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政治高考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政治高考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复习要点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 白然界具有物质性。

(2)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1)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白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

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原理内容】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填空题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同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可概括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可概括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8、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9、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0、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1、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12、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3、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4、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15、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6、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17、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上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政治高考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政治高考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政治高考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要点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复习要点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专题复习系列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专题复习系列

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Ⅰ、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Ⅱ、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现实意义。

【基础知识】Ⅰ、基本概念1.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这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科学的方法论,是学习唯物论知识的根本目的。

所以应准确、全面地对这一概念作以下的把握: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主观主义:就是从主观出发,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

3.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哲学观点。

4.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哲学观点。

Ⅱ、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本专题的内容是前一专题的延伸。

总的来说前一专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基本原理,有什么样的原理,就应该有与之相应的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要求我们的思想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是唯心主义。

方法论意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1.揭批“法轮功”的歪理邪说⑴背景材料材料一:“法轮功”的创立者李洪志散布种种歪理邪说,蛊惑人心。

他说:“世界上的一切,大到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神安排的,社会的发展也是神安排的”;“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灵体,都是有思想的”;“地球有三次爆炸,第一次是我师爷定的,第二次是我师傅定的,第三次爆炸是我来定的,我使用功力也只能让地球爆炸时间推迟30年”。

高二 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七讲单元提升总复习

高二 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七讲单元提升总复习

【答案】 D 【考点定位】
真理的属性、认识过程的特点。
(高考安徽卷)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

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20分) 【解析】
设问:题型(体现类)、知识限定(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材料:找关键词(彩色文字)。 列提纲:
【试题特点】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是指题干与题肢之间构成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由果寻因,另一种是由因究果,也就是或者寻因、或者究果。从逻辑上看,可以是一因一果, 也可以是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
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 通的少数民族村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 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 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解析】
本题是由果寻因型,①重复题干,不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排除; ②是因果倒置选项,不是原因,是题干的结果;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 识
现代人类学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人是由海洋生物进化而来的,并找到了若干 证据,证据之一是出生的婴儿一离开母体就会在水中游泳。这个观点如果成立, 则( )
【解析】
设问:题型(由因究果),题干要回答的是这个观点如果 成立会有什么结果,这个观点如果成立得出的结果是人类社会
实战演练
《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 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大家都富裕了, 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孔子的主张从哲学意 义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根据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开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开展史, 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 :(1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以成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 务必要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 学会及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同一性原理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确定意识,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刚好俱进,在理论中检验和开展真理。

3、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1 哲学根据 :物质及意识的辩证关系,敬重客观规律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 含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要求我们做事情要敬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动身, 经过调查探讨,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

(3 详细要求 :①要求我们从客观的事物动身,遵循规律。

②要求我们充分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理论, 不断解放思想, 刚好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理论中检验和开展真理。

③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敬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忱同严谨踏实的科学看法结合起来。

④要求我们反对唯意志主义和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 意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根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途、方针、政策的前提和根据。

4、物质和运动的互相关系原理原理 :物质和运动是亲密联络,不行分割的;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 反对分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分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哲学与文化》基础知识梳理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基本概念:(1)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特点:①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③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过程和结果),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社会历史性(不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是社会关系中的活动,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

(2)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基本观点:1.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特点;真理的含义、特点;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区别:感性认识是人们直接通过感觉器官关于食物现象、外部联系、各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真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辩证统一。

〖方法论〗:我们看问题、做事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来源不等于途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4.真理客观性和条件性、具体性原理【真理的特征】〖原理〗: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

高中政治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高中政治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哲学第二单元1.物质的定义: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3.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①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时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的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什么是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7.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8.意识的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能动作用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主导作用。

意识反作用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⑤意识具有能动性。

9.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政治高考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政治高考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高中政治必修 4 第二单元复习重点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看法归纳了宇宙间的全部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实质,而不是指某一种详细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详细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其他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实一致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拥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拥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久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掌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全部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 世界的全部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离开运动的物质。

②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肩负着,离开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行切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差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独一特征。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 世界上的全部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久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别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临时的。

②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一致。

③ 只认可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认可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则致使相对主义和狡争辩。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实质的、必定的、稳固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广泛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可以被创建,也不可以被消灭。

规律是广泛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想,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广泛按照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 规律的客观性和广泛性要求我们,一定按照规律,按客观规律做事,而不可以违反规律。

违反规律就会遇到规律的处罚。

② 在规律眼前,人其实不是力所不及的。

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掌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经典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经典试题及答案解析

• .材料一: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 利因素,中央政府积极应对,坚持灵活审慎的宏 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实现从“两防”到“一 保一控”再到“保增长”的转变,中国宏观经济 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 材料二: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纵观 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 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 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
• (1)材料体现了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 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 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分) (2)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是 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宋川村根 据自己位于半干旱浅山区,干旱少雨,群众吃水 难、发展难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一现实,实施“母 亲水窖”项目工程,发展庭院经济、果园“一室 六配套”和养殖业,提高了群众收入,符合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 本要求。
• 《庄子· 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 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 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 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 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 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 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 辨析:真理是因人而异的,所以真理是无法辨明 的。
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求 索 真 理 的 历 程 人的认识 从何而来
是认识 的来源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政治高考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政治高考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政治高考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要点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温习要点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看法,并能为人的看法所反映的客观真实。

【留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实质,而不是指某一种详细物质形状。

物质和物质的详细形状是特性和特性,普通和一般的关系,而不是全体和局部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一致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看法是物质世界临时开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看法运动,掌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进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当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基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联系的。

【留意】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基本属性和独一特性。

(3)运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永久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状,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一致。

③只供认运动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供认相对运动而否认相对运动那么招致相对主义和狡争辩。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进程中固有的、实质的、肯定的、动摇的联络。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发明,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想,在其运动变化和开展中都普遍遵照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需遵照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犯规律。

违犯规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扬客观能动性,在看法和掌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作作用的条件和方式应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认识论》默写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认识论》默写提纲

世界观 真理的客观性
方法论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 努力学习和发展科学 作用。(或认识对实践 理论,充分发挥真理、 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尤其是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 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 合的原则 活动引入歧途
原理
2、真理 的பைடு நூலகம்性 (特点)
真理只有一个,真 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的条件性 坚持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真理的具体性 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 认识具有反复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 的特点 认识具有无限性 新,在实践中认识 (追求 和发现真理,在实 认识具有上升性 真理的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过程) 理
认识论原理
归纳:认识论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 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1、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 (或实践决定认识) 与认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识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辩证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关系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
②什么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指各种具体事物,它们既有“客观实在” 这一共性,又有其个性(形状、色彩各异等)。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物质的根本 属性是运动。 ④马哲物质观的意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 限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客观实在” 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 (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 击)
错题笔记
易错点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
识,不再具有客观性。 【例】(2008·四川)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 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
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学以致用的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复 习
《生活与哲学》基 本 框 架
一、哲学生活的智慧 哲学的一般知识、马哲
(1、2、3)
二、把握世界的本质:
唯物论
(4、5)
(辨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6 )
三、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唯物) 辨证法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第二单元考点归纳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第二单元考点归纳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重重点)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关于真理的知识点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1 )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承担者(主体,载体)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静止是相对 的有条件的
•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 特的统 一
(2 ) 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 ) 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6:意识的作用 (重重点)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7.物质和意识的辩正关系以及方法论
(重重点)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常见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树立正确的意识
8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 与 时俱进,求真务实
(2)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 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 统一。
11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重重点)
(1)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 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2)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 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 进)。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我国控 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劳动力资源出现了短缺现 象,用工荒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分析了 我国当前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实 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着重研究了 新形势下推进人口稳定增长的重大问题,并最终决定: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 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 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
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 律。 (多个原理和方法论分析材料时的简写:规律 是客观的、普遍的,这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 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 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 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 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统一。我们要尊重客 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 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
唯物论
• • • •
• • • •
1.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 原理 5.物质决定意识 6.意识的能动作用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般单独使用) 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四课第一框书本
材料一 在总结和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基础上, 习近平同志以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彰显了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破 解中国难题的大智慧。“四个全面”实现了执政目标、执 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统一,必将引领党 和人民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奋力开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 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谈谈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 化建设的新长征为什么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认论
• • • • • •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 用“实践”的 知识点分析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材料(一般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单独考点) 可以不考虑 辩证关系) 4.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观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6.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
实践的含义: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三个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 来的长远大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根据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分布、生态环境 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 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原则,积极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 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空间开 发格局。充分发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 个经济区的引领作用,推进我国北部、东部和南部三个海 洋经济圈建设。结合国家关于沿海区域发展的部署,着力 培育一批重要的海洋经济增长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形成海洋经济空间开发格局是如 何遵循客观规律的。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般单独分析材料,分两点回答)
(1)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
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
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对于人
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萎靡的精神会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 造性。崇高理想指导共产党人选择远大的奋斗 目标,立志为人民创造一个美好世界。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 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崇高理想为红 军将士指明了前进方向,对取得长征胜利起了 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高昂的 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崇高理想给了 红军将士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强大精神动力,激 发了红军将士的昂扬斗志。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是在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破 解中国难题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的。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 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利于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四个全面”实现了执政目标、 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统一, 是我党尊重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具体体现。
根据交通拥堵的新情况以及市民对出行的新要 求,H市政府在首批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两年后,决 定实施城区二期公共自行车网点建设项目,并就二 期网点选址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市民反响热烈.市 政府根据市民意见和建议,结合一期的使用状况, 按照优先考虑居民点、公交点、商贸点、公共服 务点的原则,对网点选址方案进行了调整,取消,新 增了许多网点.该项目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在方使 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等方面成效显著,获得了市民的告遍赞誉. 结合材料,说明H市政府的上述做法是如何体现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我国按照以陆 促海、以海带陆、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原则,积极优 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 ②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 世界,造福于人类。我国根据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 国家部署,着力培育一批重要的海洋经济增长极。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积极优 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特色 鲜明的海洋经济空间开发格局。
运用“规律”或者“人与规律”或“把握规律” 或者“运动是有规律”的知识来分析材料
包含的原理和方法论有两个:第一,规律的 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第二,尊重客观规 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答题 有两个模板,具体选择哪一个要看分数是2 的倍数还是3的倍数。
如果是2的倍数
• 答题一般分为两点: • 第一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的 简写,加上材料分析; • 第二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 系原理和方法论的简写。(简写:规律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 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 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统一。我们要尊重客观规 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
第二单元唯物论和认识论复习
唯物论
• • • •
• • • •
1.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 原理 5.物质决定意识 6.意识的能动作用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般单独使用) 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果是三的倍数
• 答题一般分为三点: • 第一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的简写,加 上材料分析; • 第二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和 方法论的简写。(简写: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 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 第三点:强调要发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 统一。
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原理: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 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
来,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 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2.
原理:
1)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 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3)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十八届五中 全会决议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 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的必要性。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我国劳动力资源短缺,人口老龄 化的严峻形势,决定了我们必须对计划生育 政策做出调整。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 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树立 正确的思想意识。要解决好人口老龄化的重 大问题,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这一决议能够指导我们解 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
5.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
6、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 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 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 和控制作用。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 丧失斗志。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 奋进。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用“意识”或”意识的作用“知识点 分析材料
1.意识的特点(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一般写在一点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分两点写,第一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 指导作用;第二点: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 和控制作用。
3.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 得比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