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白庄小学金辉
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剪一剪、量一量、拼一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因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学具等操作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本文就操作活动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及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来谈谈几点做法。
一、利用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小学生好动,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他们来说,动手是一种乐趣。课堂上
巧妙地安排学生的动手操作,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自动手操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学习“倍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及初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其实求就是几个几的含义。我就利用学具操作,示范后放手让学生摆一摆,先在桌上摆2个小花片,再摆6个。“看一看后提问:如果把第一行的2个花片看作一份,那第二行花片数里有几个2?也就是有这样的几份?接着再让学生3次操作:(1)、第一行摆2个学具,第二行摆6个。(让学生仿照上面的说法来表述学具间的数量)(2)、小组合作操作:第二行摆4个,第一行摆8个。(讨论并汇报:第一行是第二行的几倍,为什么?)(3)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提问:第二行要摆几个2?共摆多少个?为什么?)操作前说看谁动手操作能力最强的。你会通过摆一摆小花片来算一算吗?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兴致高涨,个个聚精会神地摆起小花片,不时还和同桌小声商量自己的摆法。很快几十双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来说!”“老师,我也想说!”学生很快理解了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化难以理解的倍的概念教学为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学,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中,孩子们始终是饶有兴趣地操作活动,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二利用动手操作,培养合作意识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就是“沟通”与“合作”。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一种心情愉悦、民主平等的对话平台,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放松心情,敢想、敢问、敢说,形成积极的思维碰撞。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而我们面前的这些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造就了这批孩子缺乏团结协作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使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对关键性问题展开讨论,个个独立思考,人人积极发言,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创设了一个统计某繁华路口1分钟里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辆数,告诉学生有很多小轿车、大卡车、摩托车等,你想知道他们各有多少吗?学生都认为只要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有多少个了。那么怎样数才能又快又好呢?接着引导学生由组长负责,小组分工合作。学生有的报名称,有的作记录,不一会儿,每组都很快统计出各种车的数量。在例题教学过后,接着进行几道生活题的统计,如小组合作统计小组里学习用品的情况、统计家里家用电器的情况等。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还培养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利用动手操作,促进思维的创新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教师要设置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给他们操作学具的机会。通过动手摆一摆、拼一拼,体会操作、探索、发现答案的乐趣,在思维的发散过程中萌发创新的灵感。如教学《平面图形面积》时,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想办法去将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操作,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自主探究发现了面积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应用,并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巨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动手操作,突破了教室的四面墙,突破了学校范围的狭小空间,把操作延伸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借助学具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学习了《米、厘米的认识》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活动。(1)测量自己的用品、课桌、文具、书本的长度。(2)测量自己的家居、房间、阳台等的长度、高度。(3)观察家里人什么时候用到米尺的情况。通过操作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知识时刻发生和应用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重要,我们应重视学生的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借助操作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索,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