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下《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矿物的常见性质,如颜色、硬度、光泽等。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矿物的颜色、硬度、光泽等性质的识别。
2.教学难点:矿物性质的观察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矿物呢?(2)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对矿物有什么了解?2.矿物的颜色(1)展示一些常见矿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引导学生观察矿物的颜色,讨论颜色与矿物种类的关系。
3.矿物的硬度(1)讲解矿物硬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2)展示一些硬度不同的矿物,让学生亲自体验并判断它们的硬度。
(3)引导学生讨论:硬度与矿物用途的关系。
4.矿物的光泽(1)讲解矿物光泽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反射光线的强度和性质。
(2)展示一些具有不同光泽的矿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光泽。
(3)引导学生讨论:光泽与矿物成分的关系。
5.矿物的其他性质(1)讲解矿物的其他性质,如密度、导电性、磁性等。
(2)展示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矿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3)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性质与矿物用途的关系。
6.实践活动:认识身边的矿物(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常见矿物。
(2)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矿物的颜色、硬度、光泽等性质。
(3)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讨论矿物的性质与用途。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观察身边的矿物,记录它们的颜色、硬度、光泽等性质。
2.查找资料,了解矿物的其他性质,如密度、导电性、磁性等。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矿物的颜色:通过展示如赤铁矿(红色)、蓝铜矿(蓝色)等具有明显颜色的矿物,让学生直观感受颜色与矿物成分的关系。
询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些矿物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矿物的硬度:使用摩氏硬度计,让学生亲自动手测试不同矿物的硬度。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2 认识矿物的性质》苏教版
《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图片和观看视频,运用联想法认识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2、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3、知道赤铁矿、滑石、石墨等是人们常见的矿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作用很大。
过程与方法:1、组内研讨交流,运用资料搜集等方法认识常见矿物及作用。
2、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运用观察法、比较法,认识矿物的多种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到研究矿物带来的乐趣,感受到矿物的神奇。
2、愿意通过小组合作,共同研究矿物的性质,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
3、认识到矿物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很重要,意识到矿物属于不可再生性资源。
教材分析:这单元是根据“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地球物质”内容来进行构建的。
是在学生学习了组成地球物质“水、空气、土壤”之后,学习的有一个组成地球的物质——岩石和矿物,本课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第二课,在第一课认识岩石特征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了解岩石和矿物的关系,认识矿物的多种特征,了解矿物的用途。
本课的内容安排存在两条并行的主线,一条是贯穿全课的认识矿物性质的活动,一条是了解矿物用途的活动,两线相融相辅,实现了认识与运用的有机结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学情分析:本课的矿物学生在生活中很少见,学生对矿物还是没有很好的了解,对矿物的概念很模糊,没有系统的本质的理解。
学生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对岩石有了认识,在教学上可以在矿物的性质方面进行突破,带领学生进入新知。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学生通过合作体验探究矿物的性质以及用途。
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教学准备:矿物标本、放大镜、手电筒、无釉白瓷板、铜钥匙、小刀、实验标准手册。
重点:从各方面认识一些矿物的性质。
难点: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
教学活动:一、问题导入,实践激趣:(一)认识岩石和矿物的关系1、复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岩石,谁来说说看,你都知道了哪些岩石?学生:有砂岩、砾岩、页岩、花岗岩。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列举出常见的矿物,并了解它们的主要性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培养对矿物的认识和鉴别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矿物的主要性质2. 矿物的鉴别方法教学难点:1. 矿物性质的理解和运用2. 矿物鉴别技巧的掌握教学准备:1. 各种矿物标本或图片2. 矿物鉴定工具(如放大镜、地质锤等)3. 教学课件或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矿物资源,激发学生对矿物的兴趣。
2. 教师展示各种矿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矿物。
二、探究矿物的性质(15分钟)1. 观察矿物:学生分组观察矿物标本,用放大镜观察矿物的表面特征。
2. 触摸矿物:学生用手触摸矿物,感受矿物的硬度和光滑度。
3. 闻矿物:学生闻矿物的气味,判断矿物的特征。
4. 品尝矿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学生品尝矿物,了解矿物的味道。
5.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矿物的性质,如颜色、硬度、光滑度、气味、味道等。
三、矿物鉴别游戏(10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真假矿物标本,让学生进行鉴别。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组选出一个矿物标本,其他组判断其真伪。
3. 教师点评学生的鉴别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矿物鉴别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矿物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搜集更多关于矿物的资料,了解矿物的用途。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触摸、闻、品尝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矿物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矿物鉴别游戏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
《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
2、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德育目标:
1、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
2、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
1、知道岩石和矿物的关系。
2、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3、了解常见矿物的各种用途。
教学难点: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
2、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
3、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
教学准备:
矿物标本、放大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教学目标:
1、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2、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德育目标:
1、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
2、愿意为减少资源浪费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
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
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教学难点:
1、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2、能够调查家庭、学校、班级消耗资源的情况。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篇一:《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中的第2课。
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知识与技能:1、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2、认识几种常见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2、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三、教学重点:从各个方面认识一些矿物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实验材料:矿物标本、有关矿物用途的图片、记录表、小刀、铜钥匙、玻璃、放大镜、彩笔、记录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设疑激趣1、同学们,戴老师知道我们在科学课上又结识了一个新“家族”,大家还记得他们是谁吗?关于这些美丽的岩石,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作用、颜色、形状等)2 知道的这么多,你们真棒!今天这节课我们的这个“家族”的“明星们”由于时间仓促不能亲自来,但是还是寄来了他们的明星照,让我们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出场,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揭开她们的神秘面纱,大家有信心吗?二、观察记录花岗岩发现岩石与矿物的关系1、研究花岗岩——认识岩石与矿物的关系仔细观察花岗岩。
交流发现所得:花岗岩中有白色、肉红色、黑色的颗粒。
2、“搭建积木”——了解岩石与矿物的关系回忆玩积木的情景用“如果说岩石是那么矿物就是”说话小结: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
花岗岩就是有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的。
三、观察认识矿物描述矿物基本特征(一)、出示矿物图片:介绍:萤石、石墨、硫磺、黄铁矿、滑石、赤铁矿、石膏、褐铁矿、白云母、冰洲石、石棉、水晶等。
(二)研究矿物的方法说一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些矿物的特征?(1)(从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硬度等方面来认识岩石。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矿物,了解其主要物理性质,如颜色、条痕、硬度、光泽等;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敲击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矿物的感知和辨别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矿物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矿物,了解其主要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矿物的感知和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矿物标本、标本盒、放大镜、实验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矿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矿物的兴趣。
二、探究矿物的物理性质(15分钟)1. 教师分发矿物标本,学生分组观察、触摸、敲击矿物,记录矿物的颜色、条痕、硬度、光泽等物理性质。
三、矿物辨识比赛(10分钟)1. 教师准备矿物标本,制作标本盒,让学生触摸、观察,并判断矿物的名称。
2.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教师评分,给予奖励。
2. 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绘制矿物标本图,标注矿物的名称和物理性质。
2. 家长参与评价,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矿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矿物的感知和辨别能力。
六、实践活动:矿物的采集与鉴别(20分钟)活动目标:1. 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矿物的采集活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矿物的鉴别和分类。
活动准备:铁锹、放大镜、采集袋等。
活动过程:1. 教师带领学生前往矿物采集地点,进行实地教学。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使用铁锹等工具,进行矿物的采集。
3. 采集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矿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4. 采集完成后,学生将矿物带回家,利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鉴别和分类。
活动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以及对矿物特征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2认识矿物的性质苏教版
认识矿物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中的第2课。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研究几种常见矿物的性质,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常见的矿物,感受到自然界中资源的丰富和宝贵,为学习《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打下伏笔;通过多种多样的、不同方式的科学探究,知道它们的性质特征,学会鉴别常见矿物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感受,充分体验人类了解矿物和掌握矿物的性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开发、利用矿物服务,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课《认识常见岩石》的学习,学生对岩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矿物”这个相对专业的概念却少有认识,甚至多数学生之前的认知可能为零。
针对这个现象,多创设观察实验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和辨别自然界里常见的矿物,知道常见矿物的性质特征,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能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
2、认识一些矿物的性质。
3、能按一定的分类标准给矿物分类。
4、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5、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从几个方面认识一些矿物的性质教学难点: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五、教学准备:花岗岩(实验盒中)、放大镜、彩笔、记录纸、金属矿物标本盒、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玻璃、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观察花岗岩的矿物组成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岩石的知识,认识了各种岩石的特征,并且观察了几种典型的岩石,2、提问:(实物投影)看看这是什么岩石?(花岗岩)3、提问:花岗岩有什么特点?4、提出问题:现在请你们借助放大镜再来仔细观察花岗岩,看一看,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彩笔绘出你们的发现。
5、学生分组观察(画图描述花岗岩颜色,颗粒等方面的特点。
)6、学生交流观察现象。
(花岗岩中有白色、肉红色、黑色的颗粒。
)7、小结:这些成分集中的、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矿物,白色的矿物是石英,肉红色的矿物是长石,黑色的矿物是云母。
认识矿物的性质-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认识矿物的性质 - 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节课将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矿物;•学习认识矿物的性质;•掌握通过矿物的外观来判断矿物的种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矿物的定义;•掌握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通过矿物的外观来判断矿物的种类。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A. 教学过程活动1:引入新知1.老师播放一个包含各种矿物的视频,让学生看矿物长什么样子,有哪些特点。
2.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石头是什么吗?”,听学生回答。
活动2:矿物的定义1.老师给出矿物的定义:“矿物是指自然界中的基本物质,具备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2.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矿物的定义。
活动3:认识矿物的性质1.老师介绍认识矿物的性质:硬度、颜色、透明度、光泽、断口等。
2.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矿物样本和图片,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辨认不同的矿物。
活动4:通过外观判断矿物种类1.老师找来一些已知种类的矿物,将它们放到盒子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辨认继续找出新的矿物。
2.老师让学生交流一下,分享自己怎样通过外观来判断矿物的种类。
活动5:总结1.老师原地复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指出一些同学的优秀表现;2.老师提醒学生,矿物外观虽然可以作为判断种类的依据,但一定要结合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B. 教学方法•交互式探究:学生和老师互动,通过观察、辨认和讨论来互相学习;•案例教学:通过实例讲解最容易获取学生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以交互式探究和案例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通过外观来辨认矿物种类。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对矿物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在教学效果方面,建议家长和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探究矿物的相关知识,以便对学习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知。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矿物的概念和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矿物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分类。
难点:矿物特性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矿物标本、显微镜等教学用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矿物标本,引导学生关注矿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矿物的概念、特性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矿物的基本知识。
3. 实践:学生分组观察矿物标本,用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微观结构,总结矿物的特性。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矿物的实际应用,如珠宝、建筑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矿物特性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矿物特性的知识点。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矿物及其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矿物特性的掌握程度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矿物概念和特性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矿物特性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对矿物实际应用的了解,以及环保意识的表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采集矿物标本,增强学生对矿物的认识。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开展矿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矿物标本的安全使用,避免学生受伤。
2.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确保观察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辅导。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矿物特性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15 《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认识岩石特征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了解岩石和矿物的关系,认识几种常见矿物的外表特征和物理性质,了解矿物的用途。
本课的内容安排存在两条并行的主线,一条是贯穿全课的认识矿物性质的活动,一条是了解矿物用途的活动,两线相融相辅,实现了认识与运用的有机结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认识岩石和矿物的关系。
课文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石头有什么特点”为题,引导学生发现岩石中含有各种矿物,矿物是岩石的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认识矿物的性质。
课文分别从矿物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五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矿物的性质。
课文首先以比较典型的矿物——赤铁矿和石墨为例,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矿物有着不同的颜色。
(其实,许多矿物的名字就是根据它本身的颜色命名的)如黑云母是黑色,赤铁矿是棕红色,黄铜矿是黄色。
有些矿物是无色的,如水晶等;其次课文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矿物的透明度,让学生把矿物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分类,并对方解石和白云母重点进行了介绍。
课文还以方铅矿和石膏为例,说明不同的矿物发出的光泽不同,可以用“像……一样”的词语来形容;此外,课文还以滑石和金刚石为例,说明矿物的硬度差别很大……,同时,在引导学生认识矿物的性质时,还适时地安排了矿物的分类和按硬度大小排序的活动。
第三部分,认识矿物的用途。
在安排上,课文是结合每一种矿物的性质来说明它们的用途的,借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体会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纵观本课内容,课文将指导获知与引导观察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在指导学生认识岩石的颜色时,渗透了判断矿物颜色方法的介绍;在指导学生认识矿物的透明度时,融入了对矿物透明程度的分类标准介绍;在指导学生认识矿物的光泽时结合了描述方法的阐述;在指导学生了解矿物的硬度差别中介绍了鉴别硬度的方法等。
不断使学生了解一些矿物的分类知识,还教会了学生认识与识别矿物的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3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矿物的性质及其分类;2.理解矿物的硬度与颜色之间的关系;3.学习观察矿物的光泽和断口;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矿物的性质及其分类;2.硬度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矿物的硬度与颜色之间的关系;2.观察矿物的光泽和断口。
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粉笔;2.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3.矿物标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问题或展示一些矿物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预习矿物的性质和分类。
Step 2 介绍矿物的性质及其分类(10分钟)1.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矿物的性质,如颜色、硬度、光泽、断口等;2.分别展示一些矿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硬度、光泽和断口,帮助学生理解矿物的性质。
Step 3 讨论硬度与颜色的关系(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矿物的硬度与颜色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2.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分析并总结:硬度较大的矿物颜色一般较暗,而硬度较小的矿物颜色一般较浅。
3.以教材中的例子为参考,让学生总结硬度与颜色之间的规律。
Step 4 观察矿物的光泽和断口(10分钟)1.通过教师的示范,向学生介绍矿物的光泽和断口的观察方法;2.分别展示一些具有不同光泽和断口的矿物标本,帮助学生理解光泽和断口的特点。
Step 5 练习与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矿物图片,让学生根据颜色和硬度进行分类;2.教师出示一些矿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其光泽和断口,并进行描述。
Step 6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矿物进行深入研究。
让学生观察、测量并记录该矿物的颜色、硬度、光泽和断口,并撰写一份矿物的性质报告。
Step 7 总结与归纳(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矿物的性质及其分类。
并检查学生对硬度与颜色关系的掌握程度。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认识矿物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4.2课时教学设计
来制作石膏像。
5、硬度:硬度是指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它是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谈话:试着分小组来动手操作探究矿物的硬度,不同的小组研究不同的矿物,最后来总结讨论。
实验步骤:
(1)准备测试的矿物
(2)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和玻璃作为工具,刻划测试矿物
(3)记录实验探究的结果
(4)小组交流讨论,给矿物标本按硬度排序。
硬度判断参考表:
刻动刻不动
刻划时手有滑感
刻划时手有划破的感
觉
矿物表面显露出明显
矿物表面不显痕迹
刻划痕迹
无粉末堆积
有时刻划两侧堆积有
矿物粉末
6、形状:大多数矿石都像粗盐粒那样有一定的形状,各种矿物的形状有很大的差别,比如石英晶体有八个面,呈六角形;萤石晶体多为六个面的立方体。
谈话:试着把矿物标本中的石英、萤石找出来。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矿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矿物的概念和特征。
2. 矿物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1. 矿物特征的识别。
2. 矿物分类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矿物标本、显微镜等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矿物标本,引导学生关注矿物的外观特征,激发学生对矿物的好奇心。
2. 讲解:教师讲解矿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矿物的基本知识。
3. 实践:学生分组观察矿物标本,用彩笔描绘矿物的外观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矿物的分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矿物的特征和分类,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6. 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矿物标本,了解其特征和分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测验: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矿物特征和分类的理解掌握程度。
3. 单元测验: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测验,全面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延伸:1. 开展校园矿物标本展览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矿物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矿物博物馆,实地了解矿物的形成和开采过程。
九、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矿物标本、显微镜、教学PPT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矿物标本等学习资源。
十、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科学下册《认识矿物的性质》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认识矿物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矿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矿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矿物的概念、特征、分类和鉴别方法。
2. 教学难点:矿物鉴别方法的运用和实际操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矿物标本、矿物图片、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观察矿物的工具(如放大镜、镊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矿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矿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矿物的概念、特征、分类,讲解矿物鉴别方法。
3. 学生活动:观察矿物标本,分析矿物的特征,分组讨论矿物的分类和鉴别方法。
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矿物鉴别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矿物鉴别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矿物,记录其特征,尝试进行分类。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主要矿物资源及其用途。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利用“观察、实践、总结”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3. 矿物鉴别实践: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矿物鉴别方法的掌握。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矿物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邀请矿物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矿物的认识和了解。
3. 开展矿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矿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地球表面自然形成的无机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2. 矿物的特征:颜色、硬度、条痕、光泽、解理等。
3. 矿物的分类:根据矿物的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类别,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矿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2. 教学难点:矿物特征的识别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实物标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矿物。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矿物,激发学生对矿物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矿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展示相关多媒体资源。
3. 实践:学生进行矿物标本观察,分析矿物的特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矿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物标本:各类矿物标本,用于学生观察和识别。
2. 图片和视频:相关矿物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矿物特征。
3.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矿物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矿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 第二课时:讲解矿物标本的识别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矿物知识,整理笔记。
2. 观察身边的矿物,尝试识别并记录其特征。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关注学生对矿物概念、特征和分类的理解,以及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矿物的常见性质,如颜色、光泽、硬度等。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矿物性质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矿物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矿物的性质,学会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方法。
难点:理解矿物的硬度、光泽等性质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矿物标本、图片、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观察记录表、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观察1.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矿物标本,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观察矿物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矿物标本。
引导学生观察矿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等特征。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认识矿物的性质1.矿物的颜色向学生展示不同颜色的矿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讲解矿物颜色的成因,如含有的金属元素等。
2.矿物的光泽向学生展示不同光泽的矿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讲解矿物光泽的分类,如金属光泽、玻璃光泽等。
3.矿物的硬度向学生展示不同硬度的矿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讲解矿物硬度的概念,如摩氏硬度等。
4.矿物的其他性质向学生展示矿物的其他性质,如透明度、解理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讲解相关概念。
第三课时:实验与探究1.实验一:观察矿物的颜色和光泽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矿物的颜色和光泽。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实验二:测试矿物的硬度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摩氏硬度计测试矿物的硬度。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四课时:矿物的应用与拓展1.矿物的应用向学生介绍矿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材料、金属制品等。
引导学生关注矿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2.矿物的拓展向学生介绍矿物收藏和鉴赏的知识。
鼓励学生参加矿物收藏活动,提高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观察身边的矿物,记录其颜色、光泽、硬度等特征。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2.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学会用多种方法研究矿物的性质;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并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和感受。
2.认识自然界中常见的矿物;知道矿物在颜色、划痕、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认识几种常见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
3.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感受自然界中资源的丰富和宝贵;体验人类了解和掌握矿物性质能更好的为人类开发和利用。
【教学重点】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矿物的形状。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常见的矿物、白瓷片、放大镜、手电筒、记录单、收集观察矿物方法参考资料、收集矿物用途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观察岩石,“引入”矿物1.上节课刚刚研究了岩石!老师楼下做装修我随手捡了几块不知道是什么,你们能帮我看看?2.学生鉴别并汇报这是花岗岩?它都有哪些颜色的颗粒?((白色、粉红色、黑色)组成这些花岗岩的颗粒分别石英、长石、云母。
3.在大自然中,像花岗岩中的这些成分集中且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
它们是构成岩石的“积木”,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的矿物组成的。
大家想不想用这节课再进一步研究认识矿物?板书课题:认识矿物的性质二、展示矿物,“欣赏”矿物1.你知道哪些矿物吗?矿物是自然界中宝贵的资源,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些矿物,想看看吗?2.展示各种矿物的图片。
三、讨论方法,“引探”矿物1.组织讨论:面对这么多的矿物,最感兴趣的是哪几种,你准备从哪些方面研究?还想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怎样来研究呢?2.确定研究主题:准备从哪方面研究?(如: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等)怎样来进行研究?(如:摸、敲、划、借助工具观察等)3.出示观察记录单,归纳研究方法:(1)矿物的颜色。
(2)矿物的硬度。
(3)矿物的光泽。
(4)矿物的形状。
(5)矿物的透明度等。
活动一:认识矿物的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
2、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德育目标:
1、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
2、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
1、知道岩石和矿物的关系。
2、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3、了解常见矿物的各种用途。
教学难点: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
2、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
3、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
教学准备:
矿物标本、放大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教学目标:
1、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2、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德育目标:
1、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
2、愿意为减少资源浪费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
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
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教学难点:
1、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2、能够调查家庭、学校、班级消耗资源的情况。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上一篇文章:教案共享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教案∙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