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胸部CT扫描规范(网络版)

合集下载

CT检查不同部位扫描范围

CT检查不同部位扫描范围

CT检查不同部位扫描范围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徐健整理胸部常规 胸廓入口-侧肋膈角下2-3cm/后肋膈角水平(需要侧位定位像)肺动脉成像 肺尖-肺底肺静脉成像 气管隆突-心脏膈面胸主动脉成像 胸廓入口-膈下2cm(T12水平)胸痛三联症扫描 同胸主动脉成像先天性心脏病(复合型畸形)同胸主动脉成像冠状动脉 气管隆突下2cm-心脏膈面心脏结构 主动脉弓-心脏膈面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胸廓入口-心脏膈面颈根部 C3-主动脉弓下 甲状腺扫描下界至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必须包括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头臂干,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下界必须包括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

腹部肝脏 膈顶-肝右叶下缘胰腺 膈顶-十二指肠水平段肾上腺 T11-L3(包括双侧肾脏,下界至少达肾门水平L2)泌尿系 肾上极-耻骨联合水平淋巴瘤 Ⅰ期、Ⅱ期 扫描胸部或腹部(上下腹及盆腔),胸廓入口-膈下2-3cm或膈顶-耻骨联合下缘。

Ⅲ期、Ⅳ期 扫描胸腹部,胸廓入口-耻骨联合盆腔 小骨盆入口处(双侧髂前上棘连线水平)-耻骨联合下缘5cm(男性包括阴囊,女性包括会阴)胃肠道肿瘤 胃:膈顶-十二指肠;肠道:胃底-耻骨联合水平门静脉成像 食管下段-耻骨联合水平(扫描范围包括所有可能开放的侧枝循环)腹主动脉 膈顶-双侧髂前上棘水平(包括腹主动脉从T12的起始-L4水平的腹主动脉分叉)肾动脉 肾上极-肾下极肾动脉(移植肾)肾上极-耻骨联合水平盆腔CTA 双侧髂嵴上缘-耻骨联合下缘头颈部头颅(常规) 颅底-颅顶鞍区 颅底-鞍顶上1cm眼眶 眶上缘1cm-眶下缘1cm耳部 乳突尖-岩骨上缘鼻部 硬腭水平-鼻根部(包括额窦)腮腺 外耳孔下缘-下颌骨下缘颌面部(整形)眉弓-下颌骨下缘颈部(常规)颅底上缘-颈根部鼻咽部 鞍底-硬腭上缘喉部 C3-C6。

胸部CT检查的技术要求与防护措施

胸部CT检查的技术要求与防护措施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应对和处理
安全操作规程
检查前准备:确认患者身份,了解病情,检查设备状态
检查中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扫描,注意辐射防护
检查后处理:及时清洗扫描床,整理设备,确保环境安全
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安全责任落实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检查后应立即离开检查室,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辐射环境中。
检查后应多喝水,以帮助排除体内的辐射物质。
检查后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胸部CT检查的安全管理
4
安全管理制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检查过程中的安全
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平扫: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检查肺结节或肺肿瘤
增强扫描:适用于检查肺部疾病或肿瘤,需要注射造影剂
动态扫描:适用于检查心脏疾病或肺功能,需要连续扫描多个时间点
辐射剂量控制
防护措施: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辐射剂量对患者的影响
扫描模式:辐射剂量
培训员工安全操作技能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整改
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安全监督与检查
定期对CT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和辐射泄漏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饮食:检查前应避免进食,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药物:检查前应停止服用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
检查时间:选择合适的检查时间,避免在疲劳或紧张状态下进行检查
检查中配合

CT报告规范指南

CT报告规范指南

CT模板一、颅脑1、颅脑平扫双侧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无偏移。

所见颅脑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颅脑平扫未见异常。

2、增强双侧颅内动脉走形自然,轮廓、形态正常,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扩张。

双侧脑实质、软脑膜未见异常强化。

中线结构无偏移,脑室、脑池形态、大小正常,脑沟未见增宽。

所见颅骨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颅脑增强扫描未见异常。

1、硬膜外血肿左颞、顶部颅骨内板下见一梭形高密度灶,最大截面积约1.5cm*5.9cm,边缘光滑、清晰。

病灶密度均匀,CT值74Hu,临近脑组织受压向内移位。

右颞叶见右小片状稍低及等密度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最大截面约1.1*1.4cm,余脑实质未见异常。

中线结构居中,脑室、脑池形态、大小正常。

左颞骨乳突部骨质见有线样低密度影,邻近颅外软组织局限性增厚,密度增高。

意见:1、左颞、顶部硬膜外血肿;2、右颞叶脑挫裂伤;3、左颞骨骨折;4、左颞、顶部软组织肿胀。

2、硬膜下血肿右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见一新月形等、高密度带影,CT值35~52Hu,最大厚度2.1cm,边界清晰,邻近脑组织受压向内移位;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明显左移,余脑实质未见异常。

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1、右额、颞、顶亚急性硬膜下血肿;2、大脑镰下疝。

3、脑出血右侧小脑半球见一团片状高密度影,最大截面约3.4cm*4.0cm,病灶密度均匀,CT值67Hu,边界清晰,周围可见低密度带环绕,部分层面病灶与第四脑室相连。

脑干受压、轻度变形,四叠体池受压缩小。

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形态、大小正常,内见有条片状高密度影。

余脑实质未见异常。

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右侧小脑半球血肿破入脑室。

4、脑梗死右侧额、颞、顶叶见有大片状低密度区(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分布),部分边界模糊,密度较均匀,CT值17Hu,灰白质交界线消失,邻近脑沟变浅,同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轻度左移。

左枕、顶叶亦见有小片状楔形低密度影,边缘模糊。

胸部ct扫描规范化专家共识

胸部ct扫描规范化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EXPERT CONSENSUS引言胸部CT扫描是临床上检查胸部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据统计,国内医疗机构的CT设备供应商有很多,不同厂家所生产的CT设备在成像技术、成像参数及图像后处理技术方面也不尽相同;同时,不同的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存在临床技能、诊断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

对于胸部CT 扫描而言,虽然设备厂家均提供了参考性的操作指南,但是实际检查中由于各种具体问题,会出现很多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即便是同一型号的CT设备,各个医疗机构之间也存在扫描差异。

在胸部CT扫描方面,尚缺乏标准化的CT扫描、图像后处理和质量控制的方案[1],尤其体现在社会各界更为关注CT检查的辐射剂量和辐射安全问题。

因此,在如何规范操作完成胸部CT扫描、降低辐射剂量方面,亟需达成专家共识[2-4]。

基于上述多种原因,在多年来迅速积累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后,有必要推出胸部CT扫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 方案与临床-放射学检查适应症胸部CT的指征可以是临床病症,也可以是基于先前的影像学检查的异常,如胸部X线摄影(CXR)、透视、MRI或腹部CT。

临床实际中,患者往往通过普通X线摄影检查来完成初筛,从而有助于更合理的CT检查。

然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即使胸部X线检查正常,也会进行CT检查,例如不明原因发热(Puo)等[5]。

常规而言,胸部CT协议可以分为平扫CT(NCCT)和增强CT(CECT)两种,基于此可进一步细分。

根据临床-放射学适应症选择CT方案详情,见表1。

目前,推荐病人在吸气末的情况下以容积方式进行胸部CT扫描。

在进行COPD病人肺功能CT定量评估扫描时,可以使用吸气和呼气的组合[6]。

在临床需求情况下,可使用静脉注射(IV)对比,例如评估不明原因发热(Puo)或急性感染,以避免对纵隔淋巴结或并发症等关键发现评估不足。

2 胸部CT技术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及扫描技术操作规范2.1 放射医务人员要求放射技师需要具备CT上岗证,诊断医师需要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护士需要具备护士执业证和上岗证。

浙江省人民医院胸部CT扫描规范(网络版)

浙江省人民医院胸部CT扫描规范(网络版)

胸部平扫适应症肺部疾病、纵隔疾病、心包疾病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Thorax Routine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75f/ B30f、B75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低剂量CT(LDCT)适应症肺癌筛查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Lung Lowdose CT (LDCT)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20/ 3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75f/ B30f、B75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HRCT适应症弥漫性肺部病变、间质性肺部病变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HRCT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纵隔窗5mm/5mm、1mm/0.5mm 肺窗1mm/5mm 2mm/2mm、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80f/ B30f、B80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胸部增强适应症肺部疾病、纵隔疾病、心包疾病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告知受检者注射对比剂后正常的机体反应,如全身性发热感,并再次提示对比剂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症状。

胸部CT检查临床操作规范

胸部CT检查临床操作规范
B.胸骨柄平面:该平面相当于主动脉弓上水平,可显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 脉、左锁骨下动脉以及双侧头臂静脉 5 个血管断面。气管前方为无名动脉,较粗。 左侧为左颈总动脉,其外后方为左锁骨下动脉。3 个动脉的排列与主动脉弓的方 向一致。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前外方为头臂静脉。左头臂静脉向右横行,越过 无名动脉前方汇入右头臂静脉。因此它的断面可表现为无名动脉前方的横行致密 带状影。右头臂静脉断面呈圆形。由于主动脉弓的分支可有变异,因而常见的 3
查组织,但如病人呼吸深度掌握不好,可造成扫描层面的不连续而致遗漏检查范 围。螺旋 CT 的容积扫描可避免产生这种现象。一般用层厚和每秒进层床速均为 10mm 的条件扫描(即 pitch=1)。图像重建时,相邻层面可根据需要而彼此部分 重叠,这样既可避免部分容积效应,也可避免遗漏病变。
高分辨率 CT(HRCT)作为常规 CT 的一种补充,近年在胸部 X 线检查的运用中 受到广泛重视。由于它能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因此主要用于弥漫性病变 的诊断和鉴别。达到肺高分辨 CT 应具有的基本技术条件是:薄层扫描,层厚 1mm~ 1.5mm;使用高空间分辨算法(骨重建算法);运用 512×512 的矩阵,同时用高 kV 和高 mA 以减少图像噪声。HRCT 扫描的范围应根据临床需要而定。对常规 CT 发现的局灶病变,如支气管狭窄、阻塞、支气管扩张等,可在病灶处另加扫 3~ 4 层 HRCT,层距 3mm~5mm 或 1cm,以显示病灶的细节。弥漫性肺部疾患应从主 动脉弓平面至右膈上,以 1mm~1.5mm 层厚,3cm~4cm 的层距扫描,这样可以显 示上、中、下肺野的病变。
3.扫描时间 应采用短时间扫描,一般为 2s~4s,新型 CT 机扫描时间可缩 短至 1s 或更短。螺旋 CT 的扫描时间与设置的扫描范围有关。如病人肺功能较好, 可以一次屏气完成全胸部的扫描。如病人不能屏气足够长的时间,可将胸部扫描 范围分为上下两部,分两次屏气完成检查。但需要注意,所设置的两次扫描范围 应有部分重叠,以避免两次屏气时因呼吸深浅度不一致而造成检查部位的遗漏。

CT常规扫描图像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

CT常规扫描图像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

CT常规扫描图像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一、诊断要求:1.各部分组织层次分明:脑部灰质、白质能清晰区分,可分辨出1cm的病灶(不含钙化及出血灶):胸部能区分段支气管;腹部肾上腺清晰可辨;脊柱神经根可清楚看到。

2.病灶显示清晰,诊断明确。

二、体位要求:准确的摄影体位,包括上下左右边缘,部位及感兴趣区的显示。

三、扫描图像要求:1.被检者资料中必须包括年月日、检查号、医院名称和病员姓名。

2.图像要求如下:(1)脑部:视野20~25cm,层数≥9;常规行横断位扫描,以听眦线为基线,自下而上连续性扫描至颅顶;鞍区、颅底和脑凸面病变宜加直接冠状位扫描:扫描层厚8~l0mm,病变小或拟行冠状位或矢状位重建图像时,宜采用2~5mm薄层扫描,垂体微腺瘤宜取冠状位,3mm层厚、1.5mm层间距的重叠扫描方式,或采用高分瓣率CT扫描:急性颅脑外伤或脑卒中发作期一般只做平扫,疑为肿瘤、脓肿、炎症、脑血管病和手术后复查,应常规平扫加增强CT扫描,或直接增强CT扫描,其他疾病是否增强视具体情况而定。

(2)胸部:肺窗、纵膈窗各一张,视野30~40cm,层数≥15,仰卧位先做定位扫描以决定扫描的范围;自胸骨切迹平面向下连续或间断扫描至肺底,层厚10~12mm,病变区加扫薄层:弥漫间质性肺病采取1.5~2mm薄层高分辨CT扫描技术:观察心脏大血管宜采用注射造影剂快速或动态扫描的方法,应用心电门控可获取高质量的CT图像;增强CT扫描可应用于纵隔和肺部肿块定性,了解心腔情况、区别肿大淋巴结和血管断面。

(3)腹部:视野30~45cm,层数≥12;空腹,扫描时再口服200~300ml以充盈并标记胃和十二指肠;常规仰卧,也可取俯卧或侧卧位,平静呼吸下听到指令后闭气扫描,一般层厚为10~20mm,连续或间断扫描。

观察胰腺或肾上腺取3~5mm 薄层连续或重叠扫描,以防止遗漏病变:一般以剑突为扫描基线,或从定位扫描像上选定。

扫描范围:肝脏自膈顶扫至肝下缘,肾脏自肾上腺扫至肾下极下缘,肾上腺自肝膈面扫至肾门平面,对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区扫描阴性时,应扩大扫描范围至腹主动脉分叉甚至达盆腔或耻骨联合水平;增强CT可增强病变与正常组织间的对比,提高清晰度,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宜作动态或延迟扫描观察。

放射科胸部CT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胸部CT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胸部CT检查技术操作规程一、胸部普通检查(一)适应证1.肺良恶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2.肺急慢性炎症及弥漫性病变。

3.肺血管性病变。

4.胸部职业病。

5.胸膜病变。

6.纵隔肿瘤和大血管病变。

7.胸部外伤。

8.胸部手术后疗效的评价。

9.气管和支气管内异物。

(二)禁忌证碘过敏或有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不能使用碘对比剂增强扫描。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患者的准备(1)扫描前去除患者颈胸部位的金属物品。

(2)训练患者呼吸和屏气要领。

(3)如需要对比增强扫描,检查前4h 应禁食但不禁水,如患者因病禁水,最好经静脉补充液体。

2. 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1)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2)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3)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和层距。

4)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到肺下界膈面。

5)扫描机架倾斜角度:0°。

6)扫描野:30~40cm。

7)扫描层厚:5~10mm。

8)扫描间隔:5~10mm。

9)成像矩阵:512×512。

10)扫描条件:120kV,100~300mAs 或自动 mAs。

11)软组织算法或标准算法。

(2)增强扫描1)对比剂用量:80~100ml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2)注射方式:采用高压注射器行静脉注射,注射速率一般为3~4ml/s。

3)扫描开始时间:对比剂注射60~80ml后即可开始扫描。

4)其他检查程序和扫描参数:同平扫。

5)根据需要可在注射对比剂后延迟 5~30min 扫描。

3.摄片要求(1)依次循序拍摄定位片、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

(2)图像显示及拍摄采用软组织窗和肺窗,如疑有癌细胞骨转移或累及肋骨者,应该加摄骨窗图像。

(3)测量病灶大小、CT 值及增强前后病灶同一层面图像CT 值的变化。

(四)注意事项1.扫描时用铅防护布遮盖下腹部以减少患者所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2.患者于增强扫描结束后应继续观察20min,以防对比剂过敏反应,如无不适,方可离开,并嘱其多饮水。

CT扫描操作规范

CT扫描操作规范

CT扫描操作规范CT检查原则首先是获得最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同时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辐射剂量。

扫描前准备•做CT检査前,病人须携带有关检査资料,包括以前的CT、MRI和X线检査的资料,以及其他临床检査资料。

•认真核对CT检査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査目的和要求。

对检査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有关人员核准确认•训练好病人呼吸与屏气,如根据呼吸的指令或指示灯进行有规律的呼吸,以避免呼吸或运动伪影的产生。

•通常腹部的检査要口服稀释的阳性对比剂或阴性对比剂温水。

作用是使胃肠道充盈能使所观察的部位与胃肠道区分开来。

如需增强的病人,检査前4小时禁食,阳性对比剂按1%~1.5%的比例调制,检査前30min第一次口服300~500ml,检査前即刻200~300ml.小儿酌情减量,如重点观察胆囊及胆道一般口服阴性对比剂或水•对病人应做好耐心的解释说明工作以及必要嘱咐,包括检査中机器发出的响声等,消除其紧张情绪及取得病人的配合,以使检査能顺利进行。

•被检査的病人和陪伴家属进入CT室必须换鞋保持CT室机房内整洁,以免灰尘等进入,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注意事项–检査并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物品,如钥匙、钱币和含有金属物质的纽扣等,以防止伪影的产生。

–需要增强的病人,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不宜适用对比剂的身心疾病,根据药物使用说明做或不做过敏试验。

同时叮嘱病人或家属签好同意申请书。

–尽可能将病人的体位放置舒适,以及将病人的身体置于床面中心或是被检查部位放置于扫描野中心–对于易动或精细扫描部位应设法固定。

对于小孩或躁动病人应作镇静处理–根据扫描要求选用不同的重建算法,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扫描条件–能扪及肿块的,应在体表做相应标示,以利识别–应注意扫描检査以外部位的防护屏蔽–增强扫描后病人应留观15min左右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检査完后扫描技师应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相关项目并签名–对病人姓名等资料的输入必须准确,特别注意是头先进还是足先进等表示左右方位等操作,对于扫描是否采用对比剂等,需明确标明,供诊断参考–检査前一周内不能服用重金属药物,如果一周内曾进行过胃肠道钡餐造影者则与检査前先行腹部透视,确认腹腔内无钡剂残留方能检査禁忌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含碘对比剂过敏者图形显示和摄影–根据扫描部位选择合适的窗宽、窗位。

2021年CT、MR检查指南

2021年CT、MR检查指南

CT、MR检查指南MR检查临床禁忌症及注意事项一、绝对禁忌症1、心脏起博器者2、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3、体内有铁磁性血管夹者4、眼球内有金属异物者5、高烧患者二、相对禁忌症1、扫描野内或附近含有铁磁性物品(1)有金属假牙者不能做鼻咽、口腔检查(2)体内有金属药泵者忌行相应部位检查(3)有宫内节育器者不能做盆腔检查2、幽闭恐惧症病人3、不能平卧30分钟以上、神志不清、严重缺氧、烦躁不安需要抢救的病人三、不可带磁体(MR扫描室)的物品1、一切铁磁性物品如钢笔、铁钉、平台车、发夹、钥匙、文胸、皮带等2、电子器械如银行磁卡、手机、手表、电子监护仪、抢救设备。

四、检查者的合作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2、检查所需时间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所需的时间亦有长短故难以准确估计等待的时间。

每个部位扫描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3个小时不等,预约所需求的时间,只是报到时间,而不是确切的扫描时间。

如遇等待时间较长而给患者带来不便,请予谅解。

3、根据不同检查部位,取平卧,身体各部位保持不动状态;医生、技术人员会根据不同扫描序列,通过对讲机要求您注意与配合的事项。

4、检查时间超过40分钟以上者(如腹、胸、腰椎、四肢等)检查前20分钟,请排空小便;盆腔检查者,宜保留适当尿液,以充盈膀胱利于诊断。

5、MR增强如有怀疑占位性病变,一般采用增强检查(即注射MR造影剂)以使病变显示得更清晰诊断更明确。

6、检查的病人请提前30分钟,进入候诊检查大厅,做好扫描前的准备,如更换衣服,鞋,戴帽,称体重,静脉注射等;能自己行走,语言交通方便的病人,家属陪至候诊大厅等候即可,以保持检查候诊大厅内的空气清晰、安静、保洁、安全。

7、检查病人要更换衣服,为安全、防盗起见,请把贵重物品、现金等交家人保管,以免丢失。

检查完毕,休息片刻,身体无不适,拔针并按压针口510分钟,确定无出血后方可更衣离开。

8、MR报告请在检查完后的两个工作日之后到预约台领取(节假日顺延)。

胸部扫描规范PPT课件

胸部扫描规范PPT课件

扫描失败了怎么办?
追扫 补扫 重扫 注意及时与诊断组大夫沟通,以及时改进
第15页/共1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6页/共16页
扫描 前的准备
查看申请单,了解病情 做好解释工作 制动 除去金属物品 增强扫描时,检查前4-6小时禁食水 注意危重被检者的监护 防尘
第1页/共16页
CT检查的注意事项
注意防护,对育龄妇女及婴幼儿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碘过敏试验阳性者禁做增强扫 描,过敏体质者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留足观察,常 备抢救器械药品 危重被检者临床要先控制病情,然后再做CT检查 认真了解病史及其他辅助影像检查资料 体位、方位应准确标明
第6页/共16页
扫描定位相的观察
准确判断被检者的吸气情况: 吸气足:双侧膈面约平第11肋,双侧心膈角清晰,心脏 立于膈面之上,双侧肺野纹理清晰 吸气不足:双侧膈面上抬,心影增宽,趴于膈面之上, 双侧肺野头过度减低
第7页/共16页
扫描定位相的观察
准确判断被检者的吸气情况: 吸气足:
第8页/共16页
照相
5-7张,6张居多
备注:GE:mA:240, 螺距:1.375, Rot.time:0.5
第10页/共16页
胸部扫描范围
上:胸廓入口(T1上缘) 下:双侧肾上腺下缘(L1上部70%, T12椎体下部 12%,L1椎体中部下部12%,其它占6%)
第11页/共16页
胸部CT窗技术
(1)肺窗 窗宽1500-2000HU,窗位:-450--600 HU; (2)纵隔窗 窗宽250-350HU, 窗位:30-50HU; (3)骨窗 窗宽1500-2000HU,窗位:250-350HU
第12页/共16页

不同检查部位CT增强扫描延迟时间

不同检查部位CT增强扫描延迟时间

不同检查部位C T增强扫描延迟时间
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徐健
胸部增强
动脉期30~35s,实质期60~65s。

肝脏增强(双期)
动脉期25~30s,门脉期60~70s,肝血管瘤延迟时间3分钟以上。

肝脏增强(三期)
动脉早期20~25s,动脉晚期35~40s,平衡期65~75s。

动脉晚期有助于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动脉早期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三维血管图像。

胰腺增强
动脉期30~35s,平衡期65~70s。

肾上腺增强
动脉期30~35s,平衡期80~85s。

泌尿系增强
动脉期20~25s,皮质期35~40s,髓质期65~75s。

CTU
轻度梗阻8分钟,中度梗阻15分钟,中度梗阻30~60分钟或更长时间。

盆腔增强
动脉期35~40s,静脉期75~80s。

消化道肿瘤
动脉期30~35s,实质期70~75s。

鞍区增强
延迟时间35s
眼眶增强
延迟时间35~45s
耳部增强
40~50s
鼻部增强
延迟时间45~55s
颌面部增强
延迟时间30~40s,扫描范围外耳孔至下颌角水平。

脊柱、四肢、关节增强
延迟时间50~60s。

ct扫描范围标准

ct扫描范围标准

CT扫描范围的标准因不同的医疗机构和不同的扫描模式而异。

以下是一般医院常用的CT扫描范围标准,供您参考:
一、颅脑CT扫描范围:
颅脑CT扫描通常包括整个头颅和颅骨,以及周围的软组织和血管。

具体来说,扫描范围通常是从眉毛到下颌骨,包括整个头部、面部、耳朵、颈部和部分胸部。

二、胸部CT扫描范围:
胸部CT扫描通常包括整个胸腔和肺部,以及周围的血管和气管。

具体来说,扫描范围通常是从胸骨柄到膈肌,包括整个胸部、肺部、心脏、气管、食管以及周围的淋巴结和软组织。

三、腹部CT扫描范围:
腹部CT扫描通常包括整个腹腔和盆腔,以及周围的血管和器官。

具体来说,扫描范围通常是从肋弓到盆底,包括整个腹部、肝脏、胆囊、脾脏、胰腺、肾脏、肠管、膀胱以及周围的淋巴结和软组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并非绝对,具体范围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此外,不同医疗机构使用的CT机器型号和品牌不同,扫描范围也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CT扫描前,应向医生咨询具体的扫描范围和注意事项。

总之,CT扫描范围因不同的医疗机构和不同的扫描模式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进行CT扫描前,应向医生咨询具体的扫描范围和注意事项,并配合医生完成扫描过程。

同时,也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避免泄露个人重要信息。

胸部CT技术规范

胸部CT技术规范

胸部CT技术规范胸部CT技术规范一、检查前准备1.了解病史:在进行胸部CT检查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等,以便为检查提供参考。

2.告知风险:在检查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告知CT检查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患者准备:要求患者脱去上衣,取下金属饰品,以免影响CT图像质量。

二、检查技术1.检查定位:根据检查部位,确定扫描范围。

一般采用仰卧位进行扫描,头先进。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侧卧位或其他体位进行检查。

2.扫描参数: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包括扫描层厚、扫描时间、管电压等。

胸部CT一般采用薄层扫描,常用的层厚为1-3mm。

3.扫描方法:一般采用螺旋扫描方式进行扫描。

对于特殊情况下需要观察肺小叶结构的病例,可以采用高分辨率CT(HRCT)技术进行扫描。

4.图像重建:根据需要,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得到不同角度的图像。

常用的重建方法包括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等。

5.图像处理:对于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图像,可以进行一些图像处理,如窗宽、窗位调整、图像放大等。

三、图像质量评价1.图像清晰度:图像的清晰度是评价CT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应保证图像清晰度足够高,以便观察胸部结构和病变细节。

2.对比度:良好的对比度对于胸部CT图像的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可以获得最佳的对比度。

3.定位准确性:定位准确性是指图像中各结构的位置是否准确。

对于胸部CT图像来说,定位准确性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观察气管、支气管和血管等结构的位置准确性。

4.辐射防护: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以减少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损伤。

四、常见病变的观察与分析1.肺部病变:肺部病变是胸部CT最常见的检查目的之一。

应观察肺内有无肿块、结节、肺炎等病变,并分析其性质。

2.支气管病变:支气管病变也是胸部CT常见的检查目的之一。

应观察支气管有无狭窄、扩张、异物等病变,并分析其性质。

CT技术操作规范

CT技术操作规范

CT技术操作规范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的影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短时间扫描和三维重建等优点。

为了确保CT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必要制定一套CT技术操作规范。

以下是一份基本的CT技术操作规范,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设备操作规范1.确保CT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有操作按钮和控制器应可正常使用。

2.在进行CT检查前,应进行设备自检和日常标定,包括X射线管电压和电流的标定、CT值的标定、图像质量的自检等。

确保设备的工作状态良好。

3.在进行CT检查时,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禁止任何与检查无关的人员进入CT室,同时确保患者不带任何金属物品进入扫描区域。

4.在进行CT扫描前,应选择适当的扫描协议和参数,如螺旋式扫描或层间扫描,扫描层数和间隔等。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扫描参数,如设置合适的扫描范围、选择适当的电压和电流等。

二、患者操作规范1.在进行CT检查之前,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检查过程,并征得其同意。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部位,如头部、胸部、腹部等。

3.对于可能会使用造影剂的检查,如血管造影,需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对碘过敏史,以确保检查的安全性。

4.在进行CT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相对静止,避免移动和呼吸造成图像模糊。

可采用适当的固定装置或给予良好的指导。

三、图像采集规范1.在进行CT扫描时,应调整适当的切片厚度和间隔,以确保获取到高质量的图像。

对于不同部位和疾病,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切片厚度和间隔。

2.在进行CT扫描时,应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如电压和电流。

对于儿童、孕妇等对辐射敏感的患者,应尽量选择较低的辐射剂量。

3.在进行CT扫描时,应确保扫描范围覆盖到需要检查的区域,同时避免超出不需要检查的范围。

4.CT扫描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呼吸状态,根据需要调整扫描的速度和周期,以增强图像的质量。

四、图像保存与处理规范1.在CT扫描结束后,应将扫描得到的图像保存在相应的图像工作站或影像存储系统中,确保图像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ct基本操作指南

ct基本操作指南
适用于Sensation系列
11 (11)
1 紧急停止 2 扫描中止 3 辐射指示 4 启动曝光
5 扬声器
9 麦克风
6 听病人声音 7 对病人讲话
10 检查床控制 11 电源控制 12 调节窗宽
8 移动床位及角度 13 调节窗位
开机
Sensation控制盒侧位显示
只开控制台
关机
系统信息:机架控制按钮
patientbrowserpatienttransfereditviewfilterevaluationsortoptionshelp深蓝色框选在adbdatetime按病人检查时间顺序排列patientname病例按姓名字母顺序排列深蓝色框选在btimestudy按时间顺序排列studydescriptionstudy按名称顺序排列深蓝色框选在cseriesnumber系列按系列号排列seriesdescription系列按字母顺序排列seriesdatetime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深蓝色框选在dinstancenumber图像按号码顺序排列instancedatetime图像按时间顺序排列sliceposition图像按层面位置排列病人或图像的排序parpatientbrowser病人流览器35病人筛选分组过滤如果导航区和内容区中的数据量非常大则可通过过滤来简化对病人数据的查找
检查卡菜单栏及界面介绍 Part 1: Examination-检查
14
Patient Application Edit Insert View Setup Image Options System Help
病人(P) 应用程序(A) 编辑(E) 插入(N) 显示(V) 设置(U) 图像(I) 选项(O) 系统(Y) 帮助(H)
是否启用实时自 动曝光剂量调节

医学影像科CT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

医学影像科CT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

医学影像科CT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平扫:接受申请单并给予片袋,同时在申请单上填写检查号,片袋上填写检查号及病人姓名——关注病人状态,如有气喘、下肢水肿者需要医师陪同,准备氧气袋等——仔细阅读申请单上的病史和检查部位——病史与检查部位不符合者应该打电话核实——告诉病人检查时注意事项(例如所做检查部位上有金属衣物时应该移除),对胸腹部扫描检查者行相应呼吸锻炼——邀请病人进入检查机房——按照被检查部位让病人取相应体位于检查床上——未受照射要求的部位应覆盖铅衣实施保护——摆完体位后进入操作室——病人资料输入仔细核对——行相应曝光要求——对病人检查部位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拍片装袋,装袋前一定要核对“三符合”,即片子、申请单、片袋三者相符,并立即送至诊断医师书写报告。

常规部位扫描参考标准如下:头部:听呲线无定位图(特殊要求除外)24层(常规);胸部:腋中线与胸锁关节行CR像扫描层数视呼吸运动及胸廓大小决定18-20层(常规)需要重建薄层;腹部:上腹部检查前应空腹,并嘱患者进水定位线即腋中线与剑突需行CR像扫描亦视CR像情况定层数;下腹部:检查前应开40ml泛影葡胺注入4瓶矿泉水内,每瓶10ml,检查前5-6小时分次进有造影剂的水3瓶,检查时带一瓶至检查室用于灌肠,并嘱咐患者留好足够的尿量,灌肠后行下腹部扫描定位线为腋中线与髂前上棘余同前;泌尿系统:需要看膀胱则留好足够的尿量,肾脏观察则不需留尿扫描方式同腹部;生殖系统:除前列腺需要留置少量尿液外,其余生殖器官均不需留尿或仅需微量尿液扫描方式同腹部;鼻窦:冠状位:嘱患者俯卧,头抬起,下巴立于头托上面定位线为听鼻线,交叉定位于梨状孔位置需行CR像扫描计划由前至后(额窦至蝶窦)32层(常规),特殊情况视鼻腔内气化再定;颈椎间盘嘱咐患者仰卧,头放在检查床上(不垫头托以打开椎间隙),按照要求的椎间隙进行CT平扫;腰椎间盘嘱咐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定位方式同下腹部,按照指定的椎间盘医嘱对患者进行椎间盘扫描;骨关节:各骨关节分布不同,按照指定的医嘱对患者进行不同骨关节CT 平扫,不需三维重建需骨算法对相应关节进行CT扫描;另一方面,肩、椎体骨盆等关节应用头先进程序,下肢如膝、踝关节等应选用脚先进方式扫描需行CR像扫描计划应包完相应的检查骨、关节或者至少包完相应的检查骨关节;检查完毕,同样需要关注病人的神态,询问状况,有不适则做相应处理——将患者从检查床上要求下来,并解其铅衣——让患者拿好自身的贵重物品,并说明取结果时间(急诊30分钟、平诊120分钟、住院者次日送至相应科室护士站,危重者采取危急值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平扫适应症肺部疾病、纵隔疾病、心包疾病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Thorax Routine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75f/ B30f、B75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低剂量CT(LDCT)适应症肺癌筛查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Lung Lowdose CT (LDCT)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20/ 3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75f/ B30f、B75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HRCT适应症弥漫性肺部病变、间质性肺部病变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HRCT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纵隔窗5mm/5mm、1mm/0.5mm 肺窗1mm/5mm 2mm/2mm、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80f/ B30f、B80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胸部增强适应症肺部疾病、纵隔疾病、心包疾病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告知受检者注射对比剂后正常的机体反应,如全身性发热感,并再次提示对比剂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症状。

序列Chest→Thorax_CE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75f/ B30f、B75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 静脉通路18G、20G对比剂优维显370/欧乃派克350流率 2.5~3.0ml/s流量60~80ml、1.0ml/kg延迟时间30~35s胸-腹-盆腔联合增强适应症外伤、胸腹部感染、肿瘤、先天畸形检查前准备 ①检查前15~30min口服700~1000ml;②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③告知注射对比剂后正常的机体反应,如全身性发热感,并再次提示对比剂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症状。

序列Chest→Thorax-abd-pelvis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200~24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耻骨联合下缘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0/1.0/ 0.938/0.869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与胸、腹部增强扫描类同视窗胸部纵隔窗350~400/40~50;肺窗1500/-500 腹-盆腔180~400/30~80静脉通路18G、20G对比剂优维显370/欧乃派克350流率 2.5ml/s流量 1.0ml/kg分期/延迟时间动脉期/25~30s 门静脉期/60~70s胸腺平扫+增强适应症胸腺肿瘤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Thymus_glandkV/ mAs 100~120/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侧位扫描范围C5水平→膈顶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0/1.2/ 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胸腺重建算法B31f/ B31f /Standard(B) / FC13 视窗平扫350~400/35~50;动脉期350~400/40~50 对比剂优维显370/欧乃派克350流率 2.5~3.0ml/s流量60~70ml延迟时间25~30s肋骨平扫适应症外伤、肿瘤(如骨髓瘤)、先天畸形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Ribs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终末肋下缘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641重建层厚/重建间隔3mm/3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肋骨重建算法B60f/ B60f /Bone /FC30视窗2600/650肩胛骨(肩关节)平扫适应症外伤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金属物件序列Chest→Scapula(Shoulder Joint)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 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患侧上肢伸直,掌心向上置于身侧,健侧上肢上举,环抱头部呼吸相正常呼吸定位相正位、侧位扫描范围肩峰上2cm(C7水平)→肩胛骨下角下2cm 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0/1.0/0.688/0.641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肩胛骨(肩关节)重建算法B60f/ B60f /Bone / FC30视窗2600/650锁骨(包括胸锁关节)适应症外伤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Sternoclavicular joint(clavicle)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伸直内旋180°,掌心向下置于身体两侧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侧位扫描范围肩峰端上2cm→胸骨端下2cm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0/1.0/0.688/0.641重建层厚/重建间隔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锁骨重建算法B60f / B60f /Bone / FC30视窗2600/650胸骨适应症外伤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Sternum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侧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侧位扫描范围胸骨柄颈静脉切迹上2cm→剑突末端下2cm 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0/1.0/0.688/0.641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1mm/1mm 扫描视野包括全胸骨重建算法B60f / B60f /Bone / FC30 视窗2600/6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