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管理思想-企业的内外战略分析
战略历程-战略的十大流派(最新整理)
战略历程—战略管理十大学派设计学派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认为战略制定是个确切定义的过程[编辑]设计学派简介1 设计学派发展于20世纪50、60年代,在整个发展过程比较波折,到20世纪80年代仅剩下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设计学派,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佛战略思想”。
它是以SWOT分析为基础,倡导“企业内外匹配”为座右铭的。
1962年,钱德勒(Chandler)在其所著的《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经营战略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形成必须随企业的战略需求的变化而改变。
根据这一观点,设计学派的代表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在1965年编写哈佛教科书时,提出了如前所述的战略的四种构成要素,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对制定战略的影响。
此外,他还把战略分为制定和实施两个阶段,认为制定战略就是围绕发展核心能力,在内外部进行平衡,实现匹配的过程。
[编辑]设计学派的理论模型 设计学派认为战略制定是领导者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并建立了知名的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 and Threat)战略形成模型。
这一模型也是计划学派的基础。
该模型表明,形成战略最重要的因素是对外部因素和组织因素进行匹配。
正如安德鲁斯所指出的那样,“战略是对公司的实力和机会的匹配。
这种匹配将一个公司定位于它所处的环境之中”。
因此,该模型考虑了企业面临的威胁与机会(外部评价)和企业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因素(内部评价)。
有关这一模型的主要假定也反映了该学派的主张: (1)战略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思想过程。
因此,企业组织既不能靠直觉发展战略,也不能以自然形成的方式实现。
相反,企业组织应当经过尽可能仔细慎重的考虑才能形成战略。
(2)主要的领导人应当承担整个战略形成过程的责任。
他不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但他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设计者。
(3)制定战略时,必须经过充分的设计。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明茨伯格(H.Mingt zberg)、阿尔斯特朗(BruceAhl strand)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
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
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
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
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
企业战略理论综述_项保华
合 将 工 业 企 业 中 的 各 种 活 动划 分成 六 大 类
、 、 、 、 ,
作 《企业 战 略》 成 为 现代 企 业 战 略理 论 研 究
的起 点
.
技 术 活 动 商业 活 动 财务 活 动 安全 活 动 会
。
从此 以 后 很 多 学 者 积 极 地 参 与 企
, 。
,
计 活 动和 管 理 活 动 并 提 出 了 管 理 的 五 项 职 : 能 计 划 组 织 指挥 协 调 和 控 制 其 中计 划
·
,
。
o f )在 研 年代 美 国 学 者 安 索 夫 ( n As
,
,
究多 元化经 营企 业 的基础 上 提 出 了 战略 四
要 素 说 认 为 战略 的 构成 要 素 应 当包 括产 品
,
“
”
的 概括 总 结 了 早 期 战略 思 想 阶 段 的 三种 观
,
与 市场 范 围 增 长 向 量 协 同 效 应 和 竞 争 优 势
,
应 通过更 好 地 配 置 自己 的资 源 形 成 独 特 的
略理 论 阶段 ; 第 三 个 是竞 争 战略理 论 阶段
。
一 早 期战 略 思 想 阶段
在此 阶段 虽 没 有 出 现 完 整 的 战 略 理 论
,
、
二 传统 战略理 论 阶段
60
体系 但 已 产 生 了 很 精 彩 的战 略 思 想 美 国 哈 佛 大 学 的 迈 克 尔 波 特 教授 对 此作 了 精 辟
源 独 立 创 造 的总 和 的联 合 回 报效 果 ; ( 4 ) 竞争
,
,
得战 略从精 妙 的 设 计 周 密 的 计划 或者 准 确
兵家思想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讲解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战略管理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企业对本土化战略管理理论的需求也将变得越来越迫切。
然而创立本土化的管理理论需要对传统管理思想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整理,离开对传统管理思想的研究,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管理理论。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以《孙子兵法》等为代表先秦兵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先秦兵家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东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兵家思想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中国传统管理文化造就了伟大的中国古代文明,这样一种管理文化是值得高度重视的,然而进入近代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中国经济的衰落和西方学术界的话语霸权,这种极有特色的管理文化却几乎被完全无忽视和大大误解了.可喜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中大量的优秀管理思想成为开始逐渐为现代企业管理学术界和实践界所重视,一些研究者开始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
同时,我国企业正在自发地将传统管理思想中的优秀因子融合到自己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去,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强大生命力。
在应对全球化趋势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是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巨大而宝贵的财富。
一、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中国先秦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频繁的战争实践活动和各种思想的勃兴,为兵家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兵家思想萌芽于夏商时期,初步成型与西周,春秋末期主见成圣并形成独立的流派,战国时期是兵家最繁荣的时期,秦后开始走向衰落。
学术界对于兵家思想研究的文献可谓浩如烟海,特别是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已经成了一门孙子学。
总体上看,对兵家思想最为关注的首先莫过于军事理论界,研究兵家的著名学者吴如嵩、郭华若、于汝波、徐勇、黄朴民、纽先钟等人大多数都是精通战争理论的军界人士,他们的研究一般局限于战争领域,主要关注兵家的军事战略、战术以及治军思想。
企业管理概论-简答论述题
简答1.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2.企业的二重性:一方面,企业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依靠协作劳动而向市场供应商品的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力实际运动的场所,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因而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而孤立生存,总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者,因而又必须具有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与结构相联系的特殊属性。
3.经营方式:是指企业的资产所有者或经营者对生产要素及其生产成果所采取的运营方式,以及在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况下,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运营方式.4.企业组织形式:是指企业财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状态,它表明一个企业的财产构成、内部分工协作与外部社会经济联系的方式。
5.企业集团:是具有母子公司特征、组织程度较高的企业联合组织,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和企业组织形式,这是一个以少数几个或一个大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不同程度控制和影响的企业为外围,通过各种不同的联系方式而结成的比较稳定和紧密的企业联合体,但不是任何企业联合体都可以称之为企业集团。
6.企业集团的特点:(1)具备一个实力雄厚、对集团成员企业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企业;(2)组织结构具有层次性,一般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四个层次;(3)多渠道影响和控制成员企业,以资产连结为主,多渠道联系包括参股和控股、章程与合同、人事派遣,业务联系等。
7.现代工业企业的特征:(1)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并且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2)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3)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4)生产社会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联系。
8.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企业的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之所以发生分离并且普遍化,根本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地说主要原因有二:(1)企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的复杂化;(2)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及其股权的分散化。
SWOT 分析方法
SWOT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
因此,清楚的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简介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 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
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
SWOT分析通过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再调整企业资源及企业策略,来达成企业的目标。
SWOT分析已逐渐被许多企业运用到包括: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产品研发等各个方面。
SWOT分析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隶属于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
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础。
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著名的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理论从产业结构入手对一个企业“可能做的”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说明,而能力学派管理学家则运用价值链解构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注重对公司的资源和能力的分析。
SWOT分析,就是在综合了前面两者的基础上,以资源学派学者为代表,将公司的内部分析(即20世纪80年代中期管理学界权威们所关注的研究取向,以能力学派为代表)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即更早期战略研究所关注的中心主题,以安德鲁斯与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
与其他的分析方法相比较,SWOT分析从一开始就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性的特征。
就结构化而言,首先在形式上,SWOT分析法表现为构造SWOT结构矩阵,并对矩阵的不同区域赋予了不同分析意义;其次内容上,SWOT分析法的主要理论基础也强调从结构分析入手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
(完整版)解读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解读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明茨伯格(H.Mingt zberg)、阿尔斯特朗(BruceAhl strand)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
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
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
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
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
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
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战略分为总体战略和经验战略两类。
他认为:战略是一个正式的过程,有控制而且有意识,山閒层的管理者负责。
战略的完成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层层分解, 将各个小的部分进行实施,进而完成整个战略。
此后,企业战略的研究逐渐由单纯的组织内部转向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研究.设计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蚀理学者钱德勒。
1962年在《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中,他提出“结构追随战略”的观点,拉开了现代战略管理研究的序幕。
他认为企业的战略、市场(环境)需要、组织结构三者是相互联系的,首先市场的变化引导战略的制定,而组织结构又要跟随企业战略制定的要求,战略应当清晰、简明、易于了解和贯彻。
同样为设计学派代表人物的哈佛大学教授安德鲁斯著有《商业政策:原理与案例》、《公司战略概念》等书.他和他的同爭认为:战略的构造由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两个阶段组成的,而且在战略的制定中可以使用SWOT分析。
另一位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边克尔•波特则是定位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根据产业经济学里的相关理论,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战略研究,重点放在行业竞争分析上,提出了以竞争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波特教授的著作《竞争战略:产业和竞争分析技巧》以及《竞争优势》被祥为是竞争战略及其管理思想的开山Z作。
他的这一思想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彩响,山此产生了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这一模型认为一个行业的收益受五个方面压力的共同影响,其中三个足水平方向上的:行业克®者、潜在克争者、替代品威胁。
另外两个足垂直方向上的:供应商议价能力和消费者议价能力。
而在这五种影响压力中,它们分别又有自己的决定因素,企业管理者要根据自己的行业所处的环境,综合分析这五种力联对企业的影响,然后选择、制定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能够大大减少企业Z 间程式化的产业结构分析而带來的定位趋同,并降低企业之间的克争强度。
波特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得出了三种基本竞争的战略:成本优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
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文献综述
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文献综述摘要:当前不管是国外的学者还是国内的学者都对动态战略管理的研究不多,由于该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且在不断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因此我国的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该战略理论研究,并将其与实现结合,指导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企业需要根据所处行业环境,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定位,根据实施时机与条件的不同,采用适当的竞争战略,同时结合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特性,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制定出适应电子商务的竞争战略。
关键词:企业;战略;文献一、战略与战略管理理论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采取的竞争行动与管理业务的方法[1]。
在现代管理学中,战略的概念分为两种:广义与狭义。
狭义的战略是指对企业制定战略;广义的战略即涵盖了战略制定,又包含了实施战略意图并在战略原则的指导下实现战略目标,也就是战略管理,一般来讲涉及到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等过程。
二、战略管理理论的综述(1)早期战略管理思想在这一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战略理论,然而战略思想的雏形基本形成。
来自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将早期有关战略管理思想归纳成三类观点:观点1:上世纪初期,法约尔(Fayol)将企业的管理工作概括为六个内容: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以及管理活动。
他认为企业经营涉及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五大管理职能。
观点2: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他将组织理论与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区分开来。
他认为管理和战略主要与人有关,因此组织结构极为重要。
他认为,管理应着重于提高组织的效率,且应着重于改善组织的效能,即使企业的组织结构适应环境。
这种“匹配”组织结构和环境的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战略分析方法的基础。
观点3: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斯·安德鲁斯定义了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新视角
( 1 ) 传统战咯管理理论 传统 战略管理 理论阶段 是从19世 纪 30年 代到 60年 代, 在此 阶段 ,企 业战 略管 理 思想初步形成,涌现了很多思想学派。如 20 世纪初,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 进行整合,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 成六 大类 ,并 提出 了管 理的 五项 职能 ,这 可 以说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咯思想。1 938年, 美国 经济 学家 切斯 特· 巴纳 德在 《经 理人 员 的职 能》 一书 中, 首次 将组 织理 论从 管理 理 论和战略理论中分离出来,认为管理和战 咯主要是与领导人有关的工作,他提出的 组织 与环 境相 。匹 配” 的主 张成 为现 代战 略 分析方法的基础。19 世纪6 0年代,哈佛大 学的安德鲁斯对战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 定, 他将 战略 划分 为四 个构 成要 素, 即市 场 机会 、公 司实 力、 个人 价值 观和 渴望 、社 会 责任。其中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是外部环 境因素,公司实力与个人价值观和渴望是 企业内部因素,他主张企业应通过更好地 配置 自身 的内 在资 源, 形成 独特 的能 力, 以 获取竞争 优势。
明茨 伯格 将这 一日 寸期 出现 的不 同战 略 管理理论学派细分为十大学派,如表1 所 不o
( 2 ) 竞争战咯管理理论 企业经营实践的发展,企业战略理论 的研究重点逐步转移到企业之间的竞争方 面,特别是2 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 学界和管理学界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置于 学术研究的前沿地位。从而有力地推动了 企业 竞争 战略 理论 的发 展。 在这 一时 期, 形 成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三大主要学派:行 业结构学派、核心能力学派和战略资源学 派,如表 2所示。 尽管行业结构分析、核心能力和资源 观在企业战略研究的侧重点上各有不同, 但鉴于它们都是以买方市场为主要经济特 征, 将市 场竞 争作为 战咯 研究的 主要 内容 , 以谋求建立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为战 略目标,因此,将它们 统称为竞争战略。 ( 3 ) 现代战咯管理理论 20世 纪90年代 以前的企 业战略管 理 理论 ,大 多建 立在 对抗 竞争 的基 础上 ,侧 重
马工程《管理学》配套习题(PDF版:13章)05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一、判断题1.计划工作是渗透到组织各种活动中的普遍性管理工作。
()2.战略计划是关于企业活动总体目标和战略方案的计划。
()3.一般在编制长期计划时会采取“近概略、远具体”的方法。
()4.非程序化决策问题的转化是突出例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这与追踪与调整决策的理念相同。
()5.半分解式目标管理把目标分解到科室、车间、工段等基层组织,并且组织成员制定十分明确的个人目标。
()6.作业计划是给定部门或个人的具体行动计划,具有不可重复性和较小的刚性。
()7.相比于战略计划,哉术计划的风险程度较低。
()8.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重视工作行为本身而不是工作成果。
()二、填空题1.计划工作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这反映了计划工作的_________性;同时所有层次的、不同职能的管理人员都要做计划工作,这反映了计划的_________性。
2.计划编制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目标制定与展开是目标管理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_________。
4.根据所涉及活动的内容,可以把计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开展决策追踪与调整的基础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6.根据_________,可以把计划分为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
7.基于组织决策的追踪与调整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8.按预算的内容,预算可分为_________,投资预算管理和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1.为缩小现状与日标之间的差距,可以在现状的基础上力求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通近目标,也可以通过缩小差距。
()A.降低产品价格B.变革现状C.加大营销力度D.加大广告开支2.根据对企业经营范围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计划分类为()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C.正式计划和非正式计划D.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3.目标管理在实践中普逾受到重视,以下对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使管理人员制定目标及其完成目标的时间帮助计划工作的开展B.使员工了解到他们的工作完成状况,直接关系到组织目标的实现C.管理者无须向下级详细解释、说明目标管理的理念、制定目标的程序和目标管理的好处D.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目标、自主工作和创新的组织氛围以及明确的奖惩标准4.下列关于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战术计划是哉略计划的依据B.战略计划的实施是对已经形成的能力的应用C.战术计划是在战略计划指导下制定的,是战略计划的落实D.战术计划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的形成与创造的过程5.在开始调整组织决策的时候,原始策略往往已经对组织环境造成了影响,这体现了决策追踪与调整的()特征。
企业战略与管理
企业战略与管理企业战略与管理是现代企业成功发展的基石。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必须制定有效的战略和管理措施来适应这个变化不居的时代。
本文将探讨企业战略与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战略和管理方法。
一、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长期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和行动方案。
它涉及到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以及目标和优先事项的设定。
企业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因素,包括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科技发展等。
企业战略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提高业绩。
在制定企业战略时,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1. SWOT分析: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以制定相应的战略。
2. 五力模型:通过评估供应商、购买者、竞争对手、替代品和新进入者的力量,来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3. 价值链分析:对企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的价值创造环节,并制定相应战略以提高竞争力。
二、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它包括了策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多个方面的活动。
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减少成本、提高绩效。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许多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理论。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管理方法:1. SMART目标管理:确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和时间限定的目标,并通过确定关键业绩指标来监测目标的实现情况。
2. PDCA循环:通过不断地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以持续改进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绩效。
3. 团队建设:通过培养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高效的团队,以促进工作效率和创新。
三、战略与管理的关联企业战略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战略为管理提供了方向和目标,而管理为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良好的战略需要有效的管理来推动实施,而有效的管理需要有明确的战略来引导。
战略决策涉及到分析、定位和选择等方面,而管理活动则包括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方面。
【推荐下载】关于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
[键入文字]关于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下面是一篇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关于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
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
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战略管理学派:设计学派简介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
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
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
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Ansoff)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堪称经典,申德尔和霍夫的《战略管理》(1979)亦是重要文献。
此外,在斯坦纳(Steiner)、艾考夫(Ackoff)等人的推1。
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
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家,以提出竞争理论著称,是产业集群研究之父,多次到中国讲学,其竞争三部曲在中国影响巨大。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迈克尔·波特简介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
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
他先后获得过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五次获得麦肯锡奖,拥有很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到现在为止,迈克尔·波特已有十四本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品牌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1976)、《竞争战略》[1](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力》(1990)等。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
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
迈克尔·波特博士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和“三种竞争战略”的理论观点。
作为国际商学领域最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迈克尔·波特博士至今已出版了17本书及70多篇文章。
其中,《竞争战略》一书已经再版了53次,并被译为17种文字;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至今也已再版32次。
迈克尔·波特对于竞争战略理论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五种竞争力量”——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就是他的杰出思想;他更具影响的贡献是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
迈克尔·波特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
现代管理原理上机考试题库(201X秋)
电大会计学本科《现代管理原理》网上机考题库一、单项选择1、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经济人)。
2.“管理就是决策”是(西蒙)的观点。
3、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9-1型)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较多,对人很少关心,属于任务式领导。
4、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控制活动,是控制的最高境界,即(前馈控制)。
5、“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亨利。
法约尔)提出来的。
6.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
7.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8.战略管理是组织(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
9、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
这就是战略管理的(全局性)特征。
10、考评管理人员的理解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主要通过向(上级部门)获取信息。
11.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关系部门)获取信息。
12、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决策)。
13.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
14、下列各选项中,(组织资源和组织目标)属于管理的对象。
15.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战略性决策)。
1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价2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125台)。
17.某企业将2007年本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年度的利润指标,这在控制标准中属于(历史标准)。
18、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单位:万元。
那么,用冒险法选取的最优方案为(丙)。
19、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3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45元,现在的产销量为25000件,则该公司的经营安全状况属于(不太好)。
20.某公司为了一项紧急任务,从各部门抽调有关人员成立了临时科研小组,任务完成后小组自动解散。
乔布斯的战略管理思想
2011-2012学年课程论文《管理思想史》指导老师:院系:会计学院学号:10姓名:乔布斯的战略管理思想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乔布斯摘要:史蒂夫乔布斯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炽热激越的性格成就了一个传奇,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企业领袖,他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使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发生了颠覆性变革。
作为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终极偶像,乔布斯独树一帜。
他明白,在21世纪创造价值的最佳方式就是将创造力与技术相结合,因此,他成立了一家公司,在此融会了源源不断地想象力与非凡的技术效果。
关键字:战略管理创新完美主义远见卓识团队竞争想象力1955年2月24日,乔布斯生于美国旧金山,21岁与沃茨尼亚克成立苹果公司先后领导和推出了imac、ipod、ipoone等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
苹果电脑创办人乔布斯的传奇,大家早就耳熟能详。
然而我们除了听他的故事、用他的产品,毫无疑问地,我们还能向他学习管理。
老实说,乔布斯或许不是经理人的最佳典范,他狂妄、自恋,是个标准的完美主义加菁英论者,还认为大部分人都是笨蛋。
但这些强烈的个人特质,却也是让苹果电脑如此独一无二的企业哲学。
乔布斯是怎样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运用战略管理呢?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管理,包括战略制定、形成与战略实施两个部分。
所谓战略管理是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公司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度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独特的价值取向、为客户精心设计的价值链、清晰的取舍、互动性、持久性是一项有效的战略管理必须具备五个关键点。
企业战略管理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笔记战略管理1、企业整体分解外部环境分析→内部条件分析→企业使命→企业远景→战略⽬标→治理结构→组织结构→运⾏流程→制度规范→企业⽂化→⼈员配置→核⼼竞争⼒1.市场⽅⾯的品牌建设、客户关系管理、市场开发等;2.研发⽅⾯的创新能⼒;3.⽣产⽅⾯的质量管理、⽣产成本与效率管理等;4.管理的⽅⾯的知识管理、信息化建设、绩效管理等;5.财务⽅⾯的资本运作能⼒等。
企业经营成功与盈利能⼒⼤约有20%是由⾏业因素决定的,⼤约44%是外部宏观环境影响的,⼤约有36%企业特点和战略⾏为有关。
2、战略分析与战略管理思考逻辑1. 企业的核⼼业务是什么?——产品与服务,这是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形式。
2. 企业的核⼼竞争能⼒是什么?3. 如何维持并提⾼核⼼竞争能⼒?4. 如何让⾃⼰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从⽽让⾃⼰在未来也⽴于不败之地?→1.核⼼业务:为企业带来巨⼤的利润和现⾦流,⽀持⼆层、三层。
→2.战略业务:正在崛起的业务,更新换代产品。
→3.新兴业务:未来发展⽅向,企业研究课题,具有变个性、创造性业务。
战略的制定⾸先要把焦点放在产业上⽽⾮公司上,如何在这个产业中获利,弄清楚⾃⼰所在的产业及在产业中的位置。
⼩企业要思考如何提⾼⾃⼰,改善⾃⼰;⼤企业要思考的是如何去改善⼤环境,让⾏业结构朝着有利于⾃⼰的⽅向发展。
战略就是⽅向,定位就是取舍,决策就是谋断。
3、战略管理概论管理理论层次:→1. 管理基础(管理⼼理学、管理经济学、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学等)。
→2.职能管理(运作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资源管理、研发管理)。
→3.战略管理(在管理基础与职能管理基础上,融合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
什么是管理,为了实现组织或团队的⽬标,对组织内的,甚⾄是组织外的⼈财物信息技术等各种资源进⾏合理配置,并根据变化动态平衡的过程。
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即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创新;深刻理解管理依据,即⽣产活动与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理活动规律即⼈性。
7s模型
麦肯锡7S模型Mckinsey 7S Model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人饱受了经济不景气、失业的苦恼,同时听够了有关日本企业成功经营的艺术等各种说法,也在努力寻找着适合于本国企业发展振兴的法宝。
托马斯·J·彼得斯(Thomas J.Peters)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Robert H.Waterman),这两位斯坦福大学的管理硕士、长期服务于美国著名的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的学者,访问了美国历史悠久、最优秀的62家大公司,又以获利能力和成长的速度为准则,挑出了43家杰出的模范公司,其中包括IBM、德州仪器、惠普、麦当劳、柯达、杜邦等各行业中的翘楚。
他们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与商学院的教授进行讨论,以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简称7S模型)为研究的框架,总结了这些成功企业的一些共同特点,写出了《追求卓越——美国企业成功的秘诀》一书,使众多的美国企业重新找回了失落的信心。
7-S模型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s)、战略(Strategy)、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ds)。
也就是说,企业仅具有明确的战略和深思熟虑的行动计划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还可能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失误。
因此,战略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
在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
麦肯锡的7S模型提醒世界各国的经理们,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两位学者指出,各公司长期以来忽略的人性,如非理性、固执、直觉、喜欢非正式的组织等,其实都可以加以管理,这与各公司的成败息息相关,绝不能忽略。
一、硬件要素分析战略(Strategy)战略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又是制定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迈克尔·波特:企业的内外战略分析迈克尔·波特,美国最著名的经济策略大师,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享有终身职位的教授之一,当今世界战略和竞争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
他曾是美国里根政府“产业竞争力委员会”的委员,更是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争相咨询的知名顾问。
波特的竞争战略方面的经典管理方面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现在已成为竞争战略方面的经典的管理理论。
【思想概述】人们认为了,波特的研究方法像外科手术一样,精确地解剖企业和产业的要害部位。
他著作数量不多,但却大多立意甚高,影响很大。
其中,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影响比较大的是《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这两本书,并忆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
最近,波特致力于在全球应用他的战略原则,包括全球竞争的本持和决定竞争力量的国家因素。
波特的全球化竞争战略思想仍在不断地发展。
波特教授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三种竞争能力战略”。
主要著作有《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的竞争优势》等。
【背景故事】波特,1947年出生在美国密执安州,他的青年时代是在周游世界中度过的,后来服役,官至上尉。
1969年,波特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获得航天和机械工程学学位。
波特拿到了哈佛的MBA学位,之后又拿到了商业经济的博士学位。
在完成他的博士学位。
在完成他的博士学位。
在完成他的博士学业期间,波特开始受到后来成为他的良师的经济学家李查德·凯夫斯的影响。
自26岁起便任教于哈佛大学商学院,32岁即获哈萨克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成为该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波特教授先后获得过威尔兹经济学奖、格雷厄姆-都德奖、亚当·斯密奖、查尔斯·库利奇关及许多其他奖项,4次获得麦肯锡奖。
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
【思想精要】五种竞争力量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展示出他的最为大家所熟悉的模型:5F,它声明“在一个行业里,无论它是国内或国际,提供产品或服务,竞争规则总是以五种竞争力量的形式出现:。
这五种竞争的作用力的总和决定了行业的盈利能力。
在波特看来,行业的这五种作用力决定了行业结构芤决定了行业的盈利能力,它们影响价格、成本和企业所需的投资——即影响投资收益的诸多因素。
具体来说。
这五种竞争力量分别为:第一种是新竞争者进入。
必须针对新竞争者做出竞争性的反应,这反不可避免地消耗你的部分资源,因此会降低利润。
第二种是代用品的威胁。
如果在市场上,你的产品或服务有可行的代用品,你能索取的价格就会受到限制。
第三种是买方讨价还价的力量。
如果顾客有讨价还价的力量,他们肯定会使用它。
这就会降低边际利润,结果就会影响盈利率。
第四种是供应商讨价还价的力量。
如果拥有超过你的力量,供应商就会提高要价,这自然会不利于你的盈利率。
第五种是现有竞争者的对抗力。
竞争总是会带来向营销、研究进行投资的必要。
或者使降价势在必行,这些都会降低利润。
这五种单键力量就构成了行业分析框架。
三种“普遍性策略”波特指出,并不是这五种竞争力量都同等重要,这些因素是否重要,与其依据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每一个行业都是独特的,都有其独特的结构。
在对行业结构的五种作用力进行深入地分析以后,波特提出了企业的三种“普遍性策略”——“对付竞争力量的可行方案”。
第一种是成本领先策略。
就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不是说质量和服务完全不重要,只不过公司的焦点在于消减成本。
成本领先战略是这三种战略中最明确的一种,它主要包括追求规模经济、专有技术、优惠的原材料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来使得企业的产品成本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以获得较大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在很大程度上成本领先战略依赖于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当然,即使这样也不能放弃企业的特异追求。
第二种是差异化战略。
这种战略是企业力求使得自己在行业内部独树一帜,并在行业内有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它的物质获得溢价的报酬。
其竞争基础在于为顾客提供附加价值(质量、务、差异化),顾客也因此需支付溢价,以弥补较高成本。
第三种是重点策略。
拥有明确战略的企业会胜过那些战略含糊或即想差异化又想成本领先的企业。
波特认为,这种战略是着眼于行业内的一个狭小的空间做出选择。
这一战略与其他战略相比有所不同,重点战略的企业选择行业内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并量体裁衣使其战略为它们服务,而不是为细分市场服务。
价值链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和实施这些战略,波特提出了一种独特地价值链的观点。
一家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是企业是否能收取其为买方创造的价值,或是否确保这种价值不落入他人的手中。
价值是买方愿意为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所支付的价格,价值用总收入来衡量,总收入则是企业产品得到的价格与所销售的数量的反映。
如果企业所得的价值超过了创造产品所花费的各种成本,那么企业就有盈利。
因为,分析竞争地位时必须使用价值而不是成本,所以应该采取价值链的方法。
波特认为,一定水平的人均边是企业在一种特定的行炳活动的组合,这些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
基本活动是涉及到产品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畏助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采购、技术、人力资源及企业基础设施以支持企业基本活动。
经济效果与价值活动结合是如何进行的,将决定一家企业在成本方面相对竞争能力的高低;每一种价值活动的进行也将决定它对买方需要以及特异方面的贡献。
与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的比较揭示了决定竞争传热的差异所在。
波特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企业的内部活动的秘密,把企业竞争的内涵通过价值链来反映出来。
他通过价值链深入地分析了每一个活动的价值及其他活动的影响。
竞争战略理论的局限性波特的竞争战略的理论体系是比较完整的。
从企业竞争的最基本因素即行业结构开始到提出具体的战略构想的制定作了全面地分析,使它在美国的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所以波特的竞争战略思想为西方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竞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现在已成为竞争战略方面的经典的管理理论。
当《竞争战略》于1980年出版时,波特的普遍性策略对于急于从战略迷雾中脱身的企业,还不失为一个合理的、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法。
10年后,企业就必须在所有的战线竞争。
它们必须完成差异化,拥有完善的服务和加速的发展,而且还要是成本领袖,即要比它们的竞争对手要价更便宜。
然而,有些西方学者对波特提出的三种竞争优势战略(成本最低,多样化和重点进攻)思想提出了异议。
他们认为,波特竞争战略的思想主要是来自战争和体育运动方面,在这里无论是战争还是体育运动,有一个和企业竞争十分不同的地方是:战争和体育运动其敌方或对手是非常清楚的,而在正常的经营中并不是只有一个很容易识别的竞争对手。
尽管用竞争对手的思想来分析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竞争对手是十分不清楚的,所以往往无从下手。
企业的经营和战争及体育运动不同的另一个方面是:它并不是零和游戏,因为有一个竞争对手在那里大获全胜,并不意味着你一定是大败而归,经营可能有多个胜利者,有时由于多个竞争对手在一个地方能引起相互激化效应,使得大家都获利。
另外,在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方面,往往是从远处看待竞争对手的,由于晕轮效应的作用,常常把竞争对手理想化,这咱错觉对企业的经营是很有害的。
可以看出,尽管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一个指导企业竞争的有效武器,但在进行应用时也要注意它局限性的一面。
国家的竞争优势波特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的竞争优势》一书,必定要被列在我们这个时代最具雄心的书籍之中。
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对国家的作用与目标的全新透视。
它们已不再是军火库,而是各个经济单位,各自的竞争力是通往权力的关键。
这本书源自波特为罗纳德·里根的竞争力委员会所做的工作。
著名的《经济学家》杂志是这样评论的:“这本书将波特先生发射到了最高层,世界各地的激动的知识分子和沮丧的政治家都在捧读这本书,这本书可以在三个层次上阅读,视为对于国家经济成功背后原因的一般性探究;视为对于世界上八个主要现代经济实体的具体研究和视为关于政府应该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一系列指示。
”波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国、丹麦、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瑞典、瑞士、美国和德国等10个国家。
波特利用他以前著作里的思想,试图找出是什么使某个国家的企业和行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又是什么在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前进。
“为什么以某个国家为基地的企业就可以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并能和另一个地区的全球最好手的竞争对手旗鼓相当?为什么某个国家可以在一个行业里产生许多的世界领先企业?为什么小小的瑞士可以在制药、巧克力和贸易领域里领先世界其他地区?为什么载重货车和采矿设备的行业领袖都在瑞典?”对此,波特给出的答案是“国家的根本经济目标就是为它的公民创造高水准并不断上升的生活水平。
达到这个目标的能力并非取决于模糊不清的‘竞争力’概念,机时是取决于这个国家凭借自身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所能达到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是决定一个国家长期生活水平的基本因素。
”目前,在企业与行业的经营范围与抱负方面,它们已经全球化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国际化。
起码在表面上,国家看上去已经在它的企业获得国际性成功的过程中,失去了它的作用。
“企业,第一眼看上去,似乎已经超越了国家。
但是,我在这个研究中获得的认识却与这个结论相反。
”波特说道,“虽然企业的全球化看起来会减弱国家的重要性,但是相反,它似乎增强的国家的重要性。
当用于保护国内缺乏竞争能力的企业和行业的屏障越来越少时,国家的作用越发增强,因为这是支持竞争优势的技能和技术的产生源泉。
国家的“菱形”模型波特认为,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在全球舞台上成功的动力来源.为了国家或地区在某个行业的力量背后的动态平衡更加清楚,波特发展了一种国家“菱形”模型,它由四种力量组成:第一种是要素条件。
以前,这些包括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从应,现在它们主要指的是数据交流,大学研究和拥有特定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或专业人员。
第二种需求条件。
如果国内对于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很强,就可以使这个行业在全球竞争中抢先跑。
比如,美国在保健服务业的领先地位就源自其国内的旺盛需求。
第三种是相关和支持行业。
一个国家的某个行业实力很强,那么通常这个行业周围都是些成功的相关行业。
第四种是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对手。
国内的竞争会支持该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实力。
这也很容易理解,试想如果没有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有可能成为世界软饮料巨头吗?【点评】如果说彼得·社拉克是管理学家思想的智慧型天才,而汤姆·彼德斯是最具有魅力的平民党党员的话,那迈克尔·波特可能就是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
他可以在哈佛大学为一个拥有10亿美元资产的公司新近指派的管理者们办学习班。
他也会作为一名顾问为像葡萄牙和印度这样不同的国家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