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 - 黄冈师范学院
地方师范院校教师绩效工资之我见
地方师范院校教师绩效工资之我见
马格侠
【期刊名称】《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文章围绕某地方师范学院绩效工资的实施现状,分析了现有绩效的考核制度对教学一线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工勤人员的不同计算办法,认为地方师范院校现有绩效工资的实质,就是剥夺教学一线人员的工作绩效而向有利于行政管理人员靠拢。
为此,文章提出了围绕师范院校培养教学型人才为中心的教学任务,对现有绩效工资考核方式的改进办法。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马格侠
【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甘肃天水7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教师教育转型期地方师范院校教师资格证改革探析
2.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文化的建设——以甘肃省某地方师范院校为例
3.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文化的现状调查——以甘肃省某地方师范院校为例
4.以教育“临床”理念为中心的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以黄冈师范学院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为例
5.地方师范院校关于小学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基于教师资格证统考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冈师范学院卓越计划项目结题报告书【模板】
**学院“卓越计划”项目结题报告书学院名称:(盖章)卓越名称:传神卓越译员实验班项目负责人:余健明填表时间: 2016.9教务处制一、“卓越计划”毕业学生情况1. 考级考证情况第一届卓越译员实验班为翻译2011级全体同学,共计有52名学生,培养情况比较乐观。
52名同学中有51名顺利通过大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通过率达98.0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甚至超过国内重点大学的水平,其中周二和舒琴2位同学为81分,并列全校第一。
共有46人顺利通过大学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通过率近90%,其中翻译********班周二同学成绩为78分,和英语专业的刘丽虹同学并列全校第一。
同学们积极准备并参加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截至目前,已经有24位同学拿到了三级笔译证书,该项考试是国内最权威的翻译职业资格考试之一,有这么多同学通过考试,是对卓越班办学成绩的肯定。
2. 参加竞赛获奖情况同学们还积极参加国内的翻译赛事,并获得优异成绩。
其中翻译********班的汤嘉欣同学2013年参加了由中国翻译协会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口译大赛”,获得湖北省复赛区二等奖,并代表湖北省参加了华中区的决赛,并获优胜奖,这是我校截至目前在全国性的翻译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翻译********班的王佩娟同学2014年参加了该项赛事即“第四届全国口译大赛”,获得湖北省复赛区三等奖。
3. 考研情况共有16名同学被国内外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1.汤嘉欣威斯敏斯特大学口译翻译********2.周二**大学同声传译翻译********3.刘瑶**大学英语口译翻译********4.周银秒**大学英语笔译翻译********5.付蔷**大学高级口译翻译********6.陈莉**大学国际法翻译********7.付平(男)**大学英语笔译翻译********8.詹彤**大学商务口译翻译********9.王佩娟**大学科技翻译翻译********10. 高斯**大学英语口译翻译********11. 雷家培**大学英语笔译翻译********12. 余画元**大学英语笔译翻译********13. 杨甜**大学英美文学翻译********14. 张丽**大学英美文学翻译********15. 项芬**大学英语笔译翻译********16. 尹梦晨**大学英语口译翻译********4. 录取为对外汉语教师情况:张烺、黄斌、聂莹分别被录取为赴泰国、菲律宾对外汉语教师。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师,具有较好的工程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原则1. 教育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教育培养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3. 教育培养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教育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专业设置卓越工程师学院设置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其中包括了通信工程、控制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工程等方向。
通过毕业设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在所学专业中得到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训练。
四、课程设置卓越工程师学院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需求,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
除了基础课程外,还设置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外语、体育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还设置了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五、教育教学模式卓越工程师学院注重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了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
比如,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卓越工程师学院强调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参与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七、创新创业卓越工程师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竞赛、双创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中等教育【发文字号】鄂教高[2010]17号【发布部门】湖北省教育厅【发布日期】2010.08.27【实施日期】2010.08.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的通知(鄂教高〔2010〕17号)有关普通高等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为了贯彻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我省高等学校实际,我厅决定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实施“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以下简称“培育试验计划”),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发挥我省高等教育的比较优势,支持和引导具备条件的高校集合优质教育资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有效途径,促进和引领整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
二、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从全省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在全国优势明显的基础学科专业和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应用学科专业中,遴选建设20个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区。
在学生选拔、师资配备、培养模式、条件氛围、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拘一格,改革试验,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一批思想敏锐、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为培养造就未来在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应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施原则1、择优遴选。
参加“培育试验计划”的高校应在国内同类高等学校中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教学条件优良,教学资源丰富;参加“培育试验计划”的学生应具备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学有专长、培养发展态势好的特点和优势。
关于印发《黄冈师范学院明珠学者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校人〔2017〕5号关于印发《黄冈师范学院“明珠学者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校内各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明珠学者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已经2017年1月19日校长办公会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7年1月20日黄冈师范学院“明珠学者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对接国家和省级人才工程,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人才支持体系,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促进学科和专业发展,持续提升我校的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学校决定实施“明珠学者计划”。
第二条“明珠学者计划”是面向校内优秀人才的支持计划,旨在营造干事创业的发展氛围,建立以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培养立足“黄师”、服务“黄师”的学科领军人才和优秀学术骨干,构建学科团队,加强学科梯队建设。
第三条明珠学者分为明珠学者第一层次人才、明珠学者第二层次人才两类。
第四条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明珠学者的遴选和聘用工作,明珠学者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人才的聘期均为四年。
第五条校领导和已获得省级及以上人才计划的人选不得申报该计划。
现任中层党政正职、机关及直属单位副职入选该计划的,不再担任现任党政职务。
第二章入选条件第六条申报“明珠学者计划”的人选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一)第一层次人选年龄不超过55周岁;第二层次,理工科人选年龄不超过40周岁、人文社会学科人选年龄不超过45周岁;(二)身体健康,思想素质好,学风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及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从事教学科研一线工作,理论基础扎实,学术素养优良;(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对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能带领或支撑本学科在前沿领域赶超、保持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的能力;(四)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科研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重要成果;(五)具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曾经主持或申报时正在主持厅级及以上纵向项目或横向项目且有实际支配的科研经费,具备完成聘期各项任务的能力。
大学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全文编辑修改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改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社会竞争力,推进我校“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从XXXX级本科生起,结合我校在学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启动XX大学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和行业企业需求,改个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研究型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
其中,在基础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厚基础、强研究、重创新”的学术研究类人才;在应用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领军人才;在工科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贯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自身培养三个维度,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组织实施1.成立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
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规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院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小组。
高校教育卓越计划
高校教育卓越计划高校教育卓越计划是指国家对一流高校进行支持和重点扶持的项目,旨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自2006年启动以来,该计划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计划的背景、目标、实施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高校的角色变得越发重要。
然而,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国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因此,为了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发展,高校教育卓越计划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
二、目标高校教育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
通过计划的实施,希望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
三、实施方式高校教育卓越计划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支持该计划通过向优秀高校提供财政资金支持,用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科研条件和人才队伍建设等。
这些资金的投入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2. 人才培养高校教育卓越计划要求高校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这包括推行素质教育、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方面的措施。
3. 科研支持为了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高校教育卓越计划鼓励高校加强科研合作,提高科研产出的质量和数量。
用于科研的投入将推动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学术创新和前沿研究。
四、成效高校教育卓越计划自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方面,通过资金的支持和资源的整合,一些高校在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上得到了明显提升,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另一方面,大量的科研项目得到了资助,高校的科研实力得到了增强,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除此之外,高校教育卓越计划还促进了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高等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中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国际化的提升,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学院卓越工程师试点项目评审指标
7.
人才
培养
质量
和社
会声
誉
12分
7.1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水平较高;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基本技能。
3
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强。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紧密结合实际,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并获奖。
3
7.2社会声誉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好。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声誉好,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学生对本专业满意度高。
企业培养基地建设
有稳定的企业培养基地,能满足学生在企业一年的工程训练能力培养需求,基地建设规章制度完善;实施过程良好。
6
6.
教学
管理
6分
6.1专业建设管理
有运行良好的卓越试点专业建设管理机制,能充分协调、整合校内校外教学资源,保障试点专业建设。
3
6.2质量控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完善,运行有效,成效显著;对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得力的监学
条件
12分
4.1
教学设施与资源
教学基本设施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充分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网上资源、电子教材等),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4.2
实验室建设
实践教学队伍结构合理,素质良好,满足教学需要;专业实验室设施完善,设备运行良好,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广,利用率高、效果好。
4
4.2
经费投入
用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项的建设经费使用情况合理。
4
5.
实践
教学
30分
5.1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并注意实践教学体系的更新和完善。
卓越师范生培养计划行动方案
卓越师范生培养计划行动方案前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灵魂。
培养一批专业素养扎实、教书育人能力出众的卓越师范生,是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保障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此,我们特制定了"卓越师范生培养计划"行动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助力他们成长为堪当重任的新时代人民教师。
一、总体目标通过3-5年的系统培养,使参与该计划的师范生:1.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和崇高的职业操守2.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3.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4.形成高尚的师德师风和职业情操5.成为德才兼备的卓越教育工作者二、重点任务1.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环节在现有课程设置基础上,增加教育实践、教学技能等实操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环节。
同时邀请一线优秀教师开设专题讲座,传授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2.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将师德规范要求贯穿于培养全过程,定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锤炼高尚品德。
建立师德考核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重要评价维度。
3.实施导师制,精准指导成长为每位学生配备相应学科的导师,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全程跟踪指导。
导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传递教书育人的精神境界。
4.开展教学实习,培养教学能力在校期间安排长达一年的教学实习,由学校、中小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三方通力协作,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习机会,全方位锻炼教学技能。
5.鼓励创新探索,激发教育活力支持学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将所学知识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保障措施1.组建师资培养专家组,为师范生培养把脉把关。
2.完善培养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办法。
3.投入专项经费,为实践教学、导师聘任等提供支持。
4.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机会。
5.邀请校外专家对培养工作进行第三方评估和指导。
结语培养卓越师范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申报学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申报学校
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该计划旨在引导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现将我校申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申报专业
根据学校办学实力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经过认真研究和论证,我校决定申报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工程视野、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
1.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2.建立课程体系重构工作机制,优化知识、能力、素质课程体系。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多层次综合实践平台。
4.实施导师制,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四、教学条件建设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引进优秀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改造升级实验室,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多元实践育人基地。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我校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育人环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黄冈师范学院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黄冈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为了切实贯彻落实我校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决定启动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为了保证“卓越计划”的顺利进行,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改革目标1、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学校办学声誉。
2、探索建立与校外单位联合培养学生的机制体制,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积极探索自主设置课程体系、自主进行学业评价、自主进行学分认定,努力打造富有学院特色的人才品牌。
二、实施项目1、“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主要面向教师教育专业。
2、“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包括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主要面向工科专业。
3、“宏大文化人才培养计划”,主要面向艺术类专业。
4、“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面向所有专业,主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5、“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面向所有专业,主要培养特长生。
三、改革内容1、进一步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要依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结合学生就业实际,立足于直接面向地方行业、企业或区域内重点产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或个性化特长人才。
2、积极探索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要与校外有关单位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工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展教学活动。
3、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要通过组建教改实验班或教改小组,实施灵活的课程教学,积极开展专题讲座、课程实践、科研创作、社会实践等活动,着重提升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4、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要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或指导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任务;同时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校外进行专业实践,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方案的背景和目标“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而设立的。
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才能,使其具备成为未来领军人才的潜质。
二、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
通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广泛的学术视野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术领域中具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开设团队项目和合作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协作和领导。
4.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
通过开设领导力培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和导师制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团队或组织中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
三、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1.学科基础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学术素养,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建立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
2.实践教育。
开设实践课程和实习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团队合作教育。
开设团队项目和合作实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协作和领导。
4.领导才能培养。
开设领导力培养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团队或组织中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
5.导师制度。
为学生指定导师,定期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估,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和解决学习问题。
四、培养方案的实施与评估1.培养方案实施。
将培养方案纳入学院教学计划,按照计划进行教学组织和实践项目的安排,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内容。
“卓越培养计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摘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
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
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
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
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
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XX师范学院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工作、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照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要求,现就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订原则和要求总体原则: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四个转变”的理念引导人才培养改革,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从以专业教育为主转变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从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修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我校特色,突显教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具体要求:(一)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跨学科综合学习、研究、创新能力。
为实现拓展学科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二)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努力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三) 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培养基础教育的合格师资围绕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师范类专业优势,构建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潜在的教师素质, 增强学生适应基础教育工作的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努力适应社会需求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包括课程实验、教育(专业)实习、专业见习(考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践锻炼的平台。
湖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申报和遴选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申报和遴选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4.09.24
•【字号】
•【施行日期】2014.09.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湖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
目申报和遴选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高校:
现将《关于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申报和遴选工作的通知》(教师司函〔2014〕80号)转发给你们,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现就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1、项目总体情况。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共设置5种类型(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改革项目),80个改革项目。
全省遴选推荐的5类改革项目总数不超过10项,其中,每类改革项目不超过4项。
请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按项目类型进行申报。
2、项目遴选办法。
省教育厅将采取专家会议方式进行评审遴选,由专家独立打分,根据打分排序确定遴选结果,并及时公示。
3、有关报送要求。
请各单位严格按教师司函〔2014〕80号通知要求认真填报相关材料(详见附件),并于10月13日前,将相关书面材料纸质版及电子版报送
教师管理处,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张艳,电话:************
电子信箱:jsglc1509(at)
附件:关于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申报和遴选工作的通知(略)
湖北省教育厅
2014年9月24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冈师范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我校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决定启动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为了保证“卓越计划”的顺利进行,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改革目标
1、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学校办学声誉。
2、探索建立与校外单位联合培养学生的机制体制,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积极探索自主设置课程体系、自主进行学业评价、自主进行学分认定,努力打造富有学院特色的人才品牌。
二、实施项目
1、“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主要面向教师教育专业。
2、“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包括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主要面向工科专业。
3、“宏大文化人才培养计划”,主要面向艺术类专业。
4、“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面向所有专业,主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5、“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面向所有专业,主要培养特长生。
三、改革内容
1、进一步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要依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结合学生就业实际,立足于直接面向地方行业、企业或区域内重点产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或个性化特长人才。
2、积极探索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要与校外有关单位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工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展教学活动。
3、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要通过组建教改实验班或教改小组,实施灵活的课程教学,积极开展专题讲座、课程实践、科研创作、社会实践等活动,着重提升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4、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要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或指导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任务;同时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校外进行专业实践,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5、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要依托校外单位共建资源共享的实习实训基地,基地采取“嵌入式”建在我校,也可建在校外单位,形成共建共享的实习实训资源。
四、培养模式
1、组建教改实验班(或教改小组),教改实验班控制在30人以内(教改小组控制在10人以内)。
学生的遴选从第四学期开始。
2、学院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教改实验班或教改小组独立培养。
3、鼓励采取“导师+项目”的方式,由导师团队指导学生选择课题,围绕课题开设专题课程,通过课题驱动开展自主学习;鼓励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实施双语教学、探究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改革评价模式。
学生完成规定项目或取得重大影响成果的,经过学院学位委员会评审可以授予学士学位。
5、退出机制。
实验班(或教改小组)不适应改革要求的学生,可选择参加原班级的课程考试,学业评价由学院学位委员会决定,报教务处备案。
五、立项办法
教学学院自愿申报,提交申报材料,学校统一组织评审,评审结果报学校领导批准后立项实施。
六、考核办法
1、实施“卓越计划”项目的学院,应拟定独立的培养方案。
2、学校每年组织年度评估,评估主要依据各学院申报提交的实施方案。
评审“合格”的项目继续实施,“不合格”的项目予以中止。
3、项目完成,由教学学院提出申请,教务处组织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可扩大试点规模。
七、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
立项实施“卓越计划”项目的学院,学校给予专项启动经费;并实施年度评估,年度评估合格的继续资助经费,资助经费用于聘请导师、班主任及相关管理工作开支;教师承担的实验班新开课程、双语课程教学工作量乘以1.3的系数。
2、学籍管理。
参加教改的学生实行开放管理,由各学院自主管理学籍,报教务处备案。
因不适应教改而中途退出的学生,可转回原班级管理。
3、课程管理。
实验班或教改小组在课程设置、学分认定、教学组织、教师聘任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4、政策倾斜。
与实施“卓越计划”项目相关的教研课题,学校优先立项,并推荐申报省级课题;教改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优先立项;参加教改的学生,优先推荐参加“湖北高校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和参加省直机关及事业单位实习。
八、附则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二○一三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