxx矿业有限公司目录前言 0第一章概述 (1)第一节水害及防治风险评估依据 (1)第二节风险评估对象、范围和目的 (2)一、风险评估对象 (2)二、风险评估范围 (2)三、风险评估目的 (2)第三节水害及防治风险评估工作程序 (3)第二章 XX煤矿基本情况 (5)第一节矿井概况 (5)一、矿井位置 (5)二、井田范围 (5)三、矿井的建设与生产简况 (6)第二节矿井自然条件 (7)一、地质构造 (7)二、煤层特征 (10)三、水文地质条件与类型 (12)四、矿井开采情况 (20)第三节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20)一、开拓与开采系统 (20)二、通风与安全监控系统 (21)三、防尘、防灭火系统 (22)四、防治水系统 (22)五、提升运输系统 (24)六、压风系统 (24)七、供电与通信系统 (25)八、矿山救护系统 (26)第三章矿井水害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 (27)第一节矿井水害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 (27)一、矿井水灾危害的严重性 (27)二、水灾事故发生的基本条件 (28)三、矿井发生水灾的主要原因 (29)四、矿井突水机理 (30)五、容易发生矿井水灾事故的场所 (31)六、xx可能发生水灾事故的基本条件分析 (31)第二节矿井防治水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2)一、防水工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2)二、井下探放水设备及设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4)三、xx煤矿防治水系统情况分析 (35)第三节人为失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6)一、安全管理方面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6)二、人员素质方面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7)三、指挥操作方面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7)四、xx煤矿防治水管理情况分析 (38)第四章 XX煤矿水害及防治风险评估 (42)一、防治水技术管理风险评估 (42)二、地表水防治风险评估 (42)三、老空区充水防治风险评估 (43)四、矿井排水系统风险评估 (44)第五节 xx煤矿水害及防治风险评估结果 (45)一、防治水技术管理风险评估结果 (45)二、地表水防治风险评估结果 (45)三、老空水防治风险评估结果 (45)四、地下水防治风险评估结果 (46)五、矿井排水系统风险评估结果 (46)第五章安全对策措施 (47)第一节针对水害隐患的整改措施 (47)第二节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48)第三节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53)第四节其它方面措施 (56)第六章XX煤矿水害及防治风险评估结论 (58)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前言xx县xx镇xx煤矿是xxxx矿业有限公司下属的一对生产矿井,该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t/a。

煤矿水害及治理评估报告

煤矿水害及治理评估报告

煤矿水害及治理评估报告煤矿水害及治理评估报告一、煤矿水害的概念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然而在采煤过程中,煤层中蕴含的水会随着矿井的开采而涌入矿井。

这些汇聚的水体被称为煤矿水,煤矿水既是矿井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种常见的地下水资源。

然而,当采煤量大、采深度较深时,煤矿水会在地质形态或矿井工程上产生一些有害的影响,即煤矿水害。

根据国家煤炭工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煤矿水害发生率较高,损失惨重,已成为煤炭开采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煤矿水害的影响1、地质环境影响煤矿水汇聚在地下,会对地下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当煤矿水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引起地层压力增大,地层产生塌陷、隆起和断裂,从而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2、水环境影响煤矿水污染是一方面,采煤过程中开采过的煤岩会含有大量的黄钙石、硫化铁等矿物质,这些物质溶于煤矿水中,会对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3、生态环境影响随着煤矿水的积聚,煤矿水中的富营养物质、重金属等物质会侵蚀周边的生态环境,对生物环境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导致生物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

三、煤矿水害治理的方法煤矿水害治理是一个综合性和慢性的过程,治理的方法有多种,需要综合地采用。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煤矿水害治理方法:1、污水处理法煤矿水在经过污水处理后,可分为可回收的排水和不可排放的毒性排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过滤,可以将其高效的去除无机积淀和非生物粒子,以达到净化排水的目的。

2、减压灌注法减压灌注法是常用的治理深部煤矿水害的方法,它包括水驱法、空置法、浅钻注浆法、管井注浆法等。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煤矿水的积水深度和解决地下水涌入等问题,从而防止煤矿水害的发生。

3、换热回收法采用换热回收技术,将煤矿水中的热量回收利用,供热、供电等产生一定的收益。

同时也可以减少煤矿水的排放量,对保护水环境和水资源有一定的作用。

四、结论总的来说,煤矿水害治理是一个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过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实现煤矿水的净化、利用和水资源的保护。

徐州大屯矿区矿井水影响下地表水微量元素污染及土壤碱化潜势分析

徐州大屯矿区矿井水影响下地表水微量元素污染及土壤碱化潜势分析

徐州大屯矿区矿井水影响下地表水微量元素污染及土壤碱化潜势分析单耀【摘要】采集徐州-大屯矿区的地表水、矿井排出水与灰岩水,测试了主要有害微量元素的浓度,并通过[Na+],[Ca2+],[Mg 2+]计算了钠吸附比.发现矿井水中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地表水,按照国家水质标准属于五类或劣五类水.矿区地表水中微量元素浓度虽未超标,但矿区的地表水高于非矿区的地表水,说明矿井水对地表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影响到水体,底泥,以及土壤.从灌溉的角度来看,矿井水的钠吸附比较高,距离矿井水排放处近的地区,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煤层顶板淋滤水的钠吸附比比煤层淋滤水的高,原因在于煤层顶底板中粘土矿物的离子交换吸附,从而对土壤的影响也较大.【期刊名称】《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3)006【总页数】5页(P91-95)【关键词】矿井水;微量元素;地表水;钠吸附比;电导率【作者】单耀【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东燕郊 101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1.2根据种类的不同,矿井水呈酸性,碱性,高矿化度,或表现出含有较高的微量元素浓度。

其中重要的污染物可能包括Hg,As,Se等有害微量元素,以及较高的钠离子浓度等。

有害微量元素随着矿井水的排放,进入的环境体包括地表径流,如河流及湖泊,或者土壤,并进一步对农作物产生影响。

河流和湖泊中的微量元素由于稀释的作用降低浓度,但随着污染物的增加,造成污染的累积[1],另一方面,由于水体化学条件的改变,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如微量元素的吸附与解吸,沉淀与矿物的溶解可导致微量元素迁移行为的改变,李功振等[2-3]对京杭大运河(徐州段)的研究中发现,河流及湖泊的底泥中含有害微量元素,如砷和汞等,浓度已经达到中等污染的水平,说明矿井水的排放会加重污染的程度。

外来的污染物被底泥吸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进一步释放到水体中。

灌溉水中如果含有的钠离子浓度较高,可影响土壤的结构,原因在于:钙,镁等二价离子会促进土壤颗粒的聚集,而钠及其它一价金属离子则会加剧土壤的解聚,造成土壤的分散和湿化崩解。

煤矿水患调查评估报告

煤矿水患调查评估报告

煤矿水患调查评估报告背景介绍近年来,煤矿水患问题在我国不断凸显,给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调查评估报告旨在全面分析煤矿水患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煤矿水患问题,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调查评估: 1. 实地考察:我们深入多个煤矿现场,仔细观察和记录矿井内外水患情况,包括水位、渗漏状况等。

2.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相关煤矿的历史数据,包括矿山地质、水文地质、矿井设计等方面的信息。

3. 专家访谈:我们采访了多位矿山工程师和地质专家,就煤矿水患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

调查结果经过调查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煤矿水患的主要原因是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地下水渗透和涌入矿井的现象普遍存在。

2. 煤矿水患给矿山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如矿井塌陷、设备损坏等。

3. 煤矿水患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包括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对周边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影响分析煤矿水患对矿山生产和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成本增加:矿井内的积水需要进行排水处理,增加了矿山运营的成本。

2. 安全隐患增加:矿井积水会导致矿井塌陷等事故发生的风险增加。

3. 地下水资源受到破坏:矿井内的水污染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

解决方案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和影响分析,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加强地质勘探:在煤矿开采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全面了解地质条件,为后续的防水工程提供依据。

2. 完善防水设施:在煤矿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注重防水设施的设置,包括排水系统、防渗墙等,以防止地下水的涌入。

3. 加强水文地质监测:对煤矿地下水位、水质等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应对水患问题。

4. 推广科技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地下水位监测传感器、水文地质模拟等,提前预警和预测煤矿水患的发生。

结论煤矿水患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解决。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山西××××煤业有限公司100104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编制:科长:总工程师:山西××××煤业有限公司2019年6月5日100104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情况该工作面位于副斜井北部偏西1132m-1573m,秦家源西部保护煤柱,地面无其它构筑物、河流等分布。

(2)井下四邻关系该工作面位于一采区北部,开口位置位于一采区运输巷北段,南邻东回风巷,西邻一采区运输巷北段,北邻100102工作面(未形成),东邻矿井未采掘区域。

100117回采工作面长度为643m,工作面90米。

(3)工作煤层情况及储量情况该工作面主要为单斜构造,煤(岩)倾角平均5°左右,煤层厚度0.8m—1.2m,平均1.0m,以亮煤、镜煤为主,其次为暗煤。

煤容重1.47t/m3。

地质储量为77190t,可采储量68200t。

二、地质构造及老巷情况1、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100104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地质类型中等。

工作面在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内揭露4条断层和3个陷落柱,对工作面回采工作有较大的影响。

2、老巷情况根据《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生产地质报告》、《山西××××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补勘报告》、《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类型划分报告》、《山西××××煤业有限公司水患隐患补充勘探报告》和《矿井防治水分区论证报告》显示,工作面回采范围内10号煤层中不存在老空积水情况;上覆煤层不存在老空区。

三、水害因素分析及评价1、地表水:该工作面对应地表无河流、湖泊等其他水体。

2、顶板水:该工作面10号煤层顶板约8米处为K2灰岩,含水性较弱,但部分地段裂隙,回采过程中,顶板水影响较大。

徐庄煤矿主要水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徐庄煤矿主要水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徐庄煤矿主要水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徐峰; 吴基文; 沈书豪; 王广涛; 毕尧山
【期刊名称】《《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年(卷),期】2018(008)008
【摘要】大屯徐庄煤矿近年来受水害影响较为严重,发生多起突水事故。

为了保证矿井生产正常进行,通过综合调查研究区地质资料,得知徐庄煤矿的突水来源主要有矿井顶板砂岩裂隙水、太原组四灰水、奥陶系灰岩水、断层水以及老空区积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留设防水煤柱、疏水降压等防治水措施。

【总页数】5页(P1254-1258)
【作者】徐峰; 吴基文; 沈书豪; 王广涛; 毕尧山
【作者单位】[1]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
【相关文献】
1.高阳煤矿水害类型分析与防治措施 [J], 王崇林
2.清流县煤矿水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J], 李志永
3.大同煤矿区主要水害类型及防治措施建议 [J], 沈超
4.煤矿水害类型探讨与防治措施 [J], 魏丽娜
5.冶坪煤矿矿井水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J], 郭中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矿工作面隐患治理情况报告

某矿工作面隐患治理情况报告

12202回采工作面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编制:审核:科长:防治水副总:总工:**煤矿地质测量科2018年9月28日12202回采工作面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审查意见目录一、工作面概况 (1)二、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及评价结论 (1)三、水害隐患治理措施 (1)四、应急处置措施 (3)五、避灾路线 (4)12202回采工作面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2202工作面位于122采区北翼东部,东部为北翼轨道巷;西部隔130m为12206工作面,南至西翼胶带大巷,北部为25-10断层。

12202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430.0~-464.0m。

工作面走向95m,倾斜长832m,工作面面积约7.9万m2。

12202工作面对应地面位于工业广场西北部,**村东部,**村庄。

地面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37.55~+38.79m,平均+38.17m。

二、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及评价结论地质测量科通过对工作面水文地质调查、观测和补充勘探,综合分析对工作面开采有影响的充水因素,编制完成《12202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报告》,根据该报告,12202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清楚,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顶板五灰和底板八灰含水层,均为弱含水层,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15m3/h,最大涌水量30m3/h;工作面不受地表水的威胁;工作面不受采空区积水影响;勘探钻孔对工作面的回采无影响;通过工作面“CT”探测预计工作面内无陷落柱,无岩浆岩侵入体;工作面不受底板突水威胁。

12202工作面的开采基本不受水害威胁。

三、水害隐患治理措施12202工作面的开采不受各类水害的威胁,但遇断层裂隙出水,排水不及时,防治水措施落实不到位等仍可能影响工作面的生产,因此在工作面回采前、回采期间和回采完毕后应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一)已落实的隐患治理措施1、工作面设计前进行风险辨识12202工作面设计前进行风险辨识,编制完成《12202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经辨识12202工作面可能有“五灰含水层在工作面顶板冒落后可能在老塘涌出”一项风险,并制定了相应的管控措施,该风险能够有效控制。

煤矿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煤矿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煤矿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篇一: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轿子山煤矿生产技术部年月日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会审签字生产技术部:机电部:安监部:调度室:地测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会审意见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1.工作面概况工作面位于二水平运输巷、二水平回风巷南面,地处d采区西南部,为d采区的第f个采面。

工作面大致沿煤层走向方向布置,倾斜方向长179.8m,走向长684.7m,水平投影面积123109.1㎡。

工作面北面为二水平大巷,东面为已开采的aa06工作面,南面为矿井边界,西面为未开采区域。

工作面对应地表为高山及丛林,地表范围内季节性冲沟发育,植被茂盛,第四纪黄土覆盖较厚,地面标高1420m~1620m。

工作面对应地表地处高坡东南部,螺丝坡西北部。

2.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工作面总体上为一轴向北东的向斜构造,根据掘进期间巷道揭露煤层及顶板情况、防突队打钻情况及以往地质资料,工作面范围内存在4条小型正断层,断层稀少。

工作面断层情况详见下表:工作面掘进期间未见陷落柱、“天窗”及岩浆侵入等构造,揭露顶板平整,完整性较好,构造带范围内顶底板破碎。

3.煤层赋存情况根据工作面掘进期间实际揭露煤层情况,工作面煤层厚度1.48~1.74m,平均煤厚1.59m。

煤厚变异系数γ=8.0%,可采指数Km=1。

整个工作面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软分层,软分层厚0.012~0.06m。

工作面m9煤层属块状暗亮煤,煤层内部节理裂隙发育,为中~高强度煤。

工作面煤层大部煤体结构介于原生结构~碎裂结构之间,即Ⅰ类~Ⅱ类之间,断层构造带内煤层煤体结构由碎裂结构向碎粒结构、糜棱结构过渡。

4.水文地质情况该工作面m9煤层所处煤系地层厚度大,地层内隔水层与含水层交替分布,含水层补给差、富水性弱,整体上为一弱富水含水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35 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7335 工作面地面位置为微山湖湖区,地面标高为 +29.5 ~+35.3m 。

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7335 工作面位于Ⅱ3 采区东翼,工作面标高 -616.7 ~-713.9m 。

东部是与山东高庄煤矿之间的边界煤柱,高庄煤矿尚未在该区域进行开采;西部是Ⅱ3 采区上山系统及 7334 设计工作面;南(浅)部是 7333采空区;北(深)部是未采区域。

二、地质情况评价工作面整体呈单斜构造,煤层倾角21°~26°,属缓倾斜-倾斜煤层,煤层倾角相对较大。

受断层构造影响,局部区域煤层产状变化较大。

根据掘进资料分析,材料道共揭露 4 条正断层及一条平滑断层组,从工作面东部向西部依次为:∠ 59°H=1.1m 正断层、 f 8372 H 总 =4.1m 平滑正断层组、∠62°H=0.5m 正断层及 F114 H=1.2m 正断层。

溜子道共揭露 4 条断层,其中一条逆断层 3 条正断层,工作面由东向西依次为; F 117 2 H=5.0m 逆断层 f 8372 H=7.0m 正断层、 H=1.0m 正断层及f 86H=5.5m 平滑正断层组,对工作面影响最大的为 f 8672 H=5.5m 平滑正72断层及 F 117 2 H=5.0m 逆断层;其中 f 8672平滑范围约 10m ,最薄煤厚只有 0.2m ,F 117 2逆断层造成溜子道中西部煤厚重叠,最大煤厚达12.3m ,断层继续向工作面中东部发育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

三、水文地质情况评价1、顶底板含水层7335 工作面回采的是山西组 7 号煤层,从上往下含水层依次为第四系砂岩含水层、侏罗白垩砂砾岩含水层、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山西组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及奥陶系灰岩组含水层,各含水层情况如下:(1)第四系砂岩含水层矿区第四系厚度66.85 ~241.85m ,平均 141.80m ,自上而下划分为 6 个含水层, 5 个隔水层。

含水层结构、厚度变化较大,含水性差异也较大。

井田东南部由于基岩面抬升,使第四系的Ⅳ、Ⅴ含与基岩面呈带状接触,各含水层之间在此产生水力联系,对浅部工作面回采有一定影响,随着采深加大,影响逐渐降低。

根据7335 工作面附近的 45、47 号钻孔揭露资料,该区域第四系底界为砂砾层,厚度1.45~2.05m ,距离 7 煤顶板距离 561.57~576.85m ,工作面标高在-616.7 ~-713.9m ,属井田中深部,正常情况不受第四系含水层的影响。

(2)侏罗白垩砂砾岩含水层井田揭露最大残厚876.25m ,底部砾岩含水层为含较丰富溶洞裂隙水。

根据 45、47 号钻孔揭露资料,该区域侏罗白垩底界为148.8~152.6m的砾岩层,距离7 煤顶板 205.47~236.86m ,由于距离煤层较远,一般情况下对煤层开采基本无影响。

(3)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该地层平均厚度 217.78m ,底部分界砂岩平均厚度 7.82m ,整体含水性较弱。

根据 45 、47 号孔揭露资料,该区域处下石盒子组底界为细 -粗砂岩,厚度 20.14~24.1m ,距离 7 煤顶板 36.27~50.06m ,在上“两带”冒落范围以内,是7335 工作面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4)山西组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井田范围内地层平均厚度 102.63m ,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是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顶板砂岩含水层:是主要充水含水层,整体较富水,裂隙较发育,导水性较强,受其它含水层补给,但补给量小,有一定静储量。

充水表现为突水较频繁,初始水量较大,但持续一段时间后或明显减小、或消失,总涌水量不大,是一个较易疏放和疏干的含水层。

充水量具有随采掘面积扩大,深度增加而变大的总体趋势,但其裂隙的发育从总体上符合一般规律:随深度加大而衰减。

底板砂岩含水层:基本不含水,个别地段存在导水裂隙,整体为局部含水层,含水区域位于煤层露头附近,受第四系底含少量渗透补给,静储量也不大,井下原有突水点基本已干涸。

7335 工作面范围内 7 煤顶板直接顶为砂质泥岩,老顶为中砂岩,厚度 3.00~9.61m ,工作面掘进期间,在材料道进行深孔爆破泄压,钻孔附近淋水量正常 0.5 ~1m3 /h,最大达 3m3/h;下巷未进行深孔爆破泄压,仅在局部区域有少量淋滴水,淋水量小于 0.1m 3/h 。

(5)太原组灰岩含水层该地层平均厚度 157.91m ,共有灰岩 14 层,含水灰岩有 L2、L4 、L8-9 和 L12,对矿井生产有影响的为 L4。

L4 平均厚度 9.52m ,其岩性致密坚硬,裂隙岩溶发育程度不均一,整体富水性随深度增加而减弱。

7335 工作面范围内 L4 厚度 8.22~9.13m ,距离 7 煤底板45.07~52.79m 。

由于 L4 为局部含水,主要集中在断层破碎带处,可以通过工作面底板破坏带和地质构造导水,7335 工作面掘进期间揭露断层构造时未发现有底板出水迹象,基本可以排除太原组L4 水的影响。

(6)奥陶系灰岩组含水层奥陶系分为中、下奥陶统,计 6 个地层组。

该地层顶界距山西组7 煤平均为 225.26m 。

为区域性强含水层,其中马家沟组灰岩溶洞裂隙发育,富水性强。

目前矿井开采山西组7、8 层煤,在不受地质构造的导通下不波及到该含水层。

经分析, 7335 工作面回采期间主要受下石盒子组底界砂岩、山西组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的影响。

2、地质构造水7335 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揭露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导、含水情况分别如下:(1)材料道①材料道 C2# 点处,∠60°H=1.1m ,正断层,无出水迹象;②材料道 C4# 点处, f 8372 H 总=3.1m 、4.1m 的平滑正断层组,揭露时未出水;③材料道 C12# 点处,∠62°H=0.5m ,正断层,无出水迹象;④材料道 L25# 点处, F114 H=1.2~3.0m ,正断层,无出水迹象。

(2)溜子道①溜子道 L5#~L8# 点处, F117-2 H=5.0m ,逆断层,巷道刚揭露时局部区域有少量滴水迹象,目前出水点已消失;②溜子道 L9# 点往西 18.5m 处, f 8372 H =7.0m ,正断层,无出水迹象;③溜子道 L13# 点往东 22.7m 处,∠85°H=1.0m ,正断层,无出水迹象;④溜子道 A# 点~B#点之间, f 8672 H 总 =5.5m ,平滑正断层组,无出水迹象。

(3)切眼①切眼 L20# 点处,∠75°H=1.0m ,无出水迹象。

(4)放水巷①放水巷 L16# 点往东 25.5m 处, f7254∠70°H=2.5m ,正断层,无出水迹象;②放水巷 L16# 点往东 43.7m 处, f7255∠40°H=2.0m ,正断层,无出水迹象。

经分析,7335 工作面掘进期间所揭露的地质构造基本不存在导、含水现象,极个别断层,例如 F117-2逆断层,也仅仅是巷道刚揭露时局部区域有少量滴水迹象,分析为顶板砂岩水渗入断层破碎带中,少量静储量水在揭露时被疏放,不存在外来水源的补给。

3、老空水7335 工作面仅存在 7333 采空区,7333 工作面自 2015 年 12 月份开始回采, 2017 年 5 月回采结束,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时顶板砂岩发生突水,最大水量 20m 3/h,稳定后水量 10m 3 /h,直至工作面回采结束,老塘水基本稳定,未发生较大的波动。

工作面下巷存有 2 处低洼区,工作面推过后形成积水区,积水空间分别为 1200m 3、425m 3,积水深度分别为 3.18m 、1.62m 。

2017 年 12 月~2018 年 2 月,在 7335 切眼、材料道分别为这两个积水区进行探放,探放情况如下:7333 采空区 1#积水区探放水工作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于7335 切眼对 1# 积水区的积水情况进行探测,并对积水提前进行疏放,工程日期 2017 年 12 月 27~29 日,共计施工 3 个钻孔,工程量 190m ,累计疏放水量约 1600m 3(其中 400m 3的动水),疏放水量与预计的水量较吻合。

第二部分:于 7335 材料道对 1# 积水区最低点施工了 2 个观测孔,为了防止原疏放水孔受到矿压影响而破坏。

工程日期2018 年 1 月 22 日,工程量 12m 。

7333 采空区 2#积水区探放水工作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于7335 材料道(东)对2#积水区的积水情况进行探测,并对积水提前进行疏放,工程日期2018 年2 月8~10 日,共计施工2 个钻孔,工程量 91m ,累计疏放水量约 345m 3,与原预计的水量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部分:于 7335 材料道(西)对 2#积水区最低点施工了 2 个观测孔,为了防止原疏放水孔受到矿压影响而破坏。

工程日期 2018 年 2 月 25 日,工程量 12m 。

经分析, 7335 工作面周边仅存在 7333 采空区,采空区中的 2 个积水区在 7335 材料道、切眼掘进期间已经进行了探放,积水已疏放完毕,目前不存在老空水隐患。

4、钻孔水7335 工作面附近存在 45、47 号两个地面勘探钻孔,经查阅资料,这两个钻孔封孔合格,且工作面在掘进至钻孔附近时也未发现有异常的出水情况,因此,基本可以排除受钻孔水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 7335 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水源为山西组煤层顶板砂岩水和下石盒子组砂岩水。

四、导水通道分析1、导水裂隙带(1)顶板导水裂隙带7335 工作面设计为综放工作面,工作面无伪顶发育,直接顶为砂质泥岩,老顶为中砂岩,属中硬岩,单项抗压强度为20~40MPa 。

根据《煤矿防治水手册》中综放工作面中硬类覆岩“两带”冒落高度的经验公式:100MH L =11.490.26M +6.88m-累计采高( 7335 工作面设计采高为 5.04m )计算得到 7335 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为H L =61.54 ±11.49m 。

根据《 7335 工作面回采说明书》中的综合柱状图资料分析,该区域下石盒子组底界为细 -粗砂岩,厚度 20.14~24.1m ,距离 7 煤顶板36.27~50.06m ,在上“两带”冒落范围以内,因此“两带”高度将波及7煤顶板所有的山西组砂岩含水层,以及下石盒子组底界砂岩含水层。

(2)底板破坏带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在徐庄煤矿、姚桥煤矿8199、7265工作面监测的底板破坏带数据,当单独回采7 煤时,底板破坏带深度13.5m ;当7 煤已回采,进行 8 煤回采时,底板破坏带深度 17.1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