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息肉等病变内镜下治疗手术记录
内镜下改良黏膜切除术(EMR)法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梗阻时 , 管状 瘘 可应 用 医 用 粘合 剂 堵 塞 瘘 管 , 控制肠液外漏 , 促 进 瘘 管 愈 合 。 唇 状 瘘 参 考 文 献 或瘘 L J 大、 瘘管短的管状瘘, 可用 硅 胶 片 内堵 , 起 机 械 性 关 闭 瘘 的 作 用 , 并 保 持 肠 [ 1 ] 李 卫 东 ,苏 雪 形 ,李 益 , 等 .腔 镜 阑 尾 术 后 肠 外痪 腹 腔 外 脓 肿 二 例 [ J ] .海 南 道的连续性 , 控制肠液外漏, 恢复肠道功能 , 达 到简化处理与加强肠道营养支持 的目 医学 , 2 O I 3 ,2 4 ( 2 3 ) : 3 5 7 6 3 5 7 7 . 的 。在 瘘 口远 侧 或 近 侧 具 有 功 能 的小 肠 超 过 1 5 0 c m时, 呵 经 鼻 胃管 ( 用 于 低 位 小 肠 [ 2 ] 董新争 , 史 录 琴 .阑尾 切 除术 后 并 发 肠 瘘 6例 临 床 资 料 分 析 [ J ] .甘 肃 医 药 , 2 01 3.3 2(J] : 6 5— 67 瘘、 结肠瘘等) 、 空 肠 造 口插 管 或 经 瘘 口插 管 ( 用 于 卜二 指 肠 侧 瘘 、 胃肠 吻 合 u瘘 、 食
这就要求医生在手术操作需细致耐心在进行阑尾切除术时应保持切充分暴露有利于手术开展减少由于盲目操作造成的肠管损伤视腹腔引流在进行腹腔引流过程巾如发现阑尾炎感染严霞应及时对渗m液进r清除放镫腹腔q1流管不仅可以引流还对肠甓修复有促进作用加快肠功能恢复控制肠瘘的发生率保持引流通畅
藐 } 蕤 ຫໍສະໝຸດ 2 0 1 4 年4 月 第4 期
1 6例 。 刚尾 周 f 脓 肿 术 后发 1 0例 ,其 中 6例 术 前 患 者 已经 出 现 喇 尾 根 部 坏 疽 井 箭 搴 肠 吻合 f I 瘘等 ) 灌 注 要 素 饮 食 瘘 经 “ 内堵” 后, 日 』 恢复¨服饮食。 残 端 瘘 。患 靳 阑尾 病 情 严 最 , 盲肠和回肠末端肠壁 炎症表现 明显明 显, 出现 水 肿 很 2 . 3 预 防 措 施 存易发, } : 穿 孔 。本 研 究 病 例 中 阑 尾 残 端 瘘 为 1 0例 ,主 要 发 生 原 闪 有 缝 扎 修 补 困 针 对 阑尾 切 除 术 后 井发 肠 外 瘘 的 发 病 原 闪 及 手 术 治 疗 过 私 口 』 能 存在 的过失 。 难, 『 剩尾 残 端 结 扎 小 牢 , 残端坏 死脱落 形成 瘘等。本研 究 中有 l 2例 存 在 医 源 性 损 这 就 要 求 医生 在 手 术 操 作 需 细 致 耐 心 , 在 进 行 阑尾 切 除 术 时 ,应 保 持 切 ¨ 充 分 暴 伤, 其 中 阑 尾 位 于 吲 肠 后 位 4例 . 8例 为 荷 包 缝 合 包 埋 阑尾 残 端 过 程 中 放 置 引 流 管 露 , 有利于手术开展 , 减少 由于盲目操作造 成的肠 管损伤 。 护人 员要高度 再 发 生 茸肠 瘘 肠 梗 阻 时 也 容 易 发 生 肠 外 瘘 , 本研病例中合并麻痹性肠梗阻 l O例 , 其 视 腹 腔 引流 , 在 进 行 腹 腔 引 流 过 程 巾 如发 现 阑 尾 炎 感 染 严 霞 , 应 及 时 对 渗 m 液 进 r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观察 蔡一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观察蔡一珊武汉市第三医院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治疗,包括标记、黏膜下注射、边缘切开、剥离病灶以及创面处理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治疗,手术中患者创面少量出血均进行电凝下止血,术后4例(7.69%)患者出现了迟发性出血,予以行内镜下止血术治愈,其余患者无明显严重性的并发症情况发生,术后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未见肿瘤的残留及复发。
奥美拉唑对创面的愈合具有良好效果。
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能切除较大病变,安全有效,并提供完整病理学诊断治疗,同时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消化道肿瘤;治疗;应用价值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源于消化道黏膜下层的肿瘤性病变,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内镜治疗技术也在飞速发展。
目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消化道肿瘤以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内镜下专业高频电刀以及其他的辅助设备对病灶进行处理,避免外科手术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以免加重患者的痛苦,同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还具有恢复快、创伤小、残留及复发少的特点[1]。
本文选取了本院所收治的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治疗,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所收治的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34—78岁,平均年龄在(49.58±8.52)岁,患者中食管早癌11例,食管癌前病变3例,食管间质瘤9例,食管平滑肌瘤1例,胃巨大息肉6例,胃腺瘤5例,胃间质瘤4例,直肠类癌2例,直肠腺瘤8例,结肠腺瘤3例。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的术中配合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的术中配合摘要】目的讨论内镜下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的术中配合。
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电切息肉中的配合:护士应严格按照术者指示进行操作。
首先根据息肉蒂的粗细或广基息肉基底的直径设定电切、电凝指数及决定是否设定混合电流。
然后送入圈套器,随时按术者的指示伸出、回缩、张开、收紧圈套器协助完成电切。
食管贲门、十二指肠部位壁薄、蠕动快,圈套息肉时需与术者密切配合,尽量套进息肉近端,否则易引起穿孔。
【关键词】内镜下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术中配合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病理组织学上以腺瘤常见且有一定的癌变率,属癌前病变。
随着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消化道息肉的认识也不断提高,特别对于广基息肉,为消除隐患更应及早治疗。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在内镜直视下借助各种辅助设备和配件切除息肉,不仅有治疗作用,更具有诊断价值。
内镜下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的优选治疗方法。
它具有操作方便,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可及时观察和局部镜下处理术中出血等优点,避免了患者开刀的痛苦,损伤小,恢复快,同时也节约了住院费用。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18~68岁。
其中食道息肉2例,胃息肉6例,结肠息肉3例,直肠息肉1例。
均采用电子胃镜或者电子肠镜进行电切术。
全部病人手术成功。
2 物品准备2.1 内镜。
2.2 一般胃镜检查的常规设备。
2.3 基本器械高频电发生器、电缆线、把手、圈套器(无齿、带齿及各种型号根据息肉形态选择)是内镜下套切息肉中必不可少的。
2.4 其他相关的或止血的附件高频电凝探头、热探头、透明帽、热活检钳、注射针、止血钛夹等。
为了使手术顺利进行和及时处理并发症,这些都是应该准备好的。
2.5 回收息肉的附件三爪钳、网篮等。
2.6 药物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浓氯化钠等。
3 术前准备3.1内镜准备3.2圈套器准备3.3高频电发生器的准备3.4患者准备3.4.1 了解患者病情包括既往史及治疗情况,嘱患者把既往内镜及X线检查结果带来,了解息肉的部位、大小及形态,以便选择适当的内镜及圈套器。
电子胃镜下不同方法治疗胃息肉的疗效比较
医疗检验
2 0 1 5 年4 月 ・ 4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子 胃镜 下 不 同方 法治疗 胃息 肉 的疗 效 比较
黄艳梅 张 雅新
8 3 4 0 0 0 新疆克拉玛依 市中心医院,新疆克拉玛依
摘 要 :目的 : 探讨 电子 胃镜 下不 同方 法治疗 胃息肉的临床 疗效。方法 :选取 胃息 肉患者 3 0 0 例 共计 6 0 8 枚,随机 将患者分 为3 组 ,A 组 1 2 9 例2 3 1 枚 息 内 , 采 用 氩 离子 凝 固术 ( A P C) 治 疗 : B组 9 0 例1 9 5 枚 息 肉 ,采 用 高频 电切 术 治 疗 ; C组 8 1 例1 8 2 枚 息 肉,采用 胃镜 下黏膜切 除术 ( E MR)治疗,观 察 3 组疗效。结果 : 对 于山田 I 型和 山田 I I 型 息 肉,A 组和 c组 的治愈 率均 明显优 于 B组 ( P均 < 0 . O 5 ) ,而 A组和 c组 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 尸 > 0 . 0 5 ); 对 山田 I I I 型和 山田 I V型息 肉,B组和 C组的治愈 率均明显优 于 A组 ( P均 < 0 . 0 5 ) , 而 B组和 C组 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I > 0 . 0 5 ) 。A 组和 c组 的并发症发 生率均明显低 于 B组 ( P 均< 0 . 0 5 ) 。结论 :与高频 电切 除术相 比,E MR与 A P C治疗 胃息 肉可能更为安全有效 。 关键词 : 电子 胃镜 :胃息 肉 ;氩 离子 凝 固 术 ;高频 电 凝切 除 术 ; 黏 膜切 除 术 中图分类号 : R 5 7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6 0 8( 2 0 1 5 )0 4 - 0 0 4 9 - 0 1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知情同意书精选全文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知情同意书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科室:床号:住院号:目前诊断:口低危组口中危组口高危组医生已告知我的口食管口胃口结肠口直肠患有病变,需要在内镜下进行:口高频电凝切除口粘膜切除口粘膜下层膜剥离术治疗潜在风险和对策医生告知我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丕堂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检查方案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检查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介入治疗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治疗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是内镜介入治疗中比较复杂的技术,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危险性,也并不能完全保证实施该项医疗措施的效果。
在实施上述医疗措施的过程中,后可能出现下列并发疰和风险,但不仅限于(1)局部损伤:胃镜检查时咽部损伤,肠镜局部粘膜损伤,或因呕吐出现食管粘膜撕裂。
(2)胃镜麻醉药物过敏、误吸等。
(3)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极少数患者由于胃镜肠镜检查时恶心、疼痛、不适、情绪紧张等情况下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脑出血、脑梗塞等脑血管意外,危及生命,当患者具有较大上述风险或出现上述情况时随时终止操作,并在相应科室配合下给予患者及时治疗和抢救。
(4)出血:切除病变后少数患者可导致出血,可通过局部注射、氩气、钛夹等治疗手段达到治疗或预防目的,不排除极少数患者需要输血、手术止血等治疗手段。
(5)穿孔:极少数患者在操作过程中或操作完成后可发生消化道穿孔,并可能出现腹腔感染、腹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6)因意外情况或病人特殊情况或其它原因不能完成治疗或不能一次完成治疗,可根据病人情况决定下一步治疗。
(7)术后组织病理为癌,并有浸润性,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
其中,腺瘤性息肉、息肉病综合征与结肠癌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内镜检出、切除腺瘤可使结直癌的发生减少76%~90%,下面就介绍几种内镜下清除肠息肉的技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MR常用于切除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的空间,使上皮与底层组织分开,使病变分离。
EMR比单纯使用圈套器或电凝术切除病变更安全。
EMR通常用于<20mm 的息肉,这是因为用这种技术整块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难度的。
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EPMR)对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
EPMR 先从病变周围注射液体使病变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分片将病变切除,先切除病变中央部,再切除残余病变。
EPMR对于结直肠大而无蒂的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但是由于其高复发率应谨慎用于恶性息肉。
如果EPMR术后有残留的息肉组织,可用氩离子凝固术清除。
分片切除后3~6个月内应该复查病灶处有无残余息肉组织。
EMR的适应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各国并不统一,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医院、医生掌握的适应证也不完全一样。
首先要获得组织标本用于常规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的黏膜下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其次切除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较浅、采用可以完全切除的消化道早癌均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
但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判断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绝对适应证标准还有争议。
日本食管协会制定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绝对适应证为:病灶局限于m1、m2层、范围<2/3食管周长、长度<30mm,病灶数目少于3-4个;相对适应证为:病灶浸润至m3、sm1,直径30 ~50mm,范围≥3/4食管周长或环周浸润、病灶数目5~8个。
根据日本胃癌学会编写的《胃癌治疗指南(2004年4月版)》规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为:(1)病理类型为分化型腺癌;(2)内镜下判断癌组织的深度限于黏膜层(m);(3)病灶直径<2c m;(4)病变局部不合并溃疡,以上4个条件需同时具备。
内镜论文临床应用论文: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广基息肉的临床应用
内镜论文临床应用论文: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广基息肉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总结评价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的疗效。
方法收集分析我院73例患者,81个位点的结直肠无蒂息肉临床资料,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并对所有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术后1、3、6、12个月和长期结肠镜随访复查。
结果所有患者(100%)完整切除,术后1年复查中未发现残留息肉组织,1例切除时已经癌变患者术后3年随访未发现复发和转移,2例患者术后疤痕脱落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停止出血,未发现穿孔和其它并发症。
结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是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内镜粘膜切除术无蒂息肉随着放大内镜技术的成熟、染色内镜的广泛开展及对内镜下早癌认识的提高[1],结肠癌起源于结肠腺瘤这一观点目前已被广泛接受[2]。
对于早期癌,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有相同的效果[3~4]。
及时发现息肉、及时处理,即对息肉全瘤切除及全瘤活检,这对预防腺瘤恶变,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早期治疗,对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结直肠息肉的治疗原则:首选内镜下切除。
但是经内镜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发生结肠穿孔和出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是国外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诊治消化道扁平病灶的一项新技术,自2000年3月至2009年6月,本院消化内镜中心对73例大肠广基息肉行肠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73例,其中男39例,女34例,年龄35~87岁,平均61.3±9.7岁,将2.0cm53颗,均执行分次切除。
全部81个病灶取到组织送病理检查,证明完全切除81个,完全切除率为100%。
2.2 病理及预后:腺瘤性息肉17例(23.3%),混合性腺瘤20例(27.4%),绒毛状腺瘤35(47.9%)例,1(1.3%)例癌变。
除2(2.7%)例术后3d继发性出血,经氩气刀电凝或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处理后成功止血,没有发生穿孔,所有病例均无严重不良并发症发生。
内窥镜检查实践报告准确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工具
内窥镜检查实践报告准确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工具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内窥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工具。
通过内窥镜检查,医生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内部的情况,以便准确诊断疾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篇文章将以实践报告的形式,介绍内窥镜检查在诊断消化道疾病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引言内窥镜检查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手段,可通过人工将柔软的内窥镜导入患者的消化道内部,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的形态和病变情况。
相较于传统的 X 光检查或超声检查,内窥镜检查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能够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为医生提供更多的依据。
二、实践过程在进行内窥镜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相关准备,如禁食和排便。
随后,医生会将抢先消毒的内窥镜插入患者的口腔或直肠,通过逐步推进到消化道的不同部位。
在观察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内窥镜上的摄像头实时观察病变情况,并可辅助使用探针或活检夹进行组织切取以供进一步检查。
三、诊断能力内窥镜检查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各种消化道疾病,如胃溃疡、食管炎、肠息肉等。
通过内窥镜的观察,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黏膜上的病变、溃疡、出血等情况,并根据病变的形态特征做出判断。
此外,在内窥镜检查中,医生可以辅助使用染色剂,以更清晰地观察病变区域以及其他细节。
四、治疗作用内窥镜检查不仅用于诊断,也可以用于治疗某些消化道疾病。
例如,在发现早期的胃肠肿瘤时,医生可以利用内窥镜配合高频电凝刀等工具进行肿瘤的切除,从而避免进一步发展和扩散。
此外,内窥镜检查还可用于行胃黏膜切除术、肠病变黏膜切除术等治疗操作。
五、优势与风险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方式,内窥镜检查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
首先,内窥镜检查是一种无创的诊断手段,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康复时间。
其次,在内窥镜的引导下,医生可以更直接地观察病变部位,减少误判和漏诊。
然而,内窥镜检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内窥镜检查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六、结论综上所述,内窥镜检查作为一种准确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工具,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胃肠道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护理
多 个息 肉 的 患 者 应 禁 食 l~ 2d,进 食 流 质 饮 食 1~ 行 ,而术 中密切 的护理 配合 ,及 时地 观察 病 情和完 善
2d,以后可 进 半 流 质 饮 食 逐 渐 过 渡 至 普 食 ,忌 粗 纤 各 项 护理措施 是减 少及 降低 并发 症 的有 效保 证 。
维 、生硬 、辛 辣等 刺激性 食物 。结肠 息 肉患者 要保持 大便通 畅 。便秘 者需 用缓 泻剂 。术后 1个月 内避 免
参 考 文 献
重体力 劳动 。告 知 患者 如 不 注 意饮 食 、休 息 等 易 引 起 术 后 迟 发 性 出 血 j。 2.3.2 并 发症 的观察 与护 理
密切 观察 病 情 变化 ,注 意 有无 出血 、穿 孔 、灼 伤 等并发 症 。重视 患者 的主诉 ,并做 好详 细记 录 ,发 现 异常及 时告 知 医生处 理 。观察患 者有 无腹痛 及便 血 现象 ,如 出现迟发 性 出血 ,应 及 时对 症 处 理 ,必 要 时
· 98 ·
中 国 临床 护 理 2012年 3月第 4卷 第 2期 Chinese Clinical Nursing,March 2012,Vo1.4,No.2
如果 注射 过程 中没 有 看见 黏 膜 隆起 ,则 立 即停 止 注 血 ,经治疗 后 出血 得 到控 制 。腹 痛 多 为 电 热灼 伤 胃
到 控 制 。
EMR切 除 胃肠道 息 肉是一 种 安 全 、有效 、易 被
2.3 术 后 护 理
患 者接受 的治疗 方 法 。要 确保 手 术 成 功 、减 少 手 术
2.3.1 一 般 护 理
并 发症 的发生 ,重 视 围手 术 期 的 护理 及 术 中护 理 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研究
2 01 7 Vb 1 . 4 NO. 3 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 o u r na l o f Cl i n i c a l Me d i c a l
内镜下 黏膜切 除术 ( E MR)治疗 胃肠道息 肉的I I 缶 床研究
平均1 . 2 c m。 1 . 2 方 法
3 讨
论
胃肠道 息 肉是常见 的消化 道疾 病 ,其 中腺 瘤性 息 肉具 有 一定几 率发 生恶变 ,故 需进行 治疗 ,对于 小息 肉或有 蒂
肉,尤 其 是直径 达2 . 0 c m者 经 圈套器 切 除时 易伤及 肌 层甚 病变 的 口侧 或肛侧 的边 缘进针 ,进针 深度 以进至 粘膜 下层 E MR)是 为佳 ,注 射0 . 9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或 1 : 1 0 0 0 0 肾 上 腺 素 氯 化 钠 至 外膜而 出现穿孔 、 出血 。 内镜 下黏膜切 除术 ( 在 息 肉电切术 、黏膜 下注射 等 内镜 技术 的基础 上发展 起来 液至 息 肉底 部的粘 膜下 层 ,使 病变 充分 隆起 ,注 射量 因病 的。因其 效果 可靠 、易操作 、安全 性高 , 已逐 渐在 临床推 变部位及 大小而 异 ,有 息肉注射 5 mL 通常 已足够 ,而 在大 广 普及 ,是消化 内镜领 域里 的一项 新技 术 ,主 要用 于消化 肠息 肉则可 达5 ~2 0 mL,较 大 息 肉可适 当增加 注 射量 或 道 无蒂隆起 性病变和 平坦 凹陷性肿瘤 的切 除 ,E MR的关键 多点注 射 ,也可反 复追加 注射 ,使病 灶充分 隆起 ,拔 除注 技 术是在 病灶 的黏膜 下进行注 射 以形成 一个液体 垫 。确 保 射 针后 ,插入 圈套 器 ,套 住息 肉后 收紧 圈套 器轻 轻提 起 , l 】 ,从 而在 全套切除病变 组织时不会 边 收紧 圈套器 边通 电 ,使 用混合 电流 切除 。较大 息 肉可分 将病变 与肌 层充分分离【 伤及肌层及外膜 ,使这类息 肉安全切除 。 片切除 ,数 目较 多者 分 次切 除。息 肉切除后 观察 创面有 无 胃 息 肉一 般 先 于 病 灶 肛 侧 注 射 ,肠 息 肉 一 般 先 于 病 灶 出 血 , 穿 孔 等 现 象 。 正 常 情 况 下 创 面 发 白 、 无 出 血 ,若 少 口侧注 射 ,使病灶 隆起 而面 向镜头 ,这样利 于后 续操作 , 量渗 血可 喷洒0 - 8 %去 甲肾上 腺素 氯化钠液 或氩离 子凝 固, 若与此 相反 ,病灶 隆起 时背 向镜头 ,影响后 续操作 ,不 易 出血较 明显或创 面较 深者用 钛夹 夹 闭,切 除的标本 均 回收 套取 ,不 易观 察套 住 的具体位置 ,很难 判 断是都套 入病 灶 送病 理检 查 ,术 后将 胃肠 内气体抽 出,观察 有无腹 痛 、腹 临近黏 膜 ,易造成 副损伤 甚至 穿孔 。由于黏 膜下液 体垫 的 胀、便血等现 象。 张力作 用 ,使 部分 息 肉套 取存在 一定难 度 ,此时用 带刺 的 1 . 3术前准备 圈套器 更有利 于对 病灶 的套取 ,较大若 无法 一次性 切除 则 按 常 规 胃肠 镜 检 查 前 准 备 进 行 , 所 有 患 者 行 心 电 图 、 采 用 分 片切 。 血常规、血型 、凝血动 能及传染 四项等检 查。 此 研究表 明 ,内镜下黏 膜切 除术 ( E MR)治疗 胃肠道 1 . 4 所 用 仪 器 设 备 息肉操作简便 ,安全 可靠 ,疗效确切. 值得 推广 。 O L Y MP U S — C F — H 2 9 0 I . OL Y MP U— GI F — HQ 2 9 0 . E R B E V I O 2 0 0 S + A P C 2 . OL YM P US . S D. 2 1 0 U. 2 5 圈套 器 ;OL YMP US . 参考文献 N M. 4 0 0 U. 0 4 2 3 注射器 :R OC C . F . 2 6 . 1 9 5 . C 和 谐夹 。 术 前 如血小 板 、凝 血 功能异 常者 纠正后 在施 行切 除 。
超声内镜辅助下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临床医学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超声内镜辅助下ESD 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研究王金春,徐正元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宿迁 223600[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内镜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 ESD )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宿迁市沭阳医院收治的7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
在超声内镜辅助下对照组采取黏膜切除术治疗法,观察组采取ESD 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病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4.21±6.53)min 、术后下床时间为(2.14±0.36)d 、恢复进食时间为(2.33±0.69)d 、住院时间为(7.21±1.56)d 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90.35±19.57)mL 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182、9.881、9.306、6.864、6.290,P <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于接诊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以超声内镜辅助下实施ESD 治疗,可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超声内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12(b)-0045-04Clinical Study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 Assisted ESD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EminenceWANG Jinchun, XU Zhengyuan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Shuyang Hospital, Suqian, Jiangsu Province, 2236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tudy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 (ESD) assisted by endoscopic ultras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eminence. 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protuberant lesions admitted to Shuyang Hospital of Suqian City from January 2020 to July 202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ucosal resection under the assistance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SD. The perioperative in⁃dexes,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was (34.21±6.53) min,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time was (2.14±0.36) d, recovery eating time was (2.33±0.69) d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7.21±1.56) 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90.35±19.57) mL, which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14.182, 9.881, 9.306, 6.864, 6.290, P <0.05) ;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ESD therapy with the assistance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 can help 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35.045[作者简介] 王金春(1986-),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消化道疾病的内镜诊疗技术方面。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范本模板】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
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
胃镜发现胃息肉.2。
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1。
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
1胃息肉疾病编码。
2。
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2)尿常规;(3)大便常规+潜血;(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6)凝血功能;(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2)超声内镜;(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4。
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胃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围手术期采用适当措施避免可能的治疗并发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邓燕;方慧祺;伍红英【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58例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均采用 ESD 治疗,术后进行随访。
结果58例患者中,病灶位于食管16例,胃27例,结肠15例。
手术时间30~180 min,平均42.5 min。
整块切除率为96.6%(56/58),完整切除率为94.8%(55/58),治愈性切除率为91.4%(53/58)。
ESD 术中出血1例(1.7%),迟发性出血1例(1.7%),术中穿孔4例(6.9%),术后复发率为3.4%(2/58)。
结论ESD 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新技术。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dissection(ESD)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Meth-ods Fifty-eight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were treated with ESD and followed up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mong the 58 patients,lesions were located in esophagus in 16,in stomach in 27,and in colon in 15.The operation time was 30-180 minutes (average 42.5 minutes).The rates of en bloc resection,complete resection and curative resection were96.6%(56/58),94.8%(55/58)and 91.4%(53/58),respectively.Intraoperative bleeding oc-curred in 1 of the 58 patients(1.7%),delayed bleeding in1(1.7%),and intraoperative perforation in 4(6.9%).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was 3.4%(2/58).Conclusion As a safe andeffective end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ESD is associated with few complications and low recurrence rat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6(017)011【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早期癌,消化道;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安全性;并发症;复发【作者】邓燕;方慧祺;伍红英【作者单位】厦门市海沧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厦门 361026;厦门市海沧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厦门 361026;厦门市海沧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厦门 361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R65消化道早期癌是指癌细胞浸润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消化道癌症[1]。
esd手术记录模板
esd手术记录模板下疾病可完全在内镜下予以切除,免除了更大的手术创伤,这就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fion)。
该治疗具有不改变消化道解剖结构、不开刀、体表无创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是近年来国际、国内最新兴起的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及结、直肠的黏膜下良性肿瘤、黏膜的早期癌变以及具有癌变倾向病变的切除治疗。
因其特殊的微创优势,得到广大医生及患者的推崇,是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治疗的新兴发展趋势。
ESD的治疗效果如何?ESD治疗胃早癌可实现较高的整块切除率(92%~97%)和完整切除率(73.6%~94.7%),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
➤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首先行常规内镜检查,了解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结合超声内镜、染色和放大内镜检查,确定病灶范围、性质、浸润深度。
➤标记确定病变范围后,距病灶边缘约3~5 mm处进行电凝标记。
对于上消化道病变进行常规标记;对于界限清楚的下消化道病灶,可不做标记。
➤黏膜下注射注射液体包括生理盐水、甘油果糖、透明质酸钠等。
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行多点黏膜下注射,将病灶抬起,与肌层分离,有利于ESD完整地切除病灶,而不容易损伤固有肌层,减少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切开沿标记点或标记点外侧缘切开病变周围部分黏膜,再深入切开处黏膜下层切开周围全部黏膜。
首先切开部位一般为病变远侧端,如切除困难可用翻转内镜法。
切开过程中一旦发生出血,冲洗创面明确出血点后电凝止血。
➤黏膜下剥离在进行剥离前,要判断病灶的抬举情况。
随着时间延长,黏膜下注射的液体会被逐渐吸收,必要时可反复进行黏膜下注射以便维持病灶的充分抬举,按病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内镜和附件。
➤创面处理病变剥离后,对创面上所有可见血管行预防性止血处理;对可能发生渗血部位采用止血钳、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等处理,必要时用金属夹夹闭;对局部剥离较深、肌层有裂隙者应予金属夹夹闭。
关于消化内镜三级手术情况说明范文
关于消化内镜三级手术情况说明范文消化内镜三级手术情况说明一、前言消化内镜三级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内镜检查和治疗方法,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
本文将对消化内镜三级手术的操作过程、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说明。
二、操作过程1.患者准备:患者需要提前进行空腹8小时以上的禁食,以确保肠道内清晰可见。
同时,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告知医生有无药物过敏史或其他重要注意事项。
2.麻醉:消化内镜三级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可以在麻醉师的监护下进行手术。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全身麻醉,具体情况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决定。
3.插管:医生会在患者口腔中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称为内镜,通过食管、胃进入小肠。
内镜上装有显微摄像头,可以将消化道的情况实时传输到屏幕上。
4.检查:医生在内镜的引导下检查消化道的情况。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活检、切除息肉、止血、扩张或吻合等治疗操作。
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指令进行吞咽和呼吸等动作。
5.结束手术: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小心地将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
患者需要在恢复室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身体逐渐恢复正常。
三、适应症消化内镜三级手术适用于以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胃炎和食管炎:通过内镜检查,可以观察胃和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2.消化性溃疡:可以通过内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的具体位置和大小,进行活检或止血等操作。
3.肠道息肉和肿瘤:内镜可以观察到肠道内的息肉和肿瘤,并进行活检或切除手术,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
4.胆道和胰腺疾病:通过内镜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胆道和胰腺的情况,并进行内镜下的治疗。
四、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患者需要按医生的指示进行相应的术前准备,包括禁食和清洗肠道等。
2.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术后护理,如避免剧烈运动、饮食调整等。
3.细菌感染预防: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和护士需严格遵守消毒规范,以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4.术后异常情况:患者在术后应密切观察自身的情况,如持续腹痛、呕吐、大量呕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内镜下ese术手术记录书写
内镜下ese术手术记录书写
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有良性的肿瘤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神经鞘瘤、纤维瘤等,也有恶性的肿瘤如胃肠道间质瘤、类癌、平滑肌肉瘤等。
其共同特点是“长得深”(起源于消化道壁上皮层以下),因此通过常规黏膜活检不能对这类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而主要依靠超声内镜下的经验性诊断,确诊需要切除后标本病理检查。
这一类病变以往认为不能在内镜下切除,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但外科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对消化道正常功能的影响也比较大。
随着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大部分的消化道粘膜下肿瘤也能在内镜下切除,即内镜下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
ESE技术的主要适应症为不超过3cm、向消化道腔内生长为主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粘膜下肿瘤(如间质瘤、类癌、平滑肌瘤等)。
根据肿瘤的形态和生长的位置,手术方法可以是直接挖除,或者通过粘膜下隧道法切除,甚至消化道壁全层切除,手术切口也是在内镜下缝合。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护理查房
ESD较EMR操作时间长、风险大、难操作。EMR术中很少出血,但在ESD操作过程中,稍不留意,视野就会被血液覆盖,要不断地止血和冲洗视野。ESD较外科手术容易剥离不干净。
病例
5月15日入院情况: 患者XXX,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月”收住入院。入院时:患者诉上腹部胀痛不适,无泛酸嗳气,无呕血、无黑便,纳差,睡眠可,二便如常心肺听诊未及明显异常。腹部平坦,右下腹可见斜形长约6cm的陈旧性手术疤痕,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局限型隆起,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腹壁柔软,上腹部剑突下轻微压痛,余腹未及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莫非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3-5次/分,无明显亢进。双肾区无叩痛。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查血、尿、便常规、大生化、凝血功能、全胸片、消化道肿瘤标记物均未见明显异常。后因胃窦部病变考虑病灶较小,请消化内科会诊后建议行胃镜下治疗,5月16日由外科转入我科。入科情况:患者一般情况好,无剧烈腹痛,无腹胀腹泻,无心慌胸闷,无畏寒发热,食纳可,二便如常。神志清,精神可,心肺听诊未及明显异常。腹平软,未及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增强,双下肢不肿。入科诊断:中医:胃脘痛(脾胃虚寒)西医:1.慢性胃炎,2.胃窦部隆起性病变性质待定诊疗计划:拟行镜下治疗。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早期癌,1994年日本学者Takekoshi等发明IT刀,首先对直肠病变进行粘膜下剥离1999年,日本专家Gotoda等对直径>2.0cm的消化道早期癌进行ESD治疗并一次性切除成功。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ESD技术不断完善。国内近几年开始有学者开展ESD,技术越来越成熟目前能否进行ESD手术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内镜水平高低的标志
2017年5月16日3P:焦虑:患者自知心动过缓,担心术中风险3I:遵医嘱予阿托品试验3O:阿托品试验阴性,向患者解释其意义,患者能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医院
下消化道息肉等病变内镜下治疗手术记录
姓名性别病区床号住院号
手术日期年月日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全程时间时分
术前诊断:
术中诊断:
手术名称:
手术者:助手:护士:
麻醉方式:麻醉医师:
手术经过:
1.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备用相关一次性诊疗器械或消毒后器械。
2.常规循腔进镜至息肉等病变的所在部位,术中见息肉等病变的外观形态:
,数量,大小(范围)约cm;决定(一次分多次)内镜下治疗,调整好电凝电切及APC的电流功率、氩气流量等参数。
3.选择治疗的方式方法为:
(1)热活检钳钳除法:
(2)电凝电切法:
(3)EMR法:
(4)APC法:
(5)其他方法:
4、术后检查粘膜表面(清洁渗血喷血),术后穿孔(无有),使用(电凝电切钛夹、和谐夹夹闭创面热活检钳尼龙绳)止血,钛夹使用()个,和谐夹使用()个。
5、(是否)留取标本,标本给(患者家属)过目后送病检(是否)。
6、术中其他异常情况(无有),处理:
手术者签名:
第页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