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传说故事]春节的传说

合集下载

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5篇

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5篇

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5篇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篇1)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头胀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

新春快来的时候,年便上岸,进村吃人。

因此,人类也非常害怕它,小孩子哭了,只要妈妈说一声“年来了”,孩子就吓得不敢哭出声了。

天上的神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派了一位大仙下凡,杀妖降魔,去帮助百姓们。

一年离除夕还差一天,家家户户都扶老携幼逃入山上避难。

有一位老婆婆年纪大了,跑得很慢,在逃跑中,不小心碰倒一位老人,老婆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对……对不起,我急着赶路,一一不小心……实在对不起!“老人不紧不慢的说:“没关系,可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急着往山上跑呢?老婆婆听了,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你可不知道,我们这有一头怪兽叫“年”,它一上岸,百姓们都会成为它的囊中之物了!”老人听了,哈哈大笑:“我天不怕,地不怕,干嘛还怕一头怪兽呢?”老人又说:“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就把“年”轰走。

可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以为他在吹牛。

但老人仍然笑而不语。

婆婆实在没有办法,就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到了深更半夜,“年”闯进村,这次,“年”发现了不同之处,唯独只有老婆婆家有灯,便仔细看,灯是红色的。

“年”首先是吓了一跳,之后,“年”猛烈奔向老婆婆家,这时门开了,老人从屋里面走出来,披着红袍,手拿鞭炮,鞭炮发出僻里啪啦的响声,冲着她张开口大笑。

“年”一看,狂奔跳下大海,再也不敢出来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和噂里啪啦的声音。

三天后,村民们回到村庄,发现房屋并没有被“年”推翻。

老婆婆恍然大悟,赶紧对村民们说起老人这件事,村民们一听,都跑到老婆婆家去看,原来,老人就是天上的神仙变的。

老人治“年”有三个法宝:红对联、鞭炮、红袍。

第二年人们试着用这三个法宝,“年”果然没有来。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神仙,就把农历12月30日,定位过年,又叫春节。

直到现在,每逢过年,春节时,人们照样是穿新衣或红袍,放鞭炮,买红对联......................................... !你看,春节的传说神奇吧!读完了这个故事你们应该知道过年的来历了吧!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篇2)我们都知道春节,谈到春节,我们就想到了一个怪兽,它就是‘年'。

春节的来历传说

春节的来历传说

春节的来历传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既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又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故事与之相关。

下面,我将介绍春节的来历传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令人着迷的故事吧!传说一:击退年兽根据古代的传说,春节最早是为了防御“年兽”的袭击而设立的。

相传,“年兽”是一种凶猛的怪兽,它会在每年的农历除夕降临村庄,吃掉村民和牲畜。

为了保护自己,人们开始在除夕之夜点燃火把、炮竹,制造响声和火光,以驱赶这个恶兽。

而后来,《年兽》一书的作者郭璞以及其他文学家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年兽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这个传说成为了解释春节来历的一个重要故事。

传说二:祭拜女娲另一个关于春节来历的传说和女娲有关。

相传,在上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经历了无尽的寒冷和食物匮乏。

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创造了太阳、月亮、山川和河流等自然事物。

为了纪念女娲,人们在春节期间会设立祭坛,燃烧香烛,向女娲祈福。

这个传说也成为了春节来历的重要一环。

传说三:红包的起源红包袋,作为春节时最受欢迎的礼物之一,也有一个关于它起源的传说。

相传,徐福是一个出生在夏朝的仙人,他在除夕之夜来到人间,给每个孩子发放了一些金币,帮助他们度过贫困的岁月。

自此,人们在每年的春节期间,都会给孩子们发放红包,以延续这个传统和纪念徐福的善行。

除了以上的传说故事,春节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习俗和活动。

比如放鞭炮、贴门神、舞狮子和舞龙等等。

这些活动和传统都是为了庆祝春节的到来,祈求新的一年里能够祥和、幸福和顺利。

总结起来,春节的来历传说丰富多样,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

无论是击退年兽、祭拜女娲,还是红包的起源,这些传说都成为了春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这些传说故事,我们更能感受到春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让我们一起期待春节的到来,享受这个美好的节日吧!。

春节的由来及传说7篇

春节的由来及传说7篇

春节的由来及传说7篇春节的由来及传说1春节由来与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春节的故事传说故事有哪些

春节的故事传说故事有哪些

春节的故事传说故事有哪些(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春节的故事传说故事有哪些儿时大家就读过许多有关春节的小故事,那样如今回忆起来你还知道春节都有哪些故事传说故事吗?春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下边完全网我介绍一些有关春节的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春节的小故事篇1、腊八粥的故事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风俗习惯。

春节的传说故事

春节的传说故事

春节的传说故事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无论家人身在何处,都会努力回家团聚共度春节。

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背后隐藏着许多令人着迷的传说故事。

本文将向您介绍几个关于春节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年兽的来历在久远的年代里,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

年兽十分凶恶,每到除夕夜,便会出现在村庄中,吞噬村民及田间的一切。

人们无不为之恐惧,生活陷入困顿。

直到有一天,一位老人拿出红色的布条并贴在门上,生生将年兽吓走了。

人们发现年兽对红色非常敏感,于是在除夕夜常在门口挂红灯笼、贴门神等物品,以驱逐年兽。

这便形成了如今贴对联、挂灯笼等春节习俗。

传说二:除夕夜的故事在传统的除夕夜,除了食用团圆饭、看春晚等活动之外,还有一个传说与之相关。

传说中,每年的除夕夜,天上的灶王爷都会带着负责检查人间一年的账目小精灵下凡。

小精灵通过观察、记录每个家庭的行为和表现,将其报告给灶王爷。

因此,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在灶台前摆上水果、糖果和饼干,以招待灶王爷和小精灵。

人们相信这样可以换取一年的平安和好运。

传说三:舞龙的传说中国的舞龙表演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背后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只凶猛的怪兽每年冬天都会出来捣乱,村庄的人们深陷不安。

直到有一天,一位英雄将怪兽击败并消灭。

村庄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每年农历新年期间,便舞动着巨龙,表演出欢快的舞蹈,希望能驱散厄运,迎来幸福和繁荣。

传说四:红包的传说红包是中国春节期间一种常见的礼物,背后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一只凶猛的妖怪喜欢吃小孩子。

村庄的人们发现,这只妖怪特别害怕红色,并在每年农历新年时到各家各户索要红色纸包裹的礼物。

为了保护家人免受妖怪的侵扰,人们开始在红包中放入铜钱,希望铜钱的光芒能够驱走妖怪。

久而久之,红包成为了春节期间赠送祝福和祈福的一种传统方式。

以上是关于春节传说故事的介绍。

春节的传说故事(13篇)

春节的传说故事(13篇)

春节的传说故事(13篇)春节的传说故事(13篇)春节的传说故事篇1春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来自农业,古人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解字・禾部》称:“年,谷熟也。

”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周期为月,每月不见月亮那天为朔,正月朔日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开始,也叫年。

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西汉正式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关于“年”的传说:上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兽,形貌狰狞,凶猛异常,喜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种口味,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发现“年”每隔365天到人群聚居地尝次口鲜,且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且“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备年货吃喝饮食类是年货中的重头戏,要把主食、副食、干的、鲜的、生的、熟的都备齐。

备年货一进腊月门儿就开始了,先是准备熬“腊八粥”用的腊八米及泡“腊八蒜”用的米醋及大蒜,腊月廿三要买“祭灶”用品,接着开始备猪肉、羊肉、鸡鸭等。

此外,年糕、糖果、蜜饯以及走亲戚要带的点心匣子,也要在节前备好。

穿戴方面,过年都讲究穿新衣、戴新帽,尤其是小孩子,过年都喜欢穿上新衣服。

春节用品是必不可少的,如炮仗、灯笼、“走马灯”、年画等。

此外,写春联用的大红对子纸,以及祭神、祭祖先的神像、灶王像、香蜡纸马,也要在备的年货之中。

贴窗花和“福”字过年时,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因大多贴在窗户上,也被称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春联的同时,人们往往也在门楣或墙壁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春节的传说故事

春节的传说故事

春节的传说故事春节的传说故事(精选17篇)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春节的传说故事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的传说故事篇1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过了年初一,就要接财神。

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非常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出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

后祭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变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春节的传说故事篇2腊月初八,我国的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看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另外传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春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春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春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人民最热闹、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除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外,春节还有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

这些故事和传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著名的春节民间故事和传说。

故事一:年兽的传说春节里最著名的传说之一就是关于年兽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只凶恶的怪兽,它名叫年兽。

每年,年兽都会在除夕夜出现,并肆虐村庄,吃掉村民的家畜和庄稼。

村庄的人们都非常害怕年兽,因此他们每年都要离开村子,躲到山里过年。

直到有一天,一个智慧的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抗年兽。

他知道年兽最害怕红色、光亮和响声,于是他建议村庄的人们在除夕夜挂红灯笼、放鞭炮和敲锣打鼓。

当年夜到来时,年兽被村庄里红光和响声吓跑了。

从那以后,人们每年都在春节期间挂红灯笼、放鞭炮和敲锣打鼓,以驱逐年兽,庆祝春节的到来。

故事二:观音救母的传说在南方一些地区,有一个关于观音救母的传说与春节有关。

相传,有一个年轻的渔民,他的母亲患有重病。

为了给母亲找到治疗的方法,他决定出海寻找仙草。

在大海上,他遇到了一场恶劣的风暴,船只被海浪掀翻。

就在他即将溺水的时候,一位仙女从海中浮现,她手持琵琶,美丽而神圣。

这位仙女原来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观音仙女救起了渔民,并告诉他要在正月十五晚上去找到一棵仙草。

渔民照办了,他找到了仙草,并把它带回家给母亲服用。

奇迹出现了,母亲康复了。

从那以后,人们每年在正月十五晚上,都会去庙宇里烧香拜佛,以感谢观音菩萨的救助。

故事三:嫦娥奔月的传说春节期间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那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有十个太阳同时升起,使得地球干旱无水,百姓生活极为艰难。

为了拯救人类,射阳的神射手后羿决定射下九个太阳,使得只剩下一个太阳普照大地。

为了奖励后羿的功绩,王母娘娘赐给了后羿仙丹,并告诉他只能同时拥有一个无上仙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的传说故事]春节的传说
万年创历法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

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

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

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国君,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

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

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
日月寿星。

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为纪念他,就把初一定为年。

春节的传说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
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

所以民间的门神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春节的传说年兽的故事
从前,有一种怪兽的名字叫年。

它的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

平时,年兽躲在海底下,快过春节了,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甚至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

一位老婆婆劝白胡子老爷爷赶快躲一躲。

白胡子爷爷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兽的,只会是年兽怕我。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

从那以后,大家知道了敢走年兽的好办法。

春节快到的时候,都会在门口贴上红对联,红福字,在窗子上贴上红窗花,还会放起砰砰啪啪响的爆竹,烟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