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原文翻译与赏析

合集下载

鲁迅《自题小像》的确解和意义

鲁迅《自题小像》的确解和意义

鲁迅《自题小像》的确解和意义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对于这首诗的第一、二、四句的解读大家意见都是一致的。

可是第三句应该怎么解释大家意见就有分歧了。

从这首诗的形式结构上来看,应该是四句诗每一句只写一个结构简明的意思。

鲁迅的旧体诗是写得非常好的,而这首诗毫无疑问应当是他的奋发杰出之作,结构形式上一定是明晰而流畅的,不可能出现什么结构形式上比较明显不怎么好的地方。

以往人们对于第三句的一些解释一个明显的问题就在于,都把第三句解释成为含有两个意思,或者不是一个结构简明的意思。

现在一些流行的解释是把“荃”字解释为香草,认为同于屈原《离骚》中的“荃不察余之衷情兮。

”但是这种解释应该是不对的,因为从这首诗的形式上讲只要把把“荃”字解释为香草,就怎么解读也有些别扭,不够流畅。

就是《离骚》中的“荃不察余之衷情兮”的“荃”字应该也不是指香草。

旧说指香草代指楚王,但这个说法却是不怎么合适的,随随便便用一种香草来代指楚王能合适吗?以屈原这样一个伟大诗人的文笔和才华,如果诗的这里不适合把楚王明说出来,他有的是更好的办法。

而如果说鲁迅本诗此句的“荃”只是加重语气的冠词,没有特别的意思,只是加强“不察”的语气,也还是有些不合适,从结构形式上讲不是很好,因为其它三句的第五个字都是明显有实义的字。

我怀疑“荃”字的意思现有的辞书没有能够收集完全。

比如唐诗中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诗中有云:“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餐白玉兮饮琼芳,心思荃兮路阻长。

”还有唐诗中徐贤妃《拟小山篇》一首:“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这两首诗中的“荃”字的解释在现在的辞典里都找不到明确的解释。

我觉得鲁迅本诗此句的“荃”字未必是用《离骚》中的故典,而是接近卢照邻诗的“心思荃兮路阻长”的“荃”字。

“荃”字是还能指一种捕鱼的器具,《庄子》中有“得鱼忘筌”。

可能鲁迅这个时期的某些诗文喜欢用一些古字,这首诗里“荃”字也就是。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注释及译文《自题小像》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注释及译文《自题小像》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注释及译文《自题小像》《自题小像》表达了作者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精神。

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自题小像:这首诗原无题目,诗题为作者好友许寿裳在其发表的《怀旧》一文中所加。

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

神矢:爱神之箭。

据《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记载:丘比特是小爱神,也有人叫他做弓神,他的箭有些是金子造的,箭头非常尖锐,凡是被射中的人,无不立刻就深深地发生了爱情。

可是另外有一些箭,是用没有光彩的铅造成的,箭头很钝,那些被它射中的人,就只有彼此互相憎恨。

作者鲁迅在这里,是把中了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比喻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当时帝国主义的憎恨感情。

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磐,扁而厚的大石。

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

故园:故国、祖国。

寄意寒星:语出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

宋玉以流星比贤人。

这里的寒星从流星转化而来。

寄意寒星,是说作者当时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

荃(qun)不察:语出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

荃,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

不察,不理解。

荐:奉献。

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

《史记》记载:中国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

黄帝复姓轩辕,所以轩辕黄帝被称为汉族始祖,由此引审为中华民族或中国。

白话译文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意思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意思

寄意寒星荃不察是一句诗句,出自古代中国的诗歌《楚辞·九章》。

这句诗的意思是:寒星(指北斗七星中的一颗)荃(指草木)不察(指不关心),我以我的血荐轩辕(指献身于国家)。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愿意为了国家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句诗所表达的情感非常深刻,充满了爱国主义的精神。

作者感受到了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并且愿意为了国家而付出一切。

他坚信,只要有一颗真正热爱祖国的心,就能够激励人们去做出伟大的事情。

但是,这句诗也提醒我们,要想真正做出贡献,就必须做到自己不畏艰辛,勇于承担风险。

只有真正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祖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所以,这句诗既是一种爱国主义的呼唤,也是对勇气和坚定信念的肯定。

它提醒我们,要想成为真正伟大的人,就必须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血荐轩辕,为祖国而战。

摩罗诗力说

摩罗诗力说

鲁迅《自题小像》解析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作于1903年,鲁迅到日本不久,在他所在的仙台医专江南班内,鲁迅第一个剪掉了象征民族压迫的辫子,拍照留念并作。

灵台:心灵。

神矢,是古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所持有的神箭。

故园:是东渡日本的鲁迅称代祖国的说法。

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

荃,香草名,隐喻国君。

察,体察。

荐: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

【简析】:无题,系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

据许寿裳1936年12月l9日作《怀旧》一文说:“1903年他23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的.…..”这首诗即是许寿裳发表《怀旧》一文时首次披露于世的,题目也是许寿裳添加的,后收于鲁迅《集外集拾遗》一书中。

许寿裳在《怀旧》一文中,对《自题小像》这首诗的内容有极其精炼的概括,“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原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

”这首诗的创作缘起是剪辫子。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的“清国留学生”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可视为鲁迅毅然剪辫的形象注脚。

而鲁迅断发并且题诗于小照背后赠送给挚友,则显然是借以明志。

可以说“剪辫”是青年鲁迅与封建思想诀裂、自觉接受民主思想的鲜明标志。

鲁迅后来在《〈呐喊〉自序》中叙述了“写起小说来”之前的几个思想发展阶段,其“弃医从文”志向的确立便发生在他写《自题小像》之后。

鲁迅“弃医从文”确立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其源概出于“我以我血荐轩辕”所表露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自题小像》诗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升华,也是青年鲁迅鸿鹊之志的写真,更是鲁迅先生矢志不渝、毕生实践的人生格言。

古诗《自题小像》赏析

古诗《自题小像》赏析

古诗《自题小像》赏析自题小像诗人:鲁迅????朝代:近代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点击??该第一文库网阅读地址??发给你的好友或粘贴到你的博客,QQ,论坛上。

自题小像的意思自题小像古诗赏析【注释】①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②灵台:(书面语)心灵。

神矢,爱神的箭。

全句是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恋人③故园:故乡。

④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

荃,香草名,隐喻国君。

察,体察。

中,内心。

⑤荐:献,进献祭品。

⑥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

【译文】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计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赏析】许寿裳在《怀旧》一文中,对《自题小像》这首诗的内容有极其精炼的概括,“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原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

”这首诗的创作缘起是剪辫子。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的“清国留学生”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可视为鲁迅毅然剪辫的形象注脚。

而鲁迅断发并且题诗于小照背后赠送给挚友,则显然是借以明志。

可以说“剪辫”是青年鲁迅与封建思想诀裂、自觉接受民主思想的鲜明标志。

鲁迅后来在《〈呐喊〉自序》中叙述了“写起小说来”之前的几个思想发展阶段,其“弃医从文”志向的确立便发生在他写《自题小像》之后。

鲁迅“弃医从文”确立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其源概出于“我以我血荐轩辕”所表露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自题小像》诗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升华,也是青年鲁迅鸿鹊之志的写照,更是鲁迅先生矢志不渝、毕生实践的人生格言。

鲁迅的诗自题小像无题无题无题自嘲悼杨铨无题辛亥残秋偶作无题二首湘灵歌赠邬其山阻郁达夫移家杭州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莲蓬人庚子送灶即事祭书神文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哀范君三章替豆萁伸冤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请按实际情况需要自行编辑。

〖2021年整理〗《自题小像》诗词解析

〖2021年整理〗《自题小像》诗词解析

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寒星:夜空中的星星。

本文指国民,即民众。

灵台:书面语心灵。

神矢,爱神的箭。

全句是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恋人故园:故乡。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

荃,香草名,隐喻国君。

察,体察。

中,内心。

荐: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

【译文】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赏析】许寿裳在《〈鲁迅旧体诗集〉跋》中谈到《自题小像》时说:“首句之神矢,盖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即异域典故。

”在罗马神话中,有一个长着翅膀的少年,就是爱神丘比特。

他的箭同时暗暗射中某男某女的心,这男女双方就会结合。

但他的射箭有点乱来,有时双方并不合适,他也射去,弄得人家虽不合适也非相爱不可。

这很有点像中国神话中的“月下老人”。

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人们在提到他的时候,与其说是在爱情美满的当儿,倒不如说常常是在婚姻不满的时刻,亦即是在无可奈何非相爱不可的情况下。

鲁迅写《爱之神》,就是用来揭露封建婚姻的不合理的。

本诗首句“灵台无计逃神矢”不正是“被一箭射中前胸”的意思吗?1903年夏,鲁迅归国度暑假,母亲要他答应早在他南京求学时就已提过的与朱家的婚事。

鲁迅不愿拂逆年轻守寡、生活艰苦的母亲的心意,在无可奈何中答应了。

估计是在鲁迅假满回日本后,母亲就办订婚手续。

在封建社会,订婚几乎和结婚同样重要,事情定了就不能改了。

所以1903年暑假是鲁迅不幸婚姻的关键时刻,1906年不过是去“完婚”罢了。

鲁迅对这婚事内心是很不满意的,因而才有“灵台无计逃神矢”的诗句。

“风雨如磐暗故园”是说: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的黑暗之中。

在自然环境中,狂风暴雨,昏天黑地,人们有时也会用“风雨如磐”来形容。

磐,扁圆的大石,喻风雨迫人的一种重压。

鲁迅《自题小像》诗义别解

鲁迅《自题小像》诗义别解

鲁迅《自题小像》诗义别解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先生是受到了裴多菲和《生命诚可贵》的影响而写下这样的一首《自题小像》的,诗大意为:我最终还是与常人一样地掉进了这爱河之中,可想到我那灾难深重的故国我想我绝对不能!即便是我所爱之人不能理解我的高远和冷漠,我终会有一天以我为我故国的献身作出明证。

这样婉曲的表述似乎更加接近了鲁迅先生《自题小像》的原创精神,同时契合了“灵台”“神矢”注释的本意,“荃”以香草喻“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不用格外绕弯子。

换句话说,我们只是把《自题小像》完全作为一首普通的诗来鉴赏来阅读的,回归了诗的本原。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给鲁迅先生文章作注解很困难,给鲁迅先生诗作注解就更加困难。

就这一点而言,当事人尚且望文生义不得甚解,如我辈这些晚生之人,人云亦云甚至鲁鱼亥豕,自在情理之中。

《自题小像》是我比较早地背诵过的鲁迅先生的诗,一晃大约有45年了。

我在教学的时候又讲过它,恐怕少说也经历有两三种版本的教材。

背诵是不困难的,就跟背诵其他唐诗宋词一样,记住就完了,至于意思、意境等等都可以忽略。

而教学就不行,不仅这些都得清楚明白,而且有时候有同志起来提出异议,你还须自圆其说。

所以备课就格外周详。

因此,那时所能够看到的教参、研究成果几乎都看到了。

尽管如此,也还是“挡不住三句问”。

比如,一个老师就问说:“一首诗四句话,每句话都指代祖国,那还有诗意吗?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会是这样构思的吗?”我当时是如何把他回绝的,我已经记不住了,而职业的责任感却叫我把他的提问一直作为问题来加以思考。

这迫使我把鲁迅先生读完,把鲁迅先生的诗读完,把相关资料随时收集起来,把自己的思考一次次地树立起来又推翻,慢慢地再理出头绪来。

书归正转。

到目前为止,有关《自题小像》的注释等问题大致包括了以下这样的几个方面,我以问对的形式把它们写在下面:一、《自题小像》是什么时候写的?1931年鲁迅先生重新书写了《自题小像》这首诗,他自己说是他21岁时写的。

鲁迅《自题小像》原文和翻译译文

鲁迅《自题小像》原文和翻译译文

鲁迅《自题小像》原文和翻译译文1、鲁迅《自题小像》原文和翻译译文鲁迅《自题小像》原文和翻译原文: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词语解释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灵台:(书面语)心灵。

神矢,爱神的箭。

全句是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恋人故园:故乡。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

荃,香草名,隐喻国君。

察,体察。

中,内心。

荐: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

2、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①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②。

译文: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友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

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

[解释]①范子丰:苏轼的儿女亲家。

②两税及助役钱:新法规定,农民要交春秋两税,外加青苗助役钱。

苏轼反对之,以此讥讽。

3、郑板桥《题画三则》原文及翻译译文郑板桥《题画三则》原文及翻译郑燮原文: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

夏日新篁①初放,绿阴照人②,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

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③,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风和日暖,冻蝇④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⑤,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选自郑板桥《题画三则》)【解释】①新篁:新竹。

②绿荫照人:绿色的竹影照在人身上。

古诗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翻译赏析

古诗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翻译赏析

古诗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翻译赏析《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作者为鲁迅。

其古诗全文如下: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前言】《自题小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第一句作者倾吐自己内心蓄积的爱国感情,第二句叙述自己爱憎的原因,第三句总括前两句内容,并作了转折,流露出感到“同胞未醒”的苦闷忧虑,尾句是为国献身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精神。

全诗诚挚恳切,雄健激昂,结构严谨。

【注释】自题小像:这首诗原无题目,诗题为作者好友许寿裳在其发表的《怀旧》一文中所加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语出《庄子·庚桑楚》:“不可内(纳)于灵台”。

郭象注:“灵台,心也。

”神矢:爱神之箭。

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磐,扁而厚的大石。

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

故园:故国、祖国。

寄意寒星:语出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

宋玉以流星比贤人。

这里的寒星从“流星”转化而来。

寄意寒星,是说作者当时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

荃不察:语出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

荃,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

不察,不理解。

荐:奉献。

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

《史记》记载:中国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

黄帝复姓轩辕,所以轩辕黄帝被称为汉族始祖,由此引审为“中华民族”或“中国”。

【翻译】我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割舍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眷恋,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黑暗之中。

把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

【鉴赏】《自题小像》诗本无题,系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

据许寿裳1936年12月9日作《怀旧》一文说:“1903年他23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的……”这首诗即是许寿裳发表《怀旧》一文时首次披露于世的,题目也是许寿裳Org/b/3168添加的,后收于鲁迅《集外集拾遗》一书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出自《自题小像》是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在日本东京学时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诗作。

诗本无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译文
我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割舍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眷恋
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黑暗之中
把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
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自题小像》诗本无题,系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

据许寿裳1936年12月l9日作《怀旧》一文说:“1903年他23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的……” 这首诗即是许寿裳发表《怀旧》一文时首次披露于世的,题目也是许寿裳添加的,后收于鲁迅《集外集拾遗》一书中。

鲁迅于1931年重写时题:“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

”《自题小像》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

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

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

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

自题小像的诗意与鉴赏

自题小像的诗意与鉴赏

自题小像的诗意与鉴赏《自题小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第一句作者倾吐自己内心蓄积的爱国感情,第二句叙述自己爱憎的原因,第三句总括前两句内容,并作了转折,流露出感到“同胞未醒”的苦闷忧虑,尾句是为国献身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精神。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自题小像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1903年,鲁迅在《浙江潮》上发表了《斯巴达之魂》歌颂斯巴达人以生命和鲜血抗击侵略者,借以抨击清朝统治者的丧权辱国,唤醒中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毅然剪掉象征封建传统和种族压迫的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这首诗送与好友许寿裳。

原文:《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自题小像:这首诗原无题目,诗题为作者好友许寿裳在其发表的《怀旧》一文中所加。

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

神矢:爱神之箭。

作者鲁迅在这里,是把中了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比喻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当时帝国主义的憎恨感情。

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磐,扁而厚的大石。

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

故园:故国、祖国。

寄意寒星:这里的寒星从“流星”转化而来。

寄意寒星,是说作者当时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

荃,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

不察,不理解。

荐:奉献。

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

诗意: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鉴赏:“灵台无计逃神矢”,诗一开头就用希腊神话白虹神箭射心这个形象的比喻,倾诉了作者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

作者鲁迅还在南京求学时,就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密切注视当时的政治局势,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响,因而祖国的垂危、人民的苦难,更象神箭一样射中了他,使他无时无刻不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担心和忧虑。

鲁迅《自题小像》原文译文赏析

鲁迅《自题小像》原文译文赏析

鲁迅《自题小像》原文|译文|赏析《自题小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诚挚恳切,雄健激昂,结构严谨,表现了鲁迅积极战斗的人生观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

《自题小像》原文近代: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注释自题小像:这首诗原无题目,诗题为作者好友许寿裳在其发表的《怀旧》一文中所加。

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

神矢:爱神之箭。

作者鲁迅在这里,是把中了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比喻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当时帝国主义的憎恨感情。

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磐,扁而厚的大石。

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

故园:故国、祖国。

寄意寒星:这里的寒星从“流星”转化而来。

寄意寒星,是说作者当时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

荃,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

不察,不理解。

荐:奉献。

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

赏析“灵台无许逃神失”,诗一开头就用希腊神话白虹神箭射心这个形象的比喻,倾诉了作者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

作者鲁迅还在南京求学时,就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密切注视当时的政治局势,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响,因而祖国的垂危、人民的苦难,更象神箭一样射中了他,使他无时无刻不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担心和忧虑。

这句诗展示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挽救国家危亡看作自己神圣职责的革命胸怀,表现了鲁迅积极战斗的人生观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

“风雨如磐暗故园”,是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犹如磐石压顶,使祖国暗无天日,景象惨淡,岌岌可危。

自题小像

自题小像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词语解释灵台:(书面语)心灵。

无计:无法。

计:方法。

神矢:指古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的箭。

这句是把自己魂牵梦萦的祖国比做恋人。

磐:磐石,厚而重的石头。

故园:故乡。

荃:荃草,一种香草,这里指民众。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

察,体察。

荐:名作动,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

这里象征古老的中华大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

全诗译文我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割舍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眷恋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黑暗之中把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自嘲作者: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译文交了倒霉运,还能有什么顺心的希求;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却还是碰了头。

上街时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横祸;好像坐在装酒的漏船上,在江心打转,时有没顶之险——逃不脱的晦气啊!面对众人的指斥,詈骂,诅咒,我偏偏横眉冷对,我行我素;面对孩子,我却宁愿像头老牛,任他牵着跑,我都心甘情愿。

不过躲进小楼,就成了自己的一统天下,爱写什么,谁管得了,外面的世态炎凉且由它去,雨雪风霜也由它去,全与我不相干!对题目《自嘲》的解释:一是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

”既然无需自嘲,那末为什么要“自嘲”?说曲笔是不是说没有“自嘲”的意味?问题还不清楚。

二是说:“本诗名为自嘲,实则是对敌人的讽嘲。

”那么是嘲敌而不是自嘲。

要是真的没有自嘲,那何必题《自嘲》呢?三、“自嘲就是自我戏嘲。

鲁迅戏嘲自己的什么呢?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即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

”“。

自题小像赏析50字

自题小像赏析50字

自题小像赏析50字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阁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一百多年前、当鲁迅先生还漂泊他乡、苦苦寻觅救国良策的时候、他
发出了如此的感慨。

每当读到这首诗时、心里总会出现他孤独的背影和落
寞的眼神。

祖国苦难深重、人民水深火热、自己心中的爱国热情就像丘比
特的神箭、无法释怀。

那是怎样忧国忧民的胸怀、让人鞠泪的情思。

然而、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却不被当时的人民所认同、所理解。

他感到万般无助
和失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寄居他乡、故国飘摇、
他空怀满腔报国热血、却难以唤醒沉睡的同胞,心中寂寞之感无人可诉。

可以说这首诗承载了诗人多少的心酸与愤懑,特别是最后一句:我以我血
荐轩辕。

更是成为了鲁迅先生毕生的格言、他也用他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PS:由于时间仓促、所以一时半会想不出来了、楼主你就将就用着哈。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出自《自题小像》是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在日本东京学时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诗作。

诗本无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灵台:语本《诗经》,借代晚清最高统治阶级慈禧等(据阿袁《鲁迅诗编年笺证》说,是也)。

无计:无法。

计:方法。

神矢:神奇的箭镞,借指新兴的革命力量;以往许多论者误引许寿裳的说法而导致了该诗久久不得其解;今据《鲁迅诗编年笺证》(具见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所说为确。

磐:磐石,厚而重的石头。

故园:故乡。

荃:荃草,一种香草,这里指君王(按,此据《鲁迅诗编年笺证》所引汉人王逸所注《楚辞》注语而知)。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用以借代最高统治着慈禧太后。

察,体察,垂察。

荐:名作动,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

这里象征古老的中华大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

全诗译文我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割舍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眷恋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黑暗之中把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自题小像》诗本无题,系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

据许寿裳1936年12月l9日作《怀旧》一文说:“1903年他23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的……” 这首诗即是许寿裳发表《怀旧》一文时首次披露于世的,题目也是许寿裳添加的,后收于鲁迅《集外集拾遗》一书中。

鲁迅于1931年重写时题:“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

”《自题小像》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

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

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

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

自题小像的诗意

自题小像的诗意

自题小像的诗意
鲁迅《自题小像》的意思原诗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词语解释
灵台:(书面语)心灵。

无计:无法。

计:方法。

神矢:指古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的箭。

这句是把自己魂牵梦萦的祖国比做恋人。

磐:磐石,厚而重的石头。

故园:故乡。

荃:荃草,一种香草,这里指民众。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

察,体察。

荐:名作动,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

这里象征古老的中华大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

全诗译文
我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割舍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眷恋
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黑暗之中
把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
能理解
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

【最新】2018秋季学期最新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拓展资料 :鲁迅《自题小像》原文和译文

【最新】2018秋季学期最新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拓展资料 :鲁迅《自题小像》原文和译文

鲁迅《自题小像》原文和译文
原文: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释
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
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
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词语解释
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
灵台:(书面语)心灵。

神矢,爱神的箭。

全句是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恋人
故园:故乡。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

荃,香草名,隐喻国君。

察,体察。

中,内心。

荐: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原文翻译与赏析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割舍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眷恋,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黑暗之中。

把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

《自题小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第一句作者倾吐自己内心蓄积的爱国感情,第二句叙述自己爱憎的原因,第三句总括前两句内容,并作了转折,流露出感到同胞未醒的苦闷忧虑,尾句是为国献身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精神。

全诗诚挚恳切,雄健激昂,结构严谨。

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

本师写于1903年4月,鲁迅在日本求学时,受章太炎等进步党人的影响,毅然剪掉了头上的发辫,并在断发照片后题写此诗,赠与同学、好友许寿裳。

这是目前所看到的鲁迅最早也是最动人的抒怀之作。

灵台:指心;磐:指大石;故园:代指国家;荃不察:屈原《离骚》:荃不察系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齐怒。

轩辕:传说中黄帝被称为轩辕,这里代指祖国。

鲁迅的青年时代,中国正处于民族灾难之际,《辛丑条约》的签订,义和团的失败,使国难日趋严重。

关心国事的鲁迅,朦胧的民族意识已渐渐萌生,家难国难,系于一身。

个人与民族,人生与社会,既沉重又悲怆,一种欲以生命拯救己身与祖国的爱意,在此间奔腾着;一边是茫茫苦难之海,一边是赴死成仁的志士,一动一静,在这里交织着。

《自题小像》既是作者己身的写照,也是爱国众游子内心的剖白,更是一首苍郁低沉而又雄浑的曲子,唤起人们幡然自省的情感。

那黑暗的长夜,无奈的逃遁,不渝的爱意,誓死的决心,都在此喷吐出来。

晚清以后,中国文人多悲苦之音,唯此诗情境深邃,不哀哀切切,不自恋伤感,它虽然有传统诗的痕迹,但格调却是现代的,有理想主义意识,读之令人心魄俱动,仿佛深海里吹来的飓风,震荡之后,散着不尽的凉意。

灵台无许逃神失,诗一开头就用希腊神话白虹神箭射心这个形象的比喻,倾诉了作者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

作者鲁迅还在南京求学时,就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密切注视当时的政治局势,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响,因而祖国的垂危、人民的苦难,更象神箭一样射中了他,使他无时无刻不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担心和忧虑。

这句诗展示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挽救国家危亡看作自己神圣职责的革命胸怀,表现了鲁迅积极战斗的人生观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

风雨如磐暗故园,是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犹如磐石压顶,使祖国暗无天日,景象惨淡,岌岌可危。

这句诗,高度概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黑暗悲惨的现状,是产生灵台无计逃神矢这一强烈感情的客观原因。

作者鲁迅这时虽身居异域,远隔重洋,但万里海天,并没有隔断他同祖国人民息息相通的联系。

他遥念在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蹂躏和清王朝反动统治下的祖国。

灾难重重,危机四伏,内心的忧愤溢于字面。

暗字不但写出了黑暗动荡的祖国的政治形势,而且写出鲁迅无法遏制的愤慨和深沉的忧虑。

寄意寒星荃不察,意,指作者的救国救民的理想。

荃,指人民。

这里,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自己拯救祖国的希望,希望他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能为荃所理解,即希望祖国人民觉醒起来。

作者鲁迅当时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局限,鲁迅对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还估计不足,因此发出了寄意寒星荃不察的慨叹。

鲁迅慨叹荃不察,是迫切希望祖国人民能尽快觉醒,以便担当起拯救祖国的任务。

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对祖国、对人民发出的庄严誓言,决心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

虽然人民暂时还未觉醒,但他要尽自己的努力,唤醒群众,和群众一起参加战斗,甘洒热血写春秋。

这一肝胆照人,气贯长虹的诗句,字字倾注了作者鲁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心,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将诗的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激昂慷慨,热血沸腾的高度。

这首诗,声调激越,感情强烈。

作者运用顿挫跳跃的笔法,有曲折、有波澜、有起伏地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抒发得深刻真切。

全诗四句,先写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继写由热爱而引起对处在风雨如磬之中的祖国的忧虑,再写由忧虑而感到寄意寒星荃不察,心情不免有点沉重,最后跃上一个新的高峰,激昂慷慨,热血沸腾,迸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最强音,充满着激励的力量。

这首诗,还通过典故运用和比喻、象征的手法,使所抒发的感情形象化。

如神矢这个典故的运用,就把抽象的爱国主义感情表现得更具体。

风雨如磬这个富有象征性的比喻,十分形象地表现出黑暗势力的强大,民族危机的深重,国家处境的险恶。

以荃这种芳香的草比喻人民,表现了鲁迅对人民热爱赞颂的感情。

最后,用轩辕代祖国,并以血来奉献,更使爱国主义的思想得到最形象最突出的表现。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灵台指内心。

神矢是古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所持有的神箭,据说他用神箭把男女双方的心射穿就会使二人相爱。

风雨如磐比喻祖国灾难深重。

暗是使动用法,是使昏暗的意思。

故园是东渡日本的鲁迅称代祖国的说法。

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自己对祖国始终怀有无法抗拒的强烈情感,即便祖国已经是风雨飘摇,这种爱国的情怀也不会有丝毫动摇(反而会更加强烈)。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轩辕除了指黄帝外,还有一层意思。

传说黄帝的母亲附宝是在受到北斗权星感应后生下黄帝的。

《河图稽命徵》说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权星,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黄帝轩辕于寿邱,《河图始开图》又说黄帝名轩,北斗黄神之精,母地祗之女附宝,之郊野,大电绕斗,枢星耀,感附宝生轩或曰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

所以古人有时也用轩辕指天空中北斗七星及其所在的区域。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天空的星星都是跟随着北斗七星旋转的,认为轩辕是天的中心。

(其实那是因为北极星离北斗七星很近,而地轴是指向北极星的,天上的星星实际上是围绕北极星在转。

)这样,轩辕既指黄帝,代指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又和前面的寒星暗含呼应。

荃不察出自屈原的《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荃是一种芳草,屈原借以喻国君,又与黄帝的地位暗合。

巧用典故,层层照应。

这正是这两句诗的妙处!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我将这份热忱告诉祖国的同胞,但同胞们却全无察觉,我愿意牺牲我自己来唤醒同胞的自觉!第一句:灵台无计逃神矢。

灵台,也叫灵府,指心。

《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

郭象注:灵台者,心也。

鲁迅在几年后写的《摩罗诗力说》中有热力无量,涌吾灵台之句;文中还多次以灵府指心。

神矢,罗马神话爱神之箭。

许寿裳在《〈鲁迅旧体诗集〉跋》中谈到《自题小像》时说:首句之神矢,盖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即异域典故。

在罗马神话中,有一个长着翅膀的少年,就是爱神丘比特。

他的箭同时暗暗射中某男某女的心,这男女双方就会结合。

但他的射箭有点乱来,有时双方并不合适,他也射去,弄得人家虽不合适也非相爱不可。

鲁迅在五四时期写有一首白话诗《爱之神》,就写到这位爱神在射箭之后,被一箭射着前胸的人问他:我应该爱谁?他回答说:你要是爱谁,就没命的去爱他;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死掉。

这就是说,他颇有点为射箭而射箭,至于他胡乱射中的男女是否合适、是否美满,他是不管的了。

这很有点像中国神话中的月下老人。

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人们在提到他的时候,与其说是在爱情美满的当儿,倒不如说常常是在婚姻不满的时刻,亦即是在无可奈何非相爱不可的情况下。

鲁迅写《爱之神》,就是用来揭露封建婚姻的不合理的。

本诗首句灵台无计逃神矢不正是被一箭射中前胸的意思吗?1903年夏,鲁迅归国度暑假,母亲要他答应早在他南京求学时就已提过的与朱家的婚事。

鲁迅不愿拂逆年轻守寡、生活艰苦的母亲的心意,在无可奈何中答应了。

估计是在鲁迅假满回日本后,母亲就办订婚手续。

在封建社会,订婚几乎和结婚同样重要,事情定了就不能改了。

所以1903年暑假是鲁迅不幸婚姻的关键时刻,1906年不过是去完婚罢了。

鲁迅对这婚事内心是很不满意的,因而才有灵台无计逃神矢的诗句。

第二句:风雨如磐暗故园。

故园,是指故国,故乡。

暗,晦暗。

本句是说: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的黑暗之中。

在自然环境中,狂风暴雨,昏天黑地,人们有时也会用风雨如磐来形容。

磐,扁圆的大石,喻风雨迫人的一种重压。

鲁迅1910年12月21日致许寿裳信中说:故乡已雨雪,近稍就温,而风雨如磐,未肯霁也。

这种自然景象,历来诗文中常用来比喻、联想政治的压抑、压迫。

如唐末贯休的《侠客》中有黄昏风雨黑如磐的诗句;清人龚自珍的《哭洞庭叶青原》中有黑云雁背如磐堕的说法。

鲁迅1908年写的《破恶声论》中,也有黑云如磐的词语,来形容当时统治的黑暗和压迫的深重。

这风雨当然是指政治风雨。

侵略者的掠夺和封建腐朽的统治,使人民深受重压,使祖国沦于黑暗之中。

诗句表达了诗人为此而产生的沉痛心情。

黑暗统治即黑暗的物质统治和精神统治,导致人民的贫穷、落后和愚昧。

封建婚姻是黑暗的物质统治和精神统治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笼罩人民生活的一个阴影。

第三句:寄意寒星荃不察。

在漫漫黑夜中,天空的寒星是唯一闪光者,它使追求光明的人寄予希望。

寄意寒星,在本诗诗人大概也就是这意思。

《楚辞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

王逸《楚辞章句》以为流星句是欲托忠策忠于贤良也,那流星是指君。

王夫之《楚辞通释》则认为:流星是指小人;其奸谗闪烁,不过如流星之炫耀。

鲁迅在本诗中的寒星,既不会指君,也不会指小人,他只是采用《九辩》的句法罢了。

那么,鲁迅诗中的寒星是指谁呢?我以为是指国民,即民众。

荃不察,语出《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王逸认为:荃,香草,以喻君也。

朱熹也认为:此又借以寓意于君也。

但在《楚辞》中,荃并不只用来指君。

同在《离骚》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兰、芷、荃、蕙本来都是香草,可有的变为不芳,有的变为恶草。

茅,恶草也。

这是指贤臣中,有的人变坏了。

可见,荃在楚辞中,可用来指君,也可用来指臣。

鲁迅在本诗中,荃是指国民、民众。

寒星和荃都是指国民、民众。

寄意寒心荃不察的寓意是:将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

有些研究者说:鲁迅在这里是用荃指母亲,荃不察,他只好寄意天空中的寒星了。

我认为,这种说法和我的理解没有太大的矛盾。

母亲不能理解鲁迅婚姻自由、自主的愿望,因为她也是落后、愚昧、尚未觉醒的民众中的一员。

不必把母亲与民众对立和分离开来。

第四句:我以我血荐轩辕。

意思是说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我的祖国。

许寿裳在《怀旧》一文中,对《自题小像》这首诗的内容有极其精炼的概括,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原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