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县农村社会发展状况调查

合集下载

靖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靖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合作 社先 进典型 , 对促 进全 县农 业向规模化 、 集 约化 、 组织化
方 向发 展 发 挥 了显 著 作 用 。
《 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 颁布以后 , 靖远 县政 府组织有关部
门开展专题调研 , 以靖 远县电视 台为主的新闻媒体对合作 典
1 靖远 县 农 民专 业合 作社 发展 现 状
1 3家 、 省级示范合作社 3 2 家、 市级示 范合作社 7 5家 、 县级示
范合 作社 1 5家 。
市、 县政府 高度重视 , 把 发展农 民专业合作社 作为建 设
社 会主义 新农村 的一项战 略举 措 , 作为统 筹城 乡发 展 、 深化
作者 简介 : 王兴 东( 1 9 6 3 - ) , 男, 甘肃靖远人 , 农艺师, 主要从事农村经营管N- Y - - 作
带动农户 5 万余户 , 占农户总数 的 4 5 . 4 5 %。
2 主要 做法
强扶持 、 重 服务 , 促进靖远 县农 民专 业合作社 在加快 发
展 中不断规范 , 在规范发展 中不 断提升 。
2 . 1 强 化 扶持 , 推 动 发 展
级示范合作社 1 3 5家 , 其中进入国家级示范社名 录的合作社
远县农 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现状; 做法 ; 成效; 建议
中图分类号: F 3 2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6 9 9 7 ( 2 O 1 5 ) 1 6 - 0 0 2 0 - 0 3 在坚 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把分散 的农户组 织起来 ,
业特色 明显 、 有 一定工作 基础 的合 作社进行试 点示范 , 突出

甘肃靖远农村发展情况汇报

甘肃靖远农村发展情况汇报

甘肃靖远农村发展情况汇报
甘肃靖远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农村发展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农民意识的觉醒,靖远农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我将就靖远农村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汇报。

首先,靖远农村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基础设
施得到了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农村旅游业也逐渐兴起,一些乡村旅游点吸引了不少游客,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

此外,农村电商的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带动了农产品的增收。

然而,靖远农村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大部分年
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其次是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部分农民仍然面临着销售难的问题。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滞后,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靖远农村的发展。

首先,我们将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的便利程度。

其次,我们将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农村电商的扶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民更好地销售农产品。

总的来说,靖远农村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我们将
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

希望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共同致力于靖远农村的发展,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远产业发展趋势

靖远产业发展趋势

靖远产业发展趋势靖远县,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

近年来,靖远县不断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大创新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探讨靖远产业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农业产业的发展靖远县的农业以大豆、小麦和土特产葡萄、枣子等为主。

近年来,靖远县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靖远县还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加工出口农产品,拓宽了农业产业链。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政府对农业的支持,靖远县的农业产业将继续向着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二、旅游产业的发展靖远县地处丹霞地貌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黄河峡谷、摩崖石刻、皋兰山、石门观音等。

近年来,靖远县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靖远还积极开展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工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未来,随着旅游业市场的不断扩大,靖远县的旅游产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三、工业产业的发展靖远县地处西北边疆,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近年来,靖远县积极发展煤炭工业,建设了多个煤矿和煤炭物流基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靖远县还将重点发展石材加工、建材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等。

未来,靖远县的工业产业将在政府的持续支持下,朝着现代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四、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对各行各业的冲击越来越大。

靖远县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靖远县加强对电商平台的扶持和培育,引导农民通过电商进行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

同时,靖远县还注重培养电商人才,提升电商服务水平。

未来,电子商务将在靖远县的带动下,进一步推动沿线地区的产业发展。

五、教育和科技产业的发展靖远县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通过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靖远县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关于靖远县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关于靖远县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理标 志保 护注册 的商 标 ,已发展 成为饮 誉西 北的地方 美食 品 技含 量相 对不 高 ,生 产效益 较低 ,市场 竞争力 不强 ,影响 产
牌 。特色 农业 已经成 为全县 农村 经济 的支柱 产业 ,对于促 进 业 的快速 发展 。农产 品加工 业相 对落后 ,一些 农产 品龙头 企 业 规 模 较 小 , 且 都 是 季 节 性 生 产 , 缺 乏 连 续 生 产 性 , 开 发 深 农村 经济结构优化、促进农 民收入增加起到 了重要作用 。 1 . 2 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农业产 业化 水平不断提升 建 成农业产 业化龙头 企业9 1 家 ,农 民专 业合作社 3 3 0 家, 度 浅 ,初 级产 品多 ,很难发 挥辐射 带动 作用 ,致使农 产 品附 加值低和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
农 畜产 品加 工值 达到5 . 2 亿元 。北方菜业 、鸿泰番茄 、国鼎养 2 . 3 特色农业优势 不明显 ,竞争力还 不够 强 殖等 骨干 龙头 企业规 模在不 断扩 张 ,发 展能 力进一 步增 强。 按照 “ 特 色农业 ”的定义 , “ 特色 ”关键在于其产 品能够 积 极与 县 内外 农产 品加工龙 头企 业联 系 ,落 实脱水 蔬菜 、番 得 到市场 的 畅销和 消费者 的青睐 ,在本 地市场 上有 不可替 代 茄 、彩椒 、小 甘兰生产 、玉米 制种等 订单 农业 1 6 . 5 7 ) 亩 ,带 的地 位 ,在外地 市场 上 占有 绝对 的优势 。从我 县 日光 温室 蔬 动 农户4 . 4 5 万户 。全面推 广无 公害标准 化生 产 ,建 成大坝 、 北湾 、东湾 、平 堡、乌兰 、三合等9 个无 公害蔬菜生产基 地 。
农业 开发与装备
2 0 1 3 年第2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靖远县乡镇人大工作开展情况等18则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靖远县乡镇人大工作开展情况等18则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靖远县乡镇人大工作开展情况等18则作者:来源:《人大研究》2014年第07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靖远县乡镇人大工作开展情况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董永芳、研究室副主任吕发成带领调研组一行赴白银市靖远县调研乡镇人大工作开展情况。

调研组实地察看了糜滩乡官路村、乌兰镇“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情况,并与乡镇人大主席座谈,详细了解了乡镇人大工作开展情况,并就靖远县如何加强乡镇人大工作建设、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主席作用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座谈会上,有8名乡镇人大主席详细介绍了各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情况、经费保障以及乡镇人大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工作制度建设和依法开展监督等情况。

调研组认为,靖远县乡镇人大制度比较健全,工作比较扎实,监督形式多样,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充分发挥了乡镇人大的职能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经济社会的发展。

(曾庆辉)兰州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学校清真食品管理工作为了进一步促进兰州市清真食品管理工作,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结合兰州市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市人大常委会民侨工委、市民宗委、市清真食品办公室有关人员对部分学校清真食品管理工作进行了视察。

视察组听取了市民宗委负责同志关于全市清真食品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兰州外国语学院、兰州商学院、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清真食堂,深入了解了清真食品管理工作。

视察中,代表们详细询问查看了高校清真食堂的清真标识、进货渠道、食品卫生等情况。

市民宗委和市清真食品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还向各高校管理人员和经营承包者宣传了《甘肃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和《兰州市清真食品管理办法》,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指导。

(马燕)永昌县人大常委会检查动物防疫法贯彻实施情况甘肃省永昌县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深入部分乡镇和部门,对全县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情况进行了检查。

检查组建议: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注重动物防疫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和从业者的动物防检疫意识和法制观念;要加强生产和流通领域防检疫监管,落实动物防检疫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覆盖面;要健全完善动物防疫补偿机制,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增加乡镇兽医站的防疫经费,妥善解决防疫工作中出现的强制免疫注射过敏死亡、强制扑杀的补偿问题。

靖远县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靖远县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财经 ◎农 业经 ; 齐
2 0 1 6 年第9 期( 下半月)
靖 远县设施农业发 展的现 状与对 策
孙冰 洁 ( 白银市农牧局 ,甘肃 白银
[ 中图分类号】 ¥ 3 1 6 [ 文献标识码】 A
7 3 0 9 0 0) [ 文章编号】 1 0 0 3 — 1 6 5 0 ( 2 0 1 6 ) 0 9 — 0 0 2 0 一 O 1 家庭 为单位的粗放经营模式 ,形式 比较单一 ,没有形成统一 的 品牌 ,统一的经销途径 。 目 前注册 商标 的设施农业 品牌较 少 , 影响力较小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管 理和劳动往往 以传统农业 的 经营管理模式为主 。没有现 代农业管理制度和方法 。栽培 管理 般靠经验 ,农户获得 的设施农业运行管理的培训较 少。智能 化 、信息化 、网络化 管理 的现代管 理模 式还未 大面积推 广。 2 . 4 设施农业新品种的开发不够 靖远县 日 光温 室的种 植品种大 多是黄瓜 、辣椒 、西红柿 、 茄子等常规 品种 ,对新品种的引进 、研发 、 推 广水平比较低 , 自主培育新品种的能力不强 。 2 . 5 设施农业产品附加值不高 虽然靖远 县设施农业规模大 ,产 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 ,但 仍处 于 比较 低的 水平。设施 农业 产 品加工体 系 尚未形 成 ,设 施农 业产品的出 口以外销为原材料 、初 级产品为主 ,利润空 间 小 ,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出现菜 贱伤 农的现象 。这也会 严重制 约靖远 县设施农业 的进一步发展壮 大。 3 对靖 远县 设施 农 业发展 的建 议 3 . 1 坚持设施 农业发 展优 先方向 ,建立 大型优 质农产 品生
产基地
依托东湾高科技农业 示范园 ,围绕传统主生产 区,大规模 进行 无公 害 、绿色 有机 生产 ,建 设 高水平 的设施 农产 品生 产 基地 。同时依托现有 的种 子 、种苗工厂化集 中繁育和 育苗 ,加 大新 品种 的 自 主培 育。同时依托基层农技部 门,加 强新品种 、 新型种植方式 的推广。尝试发展沿黄河 区域现 代农 业观光园项 目,兼 顾农 业生 产与 旅游业 发展 ,组建 多姿 多趣 的农业 观光 园、自 摘果疏 园 、农俗 园 、果蔬 品尝 中心等 ,扩大农民就业 , 提高农 民收入 。 3 - 2 发挥f - 4 - J  ̄ : 支撑作用 ,提高农业设施水平 结合靖远 县水资源及基础设施现状 ,大力推广应用智能滴 灌 、水肥 一体化 等新 技术 、新装 备 ,减少水 肥 、农 药 的施用 量 以及病 虫害的发生 ,改善 日 光温 室和塑料大棚种植的蔬菜 品 质 。较之 传统灌溉方式 ,温室或 大棚 等设施农业采用滴灌 后, 可 大大提高产品质量 ,提 早上 市时间 ,并减少水肥 、农药 的施 用量和劳动力等的成本投 入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尝试 现 代智能保温玻璃温室 的建设 与示范 ,为未来设施农业工 , 一 化 发 展奠定前期基础 ,促进 靖远 县设施农业规模化 、标准化 、 产 业化 、智能化 。 3 . 3 大力推广设施 农业机 械化 ,提高劳动生产 率 大力引进温室 用小 型农业机械 、智能化 采摘机械 ,实现土 壤深旋 、起垄 、铺膜 、 土 壤消毒处理 、秧苗移栽关键环 节全过 程机械化作业 ,不 留作 业死角 ,降低劳动强度 ,提 高作 业效率 与精准度。 3 . 4 探索新型农村合作社 ,提高现代化管理 水平 积极探索 完善 的新 型农民合作社经营机制 ,化解 企业和农 民进 行设 施农 业经营 中的风险 ,促进 农民收 入持 续增 加。通 过合作社把传统分 散的家庭经营组合成 了一个社 会化大生产产 业群 ,为农 户提供 好新 品种引进 、种植 品种统一 、田问管理统 技能培训 、 农 资统 一采购 、现代化农业装 备配置 、农产品 集 中营销等服 务 ,促进农业资源均衡配置 ,共享现 代农业发展 成果 ,最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关于靖远的调查报告

关于靖远的调查报告

关于靖远的调查报告篇一:靖远县居民生活贫困调查报告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社会调查与实践报告题目:靖远县居民生活贫困调查报告系别:管理与经济系专业班级: 09工商管理2班姓名:金满城时间:靖远县居民生活贫困调查靖远县地处甘肃省中部,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接壤,南与会宁县毗邻,西南、西北、东北分别与榆中县、景泰县,宁夏中卫县相连,西与白银区交界,平川区从中将县域一分为二,形成南北相对的两个部分。

全县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耕地114万亩,其中旱地占60%。

现辖18个乡镇,174个行政村,总人口46.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万人。

有汉、回、藏、满、蒙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1.1%。

年均气温9.9℃,年均降水量 220 mm左右,蒸发量1900mm。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XX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3亿元(现价),地方财政收入408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09元,综合实力位全省后列。

农业是全县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如何使贫困人口尤其是干旱山区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成为靖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靖远县贫困人口情况我县贫困和低收入人口主要分布在若笠、石门、兴隆、永新、双龙等5个乡和五合、靖安、东升、北滩、高湾、大芦、乌兰等乡的干旱山区,这些地区生态恶劣,交通不便,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十年九旱,饮水困难,完全靠天吃饭,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乡村集体经济没有积累,自我发展能力较差,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

经过历年的扶贫开发,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面不断降低,截止XX年剩余绝对贫困人口4.7万人(728元/人均年收入),低收入人口3.92万人(728-1015元/人均年收入),合计8.62万人。

虽然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9元,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沿黄灌区的北湾、平堡、东湾、乌兰等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而干旱地区的若笠、永新、石门、兴隆、双龙等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00-1700元之间。

靖远县农作物的调研报告

靖远县农作物的调研报告

靖远县农作物的调研报告靖远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县份。

本次调研主要关注靖远县农作物的种植情况、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以下是详细报告:一、种植主要作物:靖远县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油料作物等。

其中,小麦是农民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作物之一。

大豆是该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居于垫底位置;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已成为该县的主打作物之一;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花生等,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也有一定规模。

二、特点与问题:1. 水资源短缺:靖远县位于干旱地区,缺水是农作物种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缺乏有效灌溉条件,大多数农田依赖雨水灌溉,降雨量不稳定导致作物生产风险增加。

2. 土壤肥力不足:该县土地多为黄土地貌,土壤薄层次少,肥力较低。

长期的粗放耕作和不合理施肥方式,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受限。

3. 种植结构单一:靖远县农作物种植结构相对单一,以小麦为主导,缺乏多样化的种植结构。

这导致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增加了农业发展的风险。

三、发展趋势与对策:1. 节水灌溉技术:靖远县应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渗灌等,以减少浪费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2. 土壤肥力提升:县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严格控制施肥量,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增加农作物产量。

3. 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玉米、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农业科技支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发展适应该县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加强农业科技与农民的对接,提升农民的科技水平。

5. 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和监管,严禁违法违规使用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等绿色环保方法,减少农药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总结:靖远县农作物种植具有一定的特点与问题,但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甘肃省靖远县农村社会发展状况调查

甘肃省靖远县农村社会发展状况调查

甘肃省靖远县农村社会发展状况调查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Key words (2)一、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乡中砂沟村的概况 (2)二、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乡中砂沟村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原因 (3)(一)水资源缺乏制约农业发展 (3)(二)道路崎岖不平制约经济发展 (4)(三)外出人员逐渐增多导致土地荒芜 (4)(四)农民注重短期效益,长远发展考虑不足 (5)三、对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乡中砂沟村社会发展的思考 (5)(一)改善水利灌溉设施 (5)(二)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6)(三)做好农村土地流转 (7)(四)大力发展养殖业 (7)(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7)四、结语 (8)参考文献 (9)甘肃省靖远县农村社会发展状况调查——以大芦乡中砂沟村为例赵一彬【摘要】中砂沟村位于靖远县南部,该村经济发展缓慢,其中水资源的缺乏制约了该村农业经济的发展,道路的难行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受阻,外出人口的增多,出现了土地荒芜的等现象,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从改善水利设施,加强道路建设,做好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解决意见。

【关键词】中砂沟村;水资源;道路;土地流转JingYuanXian Gansu Province 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Survey -By the Zhongshagou Village of the Dalu Township as An ExampleZhao YibinAbstract:ZhongShagou village in southern JingYuanXian.The village economic progress has been slow. The lack of water resources which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ro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drove. Go out of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the emergence of a land desolate wait for a phenomenon. In view of the above the problem.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s. Do the land circulation put forward to solve an opinion .Key words:ZhongShagou village; Water resources; Road; Land circulation一、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乡中砂沟村的概况中砂沟村属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大芦乡管辖,该村由四个社组成,分别为白茨湾社、中庄社、上中砂沟社和下中砂沟社。

关于靖远的调查报告

关于靖远的调查报告

关于靖远的调查报告关于靖远的调查报告一、引言靖远,位于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县级市,素有“边陲明珠”之称。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边疆城市,靖远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报告旨在对靖远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调查,了解其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二、自然风光靖远地处黄土高原与祁连山脉交汇之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首先,靖远的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其次,靖远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湖泊和河流,如靖远湖、太阳湖等,给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湖光山色的美丽。

此外,靖远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是野生动物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人文历史靖远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遗产。

首先,靖远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曾是古代商贸往来的重要驿站。

在靖远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驿站遗址和古代商贸文化的痕迹。

其次,靖远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物和文化遗址,如靖远城墙、悬空寺等,这些都是靖远丰富的历史文化的见证。

此外,靖远还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如靖远鼓舞、靖远大鼓等,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为靖远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四、经济发展近年来,靖远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靖远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物流中心。

靖远的交通发达,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联系紧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其次,靖远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发展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和农业旅游。

此外,靖远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五、社会发展靖远在社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靖远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质量。

靖远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为青少年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

其次,靖远还注重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靖远还加大了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靖远县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分析

靖远县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分析

靖远县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分析作者:刘治华杨振华王雅丽来源:《寒旱农业科学》2024年第02期摘要:為了全面摸清靖远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演变及现状,采用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靖远县第三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

共征集到县域内古老、珍稀农作物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和珍稀、濒危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60份,其中粮食作物11份,占18.3%;蔬菜(含瓜类)22份,占36.7%;古老与特有的本地果树品种13份,占21.7%;野生近缘作物资源12份,占20.0%;经济作物2份,占3.3%。

现种植面积“千亩”以上的有小口大枣、大庙香水梨、河靖坪绿萝卜、吴家湾红萝卜、九队红皮大蒜;种植“百亩”以上的有靖远灯笼辣椒、红苕马铃薯,其余53份均零星存在,群体数量极少。

并分析了靖远县珍稀、名优、特异作物种质资源种类、分布及其生存现状。

关键词:靖远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分析;保护利用;经验;建议中图分类号:S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4)02-0133-04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4.02.006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Jingyuan CountyLIU Zhihua, YANG Zhenhua, WANG Yali(Jingyuan County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Jingyuan Gansu 730699,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evolu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Jingyuan County, the third national survey and collec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Jingyuan County was conduct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symposium and on-site investigation. A total of 60 ancient and rare local crop varieties, cultivated varieties with a long history of cultivation, and wild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of rare and endangered crops within the County were collected,including 11 grain crops (18.3%), 22 vegetables (including melons, 36.7%), 13 ancient and unique local fruit tree varieties (21.7%), 12 wild closely related crop resources(20.0%), and 2 economic crops(3.3%). At present, crops such as small mouth jujube, Damiao pear, Hejingping green radish, Wujiawan red radish, Jiudui red garlic shared planting area over 1 000 Mu, Jingyuan lantern chili pepper, Hongshao potato shared planting area over 100 Mu, whereas the remaining 53 crops were scattered and showed a very small population size.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survival status of rare, famous, and speci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Jingyuan County were analyzed as well.Key words: Jingyuan County; Crop; Germplasm resourc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Experience; Suggestion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1 - 7 ],事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也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切相关,具有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等显著特点[8 ]。

甘肃省靖远县A村村民自治现状调研报告

甘肃省靖远县A村村民自治现状调研报告

甘肃省靖远县A村村民自治现状调研报告作者:曹玉红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1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治理越来越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部分农村的民主生活取得显著成绩,但部分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村民自治运行状况不太乐观。

选取西北地区的甘肃省靖远县A村作为研究个案,采取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的方式,调查村民自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村民自治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村民自治;四个民主;政治参与意识1样本基本情况A村位于靖远县城东南40km,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沟塬相间,平均海拔1800m,东临屈吴山,全村所辖5个村民小组,280户人左右,1800人口左右。

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西瓜、籽瓜,西瓜产业已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

西瓜、籽瓜等种植面积500hm2左右,人均耕地面积2666.67m2左右,农作物一年一熟。

该村没有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左右,相对来讲,A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仅少部分村民在农闲后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

为了确保研究内容真实有效,尽可能准确了解该村村民自治的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为数据收集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实际返回问卷312份,有效回收率62%,并对3名村委会成员及相关村民进行访谈。

调查问卷基本内容包括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对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认知度等问题各10个。

经过对收到的问卷材料分析,其中,受访的男性村民238人,占样本总数的76%,女性村民74人,占样本总数的24%。

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村民为302人,占样本数约97%;大专及本科以上的村民仅为10人,占样本数的3%。

从年龄分布来看,35~55岁的村民为278人,占样本数的89%,56岁以上的村民34人,占样本总数的11%。

2A村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从A村的调查情况来看,当前A村村民自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1村民主动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不高村民参与自治实际上是一个“内生-自发”的过程。

打造工业经济强县 争当产业富民排头兵——靖远县发展特色产业的调查

打造工业经济强县 争当产业富民排头兵——靖远县发展特色产业的调查

兰 白核心经 济区和刘 白高速工 业经济 “ 甘肃省十大名果 ” “ 小 口大枣”获得 国 河 石林一坝滩一 哈思 山为主的黄河 风 带、 黄 河农业经 济带 中心 区域 , 刘 白高 家地理标志产 品保护。 产业 化龙头企业 景游 ,以虎豹 口为主的红色教育游 , 以 速、 国道 1 0 9线 、 白宝铁 路等交 通干线 发展 到 9 O多家 ,农 民专业合作社达到 法 泉寺为主 的寺庙古迹游 ,以农家乐 、 横穿全境 , 正在规划建设 的包兰铁路 兰 2 6 0多 家 , 特 色农 业已发展成为助农增 特色农业 为主的乡村休 闲游等旅 游资 州至 惠农段 二线工 程纵 贯全 县 , 1 8个 收的富民产业 。 乡镇 乡乡通油路 ,已形成 了以高速公
地 ,总面 积 5 8 0 9平 方 公 里 , 总 人 口 小时经济圈。
源丰富。黄河水 电资源 3 0 0多万千 瓦,
4 7 . 6 5万人 , 其 中农 业人 口 4 2 . 7 4万人 。


特 色农 业 已成规模。 靖远县是 装机容量 1 4万千瓦的乌金峡水 电站 已
0 1 0 0万 千 瓦 以上 的 大 5 5万亩 。 近年来 , 全县通过大力发展特 万亩灌区和 3 3处千亩灌区。 水土、 光热 设 装 机 容 量 5
发展现代农 业优势明显。全 型风力发电场 。 刘J l I 工业集中区已被列 色农业 , 深 入实施 “ 工业强 县” 战略 , 积 资源丰富 ,
逐步完善义务 靖远县 与白银 、 兰州 、 银川 等周边大 中 石膏 、 石英石 、 沸石 等 1 4种 , 勘 探发 现 整和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 ,
2 0 1 3 年第 0 3 期/ 总第 2 6 9 期 2 l
县 域 经

靖远县农田基本建设成效与发展对策

靖远县农田基本建设成效与发展对策

地绝 收 的情况下 , 田、 坝地 、 田种植 的粮 食和经 济作 梯 沟 砂 物, 经受 住大 旱的考验 , 仍取得 了较好收成 。事实 教育 了群
众 ,使 山区干部 群众在 实践 中尝到 了大搞农 田基本建 设 的 甜头 , 从 中看 到 了山 区经 济发 展的希 望 , 并 振奋 了精 神 , 坚 定 了信心 , 决心把 过去 的 “ 三跑 田” 改造 成保 土 、 保水 、 保肥 的“ 三保 田” 。经 过多 年 的艰 苦奋 斗 , 干旱 山 区的面貌 发生 了显著变化 ,广大 山区群众 的物质文化生活水 平显著提高 , 城 乡差 别 正在 日益 缩小 , 快 了山 区群 众脱 贫致 富奔 小康 加
和“ 田坝地大会 战 , 梯 铺压砂 田分户干 ” 的治理措施 。从根本 上改善 了干 旱山区农 业生产条件 , 为农 业结 构调整和群众增 收致 富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 梯 田、 沟坝地 、 田是主要 的粮食 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 砂 梯 田能 改变地形 坡度 , 蓄雨水 , 拦 使土壤水 分增加 , 水土流失 得 到遏 制 , 达到保水 、 保土 、 保肥 的 目的; 沟坝地土壤肥 沃 , 水 分充足 , 抗旱能力较强 ; 田蓄水保墒 、 砂 抗旱增产 效果非常显
均 占有 “ 田”面 积 的情况 是 :。 ~ .3 h 1 三 00 01 m 的 3个村 , 7
01 ~ 。 m 的 4 .3 02 h 2 0 6个 村 ,.0 02 m 的 1 0 —. h 2 2 7 9个 村 ,. 02 7 h: m 以上 的 1 个村 。经调查研究 , 0 凡是农 田基本建设搞得好 的乡村 , 农户的生活水平较高 , 有些 已基本 脱贫奔 向小康 ; 凡 是 农 田基 本 建 设 搞 得 差 的地 区 , 户 生 活 就 比较 困难 。 事 实 农 证 明 , 田基本建设 已成为 山区经济发展 的支柱产业 和“ 农 半

甘肃省靖远县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甘肃省靖远县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甘肃省靖远县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杨顺喜陈思明周娅君蔺俊丽许璐杨昌庆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09期[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与此同时,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地区逐步得到落实,但在农村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个弱势群体——残疾人,他们的社会保障却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对这一课题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存在社会保障参保率低、社会救助水平低和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针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构建多元化的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和与精准扶贫政策有效对接等,让残疾人的生活得以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残疾人;政府救助;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D669.69 [文献标识码]A我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6.21%,在我国的中西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的残疾人群体,由于身体或精神条件的限制,得不到公平的就业机会,享受不到公平的待遇。

农村残疾人所能从事的工作有限,更加限制了他们对工作的选择,同时由于残疾人的学历较低,所能获得的报酬也相对较低,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生活水平较低,整个家庭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残疾人,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及优惠政策,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对甘肃省靖远县采取了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进行了调研。

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回收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83.3%。

调研对象以北湾村全体村民为主,永新乡村民作为辅助调查对象,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分布在各个年龄段,男女分布均匀。

此外,对当地民政部门做了了解。

采用SPSS软件对回收的问卷做了数据统计、整理和分析,为本文提供了数据支撑。

2 靖远县农村残疾人的生存现状2.1 农村残疾人生活物质条件处于低下水平通过对当地村民的调查,他们对于农村残疾人生活状况做出评价,经调查得知,40%的残疾人生活状况一般;26%的残疾人生活状况差;16%的残疾人生活状况很差。

靖远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现状

靖远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现状

靖远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现状1. 背景介绍靖远县位于中国甘肃省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

农村土地流转是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流转土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2. 土地流转政策发展历程在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策。

自1992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这些政策大大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流通和利用。

靖远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也不例外。

自2000年以来,该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流转政策与措施,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

比如2003年出台的《靖远县土地流转实施意见》,该意见在实施中将土地流转和产权制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

又如近年来推出的“一事一议”承包地流转政策,通过与村委会、产权交易中心等有关部门的合作,促进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3. 靖远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在政策的顺畅推进下,靖远县农村土地流转成效非常显著。

截至目前,该县流转土地面积已超过2.5万亩,流转金额达到3亿元左右。

其中,流转主要集中于果园、畜牧业等领域。

土地流转的好处不仅在于促进土地利用效率,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靖远县农业发展局相关人员介绍,流转土地后发展果园等特色产业,果实销售额每年至少可达到几千万元,同时,土地流转也带动了农民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如新建公路、排水渠等。

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土地流转方面虽然政策良好,但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还存在不信任等心理问题,导致部分流转项目的推进缓慢。

同时,由于流转土地集中在果园、畜牧业等领域,农业种植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3.2 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方面在农村土地流转中,产权交易市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目前,靖远县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信息透明度不够,交易程序过于繁琐,导致部分土地流转项目推进缓慢,影响了土地流转的效率。

3.3 法律保障方面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法律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靖远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靖远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靖远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柴维荣【摘要】近年来,靖远县紧紧围绕加快农业标准发展步伐,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建设生态靖远的总体工作部署,通过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机构建设,开展农业整体环境整治、创建全国绿色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基础性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绿色有机农业标准化进程,使全县绿色有机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7(000)021【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现状;对策;靖远县【作者】柴维荣【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靖远7306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2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总面积5 809.4 km2,共有18个乡(镇),总人口4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14万人,总耕地面积7.77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83万hm2。

近年来,全县紧紧围绕加快农业标准发展步伐,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建设生态靖远的总体工作部署,通过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机构建设,开展农业整体环境整治、创建全国绿色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基础性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绿色有机农业标准化进程,使绿色有机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通过政策宣传、资金扶持、整合资金等办法,建设了东湾大坝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刘川高原夏菜,北滩、五合、东升枸杞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等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

示范区的建设对靖远县生态农业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截至目前,建成枸杞、黄芩、西瓜、苹果等标准化生产基地26个。

发展绿色生态有机龙头企业2家,绿色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家,枸杞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个,认证总面积5 200 hm2。

绿色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体系的运作和完善,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积极性,为当地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种植的快速发展,必将为全县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靖远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现状

靖远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现状

靖远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现状
王兴东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
【年(卷),期】2015(0)14
【摘要】一、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概况近年来,靖远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实现了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县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116.7万亩,二轮承包面积104.4万亩。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王兴东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农牧局,甘肃靖远730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靖远县精准扶贫工作现状及几点思考
2.靖远县教育局靖远县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
3.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张掖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与探索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分析——以关中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为例
5.周口川汇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现状及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杨成堂带队督查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定稿)

杨成堂带队督查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定稿)

靖远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中共靖远县委靖远县人民政府(2015年8月28日)在全省上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关键时期,今天,杨主任一行来我县督查指导精准扶贫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促进鞭策和鼓励支持.在此,我代表靖远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杨主任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靖远县情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以简要介绍,对靖远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重点及建议做以简要汇报:一、靖远县县情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属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

全县总面积5809。

4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174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人口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

3万人。

全县由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构成。

目前全县有88个贫困村、2.28万贫困户、9。

72万贫困人口,贫困面为22.14%。

近年来,靖远县立足县域实际,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深入实施“项目带动”、“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战略,在产业培育上,大力培育发展蔬菜、畜禽、林果三大特色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5.77万亩,羊只饲养量达到120万只,枸杞、籽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2。

41万亩、12.8万亩,靖远已发展成为全国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和全省蔬菜、畜禽、林果生产大县;在打造发展平台上,全力打造刘川工业园、银三角中小工业园、金三角生态农业科技创业园三大园区,三大园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亿元,入驻企业达到41家,已成为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壮大工业的重要基地;在改善发展条件上,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县域发展环境,“十二五”以来,共组织实施重点项目584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元,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今年1-7月份,全县完成生产总值元,同比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元,同比增长6.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增长9.6%;工业增加值元,增长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元,下降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Key words (2)一、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乡中砂沟村的概况 (2)二、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乡中砂沟村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原因 (3)(一)水资源缺乏制约农业发展 (3)(二)道路崎岖不平制约经济发展 (4)(三)外出人员逐渐增多导致土地荒芜 (4)(四)农民注重短期效益,长远发展考虑不足 (5)三、对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乡中砂沟村社会发展的思考 (5)(一)改善水利灌溉设施 (5)(二)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6)(三)做好农村土地流转 (7)(四)大力发展养殖业 (7)(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7)四、结语 (8)参考文献 (9)甘肃省靖远县农村社会发展状况调查——以大芦乡中砂沟村为例赵一彬【摘要】中砂沟村位于靖远县南部,该村经济发展缓慢,其中水资源的缺乏制约了该村农业经济的发展,道路的难行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受阻,外出人口的增多,出现了土地荒芜的等现象,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从改善水利设施,加强道路建设,做好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解决意见。

【关键词】中砂沟村;水资源;道路;土地流转JingYuanXian Gansu Province 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Survey -By the Zhongshagou Village of the Dalu Township as An ExampleZhao YibinAbstract:ZhongShagou village in southern JingYuanXian.The village economic progress has been slow. The lack of water resources which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ro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drove. Go out of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the emergence of a land desolate wait for a phenomenon. In view of the above the problem.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s. Do the land circulation put forward to solve an opinion .Key words:ZhongShagou village; Water resources; Road; Land circulation一、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乡中砂沟村的概况中砂沟村属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大芦乡管辖,该村由四个社组成,分别为白茨湾社、中庄社、上中砂沟社和下中砂沟社。

现居住村民206户,人口1030人。

四个社重山阻隔,地理位置分散。

农业都以旱田为主,白茨湾社和中庄社有少量灌溉地,上、下中砂沟社全为旱地,沙地较多。

该村农作物以玉米和小麦为主,因受地域和水资源限制,经济作物种植较少。

在上下中砂沟有大面积的西瓜、籽瓜等瓜类种植,经济收入高。

但与之截然不同的白茨湾社和中庄社其农业收入很不稳定,甚至呈下降趋势。

虽有灌溉地,但是两个社的小型水库淤泥淤积严重,蓄水量逐年减少,不能保证水田的灌溉,有些年份只能浇灌一次。

所以导致粮食减产,农民收入不高,致使夏季劳动力大量输出。

该村整体经济水平在大芦乡来说最低。

二、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乡中砂沟村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原因(一)水资源缺乏制约农业发展水资源的缺乏制约了中砂沟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中庄和白茨湾社有一条小河流过,据村民讲,在五六十年代,小河两岸种着韭菜,都成了这两个社的招牌,每年韭菜长成后,都用毛驴驮或用架子车拉往周边其他村庄去换粮食,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韭菜村。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庄社和白茨湾社都拦河筑坝,兴修水利,开辟水田。

通过提灌工程将河水从低处被提到了高处,将低处面积较大较平整的旱地变为水田,发展灌溉农业。

与此同时,河水也淹没了河谷的韭菜地。

中庄社和白茨湾社的村民一直都以门前流过的这条小河为生,他们把希望都寄托给了这条小河。

其实小河的水量并不大,是上游的山泉汇集而成,流量小。

近几年干旱的越来越严重,农作物需水量大,小河的水已经不能满足这两个社的土地浇灌,加之水库淤积严重,蓄水量减少,中庄社也惜水如金。

这两个社的村民为了水两个社的矛盾越来越深。

水是农民的希望,是庄稼的食粮,没有了水,农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粮食被太阳晒死,昔日招牌的韭菜现在对这两个社的农民来说都成了稀缺物,别的菜就更不用提了,吃菜现在都成了大问题,生活难耐,何谈发展。

上下中砂沟村的水资源缺乏更为严重,村民在庄前打井,供人畜饮用。

耕地多为沙地,但他们走出了自己的经济发展之路━━铺沙种西瓜。

村民利用冬季农闲时间,互帮互助,将原来的旱地变成了沙地,开春种植西瓜,周期短,收益快,村民的收入也较高。

(二)道路崎岖不平制约经济发展中砂沟村的四个社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是行路难,这也是制约这个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庄社和白茨湾社在一条沟里分布,走同一条路,路在河谷和高山之间萦回,河谷多为红土,雨天泥泞不堪,不能行车,修在山上的路,由于黄土的土质疏松,尘土较大。

另外,山路崎岖,坡度较大,当地的农民开着三轮车拉运庄稼,经常发生车倒退后翻车事故,也造成过往人员的伤亡。

路难走运输就难,农产品丰收后,村民们拉出去卖,只能少拉快跑,运途长,现在油价又高,村民们花在路上的钱就不少,个个怨声载道。

上、下中砂沟社虽然也同在一条沟,但各有各的出行路线,上中砂沟社在山中修了一条路,还算好走,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

下中砂沟社沿古河床出行,受季节影响较大,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多麻烦,夏秋季节常有洪水流经,因部分路段有小溪,冬季会结冰,冰面覆盖道路,春天冰融化后,路也就不能走了,下中砂沟的村民只能借道上中砂沟走。

这样一来又增加了负担,开春正是耕种的季节,需要从外地运输化肥、地膜等。

西瓜成熟后,又要用车拉出去交易,由于路难走,大汽车进不来,就算能进来也不敢多拉,利润少也不合算。

农民只能靠自家的三轮车一点一点的往外拉,这样即费时也费力,往出卖瓜的战线往往拉的很长。

(三)外出人员逐渐增多导致土地荒芜近几年来,中砂沟村的外流人口逐渐增多,有去外地打工的,有在外地工作的,还有一部分是迁往外地的,村民称这些人员为“三外”人员,这些人员外流后,引发出一个直接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中砂沟村的外流人口已经占到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他们的土地种不种,谁来种成了一个大问题。

现在中砂沟村的很多农田都已经荒芜,无人耕种,尤其是旱地。

外出打工和外出工作的,他们有的家中还有老人、妇女、孩子这些弱势群体,在这样生产条件差的地区,务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只耕种一点浇灌地和少量的旱地,力所能及的劳动,维持家用。

迁往外地的,由于距离较远,返回务农也不方便,所以这里的土地干脆就不种,这样一来,有很大一部分土地就荒了下来。

为了不使农田荒着,有很大一部分“三外人员”将自家的地送给劳动力多的农户耕种,不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他们的目的很单纯。

(四)农民注重短期效益,长远发展考虑不足农民的小农意识很强,只注重了眼前利益,却忽视了我农业的长远发展。

市场就像一个指示灯,指到那里农民就走到那里。

前些年,枸杞根皮的价格很好,大多数农民拿着铁锹和镢头,到处找着挖枸杞根。

为此,有的农民连路都挖断了,还有野生的大芸也受此劫。

头发菜大量收购的时候,村民起先还都每人拿个锥子半夜起来走到远处的山坡上一根根的拾。

后来,村民们有了“先进的工具”,不用锥子了,都换成耙子,以前手里提个小筐子,也换成了大袋子,占领各个山头,你一耙,我一耙,连菜带草一律耙回来,山就像被剃过头一样,光秃秃的,本来山上的草就不多,经过这么一折腾,就更少了,大风一起尘土飞扬。

最近两年,蝎子的价格令人眼馋,一斤能卖到二百元以上,蝎子灯更是卖得火爆,在市场上到处可见,一个蝎子灯也就一百元左右,对村民来说这是投资少,收益大的买卖。

一到天黑,村民们吃过晚饭,三三两两的背着蝎子灯朝不同方向的深山走去。

有很多家庭那是全家齐上阵,各山灯光闪烁。

其实蝎子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们以蝗虫等农业害虫为食,保护了庄稼,是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

蝎子的大量减少,就意味着蝗虫等害虫的大量增加。

这个道理农民都懂,蝗灾农民也都知道,但是利益驱动着他们逐利而走。

他们认为害虫增多害的是大家的庄稼,不是我一家的庄稼,先把眼前放着的钱拿到手,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这种小农意识的存在,也与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关。

三、对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乡中砂沟村社会发展的思考(一)改善水利灌溉设施水利不兴,农业不稳[1]。

目前,水是困扰中砂沟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原因,因为缺水,造成了大面积的粮食减产,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部分农民外迁谋生计。

也因为水的问题,使中庄社和白茨湾社村民的矛盾加深,甚至本村的村民也因浇水冲突不断。

因此解决这两个村庄的浇水问题是当务之急,中庄社和白茨湾社的水库都是十年前重修的,现在淤泥淤积相当严重,储水量逐年减少,排水和[1]程春娥.《甘肃水利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考》[J].开发研究,1998年4月.提灌设备相当落后,排水用的闸门还是用人力开启的,速度特别慢,这样的设备在遇到洪水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另外小水库抵御洪水的能力很弱,村民只是靠简单的修补来延长使用期。

“肥水不流外人田”,把水彻底拦住。

就得筑一道大坝,修建一座能够长期使用的水库。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处理好各方关系,如水库的建成,河水会淹没河岸两边的农田和道路,庄边也可能会因蓄水出现坍塌。

水是一种有价值的有限资源。

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是中砂沟村农业长久发展的保证,有数据显示,常规节水与大田相比,年亩节水40立方米,增产22公斤;低压管灌与土渠相比,水的利用率由65%提高到95%以上,年亩节水28立方米,增产粮食38公斤;蔬菜、瓜果采用喷滴灌等节水技术,灌水量只及地面灌溉的1/3,而品质、产量大幅度提高[2]。

因此,改变原来大水串漫灌的浇灌方式和土渠输水的方式,在这两个社推行管道灌溉或喷滴灌等,以减少输水损失和提高水的利用率。

(二)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是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3]。

路难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表现为:农村生产、生活发展环境差,造成农村引进资金困难,劳动力流失;农村潜在的运输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