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变色龙》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变色龙》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变色龙》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00121dd5bbfd0a785673a0.png)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变色龙》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变色龙》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变色龙》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依据]《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是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作品,以“处理狗咬人”的事件批判了沙皇专制下警察的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丑恶嘴脸。
[设计思想]《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
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
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渗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3.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4.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过程与方法:采用诵读法与激疑探究法,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自主质疑探究,理解小说的主题。
初中语文统编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6《变色龙》教案(第二课时).
![初中语文统编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6《变色龙》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fd3232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c.png)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精读、探究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中心思想;赏析写作特点。
教学步骤:一、精读、探究课文内容。
(一)精读、探究第一部分(第1~5段)内容。
1.提问: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千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勾画了一个萧条凄凉,恐怖压抑的社会环境。
它暗示了沙皇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提问:“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明确:运用了拟人、比喻和双关。
“无精打采”暗示市场的不景气;把商店、饭馆的门比作“饥饿的嘴巴”,形象地写出了无顾客上门,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这个世界”是双关语,明指人类是上帝创造的,暗含沙皇的统治,具有讽刺意味。
整句环境描写体现了当时冷清、凄凉、压抑的社会氛围,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的真实写照。
(二)精读、探究第二部分(第6~27段)内容。
1.布置:请大家速读第二部分(第6~27段),理清这部分的故事情节。
思考: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变化的原因和内容。
学生梳理、概括,教师提示:(1)最初: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2)第一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
你们这些鬼东西。
(3)第二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对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4)第三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对小狗——名贵的狗。
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5)第四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6)第五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2.布置:结合上面对第二部分情节的梳理,看看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一共“变”了几次?完成下面的表格。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8109e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2.png)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优秀5篇)变色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社会。
教学重点:对人物形象地分析。
教学难点:透析文字认识社会。
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叫《变色龙》(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这是初中三年级的一篇小说让我们把年级的同学学习,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大家对接受这个挑战有没有信心?明确目标: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社会。
二、学生自学,初步感知。
1、教师简介作者: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世界级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批判现实作家。
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
2、明确学习要求:A、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B、文章写了多少个人物?主人公是谁?讨论明确:小说讲述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讲解方法)概括一件事,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几个因素。
文章写到的人物有很多: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将军、将军的哥哥、以及围观的看客。
主人公是警官。
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主人公关键在于人物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是否是作者细致刻画的人物。
三、学生探究、教师精讲。
请学生用“的奥楚蔑洛夫”更换文章的标题。
1、组织学生讨论。
2、学生发表见解: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厚颜等。
3、教师精讲:主人公是个专横的沙皇警察,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
他专横跋扈、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个两面派。
如果能够一个字概括奥楚蔑洛夫的话,那就是变。
主人公身上有没有不变的东西?板书:四、局部探究:警官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执法者,可连警官都是这样,那社会会是什么样呢?要求学生从一段中透析时代背景。
明确:死气沉沉、冷漠萧条,到处充满着饥饿和贫穷。
人愚昧麻木,无聊又不甘寂寞。
介绍社会背景及课文的社会意义:像奥楚篾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恶性统治的产物。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第二课时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cacebdd964bcf84b8d57ba3.png)
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一、理清主人公的六次变化,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和课文的中心意思。
二、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研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快速读一遍课文,看看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过程中,态度一共有几次变化,在课本上画一画,并且用最简洁的话说出他每次变化的原因、内容(或在学生已经完成的作业的基础上进行这一步工作)。
明确:一共有六次变化。
第一次: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二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
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对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绝不能不管。
第四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对小狗名贵的狗。
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第五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六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说明]抓住警官的六次变化,是局部精读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学生找出这六次变化的原因和内容并不十分困难,教师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奥楚蔑洛夫的语言中去逐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教师提问:警官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学生可能回答:媚上压下不变变化无常不变一切为私不变思想和行为不变,等等。
教师点明:警官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来回变化,但是,在这来回的变化之中,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奥楚蔑洛夫作为沙皇忠实走狗的卑鄙心理。
[说明]引导学生在看到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来回“变化”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他“不变”的一面,使学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层,从而准确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征。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变色龙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变色龙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ba1bf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9.png)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变色龙》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变色龙》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话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变色龙》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话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奥楚蔑洛夫先后将狗判给不同的人,表现出他的变色行为
人物形象:
-赫留金:诚实善良,但软弱无助
-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虚伪狡猾、专横粗暴
主题思想:
-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下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批判了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随意改变立场,不顾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教学反思
首先,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视频,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自然地将问题引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教师将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和知识分享,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3.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将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预习和复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语文《变色龙》第二课时 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色龙》第二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f305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7.png)
有人说这篇小说与《范进中举》在写作手法上十分相似,你觉得呢?结合文章内容说明你的看法。
1、跌宕的情节
2、生动的人物细节描写
3、对比、夸张手法,强烈的讽刺效果。
三、朗读练习
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语言
四、小结
学生归纳,教师小结
五、作业
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组长举荐优秀作业;
此处语言描写体现出奥楚蔑洛夫得知狗主人是将军时,内心的紧张,天热,脱大衣,只是为了掩饰他的尴尬。
(3)语言、神态描写
“莫非他老人家的哥哥来了?符拉季米尔·动形象地写出了奥楚蔑洛夫见到将军哥哥时巴结、讨好、谄媚的样子,入木三分
(4)语言、动作描写
第二次写军大衣是在奥楚蔑洛夫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以后“把大衣脱下来”,他脱大衣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他浑身冒汗。脱大衣的动作,既揭示了他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转风使舵的狡猾。这一“脱”,形象地勾勒出了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卒的丑恶心灵。
“穿着新军大衣,手里拿着小包”, 奥楚蔑洛夫一出场就给人一种威风凛凛的警官形象,“新”字在下文城市萧条败落景象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突兀, “军大衣”也是后面这位警官不断“变”的一个重要道具。
(2)语言描写
“席加洛夫将军家的?嗯!……你,叶尔德林,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天好热!大概快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不懂:它怎么会咬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及内容
学生的学
教师的导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生动、丰富的人物细节描写,体会小说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高超的讽刺艺术。
06《变色龙》(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06《变色龙》(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47143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8.png)
第6课变色龙(第2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关键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
2.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本文的主要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分析关键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
2.品析本文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感受讽刺小说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品析本文的主要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本文是一篇杰出的讽刺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是世界文学史上有名的典型人物,他的名字和“变色龙”已经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人物形象?他又是如何塑造出这样经典的人物形象的呢?新知探究一、合作探究【活动内容】1.文中四次写到军大衣,有什么作用?学生找出小说中有关军大衣的语句,同桌之间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大衣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心理反映的角度自由发言。
2.文中哪三处提到了“法律”?有什么作用?学生找出文中提到“法律”的语句,小组讨论;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与现代社会中法律的公平、正义等进行对比,然后分析三处提到“法律”的作用。
3.文中哪两处提到手指头?有什么作用?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自主分析;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将两处手指头出现的语句与奥楚蔑洛夫的态度结合起来分析。
4.文中哪两处提到围观群众?有什么作用?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自主分析;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围观群众在围观过程中的具体反应,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
5.席加洛夫将军及其哥哥可能是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交流;可以开展一场小辩论,不同的学生说说自己不同的想法以及理由,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进行思考。
6.小说以“变色龙”为题有什么妙处?教师提示学生将自然界中的变色龙的特点和课文中“变色龙”的特点对比分析。
7.奥楚蔑洛夫“变色”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在全班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小说的主旨进行深入挖掘。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旨。
二、写法探究【活动内容】作为一篇讽刺小说,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学生自主完成。
《变色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变色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58ac4f976eeaeaad1f330a4.png)
《变色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何彩华[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变色龙”形象的社会意义。
2.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3、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点拨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中心思想的特点,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沙皇统治下人不如狗的黑暗现实,教育学生鄙视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丑恶行为。
[教学重点]1.运用精彩的对话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2.细节描写的作用。
3.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变色龙”形象的社会意义。
2.学习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点拔法品读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变色龙图片)让学生说说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的特点,教师顺势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形象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讨论下列问题后,师生交流。
)(1)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态度有几次变化?他的态度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结合课后练习一,完成下表)学生讨论、梳理、概括:(多媒体展示)六次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小狗对赫留金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人群中有人说好象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
你们这些鬼东西。
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下贱胚子。
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名贵的狗。
狗是娇贵的动物。
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野狗,弄死它算了。
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我早晚要收拾你!他的态度是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的。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6a2ec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e.png)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活动设计本课时的活动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及其色彩变化的原理。
通过一系列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活动一:观察变色龙的生活习性时间:20分钟内容:老师带领学生前往学校附近的动物园或者实验室,观察变色龙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性。
学生们可以观察变色龙的食性、活动状态、捕食行为等,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
活动二:模拟变色龙变色实验时间:30分钟内容:老师准备一些颜色鲜艳的布料或者颜料,让学生们进行模拟变色龙变色的实验。
学生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颜色布料或颜料放置在不同的背景下,观察颜色的变化,并思考变色的原理是什么。
活动三:设计变色龙保护计划时间:40分钟内容:学生们分组讨论,设计一个保护变色龙的计划。
他们可以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污染源、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最后,全班同学共同投票选出最佳方案。
活动四:小组展示与总结时间:20分钟内容:各小组展示他们的保护计划,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点评。
通过小组展示,学生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收获,加深对变色龙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最后,老师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主题。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设计,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全面了解和掌握“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及其色彩变化的原理,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这些活动也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6变色龙教案新人教版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6变色龙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24605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6.png)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针对本节课《变色龙》这篇课文,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各有差异。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但对于深层次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学评价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可能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进措施:
1. 课堂管理:我将进一步完善课堂管理,确保讨论有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方法:我将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引入案例分析、开展小组合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难点知识。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象的多样性。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变色龙》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象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象征意义。
2. 能力层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各不相同。部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较强,能够迅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此外,部分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3. 素质与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程有兴趣,学习态度端正,但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变色龙》(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变色龙》(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39bb51658fb770bf68a5502.png)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7《变色龙》(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体会作者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讽刺的特点。
3.理解变色龙这一典型人物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重难点运用夸张手法进行讽刺,理解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结构,熟悉了文章的故事情节,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堂实录一、寻找关键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直接型)寻找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试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再读课文,寻找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交流环境描写的作用。
)明确:1.四下里一片沉静。
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2.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作用:1.表现社会环境的冷清、凄凉。
2.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作为警官出场的背景,也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二、细读文章,找出细节描写【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文章重点句子,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人物的性格,寻找能细节描写的句子,组内交流质疑,班内展示解惑。
)教师指导:“细节描写”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
细节描写虽然“细小”,但在文艺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
文艺用形象反映生活。
而形象总是非常具体的。
因此,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往往超过一大篇笼统的叙述。
细节描写是突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教师: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属于细节描写的句子)1.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2.“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3.“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b0a32290c69ec3d5bb7531.png)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学黄凤娣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来自农村,见识比较少,基础比较薄弱,羞涩保守,发言积极性不高,但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是较浓厚,针对这种情况,特意搞了一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三的学生已学过不少小说,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小说的能力,再加上本课语言通俗易懂,对人物的性格比较容易掌握,只是本课是外国小说,所反映的年代距离学生又较远,所以对主题思想会比较难把握。
在教学上可采用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倡导创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内容分析:《变色龙》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的经过,刻画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欺下媚上这个人物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本节课为《变色龙》第二课时,教师主要抓住人物、情节、环境,细节描写来分析,以达到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的目的。
教学目标:1、抓住作者的几次精彩描写,分析主人公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情感,从而把握人物性格。
2、品析文中幽默、形象的讽刺语言。
3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重难点:1、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2、认识沙皇俄国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3、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教学资源:PPT演示课件教学环节与活动:一、复习导入。
由小说三要素导入。
二、理清情节。
第一部分1-5:(开端)奥楚蔑洛夫碰上一个“案子”--狗咬人事件。
第二部分6-27:(发展、高潮)奥处理案件的经过。
第三部分28-29:(结局)奥审理案件结束:小狗被带走,赫受讪笑和恐吓。
分角色朗读6---10自然段体会其中人物的善变♦ 饰读奥楚蔑洛夫♦ 饰读赫留金♦ 饰读其它部分和旁白三、合作互学,研读课文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反复(变化)改判了几次?都是怎样判的?2、奥楚蔑洛夫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3、奥楚蔑洛夫身上有没有始终不变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时,他的态度是随着什么变化的?变 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四、深入解读,巩固提高1、文中共写到几次军大衣?有什么作用?2、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变色龙》教案2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变色龙》教案2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54fea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c.png)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变色龙》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变色龙的行为?”(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变色龙》的奥秘。
4.讽刺手法的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如夸张、对比、拟人等,理解这些手法如何揭示主人公的丑恶本性和社会现象。
5.角色形象的解读:分析课文中的主要角色形象,如变色龙奥楚蔑洛夫、饲养场主人等,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以及作者通过这些角色所要表达的道德观念。
6.课文中的道德观念:总结课文所表达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如诚实、正义、勇敢等,以及作者对这些观念的批判态度。
(2)视频:播放相关动画短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提高学习兴趣。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讨论平台,方便学生分组讨论,实时分享和交流各自的见解。
(4)案例素材:收集相关的案例素材,用于案例研究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寓意。
(5)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器材,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变色”的过程。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变色龙》这篇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其中的词汇和句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角色形象,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基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知识点梳理如下:
1.讽刺小说的概念:讽刺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夸张、讽刺等手法揭示社会现象或人性弱点,对社会具有强烈的批判作用。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bc01a1a0116c175f0e4897.png)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细节描写学习人物塑造方法。
2、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分析小说的主题。
3、归纳思想主旨,进行思想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分析小说的主题。
三、授课过程: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变色龙》这篇小说,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一起去探究这个人物形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一)、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1.分角色朗读,学习语言描写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话描写,它通过个性化的语言,鲜明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我们通过分角色朗读来学习语言描写的魅力。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点评)2.作者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形象不仅主要采用语言描写,还通过细节描写对他进行刻画。
手指头:小说在叙写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一案中还塑造了赫留金金这一形象。
他因玩狗而被咬破了手指头,原本想借助律申诉取胜得到一笔赔尝,但最终却成了冒犯名贵狗的“混蛋”罪犯。
而他那个被狗咬伤的“血淋淋”的手指头,一开始原是赫留金用来要求赔钱的资本,最后却成了他冒犯“名贵”狗的罪证。
军大衣:当人群里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说:“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而当人群里再次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这两处都属于细节描写。
奥楚蔑洛夫这一脱一穿,真的是因为天气热冷有变吗?它反映了人物的什么心理活动?(不是。
奥楚蔑洛夫对军大衣一脱一穿这一细节描写,充分揭示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窘态。
)(二)、合作探究,题目深意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题目?明确:因为小说写的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的问题。
他六次淋漓尽致的巧妙表演,好象蜥蜴一样善于变色,讽喻那种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人。
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为题。
这样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非常恰当。
拓展:铁公鸡,笑面虎,地头蛇、白眼狼)(三)、寻根问底,探究小说主旨1、是什么样的社会使奥楚蔑洛夫变成了这样的走狗呢?人物形象的存在肯定离不开活动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小说情节,把握文本内容。
2 •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该形象把握“变色龙”的含义,感受其社会意义。
3. 学习本文对比、夸张手法及细节描写,体会文本运用此类手法达到的讽刺效果。
【课型与课时】
1. 讲读课,阅读课
2. 两课时
【预习要求】
预习批注解决生字词;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查阅资料,熟悉背景。
【课文简析】
《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在这篇经典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警官一一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
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
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作品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
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
【教学创意】
本节课首先我选取了“变"为切入点,理顺小说情节,通过人物描写体会小说人物形象;
其次,关注小说的细节,从细节处品赏小说语言魅力,体会文本运用对比、夸张手法达到的讽刺效果。
最后,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小说,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真诚友善才应是处事待人的追求,并激发学生阅读小说、写小说的热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品赏细节描写,体会对比、夸张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 深刻理解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腐朽本质及“变色龙”的形象,感受其社会意义. 【本课重难点】
1. 品赏细节描写,体会对比、夸张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 把握“变色龙”的含义,感受其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主要是通过理顺小说情节、结合人物描写、小说写作背景,让我们明确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溜须拍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沙皇走狗形象。
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变色龙》
二.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出示PPT)
三.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四:把握细节描写
1.细节描写也是本文突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警官奥楚蔑洛夫脱穿大衣的细节描写,想想这些细节表现了什么?
明确:(1)文章第10 自然段,当人群里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席加
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
下雨了”,警官奥楚蔑洛夫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一个脱大衣的动作,掩盖对初判的惴惴不安和出尔反尔的狼狈相,为他若无其事的否定原判作掩护。
(2) 当人群里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警官又吃了一惊,赶紧叫巡警给他穿上大衣。
由“脱”到“穿”,反映了奥楚蔑洛夫的恐惧心理,穿大衣只是一种掩饰窘态的动作……
(3) 文末写奥楚蔑洛夫处理完狗咬人事件后,恐吓了赫留金,裹紧大衣走了。
这里第四次写大衣,与开头相呼应.文章通过一脱一穿,一热一冷的细节描写,反映出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也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态。
2.文章几次写到赫留金的手指头?想想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明确: (1) 文章第5自然段“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血淋淋的手指头”表明赫留金作为一个受害者的身份.把“手指头"比作“一面胜利的旗帜”,因为赫留金把它作为要求主持公道,甚至要求赔偿的证据。
(2) 奥楚蔑洛夫听人群里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就对赫留金的手指头做了新的结论.“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想得到一笔“赔偿费”,这判断使赫留金由受害人转眼成了敲诈者。
(3) 在人群里又有人说“没错儿,将军
(4)
家的”时,奥楚蔑洛夫训斥赫留金“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 怪你自己不好!……”这时赫留金的手指头成了“蠢”“不好”的冒犯名种狗的罪证.
奥楚蔑洛夫当着普洛诃尔的面赞美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 头!哈哈
哈……”这时赫留金的手指头成了活该被咬的对象,由于将军的权势,不但狗成 了可爱的,连咬人都成了美德。
小结:总之,手指头的细节描写写出了赫留金的命运和遭遇,它从反面衬托出奥楚蔑洛夫 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卑劣品质,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小结:著名作家、评论家李美皆认为“细节决定成败,而在文学创作中,细节在某种程度 上也决定成败。
细节就像一个钉子,用它的尖锐把文学作品钉住。
” 目标导学五:分析讽刺艺术,把握文章主旨 1.作为一篇讽刺小说,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讽刺艺术?
明确:夸张.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 的身份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多次变化.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 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 而奴颜婢膝, 一会儿痛骂小狗是 “疯狗” “下贱胚子" ,一会儿又夸小狗 “名贵” “伶俐 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2.自然界中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 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明确: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 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在众人面前拿腔作 调、作威作福.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
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 物。
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的空间。
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的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 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透过这条变色龙,我们看到了俄国社会中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 腐败风气,看到了俄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也看到了作者对这类社会现象的深恶痛绝和辛 辣的讽刺。
3.小说结尾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
那群人就对着 赫留金哈哈大笑。
"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从围观的群众和当时的环境,可以看出
俄国社会的哪些弊病? 提示:①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②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
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副统治者奴 才的嘴脸;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 一定这样了.
③ 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
对围观群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
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态。
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4. 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题目?本文以《变色龙》为题,就是借这种小动物善于变换肤色,以适应周围环境的特点来讽喻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本质,形象而生动,画龙点睛, 深刻地揭露了当时沙皇俄国的黑暗社会现实,无情地鞭挞了沙皇走狗的丑恶灵魂,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和愚昧。
现在“变色龙”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已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
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铁公鸡、替罪羊、笑面虎被赋予了新意义。
5. 课堂小结:契诃夫用对比、夸张(漫画式)的写法描述了一个荒唐的年代,一个善变的警官,一条咬了人的小狗,给我们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使人压抑的故事。
反观现实,如果当社会上充斥着变色龙式的人物时,人际交往就成了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
四.布置作业:
1. 以“奥楚蔑洛夫”为第一人称,续写小说的结尾。
2. 拓展阅读三大短篇小说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