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药教案

高二语文药教案

高二语文《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小说《药》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掌握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小说主题思想、进行文学批评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药》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

理解《药》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让学生简要介绍作品内容、主题及鲁迅的写作风格。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药》全文,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学生边读边标记出生词、难句,教师适时解答。

3.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夏瑜、华小栓、华大妈等的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4.课堂讨论让学生就《药》的主题思想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药》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2.分析情节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药》的情节结构,如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探讨情节安排的巧妙之处。

3.鲁迅小说艺术特色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如讽刺、象征、现实主义等。

学生结合《药》分析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

4.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鲁迅小说的认识。

第三课时1.课后作业讲解教师针对课后作业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课堂检测教师通过提问、默写等方式检测学生对《药》的理解程度。

3.课后作业布置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药》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

《药》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药》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药》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药》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药》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和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材是由余华所著的小说《药》,主要讲述了夏琳、林海及其所在的城市这三个居民群体在不同层面的命运紧密相连,诠释了人性本质及其在现代都市中遭受考验的故事。

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此小说的阅读,深刻理解现代都市中人性的扭曲与虚伪,明确良知与天理的重要性。

2. 能够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感悟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描写的现实社会的喜悦和困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和补充的关系。

3. 能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提高提供帮助。

二、课程环节与设计1. 热身环节:课前调研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公开的问卷或者课前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们对于该小说的了解程度,如果了解较少,可以在热身环节里介绍小说的基本情节,简单解读小说的主要情节和相关人物形象。

2. 第一环节:整体感性理解小说第一环节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整理小说的基本情节,并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整个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朗读和一些图像化的手段, 如视频和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相关的人物形象,从而深入感受小说所表达的情感信息以及相关的生命价值观。

3. 第二环节:分析关键情节在分析关键情节环节中,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小说“药”这个关键情节,为学生解读该场景下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变化过程,以此来反映出现代都市中人性的扭曲和虚伪。

此环节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发掘小说中的人性矛盾,从而引导学生自我思想,加深学生们的心理认知。

4. 第三环节:独立思考与讨论在独立思考与讨论环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探讨的问题和观点,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主题内容的理解和观点。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此来丰富学生们的思维深度,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

5. 第四环节:总结与回顾本次教学总结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让学生对小说的主题和主要情节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并对学生们的感性认识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

《药》 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药》 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药》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马山县金伦中学黄秀德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分析背景、情节入手赏析作品主题。

2.学习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欣赏环境描写。

二、教学难点1.理解“乌鸦”的深刻含意。

2.领会作者为夏瑜坟上平添一个花环的用意。

三、教学时数:3课时四、教与学师生互动第一课时1.导入设计: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药品,让学生说出这些药品的作用,并分别用一句说出药的作用和用药原则是什么?明确:药的作用: 治病救人用药原则: 对症下药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3.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有过买药的经历,下面请大家将你平时买药与课文中的人物华老栓买药作一对比。

明确:地点对象来源过程食用方法药效同学们:药店或医院药师或售货员正规药厂文明开水兑服康复刑场刽子手人血馒头粗暴烧黑吃入坟4.对以上对比结果你有什么感受?明确:荒唐不可思议5.由此你可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华老栓?明确:愚昧无知6.对于售药者“康大叔”你又有怎样评价?明确:野蛮粗暴贪得无厌谋财不择手段7、说到“康大叔”,我们不禁想到,他卖给华老栓的“人血馒头”,这馒头上的血是谁的?明确:革命者夏瑜9.“人血馒头”书写了两个家庭的人间悲剧,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人血馒头”是本文的线索10、本文的线索有什么特点?明确:两条线索一明一暗11、这两条线索围线着华、夏两家的悲剧一明一暗交织展开,你能用简明的语言来概括出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吗?明确:华家: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馆谈药—→华大妈上坟夏家:夏瑜刑场就义—→夏瑜的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12.本节小结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深刻理解本篇小说的主题二、教学方法:教师点拨与学生研讨相结合。

三、教与学师生互动(一).关于小说主题的研讨:1.引入讨论:华小栓患的是肺结核,人血馒头是无法治好这种病的,然而故事中革命者夏瑜的鲜血,却成了别人救命的药,从这些故事背后,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2.分组进行讨论3.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发言。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深入剖析文本的主题。

2.分析人物形象,领悟鲁迅笔下的深刻内涵。

3.感受鲁迅独特的艺术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领悟鲁迅的艺术风格。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小说的深层含义,理解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药”为主题,让学生谈谈对“药”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药”在这个故事中有什么特殊含义?2.文本解读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夏瑜、华老栓、华小栓、康大叔等。

讨论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鲁迅笔下的国民性批判。

3.主题探讨分析小说的主题: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批判国民的愚昧、麻木、自私。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为什么选择“药”作为载体来表现这个主题?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4.艺术手法分析分析鲁迅的语言特点:简洁、明快、讽刺。

引导学生关注鲁迅的细节描写,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讨论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药”、“人血馒头”等。

5.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对鲁迅其他作品的了解,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国民性问题,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现象。

6.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鲁迅的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四、作业布置2.选择鲁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分析其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

五、教学反思1.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更加细致地挖掘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2.在拓展延伸环节,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国民性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强调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夏瑜与华家父子的性格对比,理解其象征意义。

理解“药”的双重含义,即实际的药物治疗和象征性的社会救治。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鲁迅对国民性的深刻批判,理解其通过人物塑造所传达的深层次含义。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教案 药 人教版 教案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教案 药 人教版 教案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教案药●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分析结构(双线结构)与人物性格,学习归纳主题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改写、表演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把握小说主题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对人的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重点、难点本文的双线结构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结合情节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对主题的概括应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思考1.要求学生预习。

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鼓励学生就课文的难点疑点、课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提出问题,供教学参考。

2.布置一些改写练习。

以情节为主的,如《华老栓买药》《夏四奶奶上坟》;以人物为主的,如《夏瑜的故事》《华老栓一家》《康大叔其人》;以环境为主的,如《古囗亭口》《茶馆速写》《坟场剪影》。

也可以布置学生列一些图表,如《药》的“情节结构图”;各种人物与夏瑜的关系表。

做完这些练习,在课堂上交流。

3.可以从分析课文的明线、暗线入手,理解作品主题;同时,分析华老栓、夏瑜和康大叔三个人物,看他们是如何体现主题的;此外,看小说的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等,是怎样表现主题的。

4.对小说的主题、主人公以及结尾对乌鸦的描写,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

鼓励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便给予肯定。

教师应该发表自己有倾向性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教学时数3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2.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一、导入本文是选自鲁迅先生的《呐喊》,他说,“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鲁迅先生振聋发聩的呐喊,体会鲁迅先生的用意。

二、了解时代背景提问:文章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呢?明确:“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古囗亭口”等可以看出,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点油灯、用洋钱、上坟摆菜饭化纸钱等,都渲染了那个时代的特有的气息。

高二语文教案(药)

高二语文教案(药)

高二语文教案(药)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语文教案(药),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梳理明、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理清情节,初步理解主题。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认识作品主题。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梳理情节的能力。

2.掌握通过分析多种描写手法,剖析人物,把握主题的分析方法。

情意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感受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药(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药(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药(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药教学目标:⒈引导学生从分析背景、情节入手赏析作品主题。

⒉学习小说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⒊欣赏环境描写,品析自然环境描写营造出的氛围及其在表现小说主题上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3第一教时明确目标:1.介绍作品的相关背景。

2.把握作品的情节及双线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介绍写作背景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⒈播放录像《药》的剪辑,听课文录音。

⒉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然后抽查两位同学抓住主要情节复述课文。

⒊思考交流⑴小说主要写了哪两个家庭的事?主要写了哪些人物?明确:①小说主要写了华、夏两家的事(华夏就是中国);②资产阶级革命者――夏瑜人民群众――华老栓、华大妈、夏四奶奶、驼背五少爷等封建统治者的爪牙――康大叔⑵这两个家庭的故事各沿一条线索发展,它们有何特点?两条线索发生关联的事物和人分别是什么?两条线索交织的地点分别在哪里?明确:情节时间地点结构明线(华家) 暗线(夏家)开端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刑场买“药”就义发展当天早上茶馆吃“药”被吃高潮当天上午茶馆谈“药”策反结局第二年清明坟场上坟上坟●《药》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家故事,暗线是夏家故事。

●双线连接、交织的事物是“药”,即“人血馒头”。

●双线连接、交织的的人物是刽子手“康大叔”。

⑶找出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人物语言和社会环境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明确:⑴…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

▲号衣上“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是清朝士兵衣饰的特点,作者通过衣饰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清末。

⑵“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通过人物语言交代社会背景,说明这是清朝末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⑶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坟地环境,层层叠叠的坟冢,表现了清政府对革命者的残酷镇压和阶级压迫。

《药》(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_0

《药》(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_0

《药》(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3、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2、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相关背景,把握作品的情节及双线结构特点。

一、学生阅读“预习提示”,教师提问并归纳“提示”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要求:(1)请把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描写的文句勾画出来。

(2)讨论:作者通过上述描写,反映了怎样一个典型环境?归纳:本文反映的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一方面是清政府对革命者的残酷镇压;另一方面是革命者绝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消沉。

补:作品的时代背景:略二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1)讲述《药》所包含的两个故事,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变化与结局交待清楚,要给小说的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2)讨论:《药》的情节包括几个部分;比较两个故事叙述方法上的区别。

(3)讨论:小说两条线索是怎样连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

2.在学生通读课文后,要求学生完成以下思考和练习题。

(1)题目中的“药”是指什么?这药用来治什么病?它是怎么来的?这是否“包好”的药?为什么?(2)小说是怎样围绕“药”而展开情节的?(3)小说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按社会关系给他们分类。

(4)查字词典,解释文中应掌握的词语。

检查作业,教师订正。

1.标题“药”:指人血馒头。

血是被害革命者夏瑜的鲜血,给华小栓治痨病用的。

这不是“包好”的良药。

为什么不是良药,可以从三方面看:华老栓愚昧无知,受骗上当;刽子手以此骗人钱财;小栓病死。

2.小说围绕“药”展开情节,买药——吃药——谈药——吃药的结果。

3.人物:华老栓(父)夏瑜(子)华家华大妈(母)夏家老女人(母)华小栓(子)夏三爷(叔)康大叔(刽子手)其他茶客(民众)4.释词:略二、指名学生口头叙述华、夏两家悲剧故事的梗概。

《药》的教案

《药》的教案

《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 掌握常见药物的基本知识,包括药物的名称、用途和副作用;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药物的意识和方法,注重药物的合理使用;4. 培养学生对健康和药物知识的重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药物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药物的基本知识,包括非处方药、处方药、中药和西药等;3.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三、教学重点:1. 了解药物的分类和作用;2. 熟悉常见药物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难点:1. 药物的作用机制;2. 药物的副作用。

五、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2.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进行药物知识的分享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 实践操作: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见药物;4. 观看视频: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进一步加深对药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你们生活中常用的药物有哪些?你们知道药物有哪些分类吗?2. 授课讲解(20分钟):介绍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包括非处方药、处方药、中药和西药等。

同时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让学生了解药物使用可能引发的潜在问题和注意事项。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常见药物进行研究和讨论,包括药物的名称、用途和副作用等。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各组的研究成果。

4. 实践操作(30分钟):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见药物。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模拟药品和相关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用药示范操作,并解答学生疑惑。

5. 观看视频(20分钟):选择相关的教育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

视频内容可以包括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不当使用药物可能带来的风险等。

7.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合理使用药物的重要性,并留出时间解答学生的问题。

《药》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药》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药》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教学设计:药是一种用于治疗疾病、缓解症状或改善健康状况的物质。

药物的学习是生活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药物的种类、作用、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药物对人体的影响。

以下是一个关于药物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药物,了解药物对人体的影响。

2. 知道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

3. 掌握一些常见的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4. 培养学生正确、合理使用药物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吃过药物?吃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药物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内容的引入做好准备。

2. 讲解药物的定义与作用(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等媒体展示药物的定义,并详细解释药物对人体的作用。

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探究不同类别药物的作用(20分钟)介绍一些常见的药物种类和作用,如抗生素、退烧药、止痛药等。

师生共同探讨这些药物的作用原理,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

4. 让学生自行查询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30分钟)学生自行分组或个人查询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包括药物的剂量、用法、服药时间等。

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进行查询。

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整理并向全班分享。

5. 分组分享并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可以派出一到两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查询到的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评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扩展自己的知识。

6. 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三、设计意图:1.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药物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查询与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自行查询和整理药物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024版《药》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2024版《药》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利用在线课程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如视频讲座、 在线课程等,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课程内容。
2 3
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 指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与《药》相关的资料 和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 力。
利用社交媒体交流学习 鼓励学生利用社交媒体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促 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药》教案人教版高 二必修教学设计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 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选择 • 课堂实施过程设计 • 评价策略与反馈机制建立 • 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 总结反思与未来改进方向
2
01
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2024/1/29
3
教材内容及特点
教材内容
2024/1/29
25
校园文化活动融入方案
组织文学讲座和研讨会
邀请文学领域的专家或学者来校 举办讲座或研讨会,与学生面对 面交流,加深学生对文学的理解 和热爱。
开展文学创作比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比赛,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才华,提 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举办校园文化节
在校园文化节中设立与《药》相 关的主题活动或展览,如戏剧表 演、文化沙龙等,让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02 针对个体差异,教学中需注重因材施教,满足不 同学生的需求。
2024/1/29
10
启发式、讨论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结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场景中学习和实践,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药》(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药》(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药》(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执教人:宜城市实验中学鲁发福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明、暗两条线索相互连接、交织、融合的特点,初步了解小说主旨;2、理解华老栓、夏瑜及人物群象,深入把握小说主旨;3、理解环境描写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教学重点华老栓等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夏瑜等人物形象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研究法教学时数3课时:情节、人物、环境各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解小说明、暗两条线索相互连接、交织、融合的特点,初步了解小说主旨。

教学程序一、导入从阿Q形象说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二、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

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杂文集有《南腔调集》等。

《药》选自小说集《呐喊》。

三、怎样鉴赏小说(一)、小说的“三要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

(二)、鉴赏方法:1、了解背景(了解背景对理解主旨十分重要)2、理清情节(结构安排也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①抓线索:明线(常常是主要内容),暗线(往往暗示主旨)②抓标题:(文章的眼睛)3、分析人物形象(在“三要素”中最重要)外貌描写(肖像、神态、衣着)、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4、把握主旨小说中的议论是作者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揭示生活和形象的意义,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小说的议论往往就是小说的主题。

5、理解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也是表现主旨的重要手段)自然环境:与人物活动有关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景物等。

社会环境: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

作用:①渲染气氛②交代时代背景③烘托或反衬人物的心情④揭示主题,为人物出场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药(第三课时)(人教版高二)教案教学设计

药(第三课时)(人教版高二)教案教学设计

药(第三课时)(人教版高二)教案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一、归纳《药》的主题分析小说主题,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还得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

让学生讨论,发言。

作品的明线也是主线,突出地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

主人公华老栓愚蠢地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居然让孩子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吃,而且对革命者这样冷漠无情,对刽子手康大叔反倒毕恭毕敬。

茶馆里的一伙人对革命者宣传革命,“感到气愤”;对革命者挨牢头的打,幸灾乐祸;对革命者叹息牢头不觉悟,纷纷胡说“疯了”。

革命者被杀害,人们“潮水一般”地去看热闹。

这些都充分说明群众毫无觉悟,麻木不仁。

作品的暗线突出地描写了革命者的悲哀。

革命者忧国忘家,却被族人告发;在狱中仍然宣传革命,却招来一阵毒打;在刑场被杀,只招来一帮“看客”;鲜血还被别人当“药”吃。

他的母亲上坟,还感到“羞愧”,也不理解他为之牺牲的革命大业。

可见他是多么寂寞,多么悲哀。

鲁迅与友人谈到《药》时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捷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鲁迅先生自己的说法,既符合作品本身的实际,又符合当时他的思想,应该认为这是对《药》的主题的精当的概括。

几十年来,对《药》的主题争论不休。

有的认为表现作者“对于世间的恐怖”(周启明《关于鲁迅》),有的认为表现“亲子之爱”(叶绍钧、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这两种看法已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

还有几种看法是:歌颂革命者夏瑜;揭露黑暗统治;批评群众落后和麻木;批判革命者脱离群众。

比较通行的做法,是把上面几个方面杂糅在一起当作《药》的主题。

上述种种,或者只突出了《药》的某一方面,或者没有突出《药》的重点,或者不符合作者创作意图,似乎都还可以讨论。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 了解药物的种类和作用 - 理解药物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 - 掌握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二、教学重点•药物种类和作用的介绍•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三、教学难点•药物作用的深入理解•注意事项的全面掌握四、教学准备•《语文第四册》教材•多媒体设备•班级教学课件•相关案例和实践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常见的药物,引导学生对药物的作用和用途进行联想和讨论。

2. 语文阅读理解(10分钟)•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四册中的《药》一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3. 药物种类和作用的介绍(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药物分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药物种类和它们的作用。

•与学生共同探讨不同药物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引导学生思考药物的优缺点。

4. 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25分钟)•使用多媒体展示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包括按照医嘱使用、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药物滥用、误用的危害,培养正确用药的意识。

5. 注意事项的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如避免饮酒、注意药物的贮藏和保质期等。

•强调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记住常见的注意事项。

6. 拓展延伸(10分钟)•鼓励学生自主搜索相关知识,拓展对于药物的认识。

•提供一些进修或深入学习的参考资料,供有兴趣的学生拓宽知识面。

六、课堂巩固•在课堂结束时,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药物的文章,包括药物的种类和作用、药物的使用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药物的种类、作用和使用原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也增强了正确用药的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组织小组活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同时,在讲解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健康和生活方式。

高二语文教案-《药》教案人教大纲版第四册 精品

高二语文教案-《药》教案人教大纲版第四册 精品

药鲁迅教学目的:1、了解小说所反映的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

2、了解小说明、暗两条线索。

3、认识小说中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4、深刻认识小说主题。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训练概括能力。

2、了解时代背景。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多媒体投影)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后,并没有放弃医生的本职工作,他挥起犀利的大笔,给中国人开了第一副良药。

这是一副什么样的药呢?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先生的《药》。

1 背景介绍:本篇小说是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成的,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对于辛亥革命,早已作出正确的评价,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由于领导这次革命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发动群众,所以这次革命最后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创作了这篇小说。

2 秋瑾(1875——1907)子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小说中夏瑜的名字就是根据秋瑾的名字仿造的。

夏——秋——季节瑜——瑾——美玉3、分析本文的双线结构(多媒体投影)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各部分所写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②归纳各部分的内容,理出文章结构线索。

(附:双线结构图)情节华家(明线)时间地点夏家(暗线)开端:老栓买药→秋天后半夜←→刑场←夏瑜就义发展:小栓吃药→当天早上←→茶馆←夏瑜血被吃高潮:茶客谈药→当天上午←→茶馆←茶客谈夏瑜结局:华母上坟→次年清明←→坟场←瑜母上坟4、讨论①夏四奶奶上坟是明写还是暗写?为什么要这样写?明写。

说明两条线索在坟场这地方汇合。

选在坟场汇合意在表明两家都有着同样的悲惨结果,两家都是受害者。

②是什么东西把两条线索暗中连接起来的?人血馒头。

离开了人血馒头,两家的事就毫不相关。

③双线连接的人物是谁?康大叔。

④两条线索关系如何,各起什么作用?既是有主有从,有明有暗的,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

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原创]第四册《药》教案 精品

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原创]第四册《药》教案 精品

1 药●从容说课小说《药》创作于1919年4月,同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后被收入鲁迅小说集《呐喊》。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投降卖国,对内残酷统治,在思想上愚弄百姓,人民群众生灵涂炭,在黑暗中挣扎。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但几千年封建统治,广大民众思想上麻木、愚昧,民主革命的思想得不到响应,革命屡屡失败。

现实的触目惊心,使鲁迅陷入失望和痛苦。

他深刻地剖析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深知,“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革命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鲁迅创作了《药》这篇小说。

小说以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为题材,意在揭示封建制度下人民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和无知,革命者为了解放民众而献出生命,民众不但不理解他,反而还吃他的血。

小说深刻揭示了民众的麻木不仁,以及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悲哀。

学习这篇小说,要把握它的结构,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领悟它的主题,另外还要注意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

小说以“药”为线索,讲述了华、夏两家的故事,安排了明、暗两条线索。

明线: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暗线:夏瑜就义→夏瑜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两线连接、交织,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毒害人民、残酷镇压革命者的罪行,在热情讴歌革命者英勇斗争的同时,揭示了群众愚昧、落后的现实。

一般来说,小说的主题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

关于《药》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仅用一元主题来分析,忽视学生的多元思考,那是不可取的。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真正把握小说的基础上能获得艺术上的享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品的写作意图,理解小说揭示病态社会、引起疗救注意的题旨。

2.学习小说用双线索组织材料、深化主题的方法。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药》教学设计之四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药》教学设计之四

课堂教学设计Ⅰ一、教学目标(一)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理解小说以"药"为题的深刻含义以及对连接线索的作用。

(二)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深刻揭示小说主题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课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如何分析小说《药》的结构?分析:了解结构特点是理解人物和概括主题的基础。

《药》的结构形式比较复杂,根据该篇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1)分清场面,理清故事情节。

因为情节是由不同的场面组成的,随着场面的转换,情节才能随之展开。

《药》分五个场面:第一个场面,时间是"秋天的后半夜,地点是茶馆,人物是华老栓、华大妈。

第二个场面,时间是拂晓前,地点是丁字街头的刑场,主要人物是华老栓、康大叔。

两个场面写的是一个事件--买药。

第三个场面,时间在天亮以后,地点是茶馆,人物是华老栓、华大妈、驼背五少爷,事件是吃药。

第四个场面,时间是下午,地点是茶馆,人物是康大叔、华老栓、花白胡子等,事件是谈药。

第五个场面,时间是第二年清明早晨,地点是坟场,人物是华小栓的母亲和夏瑜的母亲,事件是她们分别祭奠去世的儿子。

可见,本文的情节可分为故事的发生(第一、二个场面)、发展(第三个场面)、高潮(第四个场面)、结局(第五个场面)。

(2)理出情节线索,了解小说整体结构。

线索,对小说的结构有重大作用。

小说的一系列发展着的事件,情节中的一个一个场面,均是由情节线索贯穿起来的。

《药》则是采用双线结构的组织材料,从愚昧落后的群众和革命者两个侧面来表现主题的。

明暗线结构正是本文的结构特点。

《药》的主要情节由明、暗两条线构成,华家的故事是明线,夏家的故事是暗线,(二)如何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所在。

主要从两方面:(1)分析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

作为小说中的人物,不可能将以上描写面面俱到,可抓住作者重点刻画的主要人物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
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够告诉我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又能引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思索,因此经典性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历史性与恒久性。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究竟《药》经典在何处?
1. 走近1919,走近鲁迅
o 作品写于1919年4月,在这之前与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有没有对鲁迅产生影响?
o 《药》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系吗?
2. 感悟智慧,思考现实
o 当作者写小说反映当时现实生活时,常常带有作家自身的观念与判断。

对于华家、夏家及众茶客、鲁迅先生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呢?
o 《药》是不是又让你想起了曾经读过的其它作品?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作品呢?
o 你认为《药》对于我们的现代社会和将来的社会有什么警示的作用吗?将来的人还会不会读这部小说呢?
3. 展示作品,显现才华
o 假如你是编剧或者导演,你会挑选哪段场景,你会给这部小话剧起个什么题目呢?
o 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会挑选谁扮演这个角色?给演员什么演出提示呢?假如你扮演其中一个角色,你会扮演谁呢?
成果形式:
• 请提炼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认识,参阅相关资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药》的文章。

可以是小型学术论文,鉴赏评论文字,也可以是读后感,随想,等等。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 将你的文章的提纲制作成PPT,讨论时一并展示。

• 组织班级的同学一起排练课本剧,在展示课上公演。

过程和资源:
本单元集中活动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准备阶段,个别阅读
1、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一课时自习,研读教材为主,附课文的写作背景的介绍和鲁迅《随感录五十九“圣武”》)1)《药》的标题深含的意义。

2)“华”“夏”姓名的意图考究。

3)结合阅读提示,夏瑜的生活原形是谁呢?
4)《药》的主人公是谁?
5)结尾应不应该出现“花环”?
6)夏母理解夏瑜吗?
7)作品中华小栓一直咳嗽的描写作用何在?
8)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按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行组合,并说明组合的依据,给每一个组合起一个名字。

9)在课文中,鲁迅先生有对围在刑场周围的群众有句非常形象生动的比喻,请找出来。

这句比喻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附1、背景简介
这篇小说写于1919.4.25,“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小说以1907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1907年,光复会的成员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此挖出徐的心肝炒食。

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捕于绍兴城的“古轩亭口”。

附2、
“我们中国本不是发生新主义的地方,也没有容纳新主义的处所。

”“新主义宣传者是放火么,也须别人有精神的燃料,才会着火;是弹琴人么,别人的身上必须有弦索,才会出声,是发声器么,别人必须是发声器,才会共鸣。

中国人都有些很不像样,所以不会相干。

”(鲁迅《随感录•五十九“圣武”》)
-
第二课时、课堂研读讨论(小组讨论、全班教学)
研读一部作品,问题意识很可贵。

我们要学会带着问题去深入,重视在阅读中质疑生疑,这样就能不断地在“读过”、“读懂”、“读透”、“读出自己”的过程中收获能力,得到感情的体验与审美的熏陶了!参看下面的问题,请你们选择几个或者自拟一个值得你研究的题目,进行讨论,20分钟后,请将你们的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

(1)鲁迅是如何创作《药》的?《药》中的生活原形是谁?作品是如何暗示生活原形的?这些情况对我们理解作品有什么帮助?
(2)在你看来,《药》究竟是华家的悲剧还是夏家的悲剧?
(3)透过《药》,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时代?
(4)夏瑜被杀时,周围的人是什么态度?这些态度让你想到了什么?
(5)为什么把议“药”放在茶馆?为什么茶客要说夏喻疯了?
(6)夏喻挨打了,为什么还要说阿义可怜?阿义为什么说夏喻疯了,还要恍然大悟地说?为什么阿义的形象要设计成红眼睛?
(7)为什么茶客选择驼背、花白胡子、20多岁的人?为什么茶客中有两个驼背,难道那个时代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病吗?为什么20多岁的人不用黑头发借代?
(8)你认为康大叔和华老栓或者其他的茶客是一类人吗?他的特点是什么?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能证明你的观点。

(9)结尾乌鸦没有按照夏四奶奶的意愿飞到坟头上去,你觉得这样是不是对夏四奶奶太残酷了
(10)请将小说中出现的人物都罗列出来,能不能发现什么呢?
每个小组请做好记录:
记录(一):
问题:
解决问题的要点:
其他小组值得借鉴的建议:
讨论后,我又想起了什么,我准备就哪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记录(二)A--我想做编剧(导演):
剧名是:
挑选的场景是:
剧本附:
记录(二)B--我想做演员:
扮演剧中的人物:
我对于这个人物是这样理解的:
我给人物设计了一些动作或语言是小说中所没有的:
第三课时、深入研读(查阅资料,小组合作)
教师将第二课时的学生作业进行分类,将研究相类似的学生分在一组
同组讨论,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论证观点
同学请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记录下他们的要点:
记录三:
你们哪些意见是一致的:
同学的哪些意见给了启示:
哪些意见引起了争议:
你们可以共同合作完成论文(或剧本)吗?
你有没有将查得的资料来源告诉同学?同学有没有将资料告诉你呢?
资源:
1. 附3、教师提供的网上资源研读:
o 鲁迅研究网/
o 评读鲁迅/
o 鲁迅的介绍> /~niehui/
o 鲁迅传记与作品> /
o 大鲁迅网> /%7Eluxun2/
2. 附4、文献列举:
o 《名作重读》(钱理群,上海教育出版社)
o 《中外名著解读丛书•解读〈呐喊〉〈朝花夕拾〉》(京华出版社)
o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北京大学出版社)
o 《鲁迅评传》(曹聚仁,东方出版中心)
o 《话说周氏兄弟》(钱理群,山东画报出版社)
o 《鲁迅传略》(吴中杰,上海文艺出版社)
o 《关于鲁迅》(周作人著,新疆人民出版社)
o 《艺术•人•真诚》(钱谷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o 《荒原野狼——鲁迅》(杨兹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o 《心灵的探索》(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
o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王晓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课时、交流展示
宣读论文的同学,请带上你们的PPT。

在读论文前,请看看老师给你们的一些提示:
记录四:
1. 我(我们小组)的论文是否具备了相应的论证结构?
2. 论文中援引材料是否注明了作者、文章名称、书籍杂志等的名称以及出版社等版权信息?
3. 我(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对作品进行理解与阐述的?这些方面能够说明我试图要阐述的
观点和内容了吗?能自圆其说了吗?
4. 我(我们)的观点是否独具一格,和其他的论述不同?
看完了同学的课本剧演出,你认为他们改编演出的成功吗?好在何处?哪些地方的改编你有不同的意见,请说明理由。

记录五:
对于同学改编的《药》,我的意见是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回到页首▲
作业:
1.需要递交的作业包括:研究报告、学习记录、Powerpoint演示文稿。

2.作业递交注意事项
• 将doc格式的研究报告电子作业文档命名为“学号+wr.doc”
• 将doc格式的学习记录电子作业文档命名为“学号+n.doc”
• 将ppt格式的演示文稿文档命名为“学号+p.do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