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语文教案
《晏子使楚》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晏子使楚》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3. 分析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外交手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3. 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外交手段的分析和讨论。
教学难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外交手段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课文《晏子使楚》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课文注释和翻译。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课文《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人物。
二、朗读和背诵(1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分组进行课文背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三、理解课文(20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
2. 分析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外交手段,让学生举例说明。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对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外交手段的理解。
二、深入分析和讨论(20分钟)1.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晏子的外交手段。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总结和拓展(1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外交手段。
2. 引导学生思考晏子的外交手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作业(10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课文朗读和背诵的作业。
2. 选择一个与晏子使楚相关的话题,写一篇短文。
五、课后反思(课后)1.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评价评价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案范文(2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教学晏子三次击退楚王侮辱,维护尊严的事例。
2、学会推理,学懂晏子反驳楚王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知道了《晏子使楚》一文中的大概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我们也知道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会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
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找到了跟你同桌交流。
2、同学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引导:(1)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哪位同学愿意大声读出来?(2)指名回答。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从这句话你读明白了什么?(必须去做,即使你不愿意,也得去做。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1、师: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我们说这个楚王一开始是准备干嘛的?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有几次想侮辱晏子?到底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板书:侮辱5、师: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吗?(2)指名回答。
(楚王想借钻狗洞来侮辱晏子身材矮小。
)(3)你怎么知道这是狗洞呢?“5尺来高”到底有多高呢?(让晏子从这个一米高的洞里钻过去,这对于晏子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是一种人格的侮辱。
)板书:钻狗洞--2、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1)师:“瞅、冷笑”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2)指导朗读这句话。
《晏子使楚》语文教学教案
《晏子使楚》优秀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晏子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晏子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晏子形象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晏子的背景知识。
(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查阅资料等方式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晏子的形象特点。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情景。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晏子的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晏子形象特点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5. 学生写一篇关于晏子的小短文的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以晏子使楚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晏子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文化传承:通过讲解晏子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最新-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优秀7篇)
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篇一【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1、揭题:板书:晏子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学生回答)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学生猜测)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板书:使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2、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课件:春秋形势图)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耳聪、目明、嘴勤、手快。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供初读要求:⑴ 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⑴ 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2、适当检查、交流。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1、大家跟随晏子左右,他哪方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你听出哪些话中有话的?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你听出了什么话外音?怎么听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件提示:⑴ 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⑴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⑴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
)3、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⑴ 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课件)⑴ 自由朗读这句话,⑴ (让学生自由说理)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⑴ 明确推理过程:① 推理性填空: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
晏子使楚语文优秀教案
晏子使楚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晏子的生平背景和使楚的经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2)学会如何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
(3)通过晏子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3. 晏子的生平背景和使楚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晏子的生平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味。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大意,分析晏子使楚的经过。
(2)解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3)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晏子的聪明才智。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句子仿写。
(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学习兴趣。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3)深入了解晏子的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通过多媒体展示晏子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晏子的聪明才智和为政举措。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晏子使楚的场景,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晏子的形象和故事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晏子的言行举止。
(2)学会对比分析,从课文中提炼出晏子的智慧与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学习晏子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学会做一个有担当、有智慧、有礼貌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晏子的形象和故事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晏子的言行举止,提炼出他的智慧与品质。
(2)对比分析,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晏子吗?他有什么特别之处?(2)简介晏子的背景,导入《晏子使楚》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晏子的形象。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晏子的言行举止,提炼他的智慧与品质。
(2)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情怀。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晏子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增强记忆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晏子形象的认识。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心得体会的思考深度。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晏子使楚的情景,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多篇)《晏子使楚》教案四篇
《晏子使楚》教案四篇《晏子使楚》教案篇1一、情感激励(板书课题)同学们,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但柳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柳子”啊?你发现了什么?(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是的,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
齐读课题。
指题目,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
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
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源头小学的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让学生明白,当记者需要:耳灵──能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眼尖──善于观察,特别是对方的动作、神态;口利──要能言善辩,善于提问;手快──动笔写报道要快。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指名说:你喜欢怎样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做到:⑴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⑵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2、适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三次侮辱晏子却没占到任何便宜的故事。
第一次在楚国的城门外,楚王想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见到楚王后,楚王却说齐国没有人,第三次在酒席上,楚王故意说齐国人品质不好。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1、得知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就先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楚王是怎么做的?晏子又是怎么反驳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相关内容,找到后马上举手。
读后问: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2、出示黑板: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
齐读。
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优秀14篇
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优秀14篇《晏子使楚》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会认8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知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
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
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 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4、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 )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找出能体现出使结果的一句话。
2、交流,引导: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 尊重三、抓中心句,理解脉络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在这之前,楚王。
板书: 侮辱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学贵有疑”,读了以后,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变侮辱为尊重?谁能简单来说一说?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1 )在这之前,楚王(2 )后来晏子(3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教师过渡: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
语文文言文晏子使楚教案设计范文参考
语文文言文《晏子使楚》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晏子使楚》全文。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断句、注解等。
理解晏子的外交思想和智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文言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来推断文章的主旨和意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学习晏子的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晏子的历史背景和成就,使学生对晏子有更全面的了解。
解释《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2.2 课文翻译与讲解:引导学生逐句翻译课文,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晏子的外交策略。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晏子的故事或相关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晏子的智慧和外交能力。
3.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
每组选择一个晏子的外交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3.3 角色扮演:每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晏子与其他国家使节的对话。
鼓励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对话,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章:作业与评估4.1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晏子外交智慧的小论文。
让学生选择一个晏子的外交场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4.2 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表演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学生在理解课文、运用文言文和分析晏子外交策略方面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晏子的故事或相关的历史资料。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晏子的思想和外交策略。
5.2 课堂讨论: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拓展阅读中的发现和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晏子的思想对现代外交的启示和意义。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采用官方推荐的《晏子使楚》文言文教材,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准备课文注释、译文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语文文言文晏子使楚教案设计范文参考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晏子的外交智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晏子使楚》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分析晏子的外交智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式。
(2)晏子外交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晏子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晏子的兴趣。
(2)提问:“使楚”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的智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分享学习心得。
(2)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汇报,互相交流学习成果。
4. 教师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式。
(2)分析晏子的外交智慧,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课后练习。
(2)挑选优秀作业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与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合作探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
2. 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搜集有关晏子的其他故事,进行阅读分享,加深对晏子的了解。
2.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晏子,模拟外交场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晏子使楚》教案七篇
《晏子使楚》教案七篇《晏子使楚》教案篇1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晏子使楚》教案设计。
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
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晏子使楚》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读懂《晏子使楚》的故事内容。
2、抓住晏子三斗楚王的言行,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智慧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从晏子充满智慧的语言中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课前准备】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__思路。
2、知道课文用了“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记叙了晏子和楚王的交锋。
二、学习三个小故事从晏子充满智慧的语言中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1、学习:进城门:⑴学习第3段,知道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怎样反驳以及故事的结果。
⑵重点朗读晏子的话,读懂晏子的言外之意,体会晏子面对侮辱,用充满智慧的语言进行了有力的反驳,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2、学习“见楚王”:⑴学习第4段,知道楚王见到晏子是怎样侮辱他的。
⑵面对侮辱,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呢?抓住“严肃”和“笑了笑”从表情和语气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3、学习“赴酒宴”:⑴学习第5段,知道楚王在酒宴上又是怎样侮辱晏子?面对侮辱,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呢?⑵读懂晏子的话,再次体会晏子用智慧维护国家尊严。
三、总结1、故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2、从楚王态度转变感受晏子形象。
3、想象:晏子圆满地完成了出使楚国的使命,在晏子离开楚国前,楚王会怎样做?怎样说?怎样想?4、总结,体会晏子表现出的一种精神──尊严。
语文教案:《晏子使楚》
语文教案:《晏子使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晏子使楚》,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晏子使楚》,使学生了解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分析晏子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理解文中的难点词语。
教学准备:课文《晏子使楚》全文,相关注释资料,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晏子的历史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对晏子的兴趣。
2. 提问:“使楚”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晏子使楚》,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 学生结合注释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晏子使楚》,重点分析晏子的形象特点和故事情节。
2. 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文言文。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晏子的认识和理解。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抄写课文《晏子使楚》,加强记忆。
2. 学生结合注释资料,翻译课文,提高翻译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课文《晏子使楚》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通过学习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品质。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与《晏子使楚》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合作,寻找答案并进行汇报。
七、角色扮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晏子、楚王等)进行扮演。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语文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语文教案(精选5篇)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语文教案(精选5篇)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语文教案篇11.认识本文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内容演一演。
3.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请大家观看一个短篇,边看边思考: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这部短篇讲的是《晏子使楚》的故事。
板书课题:16晏子使楚。
3.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难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预习的提示,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l)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班上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学习课文,突破重难点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对应出示三次斗智的重点句子,并相机板书。
)4.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指导朗读课文。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1.学生快速测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本文的写作顺序,小组间可以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点拨并小结同时板书:五、再次观看《晏子使楚》的故事六、布置作业1.摘抄好词、好句。
小学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精选教案多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精选教案多篇晏子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
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精选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排演课本剧。
教学重、难点: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课前准备: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尊严。
(出示图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板书:晏子)2.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和故事。
3.补充板书:使楚。
让学生讲讲“使楚”的意思。
4.师: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跟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练习读课文。
(1)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生接着读课文,集体评议。
3.简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侮辱。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
在进行朗读指导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读。
]三、精读课文1.问: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课文中几次写到他侮辱晏子?2.师叙述: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请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一想:在这个故事中,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3.生汇报自学情况。
师板书: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
[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晏子使楚》课堂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晏子使楚》课堂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了解晏子的生平和事迹,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晏子的生平和事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先贤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
(2)晏子的生平和事迹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有深度的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晏子思想的理解和领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晏子的生平和事迹。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晏子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讲解:(1)第一课时:朗读课文,讲解课文大意,分析晏子的外交智慧。
(2)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深入分析晏子的思想。
4.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查阅的资料,增加对晏子的了解。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书写规范和表达能力。
3. 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晏子的敬仰之情。
晏子使楚语文教案
晏子使楚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晏子的外交智慧。
(3)了解晏子的历史背景和楚国的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会尊重他人,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晏子的外交智慧。
(3)了解晏子的历史背景和楚国的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晏子使楚》的原文及翻译。
(2)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晏子使楚》。
(2)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晏子的生平事迹。
(2)提问:同学们对晏子有什么印象?他有哪些成就?(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课文《晏子使楚》。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晏子的外交智慧。
(1)晏子为什么能够成功地使楚?(2)晏子在使楚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3)从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外交智慧?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晏子的外交智慧。
(3)全班交流,共同提炼晏子的外交策略。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晏子的外交智慧。
(2)提醒学生关注晏子的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于晏子的认识和评价。
语文教案:《晏子使楚》
语文教案:《晏子使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晏子的生平事迹和使楚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晏子的历史背景和贡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晏子的生平事迹和使楚的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语句的理解和翻译。
2. 晏子的历史背景和贡献的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晏子使楚》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晏子的生平事迹和使楚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合作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语句的理解和翻译。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晏子的历史背景和贡献。
4.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进行与课文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写作、表演等。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2)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晏子的历史背景和贡献。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晏子在与楚国的交往中所运用的智慧和策略。
3. 利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模拟晏子的角色,进行互动式学习。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晏子的生平事迹和使楚的背景进行详细讲解。
晏子使楚语文教案
晏子使楚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晏子外交策略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文本、注释、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教学多媒体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与晏子使楚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晏子的背景和使楚的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
3. 文本解析:(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晏子的外交特点。
5.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晏子使楚的场景。
(2)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课文背诵。
2. 写一篇关于晏子外交策略的心得体会。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环节。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文背诵和心得体会的完成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课堂效果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思考并计划下一节课的教学调整。
《晏子使楚》语文教学教案
《晏子使楚》优秀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晏子使楚》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分析晏子的外交智慧和品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抓住文章关键词句,进行有效阅读。
(3)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
(2)学会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晏子使楚》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晏子的外交智慧和品德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古代礼仪和文化背景。
(2)分析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晏子使楚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晏子的外交智慧和品德。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晏子使楚》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要介绍晏子的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晏子的外交智慧(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晏子在使楚过程中的外交策略。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5. 品德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晏子的故事中学习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语文教案-晏子使楚
语文教案-晏子使楚一、教学目标1.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晏子的外交辞令和智慧应对。
3.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分析晏子的外交辞令。
2.教学难点:晏子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晏子使楚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故事梗概以讲述故事的方式,概述晏子使楚的主要情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分析晏子的外交辞令分析晏子在与楚王对话中的外交辞令,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等,让学生感受晏子的智慧。
(1)晏子使楚,楚王问:“齐人何如?”晏子回答:“齐人善于辞令,但我晏子不才,不能像他们那样。
”(2)楚王又问:“你们齐国的大臣谁最贤明?”晏子回答:“我们齐国的大臣都很有才能,但我晏子不才,不能像他们那样。
”(3)楚王再问:“你们齐国的大臣谁最勇敢?”晏子回答:“我们齐国的大臣都很有勇气,但我晏子不才,不能像他们那样。
”4.分析晏子的智慧应对分析晏子在故事中的智慧应对,如“以小见大”、“反守为攻”等策略,让学生感受晏子的机智。
(1)晏子以小见大,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例子,巧妙地表达了对楚王的批评。
(2)晏子反守为攻,在楚王询问齐人特点时,先承认齐人善于辞令,然后转折说“但我晏子不才,不能像他们那样”,既展示了齐人的才能,又彰显了自己的谦虚。
5.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如骈散结合、排比修辞等,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
(1)骈散结合,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既简洁明了,又富有哲理。
(2)排比修辞,如“齐人善于辞令,但我晏子不才,不能像他们那样”,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拓展训练:让学生尝试用本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编写一段类似的故事。
四、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3.编写一段类似的故事,体现晏子使楚中的智慧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书下注释和相关工具书通译全文
2、掌握“之”“为”字的不同用法和“坐” “病”“其实”等古今异义词
3、体会晏子巧妙的外交辞令和内在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的文言现象,概括晏子形象的特点,体会晏子外交辞令的妙处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能够感受到本单元都是围绕“爱国”二字展开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一一《晏子使楚》,去感受一位中国古代外交家维护祖国尊严、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
二、整体感知
(一)正字正音
明确:晏(ym)子习辞(c i)者缚(f U)—人
酒酣(h 6)诣(y 1)曷(h ©)枳(zh 1)
(二)通译全文
1•请学生自己小声朗读课文,圈画疑难点并提问。
明确:“曷”、“熙”两个通假字以及“左右”、“坐”、“其实”、“病” 等含义易混淆的字词。
2•请学生集体朗读课文,随机抽点学生逐句翻译。
提示:重、难点句子:(1)何以也(2)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3)所以然者何(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附:《晏子使楚》的参考译文及文言知识整理)
三、文本研读
(一)回顾全文,概括第一、二段大意,集体朗读第二段
提示:第一段主要交代了楚王和近侍商量侮辱晏子的计谋;第二段详细描写了晏子机智巧妙地应对楚王发难的过程。
(二)重点研讨课文第二段,思考三个大问题
1.楚王是如何向晏子发难的?针对晏子还是齐国,为什么?
提示:找出原文原话,参照译文复述情节,注意各事件的先后顺序。
明确:楚王和近侍先设计了一出戏,然后令官吏绑着一人从晏子面前经过并指称这个人是齐人且犯了偷盗罪,接着楚王在宴会上质问晏子:“齐人固善盗乎?”
楚王针对齐国。
因为晏子是使者身份,是代表齐国出使楚国的。
而且楚王问句中的主语是“齐人”,明显针对整个齐国而言,有意轻侮齐国。
2.晏子是怎么回应楚王的?这种回答有什么妙处?从中概括晏子的形象。
引导:回应包括动作和言语两方面。
言语上,晏子先说什么?然后
说什么?最后说什么?采用了何种方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明确:(1)动作上,晏子“避席而对”,展现出恭敬的一面。
言语上,晏子先用橘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枳作比,摆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并点明其原因是水土有异,然后转述当下“民生长于齐不盗,入
楚则盗”,最后反问楚王难道是楚国吗?表现出犀利的一面。
(2)妙处:避席而对,有礼有节,令对方挑不出任何失仪无礼的不是。
辞令上,晏子采用类比的方法,以退为进,将问题推还给楚王, 令楚王不得不笑着承认自己反取其辱,展现出高超的外交语言艺术。
(3)晏子形象:机智勇敢,善于辞令;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热爱祖国,爱惜尊严。
3.如果你是晏子,你怎么回答?(仅思考)
提示:言之有物即可。
(三)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要求读出符合人物身份形象的语气
四、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叙述了晏子使楚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通过具体刻画晏子回应楚王非难的语言,塑造了晏子这样一个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积极维护祖国尊严的外交家形象,让读者在感受巧妙的外交辞令之外体会到一种强烈而充盈的爱国热情和凛然正气。
五、布置作业
归纳整理本课的文言现象;背诵课文第二段;课外阅读本课节选前的两段晏
子小故事并尝试自主翻译(选作)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附:
一、参考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
齐国善于辞令的人,今天他将要来,我想要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时,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回答说:’(他)是齐
国人。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说:’(他)犯了偷
窃罪。
”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小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吗?” 晏子离开了座位回答道:
“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现在这个人生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楚王(苦)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
二、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
(二)重点实词
晏子将使楚:出使
谓左右曰:对……说
齐之习辞者也:习,熟练;辞,言辞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吏二缚一人诣王:至农到尊长那里去
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晏子避席对曰:离开座位,表示郑重
叶徒相似:只
(三)一字多义(之、为)
1.之
(1)代词,它楚王闻之:代指晏子将使楚这件事婴闻之:代指下文“南橘北枳”这件事
(2)代词,他吾欲辱之:代指晏子
(3)结构助词“的” 齐之习辞者也:的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
2.为
w百(1)介词为其来也:相当于“于”
w百(2)动词何为者也:做
缚者曷为者也:做
(3)表判断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3.其
(1)代词,他为其来也:代指晏子
(2)代词,它们的其实味不同:它们的
(四)古今异义(坐、并、其实、所以)
4.使
(1)出使晏子将使楚
(2)让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四)古今异义
1.谓左右曰:
古: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今:表示方位的词
2.其实味不同:
古:两个词,表示它们的果实
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3.何坐
古:犯罪
今:表动作,与“站”相对
4.寡人反取病焉
古:辱
今:疾病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译: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析:... , ..... 者也;.... 者也;.... 也;.... , ..... 也,都表示判断。
2.宾语前置句
(1)何以也
译:用什么办法呢
析: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古代汉语常见语法,对应的现代汉
语语序为“以何也”。
(2)何为者也
译:“为何者也”,做什么的人
(3)何坐
译:“坐何”,犯了什么罪
(4)缚者曷为者也:
译:“为曷者也”,做什么的人
3.固定词组
(1)所以然者何
译: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难道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