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历史
知识重构
知识线索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1、把握一条根本:列强四次侵华战争。两个要点:
一是列强侵华旳史实及其罪行,二是中国军民对抗外国
侵略旳经典史实及成果。
2、按时序梳理民族工业旳发展历程并归纳其特点、
原因及启示。
3、从三个阶段梳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地主阶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17页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历史
例4 [20知2识重3构 ·安徽高 热点聚焦 考]横1向链9接23年两题重4组月22日 课后测评 《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 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 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 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白( )
(2)从当代化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旳侵略增进了中国自然 经济旳解体以及中国近代工业旳诞生,推动了中国旳近代化。
(3)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旳侵略打破了中国天朝上 国旳迷梦,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旳进程,西方近代工业文 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由老式农业文明向近代 工业文明旳过渡。
(4)从社会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旳侵略,使人们在思想观 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 旳社会问题。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9页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历史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旳特征及历史作用
(1)主要特征:
①从企业旳产生看,中国民族工业走过了一条独特旳道路,是在列 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旳解体旳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 术开办起来旳。 ②从工业部门旳构造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又主 要是纺织工业。 ③从工业旳地域别布看,中国民族工业旳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 在沿海大城市。 ④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很落后 旳。 ⑤从企业产生发展旳全过程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外国资本 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旳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zxls
等。
(2)因果型:常用关键性词语为“原因是”、“目的是”、
上页 下页 返回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知识速览 “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 “背景是”等。
(3)材料型:涉及时间概念、地点、人物等关键词;从材料 信息角度看,有“材料表明”、“说明”、“体现”、
“反映”等。
(4)逆向型:其关键词有 “不正确的是”、“不包括”、 “不属于”、“错误的是”等。 (5)目的型: 其关键词主要有“主要目的是” 、“目的是” 等。
征。
答案 D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变式训练1】 (2012· 德阳一模)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 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 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 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 )。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
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
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 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 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 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解题思路
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和把握题干“空壳”和“成
果象征”等关键词。根据题意,辛亥革命的成果虽成“空 壳”,但仍保留着象征意义的东西。从题干辛亥革命成果 的角度判断,A、B、C三项中的“中国同盟会”、“三民 主义”均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而是推动辛亥革命的政党 组织和思想理论。只有D项的“中华民国”和“《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成为北洋军阀篡权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的象
2014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二 中国近代文明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
考向2
从历史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 角度考查
2013江苏单科:民国初年报纸名称变化与当时政治
形势的关系
考题
统计
2012广东文综:归纳清末旧工业衰落与工业革命的 联系 2012四川文综:近代不同地区消费观念的比较
2.交通事业的进步 (1)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 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2)1918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3.通讯工具的变迁 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 进一步发展。
4.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 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 《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失败”的表现 (1)社会性质未改变: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 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2)革命成果被废除: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拒绝执 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徒有虚名。
考点二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向1
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的
一、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 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商品市
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场,掠夺生产资料
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 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 义
甲午中日战争
侵华 国家 时间 条约 日本 1894~1895年 《马关条约》
(2)内容:宣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批判了君主专制制 度,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3)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4)意义: ①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 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
”。
(3)内容: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同盟会纲领
内容
暴力革命,推翻 清王朝的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核心)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推翻封建君主专 制,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 的财富重新分配问 题,平均地权。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鼓舞了亚洲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
所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为什么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局限性:
(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任务.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 辛 丑 条 约 》
赔 设 拆 惩 改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义和团运动(1899—1900)
◆口号:“扶清灭洋”
◆活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性质: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
◆失败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积 极 作 用
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 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 朝的灭亡。
所以,我们说辛亥革命失败……
经济: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初步发展
时间: 19世纪末(甲午战后) 原因 ①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使自然经济 进一步瓦解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总投资1200多万元 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概况
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短暂的春天”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D.达到通过行政改革以消弭革命目的
二、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视角 从发展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 【考题】 (2014· 课标全国Ⅱ,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 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 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关键信息 “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 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迁移知识 维新思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 精要点拨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
《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题干中的这 些新名词蕴含着革命思想,
政治现代化
1.宪政之路:晚清: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1912年,孙中山《临时约法》 1914年袁世凯《中华民国约法》,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2.政体演变: (1)晚清的总体思路是以君主立宪政体为目标,以中央集权方式重建单一制国 家。 (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与袁世凯都是沿着中央集权的思路努力实现国家统一 和政体模式的转换,但都没有成功。 (3)袁世凯死后,军阀统治本质上均属于分权专制政体,完全违背政治现代化 的内在要求,最终成为革命对象而退出历史舞台。 (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党国体制, 坚持一党专政独裁,排斥打击民主力量, 日益孤立。
视角二 甲午战败导致清政府将国有企业向私有化转变
甲午战败最终导致清政府财政的完全空虚,曾经主要以政 府财政来支持的洋务企业再也无力开办下去,这迫使清政 府不得以将原有的官办企业以承办的形式转让给私人来 开办,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转变。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
动中。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二轮·历史
(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代表人物有张謇、荣 宗敬、荣德生等。 (3)特点: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部门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 速);短暂。
(6)总趋势上:从封闭到开放;从繁琐到简约;从愚昧到文明;从传统性到 世界性。 (7)实质上: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
二轮·历史
视角整合
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华势力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1)英国独霸:鸦片战争以来,英国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2)列强纷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俄国、德国、美国在华势力迅速
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条件。
(3)思想方面:它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近代的 思想解放,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增长,形成列强联合瓜分中国的格局。 (3)美日争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在华势力削弱,美日势力迅速
增长,矛盾日渐加剧。
(4)美国独霸:抗日战争以后,日本战败,美国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2.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甲午中日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 争”。其依据是什么? 提示:中华民族尚未觉醒,民众没有充分发动起来,清政府单纯依靠李鸿章 的嫡系部队与日军作战,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
一方面,西方列强侵华不断加剧,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先后 政治 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动了 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一方面,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进入到以资本输出 表现 经济 为主的新阶段;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获得初步发 展,在一战期间,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先后成为 思想界的主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变, 服饰、礼仪、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习题-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基础篇固本夯基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1.(2021河南适应性测试,28)1875年,洋务派开始筹办海军,随后不光李鸿章从国外购买军舰,驻南京的南洋通商大臣以及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官员也相继从国外购买军舰。
至甲午战前,全国至少建立起四支互不统属的海军舰队。
这一状况( )A.实现了海军强国的目标B.促成了民用企业的兴起C.导致了地方割据的出现D.埋下了甲午战败的隐患答案 D2.(2017海南单科,8,2分)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是( )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答案 D3.(2020江苏单科,7,3分)《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
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C4.(2019海南单科,8,2分)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
这一决定旨在( )A.降低生产成本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加强国防安全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答案 C5.(2022届河南六市11月联考,10)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保定、沧州等地时遭到当地民众坚决抵抗,损失惨重。
在东北,北起黑龙江畔,南至渤海之滨,到处都掀起了抗击沙俄侵略军的战斗。
瑷珲之战、北大岭之战,清军将领拼死抵敌,前仆后继。
这表明( )A.普通民众成为抗争的主体B.清军作战能力得到了提升C.民族危机激发战斗的热情D.专制政体仍有较强生命力答案 C6.(2022届云贵川藏名校二联,28)1900年6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向十一国宣战,邮政大臣盛宣怀却下令将发至各地的召集义和团民及宣战诏书扣押,两广总督李鸿章等则策划“东南互保”。
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结束
2.共和思想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 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民主、科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 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 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等。 (3)文教:废除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遣留学生;准许民间 办报;设译书局等。
(4)军事:建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等。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结束
3.评价
(1)爱国性: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民族危机加 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揭露了帝国主 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了中国人 民的爱国热情。
下一页 末页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结束
一、列强侵华加剧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
1.深重的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 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 主义的代理人。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结束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与生活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94-1919年)+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
第6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94-1919年)时空定位概览必过核心知识一、中华民族的沉沦与抗争[线索·明]1.列强侵略:列强先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2.中华民族的抗争:(1)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政治方案,探索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道路,但都以失败告终。
(2)无产阶级: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深入传播马克思主义。
[图示·解]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变迁[线索·明]1.民族工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2.社会生活: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变,服饰、礼仪、交通、通信、大众传媒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图示·解]三、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深化[线索·明]1.学习制度:(1)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2)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层次更加深入。
2.学习思想:(1)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在社会上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2)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图示·解]必清核心问题[辨析·判正误]·历史现象1.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提示: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
2.“门户开放”指中国开放门户。
(×)提示:“门户开放”指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的同时,要求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相互开放。
3.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二者根本上是对立的。
(×)提示: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史1894-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中国近代史(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前)主题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
”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④反映了作者对义和团运动完全赞同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留学生劝说义和团改“扶清灭洋”为“革命排满”,结果被义和团斥责为“二毛子”(假洋鬼子)而加以拒绝。
这说明①义和团纪律严明、组织严密②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③义和团英勇反帝而盲目排外④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有清醒认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
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A.《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B.《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C.《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D.《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4.孙中山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
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造成民众态度发生这样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改良道路受挫C.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D.洋务运动失败5.20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
……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
3、专题四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知识 结构
列强侵略与瓜分(中法、中日、瓜分、八国); 政治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左、反割台、义和团); 中国人探索(义和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经济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两次高潮
思想 资本主义思想发展: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新文化
社会生活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铁路和通讯、 大众传媒
①主权在民;——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②国民自由平等、权利 主要内容:
——否定封建等级观念,体现资产阶级民 主自由和平等原则
③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联系:《1787年宪法》颁布和实施;《1871年宪 法》《1875年宪法》局限
意义 1)政 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 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 地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如何理解“甲午战争是民族之痛,亦是民族之幸”? “痛”: 直接、间接
“幸”:
政治、经济、思想
抗争史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 背景、过程(新疆及策略、伊犁 及策略和人物)、行省设立 黄海海战,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反帝运动
背景、口号、过程(地 图)、性质及意义
★结论: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 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局限
概念辨析
• 封建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关系:封 建制度包括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制度、经济 上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等。简单地说,封建 制度是国体,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政体。 因此,中国的封建制度被推翻的标志是新 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的完成,推翻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的事件是辛亥革命。
第8讲_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8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结束
5.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那个时期 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 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对材料中“革命 性、民主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了君主专制,实现了民权主义 B.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代议制 C.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D.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 ( )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8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结束
8、近代各种新思潮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社会思潮 洋务思潮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中学为体,西学为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 用”;认为中国传统文 封建统治的需要 化是主体,不可动摇
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 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 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 用 专制的合理性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 来建设新文化 亡图存 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 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 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和 思想,应该革新 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8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结束
6.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 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 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 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 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 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 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 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4)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试题部分)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时空定位【阶段特征】从甲午中日战争到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斗争。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这一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自然经济解体加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政治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经济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近代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思想文化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全国课标Ⅰ卷,28,4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近几年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从知识上看,主要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剧变、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则体现了与时(1)整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变化,并注意分析变化的原因、影响(2)关注清末政治。
该内容考查较多,所选主题多为教材之外,注意依托清末社会环境复习(3)关注思想文化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联系,把思想文化,28,4分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外交局限,41(2),9分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29,4分影响20世纪初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因素政热点的联系;从学科核心素养上看,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发展同时代背景相联系全国课标Ⅱ卷,28,4分西方人对戊戌变法的态度,42,12分洋务企业变迁的启示【考点集训】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申报》刊文指出,中国“十余年来,旧观顿改,以此言守,尚何虑敌焰之嚣张乎”,并主张“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
10年高考真题-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1.(2019浙江4月选考,9,2分)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
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 ) ①邱逢甲②徐骧③刘永福④丁日昌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 C 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激起台湾人民的反抗。
根据所学,反割台斗争中邱逢甲、徐骧领导的义军与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敌人。
故①②③正确。
丁日昌是洋务派官员之一,逝于1882年,并未参加反割台斗争。
故④错误。
因此正确选项为C。
2.(2016江苏单科,9,3分)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 69.49 6.26 24.251900 62.99 11.20 25.811905 55.71 14.04 30.251910 50.89 16.14 32.971914 48.31 20.39 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案 A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1894年到1914年,日本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逐年加大,表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加强,A项正确;对英贸易比重降低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强有关,并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明显下降,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C项错误;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的变化说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D项错误。
3.(2014海南单科,14,2分)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专题五_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分析
②把救亡图存与思想改造相结合。
辛亥革命 (1)背景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②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 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 (2)过程 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②建立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 ③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革命失败: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革命果实被袁世凯 篡夺,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3)意义 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 观念深入人心。 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的大本营 ,是 “国中之国”
列强控制了京津地区 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 朝廷”
设使馆界 拆沽京炮台 惩反帝官员,禁反帝斗争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戊戌变法(1898.6—9) 1、起因: 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民族意识。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2、内容: 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 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 编练新军。 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 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3、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 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特别提醒
维新派基本上是由受过严格儒家思
想教育的知识分子构成的,这对他们的思想有
着重要的影响,表现一:他们借助孔子的权威来
宣传维新思想;表现二:他们发动维新变法不仅
2.2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三民主义内容的理解判断。解答本 题关键是回忆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分析选项的含义进行判
断。解题如下图:
答案:A
【即时点拨】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命题多是围
绕对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预计今后将会从三民主义思想内
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结合表格中其他行业企业的数量, D
项最为符合。 答案:D
【即时点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特征、成因 和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几乎每年都有考题,且非选择
题命题较多,主要利用图表材料,考查对其阶段特征的理解
认识。复习时应注意梳理每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 特征及成因,综合分析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道路。
2.经济上 (1)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 厂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极大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
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 的春天”。
3.思想上 (1)维新思想。甲午战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 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 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这是中国近代一次 思想解放的潮流。 (2)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 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 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持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 展的动力与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