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案(3页)
神权下的自我——一个绽放人性光辉的时代一、课标与学情分析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于《神权下的自我》一课的学习要求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课集中探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如何将人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偏重上流社会的思想启蒙,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倡导人回归人性,以人为中心,并积极享受现实生活,从而达到解放人的目的;而宗教改革则通过路德等人对教会的改革,将灵魂自救的主导权转移到了每位世俗人的手中,抬高了世俗平民的地位,从而实现将广大的平民从教会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其范围要远超文艺复兴,所以这两场运动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和不同范围解放了人。
由于这两场运动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重要的历史概念也比较多,因此做了适当的“取舍”,只涉及文艺复兴,力求重点突出,让学生充分认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并理解为何这个时候会出现、理解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与传统基督教思想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思考这种人文精神具有的时代价值和对今天产生的超越时空的永恒影响。
学情分析:对高一学生而言,本课相对较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经过一学期多的高中历史学习,部分同学已经初步养成用历史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分析问题,但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还是停留在浅层次记忆历史结论的阶段。
加之文艺复兴又是外国史,距离我们有几百年的时间,学生很难建立起通往历史现场的桥梁,感触鲜活的文艺复兴史。
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展示相应的历史材料、图片以及设置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进入历史现场,感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绽放,领悟人文主义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要作品;认识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内涵及其承载的时代价值、诉求;理解文艺复兴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联系;理解人文主义者、人文精神与教会、基督教思想复杂的关系;感悟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历史价值;理性思考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历史局限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案(无答案)
《神权下的自我》【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容。
(二)难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学习指导】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古典文化的“再生”和人性的启蒙阅读第一、第二目,思考:1、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历史条件、发源地、表达形式、性质、旗帜、矛头)【合作探究】1、学习思考: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有哪些不同?2、通过薄伽丘《十日谈》中的故事以及相关材料揭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故事一: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
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故事二:描写了一个以“圣洁”铸成的女修道院院长的可笑形象:一天晚上,修道院中捉到一个犯了奸情的修女,交院长处理。
院长在匆忙之中,拿起男教士的短裤当作自己的头巾戴在头上,来到大厅,当着全员修女声色俱厉的审问该修女,要对她进行严惩。
不料这个修女不但不怕,只用一句话就打掉了她的威风,使其当众出丑:“请你先把头巾扎好,再跟我说话吧!3、通过材料说出复苏的人文精神对当时的欧洲产生了怎样全方位的影响?材料: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宗教改革——与上帝直接对话阅读第三目,思考:1、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2、归纳宗教改革的时间地点及开始的标志3、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什么?4、宗教改革的实质5、宗教改革的影响是什么?【合作探究】1、路德教与旧教相比的有什么变化?⑴神职人员用代替拉丁文主持教堂礼拜;⑵摒弃了由教皇、主教和教士等组成的制度,否认他们是通向天国钥匙的掌管者;⑶废除了制度,坚持教士的权利;⑷简化了,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1 / 5神权下的自我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的欢歌”以及“与上帝的直接对话”三目内容的叙述,阐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性的复苏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本课是第六专题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中第二课。
本专题所述的西方广义上的“人文主义”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个时期,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中世纪后期新兴资产阶级在继承古代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对人文主义进行了第一次系统的理论阐述,其实质是一种确立人、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的新观念。
它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
二、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
学生虽有高一历史必修一二政治经济模块的基本知识储备,但分科后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太重视。
本模块教学内容偏重理性思维,许多思想史上的名词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浅出,将艰深的知识通俗化,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这是教学前要侧重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展现,知道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和《十日谈》、《哈姆雷特》;在史料分析、比较归纳中,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体验和感悟人的价值与意义,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利用材料的解读与分析,了解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进而认识到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文主义的内涵2 / 52、难度: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五、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以新课程理念引导课堂教学,发挥学习资源(课内、课外)、学习伙伴(师生间、生生间)在教学中的作用,采用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媒体利用等策略,鼓励学生在体验、探究、发现、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将本课三个子目进行整合,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板块:“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延续——宗教改革”,以人文主义这一主题贯穿教学过程,凸显这一时期两场运动的核心精神,试图帮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其演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教案设计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掌握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理解其与文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学生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列表归纳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通过引导学生在了解本节课的前提下,课后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整理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感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时代价值。
通过对布鲁诺为追求真理而殉难和文艺复兴时期先驱者大无畏战斗精神的讲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科学素养和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1)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
(2)人文主义的基本概念。
人文主义是贯穿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是理解文艺复兴各个领域和各项成就的基本依据,也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难点:(1)人文主义。
由于学生对欧洲中世纪历史印象肤浅,往往难于理解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究竟因何而发。
因此,在讲解时要补充背景材料,说明中世纪时期教会对人和对于现世生活的贬低。
要全面地理解人文主义,就要辩证地分析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人文主义的局限性,简单地说,就是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教学过程设计一、意大利文艺复兴(一)、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他们创造了大量的精神文化财富。
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即14~16世纪出现这种精神文化创造旺盛的局面呢?请同学概括教材对这一问题的解释。
1、经济: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在14世纪出现于意大利,这与资本主义在14世纪首先于意大利萌发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此问题:一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从长期禁铜人们思想,并且维护封建统治的宗教神学的检格下解放出来,这属于破除旧的文化意识对新的社会因素成长阻碍的方面;再则,新兴的资本主义因素需要能够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意识形态、社会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这属于营造有利于新的社会因素的文化氛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教案(4页)-精选教育文档
人性的复苏邳州市第四中学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专题内容分析:古希腊的智者以人的眼光去考察一切,也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 ;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德合一”,重视人的理性,是人文精神的升华 ; 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即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迷信和神学的专制统治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一个思想体系,是人文精神的复苏、发展 ; 宗教改革蔑视权威,信仰自由使人文主义平民化 ; 启蒙运动之理性主义,即是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使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
本课的内容在本专题的线索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西方思想史的发展里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由信仰走向理性的重要一环。
本课内容分析:本课的线索:“黑暗时期”湮没了古典文明城市经济和资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主义萌芽的发展(略讲)需分析以下几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鲜明地阐释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艺复兴继承和发扬了古典人文精神并赋予新的内涵,把人从窒息的神学专制中解脱出来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者的第一次战斗,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起了准备作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本质上都不反对宗教,只是把“为信仰而生活”改变为“为生活而信仰”,而自由的生活正是他们追求的真谛(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知道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得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与《大卫》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知道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与《九十五条论纲》。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阅读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大胆的推理和论证,以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性质、思想理论主张,从而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及其主张,学生可以运用图表法进行概括和总结,以利于了解和掌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专题六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二神权下的自我名师说课本课课标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它打击了宗教神学,促进了人的解放,复兴了人文主义精神。
宗教改革是一场广泛、深远的社会改革,是文艺复兴在教会内部的发展,是人文主义的延续。
其弘扬的人文精神至今仍放射着不朽的光辉!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宗教改革、商业革命、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课课标要求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要知道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与《大卫》,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知道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与《九十五条论纲》。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阅读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大胆的推理和论证,以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性质、思想理论主张,从而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及其主张,学生可以运用图表法进行概括和总结,以利于了解和掌握。
另外,要重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阅读,必要的时候进行分析,从而更有利于理解本课内容。
对于欧洲宗教改革的学习,必须运用历史联想法,把其和文艺复兴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仅要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更要理解其性质和作用。
教学建议(1)通过多媒体打出《雅典学院》图片。
在此基础上,提出几个问题:①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②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④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由此导入新课。
(2)“古典文化的‘再生”’一目,主要讲述了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实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走进中世纪,探寻人与神权地位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
1.设计疑问:针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神权地位的演变过程。
2.自主探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问题解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逐步深入理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状况。
(三)小组合作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如中世纪欧洲神权统治的特点、人与神权地位的演变过程等。
2.重点强调:强调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思考题,如“你认为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作业要求: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撰写一篇短文。
3.地位的演变:分析人与神权地位的演变过程,如教权与王权的斗争和妥协,以及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主题:分组讨论中世纪欧洲神权统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宗教改革的生活的影响、教权与王权的斗争等。
3.讨论成果: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中世纪欧洲的神权故事,如但丁的《神曲》中与地狱、天堂的对话,引发学生对神权统治下人们生活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中世纪欧洲的神权故事,引发学生对神权统治下人们生活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一、协议关键信息1、教案主题:神权下的自我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重难点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4、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5、教学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6、教学过程导入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讲解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7、教学评估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神权统治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观念。
理解神权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文献阅读、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表达和交流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培养学生对自由、平等和人权的尊重和追求。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神权统治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
神权对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的具体影响。
122 难点如何理解在神权背景下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探讨神权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神权统治的相关知识,确保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知识框架。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其深入思考。
1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历史现象。
14 教学资源141 教材选用权威的历史教材作为主要教学依据。
142 多媒体资料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历史ⅲ人民版6.2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历史ⅲ人民版6.2神权下的自我教案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一】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省指导意见要求:知道以下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知道《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
说明:达·芬奇及其代表作品教科书中没有提及,教学中要予以补充。
【二】教学重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品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之间的故事。
通过该故事引出神权笼罩下的中世纪〔基督教建立神权统治的背景,了解即可,不要求掌握〕。
【教授新课】【一】文艺复兴首先带领学生通过“时空漫游”的方式一起走进“文艺复兴博物馆”。
博物馆分为两部分:文学馆和美术馆【一】文学馆:主要介绍四个代表人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和莎士比亚。
每一个代表人物的幻灯片包括:头像图片、名人名言、个人简介、代表作品赏析。
你认为中国是否需要一场文艺复兴?【板书设计】但丁《神曲》文学彼特拉克神文艺复兴薄伽丘《十日谈》权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下的美术: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我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2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历史与信息技术整合公开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学科历史________ 姓名薛明石羡学段高二
中世纪的表情
夏特尔大教堂雕塑雕塑《安东尼.奥索》《母与子》下面哪些词汇可以反映中世纪人们主要的精神状态?
随心所欲禁欲苦行无拘无束
压抑人性张扬个性麻木顺从
思想开放愚昧迷信以人为本
言论自由神权至上追求享乐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诞生了巨人的时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薄伽丘、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莎士比亚,正是他们天才般的创造力,卓越的文学艺术成就,引领人们打破了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束缚,走向了尊重人性,崇尚自由的近代社会。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内心代表作国别16
17世纪
14
世纪
时间人性的表现形式
人物《十日谈》“人曲”《哈姆雷特》但丁英国意大利薄伽丘
彼特拉克《神曲》
莎士比亚肯定人的欲望,歌
颂自然的人性歌颂仁爱提升人性的高尚与
尊严《歌集》文艺复兴概况问题探究3
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问题探究4
①
“因信称义”(核心)
②《圣经》至上③简化宗教仪式④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根本上否定了教皇权威促进了资级社会地位提高
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民族国家意识觉醒
从内部摧毁了教会权威
教学流
程图
11。
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3.认识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感悟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学生应能够描述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理性,以及这些价值观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的体现。学生应能够分析人文主义思想对欧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从中汲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启示。
五、案例亮点
1.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神权统治下人们自我认知的困境和探索的过程。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3.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在合作中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例如,在课程结束时,可以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你认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例如,我会让学生讨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限制,以及人们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寻求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6.2 教学设计 《神权下的自我》
《神权下的自我》本课主要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的启蒙”以及“与上帝的直接对话”三目内容的叙述,阐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性的复苏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以及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教科书以及课件,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从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理,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学重点】古希腊“智者”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派别。
【教学难点】古希腊“智者”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深入熟悉教材,对授课部分做到心中有数,准备上课所需的多媒体辅助工具及材料。
新课导入:对比以下两幅画,两幅作品表现的内容相同,但构图及人物处理则有很大差异。
你认为哪一幅更好?为什么?图1是中世纪的绘画作品,图2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
前者是冰冷的圣经故事的图解,后者是有血有肉的人间亲情的表现。
一个是对神性的赞美,一个是对人性的讴歌。
新课讲授:问题探究: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思考,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义萌芽,发生文艺复兴概况了解: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
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
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对个体自我认知影响的文章,深入分析神权政治下的个体抗争与追求。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反馈指导意见。
3.通过作业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相关图片、地图和视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这种情景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教会、国王、骑士、平民等角色,生动演绎神权政治下的欧洲社会。
3.创设辩论赛,让学生围绕“神权政治对个体自我认知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神权政治在中世纪欧洲的作用及其对个体自我认知的束缚,如:“为什么神权政治会在中世纪欧洲得以确立?”“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有何影响?”“在神权政治下,个体如何寻求自我价值的体现?”等。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注重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关于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对个体自我认知影响的文章作业,要求学生深入分析神权政治下的个体抗争与追求。这种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反馈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相关图片、地图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了解,以及对其影响的认识。
人民版必修3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说课稿
4.电子白板:便于实时展示学生讨论成果,促进师生互动。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输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讲解过程中的提问:在讲授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或案例进行讨论,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从不同角度分析宗教改革,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分析能力。
4.展示与评价:鼓励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确保关键词突出,便于学生记忆。
2.合理使用颜色,区分重点和次要点。
3.保持板书的逻辑性和层次感,方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4.适时擦除辅助性内容,避免板书过于杂乱。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中世纪欧洲宗教背景可能了解不足,影响对宗教改革的理解。
2.学生在分析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影响时,可能受到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影响,产生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双重影响,激发学生对自我意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宗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中世纪欧洲宗教背景、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以及宗教改革对个体自我意识觉醒的推动作用。教学难点为: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以及如何让学生理解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塑造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质教学教案(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质教学教案(5页)神权下的自我四明中学方洁一、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了解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和影响,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文艺复兴的背景、成果、意义。
难点:形成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认识与价值判断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人文主义的内涵认识,存在不足。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由,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由此请学生回答书本104左边的学习思考,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单纯的重复吗?生:不是简单的重复。
教师给出结论,资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师:那么这场新文化运动究竟如何体现人文主义,有哪些人在努力探寻自我、肯定人的价值,恢复被基督教神权统治所泯灭的人性呢?请大家阅读书本,帮助填写表格。
给出3分钟左右的时间,请学生阅读书本第二目人性的启蒙。
请学生回答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的代表作品,指出彼特拉克有“人文主义之父”的称号,在几位文学家中,着重讲解薄伽丘的《十日谈》。
第一天无主题。
……第三天凭着个人机智,如愿以偿。
第四天结局不幸的恋爱故事。
第五天历尽艰难折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第九天无主题。
第十天恋爱,或是其他方面所表现的可歌可泣、慷慨豪爽的行为。
师:这部作品之所以被称为人曲,是因为它的主题就是人本身,薄伽丘在其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人,讴歌了人性,但是如果我们详细分析十日谈,会发现里面讲的多是男欢女爱,对人的关注还停留在什么上面呢?生:人的本性,人的本能,呼唤人们去追求现世的幸福。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案主题:神权下的自我2、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神权统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在神权背景下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文化演变的能力。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4、教学资源:相关历史文献影像资料多媒体设备5、教学评估:课堂表现评估作业评估考试评估11 引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神权统治曾在相当长的时期占据主导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个体的自我意识如何萌芽、发展,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培养其历史思维和人文素养。
111 神权统治的历史概述首先,向学生介绍神权统治的定义和常见形式,包括宗教领袖掌握政治权力、宗教教义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规范等。
列举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神权统治时期和地区,如古代埃及、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统治等,让学生对神权统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112 神权统治下的社会结构和规范详细讲解神权统治下的社会阶层划分、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
强调宗教在维护社会秩序、分配资源和约束个体行为方面的作用,让学生理解个体在这种高度制度化的社会环境中的处境。
12 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121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潮讲述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和主要思潮,重点介绍人文主义对个体价值和尊严的强调。
通过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如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绘画等,展示个体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的初步觉醒。
122 宗教改革与个人信仰自由探讨宗教改革运动对传统神权的冲击,马丁·路德等人的主张如何为个体在宗教信仰上争取了更多的自主权利。
分析宗教改革对社会观念和个体心理的深远影响,促进学生思考个体在宗教领域中的自我表达和选择。
13 神权与自我的冲突与调和131 历史上的冲突案例列举一些历史上因个体自我意识与神权发生冲突的事件,如某些思想家因挑战宗教权威而受到迫害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冲突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132 调和的努力与尝试介绍一些在神权统治框架内寻求个体自我发展的例子,如某些宗教内部的改革运动或对教义的重新解释。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教案:《神权下的自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历史课程,第三章“中世纪欧洲”的第三节“神权下的自我”。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教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在这一时期中世纪欧洲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理解神权政治的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干预。
3.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人们在神权政治下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状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教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难点:神权政治对人们生活的干预,以及中世纪欧洲人们在神权政治下的自我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世纪欧洲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重点介绍教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3. 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神权政治对人们生活的干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世纪欧洲人们在神权政治下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状态。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6.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关于中世纪欧洲的神权政治和人们生活的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中世纪欧洲社会背景、教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神权政治对人们生活的干预、中世纪欧洲人们在神权政治下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状态。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
2. 请说明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和影响。
3. 请举例说明神权政治对人们生活的干预。
4. 请简要描述中世纪欧洲人们在神权政治下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3.问答题: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答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完成一道综合分析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化学生对神权政治和宗教改革的认识。
1.神权政治的形成与发展:介绍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其特点,重点讲解教皇与世俗权力的关系。
2.宗教改革对神权政治的冲击:阐述宗教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其对神权政治的挑战,突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3.神权与世俗权力的关系:分析神权政治时期,教皇与世俗君主之间的权力争夺,以及这种争夺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提问: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对神权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基督教在这一时期起到了什么作用?
3.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中世纪宗教法庭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神权政治下个人命运的思考。
-提问: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受到神权政治影响的?这种影响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改变?
(二)讲授新知
在新课的讲解中,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4.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影响:讲解基督教会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宗教改革对这些领域的改革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神权政治是如何形成的?它对中世纪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宗教改革为何会发生?它对神权政治产生了哪些冲击?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神权政治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掌握神权与世俗权力的关系,以及宗教改革对神权政治的冲击。
神权下的自我 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神权统治下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
理解“神权下的自我”这一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和追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神权统治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和表现。
2、教学难点理解“神权下的自我”这一概念的深层次含义。
探讨神权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神权统治的相关知识,为学生理解“神权下的自我”奠定基础。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如宗教文献、文学作品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中世纪教堂的图片,提问学生:“从这幅图片中,你能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对神权统治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神权统治的背景讲解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和教会的强大势力。
分析宗教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使学生了解神权统治的形成原因。
2、神权统治的表现政治上,教会掌握着重要的权力,干预国家事务。
经济上,教会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征收什一税。
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教育,控制人们的思想,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
3、“神权下的自我”的觉醒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背景和主要内容。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为例,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等,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对人性的赞美和对自由的追求,让学生理解“神权下的自我”的初步觉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权下的自我之文艺复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理解文艺复兴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神权下无我,分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神权下寻我,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感受自我,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运动的国度:意大利提问男生:喜欢足球吗?男人心目中的意大利是拥有巴乔、托蒂等足球巨星的运动王国。
时尚的国度:意大利提问女生:国际时装节通常在哪里举行?(意大利米兰)女人心目中的意大利是高档时装、时尚品牌的代名词。
文化的过渡:意大利教师:其实,意大利吸引人们的除了运动与时尚之外,还有它的文化。
至今都让整个西方世界都引以为自豪的“文艺复兴”就发生在意大利。
文艺复兴为什么会发生在意大利?设计意图:通过运动、时尚学生熟知的两个领域导入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具有“凝神、起兴、点题”的功效。
【新课讲授】第一环节——神权下无我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直到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叫中世纪,那时的欧洲是一个神学无处不在的世界,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请看一段视频——1.播放视频。
视频内容:文艺复兴前的欧洲社会处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之下,那时人们的生活是完全以神为中心的。
各阶层的人,不论是国王还是普通百姓,只能在宗教的框架内麻木地思想与生活,绝对不能够超越。
圣·奥古斯丁是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他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这桩原罪遗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
由于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人的一生就是要受苦的,不可以有任何的欲望与情绪。
这是中世纪的一群苦行僧,为了救赎自身的罪孽,他们不断地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
相比这些人,另外一类人的下场更加悲惨,那就是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在那个时代被称为异端,他们会被专门审判异端的机构——宗教裁判所羁押,受到鞭打甚至是处以火刑。
著名的科学家布鲁诺、伽里略等都是其受害者。
师:根据视频概括中世纪的意识形态。
生:学生归纳师:幻灯片出示:基督教神学处于统治地位1)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2)人是神的附属品;——“神权至上”——神权下无我(3)提倡禁欲主义,人性被湮灭;设计说明: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最大的贡献在于把以神为中心的社会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这是本课的主线与灵魂。
处理本课的一大难点在于——在现有的课程结构下,大多数学生可能都不清楚文艺复兴前的那个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如果对这一点毫无感知,学生就很难理解文艺复兴的价值所在。
因此,该部分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目的就是要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了解中世纪的欧洲,进而使他们认识文艺复兴到底改变了什么。
师:但是,幻灯片出示: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罗巴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大瘟疫引起了大饥荒,盗贼四起;天主教的威信受到极度沉重的打击;这对当时欧洲人的心理产生了一种产生了什么影响?生:回答师:幻灯片出示:“生死与否的不确定性”使人们产生一种“活在当下”的情绪。
师:那么这场伟大的运动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呢?让我们来看两段文字材料。
材料一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
材料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
……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
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师:通过阅读,请思考: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主要有哪些原因?(经济、阶级、地理)生: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老师可提示经济是基础,所以这一点原因很关键)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
地理——昔日古罗马遗址,东西方文化交汇地。
师:幻灯片:由于当时还缺乏成熟的思想体系,人们就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幻灯片: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设计说明:文艺复兴首发于意大利的原因是本课必须交代的问题。
如果课堂时间允许,该部分所用材料最好是一手资料,这样设计才会更有历史感。
然而这一部分最终选定的是比较抽象的、带有论断性质的、思维过于直白的文字,这完全是出于节省课堂时间,突出教学重点的需要,尽管目的最终达到了,但却是此次设计所留下的一个遗憾。
第二环节——神权下寻我师:幻灯片:黑暗的中世纪——迷失自我(宗教神权束缚人是上帝主宰的羔羊!)走出中世纪——找回自我(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师生互动一:拉斐尔《圣母圣子图》幻灯片:出示拉斐尔《圣母圣子图》、中世纪圣母像,比较两幅画表情有什么不同?生:回答幻灯片不同:中世纪画呆板拘谨,没有生气;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画中母亲柔美,孩子天真,充分展现了人性的美。
师生互动二:达芬奇·《蒙娜丽莎》达·芬奇不仅是一个大画家,并且是发明家、哲学家、科学家,甚至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动脉硬化症的人。
为了追求作品的真实他不顾教会的禁令,解剖了30具尸体。
他的传世之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那摄人心魄的微笑。
同学们,蒙娜丽莎就在你们面前,你们从《蒙娜丽莎》的微笑和蒙娜丽莎形象中,能感受到什么?她的微笑有什么含义?生:其微笑应该是开心的、伤心的、神秘的……师:对《蒙娜丽莎》的微笑,专家有这样的解读——(幻灯片显示)“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
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
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师生互动三薄伽丘·《十日谈》(绿鹅的故事)师: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是受到什么观念的束缚?学生:中世纪禁欲等观念。
师: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又独独看中了“绿鹅”(女人),这说明什么问题?生:人的本性是喜欢美的,人是有欲望的。
师:通过绘画、文学两个领域,1.文艺复兴初期如何表达“自我”?生: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运用文学、艺术等形式表达。
师:表达了怎样的“自我”?生:肯定人的欲望(人性的本能),歌颂自然的人性。
师:有什么不足?遗憾?生: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说的大多是男欢女爱。
师:15、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逐渐扩展了欧洲其他国家。
一时间,欧罗巴的天空,星光灿烂。
在英国,一颗闪耀的明星冉冉升起,他就是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莎士比亚。
师生互动四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选读学生诵读,老师点评。
师: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想表达什么?生: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师: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也发现文艺复兴发展到高潮,从质朴走向高潮和精致。
师:综合以上分析,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潮是什么?生:回答师:幻灯片出示: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望,歌颂了自然的人性。
歌颂爱情,认为人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
歌颂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肯定人的价值,崇尚人的个性。
歌颂爱情,认为人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
师:总结,这种对人类的自我关怀,对人的尘世生活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而这种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人文主义。
设计说明:“神权下寻我”这一环节是实现本课的主体部分。
首先是通过绘画、文学等领域,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将课本零散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其次是在教学主线上要与中世纪的教学内容形成对比,加深认识;最后,对文艺复兴的概况进行一个简单的勾勒,采取文字表格填充的方式学生独立完成,落实本课基础知识。
第三环节——感受“自我”师:这一精神在那个时代的价值何在?幻灯片出示材料: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
材料二:在16世纪初,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高峰的时候,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
道德心与利己主义混杂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无法清晰的将荣誉感和对于荣誉的渴望区别开来。
大多数的意大利城市国家都频繁的发生篡夺或谋反事件。
阴谋,武装,联盟,行贿和背叛构成这一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历史。
在这里再也看不到用来支持西方合法君主的那种带有宗教色彩的忠诚,而是个人的声望,才能和心机组成的叛乱。
这种精神常常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
生回答:积极方面①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③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消极方面: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无我到寻我再到感受自我,完成了今天的学习过程。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莎士比亚用他手中的笔很好地诠释了那个时代。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宗教改革、科技革命、启蒙运动,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历史也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在寻“我”的路上继续前行……在最后我想请你们看一看自己的教室布置、布局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文主义?学生相互交流派代表发言。
设计说明:感受自我这一环节,是对学生是否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考察,涉及对文艺复兴运动评价,通过提供材料,学生阅读归纳,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总结过程中,对下一节课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预设和铺垫。
最后的问题是对本节课有效性的检验,时间允许可以当堂课进行,如果时间紧张,可以留作课后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绘画、文学等领用的素材,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效果较好。
但遗憾是为了追求课堂效果,少用了一些原味的一手资料,使得课堂少了一些历史感。
这是今后努力要探索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