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共26页

合集下载

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第三节、体验与艺术品内在形 式的生成:审美意象
• 意象,在西方文论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 应该是“imagery”一词。 • 《易传》:“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 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意指“天意”, 象是符号化的卦象。 •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从“神思”的角度 提出“意象”一语,“独照之匠,窥意象 而运斤。”所谓意象,是情意与物象两相 契合的艺术创造,是“意”与“象”融合 一体形成的文学基本单元。
• • •
• • •
• 第五节、艺术创作的心理范式 一、范式 1.范式的提出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 斯· 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 中系统阐述的。 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 , 它是哲 学范式或元范式; 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 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 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 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象, 它是人工范 式或构造范式。
•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 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诗 人深思这种情感直到一种反应使平静逐渐消逝, 就有一种与诗人所沉思的情感相似的情感逐渐 发生,确实存在于诗人的心中。一篇成功的诗 作一般都从这种情形开始,而且在相似的情形 下向前展开;然而不管是什么一种情绪,不管 这种情绪达到什么程度,它既然从各种原因产 生,总带有各种愉快;所以我们不管写什么情 绪,只要我们自愿地描写,我们的心灵总在一 种享受的状态中。”
二、沉思状态 艺术沉思:是创作冲动的思绪如惊涛般涌 过之手的一种深沉的平静,在沉思之中 涌上心头的纷纭思绪、物象被反复回味、 体验,从而形成艺术的内形式―――审 美意象。以往的情感积累获得审美升华。 艺术沉思则是由生活经验变为审美体验 的转换过程。

3.1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华北科技学院)

3.1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华北科技学院)

(一)潜动机的一般品格
潜意识分为三类:
一是集体潜意识
二是本能潜意识 三是遗忘或创伤性潜意识 创作潜动机
(二)集体潜意识转换为创作潜动机
荣格: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卡夫卡的人格面具与创作 转换的三个关节点: 1.原型意象 2.自主性 3.梦幻形式
(三)本能潜意识转换为创作潜动机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艺术创作动机
艺术创作动机,主要是指推动艺术家进入艺术创作领域 的某种内在需要或心理内驱力。 例:托尔斯泰创作《复活》 歌德创作《浮士德》 但丁和彼特拉克 从创作动机产生的明晰程度将创作动机分为潜动机和显 动机。
创作潜动机
CATALOG
目录
创作显动机 创作动机簇
创作潜动机
(一)潜动机的一般品格
(四)动机冲突分析
动机冲突:指一个动机簇内各种子动机的矛盾纠葛 分类:A.双趋式动机冲突 B.双避式动机冲突 C.趋避式动机冲突 D.双重趋避式动机冲突
(四)动机冲突分析
A.双趋式动机冲突 艺术家有两个以上并存的意念或意图,具有相同的正价值 或同等的强度,都想实现。 1、既就熊掌又就鱼,例曹禺《日出》 托尔斯泰创作《复活》 2、舍鱼而就熊掌,例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潜动机:指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某种无意识的具有 强制性的驱动力量。 特点有三: (1)驱动性 (2)强制性 (3)潜在性,即无意识性。
(一)潜动机的一般品格
曹禺《雷雨序》
累次有人问我《雷雨》是怎样写成的,或者《雷雨》是为什么 写的,这一类的问题。老实说,关于第一个,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 第二个呢,有人已经替我下了注释,这些注释有的我可以追认—— 譬如“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但是很奇怪,现在回忆起三十年前 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 显明地意识到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也许写到未了,隐隐 约约存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 抨击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 模糊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 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分析

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分析

知的对象 , 通过 心理机制 的运行 , 形 成了对某一 对象 的审美感 知 。恰恰是现实生活给艺术家 的头脑这样 的主观映像 , 才有 了 艺术家对客观事物 的反映 。也 正是艺 术 家把这种 感觉 到的事 物运用知觉进行选择 、 梳 理、 理解、 综合 , 舍弃 那些对 表达 主题 无关 的东西 , 留下更 能突出艺术 品精神 旨趣 的东西 , 使艺术 品
2 0 1 4年 9月 ( 下)
艺 术 创 作 的 心理机 制 分 析
耿 纪朋 , 郑小红 , 龚珍 旭
( 四川音乐学 院绵 阳艺术学 院 , 四川绵 阳 6 2 1 0 0 0 )
[ 摘 要] 艺术创作 包含一度创作 、 二 度创 作, 艺术审美某种程度上讲也 可 以认为是二度 艺术创作。 艺术创 作的过
的心 理活 动, 审 美感觉和 审美知觉 是交织 在一起 , 共 同发 生作 用的。一般认 为, 审美感知是基于创造 主体 对客体对 象的感知 而形 成的一种 特殊 的心理形式 。在人 们的 审美 活动 中, 往 往 以 直接的感知方式 , 去感知对象的色彩 、 线条 、 形状 、 声音等 , 作为 人的审美感观 , 主要是人的视觉和 听觉。通 过视觉 和听觉所感
具 有 感 染 力 和 深远 意境 。而 仅 仅 有 审 美 感 觉 , 在 获 得 大 量 的 客 观事 物的同时 , 往往会 显得杂 多和不清 晰 , 难 以 形 成 鲜 明 的影
பைடு நூலகம்
力, 赋予作 品新 的内涵 , 对作 品进行接受 美学的解读 , 这个过程 同样是需 要并 且是 依靠想象来 完成 的。想象 又分再 造性想 象 ( 知觉想象 ) 和创 造性 想象 , 再造 想象是 根据 语 言的描 述或 图 形、 音 响的示意在头脑 中再造 出相应 的新形 象的过程 。中国传 统诗画很讲求意境 , 正是意境给不 同门类 的艺术家带 去了想象 的空间 , 衍生 出了很多新 的形象 。而创造性想象 则是不依 据现 成的描述而独立地 创造 出新形象 的过程 。艺 术家 的艺术 活动 主要依 靠创造性 的想象 , 这样才 能不 断地 拓展艺术 创造空 间, 而不是仅仅局 限在 某一狭 窄 的领 域。想 象力 是一种 创造 性 的 思维能力 。想象在浪 漫主义 和象征 主义那 里得到 了空 前的发 展, 也 获得 了空前 的价值和至高无上 的赞美 。因为没有 艺术概 括( 虚构 ) 和艺术 描写 ( 形容 、 比喻 、 夸张 ) 等就 没有 艺术作 品 , 而艺术想象就是 这种概 括和描 写不 能离开 的基 本手 段。想象 力是艺术家特殊 的能力 , 它既是分 析, 又是综合 , 不经 过推理而 直接达到对事 物本质 的透视 。 表象记忆是审美想象得 以生发和辉丽 的基 础 , 表 象记忆是 过去感知过 的事物 的重现 , 而审美想象 则是人们 头脑 中新创造 的形 象 , 它是对 记忆表象重新 的加工 、 改造 而创造 出来 的新 的 形象 , 这种新的形象 可以是世界上 尚不 存在 的或者根本不存在 的事 物形 象。但 审美想象不是没有任何基 础凭空 出现的 , 而是 依据 了某种烙在记忆 中的影像 , 从 而产生 了审美想象 。审美想 象是 创造 形象 的主要途 径 。对 于浪漫 主义创作 手法 来讲是 重 要的 , 现实 主义仍需审美想象。

艺术心理学 第三章 艺术活动的心理动力

艺术心理学 第三章 艺术活动的心理动力

第三章艺术活动的心理动力艺术史上,系生命于艺术,艺术之力大于生命的事例不计其数。

对此人们不仅要问,人们为什么如此钟情于艺术,他们能从中获得什么呢?答案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生命高级需要的满足。

第一节人类的需要及其层次一、生命的需要人,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因此有人说生命的秘密在于运动。

除了运动,生命还有一大特性-----平衡,亦即机体活动的稳定与有序。

人总是要维持生理的以及心理的平衡。

就如同饥则思食,渴则思饮一样,倾吐心事、抒发感情乃是人的本性所使然,是生物生理的以及心理的需要,特别是怨、怒、哀、忧之情尤其需要发泄。

苏联的情感应力说、心理医学等都十分强调平衡的作用。

生命在不间断地运动着,运动破坏了平衡,而生命的形态又需要平衡与稳定。

作为矛盾的统一体,运动与平衡始终经历着此消彼长的力量抗衡,从中也就引发出了人类名目繁多、形形色色的诸多需要。

二、需要的种类需要,是有机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和心理因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趋向平衡的力,是有机体对延续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需求的反映。

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其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

(一)天然需要和后天习得的需要(二)本能需要和非本能需要(三)基本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伊斯兰教认为,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是利,最高追求是真、善、美,而且四者统一于一个系统中。

伊斯兰教认为,人是真主造化的诸多动物中一个有信仰的动物,即一高级动物”,他(她)不同于“无饮食男女”的天使,也有别于“屈从本能”的低级动物。

人介于天使与动物之间,他(她)既有天使的灵性,也有动物的兽性。

但人首先是一个动物,尽管不断扩展着人的需要系统,包括着丰富多样的具体内容,但构成其基础和轴心部分的则是维持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需要。

伊斯兰并不回避人们的物质需要,不耻于谈“利”,而且鼓励人们(主体)观察自然(客体),研究自然,开发自然、利用自然、改善自然,造福人类,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让人们享受真主的各种思典。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中的某种无意识驱动力量。
潜动机的特点:
(1)具有驱动性。
潜动机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艺术家进行创作,甚
至使艺术家别无选择。
(2)具有潜在性(即无意识性)。
潜动机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但它又是艺术家难以觉
察到的,艺术家受潜动机的控制后,投入艺术创作 中却忘记了自我,而处于不觉知状态。
2. 潜动机的两种转化形式 首先,潜意识分为三类: 一是集体潜意识。它是人在长期的自然和社会演 化中逐渐积累并通过遗传机制保留下来的心理形 成物。
创伤:
指创伤性经验作为潜在因素对创造性思维产生的
深层影响。
创伤性经验指某人在生命某一阶段,突然受到心
灵无法承受的某种刺激,引起极度失衡并留下伤
痕。这种伤痕隐藏在人的心灵深处,影响着人的
一生,艺术家也是如此。这种伤痕对艺术家的创 作发挥着潜在的动力作用,迫使他进行艺术创造。
三、 创作动机簇
1. 创作动机簇: 指一个动机内由几个子动机形成的丛簇现象。 其来源是,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有多层次、多维度的 生理、心理、精神需求,它们汇通于同一创作活动, 便构成既矛盾又趋同的创作动机。
的,一旦它遇到某种机缘,就会被惊醒,通过原型
活动,成为创作潜动机,一旦创作潜动机掌握了艺 术家,他就变成了集体的人。集体潜意识往往通过 作为集体人的艺术家外化为艺术形象,而艺术家往 往却不知晓,艺术家只是一种代言人。
歌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浮士德》
歌德创作了《浮士德》,就是充当了雅利安民族集体 潜意识的代言人。 荣格说:“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 了歌德。”
二是反向作用:
反向作用,是指艺术家的追求似乎与潜动机相反,
而实际上不过是潜动机的某种变态或曲折表现。 巴尔扎克因贫困而拼命写作,潜意识中以追求金 钱财富来满足自己,而意识中又拒斥金钱,追求 作为一个严肃的作家,这就是反向作用。

艺术创作的心理原动力

艺术创作的心理原动力

艺术创作的心理原动力作者:胡睿玥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0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罗丹作品的分析,从自然之丑和自然之美两方面对艺术创作的心理原动力的探讨。

试阐述心理动力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都有一定的原型影响着他们。

关键词:艺术创作;心理;原动力;罗丹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32-01艺术创作离不开心理动力,艺术家在创作作品之前心中都会有很多的原型,即人对自然界中某些对象的认识。

有一类原型,如出生、死亡、葬礼、追捕、生病、衰老等与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原型在人的心理上起着强大的作用,是人们行为的动力,心理能量的载体。

罗丹的作品,无论是雕塑、素描、水彩都展现出人、物的强大生命力。

罗丹对人生的痛苦有深切的体会。

罗丹善于抓住一瞬间的动作充分表现对象,看似平常的动作能够触动人心。

一、自然之“美”罗丹在默东市有一个工作室,周围景色宜人。

在这种环境下激发出他无限的灵感,尤其从中想象出人自身的美。

他说:“每天早上我都好像仰慕一个全新的大地,雾气形构了这个区域,每次火车冒的烟划破天际小小的云朵,我就有了永恒的感受”。

罗丹在自然的各种变换中观察出人类身体的样态。

他认为女性的身体是最深刻理解自然易变的象征。

他觉得女性的美会迅速变迁,稍不留神就会让这美溜走。

葛塞尔曾问他:“这美能长久保存吗?”他回答:“它变迁极速。

我不说女性美如风景般跟了阳光而转变,但是譬喻却很近似。

真正的青春,就是成熟的处女时代,洋溢着清新的生命力,全体却显着娇吟之态,同时又似乎畏缩,似乎求爱的羞怯的心理,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

”《贪欲及性欲》这一作品罗丹向人们展示出的是人心理上的激情动荡,他通过娴熟的技巧和细致入微的观察、体会,把人的内心情感活动表现的淋漓尽致。

艺术很大程度与人的心理有关,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说影响了现代派艺术的观念。

艺术创作的心理与情感调适

艺术创作的心理与情感调适

艺术创作的心理与情感调适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需要创作者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作品,与观众进行沟通和共鸣。

然而,艺术创作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各种心理和情感上的挑战。

作为一个优秀职场规划师,我将为您探讨艺术创作的心理与情感调适,帮助您更好地面对和解决这些挑战。

一、认识自己的情感艺术创作是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因此,创作者首先需要认识自己的情感。

这需要我们对自己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观察。

通过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找到内心的共鸣点。

同时,我们也需要接纳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喜悦、愤怒、悲伤还是焦虑,都是我们内心的一部分。

只有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情感,我们才能更好地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

二、处理艺术创作中的挫折与困惑艺术创作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挫折和困惑,这是正常的创作体验。

面对挫折,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可能包括与他人交流,寻求专业意见或者寻找灵感的途径。

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确自己的创作目标和动力,坚持不懈地追求艺术的完美。

三、管理艺术创作中的情绪波动艺术创作常常伴随着情绪的波动,有时我们会感到兴奋和满足,而有时则会感到沮丧和失落。

在面对这些情绪波动时,我们需要学会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可能包括通过身体活动、冥想或者与他人交流来释放负面情绪,同时培养积极的情绪和心态。

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对于艺术创作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四、寻找灵感与创作动力艺术创作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作动力。

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陷入创作的瓶颈,感到灵感枯竭和动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寻找灵感,例如观看艺术展览、阅读相关书籍或者与他人进行交流。

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确自己的创作动力,找到内在的动力源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

总结:艺术创作的心理与情感调适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观察、认识和调整自己的情感和心态。

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感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惑,保持艺术创作的动力和灵感。

艺术创作与创作者的心理关联

艺术创作与创作者的心理关联

艺术创作与创作者的心理关联艺术创作是一种表达和展示创作者内心世界的方式,它与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艺术创作与创作者的心理关联,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

一、创作者的情感体验艺术创作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表达。

创作者通过艺术形式将内心的情感体验转化为作品中的形象、音乐或文字。

无论是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艺术表达得到发泄和满足。

举例来说,悲伤的情绪可以通过绘画中的暗淡色调和寥寥几笔来表达,而愉悦的情感则可以通过音乐中欢快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来传达。

因此,创作者的情感体验与创作直接相关,艺术作品往往能反映出创作者所处心理状态的独特性。

二、创作者的体验转化创作者将自身的心理状态转化为创作能力的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有时,这种体验转化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内心的冲突和挑战。

通过艺术创作,创作者可以将痛苦转化为创作的动力,将困惑转化为创作的灵感。

例如,悲伤的经历可以激发作家创作出感人的文字,而挫折的经历则可以激发画家产生独特的艺术风格。

因此,艺术创作成为了创作者与内心感受之间的重要桥梁。

三、创作者的自我表达艺术创作不仅是对创作者内心世界的表达,也是对外界的沟通方式。

通过艺术作品,创作者能够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意象传递给观众,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灵感悟。

创作者希望观众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与作品产生共鸣。

正是这种自我表达的需求和愿望,促使了创作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自身心理状态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四、创作者的创作环境创作者的心理状态也受到创作环境的影响。

创作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来促使创作灵感的涌现。

例如,作家可能需要一个安静的书房,画家可能需要一个明亮而宽敞的工作室。

创作者通过创作环境的调整,为自己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创作激情和思考的空间。

五、创作者的心理状态与作品风格创作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到其作品的风格。

不同的心理状态带来不同的情感色彩和创作风格。

例如,忧郁和沉思的心境可能促使作家创造出富有哲理的作品,而快乐和充满希望的心态可能会激发画家塑造活泼和明亮的图像。

艺术创作心理之一.ppt

艺术创作心理之一.ppt

想一想
1、用两只鸡蛋做一道菜,再用诗句给菜取个名, 该如何办?请同学们设计一道菜肴,写清做 法,取好名字。
2、假如动物也具有与人类相仿的思维能力, 那么地球上的情形将会怎么样?
越界思维
OOO OOO OOO
要求:
1、用四条直线把所有的 点连接起来;
2、不能移动任何点;
3、连线必须一笔完成;
4、连线画完前,笔不能 离开纸面。
艺术创作心理之一 ——艺术思维、意识、灵感、直觉
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精神生产,伴随着复杂的 心理活动与思维活动,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意识与潜意识、灵感及直觉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过程,我们有必要对这 些心理活动和思维特征进行简要描述。
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形象思维和抽象 思维。
三、灵感与直觉
三、灵感及直觉
灵感和直觉不是两个并列的概念,它们有交叉, 又有区别,都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心理活 动。
(三)灵感与直觉
灵感:英文是Inspiration,来源于“吸气”,古希腊人认为对某事 物根本性质的突发性领悟是在“精神吸入”的过程中,所以灵感 指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领悟,它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 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突出特点是非预期性、转瞬即逝性。灵感 的机制虽复杂但不神秘,它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心理过程(可 用王国维的古之成大学问大事业者的三个阶段的表述来进行说明, 第一个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阶 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女性思维---男性思维
女重感性男重理性 女重过程男重结果 女重整体男重结构
二、意识与潜意识

《创作心理学》-6《创作的心理动机》解析

《创作心理学》-6《创作的心理动机》解析
(钟嵘《诗品序》)
3、创造性
首创 创伤
三、创作动机簇
(一)动机簇及其冲突
动机簇指的是一个动机内几个不同子动机形成 丛簇的现象。其来源是,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有 多层次、多维度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它 们汇通于同一创作活动,便构成既矛盾又趋同 的创作动机。
(二)动机簇与艺术家的需要
艺术家的需要是丰富复杂的。 需要对艺术家的支配是多样化的。
(三)动机簇分析
从需要到动机簇的转换,应具备以下关节点: 主体应具备艺术才能;基本需要必须达到阈限; 基本需要具有可满足性;主体同时具备几种需 要;主体必须进入敏感状态盾 纠葛。
双趋式动机冲突 双避式动机冲突 趋避式动机冲突 双重趋避式动机冲突
重合 意象与想象
2、情绪情感
例如: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物感说,都是说 情感作为创作动机的促进作用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 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 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 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 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 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 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 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四)潜动机的内在机制
直觉、表象 外在机缘 情绪情感 解构、重构
二、创作显动机
(一)创作显动机的一般品格
创作显动机是从事创作的直接心理驱力。
(二)显动机的内在机制
从需要到易感点 从易感点到突发 从突发到创作完成
(三)显动机的主要特征
1、意象活动
意象是一种心理物 意象“一重化”,即意象与客体或主体相混淆

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一、癫狂状态
• 贾米森的一张精神病患者名单:尤金奥尼 尔、巴尔扎克、弗吉尼亚沃尔夫、海明威、 兰姆、雪莱、拜伦、柯勒律治等。 • • • • 癫狂状态与精神病症的相似性: 1、异常的言语或行为 2、异常的幻想型和朦胧状态 3、天才不精明、笨拙
一、癫狂状态
• 癫狂状态与精神病症的区别: • 1、艺术家的癫狂是暂时的变态,癫狂过后 能够回到理智的常态;精神病患者则是持 久的,无法回到常态。 • 2、艺术家的癫狂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创造, 而精神病患者则是无意义的呆滞和重复。
案例二:海明威
• 一生在追求人生的意义, • 也一生在寻求死亡。
一、癫狂状态
• 心理特征之二:无意识创作的突发 • 歌德:凡是作为天才所做的一切事情,都 是无意识地发生的。 • 叔本华:每一个想要在文学艺术上有所成 就的人都必须遵循无意识原则。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通过有意识的活动 去激发无意识,从而达到感情的自然流露。 没有这种自然流露的无意识就不可能创造 出真正的艺术。
俄国画家列宾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的故事。
• 我被整个画面所震惊, 我认为最动人心目 的是,一直流汗的粗大的手高举在小姐们 头上的瞬间, 不论在游戏时,还是在熟人 们的脂粉堆里的厮混,我总摆脱不掉这群 纤夫。
• 贝多芬:在落笔之前,我总是要把我的想 法保留一段时间在心中,有时是很长一段 时间。
二、沉思状态
• 艺术沉思的状态:是创作 冲动的思绪之流如惊涛般 涌过之后的一种深沉的平 静。 • 艺术沉思的意义:变自然 情感为艺术情感。
二、沉思状态
• 艺术沉思的心理内涵:自然情感是如何变 为艺术情感的? • 1、心情平静——审美心境——审美距离 • 2、再度体验——审美自由——审美愉悦 • 刘勰: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淪五 藏,澡雪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