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简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3一. 教材分析《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以及运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本节课内容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加减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数数、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顺序,比较符号的运用。
2.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相关的图片、动画等。
2.教学道具:小卡片、小奖品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水果店、动物园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其中的物品。
引导学生发现数的顺序,为后续学习比较大小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一些有关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如:“哪个数大?哪个数小?”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小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数。
要求学生用比较符号表示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游戏,如“抓鬼游戏”、“接力比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2《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2《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数的顺序,学会比较大小,并能够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顺序,对基本的数概念有所了解。
但他们还不太会运用比较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数的顺序,学会比较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数的顺序,学会比较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展示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3.学习单:为学生提供练习比较大小的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的大小关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教学目标:1、在用回形针进行摆拼的活动中,增强对平面图的感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在拼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做一做、数一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载频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体验平面图形的奥妙,感受数学美。
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数学奥妙,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彩色回形针拼成的图案、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学生准备:彩色回形针、胶水、卡纸教学过程:一、欣赏有回形针拼成的图案。
拿出一颗回形针:同学们认识它吗?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用回形针拼成的图案,漂亮吗?学生欣赏,说一说,你看到了那些平面图形?你想不想亲手做一幅美丽的图案?二、活动:拼图案1、可以自己独立拼,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拼一幅图,一边拼一边观察:你的作品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2、学生活动3、展示制作结果:①你们拼的是什么?②每个图案中都有哪些图形?③估一估,数一数,每个图案分别用了多少个回形针?三、欣赏由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师:平面图形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图案,点缀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欣赏图案。
四、课堂小结: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些什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设计「篇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5、4、3、2》教案教学内容:十几减5、4、3、2教材第1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计算方法时培养学的计算能力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5、4、3、2难点:掌握“破十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是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数的顺序,以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的概念和比较大小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同时,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的顺序,能够用数字和箭头来表示数的顺序;学生能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表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用数字和箭头来表示数的顺序,能够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图片、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出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说出“3个苹果比2个香蕉多”2.呈现(10分钟)通过学生用书,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案2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2一. 教材分析《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自然数的顺序,学会比较大小,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的读写能力,对数的顺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比较大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实例和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比较大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自然数的顺序,学会比较大小,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自然数的顺序,学会比较大小。
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可能对比较大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游戏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比较大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卡片、图片等,用于展示和练习。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方便学生记录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引出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例和课件,展示自然数的顺序,如1、2、3、4、5等,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3一、教学背景分析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是数学一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接下来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这一知识点时,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理解数字的排列顺序,培养对数字的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够正确排序一组给定的数字,正确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2.过程技能: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排序一组给定的数字。
2.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2. 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入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给出一组数字,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二步:教学内容学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数的排序练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2.设计有趣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数字的大小关系,加强记忆。
第三步: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并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解惑。
第四步: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作业可以包括排序题、比较大小题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数字的大小关系理解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存在混淆的情况。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关注,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目的。
以上是本节课《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案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1-20的数字并能正确念读。
2.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排列1-20的数字。
3.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简单方法。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1-20的数字排列练习。
2.能够通过图片或实物对数字的大小进行比较。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识1-20的数字。
•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数字。
难点•学生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包含数字1-20的图片和比较大小的练习题目。
2.数字卡片:包括1-20的数字,每个数字12个。
3.比较大小的实物或图片:如不同大小的水果、球等。
4.记录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表。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唱数歌,熟悉数字1-20的顺序。
2.让学生观察数子卡片,认识每个数字。
第二步:数的顺序练习(15分钟)1.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顺序排列,培养学生对数字顺序的认知。
2.让学生合作进行数字排列游戏,加深印象。
第三步:比较大小(20分钟)1.展示不同大小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大小关系。
2.让学生两两组队,比较手中数字卡片的大小,训练比较大小的能力。
第四步:活动展示与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排列成果和比较大小的过程。
2.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1-20的数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数字的顺序排列和简单的比较大小方法。
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上未完成的数字排列练习。
2.完成一份关于数字比较大小的练习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合作完成任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1一. 教材分析《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的顺序,学会比较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数,但对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比较经验,但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深化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2.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大小,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顺序的掌握;2.比较大小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的顺序,学会比较大小;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2.准备游戏道具;3.准备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数,从而引出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数的顺序,从1开始,依次排列到100。
让学生说出每个数的顺序,并尝试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比较大小。
例如,设置两个数,让学生判断哪个数大哪个数小,或者设置一个数,让学生找出比它大的数和比它小的数。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数,然后用卡片写出比这个数大和小的数,最后小组间进行展示,互相检验。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的小编为广大一年级的数学老师们整理了“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更多内容请关注!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从100倒数到50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你是怎样想的?”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1、教学例七:(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
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
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3、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单、双数,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一些排列规律。
1.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进一步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根据数位顺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2 教学难点:探究和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
2.3 考点分析:熟知100以内数的顺序,根据百数表准备填出缺少的数。
教学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100以内数的顺序复习铺垫1.复习数位表知识及根据小棒的数量在计数器上的表示。
2.复习100的组成,写数和读数。
3.复习数的组成。
(填空题)十位上是3,个位上是6,这个数是( 36 )。
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6,这个数是( 63 )。
个位上是4,十位上是7,这个数是( 74 ) 。
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59 )。
4.复习数位的排序规律:数位排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越往左走数位越高,十位比个位高,百位比十位高。
情境引入(一)情境创设:1.呈现学生做操时整齐队列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他们队伍整齐吗?为什么能排得这么整齐?引导学生说出:那是因为他们按照个子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排队。
2.师:其实,许多事情我们都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做才行。
(二)引入新课:1.师:我们在学习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上,有序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师:看,听说我们小朋友在排队,数宝宝们也想来表演一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从学生排队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感知“有序”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由此引入课题,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5《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5《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2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识读数,认识08的数字,掌握08数的顺序。
2.能够通过比较大小表示所给数数字的大小,掌握以“大于”、“小于”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1.学习0~8数的顺序。
2.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大于”、“小于”符号的含义。
2.学生通过练习能够熟练掌握比较大小的技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或者黑板、彩色粉笔。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黑板或者投影仪展示0~8的数字,让学生快速认读数字。
•让学生按顺序大声念出这些数字。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教师向学生解释“大于”、“小于”的概念,并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
2.教师带领学生练习用“大于”、“小于”符号比较大小。
三、课堂练习(20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基础练习,比较大小。
2.针对学生掌握情况,可以组织一些小组间的竞赛,让学生互相比较大小。
四、巩固提高(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依次排序,加深学生对数字顺序的印象。
2.让学生完成一些拓展练习,提升他们对比较大小的技巧。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大于”、“小于”的比较方法和数字的顺序。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作业题目。
2.巩固数字的顺序排列,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认识0~8的数字、数的顺序以及比较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巩固知识点。
课后需要巩固练习,巩固数字的顺序与大小的比较,确保学生彻底掌握这些知识。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案5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5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将1~100之间的数按大小顺序排列,能够正确比较任意两个数字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练习和游戏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字大小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1~100之间数字的大小关系,能够准确比较大小。
•难点:学会将不同大小的数字进行比较并排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1~100之间的大数和小数,比如比一组数字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让学生思考:什么是“顺序”,我们怎样才能判断数字的顺序。
2. 学习新知识•讲解例如:“2、9、5、8”这几个数字怎么比较大小,引导学生猜谜题并讨论。
•教师演示将一些较大的数字和较小的数字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符号(>、<、=)说明大小关系。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小组练习题,比较10组不同的数字大小关系。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帮助掌握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
4. 游戏活动•设计小游戏:“比一比”,学生互相比较手中数字卡的大小,并写下比较关系。
•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比较巩固数字大小的概念,增加趣味性和活跃性。
5.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带领学生回顾如何判断数字的大小关系。
•鼓励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数字大小比较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
但在教学中可能出现学生在小数比较中的困难,需要及时引导和巩固。
通过课堂反思,不断完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大小关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成绩。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案10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10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数字0-100的大小顺序。
–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能够准确地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大小比较词语。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
–激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大小顺序的掌握。
–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等表示比较大小的概念。
–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大小比较。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
–课件或板书准备。
2.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卡片。
3.教师准备–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内容。
–熟悉教材内容,熟练操作教具。
四、教学过程Step1:复习导入 - 教师可通过数字卡片和符号卡片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数字大小比较方法。
- 引导学生领会“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的概念。
Step2:新知讲解 - 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 以具体的例子和实物为例,讲解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Step3:示范操作 - 让学生进行互动比较大小练习。
- 使用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模拟比较大小的情境及过程。
Step4:巩固提升 - 分组或个人练习,练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Step5:课堂小结 -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强调重点。
- 确保学生对数字的大小顺序和比较方法有清晰的认识。
五、课堂作业•布置相应的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后交作业。
六、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做出调整。
七、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比较各种事物的大小关系。
•提倡家长与孩子在家中进行大小比较游戏,增加孩子的实际操作机会。
以上是本课《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案7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7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字1-100的大小关系。
2.能够正确使用“比”和“比较”这两个概念。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大小,能够合理比较物品的大小。
教学重点1.让学生正确区分数字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使用“比”和“比较”这两个概念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2.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主地观察和比较物品的大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以及相关课件、黑板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大小不同的规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数的顺序(15分钟)•教师通过教材上的例题,讲解数字1-100的顺序。
•引导学生快速背诵1-100的数字。
3. 比较数字大小(20分钟)•让学生两两配对比较数字的大小,运用“比”和“比较”的概念进行对比。
•老师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检查对方回答。
4. 拓展活动(10分钟)•教师出示多个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写下它们的大小顺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比较能力。
5.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积极观察和比较物品的大小。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本课内容的练习。
2.在家中观察和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一下4.2《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下4.2《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字大小顺序的感知和理解。
2.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号比较数字大小。
3.能够通过练习掌握数字大小顺序的排列方法。
二、教学重点1.数的大小顺序概念的理解。
2.不等号的运用。
3.数的大小顺序排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多个数字大小关系的比较。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数字大小的排列方法。
四、教学准备1.游戏道具:数字卡片、大于、小于、等于符号卡片。
2.板书准备:标题“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3.复习前一节内容,作为引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节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2. 游戏活动老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关系,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对数字进行排序。
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数字大小顺序的理解。
3. 练习巩固教师设计一些数字大小关系题目,让学生在课桌上使用符号卡片回答。
反馈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正确使用不等号比较数字大小。
4. 拓展应用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购物比价、时间先后顺序等。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数字大小顺序比较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提高了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能够独立解决数字大小排列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强化练习,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数学教案精选10篇
小学一年级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数学教案精选10篇小学一年级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数学教案 1一、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数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对数的顺序的探究过程,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数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小朋友们前面学过了数数,谁能从38数到52?抽学生数数。
同桌的学生相互数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的顺序。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1、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出示例1数字图片。
教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请你将教科书9页的例1的表格补充完整,看谁填得又对又快,开始。
学生填完以后抽一名学生把结果展示出来,进行集体订正。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结果,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发现,学生可能主要有这样几个发现:(1)横着看。
从左往右看,前一个数都比后一个数少1,反之多1。
从第二排起,每一排上的数除了最后1个数以外,十位上的数都是相同的。
(2)竖着看。
从上往下看,下一个数比上一个数多10,反之减少。
每一竖列个位上的数相同。
(3)斜着看。
有一斜行是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都是相同的数。
每一斜行都有一些排列规律。
也许学生还有其他的发现,只要学生说得有理,都可以给予肯定。
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下面我们就运这些规律来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9。
如果不看书上的表格,你知道39的左面是哪一个数吗?右面、上面和下面呢?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说出:39的左面是38,右面是40,上面是29,下面是49。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刚才我们在按顺序从1数到100时,你能发现哪些数小,哪些数大吗?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不难发现在按顺序从1数到100时越往后数数就越大。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案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1一. 教材分析《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的顺序,学会比较大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能够顺利地数数和识数。
但是,他们在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学会比较大小,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数的顺序,学会比较大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数的顺序,学会比较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学会比较大小,并能够灵活运用。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概念。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卡片和小物品,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按照顺序排列,或者比较大小。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例如,给出一组数字,让学生按照顺序排列,或者比较大小。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案1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11一. 教材分析《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数的顺序,以及如何比较大小。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但对于比较大小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数的顺序,学会比较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数的顺序,学会比较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操作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轴、卡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小棒、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数轴,引导学生复习数的顺序。
提问:“请大家看看数轴,1在2的左边,还是右边?3在2的左边,还是右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的顺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组数字,引导学生比较大小。
第一组:23、25、30;第二组:20、22、28。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看这两组数字,哪一组数字更大?”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从位数开始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较大小练习。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案5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4.2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5一. 教材分析《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自然数的顺序,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自然数的意义,体会数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自然数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太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此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比较大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自然数的顺序,理解自然数的大小关系。
2.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自然数的顺序,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教学难点:理解自然数的大小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小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水果店、动物园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物品的数量,引出自然数的顺序。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自然数,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发现自然数的顺序,并学会用“大于”、“小于”和“等于”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比较大小,教师巡回指导。
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如“找朋友”,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比较大小的技巧。
4.巩固(5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掌握程度。
教师可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自然数的大小关系,如家庭人数、班级人数等,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教案《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简案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3.能正确地运用<、>或=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4-8=15-7=9+4=12-7=
8+9=7+5=13-6=11-3=
2.开火车从1数到100.
3.填空.
(1)3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25里有()个十和()个一.
(3)()个十和()个一组成23.
(4)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4.在○里填上>、<或=.
14○1418○15
19○209○13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1)填表:
指导学生打开教科书第33页看例7,按照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分组讨论.你从表里看到哪些有趣的排列?
学生小组内发言,教师提醒学生要有序地观察.如:横看、竖看、斜看等.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汇报排列规律.如:
①每行10个数,第一行给出的数都是双数,要填的都是单数.
②每一行个位上的数都相同.
③左上角和右下角相邻两数相差11.
④每一横行都是从小到大排列,每一竖行都是从小到大排列,横看、竖看、斜看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
如果学生能回答出第④点,教师可让学生具体举例说明谁比谁大,并追问:你们还能看出哪个数比哪一个数大?(通过观察数目表,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为比较大小做好准备.)
(3)看数目表找数.
①第3行第9个数是多少?第8行第5个数呢?你发现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第6行第3个数是多少?第7行第3个数呢?
②5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你发现这三个数有什么关系?64和66中间的数是多少?这三个数有什么关系?
③同桌互相提问.
2.完成教科书第33页做一做.
3.教学例8.
(1)教学例8左题.
①指名学生表述图意.板书:2523
②讨论:25和23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已经有了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说出:25是由2个十和5个一组成,23是2个十和3个一组成,所以25>23;或者根据数数时25在23后面,所以25>23.板书:>
③填空:38○3549○4686○89
(2)教学例8右题.
①出示计数器比较,同桌互相说说计数器上的珠子所表示的数各是多少,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汇报结果,指名板演.
(3)总结.
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先看十位上的数,如果十位上的数不相同,那么谁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这时,谁大,这个数就大.如果个位上的数也相同,这两个数就相等.
4.完成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填一填.
(1)49后面的一个数是()
(2)58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3)比90小1的数是().(4)
(5)
2.说一说,是对还是错.(1)59>51()
(2)65>56()
(3)78>87()
(4)比50少1的数是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