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学生创新能力差的原因

学生创新能力差的原因

学生创新能力差的原因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曾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文明,但到了近现代以后,中国的创新能力却明显地逊色于其他一些国家。

学生创新能力差,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创新能力差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学生创新能力差的原因吧!1学生创新能力差的原因1.1传统的社会观念和思维模式"尚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儒家主张克己复礼,以礼节情;道家主张至人无己,绝圣弃智;墨子在强调"兼爱"的同时强调天子总天下之义,只有天子尚同于天,所以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

这显然是强调共性而压抑个性的尚同思想。

到理学兴起后,"存天理,灭人欲"就更明确地表达了一种以共性淹没个性的价值取向。

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天道观,"过犹不及"的哲学思想和"小富则安"的小农思想,至今仍根深蒂固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枪打出头鸟"等处世观念严重地束缚了个体的个性发展和独创性的发挥。

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思维,重共性而轻个性,注重求同式思维而忽视求异式思维。

西方哲学家在谈到中西民族思维特点时,往往爱用这样的比喻:东方人的思维像《易经》中的太极图,封闭而和谐。

西方人的思维如基督教的十字架,呈放射势态,开放而发散。

这样的思维方式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常常是多演绎式和循序渐进,而少归纳式和浸透跳跃,重逻辑而少直觉。

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虽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有利于获得系统而扎实的知识,有利于考试,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2注入式和演绎法的教学方法我国传统教学基本上是填鸭式灌输、注入式教学,所谓注入式教学是指教师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的一种教学。

中考政治我国的基本国情二轮复习题

中考政治我国的基本国情二轮复习题

中考政治我国的基本国情二轮复习题:一、单选题1.下表所示的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表中①②应填的内容是( )达到小康水平小康生活更加富裕① ②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50年A.整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产主义C.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2.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实现旅游收入2233亿元人民币,比2012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期增长6.1%。

旅游收入的增长说明( )A.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B.精神文明不断发展C.社会日益和谐D.人们民主意识不断增强3.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可靠保证是坚持(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对外开放D.党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据此回答问题。

4.这一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5.关于这一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要求②改革开放是立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③四项基本原则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④坚持基本路线,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6.党的为我国下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路线图:2015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的基础;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

在这一阶段,国家的总任务是( )A.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7.2013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

房产调控、物价涨幅、收入差距、食品安全、校车安全等民生热点依然最受关注。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复习 (1)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复习 (1)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复习课复习目标:巩固基础,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及国家举措,提高能力,勇于创新【核心观点——课前会背】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4.创新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5.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6.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竟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7.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要确保核心技术、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

8.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9.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改革需要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10.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我国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11.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2.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13.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1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1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

16.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主要问题——课堂会说】1.为什么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3.建设创新型国家,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中考真题——课堂会做】1.(2018杭州)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中考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考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考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时认清基本国情坚持基本路线1.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2.什么是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各个方面。

3.我国为什么仍处于初级阶段?(原因)①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因此,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国家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7.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2)意义(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等):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发展是解决我国当前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是硬道理。

③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9.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地位、重要性、意义)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③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最新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复习题及答案

最新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复习题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D )是创新的灵魂,必须对其加以发挥并使之形成合力。

A、创新领导B、创新文化C、创新制度D、创新人才2、( D )是国家创新系统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A、政策变化B、社会文化变化C、经济发展D、创新3、( A )是指首次提出新的概念、方法、理论、工具、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等的能力。

A、创造能力B、实践能力C、想象能力D、批判能力4、( A )有着精深的专业知识、设计才能和实践经验,能够将创新蓝图转化为具体产品、成果或工艺。

A、工程师型的实干家B、梦想家型人才C、企业家型实干家D、专业技术人才5、( C )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领。

A、创造能力B、综合能力C、分析能力D、实践能力6、( D )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突击队和急先锋的角色。

A、批判能力B、创造能力C、实践能力D、想象能力7、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的概念,首先赋予创新一词以 ( D )意义上的特殊用法。

A、社会学B、管理学C、科学D、经济学8、按照技术变化量的大小,产品创新可以分成( B )和渐进的产品创新。

A、全面产品创新B、重大产品创新C、局部产品创新D、突跃式产品创新9、创新过程是一个系统变化的过程,最终要通过( A )来实现。

A、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B、技术变革C、创新产品D、组织结构变革10、创新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不包括:(C)A、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B、知识产权意识C、市场投资意识D、风险意识11、创新与发明创造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推广应用,实现创造发明成果的价值,这体现出创新能力的( B )特征。

A、综合性B、实践性C、独创性D、坚持不懈12、创造了“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是(A)A、牛根生B、潘刚C、马化腾D、李彦宏13、当创新活动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冲突时,创新活动往往会被(C )。

A、优先考虑B、取消C、放在第二位D、忽略14、对产品的改进,使之适应不同市场和政府的要求,是属于:(D)A、拓展新的经营领域B、扩大技术能力C、使组织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D、支持和扩展现有的经营领域15、顿悟是瞬间对知识的理解领悟,是属于下面哪个阶段的现象:(B)A、孕育阶段B、明朗阶段C、验证阶段D、准备阶段16、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水平总体来说起步较低,隐形技术知识的存量相对较少,所以技术追赶要以理解与运用国外主流技术为基础,因此发展中国家隐形技术知识的重要来源是:(B)A、购买专利B、跨国公司C、国际论坛D、与国外大学的技术联系17、福特在设计捷豹牌汽车时,拆看了50多种品牌的汽车,这个例子恰好说明应向(B)学习A、供应商B、竞争对手C、销售商D、科研机构18、钢筋混凝土是属于哪种异类组合(A)A、材料组合B、方法组合C、技术组合D、原件组合19、给我国现有的汽车发展体制、国家汽车政策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创造了一种紧张,激活了汽车市场,是因为(D)切入了汽车制造,A、私营企业B、集体企业C、国营企业D、民营企业20、根据创造力的起源不同,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创造力的类型:(B)A、标准式创造力B、持续式创造力C、探索性创造力D、意外式创造力21、华为提倡的“狼”性特征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不应该具有以下什么样的特征:(C)A、敏锐的嗅觉B、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C、凶猛好斗D、群体奋斗22、建立针对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规划体系对企业带来的良性影响,以下哪项影响不是:(C)A、人力资源管理有序化B、更好地控制人工成本C、确保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不会流失D、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23、将水壶的特性分别列举成名词特性、形容词特性和动词特性的方法属于:(D)A、焦点法B、形态分析法C、主体附加法D、特性列举法24、交互作用模型是( C )的深化A、技术引进型模型B、市场需求拉引模型C、技术推动-市场拉引综合作用模型D、技术推动模型25、解决方案是在研究开发的哪个阶段中被执行的:(D)A、发射B、吸收C、收敛D、实施26、能否完成重大创新,拥有( D )是一个关键。

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 创新驱动中国 科技引领未来练习 试题

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 创新驱动中国 科技引领未来练习 试题

专题一创新驱动中国科技引领未来一.热点命题解读命题点一科教兴国命题点二创新与发展二.背景材料材料一:蛟龙号第三次下潜作业 2014年7月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区完成了2014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3次下潜作业。

①本次作业中,“蛟龙”号携带2014年某某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下潜至5 555米深的海底,水中作业时间10小时40分。

这也是“蛟龙”号自2012年完成7 000米级海试并成功到达7 062米海底后,在至今为止的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中到达的最大深度。

材料二:创新驱动根本要靠人才 2014年6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作经济形势报告。

他强调,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实现经济体制增效升级,关键要靠创新驱动,突出的是要使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相互融合、相互激发。

同时指出,创新驱动根本要靠人才。

相关:“天河二号”在2014年6月23日揭晓的TOP500排行榜上再次名列第一;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分辨率精确到米;我国自研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问世三.命题角度1.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说明了什么(有何启示)?(1)说明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2)说明了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3)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源泉2.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4)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5)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6)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了改革开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际间的携手合作等。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复习过程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复习过程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暂行)为贯彻落实《江西省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方案》(赣府厅发〔2016〕85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驱动“5511”工程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6〕13号)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纲要>的通知》(赣发〔2017〕21号)等文件精神,着力打造世界铜都、中华道都、智慧新城,奋力迈出全域一体、改革创新、优化生态、小市大为的坚实步伐,加快科技大市的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以物联网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对我市加大研发投入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加强平台建设,夯实科技研发创新基础1.支持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

对新获批的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协同创新体、双创示范基地、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及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达到建设要求的,分别给予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最高不超过200万元、20万元的研发经费资助;对已建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通过考核验收获优秀的,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10万元的研发经费资助。

对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或研究机构的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高等院校、行业领军企业等在鹰潭建设或合作建设研发机构、分支机构的,已进行注册,有固定场所、研发设备、研发人员的,达到建设要求的,先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研发启动经费资助;对特别重大的创新平台建设,给予最高不超过300 万元的研发经费资助;2.重点支持物联网产业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

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在鹰潭创建或合作建设物联网产业的研发机构、分支机构的,已进行注册,有固定场所、研发设备、研发人员的,达到建设要求的,先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研发经费资助。

根据规模和效果,达到省级建设要求的,给予最高不超过100 万元的研发经费资助;达到国家级建设要求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0 万元的研发经费资助;对特别重大的创新平台建设,可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特别支持。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基础知识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基础知识复习
9.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10.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问答题梳理】
1.改革开放的作用:
(1)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义)
(2)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0.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问答题梳理】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一句话必背】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我国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第三课:创新驱动发展
【一句话必背】
1.民主在价值上的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2.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人民民主的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创新能力有所欠缺 原因

创新能力有所欠缺 原因

创新能力有所欠缺原因
创新能力有所欠缺可能有多种原因。

首先,个人因素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个人的教育背景、经验和性格特点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缺乏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或者缺乏自信心和冒险精神都可能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此外,环境因素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例如,所处的组织或社会对创新的支持程度、创新资源的可获得性等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另外,制度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缺乏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成果保护不力等都可能抑制个人的创新能力。

最后,社会文化因素也可能对创新能力产生影响。

例如,社会对失败的容忍度、对创新者的认可程度等都可能影响个人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要提高创新能力,个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组织和社会也需要建立良好的创新氛围,提供良好的创新条件和激励机制,推动创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创新能力。

2013二轮复习专题五

2013二轮复习专题五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 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人类 实践过程需要解决资源问题,于是推动空间技术 发展,人们对空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②社会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的观 察、研究的物质手段。随着空间飞行器、运载工 具等的支持系统的发展,使得人们取得了一批科 技成果。 • ③社会实践推动人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认识不断 深化。随着人类对空间的不断探索,人类对空间 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分。)
类型总结:
• 一、同一类主题,但设问角度不同,回答 的内容的侧重点也就不同。 • 二、开放类命题,检索要在整个课本知识 建模的基础上去把握【在宽度上做文章】。 限制类命题要在知识的【层次上做文章】。
第二组问答题
•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 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13分) • 一、审题,获取有用信息 • ①主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如何体现辩证否 定观的 • ②知识:辩证否定观 • ③类型:演绎类命题 • 二、归纳,整理思路,调用知识【备考P222】 •
LOGO
求索真理的历程(
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谬误 真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客 观 世 界
实 践
概念 认识目的 含义 特点 形式
认 识
根本任务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 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
•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的原则。 • ②创新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 • ③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 ④坚持自主创新,树立品牌意识,提升竞争力。 • ⑤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 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大实施“走出 去” 的战略力度。 • (以上6点,答到其中任何5点即可。共10分,每一要点2

唯物辩证法复习练习(发展观点)

唯物辩证法复习练习(发展观点)

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专题复习练习(发展观点)1、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2、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现代科技瞬息万变,企业切不可以以僵化、静止的观点来对待产品质量,认为一种名牌产品可以优势长存,一劳永逸的观点是错误的。

”上述论断说明()。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清代山水画大师石涛说:“纵逼真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于我何有哉!……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齐白石也曾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主要表明()。

A.事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B.内因和外因是不可分割的C.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D.只有继承才能发展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B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C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6、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7、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21世纪中国发展的理念变得更加理性、成熟。

“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过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③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④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增长的关系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

复习资料科教举国战略题目

复习资料科教举国战略题目

中考政治专题复习关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3)当今国际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决定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

(4)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同时,我国还存在着严峻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因此,我国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二)要大力发展教育创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使我国庞大的人口资源变成强大的人才资源。

3:你为当地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几项合理化建议。

(1)重奖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2)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强镇(区、市)政策,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3)积极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投入,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和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气氛;(4)建立科技工业园,实施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创业;(5)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4、我们青少年学生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应当怎样做?(1)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历史使命。

(2)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

科技创新 初三专题复习

科技创新  初三专题复习

【观点引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如 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的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 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实力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 比仍有较大差距。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 的不竭动力。 5.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6.党和政府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建设创新型国家; 7.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8.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9.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地 位日益提高 ……
多项选择
1、2011年9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利用周末 时间,登门看望了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叶笃正、师昌 绪和王忠诚,向他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这一举动,体现了党和 政府:( ) A、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B、贯彻落实“四个尊重”的方针 C、建设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心 D、对个别科学家的关心和爱护 2、10、统计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促进产 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规模以上高技 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22亿元,是2002年的2.7倍。这说明了: (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C、我国在科技上的国际竞争力得到增强 D、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 展的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一系列重大科 技成果。 请你谈谈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新课标
怎么办:6.请你为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提
建 议?
(1)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4)要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 (5)完善科技奖励制度;

(江西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方案第三部分国情与责任第24课时创新驱动发展课件

(江西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方案第三部分国情与责任第24课时创新驱动发展课件


A. 创新要善于思考,付诸行动

理 B. 没有天赋的人不能进行创造
中 C. 科技创新都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考 D. 中学生在万众创新中发挥主要作用
向 探 究
知 识
思 维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创新。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小叶从自己的一次无意行为中
导 图
受到启发,得到灵感,并经过不断实践,最终取得成功,获得奖励。故选A。
考 考
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识 思
(4)教育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
维 导
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
图 奠基。
核 (5)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

考 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
核 心
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
考 点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思 6. 为什么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导 (1)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核 文化水平。

考 (3)我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

梳 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4)必须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

九年道法知识点1~4课

九年道法知识点1~4课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复习提纲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强国富民成为100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改革的意义是什么?第三次革命的意义是什么?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和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改革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1978年11月。

标志: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5.改革开放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6.我们的强国之路是什么?坚持改革开放。

7.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8.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改革开放。

9.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有哪些?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10.中国腾飞证明了什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1.党的19大召开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2017年10月。

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1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单元复习课)(共16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单元复习课)(共16张PPT)

11.我国科技创新现状
(1)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 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 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 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12.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腾飞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变化)
(1)经济方面: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 第一大国,商品商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 第一、②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民生方面:①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②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 增加 ③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究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 放是富民之路) (3)国际方面: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 重要力量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矛盾
6.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7.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原因:国经济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 不协调等现实批战。(2)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年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2)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做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通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8.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2)发展成果是否惠及金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是衡 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标准之一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年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社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第三篇 时事热点 直击考场 专题三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1)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第三篇 时事热点 直击考场 专题三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1)
材料一:2021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 三五”时期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 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材料二:2021 年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 3 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 二号 3 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 间站。
角度二 建设创新型国家 【材料展示】
材料一:2021 年 5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 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讲话强调,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1)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受世界的影响。(2)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给 我国带来严峻挑战。(3)我国的科技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选择题
1.2021 年 5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讲话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
( D)
①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科技创新是我
国工作的中心 ③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已超过世界发达国家 ④科技创
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21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我
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
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 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说明类)我国取得的一系列科技成果说明了什么? (1)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2)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 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3)我国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4)中华民族是富有 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民族。(5)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增长我国的综合实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要靠科学技术,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幅度提高,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何总不如我们期望的呢?巨额投入≠能力提升对于我国科技工作的现状,政协委员十分担忧。

今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收到的聚焦科技创新的提案有107件。

梳理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令人深思——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已经连续多年无人问津。

取得像胰岛素那样为世界所认同、并对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成果长期没有。

在汽车工业领域,我国自主研发、比较成熟的高端车型几乎没有,绝大多数车型来自于仿造,发动机等核心动力部件依赖进口。

在大型民航客机制造等高端领域,我们仅限于总装、组装,核心尖端部件都源于进口。

在医疗领域,所用最新的西药95%来自西方发达国家。

所有尖端最新医疗设备95%以上来自西方国家,我们自主创新研发几乎为零。

以CT为例,进口品牌最高已发展到640层CT、双源CT、能谱CT,而国产品牌64层CT还没能推出来,国产16层CT仍没有心脏扫描功能,差距越拉越大。

据预测中国将会在2013年,成为世界研究与发展投资领域里新的领头羊。

科技界的政协委员担心的是,虽然投入直线上升,却很难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尖端自主创新科研成果。

北京糖尿病医院院长、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王执礼委员感叹地说“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我们永远要受制于人。

”我国科技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这种情况与我们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极不相符,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科技发展上不断增加的投入极不相符。

为什么我们国家拥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大批的科技人才,却出不了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前几年,各方的意见集中在科研经费投入上。

这几年国家大幅度增加科研投入,2000年到2010年,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从46.7亿元增长至324.0亿元,增幅为594%。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由13.5亿元增长到95亿元,增幅为604%。

美国近10年研究和发展的投入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7%,欧盟27国为2.9%,中国为19.1%。

我国科研经费增长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尽管科研创新总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但是巨额投入与能力投入之间没有等号。

遥感应用专家周成虎委员和中科院院士陈运泰委员说:“我国整体科研实力的提高一直令人不满意,与这种高强度投入很不相称。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

我国科技发展的实践又告诉我们,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

创新文化氛围缺失“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认为科研创新文化氛围的缺失和科技评价体系的扭曲是主要的原因。

”化学专家王梅祥委员一语道破。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不仅由于社会外部环境不佳,而且科技人员从事原创研究的内在动力也不足。

张庆成委员这样分析:“客观总结和科学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和我国科技活动的现状,不难看出我国的基础科研、工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研究活动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原始创新性,缺乏重大原始创新的思想、方法、技术和产品。

”王梅祥认为:“我们尚未在全社会形成真正的创新文化氛围,对‘新、奇、特’的思想和事物常持怀疑、否定甚至打击的态度。

全社会也是为一味求稳、求全、求成功的理念所主导,结果导致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缺失。

”。

科学家们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立项时,我们总是询问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进展,或询问他们是否获得成功。

若国外无成功先例,我们自己的申报通常就被认为不可行或者可行性差,得不到资助和立项。

比如,同全社会存在的“跟风”和追逐“时髦”的风气一样,在科技研究领域,不少科研人员也喜欢追“热点”,追逐知名科学家,追赶已获得国际大奖的研究方向,美其名曰是“对前沿科技热点的敏锐性”,久而久之却成为他人研究和研究方向的追随者,甚至是复制者,彻底失去了创造和创立前沿科技研究方向、引领发展潮流的能力。

比如,学术界缺乏“批判、质疑和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评奖也已异化为追逐名利和荣誉的游戏。

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到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调研发现,部分省、市、地区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在创新过程中热情虽然很高,但创新意识难以满足客观需要,在具体实施上感到很迷惘。

出现这些问题在于没有具体的科学创新理论的指导,只是按照上级的部署搞创新。

因此,王梅祥提出,现阶段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功利的管理引发恶性循环体制性的弊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瓶颈。

“真正有价值的科研,要么着重于基础理论性研究,要么专注于社会实用领域研究,而这些科研课题,大多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功力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而不是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

”王执礼的看法代表了许多政协委员的意见。

他们讲述了国内大多数科研院所的现状,大多有着逼迫学生必须在一两年内做出东西并发表文章才能毕业的制度,这样就逼得学生和导师无心也无力做真正有价值的理论基础性和前沿实用性的科研课题,而只模仿国外别人的课题,依葫芦画瓢,做一些没有原创性没有突破性的垃圾课题,最后匆匆发几篇无关痛痒的垃圾文章。

这样,学生好毕业,导师好根据这些文章的数量申请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申请下来,又接着做另一些于社会没有多少价值的科研课题。

如此恶性循环,实际上既浪费了国家的财政资源和导师、学生的精力与时间,又使中国的科研整体呈现出创新性和创造力的缺乏。

这些情况触及到科研管理体制问题,王执礼说:科研管理体制比较保守、僵化,有些还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没有像经济领域一样完全实行对外开放,真正融入世界科技发展大格局,其中最严重的一点是:急功近利而又虚浮于事。

科技界的政协委员特别呼吁:“我们的科研项目审批制度亟待改进。

”他们说,现在国家把大量的科研任务交给政府科研机构承担,实行科研项目立项逐级申报、成果鉴定逐级审批,缺乏公平、公正、开放的竞争机制。

这种非竞争机制,使得众多的研究院所在科研领域形成垄断地位。

科研项目申请者如果与项目评审成员没有学术关系、师生关系,则很难获得批准,更不可能得到项目经费。

这使许多非常优秀的年轻科技人员失去了发展机会,失去了创造优秀科研成果的条件。

有的科研人员为获得项目、通过评审,把大部分精力用于人际公关,无心真正的科学研究。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学术论文数量接近世界前五名,而真正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比例,则位于世界100名以后,严重影响了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

正如周成虎、陈运泰委员所说:“一些科研学术带头人整天忙于东奔西跑争取项目,一个研究小组同时承担若干不同方向的研究项目,或者是承担相类似的若干小项目,项目多多,成果聊聊。

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既有体制问题,也有机制问题,其中科研立项体制的不合理应得到纠正。

”这样的科研项目审批制度容易滋生科研腐败,不仅腐蚀了政府官员,而且腐蚀了科技人员。

时至今日还有人通过学术造假产生论文,搞虚假数字和简单重复劳动,浪费了宝贵的精力、财力。

除了科研项目审批制度,如何建立科学的科技评价制度,也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

王梅祥说,在我国,科技评价一直颇受争议,至今尚难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

基础研究、工程技术以及新产品开发等不同研究属性的研究活动的评价标准时常互相混淆。

结果是基础研究不注重原创性发现,工程技术研究不注重重大发明,产品开发人员不关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

更有甚者,临床医生也不比一心一意救死扶伤,却比发表的论文数量。

在科技评价中重论文数量,轻科研质量,忽视科研的真正价值,忽视科技活动所解决的科学问题以及对科技发展的贡献。

与此同时,在科技评价中缺乏批判和质疑的精神,自我吹嘘,相互吹捧的浮夸风仍较盛行,甚至也时有造假等违背科研道德规范的事件发生。

大家都说,这样的科研管理体制不改不行了!轻视非职务发明阻塞创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国一方面严重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民间却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难以得到支持和承认。

一方面我国90%以上企业没有专利,另一方面大量非职务发明专利成果却难以转化实施。

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玉光注意到的。

什么是非职务发明呢?它是指非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非依靠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若申请专利则专利权属于个人。

据统计,自1985年起至2010年底,我国非职务专利授权总量累计已超182万件,占全部授权量的47%,相应的非职务发明人约140万人,形成了一个数量相当大的社会创新群体,其中既有科技人员和干部,也有个体工作者、农民、工人、医生、教师、退休人员和学生,这一群体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但现实情况是,非职务发明难以得到科技界主流的重视和认可,难以得到金融投资界的支持,专利成果也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李玉光委员在《关于重视、支持非职务发明,促进科技创新的提案》中提出:虽然非职务发明专利水平参差不齐,但这是发明创新的源泉,其中不乏重大原创发明。

现在缺少发现、鉴别、培育、支持这些专利成果的政策和机制,导致一些重大原创发明被埋没,也导致这一创新群体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

有些人多年付出精力、财力执著于发明创造,得不到经费支持,家庭生活趋贫化。

他们不仅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普遍存在不满情绪。

李玉光认为,解决非职务发明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也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与轻视非职务发明相仿的是许多高校、科研院所瞧不起横向合作,轻视社会服务,关起门来培养人才,关起门来搞学科建设,把论文、职称和奖励当作科研目的。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陶凯元委员说:近年来,企业研发投入逐年高速增长,已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0%以上。

现在,有的高等院校主动深入企业、与企业合作研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这样的高等院校获得来自企业委托的经费已经超过来自国家财政纵向科技经费的3倍。

但是,也有许多高等院校不屑于同企业合作,致使我国协同创新动力不足。

为什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样的科技公共资源只对体制内单位开放,将民间科技力量拒之门外?张庆成委员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体制封闭、崇洋媚外、文凭歧视是重要的原因。

一说到原创科技,许多人只知道古时的“四大发明”,这是何等的无奈。

要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反思,全面进行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