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胸部CT扫描规范(网络版)
CT操作规范
CT操作规范
1. 引言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设备,用于获
取人体内部结构的详细图像。
为了确保CT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本文档旨在规范CT操作流程。
2. 操作准备
在进行CT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应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完成:
- 确认病人的身份和相关信息;
- 检查CT设备的正常运行;
- 准备好所需的CT扫描流程和参数设定。
3. CT操作步骤
在进行CT操作时,操作人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将病人放置在CT扫描床上,并确保其舒适和安全。
2. 根据所需扫描区域,调整CT设备的位置和角度。
3. 根据医嘱或临床要求,设定合适的扫描参数,例如扫描类型、层厚、扫描速度等。
4. 在扫描开始之前,与病人进行沟通和解释,确保其理解并配
合扫描过程。
5. 开始扫描,并监控扫描的进展和图像质量。
6. 扫描完毕后,确保退出所有设定界面,并停止CT设备的运行。
7. 将扫描结果保存到计算机系统中,并进行必要的后续处理和
分析。
4. 操作注意事项
在进行CT操作时,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 尽量减少辐射暴露时间和剂量,保护病人的安全;
- 调整扫描参数时,考虑到病人的特殊情况和体征,避免不必
要的损害;
- 跟踪扫描结果的质量,确保图像清晰和无明显伪影;
- 在操作过程中,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注其身体
状况。
5. 结论
本操作规范旨在帮助CT操作的操作人员规范操作流程,确保CT影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人员在执行CT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CT检查不同部位扫描范围
CT检查不同部位扫描范围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徐健整理胸部常规 胸廓入口-侧肋膈角下2-3cm/后肋膈角水平(需要侧位定位像)肺动脉成像 肺尖-肺底肺静脉成像 气管隆突-心脏膈面胸主动脉成像 胸廓入口-膈下2cm(T12水平)胸痛三联症扫描 同胸主动脉成像先天性心脏病(复合型畸形)同胸主动脉成像冠状动脉 气管隆突下2cm-心脏膈面心脏结构 主动脉弓-心脏膈面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胸廓入口-心脏膈面颈根部 C3-主动脉弓下 甲状腺扫描下界至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必须包括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头臂干,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下界必须包括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
腹部肝脏 膈顶-肝右叶下缘胰腺 膈顶-十二指肠水平段肾上腺 T11-L3(包括双侧肾脏,下界至少达肾门水平L2)泌尿系 肾上极-耻骨联合水平淋巴瘤 Ⅰ期、Ⅱ期 扫描胸部或腹部(上下腹及盆腔),胸廓入口-膈下2-3cm或膈顶-耻骨联合下缘。
Ⅲ期、Ⅳ期 扫描胸腹部,胸廓入口-耻骨联合盆腔 小骨盆入口处(双侧髂前上棘连线水平)-耻骨联合下缘5cm(男性包括阴囊,女性包括会阴)胃肠道肿瘤 胃:膈顶-十二指肠;肠道:胃底-耻骨联合水平门静脉成像 食管下段-耻骨联合水平(扫描范围包括所有可能开放的侧枝循环)腹主动脉 膈顶-双侧髂前上棘水平(包括腹主动脉从T12的起始-L4水平的腹主动脉分叉)肾动脉 肾上极-肾下极肾动脉(移植肾)肾上极-耻骨联合水平盆腔CTA 双侧髂嵴上缘-耻骨联合下缘头颈部头颅(常规) 颅底-颅顶鞍区 颅底-鞍顶上1cm眼眶 眶上缘1cm-眶下缘1cm耳部 乳突尖-岩骨上缘鼻部 硬腭水平-鼻根部(包括额窦)腮腺 外耳孔下缘-下颌骨下缘颌面部(整形)眉弓-下颌骨下缘颈部(常规)颅底上缘-颈根部鼻咽部 鞍底-硬腭上缘喉部 C3-C6。
胸部扫描规范
胸部扫描体位摆放注意事项
注意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 注意上下床时病人的安全 注意摆位时动作的连贯性 注意把病人摆正,上下、前后、左右
扫描定位相的观察
准确判断被检者的吸气情况: 吸气足:双侧膈面约平第11肋,双侧心膈角清晰,心脏 立于膈面之上,双侧肺野纹理清晰 吸气不足:双侧膈面上抬,心影增宽,趴于膈面之上, 双侧肺野头过度减低
照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7张,6张居多
备注:GE:mA:240, 螺距:1.375, Rot.time:0.5
胸部扫描范围
上:胸廓入口(T1上缘) 下:双侧肾上腺下缘(L1上部70%, T12椎体下部 12%,L1椎体中部下部12%,其它占6%)
胸部CT窗技术
(1)肺窗 窗宽1500-2000HU,窗位:-450--600 HU; (2)纵隔窗 窗宽250-350HU, 窗位:30-50HU; (3)骨窗 窗宽1500-2000HU,窗位:250-350HU
胸部扫描规范
扫描 前的准备
查看申请单,了解病情 做好解释工作 制动 除去金属物品 增强扫描时,检查前4-6小时禁食水 注意危重被检者的监护 防尘
CT检查的注意事项
注意防护,对育龄妇女及婴幼儿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碘过敏试验阳性者禁做增强扫 描,过敏体质者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留足观察,常 备抢救器械药品 危重被检者临床要先控制病情,然后再做CT检查 认真了解病史及其他辅助影像检查资料 体位、方位应准确标明
0.625mm*64
5mm、5mm
重建2:重建模式/窗宽窗位/ASIR设置/Cardiac选项; 重建方式;重建层厚
Plus/1500,-500/ss50
slice50%/None/Lung/5mm;
放射科胸部CT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胸部CT检查技术操作规程一、胸部普通检查(一)适应证1.肺良恶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2.肺急慢性炎症及弥漫性病变。
3.肺血管性病变。
4.胸部职业病。
5.胸膜病变。
6.纵隔肿瘤和大血管病变。
7.胸部外伤。
8.胸部手术后疗效的评价。
9.气管和支气管内异物。
(二)禁忌证碘过敏或有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不能使用碘对比剂增强扫描。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患者的准备(1)扫描前去除患者颈胸部位的金属物品。
(2)训练患者呼吸和屏气要领。
(3)如需要对比增强扫描,检查前4h 应禁食但不禁水,如患者因病禁水,最好经静脉补充液体。
2. 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1)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2)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3)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和层距。
4)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到肺下界膈面。
5)扫描机架倾斜角度:0°。
6)扫描野:30~40cm。
7)扫描层厚:5~10mm。
8)扫描间隔:5~10mm。
9)成像矩阵:512×512。
10)扫描条件:120kV,100~300mAs 或自动 mAs。
11)软组织算法或标准算法。
(2)增强扫描1)对比剂用量:80~100ml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2)注射方式:采用高压注射器行静脉注射,注射速率一般为3~4ml/s。
3)扫描开始时间:对比剂注射60~80ml后即可开始扫描。
4)其他检查程序和扫描参数:同平扫。
5)根据需要可在注射对比剂后延迟 5~30min 扫描。
3.摄片要求(1)依次循序拍摄定位片、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
(2)图像显示及拍摄采用软组织窗和肺窗,如疑有癌细胞骨转移或累及肋骨者,应该加摄骨窗图像。
(3)测量病灶大小、CT 值及增强前后病灶同一层面图像CT 值的变化。
(四)注意事项1.扫描时用铅防护布遮盖下腹部以减少患者所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2.患者于增强扫描结束后应继续观察20min,以防对比剂过敏反应,如无不适,方可离开,并嘱其多饮水。
胸部CT检查临床操作规范
查组织,但如病人呼吸深度掌握不好,可造成扫描层面的不连续而致遗漏检查范 围。螺旋 CT 的容积扫描可避免产生这种现象。一般用层厚和每秒进层床速均为 10mm 的条件扫描(即 pitch=1)。图像重建时,相邻层面可根据需要而彼此部分 重叠,这样既可避免部分容积效应,也可避免遗漏病变。
高分辨率 CT(HRCT)作为常规 CT 的一种补充,近年在胸部 X 线检查的运用中 受到广泛重视。由于它能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因此主要用于弥漫性病变 的诊断和鉴别。达到肺高分辨 CT 应具有的基本技术条件是:薄层扫描,层厚 1mm~ 1.5mm;使用高空间分辨算法(骨重建算法);运用 512×512 的矩阵,同时用高 kV 和高 mA 以减少图像噪声。HRCT 扫描的范围应根据临床需要而定。对常规 CT 发现的局灶病变,如支气管狭窄、阻塞、支气管扩张等,可在病灶处另加扫 3~ 4 层 HRCT,层距 3mm~5mm 或 1cm,以显示病灶的细节。弥漫性肺部疾患应从主 动脉弓平面至右膈上,以 1mm~1.5mm 层厚,3cm~4cm 的层距扫描,这样可以显 示上、中、下肺野的病变。
3.扫描时间 应采用短时间扫描,一般为 2s~4s,新型 CT 机扫描时间可缩 短至 1s 或更短。螺旋 CT 的扫描时间与设置的扫描范围有关。如病人肺功能较好, 可以一次屏气完成全胸部的扫描。如病人不能屏气足够长的时间,可将胸部扫描 范围分为上下两部,分两次屏气完成检查。但需要注意,所设置的两次扫描范围 应有部分重叠,以避免两次屏气时因呼吸深浅度不一致而造成检查部位的遗漏。
浙江省人民医院胸部CT扫描规范(网络版)
胸部平扫适应症肺部疾病、纵隔疾病、心包疾病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Thorax Routine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75f/ B30f、B75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低剂量CT(LDCT)适应症肺癌筛查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Lung Lowdose CT (LDCT)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20/ 3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75f/ B30f、B75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HRCT适应症弥漫性肺部病变、间质性肺部病变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HRCT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纵隔窗5mm/5mm、1mm/0.5mm 肺窗1mm/5mm 2mm/2mm、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80f/ B30f、B80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胸部增强适应症肺部疾病、纵隔疾病、心包疾病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告知受检者注射对比剂后正常的机体反应,如全身性发热感,并再次提示对比剂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症状。
放射科胸部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放射科胸部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一、胸部【适应证】1.肺部及支气管病变。
2.心脏及大血管病变。
3.纵隔和横膈病变。
4.胸膜和胸壁病变。
5.肋骨骨折及骨质改变。
6.常规体格检查。
【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7.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8.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9.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10清除病人胸部可造成影像伪影的衣服和饰物。
11对病人进行吸气、屏气训练。
(一)胸部一后前立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取后前位,两足分开,站稳。
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下颌略仰,暗盒上缘超出两肩。
3.双肘屈曲,手背置于臀部,肘部尽量向前贴紧摄影架。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50s180cm。
6.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第6胸椎垂直射入暗盒。
7.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8.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设备条件具备时,应采用高电压摄影,滤线栅比值不小于10:Io2.进行病人呼吸屏气的训练。
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4.重症病人及婴幼儿可采取半卧位或仰卧正位摄影。
(二I胸部一一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被检侧靠近胶片。
5.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
两足分开,以稳定身体。
6.胸部腋中线对准暗盒长轴中线。
7.胶片上缘应超出肩部,下缘包括前后肋膈角。
8.使用滤线器。
9.摄影距离为150-180cmo10中心线经腋中线第6胸椎水平高度,垂直射入暗盒。
11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12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进行病人呼吸屏气的训练。
1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14重症病人及婴幼儿可采取侧卧位或仰卧水平侧位摄影。
胸部CT技术规范
十二、胸部[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1) 认真核对CT检查会诊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要求填写会诊单医师核准、填写清楚。
(2)扫描前去除病人颈、胸部饰物及其他金属物品。
(3)训练病人呼吸和屏气要领。
(4)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螺旋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到肺下界(肋膈角),对外伤患者第12肋包括完全。
⑤扫描机架倾斜角度:0°。
⑥扫描野(FOV):35~45cm。
⑦扫描层厚:5mm,对小病灶必要时局部重建。
⑧扫描间隔:5mm。
⑨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
⑩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①对比剂用量:成人80-100ml+30ml(生理盐水)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儿童用量按体重2ml/kg计算。
②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静脉团注。
注射速率一般为2.5-3.5ml/s。
③扫描开始时间:动脉期:团注追踪,检测到将主动脉约推药开始后25s;延迟期:55-65s。
④其他扫描程序、参数:与平扫相同。
⑤延迟扫描:根据需要可在注射含碘对比剂后3~10min做延迟扫描。
(针对病变延迟)3.摄片要求①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包括有和无扫描线的两幅定位片)、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
②显示窗有肺窗,窗位L-600~-700HU,窗宽W1300~1800HU;纵隔窗,窗位L10~30HU,窗宽W320~400HU;骨窗:窗位L300~600HU,宽W1000~2400HU。
③测量病灶大小及增强前后病灶同层面CT值的变化。
[注意事项]: 同颅脑检查。
十三、纵隔[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同胸部检查。
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横断面扫描,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螺旋扫描。
胸部及腹部系统X检查规范!
胸部及腹部系统X检查规范!(一)胸部后前位( PA chest)【体位】1. 患者面向摄影架站立,前胸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 人体正中矢状面对暗盒中线,头稍后仰,将下颌搁于胸片架上方,暗盒上缘超过两肩3cm。
3. 两手背放于髋部,双肘弯曲,尽量向前。
两肩内转,尽量放平,并紧贴暗盒。
4. 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cm。
(观察心脏时,摄影距离为180~200 cm)5. 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水平方向,通过第6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二)胸部侧位( lateral chest)【体位】1. 患者侧立摄影架前,被检侧胸部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应超出肩部。
2. 胸部腋中线对准暗盒中线,前胸壁及后胸壁投影与暗盒边缘等距。
3. 两足分开,身体站稳,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收腹,挺胸抬头。
4. 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cm。
5. 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水平方向,经腋中线第6胸椎平面垂直射人暗盒。
(三)胸部前弓位( AP lordotic chest )【体位】1. 患者背靠摄影架,取前后位,人体正中矢状面对暗盒中线。
2. 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手背放于髋部,肘部弯曲并尽量向前。
3. 身体稍离开摄片架,上胸后仰,使上背部紧贴摄影架面板,腹部向前挺出,胸部冠状面与暗盒成15~200角。
4. 暗盒上缘超出肩部7cm。
5. 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为150~180cm。
6. 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水平方向,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暗盒中。
(四)胸部右前斜位( right anterior oblique ,RAO)【体位】1. 患者直立于摄影架前,胸壁右前方靠近摄影架面板,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 右肘弯曲内旋,右手背放于髋部,左手上举抱头。
3. 左胸壁离开暗盒,使人体冠状面与暗盒约成45~550角。
暗盒上缘超出肩3cm,左右缘包括左前及右后胸壁。
胸部CT技术规范
胸部CT技术规范胸部CT技术规范一、检查前准备1.了解病史:在进行胸部CT检查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等,以便为检查提供参考。
2.告知风险:在检查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告知CT检查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患者准备:要求患者脱去上衣,取下金属饰品,以免影响CT图像质量。
二、检查技术1.检查定位:根据检查部位,确定扫描范围。
一般采用仰卧位进行扫描,头先进。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侧卧位或其他体位进行检查。
2.扫描参数: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包括扫描层厚、扫描时间、管电压等。
胸部CT一般采用薄层扫描,常用的层厚为1-3mm。
3.扫描方法:一般采用螺旋扫描方式进行扫描。
对于特殊情况下需要观察肺小叶结构的病例,可以采用高分辨率CT(HRCT)技术进行扫描。
4.图像重建:根据需要,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得到不同角度的图像。
常用的重建方法包括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等。
5.图像处理:对于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图像,可以进行一些图像处理,如窗宽、窗位调整、图像放大等。
三、图像质量评价1.图像清晰度:图像的清晰度是评价CT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应保证图像清晰度足够高,以便观察胸部结构和病变细节。
2.对比度:良好的对比度对于胸部CT图像的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可以获得最佳的对比度。
3.定位准确性:定位准确性是指图像中各结构的位置是否准确。
对于胸部CT图像来说,定位准确性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观察气管、支气管和血管等结构的位置准确性。
4.辐射防护: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以减少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损伤。
四、常见病变的观察与分析1.肺部病变:肺部病变是胸部CT最常见的检查目的之一。
应观察肺内有无肿块、结节、肺炎等病变,并分析其性质。
2.支气管病变:支气管病变也是胸部CT常见的检查目的之一。
应观察支气管有无狭窄、扩张、异物等病变,并分析其性质。
胸部规范化扫描方案
結構對磁場均勻性的影響。 • 因為LAVA多期動態的增強掃描, Acqs Before Pause應該選1,
掃描完一期自動暫停。 • 掃描時間一般在打藥後15秒左右開始掃描,連續三期動態增強。 • 軸位LAVA圖像REFORMAT厚層重建拍片。 • 軸位LAVA圖像REFORMAT厚層MIP重建觀察血管。 臨床應用:
• 因使用ASSET,FOV左右範圍要大一些,如果雙手置於身體兩側則 會出現卷折偽影,此時可減少ASSET加速因數至1.75 。
圖像參數特點:
• 掃描時間一般在三期動態增強之後開始。 • 軸位LAVA圖像REFORMAT厚層重建拍片。 • 軸位LAVA圖像REFORMAT厚層MIP重建觀察血管。 臨床應用:
BH Ax T1FSPGR,橫斷面梯度回波T1定位序列參數:
Cor/Sag T1FSPGR,冠狀面或矢狀面梯度回波T1定位:
定位線說明:
• T1FSPGR序列也可進行矢狀面或冠狀面掃描。冠狀面需要減小ASSET加速因數至1.75。 • 在三平面橫斷面和矢狀面定位像上定位,掃描範圍覆蓋整個胸腔,或縱隔,或病灶範圍。 • 為了縮短掃描時間,此序列添加ASSET,FOV要足夠大,超過解剖25%。 • 添加上下飽和帶以減輕血管搏動偽影。TE=Minimum,也能減輕血管搏動偽影。
• 肺內占位。 • 縱隔占位。 • 若是外傷病變,建議呼吸門控STIR序列。
RTr Ax DWI,橫斷面彌散加權圖像:
掃描方法:
• 更新呼吸頻率,要有前瞻性估計患者的平均每分鐘呼吸次數。 • 彌散圖像易受上腹部磁敏感偽影的影響,必須添加局部勻場,大
胸部扫描规范
扫描范围 准直器宽×64
重建层厚、间隔(阅片冠状矢状)
胸
5.1 Routine Lung ASIR 50%
120/Auto mA(50-300) /0.8/15 39.37/ 5.0
0 Helical full 0.8sec S0.000:I315.000 肺尖至 肺底(常规包括双侧肾上腺)
胸部扫描类型
平扫,胸部CT检查常规采用横断面扫描 高分辨扫描(HRCT),发现小病灶或观察肺间质等加做 增强扫描,用于观察细微结构
检查步骤
被检者的接待与登记 输入被检者的一般资料及扫描相关信息 被检者体位的选择 扫描定位相及制定扫描计划 断层扫描 照相和存储
胸部扫描体位摆放
检查时被检者仰卧,身体置于床面中线,双臂上举,扫描 架上激光灯定位于胸骨柄切迹水平,嘱被检者自然呼吸, 深吸气末屏住呼吸并保持一段时间以完成CT扫描。
胸部扫描体位摆放注意事项
注意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 注意上下床时病人的安全 注意摆位时动作的连贯性 注意把病人摆正,上下、前后、左右
扫描定位相的观察
准确判断被检者的吸气情况: 吸气足:双侧膈面约平第11肋,双侧心膈角清晰,心脏 立于膈面之上,双侧肺野纹理清晰 吸气不足:双侧膈面上抬,心影增宽,趴于膈面之上, 双侧肺野头过度减低
0.625mm*64
5mm、5mm
重建2:重建模式/窗宽窗位/ASIR设置/Cardiac选项; 重建方式;重建层厚
Plus/1500,-500/ss50
slice50%/None/Lung/5mm;
重建3:重建模式/窗宽窗位/ASIR设置/Cardiac选项; 重建方式;重建层厚
Plus/400,40/ss40 slice40%/None;Std/5mm;
胸部CT读片规范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二、层厚及间隔
CT扫描需要确定扫描时球管发出的X线束的宽度, 称为层厚。扫描所取层厚越大,所显示病变的影像受 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越大,因为CT断面影像是通过计 算该层面全部像素的平均CT值确认的。 胸部CT扫描, 常规采用8~10 mm层厚及8~10 mm间隔,肺门区采用 5 mm层厚及5 mm间隔扫描。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三、CT值、窗宽和窗位
1. CT值代表X线穿过组织被吸收后的衰减量。不 同组织的CT值各异,各自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空气 至骨路之间的X线衰减系数划分为2000~3095个单位, 以HU表示。以2000等分为例,骨骼CT值为+1000 HU, 空气为-1000 HU;软组织为 20~70 HU,水为 0 (±10 HU),脂肪-50~-100 HU以下。
胸部CT肺窗主要根据斜裂、水平裂及段 支气管分布来分析及定位。
右上叶
右中叶 右下叶
左上叶 左下叶斜裂
尖后段
左上叶 前段
上舌段 下舌段
左 肺
左下叶
背段 内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尖段
右上叶 后段
前段
右 肺
右中叶
内段 外段
背段பைடு நூலகம்
内基底段
右下叶 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对眼能看前后背,双眼能看前和背。 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
胸部CT读片规范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一、胸部CT扫描方法
1. 平扫 胸部的骨骼、软组织、空气、液体及脂肪 在CT图像上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度,利用组织的自然密 度差可以对胸部的许多生理、病理改变作出诊断。
人民医院 CT检查操作规范
人民医院 CT检查操作规范第一节一般规程一、预约预约时应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其检查部位与检查要求。
嘱咐病人来检查时携带有关的病史资料,如既往的病历、超声、X线、核素显示MRI和以前作过的CT检查等各种资料和照年,以备对比或参考。
预约时应视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检查顺序,优先安排急重病人。
需要作增强扫描的病人应询问其有无过敏史,了解其心、肝、肾功能;作好碘过敏试验,记录于检查申请单上,并请家属在《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同意书》谈话单上签字。
需要作增强扫描的病人,应要求其家属陪同来检查,并告知病人应于检查前空4-6h,危重病人需要有关医护人员监护。
对于部分儿童或神智不清、检查不合作者,应通知其检查前使用镇静剂或作基础麻醉。
腹部或/和盆腔CT检查的病人,要求其1周内不服含重金属的药品,不做胃肠钡剂检查。
已作钡剂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行检查。
询问并登记病人的通讯地址、电话号码或转诊医院地址和住院号。
登记员将当天预约好的申请单预先交给检查室。
二、扫描前准备预先让病人了解检查过程,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对做胸、腹部CT扫描的病人详细陈述屏气的重要性,并训练1~2次,直到病人掌握要领为止。
扫描前务必除去检查部位的金属或其他高密度物品。
眼眶C T扫描前嘱咐病人直视前方,闭上双眼,扫描时不眨眼或动眼。
喉部CT扫描前嘱咐病人检查过程中不作吞咽动作或咳嗽。
胸、腹部,盆腔和胸、腰椎CT扫描者应将双手上举抱头。
腹部和盆腔CT扫描者应于扫描前口服1.5%~2%复方泛影葡胺500~1000ml,对比剂的服法和剂量因部位而异;盆腔CT扫描者,待膀胱充满后再检查。
对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检查前最好清洁灌肠,需做仿真内镜检查者再用生理盐水或1.5 %~2%复方泛影葡胺150 -300 ml保留灌肠。
三、扫描和接诊医技人员应根据临床的要求和疾病诊断的需要制定扫描计划,包括扫描前的准备扫描体位、范围、观察野、层厚、间隔和X线剂量等;同时确定增强扫描病人使用对比剂的剂量和注射方法。
ct扫描标准
ct扫描标准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使用X 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人体内部的详细横截面图像。
CT扫描的标准涉及到扫描的参数、操作流程、设备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般的CT扫描标准:扫描参数:* 辐射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扫描部位,设置合适的辐射剂量,以确保获得足够的图像质量同时最小化辐射暴露。
* 扫描层厚度:设置适当的层厚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较小的层厚度可提供更高的图像分辨率。
* 扫描间隔:确定相邻图像之间的间隔,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较小的间隔可提供更详细的图像。
患者准备:* 提供患者清晰的扫描说明,包括需要保持的体位、是否需要禁食、服用对比剂等。
确保患者理解并遵循准备指南。
对比剂使用:* 如有需要,使用适量的对比剂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对于使用对比剂的患者,确保患者没有对对比剂过敏,并在扫描前进行必要的过敏测试。
扫描部位:* 根据医生的医学诊断需求,准确选择扫描部位。
确保扫描范围覆盖患者症状或病变的区域。
设备校准和质控:* 定期进行CT设备的校准和质量控制。
包括对辐射剂量、图像分辨率、切片厚度等进行测试,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辐射保护:* 采取措施确保患者和操作人员的辐射暴露最小化,如使用适当的辐射防护设备、避免重复扫描等。
扫描操作流程:* 确保严格按照扫描计划进行操作,包括正确的体位、扫描参数的设置、对比剂的注射等。
在扫描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状况。
数据存储和传输:* 将扫描获得的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系统中,并确保必要时能够方便地传输给医生进行诊断。
这些标准有助于确保CT扫描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学图像,为医生准确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CT扫描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实践中应参考相关的医学影像学指南和设备制造商的建议。
胸部CT检查技术
T-DC走势
低剂量CT肺部扫描
扫描条件:20-40mAs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1 = ascending aorta升主动脉 2 = descending aorta降主动脉 3 = trachea气管 4 = pulmonary trunk肺动脉干 5 = right pulmonary artery右肺动脉 6 = superior vena cava上腔静脉
= root of aorta主动脉根部
优点:大大降低受检者的x线辐射剂量
图像噪声稍有增加,但完全可以满足诊断需要 降低x线球管损耗,延长球管寿命
高分辨率扫描
HRCT: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空间分辨率CT图像的扫描技术。多为常规CT检查的补充。 CT机的基本要求: 固有分辨率<0.5mm, 薄层扫描,层厚1-1.5mm 高空间分辨率重建 缩小FOV 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 512×512矩阵 高电压、高电流:120-140kV 170-220mA 肺弥漫病变:取主动脉弓、肺门、膈上3个平面
增强CT的组织学基础
肺癌
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不参与供血,供血的支气管动脉增粗增多、扩张扭曲,交织完全,使血流相对阻滞,同时,肿瘤内产生大量的新生血管。
肿瘤新生血管形态极不规则,走向紊乱,结构缺乏完整性,血管多在癌巢之间的间质内走行,呈网格状或索条状改变,大多血管壁薄,仅有一层内皮细胞,分化不成熟,不能区分动静脉
肿瘤的微循环容量成比例的增大及支气管静脉的相对阻滞,导致较高浓度的造影剂在癌灶贮留时间延长,强化较为显著。
CT扫描操作规范
CT扫描操作规范CT检查原则首先是获得最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同时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辐射剂量。
扫描前准备•做CT检査前,病人须携带有关检査资料,包括以前的CT、MRI和X线检査的资料,以及其他临床检査资料。
•认真核对CT检査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査目的和要求。
对检査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有关人员核准确认•训练好病人呼吸与屏气,如根据呼吸的指令或指示灯进行有规律的呼吸,以避免呼吸或运动伪影的产生。
•通常腹部的检査要口服稀释的阳性对比剂或阴性对比剂温水。
作用是使胃肠道充盈能使所观察的部位与胃肠道区分开来。
如需增强的病人,检査前4小时禁食,阳性对比剂按1%~1.5%的比例调制,检査前30min第一次口服300~500ml,检査前即刻200~300ml.小儿酌情减量,如重点观察胆囊及胆道一般口服阴性对比剂或水•对病人应做好耐心的解释说明工作以及必要嘱咐,包括检査中机器发出的响声等,消除其紧张情绪及取得病人的配合,以使检査能顺利进行。
•被检査的病人和陪伴家属进入CT室必须换鞋保持CT室机房内整洁,以免灰尘等进入,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注意事项–检査并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物品,如钥匙、钱币和含有金属物质的纽扣等,以防止伪影的产生。
–需要增强的病人,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不宜适用对比剂的身心疾病,根据药物使用说明做或不做过敏试验。
同时叮嘱病人或家属签好同意申请书。
–尽可能将病人的体位放置舒适,以及将病人的身体置于床面中心或是被检查部位放置于扫描野中心–对于易动或精细扫描部位应设法固定。
对于小孩或躁动病人应作镇静处理–根据扫描要求选用不同的重建算法,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扫描条件–能扪及肿块的,应在体表做相应标示,以利识别–应注意扫描检査以外部位的防护屏蔽–增强扫描后病人应留观15min左右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检査完后扫描技师应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相关项目并签名–对病人姓名等资料的输入必须准确,特别注意是头先进还是足先进等表示左右方位等操作,对于扫描是否采用对比剂等,需明确标明,供诊断参考–检査前一周内不能服用重金属药物,如果一周内曾进行过胃肠道钡餐造影者则与检査前先行腹部透视,确认腹腔内无钡剂残留方能检査禁忌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含碘对比剂过敏者图形显示和摄影–根据扫描部位选择合适的窗宽、窗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平扫适应症肺部疾病、纵隔疾病、心包疾病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Thorax Routine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75f/ B30f、B75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低剂量CT(LDCT)适应症肺癌筛查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Lung Lowdose CT (LDCT)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20/ 3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75f/ B30f、B75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HRCT适应症弥漫性肺部病变、间质性肺部病变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HRCT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纵隔窗5mm/5mm、1mm/0.5mm 肺窗1mm/5mm 2mm/2mm、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80f/ B30f、B80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胸部增强适应症肺部疾病、纵隔疾病、心包疾病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告知受检者注射对比剂后正常的机体反应,如全身性发热感,并再次提示对比剂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症状。
序列Chest→Thorax_CE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75f/ B30f、B75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 静脉通路18G、20G对比剂优维显370/欧乃派克350流率 2.5~3.0ml/s流量60~80ml、1.0ml/kg延迟时间30~35s胸-腹-盆腔联合增强适应症外伤、胸腹部感染、肿瘤、先天畸形检查前准备 ①检查前15~30min口服700~1000ml;②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③告知注射对比剂后正常的机体反应,如全身性发热感,并再次提示对比剂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症状。
序列Chest→Thorax-abd-pelvis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200~24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耻骨联合下缘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0/1.0/ 0.938/0.869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与胸、腹部增强扫描类同视窗胸部纵隔窗350~400/40~50;肺窗1500/-500 腹-盆腔180~400/30~80静脉通路18G、20G对比剂优维显370/欧乃派克350流率 2.5ml/s流量 1.0ml/kg分期/延迟时间动脉期/25~30s 门静脉期/60~70s胸腺平扫+增强适应症胸腺肿瘤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Thymus_glandkV/ mAs 100~120/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侧位扫描范围C5水平→膈顶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0/1.2/ 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胸腺重建算法B31f/ B31f /Standard(B) / FC13 视窗平扫350~400/35~50;动脉期350~400/40~50 对比剂优维显370/欧乃派克350流率 2.5~3.0ml/s流量60~70ml延迟时间25~30s肋骨平扫适应症外伤、肿瘤(如骨髓瘤)、先天畸形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Ribs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终末肋下缘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641重建层厚/重建间隔3mm/3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肋骨重建算法B60f/ B60f /Bone /FC30视窗2600/650肩胛骨(肩关节)平扫适应症外伤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金属物件序列Chest→Scapula(Shoulder Joint)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 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患侧上肢伸直,掌心向上置于身侧,健侧上肢上举,环抱头部呼吸相正常呼吸定位相正位、侧位扫描范围肩峰上2cm(C7水平)→肩胛骨下角下2cm 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0/1.0/0.688/0.641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肩胛骨(肩关节)重建算法B60f/ B60f /Bone / FC30视窗2600/650锁骨(包括胸锁关节)适应症外伤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Sternoclavicular joint(clavicle)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伸直内旋180°,掌心向下置于身体两侧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侧位扫描范围肩峰端上2cm→胸骨端下2cm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0/1.0/0.688/0.641重建层厚/重建间隔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锁骨重建算法B60f / B60f /Bone / FC30视窗2600/650胸骨适应症外伤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Sternum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侧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侧位扫描范围胸骨柄颈静脉切迹上2cm→剑突末端下2cm 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0/1.0/0.688/0.641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1mm/1mm 扫描视野包括全胸骨重建算法B60f / B60f /Bone / FC30 视窗260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