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下肋骨当火把 我以我血荐轩辕-2019年文档

拆下肋骨当火把 我以我血荐轩辕-2019年文档
拆下肋骨当火把 我以我血荐轩辕-2019年文档

拆下肋骨当火把我以我血荐轩辕

泱泱古国,华夏文明千年传;巍巍昆仑,炎黄薪火满人间。

古老的华夏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踽踽而行,喁喁而过,历尽了坎坷和艰辛。在变乱纷承的时世中,在时乖命蹇的岁月里,先民们以不屈不饶之精神和前仆后继之斗志奋力前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使她不卑不亢地昂然屹立于世界之东方。时至今日,仍不失文明古国应有的尊严和风采,彰显着大国风姿和神韵,在世界舞台上留下了华美璀璨的一页,灼灼其光世人仰,熠熠生辉众生赞。美哉壮哉。

鲁迅先生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愿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千百年来,正是由于这些“脊梁”,才支撑了中国,发展了中国,铸就了中国,也创造了中国。这些被称为中国“脊梁”的人何以能成为时代的先行者、浴血者,又何能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在中华民族最需要的时候最危险的时候自觉承担起民族的重任而殒身不恤呢?

“天生乎?”,还是“性,使之然也?”

追本溯源,诚然,这一切都缘于奔涌在他们周身的华夏文化血脉,缘于一代代师长的谆谆教诲,缘于华夏文明千古以来的薪火传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代巨儒昌黎先

生对教师职业的精辟解读。千百年来,无数教育者一直践行此古训,成为民族精神的承继者和光大者。在他们悉心相授下,中华文明得以弘扬,黎民百姓沐浴清化;在他们秉烛执照下,一代代贤人志士不懈追求,披荆斩棘长风破浪奋力前行,使得国泰民安河清海晏。

传“道”,是每位教育者施教的第一要责,更是当下班主任们不朽使命。所谓“道”,从自然界来说,就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存在于天体运行之中的客观规律;从社会学来说,即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至国家下及个人,“道”,犹如无处不在的空气,生命之水、万物之光,它重于泰山,超越时空,绵亘久远。古人云“国,不可一日无君”,我言,“国,不可一日无道;人,不可一日无道”。孔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言行孙。”就充分应证了道既是个人立身处世之本,更是国家长治久安之本也;是人之神,国之魂也。倘若。一个国家没有魂,每个子民丧其神,其结果,必将是人将非人,国将不国。

所以,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班主任,第一要素就是要把“道”踏踏实实传承于世,让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体内循环着“道”之精“道”之“髓”。只有这样,才能千秋大业得永葆,万里河山万年红。环顾今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已是不辩的事实;中华民族的道德沦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拜金主义”无处不在,“趋利思想”甚嚣尘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

攘,皆为利去”已成为时代的主流。有识之士早就大声疾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绝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现实的真性反馈。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应是我们班主任工作者永恒的信念。

《史记?孔子世家》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身遭逆境,心无旁骛,痴心不改,是其所以成“至圣”也。在最困难的时候,在身心俱损的时候,孔子持“道”,传“道”,实乃是吾辈之楷模也。

季羡林老先生曾这样勉励教育人:“当今教育者,应具备两个精神,方能立于世。一是普渡众生之精神;二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精神。”这两个精神都隶属佛家要义,是佛祖为拯救黎民百姓芸芸众生而宣扬的。佛家四大皆空,什么都是浮云,故能恬然淡释,风轻云淡。所以,云游四方,四海为家;所以,漠然云卷云舒,无视花开花落。而我们教育人生活在红尘滚滚之中,吃五谷杂粮,尝人间冷暖,味人世?嫔#?品世态炎凉。一介书生,凡夫俗子,上有垂老父母赡养,下有嗷嗷稚子待哺,哪能超越一切四大皆空呢?但我们的职业赋予我们的使命是神圣的,崇高的;守道是我们的为人之本,传道是我们的立身之柱,我们的职

业道德不允许我们万事皆休,我们的良知更不允许我们虔诚地拜倒在孔方兄脚下。所以。我们虽不是佛陀但我们胜似佛陀,我们愿意普渡众生,甘入地狱。

拆下肋骨当火把我以我血荐轩辕。

因为我是班主任。

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整理人董营涛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文集》读后感1000字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文集》读后感1000 字 导读:读书笔记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文集》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文集》读后感1000字: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80年过去了,芳华易逝,但隽美永存。黯淡了他的身影,却冲刷不去他的光辉---鲁迅。他以一本《狂人日记》叙述了一个人人相食的社会,以一册《呐喊》,唤醒了整个沉睡的中国,而在这本《鲁迅文集》里,我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鲁迅。 人生中有时会面临许多抉择,当你站在利益面前时,你会选择怎么做的? 或许有人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或许有人停下来,图安逸,但是鲁迅这位以笔为戈的猛士,选择了前者。民族又遭遇危难之际,鲁迅以超人的执着“躲进”小楼,抒写惊醒国人的文字,成为一代文学巨匠,对理想的坚持正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 他曾经历抉择。他在青年时代,立志从医救国,但在日本目睹了国人是如何麻木与愚钝后,他发现医治人心比病体更为重要,在他经过郑重的思考后,毅然走上了“精神救国”的道路,从此,他用无情的批判和犀利的语言,大声呐喊,终于拯救了彷徨的民族。漫漫人生

长路,我们也通常会面临许多的抉择,然而该如何看待这些抉择呢? 他曾怀有梦想。“掮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宽阔的地方去”。它并不是梦想,而是将其化为了毕生的信念,并成为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就这样,他永远为了在路上行走,奔波,流着汗水和鲜血,为后人留下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他热爱青年,俯身甘为孺子牛。“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他爱护青年,激励着青年,是青年们的心灵导师。他对于青年的爱护几乎是无所不至。他时常告诫青年要有所作为,因为有了他们,便有了新生的希望,这也正是他写作的目的之一。读后感.“心事浩茫连天地,于无声处听惊雷”,他在他的书中反应出那个邪恶的社会,但也同时展现出了一个革命家的风范,他升华了中华民族的灵魂,给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至今熠熠生辉。 担当,梦想,仁爱,这些词交织在一起,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有人曾说“他的五六十年的生活是一片天地间的至文。”他是一个坚韧无比的文化斗士,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也绝不会被时光侵蚀,反而更加耀眼,更加夺目,恰似那本《鲁迅文集》,一颗文学长河中的恒星。 我相信数年后,当人们合上那本《鲁迅文集》,依然会轻声吟道“芳华易逝,但隽美永存”。作者:赵婧文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学习资料专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达州 天宫一号:控制中的“坠毁” ①近日,部分外媒称天宫一号已经失控并将撞向地球,对地面环境及安全造成威胁。天宫一号是我国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实验性空间站),它在载人航天对接技术上的突破,打破了苏美两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近50年的垄断。 ②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载人飞船神舟十号成功自动对接。结束了神舟十号任务以后,天宫一号的所有目标就已全部达成,没有进一步的安排,这也符合它预先设计的仅两年的寿命(2013年底结束)。但是天宫一号超期服役到了2016年3月才正式宣布中断数据连接。天宫一号将会逐渐坠回地球。 ③不可否认,目前的天宫一号的确是个被弃用的航天器残骸,虽然我们心里不愿意承认,但它现在的状态更接近于一个名词:太空垃圾。 ④一般来说,绕地球飞行的无用人造物体都是太空垃圾,具体有很多种。一种是航天发射活动抛弃的负重:比如多级火箭的第二级、第三级、上面级等,它们会环绕地球并在稀薄大气作用下返回地球。 ⑤另外一种太空垃级是寿终正寝的航天器。任何一个航天器都有自己的寿命,天宫一号就属于此类。 ⑥第三种太空垃圾是导弹反卫星试验和太空垃圾碰撞产生的新垃圾。目前估计,一共有1.7亿个直径小于1厘来的太空垃圾,有67万个1~10厘米直径大小以及2.9万个尺寸更大的太空垃圾在绕地飞行。 ⑦对于飞在低到中高轨,比如600~39600千米高乃至各种大椭圆轨道上的太空垃圾,目前完全无法处理。尤其是报废的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基本都处在20000~39600千米高的轨道,这些垃圾差不多将和地球同时灭亡。而对包括天宫一号在内的位于200~600千米高度的航天器,都会受到地球稀薄大气的影响而缓慢坠回地球。历史上,美国航天飞机可以主动移除太空垃圾,但也只在1984年回收两颗入轨失败的昂贵通信卫星的任务中展示过,成本实在太高!所以,所有像天宫一号这类的人类载人航天器,最终都会缓慢回到地球的怀抱。 ⑧从1971年到1991年,苏联7个重达18.5~19.8吨的礼炮系列空间站先后返回地球,都成功焚毁在大气中。1979年,美国重达77.1吨的天空实验室返回地球,在地表发现了几十个碎片。 ⑨除此之外,人类所有的载人航天任务,都伴随着飞船残骸的返回。比如中国神舟飞船和俄罗斯联盟飞船均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等构成,但只有经过特殊保护的返回舱是能安全着陆的,其它部分都会在空中焚毁。 ⑩俄罗斯进步号、中国天舟号货运飞船等,都会整体返回大气焚毁。例如每年国际空间站任务都会焚

2020年高考山东版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作业1: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一、(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2019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精选

2019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精选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对吏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儒、法、道各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理论和方案。 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并从人性善的前提出发,对权力行使者寄予“自我良善”的期待。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儒家相信人的道德自觉和内心的自我约束,希望通过对权力执掌者的道德引导和改造,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孔子有关君子、圣贤的人格理想和追求首先是针对执政者提出的,其“庶人之礼”与“士人之礼”的区别,同样意在给权力执掌者提出更高的道德性要求。 在儒家的社会等级理论中,统治者阶层优越的地位要与其重大的伦理责任相对应:士者为仕,不仅要自己修身以成仁,还要为“一国兴仁”,为“天下兴仁”“泽加于民”。儒家的吏治思想内涵存在于其博大的“仁学”理论体系中,这一理论所构建的道德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为权力执掌者的自我约束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其反复强调和敦促统治者以德修己的理念,对吏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与儒家“伦理学”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法家批判儒家喻君臣为父子的亲情谎言,而以“上下一日而百战”来解读现实中的政治关系,在“君臣利异”及“坏人”假设的前提下,主张对臣下

全面防范、制约。韩非子认为为人君而要等待臣下忠其心、诚其意、不反叛,必将陷于被动;对待臣子,君主唯有主动出击,科之以法、驭之以术,方可立于不败。因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法家吏治思想的核心:严明赏罚,奖功罚过——广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处罚官吏的违法行为,督促官吏尽职守法。在以法治吏的同时,为君主者还必须懂得和善于运用权术——暗中试探、观察、发现、控制、打击臣下的种种不轨行为,以非常手段实现权力控制。法与术相互配合,构成法家吏治主张的主体框架。 在吏治问题上,道家对现实中政府权力及制度的合法性心存质疑:“大道废,有仁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在道家看来,圣人及其礼法制度都是失道的产物,它们的存在和正当性于天道无据,甚至是违反天道的结果。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作为,实现权力谦抑,才能矫治天下乱象。在现实的吏治问题上,道家的贡献如下:主张“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的权力价值取向,为吏治的开展提供前提和方向;以“守道”“无为”为权力运行法则,借此批判现实政府的扰民之政,主张废止“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恶法”;以效法天道、抱朴守真、崇俭寡欲等修身理论告诫天下人秉持中和,克服贪欲和自我膨胀,对执掌权力的官员来说,以上告诫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摘自孙季萍《封建帝制下吏治的努力与无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分作文范文-我以我血荐轩辕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的中华民族如同矫健的巨龙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放眼望去,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锋利的刺刀,像一道闪电刺破了乌云密布的苍穹。昨日寄意寒星荃不察,则今天我以血荐轩辕。终有一日,守得云开见月明。英雄的铮铮铁骨,撑起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 “君志所向,一往无前,遇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先生在民族危难之际,视中国的崛起于发展为己任,用沙哑低沉却坚定有力的声音嘶吼出“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的响亮口号,勇敢举起了革命的大旗,并以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将改革之风落入贯彻中华民族每一个黑暗腐朽的角落。他坚信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将先进的思潮注入人民的心中,正如何熙的春风融化寒冬的冰雪,善长恶消,永不放弃,终有一日中华民国的大旗将飞扬于中华大地。他知“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辩利器”,混沌的国情唯有改革是治病的良药,唯有坚持是成功的根本。直面困难,不断奋斗使他一步步向成功迈进,肩上沉重的使命和内心坚定的信念让他终于挽救了民族,化作历史上巨龙的眼睛,为中华民族的屹立不倒奠定了顽强的基石。 鲁迅先生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让你,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面对困难,面对阻挠,唯有勇敢的担当责任,顺应进步潮流,奋力向前,才能突破现实的羁绊,切断沉重的枷锁,夺取最终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亦有拥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春天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20世纪的伟人。他将毕生的心血献给了中华民族统一和振兴的伟大事业,开创中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事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他就是邓小平。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勃勃的生机和源源不断的动力。从此中国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这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将国家的利益系于心间,牢牢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终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一国两制的提出更是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创举,使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改革的路上会有坎坷,但只要顺应发展规律,不言放弃,终会书写出光辉灿烂的诗篇.

语文高考真题 2019年全国语文卷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含答案

文档说明: 1. 本文档经过本人认真校对并排版,能力有限,难免有不良之处。欢迎指出。 2. 文档板式:题目字体是宋体五号,材料字体是楷体五号,1.5倍行距;页眉有内容提要, 页脚有页码。 3. 全国I卷适用地区: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河南、山东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材料二: 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4.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分)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2019届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全国卷用)(2)

2019届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书法当代标准的“质”和“量” 刘宗超 书法当代标准的构建,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方面就是对“书法”本身要有一个根本的判断标准,“量”的方面就是建立起区分书法作品高下的标准。 “质”的标准解决什么是“书法”什么不是“书法”的问题。书法之所以为书法,具有超越时代、超越地域的本质规定性,这个“质”的标准使书法的传统相沿不断。“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形式。它有三个根本因素:写的必须是具有实用因素的“汉字”,创作的行为必须是“写”而不是“画”,用的工具是毛笔。用这个标准衡量,当代的众多创变现象已经走出了“书法”的边界。他们对当代书法的价值只是提供了一种创变的思路或理念,作品本身不是书法。再以“质”的标准衡量传统“摹刻”形式(如碑帖、碑刻、木板写刻),因其目的在于保存、再现书法形象,它们本身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法作品了;古代的瓦当文、花鸟字、碑额上的装饰性字体,具有设计制作的特点,今天看来只是“文字艺术”而不是书法;篆刻是在书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艺术样式,已经不是书法了。 书法标准“量”的方面是说,并不是所有用毛笔书写的汉字作品都是“艺术”,只有在技巧、风格、境界上达到一定层次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也就是说,有作为艺术的“书法”,也有不是艺术只是停留在“写字”层次的“书法”。只有在形式上排除那些“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的爱好者,书法的艺术性、严肃性才能得到保证。以这一观点衡量当今书法家,不知多少人将会被排除出书法界。 书法“量”的标准具体体现在笔法、结字法、章法等形式的丰富性方面。笔法丰富性的程度决定着书法艺术性的高下,至于虚与实、擒与纵、动与静、刚与柔、枯与润、曲与直、断与连、正与奇、巧与拙等对立因素的统一则是对笔法丰富性、节奏感的具体规定。在结字法上,有篆、隶、真、草、行五种书体的规定;在章法上,有计白当黑、虚实相生、开合聚散、各随其体的布置方法。总之,传统书论所体现出的书法的这些标准都是“量”化的具体标准,作品体现以上因素越多,艺术形式便越丰富,艺术含量也就越高。 书法“量”的标准有时代特色,有传统与当代之别,它应该包括传统部分和创新部分两个方面。书法创作要有新意和价值,就要在古代标准之上创造出与之不同的东西,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出新。那么,当代标准究竟“新”在何处?我认为就是作品形式要有“现代感”,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突破传统“字”的观念,以整体形式构成的观念改造传统的形式。传统书法写“字”的观念太重,形式感、作品感不足。而当代书法要想成为专门的艺术创作,就要体现出形式感、作品感,以创造独特形象、抒发真“我”感情为追求。 (摘编自《美术观察》,有删改) 1.下列各项从书法当代标准的“质”的方面衡量,属于书法的一项是(3分)( )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2019年全国卷II卷高考题)知识分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续,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的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附:2019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真题及点评)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附:2019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真题及点评)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 1.六种方法 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 (1)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2.七类陷阱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七种。考生应掌握识破这七类陷阱的方法。 (1)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 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 (3)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

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以我血荐轩辕 高一(4)班江敬纬 活动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在同学中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让同学学习和了解民族精神,引导同学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的观念,以更好地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活动形式:开展趣味辩论会 活动地点:高一(4)班教室 参加对象:高一(4)班全体同学 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民族精神方面的材料,提高思想认识; 2.分组进行节目的准备工作,编排小品,音乐短句,朗诵等; 3.动员全班同学为主题班会做好发言准备。 活动说明: 辩论会设主席一名(班会主持人),将全班分为四组,各组各派四位代表作为辩手,其余的为拉拉队(观众)。各组围绕辩题开展形式多样的辩论(如唱歌、朗诵等)。拉拉队则应制造辩论的气氛。 辩题: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那么,在“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哪一个方面是最重要的呢?四个组的观点分别为:“团结统一是最重要的”、“热爱和平是最重要的”、“勤劳勇敢是最重要的”、“自强不息是最重要的”。 活动过程: 一、由班会主持人(辩论会主席)以课件形式引出辩题。 男:泱泱吾中华,上下五千年,养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它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推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繁荣与进步,使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而长盛不衰。 女:闪耀在历史星空中的华夏古国文明,其中最具生命力和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就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当中,包含着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男:历经风雨沧桑,几度兴衰沉浮,中华民族终于以巨人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世纪坛上永不熄灭的圣火铭示我们,铭示子孙后代:民族精神之火不灭,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实现繁荣富强之梦。 女:悠悠华夏五千年在培育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的艰难道路上,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中国人。岳飞、戚继光、郑成功、周恩来、钟南山、杨利伟都是这些人中的杰出代表。 男: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公正无私,疾恶如仇,防微杜渐的修身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富贵

2019-2020学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传记文本阅读.doc

2019-2020学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传记 文本阅读 一、传记文体知识概述 (一)传记及其特点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它具有以下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2.文学性。传记是介于史学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体,既有历史特征,尊重历史与事实;又有文学特征,运用白描等手法刻画人物。因此,优秀的传记作品往往注重文学性与真实性、形象性与审美性的结合。 3.通俗性。作为一种叙事文体,传记一般要求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简明易懂,便于读者阅读。同时,语言风格讲究多样化、个性化,如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的生活和贡献,语言兼有叙述性、概括性、议论性色彩;而小传则主要介绍人物的社会经历、思想轨迹、兴趣爱好、主要著述或功过事迹等,文笔简短集中,往往是粗线条的。 (二)传记的种类 1.自传。自己给自己写的传记,自传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也是为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有的自传只写自己一生中重要的几件事情,一般篇幅较短,如《老舍自传》;有的详述自己的生活经历,篇幅较长,如《富兰克林自传》。 2.小传。小传是较简略地记述他人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小传可以写出传主的一生经历,也可以只写几件典型事例概括其一生,如《启功传奇》。 3.评传。这一类传记既要描述人物的生平又要评论人物的思想、生活和贡献。评传的对象一般是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著名人物,如《孔子评传》。

我以我血荐轩辕爱国作文800字

我以我血荐轩辕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前任所创造和遗留的一切都交给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一代人,能够毁掉一个国家,也能够让东方巨龙再次腾飞。是卓越或是破败、是兴盛或是落魄、是一鸣惊人或是甘愿沉沦,这一切都掌握在年轻人的手中。 我对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再赞同不过了。只有少年才能够改变世界,因为他们身上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毕竟已入暮年的老一辈先驱也只能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过去征战沙场英勇无畏的战士与军人也只能够“梦回吹角连营”。他们所传承下来的经验之谈是我们的借鉴,而真正能够有所作为、能够一展宏图,“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是我们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和我们灼热的一颗赤子心。但我并非否认了前人的成就,若是没有他们的尝试与探索、没有他们用鲜血开拓的和平年代、没有他们对我们的悉心栽培,中国少年也难以成为有志之士和有作为之人。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这是《少年中国说》中我最喜欢的一句。中国少年,不应该被眼前的困难所击退,不应该因为振兴中华道阻且长而退却,只要心中还怀有热血,就应该奋战不休。 “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中国的复兴之梦是我们共同的梦。我承认我们都曾抱怨过祖国。是的,中国不够强大,对外或许有一些软弱,内部腐败现象屡屡出现,但在

我们抱怨的同时,我们也期待着中国能够复兴、强盛。“少年智,则国智。”中国的强盛并不是我们说说大话就能够实现的,要改变我们的中国,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只有从自己开始改变、开始觉醒,才能有能力让国家觉醒。 从今天开始觉醒,做一个合格的青年,胸怀大志,勇往直前。《少年中国说》不仅告诉了我们中国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国家,也告诉我们只有年轻人的觉醒才能够将它变成现实,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应该心怀理想,树立远大的志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理想是激励我们不停战斗的源动力,不断地支持着我们向着自己的中国梦前进。其次,我们要磨练坚忍不拔之志,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有恒心、有耐心的击退它,正所谓“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最后,我们一定要有改变祖国的决心,要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去拼搏,不管失望多少次,都不能绝望。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样人民所察觉不到的爱国热情一样也比不上“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团结的中国少年的赤子心。 中国加油!中国少年加油!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达州 天宫一号:控制中的“坠毁” ①近日,部分外媒称天宫一号已经失控并将撞向地球,对地面环境及安全造成威胁。天宫一号是我国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实验性空间站),它在载人航天对接技术上的突破,打破了苏美两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近50年的垄断。 ②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载人飞船神舟十号成功自动对接。结束了神舟十号任务以后,天宫一号的所有目标就已全部达成,没有进一步的安排,这也符合它预先设计的仅两年的寿命(2013年底结束)。但是天宫一号超期服役到了2016年3月才正式宣布中断数据连接。天宫一号将会逐渐坠回地球。 ③不可否认,目前的天宫一号的确是个被弃用的航天器残骸,虽然我们心里不愿意承认,但它现在的状态更接近于一个名词:太空垃圾。 ④一般来说,绕地球飞行的无用人造物体都是太空垃圾,具体有很多种。一种是航天发射活动抛弃的负重:比如多级火箭的第二级、第三级、上面级等,它们会环绕地球并在稀薄大气作用下返回地球。 ⑤另外一种太空垃级是寿终正寝的航天器。任何一个航天器都有自己的寿命,天宫一号就属于此类。 ⑥第三种太空垃圾是导弹反卫星试验和太空垃圾碰撞产生的新垃圾。目前估计,一共有1.7亿个直径小于1厘来的太空垃圾,有67万个1~10厘米直径大小以及2.9万个尺寸更大的太空垃圾在绕地飞行。 ⑦对于飞在低到中高轨,比如600~39600千米高乃至各种大椭圆轨道上的太空垃圾,目前完全无法处理。尤其是报废的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基本都处在20000~39600千米高的轨道,这些垃圾差不多将和地球同时灭亡。而对包括天宫一号在内的位于200~600千米高度的航天器,都会受到地球稀薄大气的影响而缓慢坠回地球。历史上,美国航天飞机可以主动移除太空垃圾,但也只在1984年回收两颗入轨失败的昂贵通信卫星的任务中展示过,成本实在太高!所以,所有像天宫一号这类的人类载人航天器,最终都会缓慢回到地球的怀抱。 ⑧从1971年到1991年,苏联7个重达18.5~19.8吨的礼炮系列空间站先后返回地球,都成功焚毁在大气中。1979年,美国重达77.1吨的天空实验室返回地球,在地表发现了几十个碎片。 ⑨除此之外,人类所有的载人航天任务,都伴随着飞船残骸的返回。比如中国神舟飞船和俄罗斯联盟飞船均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等构成,但只有经过特殊保护的返回舱是能安全着陆的,其它部分都会在空中焚毁。 ⑩俄罗斯进步号、中国天舟号货运飞船等,都会整体返回大气焚毁。例如每年国际空间站任务都会焚毁大约4艘重达7吨的进步号。我国的天舟一号返回重量与天宫一号接近,已经在2017年9月22日返回地球并完全焚毁。 ?在世界范围内,废弃航天器(不同于有巨大翼面的航天飞机或者受到保护且带有降落伞等装置的返

拆下肋骨当火把 我以我血荐轩辕-2019年文档

拆下肋骨当火把我以我血荐轩辕 泱泱古国,华夏文明千年传;巍巍昆仑,炎黄薪火满人间。 古老的华夏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踽踽而行,喁喁而过,历尽了坎坷和艰辛。在变乱纷承的时世中,在时乖命蹇的岁月里,先民们以不屈不饶之精神和前仆后继之斗志奋力前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使她不卑不亢地昂然屹立于世界之东方。时至今日,仍不失文明古国应有的尊严和风采,彰显着大国风姿和神韵,在世界舞台上留下了华美璀璨的一页,灼灼其光世人仰,熠熠生辉众生赞。美哉壮哉。 鲁迅先生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愿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千百年来,正是由于这些“脊梁”,才支撑了中国,发展了中国,铸就了中国,也创造了中国。这些被称为中国“脊梁”的人何以能成为时代的先行者、浴血者,又何能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在中华民族最需要的时候最危险的时候自觉承担起民族的重任而殒身不恤呢? “天生乎?”,还是“性,使之然也?” 追本溯源,诚然,这一切都缘于奔涌在他们周身的华夏文化血脉,缘于一代代师长的谆谆教诲,缘于华夏文明千古以来的薪火传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代巨儒昌黎先

生对教师职业的精辟解读。千百年来,无数教育者一直践行此古训,成为民族精神的承继者和光大者。在他们悉心相授下,中华文明得以弘扬,黎民百姓沐浴清化;在他们秉烛执照下,一代代贤人志士不懈追求,披荆斩棘长风破浪奋力前行,使得国泰民安河清海晏。 传“道”,是每位教育者施教的第一要责,更是当下班主任们不朽使命。所谓“道”,从自然界来说,就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存在于天体运行之中的客观规律;从社会学来说,即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至国家下及个人,“道”,犹如无处不在的空气,生命之水、万物之光,它重于泰山,超越时空,绵亘久远。古人云“国,不可一日无君”,我言,“国,不可一日无道;人,不可一日无道”。孔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言行孙。”就充分应证了道既是个人立身处世之本,更是国家长治久安之本也;是人之神,国之魂也。倘若。一个国家没有魂,每个子民丧其神,其结果,必将是人将非人,国将不国。 所以,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班主任,第一要素就是要把“道”踏踏实实传承于世,让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体内循环着“道”之精“道”之“髓”。只有这样,才能千秋大业得永葆,万里河山万年红。环顾今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已是不辩的事实;中华民族的道德沦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拜金主义”无处不在,“趋利思想”甚嚣尘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

2019年北京卷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C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3分) 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B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程度。 C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 D这则材料反映了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担忧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切普图评论道。“这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宏观进化。”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联合国预计21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 2030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140万平方千米;到2050年,城市居民将新增25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如今,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

关于英雄的名人名言

关于英雄的名人名言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革命烈士诗抄.杨靖宇诗》 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给青年作家的公开信》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秋瑾《吊吴烈士樾》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 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 陶行知《不投降歌》 临患不忘国。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唐.李白《独漉篇》 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史.卢产伦传》 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陆游《夜泊水村》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怎样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 唐.韦应物《寄畅当》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 《革命烈士诗抄.熊亨瀚诗》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 唐.岑参《送人赴西安》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