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合集下载

(完整word)中国式过马路的本质及原因

(完整word)中国式过马路的本质及原因

(完整word)中国式过马路的本质及原因中国式过马路的本质及原因中国式过马路,就是集体无意识闯红灯过马路。

这现象的存在,对社会秩序、交通安全、城市管理造成不小的困扰。

经分析,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从众心理.看大家都这么一窝蜂式过马路,就顺着众人一起走,未思考其对与错。

人是群居动物,如果大家都这么过马路,自已一个人不过,就会被旁人冷嘲热讽,骂傻冒一个,冷落孤立,所以就跟着一起过,充分体现个人的没主见、没原则性。

2、侥幸心理。

大家都这么过,法不责众,这么多人都这样过马路谁会管呀,要管也不会只管我一个人吧.都这样跟着过马路好多几回了,有谁管呀,谁会管呀。

等有人管理再说吧,先这么过吧。

3、急燥心理。

怎么绿灯还没亮呀,急死人了,还有事要办呀.没有耐心等待区区十几秒,就匆匆忙忙跟着众人过马路.4、意识淡薄。

集体闯红灯过马路者多半没有法律意识,没有安全意识,漠视安全规则盲目行事,对法律、对生命没有敬畏之心,一旦出事就后悔不及,可谓不见棺材不流泪。

5、制度设计缺陷.交通设计制度上的不合理性,造成对人的困扰,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6、监管缺失。

在“中国式过马路”未报道前就没听说、也没见有人治理这种现象,法律上虽有对闯红灯的处罚措施,但有谁执行,谁去管。

因为没有人管,所以才有人这么干。

7、墨守成规。

多少年了,大家都这么过马路,没人想着这有什么不对,没人想着去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好像这挺正常的,习惯成自然。

8、文化缺失.当习惯成自然,就会视为公认的理念,就会有这种不良文化产生,如没有正确的文化引导,正确文化的填补,这种现象还会持续下去。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存在,说到底是人们普遍的认知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国民素质教育与法制教育还任重道远。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1.2012年10月10日遨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

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2.对于当前走红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网上众说纷纭:网友A: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

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骁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

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网友B: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

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需提高。

网友C: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

而且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网友D:我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中国人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网友E: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

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

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网友F:“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

可以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聚焦“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剖析“中国式”之价值所在

聚焦“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剖析“中国式”之价值所在
个座位大 打出手 以致头破血流 漠。
称为 “ 中 国式 抢 座 ” ,将 紧贴
o “ 中 国 式 过 马 路 ” 的
o这是一种交通 意识的缺 乏。可 以在红灯人行道 口增添
“ 语 音 提 示 ” ,既 提 示 行 人注
前面人 身体以防有人随便插队 形 成 ,与 “ 中国 式 ” 讨 巧 心 理 意安 全 ,又 做 到 了警 告 行 人 的
既可 以有鲁迅式的投枪 匕首 ,
也可 以有暖如春风的教导 。多

o “ 中 国 式 过 马 路 ” 是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 “ 惯 ” 出来 的 ,是 整 个 社 会 环 究 ” ,别 无他 法 。 o “ 中 国 式 过 马 路 ” 折
些 自省 ,多一些包容 ,才不 境使 然 。
真正价值所在。
自己内心 ,缺乏国民素质 的基 质 不 会 从 天 降 ,空洞 说 教 亦 枉
人 生 在 世 ,态 度 为 先 。 本 认识和 认同 ,只希望别人做 然 ,矫 正 排解 “ 中 国式 过 马 对于一些不 良社会现象 ,我们 到 , 对 自己则网开一面 。
路”沉疴 ,除了 “ 有法可依 ,
红灯时长超 过行人忍耐限度有
关 ,不 能 归 责于 行 人 素 质 ,更
◎创 新论 点 :
出人性的真假 、善恶 、美丑 ,
o 中 国 人 法 制 治 观 念 淡 深层的是行 人与机动车马路权
引发人们对某种社会现 象的认 薄。一人不敢行事 ,人多 了就 益 的 问题 。
识和更深的思考 ,警示 自己在 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 ,即便违
o 活 中不 断 地 纠 正 自己 的 法也心怀侥 幸 ,别人没事 自己 质 是 法 治 刚 性 规 范 的 问题 ,而 错 误 。这 无 疑 是 “ 中 国 式 ” 的 也不会 有事 。法治伦理未 融入 不 是 柔 性 文 明 规 范 的 问题 。素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篇一:“中国式过马路”调研报告“中国式过马路”调研报告“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个网络调侃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人们分分表示“描述太形象了”、“确有同感”,而且还有许多人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行人闯红灯,是行人交通违章中最普遍、最明显、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交通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对交通违法者本人人身存在极大危险而且有碍保持道路畅通。

4月15日起秘书工作市交管部门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展开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

秘书工作市秘书工作局、秘书工作市政府民意调查中心针对秘书工作市行人遵守通状况进行了电话调查,调查共计完成有效问卷1002份。

调查显示:一、“中国式过马路”知晓率为%调查中,在问及受访者“您是否知道‘中国式过马路’这一说法”时,%的受访者表示在电视和报纸上听说过;%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但通过访问员的耐心解释后,受访者们基本都认可日常出行中确实存在这种交通陋习。

二、九成受访者会改变习惯、遵守交通规则“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一经提出,有%的受访者表示会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习惯,注意遵守交通规则;有%的受访者表示不会改变。

受访者坦言:不遵守交通规则,只会给自己增加风险,文明过马路,要注重习惯的养成,更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本应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隐患,实现道路安全畅通。

三、逾六成市民认为身边“中国式过马路”普遍存在调查中,有%的被访者表示身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随处可见;有%被访者表示身边人都遵守交通规则,这种现象不多;有%被访者表示没有具体留意、不好说。

数据显示,我市“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四、七成受访者支持以惩罚措施解决中国式过马路在问及受访者您是否支持利用罚款措施来处理和解决“中国式过马路”者时,有%受访者表示“支持,且应该加大惩罚力度”;有%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但稍微惩罚一下就好”;有%的受访者表示“不支持,教育一下就好”;有%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论文由美国心理学家亨特提出,他的观点认为,心理学已由争论心理学是什么和是怎样的思辨时代进入了实验时代,心理学已走上了客观地研究人类行为的道路。

心理学应当努力地描述和解释、预测和控制有机体对外在的,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外显行为。

他同其他的行为主义者一样,力求避免应用带有心灵色彩的术语。

以下是今天店铺就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阅读:“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全文如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过马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与否则成为衡量国民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

过马路不仅仅能折射一个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而且能折射出一国社会文化底蕴的浓厚程度,而“中国式过马路”这一名词的出现则揭示了中国人过马路时闯红灯现象严重的社会现实。

本文拟在结合“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原因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并与国外作对比,浅谈中国如何摆脱这一现状。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 闯红灯忍耐限度路权分配对策。

1.“中国式过马路”及其现状。

“中国式过马路”是近期活跃在网络上的名词,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1]而本文认为“中国式过马路”是指扰乱交通秩序、给交通安全带来威胁的一系列行为,主要表现为行人闯红灯、越线、行人与机动车互不相让、不走斑马线、违规翻越马路中间的隔离栏等。

其中,闯红灯作为“中国式过马路”最重要的表现更是受到社会关注。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里,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因闯红灯肇事造成死亡798人;因违反道路标志线肇事造成死亡26154人;因机动车未礼让行人肇事造成429人死亡;因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肇事造成161人死亡。

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1.4人死于“不让”、0.5人死于“强占”。

[2]具体情况如下:通过数据以及图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严重,其中越线已经成为破坏社会安全中的重要因素,这一现状亟待解决。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问题分析及对策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问题分析及对策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国式过马路行为问题分析及对策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专业:行政管理年级:18春学校:宁波广播电视大学2020年10月目录引言 (1)1 “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分析 (1)1.1 路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1)1.1.1路人存在侥幸者心理 (1)1.1.2公民意识较为薄弱 (2)1.2 交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2)1.2.1执法力度不够 (2)1.2.2交通管理混乱 (2)1.3 城建规划存在的问题 (3)1.3.1城市规划不合理 (3)1.3.2道路基本设施不足 (3)1.4 当前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 (3)2 从行政管理角度提出治理对策 (3)2.1 地方政府部门从宏观角度考虑 (3)2.1.1 强化治理主体建设 (3)2.1.2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4)2.2 地方政府从现实角度考虑 (4)2.2.1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4)2.2.2 加大执法力度 (4)2.3 宣传部门加大对于守法意识的宣传 (5)2.3.1 开展事故案例宣传教育 (5)2.3.2 提升社会民众的素质教育 (5)2.4 发挥社会群众的监督作用 (5)3 结论 (6)参考文献 (6)【摘要】“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作为一个极为常见的社会问题,如今已经给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而路人又做为交通路上的弱势群体,发生意外轻则受伤重则致死。

本文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探讨该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适当的解决对策,为政府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防范意外发生做出一定参考。

本文认为:在对该现象进行行政治理时,政府部门首先要从宏观角度考虑,强化自身建设并出台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其次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加强城建规划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管部门的执法权力及执法力度。

最后要通过党委宣传部门及政府各委办局的宣传科室对事故案例进行宣传教育,在对社会民众的素质教育进行一个提升。

当然从根源处讲,若是想要根除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社会现象,必须要从我国国民的意识形态着手,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国民素质。

试论“中国式过马路”成因及应对措施

试论“中国式过马路”成因及应对措施

试论“中国式过马路”成因及应对措施试论“中国式过马路”成因及应对措施“`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跟红绿灯是没有关系的,只看人不看灯。

”近日,“中国式过马路”走红网络,引发热议。

反思现状,集体闯红灯现象在中国确实屡见不鲜进一步说,“中国式”的集体违规行为,在其他地方也不少见地上垃圾多,自己也会扔有一人坐在养护的草坪上,大家也会上去坐坐踩踩……不讲规矩,只言利害,理直气壮地挑战着社会公德。

“中国式过马路”表面看来是城市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却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诸多“小事”一起,透视出当代中国社会正在遭遇的道德问题的冰山一角。

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过马路”不道德现象发生与存在,究其原因,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客观方面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的发展跟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使得各条道路上都车满为患。

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行人只得见缝插针地跟机动车抢道了。

不少城市在道路规划中缺乏超前意识,存在忽视和漠视行人通行权利的倾向,一些路段的红绿灯设计得不合理,行人通行的信号灯时间太短,转弯的车辆又多,而且根本没有礼让行人的意识。

一百多秒的等待只换来十来秒的通行时间,个别人耐不住性子,看准时机,“挺身而出”,后面的人赶紧尾随而上,很快“凑齐了一撮人”。

行人乱穿马路是造成交通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却很少有人反思城市交通设施是否周到方便。

国外城市交通研究表明,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最佳间隔距离是150 米,否则就超出了人的忍耐极限,可能造成行人乱穿马路。

但是,中国城市规划者闭门造车,常让行人兜大圈。

主观方面,还是国人的素质问题,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不强所致。

从道德层面来讲,一些人缺乏遵守社会公道的意识,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马路上的红绿灯,是衡量我们人性的一个尺标。

面对闪烁的红灯,太多的人总是急不可耐,好像是去赶火车似的,分秒耽搁不得。

有时我们也抱怨社会风气不好,但在抱怨的同时自己又没做好诸如讲诚信、讲礼貌,不乱扔垃圾、不乱写乱画等一些“小事”。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其产生的原因。

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盲目从众盲目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大家所看到的行人闯红灯,一般都是一群人一起闯的,这就是因为人们有盲目从众的心理。

根据调查,有网友表示:“有时候大家都过,自己站那儿等反而会觉得傻乎乎的”,“别人都闯,自己不闯,好像显得很清高似的,别扭”。

盲目从众会使人变得没有主见,淡化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导致闯红灯变成一种潮流。

(二)侥幸心理侥幸心理,就是无视事物本身的性质,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违反那些为了维护事物发展而制定的规则,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恶来行事就能使事物按着自己的愿望发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结果。

很多人闯红灯就是抱着侥幸心理。

他们觉得:“没事,我怎么会碰上事故”,“大家都这样过来了,会有啥事”,“我们没事,是你多管闲事”“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

侥幸心理,是一种信念的迷失,缺少坚持,是对事件把握控制力上的懒散,若形成习惯,则为成很严重的问题。

(三)红绿灯设置不合理很多路段的红绿灯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一些马路太宽,而绿灯时间太短,往往才走到一半,就亮起了红灯。

有时候绿灯亮了,还是有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与人同行,时间长了,人们就司空见惯了,慢慢的,对红绿灯的意识就薄弱了。

有些路段的红灯等待时间过长,超出行人的忍耐范围,甚至一些路段的红灯等待时间在100秒以上。

很多人抱怨:“我们行人也赶时间呀,这么多红灯,要是一个个等,上班肯定要迟到。

”事实上,红绿灯在设置条件上不合理,这也是人们闯红绿灯的原因之一。

(四)执法力度弱行人“闯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了。

大多数城市对闯红灯的行人处以警告或罚款10元。

虽然我们的法律对行人闯红灯有处罚规定,可是却没有办法真正落实起来。

如何看待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如何看待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各地措施
1.杭州:国庆假期杭州人行道上设闸门应对中国式过马 路。
2.上海:上海交警手拉手筑起人墙。
3.长春:10月24日,长春全城严控“中国式过马路”,近 半月零罚款。
网友评论:
1.这是给道德上闸门吗?从外面下功夫,作用大吗?还是 无奈之举呢。 2.城市建设进步了,人文素质落后了。 3.仅靠交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民提高安全意识, 这才是长久之计。
解决办法
我们应当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团结奉献)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国家、社会应当 加大宣传,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安全意识 完善交通管理,因地制宜设置硬件设施
我们的体会
1 虽然说加大管理力度对应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会 有帮助,但还是免不了冲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即使是涉及到个人的人身安全问题,部分人还是“明 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涉及到道德问题,有些人是持 “急己所急,利己损人”的态度。所以公民的自觉性对这种 现象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怎样让公民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以及 怀有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切入点。 3 身为师大人,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遵守法律与道德, 展现纯正师大人的独特魅力。
我们应对中国式过马
路说:
不!

......
——新浪微博
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
1.威胁自身与他人的生命健康。 2.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扰乱交通秩序。 3.影响社会文明风尚。
对比
美国 见没车就闯红灯 日本 闯红灯前看老小 英国 闯红灯前者成群 德国 绿灯亮起才过马路
行人至上保安全
交通设计人性化 源于“车让人” 闯红灯与个人信用挂钩

浅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并探索其解决方案

浅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并探索其解决方案

浅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并探索其解决方案浅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并探索其解决方案姓名:徐畅班级:11交通2班学号:1110621205在讨论“中国式过马路”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之前,我想先摘录一段著名作家马伯庸有关描述过马路的文字:买车之前,我每次过马路都牢骚满腹,只觉得那些司机实在是横行霸道,蛮不讲理。

路面只有数米宽,我腿脚又快,他们只要一脚刹车缓行,我三五步就窜到对面去了,几秒钟的事儿。

可他们却偏偏不肯行这个方便,从来不减速,非要跟我差点酿成一起车祸,才一个急刹车停下来,还伴随着大喇叭和骂骂咧咧。

尤其是没有红绿灯的小路口,那些车子首尾相接,前后不断,往往过一次马路得五六分钟。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对这些司机的素质痛心疾首,心想多大点个事儿啊,礼让行人你懂不懂啊?后来自己买了辆车,握着方向盘开在路上,对那些在视野里来回乱窜的行人真是烦透了。

也不知道这些家伙哪来的那么多急事,连一分钟都等不得。

人行道前头禁止通行的大红灯明明已经高高挂起,他们却浑然不觉,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车流中来,或陡然加速,或长时间伫立,在高速移动的钢铁怪物之间拼命寻找空隙,脸上永远都带着一丝心安理得。

他们从来不看任何交通标示,也不畏惧任何吨位的车辆,逮空就钻,可以在任何时间出现在车子的任何角度附近,让人防不胜防。

以至于我每次启动车子,都神经质一样地左顾右盼。

自从有了车以后,我从一个牢骚满腹的行人变成了一个牢骚满腹的司机。

有一天限号,我把车停在小区里,步行去外头办事。

当我走到十字路口时,恰好是红灯,不过车子很少。

我犹豫了一下,迈腿就往前走,走了几步,远远的一辆车飞驰而来,似乎没有减速的迹象。

我迅速估算了一下我们两个之间的相对速度,发现以这个速度前进,就算司机来得及做出反应,我肯定也得被撞飞出去,于是只好悻悻放缓脚步。

那辆车在我面前飞驰而过,强烈的气流让我身体微微晃动。

等到它开出去很远,我才穿过马路,偏过头去,望着一骑绝尘的飞车,心中恨恨骂道:“哼,开那么快干吗,神经病啊,稍微让让行人会死啊?!”等到第二天我开车上班,一出小区,一位背着书包的少年“噌”地一声闯过一条车道冲到马路中间,在车流中镇定地站了几秒钟,在我的车接近他之前抢过了路。

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方案

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方案

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方案摘要:中国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加之交通流量不断增加,过马路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

然而,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提高过马路的安全性和效率。

一、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在中国的城市中,过马路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常常能看到行人、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同时出现在马路上,彼此并不等待交通信号灯的启示就开始过马路。

此外,还有行人在行走过程中使用手机、听音乐等行为,让人担忧他们的安全状况。

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所导致:1. 交通拥堵:中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很多行人对交通信号灯的等待时间耐性不足,因此选择在红灯时闯过马路。

2. 习惯问题:在中国,许多人从小就接触到这种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形成了一种习惯。

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其他行人也这样做。

3. 缺乏交通教育:中国的交通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对欠缺,很多人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交通规则教育,也没有意识到过马路的危险性。

二、提高中国式过马路的安全性和效率的方案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独特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案来提高过马路的安全性和效率:1. 加强交通教育:开展广泛的交通教育活动,向居民普及交通规则和过马路的安全知识。

学校、社区和媒体等可以承担起普及交通知识的重要角色。

2. 安装交通设施:增加过马路的交通设施,例如行人天桥、斑马线等,提供更安全和方便的过马路通道。

此外,安装交通信号灯,引导行人按照规则过马路。

3. 强化执法力度:加大对闯红灯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管,切实维护交通规则的执行。

4. 公众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和社交平台,进行过马路安全意识的宣传。

通过报道典型案例,让公众认识到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性,增强安全意识。

5. 倡导文明礼让:倡导文明礼让的行为,让行人、车辆相互尊重和让行,共同建立一个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便是人们过马路的方式。

中国式过马路,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和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显示,中国式过马路的主要特点是人行道与马路之间的界线模糊,行人和车辆相互穿插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繁忙的路口,人行道上挤满了行人,而马路上则是车辆来来往往。

行人不顾红绿灯的指示,随意穿越马路,与车辆争道,给交通秩序带来了很大的混乱。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

许多城市的道路规划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行人的需求,人行道的宽度不足以容纳大量的行人流量。

同时,车道的数量和宽度也不足以满足车辆的通行需求。

这导致了行人和车辆在同一片区域内争夺有限的空间资源。

二是交通意识不强。

在中国,很多人对交通规则的遵守意识较低。

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自己过马路时小心,就不会发生事故。

因此,他们忽视了红绿灯的指示,随意穿越马路,给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三是交通执法不严。

尽管中国的交通法规制定了明确的规定和处罚措施,但在实际执法中,很多违规行为并未得到有效的制止和处罚。

这使得一些人认为,即使违反交通规则,也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更加放任自己的行为。

为了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城市道路规划。

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道路规划的投入,合理划分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区域,确保行人和车辆能够有序、安全地通行。

其次,加强交通教育和宣传。

政府和媒体可以通过举办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制作宣传片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交通规则的认知和遵守意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再次,加大交通执法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交通规则得到有效的执行。

同时,还应加强交通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素质。

最后,倡导文明过马路的理念。

初一议论作文:中国人过马路

初一议论作文:中国人过马路

初一议论作文:中国人过马路在中国,过马路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它也引发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人过马路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过马路是指从一条道路走向另一条道路的行为。

在中国,过马路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过马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过马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国人的过马路习惯。

二、原因分析1. 交通规则意识淡薄在中国,交通规则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很多人对交通规则的了解并不全面。

很多人认为,过马路只是一个小小的行为,不需要遵守太多的规则。

因此,很多人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经验来过马路,而不是遵守交通规则。

2. 交通设施不完善中国的交通设施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一些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

很多路口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斑马线,行人过马路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断和周围行人的提醒。

这也导致了一些人为了安全起见,会选择自己过马路,而不是遵守交通规则。

3. 缺乏监管机制在中国,交通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很多地方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交通警察和监管机构。

这也导致了一些人会选择不遵守交通规则,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人会管他们。

此外,一些地方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大,这也让一些人觉得违规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后果。

三、解决方案1. 加强交通规则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交通规则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例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人们的交通规则意识。

2. 完善交通设施政府应该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投入,完善交通设施。

例如,在一些路口设立红绿灯和斑马线,增加交通标志和标线等。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交通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加强监管机制政府应该加强交通监管机制的建设,设立专门的交通警察和监管机构。

同时,也应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违规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摘要】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其表现特点包括随意穿越马路、不按规定过斑马线等。

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可能有交通拥堵、行人对交通规则的忽视等因素影响。

这种行为不仅给行人和驾驶员带来安全隐患,还造成交通混乱和道路阻塞等危害。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建议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提高行人交通安全意识等措施。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城市中更为严重,需要引起社会关注。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改善。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行为分析、表现特点、原因、危害、建议、调查研究、影响。

1. 引言1.1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中国式过马路是指在中国的城市街道上,行人在过马路时往往存在一些特殊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中国特有的,因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少见到这样的现象。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城市交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影响了交通秩序,也对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人在过马路时往往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穿行在马路上,不按照红绿灯指示行动。

第二,行人过马路时经常群体行动,一群人同时过马路,导致车辆难以通行。

有些行人过马路时会玩手机、听音乐等行为,分神驾驶。

这种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城市交通拥堵导致了行人在路口等待时间过长,行人会选择更方便快捷的方式过马路。

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让行人觉得违反交通规则并不会受到惩罚。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秩序混乱以及增加车辆拥堵等方面。

改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建议包括提高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加强交通规则宣传、设置行人安全通道等措施。

相关调查和研究表明,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中的一大问题,亟待解决。

结合行人和车辆双方的需求和安全考虑,共同努力促进城市交通秩序的改善,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出行。

2. 正文2.1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表现特点1. 闯红灯现象普遍:许多行人在红灯亮起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过马路,甚至有些人连续几个红灯都不停下来等待。

中国式过马路资料

中国式过马路资料

一、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
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跟红绿灯是没有关系的,只看人不看灯。

二、“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产生的原因
1、侥幸心理是导致行人“闯红灯”的主要因素
2、与不愿吃小亏、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有关
3、红绿灯不科学,交通管理混乱
4、执法力度不到位
5、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国民素质
三、“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危害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危及行人自身安全,也扰乱了交通秩序,大大影响了交通效率,由此可见,闯红灯有着多么大的危害!
四、你会对“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给出一些什么建议:
1、多给人民讲一些交通规则,以及交通事故,让他们能够重视起这个问题,珍爱自己的生命
2、改进交通信号灯的转变时间,缩短时间,就不会让人觉得等不及
3、加强防范措施,闯红灯的人要按照法律来处置
五、文明过马路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
爱生命,爱生活,更爱家人,不珍爱自己就是不珍爱家人,你的
意外或大意会对关心你的家人和亲友造成巨大的悲痛。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句话我们再熟悉不过,但是请时刻铭记于心!
为了广大师生免受意外伤害,我们发出“红灯停·绿灯行”安全文明过马路的倡议,请全体师生过马路务必遵守交通规则,拒绝“凑够人就走,无视交通灯”的不文明行为。

对不文明行为自觉抵制,并带动身边的同事、同学和亲朋好友自觉规范日常交通行为,争做文明交通的倡导者、争当文明守纪的教师和学生。

为了给生命足够的尊重和敬畏,为了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请安全文明出行!。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是指中国人在过马路时所展现出的独特行为方式,这种行为在国内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国外人民常常觉得奇怪的一种现象。

以下将从行为原因、行为特点和行为影响等方面对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城市人口集中,尤其是一线城市和繁华地区,道路交通日益拥堵,人车混行现象比较严重。

这导致人们过马路时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一些过马路设施不足,例如人行横道标志不明显,没有红绿灯的路口等,因此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来穿越马路。

其次,中国人普遍存在追求效率的心态,过马路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出行时间长的话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安排,因此人们会采取各种方式来提高过马路的速度。

再次,中国人的行文风格往往以“有我无人”为主,即便是在过马路时也表现出了这种习惯,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最快的,因此不愿意等别人而选择“抢行”的方式。

其次,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中国人过马路时总是需要有一个过程,没有一个顺利的过程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在行人天桥上还是地面过马路,中国人总是会选择最复杂的方式,例如从人行道面对交通最密集的方向过马路,或者选择在车辆来的时候才过马路,这种方式看起来很“拼命”,实际上是希望能够更快地通过马路。

其次,中国人在过马路时总是采用“鱼鳞式”或者“缠绕式”穿越方式,即一人过马路不够,两人互相挂着过或者人群交错而过。

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比较混乱,但是中国人在过马路时却能够比较默契地通过,这也是中国人“以我为中心”的一种体现。

再次,中国人在过马路时对于车辆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他们很少主动让车,而是通过观察车辆的速度和方向来判断自己是否过马路,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中国人普遍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

最后,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过马路时的混乱行为容易造成路面交通拥堵,尤其是在高峰期,人们的过马路行为往往会阻碍车辆的正常行驶,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三种行为角度剖析中国式过马路

三种行为角度剖析中国式过马路

三种行为角度剖析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表面上是“法不责众”的社会心态在作怪,其实还是社会规则失范所致。

正是因为对“法不责众”过于迁就与放纵,才形成了结伴而行的群体心态。

因此,要从多角度,深层次出发解决中国式过马路,让我们的路走着更舒心更放心。

以下从三个角度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人作怪公民意识是社会规范的内在支撑,是现代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得以稳固存在的重要文化价值观念基础。

“失范”危机并不是源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价值的缺失,而是这些思想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内化并“合法化”而导致的。

必须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蕴含的新的价值体系进行及时的、理想的建构和阐释,将其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自觉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准则。

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工作。

路作怪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说明路上并没有快速行驶的车辆,这就间接说明了中国道路红绿灯的设置形同虚设,设置不合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过马路问题在一些城市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例如武汉,很少设置斑马线,更多的是修建地下通道,不仅有利于市民过马路的安全,也加快了城市交通,一举两得。

规制中国式过马路,要从路上着手,这样有利于城市交通的完善,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出行安全,有利于为中国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宝贵经验。

交警见怪不怪除交警应该提高执法力度外,更需要完善法规,建立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

严格地说,要绝对禁止失范是不可能的,个人的越轨行为有其突发性。

但是问题在于不能使失范积累成为一种社会风潮,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有预期的习惯化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路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才能达到中国式过马路的终极目的。

中国式过马路与素质、交通、硬件设置等等有关,不理闯红灯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出成效。

中国式过马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是一种潮流,不能根除,我们只能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让我们的红灯面前等一等,管好自已,才能创造更加和谐的明天。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如下:
1、要有规则意识。

不管是闯红灯还是效仿者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这都是规则意识的缺乏,体现了对法律的漠视,对自身生命安全的漠视,是个人素质不高的体现。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遵守法律,遵守规章制度,不搞特殊化。

2、要敢于制止这种行为。

中国式过马路,体现的是“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是“从众”和“法不责众”的畸形心理在作祟,这也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工作中,面对类似情况,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及时提醒、敢于批评、真诚帮助。

3、要善于总结反思。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应该从政府的角度反思,是否还有红灯过长、人行天桥少、交通指挥不到位、宣传教育缺失、惩罚力度不够等因素,不能形成定式思维,只挑别人瑕疵,不管自己缺点,一味站在道德高点指责别人。

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找出容易纰漏的地方,从制度上进行规范,不留空白和死角,想办法管住“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

第1页共1页。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

“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中国式过马路”有不同形态。

有的是在路口集体闯红灯,有的是在机动车道上乱穿马路。

不同的形态折射出不同的心理。

第一种,在路口凑够一拨就闯红灯的,主要是从众心理,反正法不责众,只要有人带头,就不怕。

第二种,有的人图省事,不走人行道,在机动车道上横穿马路,这种人对发生事故存在侥幸心理。

这种行为背后折射出来的为了“方便”、“快捷”,抄近道,不惜“铤而走险”,或者对生命没有敬畏之心、过分自信的心态。

4月9日起,北京将严罚“中国式过马路”带头人,“带头”闯灯的行人将面临罚款,对于态度蛮横、拒不服从纠正,有妨碍民警执行公务甚至是袭警行为的人员,公安机关将依法严肃处理。

此前,行人闯红灯处10元罚款。

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虽然各地措施不尽相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罚款”放在首选上,所不同的只是罚款额度的多少而已。

客观而言,对交通违章的行人车辆进行罚款,确实可起到整治的作用。

但我们还应看到,罚款有利也有弊。

“执行难”问题,对交警部门的执法决心和执法智慧,无疑是个不小的考验。

整体而言,“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是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规则失范的表现,其核心还是社会整体规则意识的淡薄。

所以社会氛围的营造,一方面是指对文明出行的宣传和引导,既包括法律法规的普及,也包括正面引导和反面刺激;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而应该着眼于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素质教育提升,如此,才是治本之策。

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方案

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方案

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方案引言:中国的交通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即行人在绿灯亮起时,大量人群涌入马路,甚至在红灯时也有人闯红灯横穿马路。

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了交通拥堵,还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以提出有效的措施改善交通状况。

一、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1.文化习惯:中国文化中注重个体主义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人们习惯于尽快到达目的地,不愿意等待。

2.交通规则的执行和执法不力:在一些地方,交通规则的执行和执法不够严格,甚至存在执法的不公正现象,这使人们对交通规则的遵守产生了动摇。

3.人口密集和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密集,导致道路交通压力巨大。

4.缺乏交通意识和教育:一些人缺乏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加上缺乏良好的交通教育,导致他们对交通状况和安全风险的认识不足。

二、改善中国式过马路的措施:1.规范交通规则和执法:加强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交通执法力度,严惩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2.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增加人行道和过马路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以便行人安全地过马路。

3.引导人群行为:通过广告、宣传和标志,引导人们按道路交通规则正确过马路,建立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4.制定更人性化的交通规则:根据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制定更加人性化的交通规则,以适应中国的现实状况。

5.加大对交通教育的力度:在学校和社区加大对交通教育的力度,并将交通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的习惯。

6.加大交通管理的力度:加强对交通路口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交通信号灯的覆盖率和效果,确保交通秩序的良好运行。

7.开展公众宣传活动:利用媒体、互联网等宣传工具,开展有关交通安全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结论:通过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改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需要全方位的措施,包括完善交通设施、加强交通规则和执法、加大对交通教育的力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过马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与否则成为衡量国民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

过马路不仅仅能折射一个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而且能折射出一国社会文化底蕴的浓厚程度,而中国式过马路这一名词的出现则揭示了中国人过马路时闯红灯现象严重的社会现实。

本文拟在结合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原因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并与国外作对比,浅谈中国如何摆脱这一现状。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闯红灯忍耐限度路权分配对策。

1.中国式过马路及其现状。

通过数据以及图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严重,其中越线已经成为破坏社会安全中的重要因素,这一现状亟待解决。

2.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

在中国,很多人都崇尚美国以及西欧发达国家公民的社会公德,认为他们很少存在闯红灯的行为。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所以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其中的原因要复杂的多,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2.1行人素质。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我们熟知的交通规则,所以更多的人把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归结于中国的人口素质偏低,法律、安全意识淡薄不无道理。

就文化素质而言,虽然近年来我国国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但是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每个城市里都有一定比例的农民工,这些人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存在对交通法规认识不足的问题。

就道德素质而言,我国社会整体道德素质在提高,但是总有一部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交通法规铤而走险,给自己、社会和他人带来危害。

就法律素质而言,整体来说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不够,很多行人没有摆正心态,对于过马路的行为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把遵守交通规则作为一种义务,导致中国式过马路的产生。

2.2心理因素。

到底是什么心理诱导行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选择闯红灯呢?为此,我在芜湖市步行街展开了简单的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是围绕行人闯红灯时的心理状态。

调查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闯红灯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行人确实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存在安全风险。

这种心理引导行人闯红灯,认为自己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低,同时节省时间。

另一方面,从众心理诱导大多数行人随大流,中国式过马路的人群因此而不断壮大。

同时,法不责众,闯红灯的行人认为违反交通法规的又不是个人,群众共同违章也会消除自身的内疚感、罪责感。

2.3交通压力。

现如今城市化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数量与日俱增,交通压力较大。

尤其对于一些一线城市来说,堵车成为大家每日不得不面对的事。

12月7日,在首都北京一辆急救车因交通拥堵,车内病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遗憾丧生。

在舆论的反思声中,社会车辆不让道领受了大部分指责,而无道可让,却是另一重无奈现实。

[3]交通压力给行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不便,更是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2.4对行人要求宽松,法律不完善。

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交通管理自然不易。

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公民的素质还没有得到相同比例的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对行人的要求也较为宽松。

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对行人制定专门的过马路的惩治标准,也没有针对中国式过马路
制定统一的治理措施。

宣传上,交通法规的宣传流于形式,宣传形式过于单一;惩治量上,
1986年制定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过马路闯红灯者罚款五元,这一规定一直实施至今,对行人基本上没有约束作用。

2.5红绿灯设计不合理。

很多人行道上的红绿灯存在着红灯时间过长绿灯时间过短的状况,没有考虑到人流量在增多、道路过宽、人的步伐频率问题,更没有考虑到道路日后的变迁问题。

此前同济大学课题组曾对中国人的忍耐限度做过调研,得出中国人最长忍耐时间为90秒的结论,也就是说中国人在红灯面前最多坚持等待90秒,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出现闯红灯的倾向。

而与国外的相关数据比较,我们发现我国行人忍耐限度则与其有着明显的差异。

如图四所示,德国、英国、美国的忍耐限度分别为60秒、45秒、40秒,[4]与国外相比,中国的行人是耐心有余的,而信号灯的设置不合理才是更多的中国人选择闯红灯的重要原因。

2.6中国式路权分配,过分偏向机动车。

在机动车与行人冲突的背景下,中国往往将权力更多的下放给机动车,而行人则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

机动车右转不受到限制,肆意穿越人行道,给行人带来不便,同时也为行人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但是,同等背景下国外法律则更多的是更加维护行人的利益,保护行人的生命安全,如美国在人流量大时采用禁止机动车在红灯时右拐的方案,而德国则利用最小时间间隔的方法避免右拐的机动车与行人发生冲突。

3. 实施对策缓解甚至杜绝中国式过马路。

3.1提高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

一是从小对孩子加强交通法规常识的普及,小学安排相关的课程,以正规的课堂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

成年人更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并正确指导孩子。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将交通法规的基本内容、公民遵守交通法规的职责、我国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传递到群众中去,以宣传册、社区黑板报等形式落实到每一个居民区,让每一个人真正意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并且做到遵守交通规则。

3.2加大惩罚力度。

我国的交通法规惩罚方式应当多样化,包括增加罚款费用、记录在案、情节严重者刑事拘留等,摒弃以往的小惩小戒,使之有较强的威慑作用,让大家把遵守交通的决心放在一定的高度。

近日以来各地陆续出台了新的交通法规细则集中整治行人过马路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

以东部发达城市为表率带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将严惩作为一种手段,久而久之,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必将有所改善。

3.3调整交通信号灯红灯时间。

机动车红灯右拐的法规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

各地区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对本地交通路口市场调查获得相关可靠地数据,了解当地主要交通路口的人流量、高峰期、行人过马路的行走速度以及对于等待红灯的忍耐限度,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制定恰当的方案,合理的延长或缩短红灯的时间。

3.4调整交通压力过大的路段。

对于长期处于交通拥挤状态的路段,有关部门应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拓宽马路,提供更大的空间用于通行。

同时也可以通过建设地下通道、天桥等其他交通设施分散人流量。

3.5加大文明执法,将规劝与严惩相结合交通信号灯应该设置自动提示系统,红灯提示行人等一等,绿灯提醒行人安全通行。

对于不懂法的行人,交通警察应该耐心的讲解交通法规,规劝行人文明通行。

对于规劝不听,任意闯红灯者,交警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

总结。

目前中国式过马路的治理在各大城市已经陆续展开,也初见成效。

但是,仅仅从加大惩罚力度方面入手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依据行人闯红灯的心理以及红绿灯设计、路权分配因素等制
定全民行动的方案,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闯红灯行为。

通过对中国式过马路初步的了解与研究,发现中国式过马路严峻的形势已经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改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势在必行。

虽然本人的看法还比较浅显,但是希望通过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分析以及制定的相应的对策能够真正对中国的交通的治理有所帮助。

本人也深刻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个体对于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生活中严于律己,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 陆超,姚萍。

如何改变中国式过马路[n]。

道路交通管理,2013-01.
[2] 综合。

今年前十月798人死于闯红灯[n]。

南方周末,2012-12-03.
[3] 王梦婕。

北京交通拥堵:道少车多公交反成拥堵源[n]。

中国青年报,2012-12-18.
[4] 王晓婧。

隐藏在『红灯行』背后的文化逻辑[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