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湘教版选修5
选修Ⅴ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导致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的人为因素及其后果。 2.了解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并能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说明 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 3.掌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环境 问题的人为因素及其严重后果。 4.了解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从而警示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为。 5.注意区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工程活动导致的自然灾害类型。
了 50%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 50多个县区的森林覆盖率只剩 3%~5%。金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 大于35°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 000 多平方千米减少到1985年的2 690平方千米。
材料二 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图。
土壤风蚀 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地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
大气污染 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污
染加剧
3.沙尘暴来源及其路径
从全球范围来看,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主要有非洲
的撒哈拉沙漠,北美的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
亚洲沙尘暴活动中心主要在西亚、中亚沙漠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 特的地理环境,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 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 毛乌素沙漠等。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天气频发,其中部分沙尘属于就地 扬沙。



危 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农牧业减产,以及由此造成的巨大的 害 财产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知识 拓展
1.沙尘暴天气成因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

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若图示为某地区城市化前后地面径流变化曲线,则表示城市
化后的曲线和城市化对灾情产生的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a 放大 B.b 放大 C.a 缩小 D.b 缩小 解析:第 1 题,a、b 两条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a 曲线起伏
和缓,说明径流量季节变化小;b 曲线起伏大,说明水量季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在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不同,不同的人类活动, 对灾情影响也不同。
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也是 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前所述,人既是活动的致灾因子,又是最 易损的受灾体。它们的关系大致如下:
3.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东西两坡在暴雨时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哪个,原因是 什么? (2)该城镇在地下水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若继续发展下 去,将造成怎样的后果? (3)随着城市化发展,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这将会引起地 下水、河水怎样的变化?
解析:第(1)题,西坡坡度小,且有植被保护,故在暴雨时水土流 失较轻,东坡则严重。第(2)题,由图中地下水位线及地面以上多 城镇分布可分析出该地地下水位已明显下降,与过量开采地下水 有关;若继续发展会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坍塌等。第(3)题,植 被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若森林被砍伐,将使地下水补给减少, 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水位抬高。 答案:(1)东坡。坡度较大,又缺乏植被保护。 (2)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并引起建筑物 坍塌,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塌方。 (3)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水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 加大,洪水水位抬高。

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1_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教案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1_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教案 湘教版选修5
2.荒漠化的原因及后果
【点拨】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阅读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明确各事件主要的污染物及造成的危害
1.全球变暖
(1)气候变暖的原因
(2)全球变暖带来的主要影响和危害
【点拨】一是造成海平面的上升;二是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四是影响人类健康。
阅读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
明确以下几点)土壤侵蚀的后果
【点拨】侵蚀区,耕作层流失,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加剧干旱,暴雨时易形成山洪;沟谷侵蚀的发展,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下游地区,,由于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湖泊淤浅,航道的行洪能力、湖泊的调蓄能力降低,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3)全球变暖对我国的影响
【点拨】总体上我国的气候变暖趋势冬季强于夏季;在北部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在长江、黄河流域,洪水爆发的频率将会增加;在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将更加频繁。
2.臭氧层破坏
(1)原因
【点拨】人类排放大量的氟利昂等
(2)危害
【点拨】损伤人的免疫力,使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
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导入】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准,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农,林,渔,牧,矿,工,商,交通,观光和各种工程建设等等.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一项巨大的营力,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反过来又影响到自身.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如,人类过度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森林锐减、草原退化,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重了自然灾害的频发。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教学过程2、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降低 读图P19分析]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表示径流量的大小,用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建水库前和建成水库后的径流更加平稳,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可能和强度。

阅读指导P19]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为人们对灾害的预报提供了可能。

据灾前兆、监测预报,会取得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影响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⑴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

⑵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①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②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案例1]人员伤亡少的原因:(学生阅读,然后分析讨论) 1、政府对地震高度重视; 2、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①住户清楚防灾紧急通道;②易倒易碎品合理放置;③家里没人时关闭煤气阀;④每年举行抗震大演习;3、加固公共设施。

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 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草地减少,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

因为城市硬地面使雨水不能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

读图1.29分析]深圳布吉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洪水的影响 据图例,该流域从1980年到2000年,在面积的耕地、林地、灌草地等转变为城镇用地,而且城镇用地建筑密度大;同期,改变为城镇用地区域的洪水流量明显增大,林地保留较好的西部洪水流量无大的变化。

说明了土地利用城市化,建筑用地增加、植被减少,洪水流量增加。

3、工程措施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性 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小灾情。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过程1、不同地区“缩小”: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地区,有财力和物力防灾、灾时救援迅速、灾后恢复生产生活;“放大”:经济基础弱、时局动荡、人心不稳地区,减灾不力、防灾无措。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桑枣中学之所以躲过劫难的原因:强烈的避险意识。每学期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力求快而不乱,井然有序;将一栋“豆腐渣”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的加固,消除了隐患。
(三)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请联系实际,试举身边的实例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提出问题
承转
提出问题
图片展示
承转
提出问题
图片及资料展示
提出问题
承转
图片展示
承转
提出问题
承转
提出问题
图片展示
承转
图片及数字资料
承转
提出问题
图片展示资料ຫໍສະໝຸດ 示承转提出问题课堂总结
利:人类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
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以及战争等,会加剧自然灾害,甚至导致多种人为自然灾害的发生。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课题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学校
姓名
教材
中国地图出版社
课程标准
1.3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学情分析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选自中图版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适用于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储备的知识——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等,具备联系实际的能力,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已能够接受和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在分析事物、处理问题时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有自己的观点。如何搭桥、如何激活学生储备知识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是重点任务。
5.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其表现和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课件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课件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第十七页,共23页。
(1)毁林会加剧海南哪些地质灾害的发生? (2)毁林引发的水土流失给水旱灾害带来的影响有哪些?从减少 全岛水土流失角度出发,应重点恢复和保护的是什么地区的植 被?为什么?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毁林主要发生在山区,因此可诱 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第(2)题,毁林引发的水土流失一 方面使山洪发生频率增大,另一方面使河流、湖泊淤积,增加 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要减少全岛水土流失,应重点保护全岛 水源地的森林,即中部山区。
第十四页,共23页。
【核心归纳】 1.过度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第十五页,共23页。
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灾情的“放大”或“缩小”
第十六页,共23页。
【跟踪训练】 近年来,由于海南许多公司和企业疯狂围山圈地种热带经济作 物,肆意占山开垦,使得海南天然林、水源涵养林锐减,水土 流失加重,部分地区山体滑坡、河水断流,气象灾害与地质灾 害频发,西部沙漠化土地进一步扩展。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下 列各题。
第二页,共23页。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自主学习】 1.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减轻作用:科学防治可以抑_制__(y_ì_zh_ì或) 减轻自然灾害。 (2)加剧作用:不合生理产的(_s_h_ē_n_g_c_h_ǎ_n_)以活及动战争等,会加剧自然灾 害。
第三页,共23页。
2.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 (1)不合理的开山筑路、修渠建库、乱砍滥伐引发泥石流。 (2)大型水库蓄水可能诱地发震__(d_ì_z_h_èn。) (3)通过河流及人工排污渠道向沿海海域输入过多的营养物质形 成赤“潮_(_c_h_ì_c_h”áo。) (4)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易发生暴雨灾害。 (化5)石__(_h_u_à_sh_í_)_燃_料消耗的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说课稿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说课稿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说课稿一、分析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高二地理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中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活动的关系。

本节共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二是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

本节是前两节知识的综合,同时对今后学习自然灾害等知识有重要影响。

所以学好本节,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打好基础。

2、本章的难点、重点知识①引发自然灾害的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中,对一些跨学科知识的理解。

②人类活动不当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或加重自然灾害,人类可以采取措施预防和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影响;2、理解过度的人为活动如何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

3、培养学生利用案例说明问题的能力。

三、分析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2、讲授法四、分析学生高二学生好奇心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强,这些特征非常有利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对于某些知识的学习,需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

五、分析学法1、导学法2、探究式学习法六、分析教学过程本节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新课讲授1.本节首先用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导入新课。

2.通过老师提问,学生结合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然后老师归纳总结,讲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有两方面的影响。

3.通过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分组讨论、学习,讲解人类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

4.在讲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思考并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如何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5.用案例说明人类可采取某些措施来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或减小自然灾害的损失。

(二)、课堂小结新课教学活动完成后进行教学小结,导入本节的知识网络进行小结,并通过这个知识网络让学生分析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四)板书设计提纲挈领式的设计板书,写出重点知识框架。

七、分析教学效果评价本节以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为主线、以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为模式,通过导学法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掌握、理解新知识,教学过程遵循了知识的发展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能自觉参与教学,并在观察、思考、讨论中总结规律,培养思维能力;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知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得到和谐地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为学生今后学习进一步地理知识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信心。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地理·选修5 地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念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人大附中
王红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 利:人类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防治,在一定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防治, 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 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 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 • 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以及战争等,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以及战争等, 会加剧自然灾害,甚至导致多种人为自然 会加剧自然灾害,甚至导致多种人为自然 灾害的发生。 灾害的发生。
强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纳尔 吉斯”2008年 吉斯”2008年5月2 日在缅甸 缅甸伊洛瓦底 日在缅甸伊洛瓦底 省海基岛附近登陆。 省海基岛附近登陆。 风暴登陆时最大风 力超过190千米。 190千米 力超过190千米。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间,大西洋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间, 100年间 飓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 飓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这部分应归咎 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 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
干旱导致粮食急剧减少
飓风肆虐
珠穆朗玛峰“变矮”
珍贵物种濒临灭绝
预计到2100年 海平面将上升65-100厘米 预计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65-100厘米 2100 65
在过去的30年里, 在过去的30年里,地球平均气温升高了约 30年里 2.78℃。如果全球变暖的速度得不到控制,15年后 2.78℃。如果全球变暖的速度得不到控制,15年后 孟加拉国20%的国土面积将会被水淹没。 孟加拉国20%的国土面积将会被水淹没。 20%的国土面积将会被水淹没 孟加拉国西南部的居民已经亲历了全球变暖的 后果:海平面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 后果:海平面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以稻米种植为 主的当地农民失业, 主的当地农民失业,用泥土建起来的房屋在季风来 临时发生倒塌。 临时发生倒塌。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

二、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
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 但人类可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或 降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1 .修建水库使得径流量稳定,减轻洪涝灾害;
2.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滑坡泥 石流的发生;
3 .炮击云层驱散形成冰雹的强积雨云,防止 冰雹产生;
4 .利用温室,烟熏,覆盖等办法防止霜冻;
【合作探究】
还有那些我们知道的人为原因引发 的自然灾害?说出产生的现象?
人类工农业生产、生 活产生的含有氮磷的 污水排入河道
海域水体营养物 质增多海洋浮游 生物爆发性繁殖
赤潮
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渔业减产
人类燃烧矿物排放 温室气体增多及破 坏植被吸收二氧化 碳减少
全球变暖
①海平面上升
②影响世界农业
③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酷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34 ℃ 。在上海因 酷热致死的个案到2050年将会较现时增加3.6 至7.1倍。
气温上升会令蚊子更容易滋生,增加 如疟疾和登革热等由蚊子传播的疾病的 风险。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间,大 西洋飓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这部分应 归咎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
破坏森林和 草场植被
水土流失 风蚀沙化
洪水加剧 沙尘暴加剧
过量开采 地下水
海水入侵、 地表沉降、 地面塌陷
诱发地震 或塌方
【自主学习】
城市规模扩大、建筑物迅速增多会带来哪些严重 后果?
城市规模扩大建 筑物迅速增多 人为热量太集中
城市热岛效应
空气对流旺盛暴雨增多 城市地面下渗能力较低
城市比周围地区更易发生暴雨灾害
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
设施建设的是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 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不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 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 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 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影响世界农业
(三)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伴随地下水超采而来的是各种地质环境灾害, 到20世纪90年代,西安城区中心一带地面沉降速 率发展到每年80到120毫米,地面下沉最多超过 2.6米。特别是隐藏在地下的地裂缝,更直接威 胁着地面建筑的安全。 陕西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寇宗武说:“(西安) 地裂缝咱们统计了一下有11条,破坏了2000多座 建筑物。” 专家表示,要维持西安地下水采补平衡,年 采地下水最好在2亿立方米以下,而目前西安年 用水量5亿立方米,地下水约占一半。面临水资 源严重紧缺和用水需求的进一步扩大,要做到这 一点有相当难度。
全球变暖对河流的影响?
资料1:专家预测,如果到21世纪末气温 升高2.1℃至4℃,我国冰川面积将比现 在缩小45%左右。青藏高原冰川减少将对 亚洲的大江大河补给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变暖对河流的影响?
资料2:海平面上升将使洪涝灾害加重。 如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约有1500平方千 米的土地在珠江基面高程0.4米以下,主 要靠堤围防护。由于水土流失,河床淤积 严重,若海平面上升,势必会对洪水起顶 托作用,从而加大洪水的威胁。同时,当 全球气温升高1.5℃时,台风发生频率可 能增加2倍左右。
下一代看不到雪山,该怎么办? 据阿旺维色回忆,20年前,来珠峰旅游的游客寥寥无 几。现在到了夏天旅游旺季,在1年至今年,进 入珠峰核心区旅游的车辆由1362辆猛增至5840 多辆,游客由9570人次增至2.3万多人次。“人 类活动加剧,燃烧越来越多的石油和煤炭,肯定是全球 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珠峰的环境承载力是有限 的。”阿旺维色说。在当地藏族的神话传说中,珠峰之 所以成为仙女居住的神山,就是因为其伟岸的身躯覆盖 着终年不化的冰雪。阿旺维色说:“在我们这一代,冬 天盼着珠峰下雪。到了下一代或几代,如果连雪山都看 不到了,那该怎么办?”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课标: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 害的影响
一、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
• 正面影响:自然灾害的防治; • 负面影响: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及战争 等,会加剧自然灾害甚至导致多种人 为自然灾害的发生。
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自然灾害发生原因主要有二: • 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 • 人为自然灾害是指在一定自然环境背景下, 由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自然变异所造成的 灾害,把由人为影响所产生的、但却表现 为自然态度的灾害,称之为人为自然灾害。 • 如水土流失、地面沉陷等 • 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环境问题的 产生,以又是导致灾害的发生基础。
2008年1-6月全国地质灾害分布图
案例4:地面沉降
北京市地面沉降分析图
西安大雁塔,由于地下沉陷,大雁塔从16世 纪初开始就向西北方向发生了倾斜,到1996年, 大雁塔的倾斜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1010毫米,经 过各级部门近10年的抢救,大雁塔倾斜的势头得 到了遏止,但它现在的倾斜幅度依然超过了1米。 大雁塔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所引发 的地面沉降。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西安自古以来 的水源结构就比较单一,到1995年,西安年用水 量达到3亿立方米,几乎全部来自地下水。陕西 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寇宗武说:“西安采深层地 下水最多要采到100米到300米,地下水位最深的 下降了140多米。”
山东莱州湾:海水入侵一举毁掉60万亩耕地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著名的产盐区,同时也是海潮频 繁肆虐的重灾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当地居 民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致 使8000多眼农用机井报废,40万人饮水困难,60万亩耕 地丧失生产能力,粮食累计减产30亿到45亿公斤,直接 经济损失40亿元。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现 象屡屡发生,从北向南涉及辽宁、河北、山东、广西、 海南等多个省份。其中,环渤海地区海水入侵发展尤为 迅速,仅2003年海水入侵面积就达2457平方千米,比20 世纪80年代末增加了937平方千米,平均每年增加62平 方千米。
案例研究:全球气候变暖
隆冬时节,珠穆朗玛峰脚下绒布寺的僧尼拉来了满满 一卡车羊粪。36岁的经师阿旺维色说:“天冷燃料充足, 当然让人高兴,但我们更盼望下几场雪,让珠峰多一些雪 山的味道。” 珠峰“颈部”“裙摆”不白了 冬日里的珠峰反倒没有大雪满山、冰川倾泻的风采, 强烈的高空风吹走了珠峰“颈部”的一圈白色“围巾”, 裸露出瘦骨嶙峋的青色岩石,尖尖的峰顶“雪帽”显得单 薄而孤独,而珠峰“腰部”以下的“裙摆”则呈现一片赭 黄色。“15年前,珠峰的冬天往往大雪封山。这两年夏 天降水明显减少,冬天也几乎不下雪。”阿旺维色说。 从绒布寺南行8公里,来到离珠峰更近的登山大本营, 也不见丝毫雪迹,反倒是一片片不长一根草的石丘沙坡横 亘在眼前。“20年前我刚来绒布寺出家时,厚厚的雪线 一直从珠峰延伸到这里,现在大大退缩了。”阿旺维色说。
这是2006年1月8日,在肯尼亚东北部的瓦吉 尔附近,一头母牛倒毙在干旱的草原上。
由于蒸发量加大,河水流量趋于减少,河流原 有的污染程度可能会加重,特别是在枯水季节。
这是2005年10月14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以北240 公里处,一名男子抱着孩子在洪水中艰难跋涉。
(四)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 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 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 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 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有些物种则 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 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一、海平面上升 二、影响世界农业 三、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四、对动植物的影响
五、飓风增多
六、影响人类健康
(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
(1)低地被淹。
(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 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案例2:赤潮
•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 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 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 现象。 • 原因: • (1)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 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水体富营养化。 • (2)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 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 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 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 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案例3:地质灾害
• 2008年1-6月,全国除北京、天津、内蒙 古、黑龙江、上海、海南和宁夏外,其余 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了地质 灾害,共发生19201起,其中滑坡9763起、 崩塌6374起、泥石流484起、地面塌陷466 起、地裂缝2061起、地面沉降53起(图1)。 共造成390人死亡、16人失踪、603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161.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 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 和直接经济损失都有较大程度增加,分别 增加了5.08倍、0.99倍和21.10倍。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中国产生系列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令中国冬季气温偏高,春天提 前到来 全球气候变暖是去年中国台风等极端天气 策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易在我国引发洪涝干旱等极 端天气
去年8月,中国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风力最强的台风,湖南、广东、福建等省份 的一些地方发生罕见的持续性强暴雨过程。 对此,秦大河解释说,从研究的结果来看, 全球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事件具有一定的 影响,它会使一些极端天气事件,比如高温、 干旱、飓风的频数和强度都发生一些改变。
———— —————
案例5:人类活动与洪涝灾害
二、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 小”
• “缩小”: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地区, 有财力和物力防灾、灾时救援迅速、灾后 恢复生产生活; • “放大”:经济基础弱、时局动荡、人心 不稳地区,减灾不力、防灾无措。 • 人类进入,则“放大”灾情;人类迁出, 则“缩小”灾情。
1、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
2、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 作用
• 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 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 • 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 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 少灾情的损失; • 退田还江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高 风险区),避免了受灾的可能; • 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作物,可 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 • 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
(五)飓风活动频繁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间,大 西洋飓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这部分应 归咎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
(六)影响人类健康
热浪增多或增强,很可能会增加心肺疾病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
酷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34 ℃ 。在上海因酷热 致死的个案到2050年将会较现时增加3.6至7.1倍。 气温上升会令蚊子更容易滋生,增加如疟疾和 登革热等由蚊子传播的疾病的风险。 全球变暖会加速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光化学反 应率,因而令市区的氧化剂增加。高浓度的光化学 氧化剂会引致眼睛过敏、严重呼吸道过敏、哮喘发 病率增加和削弱肺功能等。
案例1:从砍树人到种树人
建国之初,作为一名伐木工人,马永顺创造 了国内手工伐木的最高记录,被授予全国特等 劳动模范,并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 理的亲切接见。他当了34年伐木工人,共砍伐 树木36000棵。1982年他退休后,由于长期读 报学习,他的生态意识不断加强。他有感于森 林资源过度采伐,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下决心 向大山“还帐”。在16年时间里,他带领全家 共计种树46500棵。85岁的马永顺在2000年6月 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 500佳的殊荣,他的事迹在全国各地普为传颂。 马永顺由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这说明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