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外语言对比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语音、语法、语义还是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这些差异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多挑战,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注意到这些差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语音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发音方式显然不同。
英语语音重音明显,音调跳跃大,说话方式较为生动,而汉语则是音调平稳,声调调值不强烈。
这使得在英语中,强调和重要的信息能够通过重音和语调来表达,而在汉语中往往需要通过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排列来表达。
在语音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应该是音调的问题,以免造成语义的混淆和误解。
在语法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突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强调语句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则重视句子成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英语倾向于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汉语则有许多较为复杂的句式,例如长句和嵌套句。
此外,英文使用较为丰富的时态和语态,以表达不同时态和语态下的意思,汉语则采用了六个基本的时态和一个语态,语法相对较简单。
境外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被“主谓宾”和“时间状语位置在前”等语法要点所迷惑,在写作中常常出现字句不通或串行翻译等问题。
在语义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所指对象和词汇含义也有差异。
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使得词汇的选择更为灵活,而汉语中则以单音多义较为突出,同一字或短语有多种词义,含义较为丰富。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两个语言中词语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需要特别注意译文的意义和意义的区别。
在语用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应用和使用场合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注重言辞优美、主题鲜明和说理严密,而汉语则更注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表达的情感色彩。
英语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表达言简意赅的文字效果,而汉语则通过语言的细节表现情感。
此外,中英两种语言的正式与非正式、文学性与口语性等语用差异也需要特别注意到。
总之,中英两个语言存在各种差异,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需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尽可能避免在翻译、写作等方面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
期末论文-《汉外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收获与启发
学习《汉外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的收获与启发2014级汉硕3班吴冬媚 20140710060一、收获老师在第一节课劈头而来的一个问题——“请举例说明汉语很简单”,实在引人深思。
当外国人问我,“汉语是不是很难学?”我从各个方面获知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所以我也人云亦云:“挺难学的,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
”却忘了我作为汉语教师的使命——传播中文。
汉语确实很难,但作为汉语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相信汉语不难。
上课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对待对外汉语的态度其实不太端正,缺乏使命感。
虽说我很热爱这个专业,但五年来一直有人问我“对外汉语以后做什么工作的”,我只简单直接地回答“教外国人汉语”,而不愿多费口舌进一步解释,以至于很多人会接话:“教外国人汉语很有意思,网上的“小明”真的很好笑”。
我们都知道,“小明”只是网友的意淫,在被英语虐待了十几年之后企图以古怪的汉语来“侮辱”外国人,这与真实的对外汉语教学可谓是南辕北辙。
国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无知,作为“对外汉语人”,我有一定的责任。
这一门课我上了大概11节课,短短十几个小时的学习让我深刻意识到,汉语通过与其他语言的对比,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通过对比,我们才能发现汉语的特色。
同时,承载着汉语特色的文章、段子、语言游戏等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问题意识,有语料意识,就能发现汉语的奥秘。
课堂上,郑老师都是从一些日常生活的语言游戏或网络小段子来引发我们的思考。
留意有趣的语言现象,做个有心人,我们可以从语言现象出发,从而总结出汉语的规律。
二、启发——从音义关系中获启发1.音与义的关系我们知道,英语表音,汉语表意,但并不意味着汉语不表音。
汉字形声字可分为声旁和形旁,声旁表音,形旁表义。
中国人常说,秀才识字读半边。
声旁能提示发音,如丁、订、盯、叮、钉。
形声字占了《康熙字典》收录汉字的90%左右。
所以我认为,汉字最初是表义兼表音文字,而英语只能表音。
虽然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字系统。
中西方语言差异
中西方语言差异中西方语言差异一、地理位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夏日炎炎、“火辣夏日”夏天总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
而在莎翁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Shall I compare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相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照。
诗人把情人比作夏天可爱而温煦。
夏天带给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联想竟是如此的迥异。
原因就在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
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
当然还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例如在汉语中的东风使人想到温暖和煦西风则叫人有种寒风刺骨的味道。
而在西方则相反。
原因也是一样两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带来感觉就不同。
二、生产劳动英语中与水产、航船有关的词语非常多如 fish in the air 缘木求鱼、an odd fish怪人、miss the boat 错过机会等。
汉语中这类词语就少得多。
原因在于英国四周环水、水产捕捞业和航海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多此类词语。
而在中国只有沿海地区才有渔民结网捕鱼所以该类词语相对较少。
要表达“用体力负运东西的动词在汉语中有许多如扛、荷、挑、担、抬、背、驮、负、提、挎等每个词都有一定的负运的东西与之相应如挑土、担水、提箱子真是细密之极。
在英语中却只有一个 carry来泛指这个动作。
汉语之所以将这个动词细加区分大概因为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体力劳动特别多的缘故。
汉语中我们会遇到像老黄牛一样干活、气壮如牛等词英语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会说 work like a horse as strong as a horse flog a willinghorse 。
为什么汉语用牛而英语用horse 呢答案是中国人向来用牛来耕田种地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作。
牛和马在生产过程中分别分成了两国人的好帮手博得了人们的好感词语中也就有了如上用法。
英汉语言对比(专业版)
英汉语言对比一.英汉语音对比英语和汉语是非亲属语言。
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说,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差别较大。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具有一切声音所共有的属性,即音色、音高、音强和音长。
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
正因为语音有各种不同的音色,而各种语言所选择的具体音位又不同,这才构成各种语言不同的音位系统。
对于其他3种要素,英汉两种语言的敏感程度就不同,它们在两种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英语对音强变化非常敏感,它强调重音的作用,因此被列为重音语言。
汉语则对音高变化十分敏感,音高的区别即为声调,因此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对于音长的敏感程度汉语不及英语强烈。
1.英汉元、辅音系统对比英语的元音系统比较简单,由12个单元音和8个双元音组成。
汉语(以北京普通话为主)的元音系统较为复杂。
汉语的每个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而韵母又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分别由单元音、复元音及元音加鼻辅音n 或ng充当。
英语有辅音24个,汉语有22个(包括作韵尾的ng)。
2.英汉音节结构对比英语和汉语各自有一套区别词义的音位,不仅如此,各个音位在音节中分布的位置和聚合方式,两种语言也各有特点。
比如说,汉语里辅音只有n和ng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如ān安、áng昂,而英国英语的辅音除/h、j、w、r/外,都可出现载词末位置上(美国英语中/r/可以再次为出现)。
汉语构成音节的方法非常简单:前声后韵,声调则附于整个音节之上。
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加上声韵配合的受限性,使得汉语音节数目小得很,据一中国学者(1957)统计,除儿化音和轻音外、不分声调的音节只有432个,分声调的有1376个;而1950年美国出版的《普通语音学》(General Phonetics)一书中,则认为汉语若不算声调,共有411个音节,如附上四声,则有1644个音节。
这两组数字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如果拿来与英语近万的音节数相比,无论如何只能算是一个很小的数目。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2019年文档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2019年文档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随着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各种形态接触,一个民族语言中的某些形式传至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于是就产生了外来词,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成为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因素。
叶斯帕森说,“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绝对纯洁的,我们也找不出一个没有吸收外来词的民族。
”萨丕尔也曾指出, 由于交际的需要, 使说一种语言的人们直接或间接和那些邻近的或文化优越的语言说者发生接触。
然而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
1 汉字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汉字既有表意功能,又有表音功能。
因此,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
因为现代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文字”。
外来词有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和直接借用四种主要形式。
通过音译借用吸收,语音和语义全部借自外族词,例如,“罗曼蒂克”,这四个字内部并无一定的语义关系,它只是音译了英语(romantic)。
音译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英语翻译过来,这种被译音了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是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
再如:歇斯底里(hysteric)、幽默(humor)、布丁(pudding)、康乃馨(carnation)、马赛克(mosaic)、扑克(poker)、马拉松(Marathon)等。
通过意译改造融合。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
例如,“传真(fax)”、“安乐死(euthanasia)”、工会(trade union)、篮球(basketball)等。
通过音意兼译。
用汉字记录外来词的读音的同时也用汉字的意义表示其意义。
如:奔驰(bonze)、香波(shampoo)、蹦极跳(bungee)。
也可采用半部分音译,半部分意译,如:呼拉圈(hula-hoop)、绷带(bandage)、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水上芭蕾 (water ballet)、奶昔 (milk shake)等。
汉语和俄语的差异对比
• 4、副词 • (1)汉语:可以做状语,依附于动词和形容词, 依附于名词时,词类发生改变。 • 例:突然下起雨了。 • 汽车突然停下来了。(“突然”是副词) • 发生了一桩突然事件。(“突然”变成形容词) • (2)俄语:可以做状语,一般依附于动词、形容 词、副词,谓语,也有依附于名词的时候,但是词 类不发生改变。 • 例:в пальто нараспашку(穿着敞着怀的大衣) • быстро бежит(快跑) На улице жарко(大街上很热) Быстро развитые страны(快速发达的国家) Мне холодно(我很冷)
• 3.动词 • (1)汉语:可以做谓语、做主语和宾语时可 以不改变词性。 • 例如:我爱他。(“爱”做谓语) • 笑有利于健康。(“笑”做主语) • 他挨打了。(“挨打”做宾语) • (2)俄语:可以做谓语,做主语和宾语时需 要改变词性。 • 例如:я живу в общежитии. • Он ездит на велосипеде судовольствием(他乐 于骑自行车) • Езда(由动词转化为名词)на велосипеде доставляет ему удовольствие(骑自行车给他带 来满足)
汉俄语的词类在句法中的差异对比
• 汉语和俄语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二者之 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这表现在: • 1、名词 • (1)汉语:名词可以做主语、定语,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做谓 语。 例:老师给我们买了很多礼物。(“老师”做主语) 木头房子(“木头”做定语) 今天星期一(“星期一”做谓语) (2)俄语:名词不能在名词前做一致定语,例:дерево дом, 只能用表示 事物的形义不对称形容词来修饰另外一个事物,例: деревенный дом。可以做主语,例:сегодня суббота.主谓语之间 需要加破折号,这种现象称为“零谓语句”,例:Пушкинрусский поэт。可以做谓语,例Я студентка。
汉外语言对比 研究生
汉外语言对比研究生研究生是指在大学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
汉外语言对比研究生则指的是在汉语作为母语的学生与非汉语母语的学生进行语言对比研究的研究生。
汉外语言对比研究生的招生条件会有一定的差别。
对于非汉语母语的学生,一般要求具备一定的汉语水平,通常需要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达到一定的等级要求。
而对于汉语作为母语的学生,则不需要进行汉语水平的考试。
在学习内容上,汉外语言对比研究生会有一些差异。
对于汉语作为母语的学生,主要学习对象是外语,比如英语、法语、德语等。
他们会通过对比研究母语与外语之间的语法、词汇、语义等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外语。
而对于非汉语母语的学生,主要学习对象是汉语。
他们会通过对比研究汉语与自己的母语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汉语。
汉外语言对比研究生在研究方法上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汉语作为母语的学生,他们可以运用自己对汉语的深入了解,通过对比研究来发现外语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而对于非汉语母语的学生,则需要借助专业的语言学知识,通过对比研究来深入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从而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汉外语言对比研究生在职业发展方向上也有所差异。
对于汉语作为母语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从事翻译、教育、外交等与外语相关的职业。
而对于非汉语母语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从事汉语教学、翻译、跨文化交流等与汉语相关的职业。
总的来说,汉外语言对比研究生是一门专门研究汉语与外语之间差异的学科。
无论是汉语作为母语的学生还是非汉语母语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对比研究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的职业发展中。
通过深入研究语言之间的差异,可以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进一步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
汉外对比中汉语与外语的对比分析、中介语和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中的困难层次模式
4、三级——再解释
第一语言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在第二语言中虽然有相应的项目,
但在项目的分布方面,学习者必须将其作为新项目重新习得。 被动式 ①一件衣服被他撕了。
NP1
被NP2+VP
这/那件衣服被他撕了。 确指
②一个洞墙上被挖了。
③灰尘被风起来了。 ④衣服被撕。
对比分析中的困难层次模式
错误。 失误是学习者因没有形成自动机制而偶然出现的错误。
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系统偏误分析
偏误分类
3、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
在单句里不符合语法规则的是显性偏误。
这双鞋子一点儿大。 这双鞋子有点儿大。我想,你穿一定合适。 一个单句语法没有问题,但在语境中却显现出问题的,是隐性
偏误。
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系统偏误分析
②一个洞墙上被挖了。
③灰尘被风起来了。 ④衣服被撕。
复杂形式 VP 衣服被撕了。
光杆动词
对比分析中的困难层次模式
4、三级——再解释
第一语言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在第二语言中虽然有相应的项目,
但在项目的分布方面,学习者必须将其作为新项目重新习得。 被动式 受到影响有所改变
生日那天,他被(朋友)送很多礼物。 生日那天,朋友送他很多 đươc 他被病了。
interlanguage theory
5、这东西不是很好吃吗?你为什么不给猫子吃?
他这位人性子直,不爱说软话。
——B1到Bx推导式
对比分析和中介语理论
(二)中介语理论
发展和完善
学习者思维方式或策略 6、他学习在一个英国南边的大学。 ——下意识地迁移式
interlanguage theory
互为补充
英语vs汉语的差异(对比学习法)
英语vs汉语的差异(对比学习法)01 英语重形合(hypotaxis) 汉语重意合(parataxis)美国翻译理论家Eugene A. Nida功不可没,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 )一书中,他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
所谓形合,即表示句内种种逻辑关系,须用连接词,如if, although, because, when, in order that, 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
缺少了此类连接词,或者逻辑标记,如:It is late, I must leave. - It is late 之前,缺少了because,如此英语表达,native speakers一般不说。
所谓意合,顾名思义,无须所谓的逻辑标记,句子靠意思,就能“捏”在一起,为听者或读者所接受。
如上句的对应汉语说法:迟了,我得走了。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两句话英汉间的差异: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The monks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them.②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ing in China.以上2句,讲究形合的英句中的but, who皆不可省略。
汉句则干净利落,无须所谓的“逻辑标记”。
02英语:前重心;汉语:后重心结论、断言、结果以及事实,应该成为句子的“重心”,但就“重心”位置而言,“英前汉后”。
比如:①生活中既有悲剧,文学作品就可以写悲剧。
这是一“因果”句,汉语表达讲究:先因后果。
然而,相应的英语表达是:Tragedies can be written in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tragedy in life.这是一典型的“先果后因”句,十分自然,十分妥贴。
汉英语对比纲要
汉英语对比纲要
汉英语对比纲要
一、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
1. 汉语延续了汉文化的脉络,属于汉藏语系;英语以古英文为原型,是语言演变过程中继承改变而来,属于日耳曼语系。
2. 汉语源远流长,受夏商周三代文化影响深远;英语在罗马入侵英格兰以后吸收不同民族文化,流传至今。
二、语法特点的不同
1. 汉语采用主谓宾结构,简单明快;英语以句子主语在句首的习惯,更显示结构语法的精确性。
2. 汉语不分人称,没有时态变化;英语各人称、各时态都有原形和现在分词,把事件铺展得生动可见。
三、书面表达的不同
1. 汉语以书面文字为主,书写庄重;英语书面文字流畅,书写简洁。
2. 汉语以句子长短有节奏,曲折生动;英语以表述清楚明确,逻辑思路清晰。
英汉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PPT课件
13
▪ 英语的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之间结构关 系和逻辑联系必须交代得十分清楚。英语的 关系词(包括介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 连接词等)十分丰富,英语正是靠这些关系 词的过渡和连接,从形态上来维系句内和句 间的各种关系的。因此英语句子结构呈树状, 往往有一主干(复合句中的主句或简单句中 的某主要成分),主干上枝蔓横生:句子成 分随时可加以修饰,而修饰语中的某成分又 可被别的成分修饰。由此往往形成长句。
6
参考译文
1.他的话,我可不信。 2.会上讲了什么,我一点没记住。 3.王先生我认识。 4.唱歌,他是最棒的。
7
2.1.2 形合与意合
▪ 英语国家沿袭了古代希腊人非常严格和规范的语 词系统。古代希腊人认为,语词系统与思维系统是 相一致的,要表达一个清晰合理的思想就离不开清
晰合理的词形和句法。而在一个毫无条理的陈述 结构中,思想肯定也是杂乱无章的,而杂乱无章的
5
课内练习
现在请大家通过翻译以下的简单句子熟练掌握这一技巧
1.I would not believe what he said.
2.I did not remember a single point discussed at the meeting.
3.I know Mr. Wang.
4.He is the best singer.
14
▪ 汉语句子结构呈竹节状,逐节(短语 或小句)展开。汉语的句子可以在同 一施事或主题语之下按逻辑顺序铺陈, 虽然小句间有逗号隔开,但语句的联 系仍是紧密的。这样,汉译时经常由 英语的树状转化为汉语的竹节状。
第一章:我国汉外语言对比研究百年会眸
第一章:我国汉外语言对比研究百年回眸尽管对比语言学作为独立学科建立的时问并不久,但比较的方法运用于对语言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
不少学者认为,白有语言研究以来,便存在着不同语言之间的比较。
有的学者甚至提出,自从人们发现人类并非使用同一种语言之时,便产生了语言间的比较。
王宗炎先生就曾有过关于"对比分析是古老的,因为自有翻译以来就有语言对比"的论断①。
李振麟先生在评述宋朝志盘和尚的《佛祖统记》第43卷中关于译场组织和翻译过程时更为具体地指出,"从上面'佛祖统记'所述的事实来看,他们(按,指古代译经者)已懂得比较梵汉语法的差异。
'而'缀文'、'参译'两道工序都属于梵、汉语法结构的对比、分析工作"。
语言学史也告诉我们,许多国家在编写第一部母语语法书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了与其他国家语言或古代语言相比较的方法。
许多研究者认为,巴尼尼语法就隐含着梵语和古代印度语言对比的成分。
文艺复兴时代出现的许多欧洲语言的语法书实际上也是通过与希腊语或拉丁语语法的比较而写成的。
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
出版于1898年由马建忠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采用了汉外语言比较的方法,将其运用于中国汉语语法的研究。
我国20世纪汉外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
20世纪的前50年为第一时期,五六十年代为第二时期,七八十年代为第三时期,90年代为第四时期。
20世纪上半期的汉外语言对20世纪前50年我国开展的汉语和外语的对比研究,可从两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个方面是以创建中国语法学为目标而开展的汉外语言对比,另一个方面是为学习和教授外语服务而进行的汉外语言对比。
先看第一类研究。
在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上,马建忠是第一个把中西语法的比较运用到古汉语的研究中来的学者。
诚然,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马建忠在《文通》中所做的研究主要是模仿。
汉外语言对比试题及答案
汉外语言对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词序B. 时态C. 语态D. 以上都是答案:D2. 在汉语中,表示复数通常使用什么方式?A. 词尾变化B. 数量词C. 复数形式D. 冠词答案:B3. 英语中,动词的时态变化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A. 词序B. 助动词C. 词尾变化D. 句式结构答案:C二、填空题4. 在英语中,表示过去进行时态的动词形式是________。
答案:was/were + 动词的现在分词5. 汉语中,表达否定意义时,通常在动词前加上________。
答案:不6. 英语中,表示将来时态的动词形式是________。
答案:will + 动词原形三、简答题7. 请简述汉语和法语在语音方面的主要差异。
答案: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有四个声调,而法语没有声调。
汉语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通常由一个音节组成一个词,而法语的音节结构较为复杂,一个词可能由多个音节组成。
8. 在英语中,如何使用情态动词表达可能性?答案:情态动词如can, could, may, might, will, would, shall, should等可以用来表达可能性。
例如,使用may表示可能性时,可以说:He may come to the party tonight.四、翻译题9. 请将以下汉语句子翻译成英语。
“他每天早晨都去公园散步。
”答案:He goes for a walk in the park every morning.10. 请将以下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
"I don't think you should do that."答案:我认为你不应该那么做。
五、论述题11. 论述汉语和德语在词汇构成上的主要异同。
答案:汉语和德语在词汇构成上的主要异同体现在:汉语词汇多为单音节词,而德语词汇多为多音节复合词;汉语中存在大量同音异义词,而德语中同音异义词较少;汉语中词缀的使用较少,而德语中词缀的使用较为普遍,如动词的前缀和名词的后缀等。
汉外语言对比研究
汉外语言对比研究汉外语言对比研究语言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
在全球化进程中,语言的作用愈发重要。
在汉外语言对比研究中,中文和英语是最为普遍的两种语言,因此我们选择这两种语言作为比较对象。
本文将从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中文和英语的异同。
一、语音方面1、发音中文有四个声调,用声调来区分词义。
而英语则没有声调。
另外,中文的音节比英语的音节平均更加简单,大多数音节只有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
英语的音节则相对复杂,不同的音节可能有不同的辅音组合,同时也会出现多音节单词。
2、音素中文和英语的音素数量也有所差异。
中文有约 20 个音素,其中包括 16 个辅音和 4 个元音。
而英语则有约 44 个音素,其中包括 24 个辅音和 20 个元音。
3、发音难度中文和英语的语音系统分别具有不同的难点。
由于中文的声调系统,外语学习者可能会面临音高和音节长度等问题。
而英语的语音系统则由于多音拼写等问题,可能引起外语学习者的发音困难。
二、语法方面1、句子结构中文和英语的句子结构也有所不同。
中文的典型句子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而英语则是“主语+谓语+宾语”,这种结构在中文中极为少见。
同时,英语还有主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等类型的句子结构,而这些结构在中文中也没有明确的表述。
2、动词时态中文的动词时态较少,只有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而英语则包括更多的时态,如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
此外,英语还有被动语态和虚拟语气等时态结构,这些结构在中文中也没有对应的形式。
3、数量和性别的表达方式中文的数量和性别可以通过数量词来表达。
例如,我们可以说“三个男孩”或“三个女孩”。
而英语则需要使用数量词和名词单数或复数来表达数量和性别。
例如,我们可以说“three boys”或“three girls”。
三、词汇方面1、汉字和字母汉字是中文文字的主要构成形式,而英语则使用拉丁字母。
因此,外语学习者需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包括笔画和发音等。
汉语和俄语的差异对比
• • • • • •
2、形容词 (1)汉语:可以做定语、谓语和状语 例:漂亮的姑娘(“漂亮的”做定语) 这桥很长(“长”做谓语) 快跑(“快”做状语) (2)形容词:可以做定语、不可以做状语 (做状语的必须是副词) • 例:красивая девушка • 表示“快跑”быстро бежит或者быстрый бег
汉俄语的词类在句法中的差异对比
• 汉语和俄语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二者之 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这表现在: • 1、名词 • (1)汉语:名词可以做主语、定语,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做谓 语。 例:老师给我们买了很多礼物。(“老师”做主语) 木头房子(“木头”做定语) 今天星期一(“星期一”做谓语) (2)俄语:名词不能在名词前做一致定语,例:дерево дом, 只能用表示 事物的形义不对称形容词来修饰另外一个事物,例: деревенный дом。可以做主语,例:сегодня суббота.主谓语之间 需要加破折号,这种现象称为“零谓语句”,例:Пушкинрусский поэт。可以做谓语,例Я студентка。
汉语和俄语的差异对比
——汉语和俄语词类在句法中 的作用差异对比
引入:汉俄语的语言类型差异
• 汉语:是汉藏语系的一支,词素和词素、词和词 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靠字序、词序、虚词来表达。 汉语的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的类型基本上是一致 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较为严格的对应性。 • 俄语:是印欧语系的一支,有着极其丰富的形态变 化,其大部分语法范畴(比如名词、形容词、代 词的性、数、格,动词的时、体、态、人称等等) 和句法关系(比如词与词之间、词组与词组之间 的关系)都是靠词尾的变化来表示的。
• 4、副词 • (1)汉语:可以做状语,依附于动词和形容词, 依附于名词时,词类发生改变。 • 例:突然下起雨了。 • 汽车突然停下来了。(“突然”是副词) • 发生了一桩突然事件。(“突然”变成形容词) • (2)俄语:可以做状语,一般依附于动词、形容 词、副词,谓语,也有依附于名词的时候,但是词 类不发生改变。 • 例:в пальто нараспашку(穿着敞着怀的大衣) • быстро бежит(快跑) На улице жарко(大街上很热) Быстро развитые страны(快速发达的国家) Мне холодно以做谓语、做主语和宾语时可 以不改变词性。 • 例如:我爱他。(“爱”做谓语) • 笑有利于健康。(“笑”做主语) • 他挨打了。(“挨打”做宾语) • (2)俄语:可以做谓语,做主语和宾语时需 要改变词性。 • 例如:я живу в общежитии. • Он ездит на велосипеде судовольствием(他乐 于骑自行车) • Езда(由动词转化为名词)на велосипеде доставляет ему удовольствие(骑自行车给他带 来满足)
英汉两种语言对比(英语、汉语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对比
1
I. 英汉语音特点及比较
•1 .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里 都 有 单 音 节 词 ( monosyllabic [,mɔnəusi'læ bik] ),双音节词 (dissyllabic [,disi'læ bik] ) 和多音 节词(poly-syllabic): e.g. I我,study 学习,perseverance 锲而不舍;
23
3. 英汉语句比较
• I. Sentence structure (英语多被动,汉 语多主动 p.8) • 1. Passive voice sentences: • 1). Frequency: passive voice is often used in English, esp. in scientific article
22
• 2. It has long been maintained that it was only during his Harvard graduate years that Eliot developed his interest in primitive cultures. • 人们长期以来坚持认为,艾略特对原始 文化的兴趣是他在哈佛读研究生的岁月 里培养起来的。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
Derivation:
前缀 (Prefix) 超— 超人,超额,超支,超音速,超短波; 非— 非人,非常,非原则,非正式,非军事化, 无— 无视,无限,无线电,无名氏,无疑;
汉语中的“非”,“无”相当于英语中的前缀un-,in-, il- 和后缀-less: invalid, unconscious, unmatched, informal, illegal, endles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一种眼光如何?
——关于汉英对比研究的宏观思考
作者:潘文国
文章结构:
1.从英汉对比(从英语出发)到汉英对比(从汉语出发)
2.一种观念的转变——真正给汉语以同英语平等的地位
3.一种方法的转变——从英汉对比到汉英对比的转变;
语言观和方法论上的根本改观
3.1:从形式出发——从语义和表达出发(贴标签X,例子:狗咬吕洞宾)
3.2:从英语出发——从汉语出发(汉语标点的运用和汉语习惯的表达顺序)4.翻译—对比的切入角度
从汉语到英语对比如何着手?——翻译
翻译的两面性:过度依赖—英汉语言对比,乃至汉语自身研究出现偏差
正确应用—汉英对比的重要手段
4.1:教学翻译和实用翻译——区别对待
4.2:换一个方向来运用翻译法:
两种翻译法:从英语到汉语
从汉语到英语——主张
主张原因:
(1)历史形成、根深蒂固的以英语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使我们对从英到汉造的句子无法表示信任。
(2)中译英和英译中具有不同的规律和方法——两种学问
中译英研究过程中更能发现问题——对汉英对比研究更有启示意义(汉
英对比的意义)
利用汉译英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需要重视:
(1)注意区分三种不同的“现代汉语”
原因(三股力量)
A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革命
B西学东渐,大量翻译作品对书面语的冲击和改造
C五四后的古代汉语残留
结果(三种“现代汉语”)
A“欧化”的现代汉语:白话文(欧化文和语体文)
特点:生硬、拗口,翻译腔
应用于新闻报道、报刊社论、法律文件、社科著作、科技论文中, 也
存在于翻译的文学作品以及刻意模仿翻译作品的文人创作里。
B“土生”的现代汉语(白话文的主流):语体文+三四十年代的大众文学特点:较少受到西方语言的干扰,汉语味儿很浓
代表作家:赵树理、周立波、刘绍棠、冯骥才
C“经典”的现代汉语(三种“现代汉语”中的主流):现当代学兼中西的语言大师,如鲁迅、朱自清、老舍、巴金等创作中使用的语言。
注意:创作语言和翻译语言不完全相同
这些作家能创作典范现代汉语的原因:
国学功底——文言文(重要作用);
一两门外语——熟悉西方语言的表达习惯(翻译时刻意追求);
大众口语的吸收和提炼(重要作用)
——因此,英汉对比研究要进行选择
A 从英到汉——“欧化”的现代汉语——“大同小异”
B 从汉到英——“土生”的现代汉语和“经典”的现代汉语
(2)注意利用原文与“回译”的比较
回译:从甲语言译到乙语言后,再从乙语言译到甲语言。
(语言比较中很有用的办法)
难译的往往不易回译,往往容易看出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