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课文理解复习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9.《鱼我所欲也》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思想家、教育家。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内容理解1.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内容结构(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

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第二段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

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四、重点问题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重点字词及文学常识大全

人教版九年级下重点字词及文学常识大全

人教版九年级下重点字词及文学常识大全人教版课本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大全(九年级下)第1课诗两首一、重点字词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 yǎ) 嘶哑 (hóu lóng) 喉咙(xiōng yóng) 汹涌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zǎo 蘸zhàn (qiáo cuì) 憔悴(lóu yǐ) 蝼蚁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文学常识归纳

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文学常识归纳

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文学常识归纳课文内容梳理与文学常识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当代诗人,朦胧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有《致橡树》《双桅船》等。

2.《梅岭三章》作者陈毅。

3.《月夜》选自《沈尹默诗词集》,作者沈尹默,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萧红墓畔口占》选自《戴望舒选集》,戴望舒,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断章》选自《鱼目集》,作者卞之琳,诗人、翻译家,“新月派”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

《风雨吟》选自《芦荻诗选》,作者芦荻,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泥土》选自《鲁黎诗选》,作者鲁黎,主要作品有诗集《醒来的时候》《锻炼》《时间的歌》等。

4.《海燕》选自《高尔基文集》,是高尔基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5.《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鲁迅。

6.《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

7.《溜索》选自《遍地风流》,作者阿城。

8.《蒲柳人家》作者刘绍棠,主要作品有《蒲柳人家》《京门脸子》《运河的桨声》《蛾眉》等。

9.《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

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五经”为《诗经》《尚书》《礼》《易经》《乐》《春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内容预览:《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三、古今异义词1、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8、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8、其公问其故 (这样,如此)吾视其辙乱 (他们,指齐师)其乡人曰 ( 他的,指曹刿)下视其辙(他们,指齐师)五、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六、课文内容理解1、曹刿形象分析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含答案)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含答案)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含答案)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 作者是,当代诗人。

2.《梅岭三章》选自《》,作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体裁。

3.《月夜》选自《》,作者是,原名,浙江吴兴人。

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

《萧红墓畔口占》选自《》,作者是,原名,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

《断章》选自《》,作者是,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合集《》等。

《风雨吟》选自《》,作者是,原名,广东南海人,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等。

《统一》选自《》,作者是,(国)诗人。

获1971年奖。

主要作品有《》《》等。

4.《海燕》选自《》,作者是,(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等。

体裁。

5.《孔乙己》选自《》,作者是,现代家,家,家。

体裁。

6.《变色龙》选自《》,作者是,国作家、戏剧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剧本《》《》等。

体裁。

7.《溜索》选自《》,作者是,现代作家、编剧。

体裁。

8.《蒲柳人家》选自《》,作者是,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作家。

主要作品有《》《》《》《》等。

体裁。

9.《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名,字。

时期邹国人,家学派代表人物。

10.《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是西汉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篇。

11.《送东阳马生序》选自《》,作者是,字,号,(朝代)文学家。

12.《渔家傲·秋思》选自《》,作者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作者是,(朝代)词人。

《满江红(小住京华)》选自《》,作者是,字,号,别署。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朝代)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13.《谈读书》选自《》,作者是,国哲学家、作家。

主要作品有《》《》等。

人教版语文九级下册文学常识复习

人教版语文九级下册文学常识复习

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复习1. 《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第一部诗集《大堰河》,。

著有诗集《北方》《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文题理解】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有多灾多难的祖国。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写下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抒发了对祖国的爱,也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

中心内容: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刻骨铭心的真挚而深沉的爱,也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

《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等。

【文题理解】“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感情,这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最容易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

余光中的这首《乡愁》,从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中心内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寄托于相对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寄托了两岸人民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殷切期望。

2.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戴望舒,原名戴梦鸥, 现代诗人,代表作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雨巷》等。

【文题理解】“我”是指诗人自己,“残损的手掌”即是实写又是虚写,它是诗中多次出现的一个意象。

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中心内容:想象中,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摸着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人民水深火热生活的忧愤之情和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 当代女诗人,代表作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的诗》《船》《馈赠》等,她是新时期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文体常识】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江河、北岛等。

文题理解:面对凝聚着沉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诗人将“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大背景下,表达了这一代人的心声。

【中心内容】诗人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诗人强烈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文学常识复习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文学常识复习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学知识复习(横线部分为要点)1.《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词牌名,和内容没关。

2.“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3.《雨说》作者郑愁予,台湾诗人。

4.《星星变奏曲》作者江河,模糊派诗人代表人物。

5.《蝈蝈与蛐蛐》作者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6.《夜》作者叶赛宁,俄罗斯诗人。

7.《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8.《纪念伏尔泰去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凄惨世界》《九三年》等。

伏尔泰,法国启发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9.《傅雷家信》作者傅雷,翻译家、文艺议论家。

11.《故土》选自《呼喊》,作者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 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小说集有《呼喊》、《徘徊》 .我们学过他的小说有《故土》《社戏》《孔乙己》;他的散文诗集是《野草》 , 我们学过他的《雪》;杂文集有《坟》、《热风》、《华盖集》、《且介亭杂文》 ,学过的作品是《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出自他的《且介亭杂文》。

12.《孤单之旅》选自《草房屋》,作者曹文轩。

13.《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是法国批评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巨匠)”,著有长篇小说《一世》、《俊友》、中短篇小说《项链》等。

14.《心声》作者黄蓓佳。

15.《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作者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

16.《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丁肇中,美籍华侨物理学家,曾获诺贝尔奖。

17.“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从明朝开始规定为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初级必念书。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课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课

外国作家 (俄国)
• 列夫· 托尔斯泰 契诃夫 奥斯特洛夫斯基
• 高尔基
俄国
• 1.契诃夫,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 一。主要作品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 • 2.列夫·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代表 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 • 3.高尔基,前苏联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杰出 代表”。 • 4.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

8.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其代表作有《己亥杂诗》。
现代作家

• 鲁迅 老舍 冰心 朱自清 郭沫若
现代作家作品
•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 人。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代表作《阿Q正传》。

中考寄语
• 怒放的生命
• 3、.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观沧海》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三国两晋南北朝
• 诸葛亮 陶渊明 郦道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
• 1.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 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 • 2.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 生”,文学史上称“田园诗人”,东晋著名诗人。散文有《桃花 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 3.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水经注》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 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 价值。名篇有《三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重点文学常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重点文学常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重点文学常识梳理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江苏高邮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被称为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位列“苏门四学士”之一。

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后被主和派排挤,退隐山居。

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

4.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

),豪放派主要代表。

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5.《水浒传》是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列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

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逼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

它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6.《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中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是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7.《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它们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大都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奇幻的世界,表达美好的希望,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意识。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 复习要点

05 孔乙己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荤(hūn)菜侍(shì)候绰号伤疤笔砚(yàn)惋惜夹袄乱蓬(péng)蓬唠唠叨叨不屑置(xiè)辩羼(chàn)蘸(zhàn)阔绰(chuò)营(yíng)生格(gé)局二、文学常识《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

1923年他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

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等。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小说通过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四、知识点1、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清代大学者王夫之曾经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孔乙己在众人的笑声中出场,又在众人的笑声中离去。

文中多次写到笑声,而这笑声主要来自“短衣帮”——同孔乙己一样的受苦人。

这就使孔乙己的悲剧超越了个人悲剧的范畴,揭示出小说更为广泛的社会悲剧意义,使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

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也因此有了更为深远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通过对孔乙己外貌的整体描写,表现出他的身份、地位、性格及生活状况,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又如,小说中多次描写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用所谓的“圣言”替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是“读书人的事”,这些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九年级下语文文学常识复习

九年级下语文文学常识复习

3.《断章》选自《鱼目集》,作者卞之琳,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鱼目集》《慰劳 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 (1)《断章》描写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作者从这平淡的生活现象中思考出深邃的哲理, 创造出无穷的诗意。 (2)《断章》是一首体小意丰、耐人寻味的哲理诗。用非常简单的意象,将所要表达的 抽象概念形象化——宇宙间的事物存在着普遍联系,互相依存;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关 系,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 4.《风雨吟》选自《芦荻诗选》,芦荻,原名陈培迪,诗人。有诗集《桑野》《驰驱集》。 (1)诗歌创作于1941年,首节表面为写景,极言暴风骤雨的翻天覆地之势,暗示风云变 化的历史时期。 (2)借助各种意象,表达社会剧烈变化中年轻人对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怀。 (3)“舵手”通常象征在革命年代引导方向的领路人。这个角色责任重大,而因为“年 轻”,在茫茫中辨不清方向,掌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因此具有不知人生命运的舟船驶往 何处的迷茫和担忧,作者一方面表现出人物的优惧不安,另方面又将人物置于社会浪潮的 领航位置之中,体现出经验不足的“我”力图关怀社会命运、做出努力的思想感情。
6.“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海燕作为 “信使"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预示着黑暗的沙皇统治行将崩溃, 一场人民革命行将到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智慧和对时 代历史剧变的敏锐的预见性。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 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也是革命 者从胸臆中进发出来的对人民群众的革命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 去迎接一场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这两句话是对时代精神的传 神写照和高度概括。 7.海燕的形象:勇敢无私、乐观坚定、卓然不群、智慧、高度的预 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下文学常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下文学常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分课复习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火把》等。

《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代表作《乡愁》《白玉苦瓜》等。

2。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戴望舒,原名戴梦鸥,现代诗人,因代表作《雨巷》出名,又称“雨巷诗人",代表诗集《望舒草》等,是象征派诗人代表人物。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双桅船》《致橡树》等。

4。

《祖国》作者莱蒙托夫,19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被誉为“民族诗人”.《黑人谈河流》作者兰斯顿·休斯,美国诗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领袖,被誉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5。

《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

6。

《蒲柳人家》作者刘绍棠,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蒲柳人家》《小荷才露尖尖角》等。

7.《变色龙》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装在套子里的人》《万尼亚舅舅》等,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8.《热爱生命》作者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本文选自《热爱生命》。

9.《谈生命》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小说《超人》《冬儿姑娘》、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10.《那树》的作者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

11.《地下森林断想》作者张抗抗,当代女作家。

12。

《人生》作者勃兰兑斯,丹麦[国别]文学评论家。

13。

《威尼斯商人》作者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代表作“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麦克白》《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梳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梳理1.诗两首1.给加点的字注音沙哑 ( yǎ)喉咙(hóu lóng)汹涌(xiōng yǒng)2.文学知识①《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

②《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3.中心思想《我爱这土地》全诗采纳象征的手法,颂扬了中国人民不卑不亢、奋起抗争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的切齿怨恨。

《乡愁》这首抒怀诗,借邮票、船票、墓地和海峡这些详细的事物,把抽象的乡愁详细化了,实物化了,变为了详细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盼望与亲人聚会,盼望祖国早日一致以结束分别之苦的激烈梦想。

2我用残损的手掌1.给加点的字注音锦幛( zhàng)荇藻(xìng zǎo)蓬蒿(péng hāo)蘸(zhàn)憔倅(qiáo cuì)蝼蚁(lóu yǐ) 2.解说以下词语蝼蚁:蝼蛄和蚂蚁。

比喻力量渺小或地位卑微的人。

3.文学知识戴望舒,中国现代有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

《雨巷》、《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等。

4.中心思想这首抒怀诗,用虚构和想像的手法假想自己用残损的手掌抚摸饱受踩踏和践踏的祖领土地,表达了诗人对侵略者的怨恨,对祖国被入侵的难过以及热爱祖国并对人民战胜侵略者的坚定信心。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给加点的字注音枯瘠( bi ě)纤绳( qiàn)崭新( cù)笑涡( wō)绯红( fēi)淤滩( yū)驳船( bó)胚芽( pēi)2.文学知识舒婷,中国今世女诗人,模糊诗派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古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模糊诗”大潮,作品《致橡树》是模糊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复习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 第一部诗集《大堰河》,。著有诗集《北方》《黎明的通知》 《归来的歌》等。【文题理解】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 象征着生他养他而有多灾多难的祖国。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 危亡的紧急关头,写下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抒发了对祖国的 爱,也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中心内容:分别描述了鸟儿 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 “土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刻骨铭心的真挚而深沉的爱, 也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乡愁》:作者:余光 中,台湾诗人。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 苦瓜》等。【文题理解】“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感情, 这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最容易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余光中的 这首《乡愁》,从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中心 内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寄托于相对的意象: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两岸人民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殷切 期望。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 字子舆,战国人,人称“亚圣”,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 子。他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口号。文学 常识:《孟子》是儒学家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 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文题理解:孟子所 宣扬的“道“就是实行仁政。【中心内容】论述了“天时不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文题理解】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的意思是因为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中心内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9.《谈生命》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 长乐人 ,中国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社会活动 家》。代表作《繁星 春水》《寄小读者》 《小桔灯》【文 题理解】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表 达了对生命的独特感受。中心内容:这篇散文以“一江春水” 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 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痛苦与幸福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 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4《祖国》:作者:莱蒙托夫,19世纪俄国诗人。作 品有长诗《恶魔》《童僧》,剧本《假面舞会》,长篇小说 《当代英雄》等。【文题理解】莱蒙托夫把对祖国的感情比 作“爱情”,选取最能代表俄罗斯山川之美的景物,抒发了 对祖国的“爱情”。中心内容:通过铺陈俄罗斯的自然景象 和人民生活的场景,抒发了对祖国的“爱情”。《黑人谈河 流》:作者:休斯,美国著名的诗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 领袖,被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文题理解】《黑人 谈河流》中的“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可以理解为历 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中心内容:诗人通过黑人对河流的追溯,表达了对祖先和故 土的热爱之情。
12.《人生》:作者:勃兰兑斯,丹麦文学评论家。著有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心内容】课文以“高塔”“地 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角度、视野,描 述了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 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要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坚 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威尼斯商人》:选自《威尼斯商人》。作者:莎士 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马克思称他为“人 类最伟大的喜剧天才”。代表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 世》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著名的“四大悲剧”是 《哈姆雷特》(又叫《王子复仇记》)《奥赛罗》《麦克白》 《李尔王》。四大吝啬鬼:【法】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 巴贡、【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俄】果戈理 《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2.《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戴望舒,原名戴梦鸥,现 代诗人,代表作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 《灾难的岁月》《雨巷》等。【文题理解】“我”是指诗人 自己,“残损的手掌”即是实写又是虚写,它是诗中多次出 现的一个意象。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 母亲的歌。中心内容:想象中,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摸着被 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人民水深火热 生活的忧愤之情和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 瑜,当代女诗人,代表作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 《舒婷的诗》《船》《馈赠》等,她是新时期朦胧诗派代表 诗人之一。【文体常识】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 江河、北岛等。文题理解:面对凝聚着沉重灾难和获得新生 的祖国,诗人将“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大背景下,表达 了这一代人的心声。【中心内容】诗人将个体的“我”熔铸 在祖国的大形象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 联系,抒发了诗人强烈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15.《枣儿》:作者孙鸿,剧作家。 【文题理解】题目“枣儿”既指实物枣儿,也指文中老人儿 子的名字。另外“枣儿”是贯穿全剧的线索,作者赋予它深 刻的象征意义。“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 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中心内容】这篇话剧围绕“枣儿”叙述了一位老人和和一 位捡枣的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老人回忆“枣儿”的往 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 吃,表明了自己对名父亲的盼望。全剧表达了他们深情呼唤 亲人回归的真挚情感。
10《那树》:作者: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主要作品 有散文《人生三书》《世事与棋》《碎玻璃》《灵感》等, 小说《单身汉的体温》《透视》《钟》等。【文题理解】那 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它奉献绿阴,荫庇土地。但在人类 文明的进程中,人与自然发生了矛盾。树成了人类文明的遭 遇,展示了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中心内容:这 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长年造福于人类的大树最终被人类伐倒 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都市文明发展 的利与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7.《变色龙》: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小说 《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文题理解】 作者把小说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比作变色龙,说明他是 一个善于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 的忠实走狗。中心内容: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 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 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 质。
19《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文学常识】 孟子“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2)人有 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 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 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4)本性也需要“养”。文题 理解: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 之心、辞让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 面具备“仁义理智”。 【中心内容】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 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 见利忘义的人。
5.《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鲁迅:见七年级上 21课《风筝》【文体常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三 要素包括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结构分为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 自然环境。【文题理解】文章以小说的主人公的名字为题,预 示着将围绕这个人物展开情节,并靠人物来揭示主题。而这个 怪怪的名字也对应了人物性格,同时也给文章奠定了讽刺的 基调。中心内容: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已后半生几个悲惨 生活场景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受科举制度摧残的 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 冷漠、麻木的状态。
14.《变脸》:作者:魏明伦,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 山鬼才”。代表剧作有《易大胆》《四姑娘》《夕阳祁山》 《中国公主杜兰朵》等。 【文题理解】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 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中心内容】这场戏描写 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 段波折,表现了水上漂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也 表现了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通过他们 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
11.《地下森林断想》:作者:张抗抗,当代女作家。第 一篇小说《灯》,长篇小说《分界线》《隐形伴侣》,短篇 小说《爱的权利》《夏》等。【文题理解】文中所写的森林, 长在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峡谷中,故称“地下森林”,断 想,意思是片断、零碎的感想。感想虽是片断,但作者感受 强烈,主题开掘得深,蕴含哲理,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中 心内容: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想 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 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过了对孕育地 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6. 《蒲笔通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 乡土色彩浓郁。【文题理解】蒲柳人家本指用蒲草和柳树枝 搭起房屋的人家,这里代指普通贫苦农家。中心内容:本文 主要表现了一丈青大娘的豪爽、泼辣、爱打抱不平,以及何 大学问的侠肝义胆,似一幅生动的风俗画,展现了人们崇高 的品格。
8.《热爱生命》:选自《热爱生命》。作者:杰克•伦敦, 美国小说家。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 【文题理解】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再困窘的环境也 能重生。【中心内容】本文通过描写一位淘金者在与同样病 弱的野狼的较量中,最终咬死了狼,吮吸了狼血的故事,成 功地刻画了坚忍顽强、不惧艰难险阻的“这个人”的形象, 并启示人们: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与 搏斗。
16.《音乐之声》作家:勒曼,美国剧作家,《音乐之声》 还被译作《仙乐飘飘处处闻》《真善美》《柔情蜜意》《心 灵深处的音乐》《天乐的魅力》等译名。【中心内容】本文 通过描写修女玛丽亚的野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的场景和修 道院内院长及众嬷嬷对玛丽亚议论的场景,刻画了少女玛丽 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
【文化常识】戏剧文学的构成戏剧文学通常包括两部分:一 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 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一 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旁白(旁唱)独白 (独唱)等。【文学常识】戏剧文学的分类(1)按照表演形式, 可分为话剧(主要类型)、歌剧、舞剧等。(2)按照内容性质, 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正剧,指兼具悲、喜剧因素的戏 剧。(3)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 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4)按照篇幅规模,可 分为多幕剧、独幕剧。【中心内容】这场戏通过展现威尼斯 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揭露了高利 贷商人的心狠手辣,贪婪冷酷的阶级本质;同时颂扬了新兴 资产阶级人与人这间的深情厚谊、轻利重义的道德思想,体 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