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城市形态功能结构研究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②商贸服务功能滞后——城市商业、娱乐功能的发挥
总结:商业娱乐功能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极其微弱,落后于古代韩城城市繁荣的商业贸易景象,更无法满足20万人口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韩城城市未来主导功能的调整应结合自身的劣势,在总体布局中考虑增加商业、娱乐业的比重,将商贸、娱乐作为未来城市的主导功能。
③大环境的影响
*交通因素:韩城的铁路客运发展滞后,车速过慢,与其他各城市通行时间过长,极大的影响了城市的旅游功能。
*技术因素:由于历年来古城研究成果数量少,导致城市特色不明显、旅游发展缓慢的现象。
总结:韩城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旅游功能。依托老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城市旅游功能的发挥,以及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便捷的交通联系与技术服务支持是未来韩城城市发展的重点。2.商业、娱乐功能滞后
二。城市功能存在的问题
1.旅游功能的忽略
①老城并未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体,旅游发展动力不足。
②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了城市旅游功能的发挥。
*旅游形象不鲜明,忽略利用老城的文化旅游价值
*旅游市场定位不明确。
*旅游产品单一,参与性弱。
*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
*旅游经营方式僵化、参与性差。
*旅游也未能带动城市新兴产业及辅助产业。
城内五条大街:金城大街、西大街、书院街、煌庙巷、文庙巷,七十二条小巷,其格局呈“井”字形和“丁”字形式。
③功能分区:韩城老城以东西大街为界,城北基本为公共建筑区,城南为居民生活区2.以新城为主体的城市结构
①空间结构:韩城市中心城区由新城区、老城区、象山区、苏山区、竹园区五片组成。城市形成了“一主两副,一带三轴”的空间结构
3.老城功能与主导功能脱离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_以长春市为例.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刘艳军,李诚固,徐一伟(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春130024RESEARCH ON URBAN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SPATIAL STRUCTURE FORM EVOLVEMENT———A Case Study of ChangchunLIU Yan-jun,LI Cheng-gu,XU Yi-wei(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Northeast 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 Abstract:The"city-region"system theory considers that,with the rising regional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level,city has already become the core spatial support of modern regional economic element and indsuatrial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but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city is restricted by urban economic function,and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city land structure and spatial form.At the same time,from the angle of supply factor of urban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the upgrading and chang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epends on urbanization spatial support such as expanding urban spatial form,developing new urban areas and so on,which makes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volvment of urban spatial form produce interaction mechanism.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major force which promots the evolvement of urban structural form,and the adjustment course of modern urban space is the dynamic change course of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ontinuously.The adjustment of the structural form of urban space has important support,pulling the carrier effect on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So it will be the city and region's inevitable trend coupling between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optimization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 future development.Changchun has been constructed and developed for200years,and the interaction of urba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patial form structure has been changing from weak to strong.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power pluralism of urban development,it will be enhanced constantly for the interaction intensity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and urbanization of Changchun in the future.Key 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spatial structural form;interaction;Changchun city 文章编号:1003-2398(200704-0041-05提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空间拓展的互动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沈阳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_赵辉
分,则矩形区被16 等分,每个小格的尺度 为r=L/4,被覆盖的网格数目为N(L/4)。 以此类推,将矩形区不断细化,到第n 步 的网络尺度为 r=L/2n,网格数目为4n 个, 非空网格数目记为N(L/22)。如果城市是 分形的,则必有:
(8)
如满足公式(8)定义的标度不变性,则 式中的D 便是分形维数,且1<D<2。因此, 基于网络计数法的城市形态和结构的分形 研究,前提条件就是网络尺度r 与非空网 格数目N(r)之间应具有负幂指数关系。
一方面,如果城市职能类的土地网格 维数太高,则表明城市的功能分区不够明 显,城市处于无序的状态,会削减城市的 功能强度;另一方面,如果城市职能类的土 地盒子维数太低,则表明城市高度分区过 于明确,就会牺牲城市内部各组织的有机 联系,降低城市的运行效率。所以,虽然城 市各职能类用地的维数变化有升有降,但 绝对数值不宜高于城市整体形态的分维。
2.3 城市形态的盒子维数及其几何 意义
盒子维数也称盒子计数法或网格计数 法,是迄今在各学科领域中应用得最为广 泛的一种维数,也是较早地被引入到城市 问题研究的分形维数之一。盒子维数的数 学定义如下:在地图上用一个矩形区域覆 盖一个城市用地,并设矩形的一个边长为 r=L,这时形成一个网格,这个网格肯定 被研究对象所覆盖,即非空网格数目为:N (L)=1。将矩形框各边2 等分,划为4 个 全等的网络,这时小矩形的边长为r=L/2; 计算包含该城市用地的网格数目,记为N (L/2)。进一步将4 个小网格的各边二等
2.1 边界维数的数学定义及其地理
几何意义
由Batty 和Longley 提出的城市形
态的边界维数最初只是被用于测算城市的
周界,后来逐渐被应用到城市空间结构的
研究中。假设城市是一个封闭地域,总面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形态和空间结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化。
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的合理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城市形态的演变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形状和结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形态也在不断演变。
从传统的城市中心向外扩张,到现代的多中心城市模式,城市形态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发展的需求和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
1. 传统的单中心城市在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城市形态呈现出单中心的特点。
这种城市形态以城市中心为核心,周围环绕着一圈圈的居住区和商业区。
这种城市形态的优势在于交通便利,资源利用高效,但也存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2. 多中心城市模式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技术的进步,城市形态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多中心城市模式将城市分为若干个功能中心,如商业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等。
这种城市形态的优势在于分散了人口和资源,减少了交通压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便利性。
3. 城市群的形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城市群的形成成为了一种新的城市形态。
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一个大区域,各个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紧密联系。
城市群的形成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但也带来了交通压力、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个空间单元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宜居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提升城市中心的功能性城市中心是城市的核心区域,承载着城市的行政、商业、文化等功能。
为了提升城市中心的功能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 增加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中心的吸引力和活力。
中国大连近代_1898_1945_城市形态与建筑
大连城市美,其原因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外,重要的是百多年来人类智慧的创造,过去是,现在更是。
1898年至1945年大连城市的规划、建设,虽然是在沙俄、日本统治下进行的,建筑文化是外来的,但历史告诉我们劳动创造历史,人类文明属于全人类。
研究过去,更好地正视现在、发展未来。
一、城市初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瓜分世界的同时,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也一块块地被蚕食着。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割地赔款,丧失了辽东半岛给日本。
早有野心的沙俄帝国主义伙同德、法帝国主义采取“三国干涉”,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并派军舰强占旅顺口、大连湾。
1898年清政府被迫又与沙俄签订《旅大租地续约》。
沙俄以不平等条约强占旅大,攫取港口修筑权和经营权,还取得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从而实现了沙俄梦寐以求在黄海沿岸寻求不冻港,经欧亚大陆桥通向太平洋的野心。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掠夺,一方面把殖民地人民推进苦难的深渊,另一方面又把先进的西方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成果搬了过来。
1898年8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建设大连商港城市,指派有筑港经验的弗拉基米尔.萨哈罗夫工程师等负责大连商港城市的规划。
大连海港属于内湾形,它在天然地势掩护下,可防风浪,水深域阔,岸线曲折多变,是天然良港。
然而,城市建在何处,仍然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开始的方案,定在柳树屯,但是此地港口有淤积变浅的趋势,又有季节性较强的南风,不利于船舶的停靠。
况且腹地狭窄,发展市区的余地太小。
1899年根据中东铁路公司副理事长格尔别兹工程师的建议,将原选定的港区改在青泥洼一带实施。
于是,沙俄强行征用东、西青泥洼、黑咀子、西港子等荒僻小村庄的土地。
萨哈罗夫从德国聘请了布拉里诺夫斯基、叶亨德尔两位建筑专家,开始了港李金林中国大连近代(1898-1945) 城市形态与建筑口和市区的总体规划和建设。
萨哈罗夫城市总体规划是大连城市建设有史以来第一个城市规划。
大连作为近代城市的形态便由此始建。
第二章 城市结构、功能和类型
副省级城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名之一,受省级行政 副省级城市 区管辖,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长、市政协 主席均为副部级,副职为正厅级。最初的十六个副省级城市是 根据1994年2月25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发文(中编 [1994]1号)经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同意成为副省级城市的。 副省级城市与地级市或地级行政区一起纳入各省的直接管 辖之下,没有被单列。
“较大的市”是一个法律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对较大的市作了明确的规定,即:1、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所在地的市;2、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3、经国务院批准的其 它城市。 目前,我国的“较大的市”有49个,其中省会城市27个、 经济特区城市4个、国务院批准的其它城市有18个。国务院先 后4次批准19个城市为“较大的市”(其中重庆于1997年3月升 格为直辖市):1984年10月批准唐山、大同、包头、大连、鞍 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青岛、无锡、淮南、洛阳、重庆 共13个市;1988年3月批准宁波市;1992年7月批准淄博、邯郸、 本溪市;1993年4月批准苏州、徐州市。
第二章 城市的结构、功能和类型
一、城市结构 1、城市的经济结构 (1)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和林业 第二产业:加工制造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为生产生活服务;交通运输、商 业、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 (2)企业结构 企业的技术结构;企业的规模结构 (3)企业的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个体、私营、外资等所有制。 (4)城市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
(4)东北城市圈 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吉林、四平 (5)辽中南城市圈 沈阳、大连、抚顺、本溪、鞍山、营口 (6)山东半岛城市圈 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淄博 (7)闽东南城市圈 福州、泉州、漳州、厦门 (8)四川盆地城市圈 成都、重庆、绵阳、德阳、自贡 (9)华中城市圈 武汉、长沙、南昌、湘潭、株州 (10)中原城市圈 郑州、洛阳、西安、咸阳、宝鸡等)
大连主城区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功能动态
大连主城区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功能动态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格局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连主城区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其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动态变化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连主城区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功能的深入研究,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为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相关理论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结合大连主城区的实际情况,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现状与变化趋势。
同时,通过构建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体系,定量评估了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动态变化。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连主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的现状分析,包括绿地类型、空间分布和景观异质性等方面;二是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估,包括空气净化、降温增湿、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三是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探讨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四是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的策略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大连主城区的绿地规划与生态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大连主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分析大连主城区作为城市的核心区域,其绿地景观格局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连主城区的绿地景观格局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变化,本研究对大连主城区的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我们采用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大连主城区的绿地分布进行了高精度的识别和提取。
通过对绿地斑块的数量、大小、形状和分布等特征的分析,我们发现大连主城区的绿地景观格局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绿地斑块数量多、分布广泛,但斑块大小差异较大,大型绿地斑块较少,小型绿地斑块较多;二是绿地斑块的形状复杂多样,不规则形状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三是绿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一些区域绿地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区域则相对匮乏。
形态·结构·空间结构——由《集聚与扩散》引发的思考--保继刚旅游地理学论文
形态・结构・空间结构——由《集聚与扩散》引发的思考□ 张骁鸣(中山大学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275)[摘 要]对《集聚与扩散》一书和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认为在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应用时,首先要明确城市结构、城市形态、城市相互作用等概念的含义,其次要明确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形态;城市结构;城市空间结构;《集聚与扩散》[文章编号]1006-0022(2003)05-0055-04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Reconsideration Inspired by the Book “Aggregation and Diffusion”/ZHANG Xiao-ming [Abstract] From the study in the book“Aggregation and Diffusion”and other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recent year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study 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requires definit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of urban structure, form and urban interaction, and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concepts.[Key words] Urban form; Urban structur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ggregation and Diffusion”《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后文简称《集》)一书,着重研究“面向开放系统的城市空间结构集聚与扩散”,分别从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理论框架、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城市的向心与离心增长、城市郊区化和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规律这七方面来展开讨论。
城市创新空间理论与空间形态结构研究
专题研究三:城市创新空间理论与空间形态结构研究一、城市创新空间的概念诠释今天,在经济领域正经历着工业革命后的又一场变革。
“新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世界经济的产业结构也逐步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智力资本”被认为是和“金融资本”并重的经济发展的支撑。
这种“新经济”现象,也常被称为“知识经济”或“创新经济”。
总部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0EcD)在1996年10月8日发表了一份《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报告》,首次提出了“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概念: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包括:教育、研究开发、传播、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光学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和可携带能量等领域。
报告提出了知识经济体系中的重大要素,包括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开发(R&D)、信息和通信技术、劳动技能素质以及服务行业的就业人数与构成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图5—3知识经济的特点和城市创新空间发展示意图资料来源:改绘自刘敏、刘蓉:《科技工业园区的新发展——软件园及其规划建设》。
“城市创新空间”就是为了推动知识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物质空间形式,其发展也必然体现出知识经济的特质和它给传统工业生产空间带来的变化。
其特点简单来说就是创新空间内创造性的研究开发活动总量超越低创造性的生产加工活动总量(图5—3)。
1 城市创新空问的概念诠释1.1何为城市创新空间城市创新空间是“知识经济”或“创新产业”①在空间上的集群。
它是聚集创新产业活动的空间场所。
在这个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创新”,一个是“城市”。
“创新”是知识经济主导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而“城市”则是知识经济或创新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正如一些经济学者的论断:城市是高新技术产业天然的孵化器。
城市创新空间作为聚集创新活动的场所,是以创新、研发、学习、交流等知识经济主导的产业活动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空间系统。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城市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城乡发展工具,旨在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是城乡规划中的两个核心概念,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地塑造城市的形象和特征,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市的健康成长。
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和结构特征。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形态,如线性城市、环状城市、径向城市等。
城市形态的选择应考虑城市的功能需求、交通运输等因素,并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可持续性为目标。
1. 线性城市形态线性城市形态是一种沿着一条线性地带发展的城市形态。
它通常沿着河流、海岸线或山脉等地理特征延伸发展,形成一条细长的城市带。
这种形态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和交通的布局,但也存在城市扩张难度大、地区差异大等问题。
2. 环状城市形态环状城市形态是一种环形布局的城市形态。
这种形态通常是由于城市的历史原因或地理特征所致,如沿海城市、火山口城市等。
环状城市形态有利于城市的交通布局和资源的利用,但也容易导致交通压力过大、环境污染等问题。
3. 径向城市形态径向城市形态是一种由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发展的城市形态。
这种形态通常是由城市的历史演变和交通网络的发展所决定的,如多个城市中心周围布满收缩圈和发展圈。
径向城市形态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和区域的产业布局,但也容易导致城市中心的人口流失和资源不平衡等问题。
二、城市结构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个区域及其空间布局的组织方式。
合理的城市结构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运行效率,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1. 中心性结构中心性结构是指城市中心区域作为商业、行政和文化中心的集中区域。
这种结构有利于城市的商业和文化发展,但也存在交通拥堵和土地利用压力大的问题。
2. 放射性结构放射性结构是指城市以某一中心为核心,向外发展呈放射状分布的结构。
这种结构有利于交通运输和资源利用,但也容易导致城市的土地利用不均衡和辐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3. 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形成多个核心区域,通过交通网络和社区的连接而形成的结构。
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首先,城市形态与结构是中国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这方面的研究通常关注城市的空间组织、城市地貌、城市发展模式等。
研究者通过对城市历史、城市规划和建筑环境的分析,探讨城市的形成过程和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城市规模的演变。
其次,城市功能与发展也是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方面的研究通常关注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城市竞争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城市产业组织、城市人口分布、城市经济特征等的研究,了解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特点。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对城市与其他城市的比较,分析不同城市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也是中国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用地结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城市土地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的分析,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参考。
第四,城市交通与交通网络是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另一个研究重点。
这方面的研究关注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与规划、交通流动特征、城市交通拥堵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城市交通网络的分析,了解城市交通体系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城市环境与资源利用也是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关注城市的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生态系统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策略,促进可持续发展。
最后,城市社会与人口也是中国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这方面的研究通常关注城市社会结构、城市人口特征和迁移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城市人口和社会变化的分析,了解城市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问题,为城市社会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城市形态与结构、城市功能与发展、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城市交通与交通网络、城市环境与资源利用以及城市社会与人口等方面。
城市形态的几何表征及量化方法研究
城市形态的几何表征及量化方法研究城市形态的几何表征及量化方法研究摘要:城市形态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理解城市发展规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城市形态的几何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城市形态的几何表征及量化方法,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1. 引言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城市规划和设计从传统的单一功能要求逐渐转向多功能、高效能的要求,对于城市形态的研究和量化成为重要课题。
2. 城市形态的几何特征城市形态的几何特征是指城市空间的形状、分布、大小等方面的表征,为了研究城市形态的几何特征,需要对城市的形状、分布进行量化和描述。
常见的城市形态几何特征包括城市用地的形状复杂度、边界形状指数、空间分布的规则性等。
3. 城市形态的几何表征方法城市形态的几何表征方法是指对城市形态进行量化和描述的方法。
常见的城市形态的几何表征方法包括分形维数、熵、空间结构指数等。
其中,分形维数是一种常用的城市形态评价指标,可以从几何角度描述城市用地形状的复杂程度。
4. 城市形态的几何量化方法城市形态的几何量化方法是指通过数值计算和统计分析来量化城市形态的方法。
常见的城市形态的几何量化方法包括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遥感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城市的影像、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城市形态的相关指标。
5. 城市形态的几何表征及量化方法的应用城市形态的几何表征及量化方法对于城市规划和设计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城市形态的几何特征,可以发现城市的空间格局和发展规律,进而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分析城市的形态复杂度和空间分布的规则性,可以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率。
6. 结论本文对城市形态的几何表征及量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城市形态的几何特征及其量化方法。
城市形态的几何表征及量化方法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对于理解城市发展规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外部形态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a 等地租线
P
a
交通干道
a bc
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 和车站
Qa
C.高速铁路沿线将形成高级住宅区 D.P处将形成新的商业区
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 结构示意图。
9.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成因
目的
不断向市区外缘 移动
①土地日益紧张,地价飞 涨,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 出
②布局不合理
为了降低成 本、保护城 市环境
③第三产业的兴起
趋向于沿主要 交通干线分布
工业生产活动对运输 的需求
便于原料的 运进和产品 的运出
比较项目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面积 最小 中 最大
形状
区位
点或条 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干线旁
外部形状 城市用地
4.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扇形、多核心
成因
历史因素:
(1)城市的原有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 功能区分布状况; (2)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 功能分区是可能完全改变的。
社会因素:住宅区的分化 行政因素:政策引导和城市规划整体影响
(二)中心商务区(CBD)及其特征
1、含义
一个位于城市中心、担负着商业和服务双重职能的地区
中心商务区(CBD)的基本特征:
• 城市的功能核心,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 等在此高度集中;
• 交通便利,人口流动巨大; • 白天人口高度密集,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 • 位于城市黄金地带,地价最高。
城市功能结构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
城市功能结构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
城市功能: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中所发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用。
它反映城市的个性和特点。
城市结构: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
广义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
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
后者指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狭义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事实上它们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
相互关系:城市的发展需要确定一个具有一定性质规定的目标.这一性质目标必然有其内在的功能要求,而要具有这些功能,就需要有其相应的城市结构.广州确立以国际大都市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就需要研究怎样使广州形成国际大都市的功能,而要使广州具备这种功能,就要调整和构建广州的城市结构.因为功能源于结构,没有一定的结构,便不能产生一定的功能。
大连城市文脉特色分析
大连城市文脉特色分析4.1.1结构布局在大连的早期城市规划中,结构布局采用巴洛克的手法,强化形式构图,用城市规划的物质形式来表达殖民者的统治意志和政治理想。
巴洛克规划设计的重要手法是布置放射形道路系统,连接城市的广场及其它重要节点。
1899年沙俄进行的大连规划中将大连分为三个区:行政区、欧罗巴区和中国人区。
行政区在今胜利桥以北,是沙俄的行政机构所在地;欧罗巴区在今劳动公园以东,铁路以南,包括居住区和商业区两个部分;中国人区在今劳动公园以东。
1899年大连规划对巴黎进行了借鉴,或者说是对巴黎规划进行片段式地模仿。
这种借鉴并不仅限于对明星广场本身的模仿。
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布局,也与巴黎改造有诸多类似之处。
大连以莫斯科大街(今人民路)为城市主轴线,以尼古拉耶夫广场为核心,在从欧洲市场(今胜利广场附近)到大连港前的半圆形广场(今港湾桥广场)这一主轴线上串联四个主要广场,共同构成轴线上的空间序列。
在主轴线以北,从大连站前广场放射出四条道路分别与主轴线上的四个广场相连。
此外,以尼古拉耶夫广场为起点,隔海以大和尚山为对景,向东北方向规划出一条景观林荫道。
4.1.2路网组织1899年沙俄时代大连市的总体规划,主要指的是行政区和欧罗巴区的总体规划。
这个规划的道路骨架形如蛛网,在交通枢纽和重要的中心地点形成圆形或半圆形广场之间,以直线干道相联系。
每个中心向外辐射若干干道,有多层环形道路将辐射路相连。
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军战胜占领大连,日本殖民者除了坚持完成1899年沙俄大连规划以外,还对大连进行大规模的新区规划建设。
日本殖民者曾分别在1910年、1911年、1913年多次追加市区面积。
为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满足城市人口“急速膨胀”的实际需求,1919年开始了市区规划和地域规划的编制,与沙俄规划注重城市空间美学秩序有所不同,日踞时期的大连规划采用了方格网规划。
这种规划更易于城市土地快速开发,可以更好地帮助殖民者建立有条理的聚居区,同时也可以促进近代资本主义商业的现代化发展。
城市结构与形态
城市结构与形态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1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相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
《雅典宪章》中指出城市的四大功能是居住、工作、游息、交通。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表现为:综合服务功能、社会再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
)的高度概括,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
(城市结构分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非物质的构成要素有政策、体制、机制等)(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2、三者的关系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城市的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
城市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
城市功能缔造城市结构,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城市形态是城市功能和结构的高度概括。
(城市规划原理197、199)二、城市结构协调发展外部结构:引导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结构。
(包括自下而上从农村到乡镇的城市化进程,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乡镇企业的崛起与重组、横向经济联系、地区人口的集中迁移,中心城市流动人口的集聚、城市发展政策的兑现,城市投资环境的完善、建设资金筹集);内部结构:通常反映在城市用地的功能结构、产业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上部结构:城市的用地发展为主的地上空间结构;下部结构:城市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空间。
1、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应注意以下方面①充分重视城乡建设的结合部②促进生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③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度④积极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设政策2、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并不是消极的从属,而是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
城市功能形态结构的城市案例
城市功能形态结构的城市案例城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还承载着各种功能和活动。
城市功能形态结构是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分布和组织方式。
不同城市的功能形态结构因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而各不相同。
本文将以几个城市为例,探讨它们的功能形态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伦敦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也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
伦敦的城市功能形态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中心-辐射状分布。
市中心的金融区是全市的经济中心,集中了众多的银行、金融机构和国际公司。
金融区周围是商业区,有大型购物中心和办公楼。
而住宅区则主要分布在市中心的周边地区,城市的交通网络十分发达,人们可以方便地从住宅区前往市中心工作和购物。
此外,伦敦还有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如大英博物馆、伦敦塔等,这些景点分布在整个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另一个例子是东京,日本的首都。
东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之一。
东京的城市功能形态结构呈现出多中心的特点。
东京有许多商业中心,如银座、新宿和涩谷,每个商业中心都有大型购物中心、酒店、餐饮等设施,吸引了大量的商业活动和人流。
此外,东京还有许多文化和娱乐设施,如博物馆、剧院和游乐园,这些设施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丰富了居民和游客的生活。
再来看一个不同类型的城市,例如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但却是亚洲的金融、商业和航运中心。
新加坡的城市功能形态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分区特点。
新加坡的市中心是金融和商业区,拥有高楼大厦和豪华酒店,集中了许多国际公司和金融机构。
住宅区则主要分布在市中心的周边地区,由于土地有限,新加坡的住宅区以高楼大厦和公寓为主。
此外,新加坡还有许多高科技产业园区和科研机构,这些园区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地区,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如印度的孟买。
孟买是印度的经济和商业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地理学中的城市地理与人文地理
地理学中的城市地理与人文地理城市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它们研究的对象分别为城市和人文环境。
本文将通过介绍城市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定义、研究内容以及相互关系,探讨它们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城市地理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城市地理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发展和城市系统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城市的地理特征、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地理学家通过对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城市生活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城市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城市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形态与结构: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城市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包括城市中心、城市边缘、城市扩张与城市内部结构等;2. 城市功能与服务:研究城市的功能划分、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包括商业中心、居住区、工业区等;3. 城市人口与社会:研究城市人口数量、组成和迁移,以及城市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犯罪等;4. 城市经济与产业:研究城市的经济特征、产业结构和就业情况,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影响因素;5. 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态问题,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二、人文地理的定义与研究内容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的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行为、文化景观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
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播、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景观的影响,探讨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文化交流;2. 历史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包括地理发现、迁移和定居的历史过程;3. 社会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问题的影响,探讨社会差异和社会关系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4. 经济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包括资源利用、产业布局、交通运输等方面;5. 人口地理:研究人口数量、组成和分布的地理现象,包括人口迁移、人口密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员: 密码: 关键字: 栏目: 新闻中心 博客建筑艺术 理论精粹 顶尖案例 居住文化 专题人物 三家村 招投标 中国建筑艺术奖
【摘要】城市形态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城市内部、外部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反应。通过研究大连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过程,进一步总结和分析城市形态内涵及发展特征,并从战略高度提出大连未来的城市形态结构模式和功能定位,从而为优化城市结构、提高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1 城市形态扩展的特征
城市由内向外扩展,大多是沿交通干线延伸,形成伸展轴,其伸展轴延伸的方向,是城市扩展的最优方向,这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性要求所决定的。
普遍的伸展轴是以城市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在城市四周,形成典型的“星状”形态。但是城市伸展轴的延伸并不是无限的,它与城市的扩展速度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当城市沿伸展轴向外伸展到一定程度时,轴向发展的经济效益将低于横向发展的经济效益,城市扩展便开始集中在城区内部的调整和轴间空地的填充,表现为城市从水平扩展占绝对优势的膨胀阶段转向以垂直更新为主的扩展阶段,城市形态也转向“块状”。随着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新的交通干线开拓,城市伸展轴再次外延,城市形态又向“星状”或“带状”演变。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发展特,即:由城市形成→沿轴纵向发展→稳定→内向填充→再次沿轴纵向扩展→向更为复杂的形态发展。城市扩展的速度和伸展轴的快慢直接反映了城市经济和交通发展的状况。
2.2.4 强核多中心组团时期
20世纪前80年,大连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一直与港口的兴衰息息相关,城市形态逐渐演变为以大连城区为中心,旅顺口城区、金州城区为副中心的城市结构模式。
进入1980年代后,伴随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1984年国家批准在大连马桥子选址建设东北地区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990年开发区形成了10km2的起步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也相应配套,经济发展速度也位居全国开发区前茅。此时,大连市提出跳出老城、发展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以避免老城区产生环境、交通等城市问题。根据这一发展战略,大连对原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明确了以大窑湾港区为依托建设新城区。港口和产业使新城区得到了快速发,并成为大连经济的第二增长极。为进一步促进新城区的跨越式发展,缓解产业用地紧张状况,2002年大连市将新城区的行政辖区扩大到金州区的得胜乡和大李家镇,增加用地110km2,为新城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城市形态模式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激发与推进,从而缓慢地向近代工商业社会的城市形态过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 在沿海、沿江以及东北地区的大、中城市中形成了一些以近代工业为主比较集中的工业区和工业地带,使生产者和生产场所在空间上分离,改变了传统城市中手工业、商业、居住空间合一的形态。
3.3 大连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建立“大大连”双城结构类型,即大连城市由大连主城区和大连新市区组成。其中,主城区由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和旅顺口区组成,新市区由金州区、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双D港”区,大窑湾港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组成。大连城市由现在的强核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发展为双城结构模式,这是大连市总体发展的趋势和战略选择。大连市的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加快实现现代化,要求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建立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畅通渠道,增强对腹地的辐射力、服务能力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这就需要各发展要素沿一定方向类聚,发挥集聚和扩散的效益,并显现吸收、合并、向心、集聚或离心、分离、专门化、再生的过程。
1878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被外国列强的坚舰烈炮所打破,出于海防需,清政府建立了北洋舰队,在旅顺口修建军港作为基地,开始了旅顺城市建设。旅顺海港工程是19世纪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之一。而大连地区的城市结构也逐渐由单中心向双中心转变,金州和旅顺两地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其性质仍是防卫性城镇。
3.3.1 大连自身发展特点
大连城市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转换期,主要是中心城市(或城市中心)功能正由生产型转向管理服务型,产业上由三产逐步取代二产的地位。“退二进三”是一个形象的调整转换的步骤,并且第三产业向市中心区集聚,而第二产业则向市区外围扩散。为确立大连市在东北和环渤海经济区中的重要中心城市地位,要求提升
总体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聚集性决定了城市规模的增大,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集中形态逐渐被群组形态取代,简单形态被复杂形态所取代,使城市形态有分散化的趋势。
3.2 大连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
大连市正处于一个内部调整的循环阶段。主城区内旧工业区传统产业需要更,通过城市整体产业的调整,某些工业企业通过迁、停、并、改的方式实现产业的优化,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进而完善城市核心区的综合功能。另一方面,大连新城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现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大量劳动力不断涌入,对配套设施的要求也不断加大。随着产业布局的不断优化,新城区其他各项功能有待完善。一定的集聚客观上表明,新城区有条件逐步演化成为主城区外围的另一核心区。这一系列的变化均是在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资源的作用下,城市的内部生产关系得以激活进而产生的。
2.2 大连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
2.2.1 单核单中心时期
大连地区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独特的地形地貌,6000年前就已有人类居住,生产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一地区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经济发展缓慢,建设大多出于军事战略的需求。
· 中国建筑艺术网 > 资讯中心 > 城市规划与设计
大连市城市形态结构功能研究
作者:董伟 时间:2005-2-16 12:17:32 浏览:369
中国建筑艺术网讯:
尽管世界上城市发展过程不尽相同,但每一个城市的形成,都是有其一定的结,并存在某种秩序,反映在空间组织上就是城市形态。
城市的本质特征就是大量的从事工业、交通、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人口的集中,以及形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大连城市形、新城区、金州城区和旅顺口区四个组团构成的组团城市,城市结构为以主城区为中心,新城区、金州城区、旅顺口城区为副城的强核多中心模式,城市形态为“手掌状”母子系的空间布局,各组团间由山林、公园、绿地组成的绿色屏障相分隔,充分营造了一个“城依山建,山在城中,城在花园中”的生态城市风貌。
城市综合功能。为提高城市综合性经济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要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优势产业群体,扩大经济总体规模。基于“大大连”建设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需要,大连未来城市形态的空间表现为双城结构,即按照“西拓北进”的总体思路,西拓至旅顺,北进到金州,形成“两城”——大连主城区和大连新市区。
2.2.3 多中心发展时期
1898年沙皇俄国强占旅大地区后,一方面把旅顺作为太平洋舰队的基地来经,建成了一个海军要塞;另一方面为适应当时世界贸易,主要采用海运的方式,在大连湾沿岸选址开辟自由商港。19世纪末,以大连港的开工兴建为标志,揭开了大连城市建设的历史。至1904年大连市成为拥有4万多人口,4.25km2用地的港口城市,奠定了大连主城区发展的基础。此时大连城市由金州、旅顺、大连构成,城市结构出现多中心模式。各组团均在各自的影响范围内聚集经济规模,相互间由于交通、功能等因素的制约,联系十分紧密,但在对外交通方面,大连的城市经济功能显现强劲势头,并渐渐对金州、旅顺起到了支配作用。
大连城市空间的增长变化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一方面,原有的空间结构将在加速的经济发展面前形成激烈的震荡,例如是引导强核多中心结构向双城结构的演化,还是任凭强核多中心结构得以强化;另一方面,空间集中与分散的布局形态如何更好地承载社会经济发展的快车,如何避免国内外大城市出现的过于集中与过
公元12世纪初,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出于陆上防卫需要,建设地理位置相对重要的金州,带动了大连地区经济的繁荣。金州成为当时的中心城市,从此揭开了大连地区城市建设的历史,也形成了大连城市以金州为中心,带动周边生活聚集地发展的单核单中心的城市结构模式雏形。
2.2.2 双中心发展时期
2.1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过程综合中国现有的考古资料加以分析,商周时代初形成了最早的城市,主要是作为政治权力的
工具与象征。城市规模、城市布局乃至城墙高度和道路宽度,均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市与乡村因城墙而形成了严格的界限。
至明代后期,城市形态开始处于自发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发展,原有的城市,由于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从事手工业、商业生产,促使城市向外扩展,出现大量因工商业等经济因素而兴起的城市。城市功能不再局限于政治和军事,经济功能也日趋显著,城市形态开始按照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展。
3 大连城市形态结构设想
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随着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老城区因土地资源和城市问题等因素难以适应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将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开发新城区,使新城区与老城互动,以此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立足当前,按照推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为适应大连新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必要从城市发展战略考虑,拓展城市空间,策划未来城市发展新的空间结构和形态。
1 城市形态的内涵
城市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过程,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表征,是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三方面构成的复杂空间系统,它包含了城市的空间形成、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组织、城市景观的描述等方面的内涵,它反映了过去和现在城市文化、技术和社会行为的历史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城市发展的实质。
(2) 城市内部出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特征的商业街和新型的市中心区。
(3)由于近代交通方式的出现,改善了城市可达性的条件,使城市形态更为开、灵活分散。
从上述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分析可以清楚看出,随着城市由小到大,功能由简单到复杂,其形态的变化则具有向外扩展和内部重新组织的双重过程,并遵循一定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