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探究: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简单的来说,就是凑够一群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不搭界。
这种现象在中国很普遍,但这往往会发生交通事故。
每年七万人丧生交通事故,八成因交通违法导致,在这,就有一条新闻:在枣庄市,有三起是因为市民骑电瓶车和摩托车乱闯红灯酿出悲剧。
我不禁为此感到悲哀,就是为了闯红灯,违法交通规则,这么活生生的人命就没了。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去闯红灯,就不怕被罚款,甚至是失去生命,原来,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对红绿灯的视而不见,而且,中国人都不愿一个人闯红灯,因为太过显眼,万一有事“孤家寡人”一个没有帮手会很吃亏,但是现在有这么多的“战友”,随随便便就能拉一个来垫底,出于侥幸的心理,正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就算出了问题,也不怕。
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跟随大众,而难以坚定自己的毅力,中国人的素质需要提高。
人民的这种做法,是不文明的,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危及行人自身安全,也扰乱了交通秩序,大大影响了交通效率,由此可见,闯红灯有着多么大的危害~闯红灯这种不文明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社会上,在校读书的学生,也常常会有此现象。
学生只需学习,为何过个马路,都要闯红灯,为此,我做了一些调查。
有的学生是赶时间,因为怕错过了某些事情;有的学生是长期闯红灯而引起的坏习惯;有的学生是从众心理,因为看着别人都闯红灯直接走了,而自己却还在这里傻傻的等着,会被别人称作是傻瓜的,自尊心受到打击,面子上也过不去,干脆直接走;还有的学生是觉得交通灯转换时间太长,没有这个耐心去等待。
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着实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素质修养问题和一个社会意识问题。
对于闯红灯这不文明的行为,我们需要加以重视起来,否则又不知道会发生多少起悲剧事件。
所以我在此给出一些建议:1、多给人民讲一些交通规则,以及交通事故,让他们能够重视起这个问题,珍爱自己的生命2改进交通信号灯的转变时间,缩短时间,就不会让人觉得等不及3加强防范措施,闯红灯的人要按照法律来处置初一:我行我素又怎样中国式过马路相关内容:为母亲的愿望好好读书母爱。
由中国式过马路谈起
2013年05月下半月刊253艺术文化交流由中国式过马路谈起张思远(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陕西宝鸡721000)摘 要:道德和法律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在现今社会,怎样平衡二者的关系,才能让它们都能得到充分的成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这个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
本文将从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谈起,浅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关键词:道德;法律;手段;目的一、中国式过马路从去年开始,网上流传了这样的名词:“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们一种自嘲的说法,就是指国人在过马路的时候,只要凑够了一堆人就走,与红绿灯无关。
这样的说法一经在网上公布,引来了许多网友的转发,一时之间成了公众热议的话题。
有的认为是法律制度不健全,有的认为是国民素质不高,有的认为是红绿灯设置不合理,有的认为是处罚力度不够,有的认为是国人的规则意识集体淡漠,有的认为是小题大作了。
不管什么样的看法,比较一致的是,大家普遍觉得这样过马路的方式不对,有的网友还很惭愧的表示,自己就是“闯红灯大军”中的一员。
面对这样的现象,很多地方的相关部门做出了响应,北京市交管局4月8日宣布,即日起通过纠正、教育、批评和处罚措施,全面治理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
其中,对带头闯灯者将处罚没商量,行人罚款10元,非机动车罚款20元,均为现场处罚。
其他的城市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规定。
这样的处罚措施出台后,叫好声一片,那么究竟应怎么看?需要先来理清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二、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何谓道德?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何谓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它们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道德源自人们内心善良公正的信念,它也有高层次和低层次之分。
所谓高层次的道德,如果人们做得到,将会得到全社会的赞扬和钦佩,如果做不到,也没有人会苛责,这样的道德要求有很多,比如说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等;低层次的道德,人们做得到是应当的,如果做不到,将会受到全社会的谴责,而全社会谴责的形式就是法律。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1.2012年10月10日遨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
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2.对于当前走红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网上众说纷纭:网友A: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
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骁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
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网友B: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
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需提高。
网友C: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
而且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网友D:我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中国人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网友E: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
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
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网友F:“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
可以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过马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与否则成为衡量国民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
过马路不仅仅能折射一个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而且能折射出一国社会文化底蕴的浓厚程度,而“中国式过马路”这一名词的出现则揭示了中国人过马路时闯红灯现象严重的社会现实。
本文拟在结合“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原因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并与国外作对比,浅谈中国如何摆脱这一现状。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 闯红灯忍耐限度路权分配对策。
1.“中国式过马路”及其现状。
“中国式过马路”是近期活跃在网络上的名词,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1]而本文认为“中国式过马路”是指扰乱交通秩序、给交通安全带来威胁的一系列行为,主要表现为行人闯红灯、越线、行人与机动车互不相让、不走斑马线、违规翻越马路中间的隔离栏等。
其中,闯红灯作为“中国式过马路”最重要的表现更是受到社会关注。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里,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因闯红灯肇事造成死亡798人;因违反道路标志线肇事造成死亡26154人;因机动车未礼让行人肇事造成429人死亡;因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肇事造成161人死亡。
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1.4人死于“不让”、0.5人死于“强占”。
[2]具体情况如下:通过数据以及图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严重,其中越线已经成为破坏社会安全中的重要因素,这一现状亟待解决。
2.“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
在中国,很多人都崇尚美国以及西欧发达国家公民的社会公德,认为他们很少存在闯红灯的行为。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所以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其中的原因要复杂的多,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2.1行人素质。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我们熟知的交通规则,所以更多的人把“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归结于中国的人口素质偏低,法律、安全意识淡薄不无道理。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随着城市化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中国过马路的方式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去,当中国人准备跨越马路时,他们可能会考虑先更快地穿过路口,不管是贴边行走还是感到太危险就暂停一下。
然而,《公安部相关规定》的颁布,中国的交通安全法已经成为实施,该法要求全国人民在过马路时必须先使用交通信号灯,不得绿灯也不得过马路,只有在红灯或者斑马线上穿行。
如今,随着绿灯的变化,中国的交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过马路时不再只搭了斑马线就横穿路口,而是根据红灯和绿灯的变化改变行进方向,在斑马线上行走,以更安全的方式前往目的地。
虽然中国人过马路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由于中国交通规则的复杂性以及人们缺乏遵守这些规则的意识,许多人仍然会随意穿行,甚至在斑马线以外穿行。
此外,在一些小路口,人们也经常忽视交通信号灯,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也不遵守相关规定。
因此,要改善中国过马路的情况,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何正确的过马路;其次,应该加强对违反交通法规的人的惩罚力度,来阻止他们再次违反交通法规行为;最后,应该安装更多的交通信号灯,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宽敞的马路上,以确保交通安全。
总之,中国过马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交通安全的教育和宣传,并加
强对对违反交通法规的人的惩罚力度,以及安装更多的交通灯,以便更好的保障中国的交通安全。
中国式过马路政治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政治论文众所周知,“红灯停,绿灯行”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
但“中国式过马路”却是“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下面是WTT精心推荐的一些中国式过马路政治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中国式过马路政治论文篇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摘要】经常听到有人抱怨:“马路上总有人一群人在旁若无人的过马路。
对红灯视而不见,让人看了胆颤心惊。
”引得大多数听者连连摇头叹息,从社会各阶层到交通管理方都有不少看法,都是一边倒的指责过马路的行人,老百姓一致认为法不责众,人们不顾自身安全,无视法规;交通管理方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心态想的是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法不责众没有什么大碍,这是一部分老百姓“无基本底线、无基本原则”的心态体现。
显然,这种现象几乎每时每刻在每个城市的街道上出现,许多行人的安全出行意识非常淡薄。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思考中图分类号: U412.3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大家都知道,和各种各样的机动车相比,行人绝对是“弱势群体”。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大家来集体“违法”,将自己的安全置之度外呢?在一些城市,行走已经变成一“十分危险”的事情。
一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变成了事实上的机动车道,路边的人行道变成了临时停车场,不少红绿灯时间间隔太短暂,让行人来不及通过。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些行人“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客观上是因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造成的。
一、中外过马路对比“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国民素质劣根性,但一定是一种通病。
“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了社会心理学中的羊群效应。
也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当人们发现闯红灯没有受到什么惩罚,自私侥幸的心理就会唱主角。
实际上很多国家也存在闯红灯现象的,只是国内老百姓套用“中国式离婚”等字眼,使得“中国式过马路”风行一时。
当然,闯红灯在多数国家都为人所不齿。
美国人很遵守交通规则,通常都是傻等绿灯过马路,但少数情况下,如果路上没车也会快步通过。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其产生的原因。
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盲目从众盲目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大家所看到的行人闯红灯,一般都是一群人一起闯的,这就是因为人们有盲目从众的心理。
根据调查,有网友表示:“有时候大家都过,自己站那儿等反而会觉得傻乎乎的”,“别人都闯,自己不闯,好像显得很清高似的,别扭”。
盲目从众会使人变得没有主见,淡化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导致闯红灯变成一种潮流。
(二)侥幸心理侥幸心理,就是无视事物本身的性质,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违反那些为了维护事物发展而制定的规则,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恶来行事就能使事物按着自己的愿望发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结果。
很多人闯红灯就是抱着侥幸心理。
他们觉得:“没事,我怎么会碰上事故”,“大家都这样过来了,会有啥事”,“我们没事,是你多管闲事”“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
侥幸心理,是一种信念的迷失,缺少坚持,是对事件把握控制力上的懒散,若形成习惯,则为成很严重的问题。
(三)红绿灯设置不合理很多路段的红绿灯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一些马路太宽,而绿灯时间太短,往往才走到一半,就亮起了红灯。
有时候绿灯亮了,还是有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与人同行,时间长了,人们就司空见惯了,慢慢的,对红绿灯的意识就薄弱了。
有些路段的红灯等待时间过长,超出行人的忍耐范围,甚至一些路段的红灯等待时间在100秒以上。
很多人抱怨:“我们行人也赶时间呀,这么多红灯,要是一个个等,上班肯定要迟到。
”事实上,红绿灯在设置条件上不合理,这也是人们闯红绿灯的原因之一。
(四)执法力度弱行人“闯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了。
大多数城市对闯红灯的行人处以警告或罚款10元。
虽然我们的法律对行人闯红灯有处罚规定,可是却没有办法真正落实起来。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让一个人过马路,可能会有很多种看法,而在中国,我们普遍认为过马路是一种艰难的事情。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和对安全的重视,穿行在道路上的安全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但大多数人仍然会非常小心翼翼地行走在路上。
中国式过马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大多数人会等到绿灯才会穿过马路。
不管道路上的车辆有多少,有多多少少时间,大多数人都想在绿灯的情况下过马路,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安全,更有利于减少堵车的情况。
其次,当中国人在过马路时,他们会非常小心地去过马路,尤其是当路边有车辆时,他们会非常谨慎地处理,以保证安全。
再次,在中国的交通现代化的今天,有一个关于过马路礼仪的文明行为,即在路口等待,不在横道上越线行走。
当有车辆行驶时,另一方更有义务礼让,不影响过路。
最后,在中国,关于过马路,另一个重要的礼仪就是关于路面横向标志的遵守。
这些标志指出了行走方向,并且表明了在哪一侧等待。
闯红灯或者不遵守横向标志是非常严重的,会给行人带来极大的危险。
总的来说,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不但体现了对交通安全的重视,也是对文明行为的尊重。
中国人一直以来强调遵守交通规则,尊重其他人,并重视自己的安全和责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马路上更加安全、舒适和平安地行走。
在21世纪,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
也在慢慢改变。
未来的过马路,不仅仅是要求安全和文明,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人们的责任感,增强安全意识,以达到最佳的交通安全。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有更加安全、文明和平安的过马路体验。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看似平常,实际存在安全隐患,每年都有因行人交通违法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统计显示,行人随意横穿道路等交通违法引发交通事故占50%。
2012年,全国因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不按道行驶酿成交通事故近万起,造成至少3000多人死亡。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5日~2013年7月21日调查地点:盐城市市中心调查对象:随机选取的行人答卷者背景资料分析:1.此次调查合格的问卷数为118份,其中男性有63份,占53.39%;女性有55份,占46.61%。
2.就年龄背景而言,20岁以下的有22人,占18.64%;20~25岁的有50人,占42.37%;25~30岁的有26人,占22.03%;30岁以上的有20人,16.95%。
3.在学历层次方面,初中及以下有16人,占13.56%;高中有32人,占27.12%;大学有64人,占54.24%;研究生及以上有6人,占5.08%。
对于行人过马路方式的调查:1)问题:您有没有用过“中国式过马路”的方式过马路呢?结果与分析:根据调查显示,只有11%的人没有用过“中国式过马路”的方式过马路,也就是说,89%的调查者都有过这种行为。
这说明“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较为普遍,中国人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文明过马路的意识不够强。
2)观点:路上车走着肯定不能过,没车的时候就可以过了,就算是红灯可是也不影响交通啊。
非常同意34%一般般11%不太同意27%非常不同意分析:数据显示只有12.71%的调查者态度非常明确的表示不同意这种过马路的方式,而在不同程度上同意这种过马路的方式的人则占了61.17%,表明大多数人都没有遵守“红灯停绿灯走”的交通规则。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便是人们过马路的方式。
中国式过马路,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和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显示,中国式过马路的主要特点是人行道与马路之间的界线模糊,行人和车辆相互穿插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繁忙的路口,人行道上挤满了行人,而马路上则是车辆来来往往。
行人不顾红绿灯的指示,随意穿越马路,与车辆争道,给交通秩序带来了很大的混乱。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
许多城市的道路规划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行人的需求,人行道的宽度不足以容纳大量的行人流量。
同时,车道的数量和宽度也不足以满足车辆的通行需求。
这导致了行人和车辆在同一片区域内争夺有限的空间资源。
二是交通意识不强。
在中国,很多人对交通规则的遵守意识较低。
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自己过马路时小心,就不会发生事故。
因此,他们忽视了红绿灯的指示,随意穿越马路,给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三是交通执法不严。
尽管中国的交通法规制定了明确的规定和处罚措施,但在实际执法中,很多违规行为并未得到有效的制止和处罚。
这使得一些人认为,即使违反交通规则,也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更加放任自己的行为。
为了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城市道路规划。
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道路规划的投入,合理划分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区域,确保行人和车辆能够有序、安全地通行。
其次,加强交通教育和宣传。
政府和媒体可以通过举办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制作宣传片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交通规则的认知和遵守意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再次,加大交通执法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交通规则得到有效的执行。
同时,还应加强交通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素质。
最后,倡导文明过马路的理念。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看法“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看法敬爱的党组织:最近,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人们有很大的讨论,尤其,近期深圳、南京、北京等地纷纷颁布各种处罚条例整治中国式过马路。
对于该问题,我也认真地思考了一番,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看法。
首先,我得做一下自我批评。
中国式过马路由来已久,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一个诟病,在我们学校也存在这种现象.无可否认,绝大多的地方与绝大多数的人,有红绿灯,就有中国式过马路 .是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当别人闯红灯的时候,我能够坚持住原则,严于律己,做到不违反交通规则,也会规劝他人不要闯红灯.在这方面,坦诚地说我做得还行---这不是我的自我夸奖与得意,我认为,做到这点与一直坚持做到这点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当美善之行,正确之为成为一种理所当然,当其有朝一日终于是出于人的本能或意识的时候,人类的精神文明才能是有了本质上的进步.当然,我也存在不足之处,我也闯过红灯,在这一点,我必须自我反省,必须自我批评.只有意识到错误,承认错误,分析错误,才能很好地改正错误,取得进步.在这次党课的前段时间,我就曾闯过红灯。
在这次党课上,老师和同学们都谈论了一下中国式过马路,使我感受颇深。
还记得一个女同学上齤台发表看法的时候,他就叙述了一段小时候的回忆。
当她儿时闯红灯遭到母亲制止与批评的时候,她问了她母亲这么一个问题:车还很远呢,为什么不过马路呢?而她母亲的回答大概是这样:对于司机来说,他行进方向所看到的是绿灯,他是可以通过的,但当他看到有行人在行进方向的时候,他的心情是会受到影响的,有可能心情变坏等等,这会加重司机的心理负担,很不利于交通安全。
而且,马路这不是你个人的,它是公共的,司机们也是很重要的主体,他也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考虑自己个人的方便与否。
我想,这位母亲已经给我们许多人填写了一份很有意义的良心问卷了。
那些闯红灯的惯犯们,试问,你们会这样规劝身边的朋友和教育现在或是将来的孩子们呢,还是会对它们说不会有事的,走吧?试问,你们会怎样叩问自己的心灵与良知道德呢?试问,你们会如何在法律法规的天平上衡量自己、审判自己?其次,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很有必要探讨思考这个问题。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摘要】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其表现特点包括随意穿越马路、不按规定过斑马线等。
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可能有交通拥堵、行人对交通规则的忽视等因素影响。
这种行为不仅给行人和驾驶员带来安全隐患,还造成交通混乱和道路阻塞等危害。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建议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提高行人交通安全意识等措施。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城市中更为严重,需要引起社会关注。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改善。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行为分析、表现特点、原因、危害、建议、调查研究、影响。
1. 引言1.1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中国式过马路是指在中国的城市街道上,行人在过马路时往往存在一些特殊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中国特有的,因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少见到这样的现象。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城市交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影响了交通秩序,也对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人在过马路时往往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穿行在马路上,不按照红绿灯指示行动。
第二,行人过马路时经常群体行动,一群人同时过马路,导致车辆难以通行。
有些行人过马路时会玩手机、听音乐等行为,分神驾驶。
这种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城市交通拥堵导致了行人在路口等待时间过长,行人会选择更方便快捷的方式过马路。
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让行人觉得违反交通规则并不会受到惩罚。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秩序混乱以及增加车辆拥堵等方面。
改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建议包括提高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加强交通规则宣传、设置行人安全通道等措施。
相关调查和研究表明,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中的一大问题,亟待解决。
结合行人和车辆双方的需求和安全考虑,共同努力促进城市交通秩序的改善,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出行。
2. 正文2.1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表现特点1. 闯红灯现象普遍:许多行人在红灯亮起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过马路,甚至有些人连续几个红灯都不停下来等待。
从“中国式过马路”想到的-中国式过马路议论文800
从“中国式过马路”想到的:中国式过马路议论文800从“中国式过马路”想到的最近网络流行一个段子“中国式过马路”,说我们中国人过马路不是看红绿灯过,而是凑够一拨就过,跟红绿灯没关系。
看完会心的笑了,想想还真差不多,大点的城市是凑够一拨过,在我们这样的小城镇,连一拨也不用凑,随时过,红绿灯形同虚设。
有时候早晨送孩子上学,每次在路口都能遇到N多无知无畏的人无视红灯的存在急急匆匆闯过,有老人,有女人,有小孩,在红灯面前都那么勇敢,或骑电动车,或自行车,甚至步行,都是如此,是什么让人们的心变得如此焦躁?连几十秒都等不得,连关系到自己生命的事情都那么不在乎?或者还是侥幸心理,以为抢过去就没事了,那么多人那么多次没事肯定也不会有事的。
还应该有从众心理吧,以为反正那么多人都这样,虽然知道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这样随着吧。
在“众”与习惯面前,“是非”显得那么无足轻重!每次过马路等红灯的时候,看着身边一个又一个飞驰而过的人,心里总会感到一种孤单,甚至有些傻傻的感觉,但依然坚持着。
因为比较怕冷的关系,我冬天经常用暖手宝,有个朋友也跟我有同样的习惯,有时候跟她在一起,忽然有一次发现每次给暖手宝充电的时候,她都会先拔下暖手宝上面的插头然后才拔下电源插头,我当时还跟她说应该顺序调换一下的啊,先拔下电源插头才对的,朋友微微一笑说,其实自己也知道,但已经习惯了,而且这样拔了这么多次也没事呀,所以就一直这样了。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们煤矿生产过程中其实也有类似问题,很多时候,正确的操作其实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家其实也都知道正确的方法,而且也不比错误的做法费力气,但错误的习惯一旦养成,真的很难改掉。
而很多已经有了好习惯的人,也不必因为自己跟别人的不同而改变自己,对了的,就坚持吧,或许那样做一千次一万次都没事,但是如果有一次发生了意外我们就承担不起,那就会改变我们的一辈子!我们,就是为了阻止这个“万一”的发生!人力部:王燕2012-11-21 /感谢您的阅读!。
中国式过马路议7篇
中国式过马路议7篇中国式过公路谈论文1最近,“中国式过公路”现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无疑,行人们“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是极端错误的。
这不仅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在冒险,更是对公共平安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我认为,要想转变这种乱象,应当从完善硬件设施上入手。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式过公路”现象的产生,是国民素养低下造成的。
其实不然。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我们不难找到白皮肤、黑皮肤的行人肆意地在亮着红灯的路口穿行。
他们来自兴旺国家,理应有着较高的国民素养,为什么也参加了“中国式过公路”的行为之中呢?这只能解释为我国交通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比方,国内信号灯的变灯时间间隔多数并不合理。
在顶峰时期,中关村、陆家嘴、华强北等地的路口处经常会消失几百人的积压。
在人山人海面前,假设要遵守交通规章,行人需要轮候数次变灯才能顺当通过公路。
这意味着他们的等待时间往往会接近10分钟。
假设这个时候连一个倒计时牌都没有的话,很简单消失大规模的闯红灯现象。
再比方,兴旺国家的红绿灯大多设有变灯按钮。
行人在路口时只要按下按钮,信号灯就会快速切换为绿色,供人通行。
在中国就很少能看到这样的设施。
日本的街上,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的数量非常巨大。
而在国内,即便是大城市,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也都非常有限,更不必说那些三四线的小城市了。
其实,想要转变“中国式过公路”现象,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比方加强平安意识的宣扬、加大惩罚力度等等。
但是,完善硬件设施是其中最好的一种方案。
生命平安是每个人最大的切身利益,可以说平安意识的重要性是人尽皆知的。
假设不是别无选择,唯恐没有人情愿拿性命开玩笑。
因此,大力宣扬平安意识,收效会甚微。
而加大惩罚力度,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它不能真正解决行人过公路困难的问题。
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启示我们,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应当学会“疏”而不是一味的“堵”。
相比之下,完善硬件设施就是一种“疏水”的方法。
人们想要快速通过公路,这种需求是正常的,是应当被满意的。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解读
二、“中国式过马路”形成原因
在日益繁华的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交通变得越来越拥挤,交通信号灯的间隔也变得越来越长。人口的拥挤和交通的堵塞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大城市中,在每个十字路口都能看到熙熙囔囔的人群和止不住的喇叭笛鸣,越是繁华,越是喧嚣,越是拥挤。
1、行人原因
①红绿灯等待时间过长
摘要“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于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于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集体讨论。针对这个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意识的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得出能够缓解甚至根治这样社会问题的方法。对此,我们通过实地记录,网上调查,随机采访,专家访谈,查找资料的方式进行研究,以天津、太原、石家庄不同城市不同路况进行个案分析,从行人心理,道路资源分配,执法力度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对不同方面相应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
②基础设施不完善
尽管行人在选择上还是难以完全接受,但设置诸如天桥地道的主要交叉口和路段依旧太少,一定程度上使得行人闯红灯。
4、执法力度原因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是指中国人在过马路时所展现出的独特行为方式,这种行为在国内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国外人民常常觉得奇怪的一种现象。
以下将从行为原因、行为特点和行为影响等方面对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城市人口集中,尤其是一线城市和繁华地区,道路交通日益拥堵,人车混行现象比较严重。
这导致人们过马路时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一些过马路设施不足,例如人行横道标志不明显,没有红绿灯的路口等,因此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来穿越马路。
其次,中国人普遍存在追求效率的心态,过马路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出行时间长的话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安排,因此人们会采取各种方式来提高过马路的速度。
再次,中国人的行文风格往往以“有我无人”为主,即便是在过马路时也表现出了这种习惯,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最快的,因此不愿意等别人而选择“抢行”的方式。
其次,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中国人过马路时总是需要有一个过程,没有一个顺利的过程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在行人天桥上还是地面过马路,中国人总是会选择最复杂的方式,例如从人行道面对交通最密集的方向过马路,或者选择在车辆来的时候才过马路,这种方式看起来很“拼命”,实际上是希望能够更快地通过马路。
其次,中国人在过马路时总是采用“鱼鳞式”或者“缠绕式”穿越方式,即一人过马路不够,两人互相挂着过或者人群交错而过。
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比较混乱,但是中国人在过马路时却能够比较默契地通过,这也是中国人“以我为中心”的一种体现。
再次,中国人在过马路时对于车辆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他们很少主动让车,而是通过观察车辆的速度和方向来判断自己是否过马路,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中国人普遍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
最后,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过马路时的混乱行为容易造成路面交通拥堵,尤其是在高峰期,人们的过马路行为往往会阻碍车辆的正常行驶,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如下:
1、要有规则意识。
不管是闯红灯还是效仿者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这都是规则意识的缺乏,体现了对法律的漠视,对自身生命安全的漠视,是个人素质不高的体现。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遵守法律,遵守规章制度,不搞特殊化。
2、要敢于制止这种行为。
中国式过马路,体现的是“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是“从众”和“法不责众”的畸形心理在作祟,这也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工作中,面对类似情况,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及时提醒、敢于批评、真诚帮助。
3、要善于总结反思。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应该从政府的角度反思,是否还有红灯过长、人行天桥少、交通指挥不到位、宣传教育缺失、惩罚力度不够等因素,不能形成定式思维,只挑别人瑕疵,不管自己缺点,一味站在道德高点指责别人。
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找出容易纰漏的地方,从制度上进行规范,不留空白和死角,想办法管住“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
第1页共1页。
中国式过马路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中国式过马路——城区康园中学四年级22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中国式过马路”主题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
在十字路口人与车辆的“争流”较量中,行人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在车流中“穿越横行”。
一时间,“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引发大家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呢?中国式过马路将带给我们哪些思考?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
二、活动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安全出行的理念。
2、通过“实践活动”,关注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增强自我分析、判断意识,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3、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实践问卷调查;4、学会如何进行实地观察,并进行观察记录;5、学会撰写简单的倡议书;6、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如图书馆、新华书店、网络等,收集资料。
从收集资料、记录资料到整理、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们逐步形成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7、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8、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正确地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第一阶段——活动准备确立活动主题后,师生共同讨论活动内容,写好计划书,做好以下工作:(一)确立活动时间。
时间:2014年4月1日——4月15日(二)确定活动人员。
1、四年级22班全体学生。
以班为基本单位,根据学生自愿报名和学生之间的推荐各班各自分成若干组。
每组6—8人,每组确定一位组长。
2、指导教师提供相关指导;小组组长负责相关的活动事宜;小组成员根据分工不同,负责各自的分工任务。
(三)争取取得社区、家长的支持。
1、向家长、社区进行宣传,鼓励家长参与、社区支持。
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方案
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方案引言:中国的交通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即行人在绿灯亮起时,大量人群涌入马路,甚至在红灯时也有人闯红灯横穿马路。
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了交通拥堵,还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以提出有效的措施改善交通状况。
一、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1.文化习惯:中国文化中注重个体主义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人们习惯于尽快到达目的地,不愿意等待。
2.交通规则的执行和执法不力:在一些地方,交通规则的执行和执法不够严格,甚至存在执法的不公正现象,这使人们对交通规则的遵守产生了动摇。
3.人口密集和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密集,导致道路交通压力巨大。
4.缺乏交通意识和教育:一些人缺乏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加上缺乏良好的交通教育,导致他们对交通状况和安全风险的认识不足。
二、改善中国式过马路的措施:1.规范交通规则和执法:加强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交通执法力度,严惩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2.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增加人行道和过马路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以便行人安全地过马路。
3.引导人群行为:通过广告、宣传和标志,引导人们按道路交通规则正确过马路,建立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4.制定更人性化的交通规则:根据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制定更加人性化的交通规则,以适应中国的现实状况。
5.加大对交通教育的力度:在学校和社区加大对交通教育的力度,并将交通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的习惯。
6.加大交通管理的力度:加强对交通路口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交通信号灯的覆盖率和效果,确保交通秩序的良好运行。
7.开展公众宣传活动:利用媒体、互联网等宣传工具,开展有关交通安全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结论:通过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改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需要全方位的措施,包括完善交通设施、加强交通规则和执法、加大对交通教育的力度等。
最新-2018高考语文 “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作文素材
2018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马路,这个上个世纪末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涂着沥青的新型路,从引进来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却频频引发国人对它以及经过它的人的热议,还衍生出一个新词,中国式过马路。
话说,古时候也有马路,不过那时候的马路是供马驰行的道路,说白了就是有权有势之人行的路,因为平民老百姓都坐不起马车。
而那时候又是封建社会,是以人治国,维护的又是贵族有钱人,因此不是车让人,而是人让车。
随着新中国成立,中国人终于拥有了真正意义上属于人民自己的马路。
不再是没有人权、没有尊严的马路了。
它有了清楚的红绿灯来确保行人和司机的安全,也有了相关的法律来确保人人遵守交通规则。
我们理应是高兴的,因为它象征着我们走向了法治和复兴。
然而却出现了最近网络上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视频中,照片上,行人横穿马路时的漫不经心,无视红灯,跟风似的众人……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在加快脚步努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有没有相应地告诉自己如何去为建设精神文明社会尽一份力。
而遵守规则恰恰就是人类活动文明的标志之一,是现代公民都应养成的良好习惯。
今后我们过马路的时候,不应该只是掐着时间,急匆匆地横冲直撞,相反地,每个人都应该放慢脚步,在绿灯亮起的时候井然有序地过去。
如此,我们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弥补了道德意识上的缺失,而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的进步。
中国式过马路,你也在其中吗?请检讨自己。
素材运用点评:文章从一个网络热词开始,追述了马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到现在的历程,让人们在了解趣味知识的同时,明白了马路所代表着的历史含义,证明了中国人从贱民到主人的变化,再回到热词主题,让沉浸在享有公平公正权利的中国人开始思索现代人精神文明建设的缺失。
全文联系古今,含蓄却不失热辣,结尾的深化更是犀利,直指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