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研究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55251489eb172dec63b756.png)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1.2012年10月10日遨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
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2.对于当前走红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网上众说纷纭:网友A: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
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骁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
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网友B: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
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需提高。
网友C: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
而且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网友D:我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中国人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网友E: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
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
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网友F:“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
可以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中国式过马路成因与对策
![中国式过马路成因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3a50fd57f1922791688e8ce.png)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与对策摘要:在当今“中国式过马路”泛滥的年代,我们需要做的是对这种现状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给出相对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危害程度解决办法中国式过马路的定义:“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这种说法极为刺,不过却当的符合当前社会现状。
现在的局面就是大家都深知中国式过马路是不正确的,是违反交通法规的,然而仍然有许多人知其不可而为之。
因为他们都带着从众心理、侥幸心理。
分析当前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从中找出根本原因,对这种现象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一、当前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及其危害程度(一)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
北京市西三环公主坟商业区是北京西部重要的交通节点,记者观察发现,如果车流不间断行人硬闯红灯的情况很少见,但只要来往的车流不是很密集,中间有能够通过的空间,很多人就会不管是不是红灯,只顾低头过马路,根本不顾危险。
五羊邨是广州市中心人口密集最高的区域之一。
记者观察到,当车辆直行灯变红,转向灯为绿灯、行人灯仍为红灯时,如果车辆很少,已经在路口等候的行人都会立即过马路,而不是等待20秒后行人灯转为绿灯。
记者观察了15分钟,200多个过马路的行人都是如此,中间还有7个行人在直行灯都未变红灯、但直行车辆较少时,就直接穿过马路,其中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和抱着孩子的母亲。
[7] (二)中国交通事故现状。
2010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
2011年,全国共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其中营运客货车辆肇事50296起,占23.9%,造成20648人死亡,占33.1%。
有人说,我国交通事故,可以这么形容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致残。
二、引发中国式过马路的根本原因“过马路,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这是幼儿园小朋友一入学就开始接受的交通安全教育。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23ca7e14afe04a1b071de7b.png)
参考文献 : [ 1 ]马仲 良 , 王鸿 春 , 黄 亚玲 . 人 文奥运 研 究 … J. 北京 体 育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5 . 1
【 2 ] 孙葆丽 , 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探析 [ J ] , 北京社会科学 ,2 0 0 3 ( 1 ) : 2 8 — 3 4 【 3 ] 宋光春 :《 2 0 0 8 年奥运 会对我国经济及 大众体育需求 的影响 [ J 】山 东理工大学学报 2 0 0 7 年第 2 3 卷第三 【 4 ] 姜千秋 , 张淼 . ( ( 2 0 0 8 年北京奥运会对 高校体育文化 的影响探讨》… . 沈 阳体育学院学报 ,2 0 0 8 . 0 6 . 【 5 ] 舒为平 , 北 京奥运会 对全民健 身活动 的影 响 【 J ] . 成都体 育学院学报 2 0 0 3 年第 2 9 卷第三期 . 【 6 ] 刘操 ,( ( 2 0 0 8 年北京奥运会对全 民健身和社会文明的影响》【 J ] , 消 费导刊》2 0 0 8 年0 6 期. [ 7 】 黄腊秀 , 但爱兰 , 王爱华 .( ( 2 O 0 8 年奥运会对 高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 J ] ,华北煤炭 医学院学报 2 0 0 5 年7 月第 7 卷第 4 期.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与对策
3 1 5 1 7 5 宁波 大红鹰 学 院信 息 工程 学院 浙 江 宁 波 金正 丰 靳 尚炀 彭绪 山
摘 要:在 当今 “ 中国式过马路”泛滥的年代,我们 需要做 的是对这种现状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找出原 因,并给 出相对的解决办法。 关键 词:中国式过 马路 危 害程度 解决办法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313e23f18583d04964593c.png)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篇一:“中国式过马路”调研报告“中国式过马路”调研报告“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个网络调侃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人们分分表示“描述太形象了”、“确有同感”,而且还有许多人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行人闯红灯,是行人交通违章中最普遍、最明显、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交通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对交通违法者本人人身存在极大危险而且有碍保持道路畅通。
4月15日起秘书工作市交管部门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展开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
秘书工作市秘书工作局、秘书工作市政府民意调查中心针对秘书工作市行人遵守通状况进行了电话调查,调查共计完成有效问卷1002份。
调查显示:一、“中国式过马路”知晓率为%调查中,在问及受访者“您是否知道‘中国式过马路’这一说法”时,%的受访者表示在电视和报纸上听说过;%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但通过访问员的耐心解释后,受访者们基本都认可日常出行中确实存在这种交通陋习。
二、九成受访者会改变习惯、遵守交通规则“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一经提出,有%的受访者表示会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习惯,注意遵守交通规则;有%的受访者表示不会改变。
受访者坦言:不遵守交通规则,只会给自己增加风险,文明过马路,要注重习惯的养成,更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本应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隐患,实现道路安全畅通。
三、逾六成市民认为身边“中国式过马路”普遍存在调查中,有%的被访者表示身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随处可见;有%被访者表示身边人都遵守交通规则,这种现象不多;有%被访者表示没有具体留意、不好说。
数据显示,我市“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四、七成受访者支持以惩罚措施解决中国式过马路在问及受访者您是否支持利用罚款措施来处理和解决“中国式过马路”者时,有%受访者表示“支持,且应该加大惩罚力度”;有%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但稍微惩罚一下就好”;有%的受访者表示“不支持,教育一下就好”;有%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df203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3.png)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论文由美国心理学家亨特提出,他的观点认为,心理学已由争论心理学是什么和是怎样的思辨时代进入了实验时代,心理学已走上了客观地研究人类行为的道路。
心理学应当努力地描述和解释、预测和控制有机体对外在的,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外显行为。
他同其他的行为主义者一样,力求避免应用带有心灵色彩的术语。
以下是今天店铺就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阅读:“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全文如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过马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与否则成为衡量国民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
过马路不仅仅能折射一个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而且能折射出一国社会文化底蕴的浓厚程度,而“中国式过马路”这一名词的出现则揭示了中国人过马路时闯红灯现象严重的社会现实。
本文拟在结合“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原因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并与国外作对比,浅谈中国如何摆脱这一现状。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 闯红灯忍耐限度路权分配对策。
1.“中国式过马路”及其现状。
“中国式过马路”是近期活跃在网络上的名词,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1]而本文认为“中国式过马路”是指扰乱交通秩序、给交通安全带来威胁的一系列行为,主要表现为行人闯红灯、越线、行人与机动车互不相让、不走斑马线、违规翻越马路中间的隔离栏等。
其中,闯红灯作为“中国式过马路”最重要的表现更是受到社会关注。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里,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因闯红灯肇事造成死亡798人;因违反道路标志线肇事造成死亡26154人;因机动车未礼让行人肇事造成429人死亡;因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肇事造成161人死亡。
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1.4人死于“不让”、0.5人死于“强占”。
[2]具体情况如下:通过数据以及图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严重,其中越线已经成为破坏社会安全中的重要因素,这一现状亟待解决。
生命健康:中国式过马路
![生命健康:中国式过马路](https://img.taocdn.com/s3/m/f859dbf9102de2bd96058887.png)
安全意识不强,道德素质低下,法制观 念淡薄; 我国法制建设不健全,相关部门执法力 度不够; 交通信号灯设置不科学。
2、中国式过马路的性质、危害、后 果
• 危害:扰乱正常的交通秩序;危害人们生 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损害法律尊严和影响 文明风尚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请从心理健康和法律角度对“中国 式过马路”的行为进行劝告:
心理健康: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我 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法律: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行使生命健康 权表现中的D点。
如何杜绝中国式过马路?
• 政府(国家): • 公民: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问题分析及对策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问题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05a59b27cd184254a35350c.png)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国式过马路行为问题分析及对策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专业:行政管理年级:18春学校:宁波广播电视大学2020年10月目录引言 (1)1 “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分析 (1)1.1 路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1)1.1.1路人存在侥幸者心理 (1)1.1.2公民意识较为薄弱 (2)1.2 交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2)1.2.1执法力度不够 (2)1.2.2交通管理混乱 (2)1.3 城建规划存在的问题 (3)1.3.1城市规划不合理 (3)1.3.2道路基本设施不足 (3)1.4 当前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 (3)2 从行政管理角度提出治理对策 (3)2.1 地方政府部门从宏观角度考虑 (3)2.1.1 强化治理主体建设 (3)2.1.2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4)2.2 地方政府从现实角度考虑 (4)2.2.1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4)2.2.2 加大执法力度 (4)2.3 宣传部门加大对于守法意识的宣传 (5)2.3.1 开展事故案例宣传教育 (5)2.3.2 提升社会民众的素质教育 (5)2.4 发挥社会群众的监督作用 (5)3 结论 (6)参考文献 (6)【摘要】“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作为一个极为常见的社会问题,如今已经给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而路人又做为交通路上的弱势群体,发生意外轻则受伤重则致死。
本文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探讨该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适当的解决对策,为政府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防范意外发生做出一定参考。
本文认为:在对该现象进行行政治理时,政府部门首先要从宏观角度考虑,强化自身建设并出台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其次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加强城建规划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管部门的执法权力及执法力度。
最后要通过党委宣传部门及政府各委办局的宣传科室对事故案例进行宣传教育,在对社会民众的素质教育进行一个提升。
当然从根源处讲,若是想要根除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社会现象,必须要从我国国民的意识形态着手,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国民素质。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db937b8d4d8d15abe234ef1.png)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看似平常,实际存在安全隐患,每年都有因行人交通违法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统计显示,行人随意横穿道路等交通违法引发交通事故占50%。
2012年,全国因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不按道行驶酿成交通事故近万起,造成至少3000多人死亡。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5日~2013年7月21日调查地点:盐城市市中心调查对象:随机选取的行人答卷者背景资料分析:1.此次调查合格的问卷数为118份,其中男性有63份,占53.39%;女性有55份,占46.61%。
2.就年龄背景而言,20岁以下的有22人,占18.64%;20~25岁的有50人,占42.37%;25~30岁的有26人,占22.03%;30岁以上的有20人,16.95%。
3.在学历层次方面,初中及以下有16人,占13.56%;高中有32人,占27.12%;大学有64人,占54.24%;研究生及以上有6人,占5.08%。
对于行人过马路方式的调查:1)问题:您有没有用过“中国式过马路”的方式过马路呢?结果与分析:根据调查显示,只有11%的人没有用过“中国式过马路”的方式过马路,也就是说,89%的调查者都有过这种行为。
这说明“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较为普遍,中国人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文明过马路的意识不够强。
2)观点:路上车走着肯定不能过,没车的时候就可以过了,就算是红灯可是也不影响交通啊。
非常同意34%一般般11%不太同意27%非常不同意分析:数据显示只有12.71%的调查者态度非常明确的表示不同意这种过马路的方式,而在不同程度上同意这种过马路的方式的人则占了61.17%,表明大多数人都没有遵守“红灯停绿灯走”的交通规则。
中国式过马路政治论文(2)
![中国式过马路政治论文(2)](https://img.taocdn.com/s3/m/fded2b1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6.png)
中国式过马路政治论文(2)中国式过马路政治论文篇二浅析“中国式过马路”【摘要】众所周知,“红灯停,绿灯行”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
但“中国式过马路”却是“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这句高度概括的“中国式过马路”,不由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普遍热议。
“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和公民交通意识淡薄有关,更和交通管制不力密切相关。
因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难题,不仅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更是一道社会管理题。
【关键词】过马路原因交通管制措施一、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一)客观因素。
1.路权分配不公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止2010年9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每年新增机动车超过2000万辆。
随着机动车辆的大幅增加,交通状况的改变,中国的路权分配并未做出及时的调整,交叉口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的理念,没有考虑到过街行人的充分需求,而是片面追求长周期和增加车道数,极端的维护机动车的利益,与此相对,则是行人利益的牺牲以及路权的严重挤压。
在空间上,小汽车占据了交通干道的绝大部分,自行车、行人不仅无权占用主干道,在辅路上的空间也被挤压到最低限度。
此外,道路中央不仅缺少供行人驻足的空间,更没有任何的保护设施。
而在时间上,在一些复杂的平交路口,红绿灯的设计充分满足了机动车的直行、左转、右转的需求,却大大压缩了行人的通行时间,使行人难以从容通过。
2.交通信号设计不合理关于交通信号的设计和研究表明,“行人忍受等待时间”和“行人可接受等待时间”,是设置信号灯周期的重要参考依据。
行人可忍受等待时间是体现行人过街心理的重要标志,也是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必要约束条件。
在中国首部《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规划与设计规范》中规定:交叉口信号控制行人过街可忍受等待时间不宜超过80秒,但通过实际调查却发现:在我国的闹市区路口红灯时长普遍超过100秒,等待红灯时间最短115秒,最长则达145秒。
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方案
![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cdc4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c.png)
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方案摘要:中国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加之交通流量不断增加,过马路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
然而,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提高过马路的安全性和效率。
一、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在中国的城市中,过马路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常常能看到行人、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同时出现在马路上,彼此并不等待交通信号灯的启示就开始过马路。
此外,还有行人在行走过程中使用手机、听音乐等行为,让人担忧他们的安全状况。
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所导致:1. 交通拥堵:中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很多行人对交通信号灯的等待时间耐性不足,因此选择在红灯时闯过马路。
2. 习惯问题:在中国,许多人从小就接触到这种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形成了一种习惯。
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其他行人也这样做。
3. 缺乏交通教育:中国的交通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对欠缺,很多人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交通规则教育,也没有意识到过马路的危险性。
二、提高中国式过马路的安全性和效率的方案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独特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案来提高过马路的安全性和效率:1. 加强交通教育:开展广泛的交通教育活动,向居民普及交通规则和过马路的安全知识。
学校、社区和媒体等可以承担起普及交通知识的重要角色。
2. 安装交通设施:增加过马路的交通设施,例如行人天桥、斑马线等,提供更安全和方便的过马路通道。
此外,安装交通信号灯,引导行人按照规则过马路。
3. 强化执法力度:加大对闯红灯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管,切实维护交通规则的执行。
4. 公众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和社交平台,进行过马路安全意识的宣传。
通过报道典型案例,让公众认识到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性,增强安全意识。
5. 倡导文明礼让:倡导文明礼让的行为,让行人、车辆相互尊重和让行,共同建立一个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中国式过马路评委问答题
![中国式过马路评委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994b1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9.png)
中国式过马路评委问答题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办?
原因:1、从众心理。
看着大家都这样,自己也这样。
就算有惩戒措施,也不会惩罚闯红灯的这么多人。
2、交通法规意识淡薄。
对交通道路安全法没有认识和了解,缺乏对法律法规的敬畏。
3、交通设施设计缺陷。
等待时间太长,缺少天桥、地下通道、预留的通过时间太短等等。
4、监管缺失。
法律上虽然禁止这种行为,但是现实中少有人去执法,也少有人因此而受到相应惩罚。
对策:1、普及交通道路安全法,明确闯红灯的危害性。
2、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
3、加大监管力度,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
4、合理规划交通设施。
初一议论作文:中国人过马路
![初一议论作文:中国人过马路](https://img.taocdn.com/s3/m/4737e79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7.png)
初一议论作文:中国人过马路在中国,过马路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它也引发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人过马路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过马路是指从一条道路走向另一条道路的行为。
在中国,过马路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过马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过马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国人的过马路习惯。
二、原因分析1. 交通规则意识淡薄在中国,交通规则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很多人对交通规则的了解并不全面。
很多人认为,过马路只是一个小小的行为,不需要遵守太多的规则。
因此,很多人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经验来过马路,而不是遵守交通规则。
2. 交通设施不完善中国的交通设施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一些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
很多路口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斑马线,行人过马路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断和周围行人的提醒。
这也导致了一些人为了安全起见,会选择自己过马路,而不是遵守交通规则。
3. 缺乏监管机制在中国,交通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很多地方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交通警察和监管机构。
这也导致了一些人会选择不遵守交通规则,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人会管他们。
此外,一些地方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大,这也让一些人觉得违规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后果。
三、解决方案1. 加强交通规则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交通规则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例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人们的交通规则意识。
2. 完善交通设施政府应该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投入,完善交通设施。
例如,在一些路口设立红绿灯和斑马线,增加交通标志和标线等。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交通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加强监管机制政府应该加强交通监管机制的建设,设立专门的交通警察和监管机构。
同时,也应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违规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d57c3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7.png)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摘要】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其表现特点包括随意穿越马路、不按规定过斑马线等。
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可能有交通拥堵、行人对交通规则的忽视等因素影响。
这种行为不仅给行人和驾驶员带来安全隐患,还造成交通混乱和道路阻塞等危害。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建议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提高行人交通安全意识等措施。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城市中更为严重,需要引起社会关注。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改善。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行为分析、表现特点、原因、危害、建议、调查研究、影响。
1. 引言1.1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中国式过马路是指在中国的城市街道上,行人在过马路时往往存在一些特殊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中国特有的,因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少见到这样的现象。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城市交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影响了交通秩序,也对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人在过马路时往往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穿行在马路上,不按照红绿灯指示行动。
第二,行人过马路时经常群体行动,一群人同时过马路,导致车辆难以通行。
有些行人过马路时会玩手机、听音乐等行为,分神驾驶。
这种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城市交通拥堵导致了行人在路口等待时间过长,行人会选择更方便快捷的方式过马路。
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让行人觉得违反交通规则并不会受到惩罚。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秩序混乱以及增加车辆拥堵等方面。
改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建议包括提高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加强交通规则宣传、设置行人安全通道等措施。
相关调查和研究表明,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中的一大问题,亟待解决。
结合行人和车辆双方的需求和安全考虑,共同努力促进城市交通秩序的改善,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出行。
2. 正文2.1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表现特点1. 闯红灯现象普遍:许多行人在红灯亮起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过马路,甚至有些人连续几个红灯都不停下来等待。
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研究
![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b419841852458fb770b56a1.png)
“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加快发展,中国进入了汽车化时代。
但由于交通道路管理不善、道路交通系统设置不合理、大部分公民素质低、从众心理强、法不责众心理、教育问题、路权分配不合理、法律不健全等原因,在中国形成了一群人集体过马路,致红绿灯于不顾的问题,被网友戏虐地称为“中国式过马路”。
以下笔者将通过一系列数据和一些真实性的事件分析“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和整治结果,得出“中国式过马路”的特点,并通过分析挖掘出“中国式过马路”的深层次原因,最终得出其解决措施。
关键字:中国式过马路现状整治结果特色成因解决对策引言:“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这一说法源于2012年10月10日遨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的笑话。
“中国式过马路”有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对行人的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损害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并且从中折射出了中国交通管理不善以及人民素质较低等一系列问题。
据统计,2012年国庆8天长假,全国发生6.8万多起交通事故。
尽管与2011年同期相比,数量有了大幅下降,但绝对数量仍够吓人的。
所以,探究“中国式过马路”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可行的措施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近两年来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研究也颇多,其中涉及到了“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解决措施以及中美过马路的比较研究、从“中国式过马路”看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中国式过马路治理成果等研究。
但是笔者认为对“中国式过马路”成因的探讨还不够全面,所提出的一些措施实施难度较大,以下笔者将通过一些数据论述“中国式过马路”的发展现状、治理结果、特点并更全面地探讨它的成因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背后体现的问题研究调查报告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背后体现的问题研究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a3ad47ad02de80d5d84005.png)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背后体现的问题研究调查报告2012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
网友纷纷跟帖"太形象了"、"同感"、"在济南就是这样",还有网友惭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
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河北石家庄地处商业圈的中山路与建设大街十字路头,每天穿行这里的行人数以万计,记者在这里架设摄像机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拍摄,发现闯红灯,在行驶的车流中冒险穿行的路人不在少数。
只要路面上的车流暂时中断,哪怕是面对红灯,一下行人也是勇往直前。
为了快速通过路口,人不让车,车不让人,所以车辆刮蹭行人的事故就经常发生。
在滚滚的车流当中,红绿灯形同虚设,贵阳市人车交汇的十字路口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当中还发现,专门给行人设计的地下通道也有很多人不愿意走,宁可冒险横穿马路。
有部分市民明明知道该走地下通道,但是由于赶时间选择横穿马路,有的还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在观察旁边穿梭的车辆。
有些上了点年纪的市民,觉得走地下通道麻烦,看着别人横穿马路,自己也就跟着穿了过来。
天津市南开区南京路和三马路的交汇路口是天津市较为繁华的路段之一,有很多非机动车驾驶员都有从众心理,比如只要有一个带头闯红灯的,后面闯的人就多,如果大部分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即便有人想闯红灯也不好意思。
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https://img.taocdn.com/s3/m/d280755ead02de80d4d840dc.png)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解决方案
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闯红灯者罚款100元,并且罚做义工。 给闯红灯者记一次不诚信行为,并 让记录与银行贷款和升迁考核挂钩。 再犯者处罚加倍,带头闯红灯者双 倍惩罚。
完善基础设施
增设红绿灯,合理设置红绿灯间隔 时间,并定期维修红绿灯。还可在 红绿灯处放置警示牌或语音提示, 提醒行人勿闯红灯。多设一些天桥 或地下通道,并且确保其合理性。
三、红绿灯设置不合理
在调查过程中,一些行 人表示,他们之所以闯红 灯,有时候跟交通基础设 施不完备、设置不科学, 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说 有些路段,绿灯亮的时间 太短,有的时候,才刚走 到一半,已经亮起了红灯, 就不得不继续往前走。久 而久之,人们就慢慢淡化 了红绿灯的观念
走到一半, 我不闯怎么办???
是管理手段的乏力与无奈, 还是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呢?
为什么会出现此类现象?
原因分析
一、行人心理 二、社会规则意识淡薄 三、红绿灯不科学、交通管理混乱 四、执法力度不到位 五、城市规划不合理 六、中国人口基数大 七、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
一、行人心理之——侥幸心理
在一次随机采访中, 30名行人有21人承认 闯过红灯。对于闯红 灯,86%的人答“没 事,我不会碰上事故” ;8%答“没时间等, 上班不能迟到”;4% 答“随大流吧”;其余 回答没有闯过红灯的2 %则都是老人和儿童
中国式过马路
结构:
1、事件背景 2、现状分析
3、产生原因
4、解决方案 5、深入总结
事件背景
网友们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现 象,将其称之为“中国式过马 路”,认为只要“凑够一撮人 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一经网友传开 ,中国式过马路 成为焦点。但中国式过马路更 广义的理解应该是指部分中国 人无视交通规则,肆意横穿马 路的行为。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da99a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a.png)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中国式过马路行为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和关注。
无论是国内居民还是外国游客,对中国人在马路上的行为举止常常感到惊讶。
然而,这种行为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原因,下面将对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进行分析。
一、群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中国是一个强调群体主义的社会文化,人们往往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这一文化价值观在过马路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行人并不会以个人的行动为中心,而是追求群体行为的协调性。
因此,在中国的城市中,当红灯亮起时,即使街上没有车辆,行人也会等待绿灯才过马路。
这种行为乍看之下显得不合理,但却展示了中国文化中强大的群体主义精神。
二、权力与规则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受到权威和规则的束缚。
这种权力与规则的关系模式也在中国式过马路行为中有所体现。
例如,在一些繁忙的路口,红灯亮起后,行人依然会有人冲出去闯红灯。
这是因为他们觉得红灯的规则并不是绝对的,有时权力和人的作为可以突破规则的束缚。
这种行为背后深深地埋藏着中国人对权威和规则的独特认知。
三、城市化进程与行为转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马路行为也在发生变化。
与过去相比,现代中国人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西方文化和规则,这对传统的过马路行为产生了冲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遵守交通规则,等待绿灯才过马路。
然而,由于社会转型的进程并不平衡,部分人仍然保留了传统的过马路行为,使得在中国的城市中,过马路行为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城市规划与交通设施的影响城市规划和交通设施对过马路行为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中国一些老旧和狭窄的街道中,缺乏有效的人行横道和过马路设施,行人不得不通过各种方法过马路,从而导致一些危险的行为。
与此同时,在一些现代化的城市中,人行横道的设置和交通规则的执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促使人们更加按规则过马路。
综上所述,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社会现象。
其背后的原因涉及到群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权力与规则的关系、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规划和交通设施等多个方面。
中国式过马路议论文7篇
![中国式过马路议论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c389b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e.png)
中国式过马路议论文7篇中国式过马路议论文1最近,“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无疑,行人们“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是极端错误的。
这不仅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在冒险,更是对公共安全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我认为,要想改变这种乱象,应该从完善硬件设施上入手。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产生,是国民素质低下造成的。
其实不然。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我们不难找到白皮肤、黑皮肤的行人肆意地在亮着红灯的路口穿行。
他们来自发达国家,理应有着较高的国民素质,为什么也加入了“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之中呢?这只能解释为我国交通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比如,国内信号灯的变灯时间间隔多数并不合理。
在高峰时期,中关村、陆家嘴、华强北等地的路口处常常会出现几百人的积压。
在人山人海面前,若要遵守交通规则,行人需要轮候数次变灯才能顺利通过马路。
这意味着他们的等待时间往往会接近10分钟。
如果这个时候连一个倒计时牌都没有的话,很容易出现大规模的闯红灯现象。
再比如,发达国家的红绿灯大多设有变灯按钮。
行人在路口时只要按下按钮,信号灯就会迅速切换为绿色,供人通行。
在中国就很少能看到这样的设施。
日本的街上,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的数量十分巨大。
而在国内,即便是大城市,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也都十分有限,更不必说那些三四线的小城市了。
其实,想要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比如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加大处罚力度等等。
但是,完善硬件设施是其中最好的一种方案。
生命安全是每个人最大的切身利益,可以说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是人尽皆知的。
如果不是别无选择,恐怕没有人愿意拿性命开玩笑。
因此,大力宣传安全意识,收效会甚微。
而加大处罚力度,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它不能真正解决行人过马路困难的问题。
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启示我们,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学会“疏”而不是一味的“堵”。
相比之下,完善硬件设施就是一种“疏水”的办法。
人们想要快速通过马路,这种需求是正常的,是应该被满足的。
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方案
![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33a1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e.png)
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方案引言:中国的交通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即行人在绿灯亮起时,大量人群涌入马路,甚至在红灯时也有人闯红灯横穿马路。
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了交通拥堵,还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以提出有效的措施改善交通状况。
一、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1.文化习惯:中国文化中注重个体主义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人们习惯于尽快到达目的地,不愿意等待。
2.交通规则的执行和执法不力:在一些地方,交通规则的执行和执法不够严格,甚至存在执法的不公正现象,这使人们对交通规则的遵守产生了动摇。
3.人口密集和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密集,导致道路交通压力巨大。
4.缺乏交通意识和教育:一些人缺乏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加上缺乏良好的交通教育,导致他们对交通状况和安全风险的认识不足。
二、改善中国式过马路的措施:1.规范交通规则和执法:加强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交通执法力度,严惩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2.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增加人行道和过马路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以便行人安全地过马路。
3.引导人群行为:通过广告、宣传和标志,引导人们按道路交通规则正确过马路,建立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4.制定更人性化的交通规则:根据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制定更加人性化的交通规则,以适应中国的现实状况。
5.加大对交通教育的力度:在学校和社区加大对交通教育的力度,并将交通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的习惯。
6.加大交通管理的力度:加强对交通路口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交通信号灯的覆盖率和效果,确保交通秩序的良好运行。
7.开展公众宣传活动:利用媒体、互联网等宣传工具,开展有关交通安全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结论:通过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改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需要全方位的措施,包括完善交通设施、加强交通规则和执法、加大对交通教育的力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加快发展,中国进入了汽车化时代。
但由于交通道路管理不善、道路交通系统设置不合理、大部分公民素质低、从众心理强、法不责众心理、教育问题、路权分配不合理、法律不健全等原因,在中国形成了一群人集体过马路,致红绿灯于不顾的问题,被网友戏虐地称为“中国式过马路”。
以下笔者将通过一系列数据和一些真实性的事件分析“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和整治结果,得出“中国式过马路”的特点,并通过分析挖掘出“中国式过马路”的深层次原因,最终得出其解决措施。
关键字:中国式过马路现状整治结果特色成因解决对策引言:“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这一说法源于2012年10月10日遨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的笑话。
“中国式过马路”有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对行人的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损害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并且从中折射出了中国交通管理不善以及人民素质较低等一系列问题。
据统计,2012年国庆8天长假,全国发生6.8万多起交通事故。
尽管与2011年同期相比,数量有了大幅下降,但绝对数量仍够吓人的。
所以,探究“中国式过马路”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可行的措施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近两年来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研究也颇多,其中涉及到了“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解决措施以及中美过马路的比较研究、从“中国式过马路”看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中国式过马路治理成果等研究。
但是笔者认为对“中国式过马路”成因的探讨还不够全面,所提出的一些措施实施难度较大,以下笔者将通过一些数据论述“中国式过马路”的发展现状、治理结果、特点并更全面地探讨它的成因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
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闯红灯,在行驶的车流中冒险穿行的路人不在少数......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大部分城市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是也有研究声称其实世界各国都有闯红灯的现象,世界上也有美国式过马路等等,只是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突出,所以被冠以中国式的标签。
2012年网络出现“中”式过马路”这一词后,便被风传,也引起了相关的争议和一系列的研究,大多数城市也开始更多地关注“中国式过马路”,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到了一些成效,但治理这一问题的工程量大,仅靠罚款也不太现实且不会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并且投入成本高。
以北京为例:北京把全面治理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作为交通秩序整治的重点,通过纠正、教育、批评和处罚等措施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北京市公安局2012年12月6日宣布,从即日起至2013年3月份,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交通、治安、环境三大秩序突出问题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
北京市公安局表示,通过联合整治工作,力争实现城市管理安全有序、市民出行更加顺畅、安全感明显增强、环境秩序满意度明显提升的目标。
但是交警也反映治理的工程量大、费时费力、罚款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中国式过马路”特点第一,对信号灯视而不见。
无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得多么细致完善,城市红绿灯似乎永远只能约束机动车而管不住行人。
第二、争分夺秒过斑马线。
尽管经常被指责工作效率不高,但国人过马路时却从来都是急匆匆的,似乎有十万火急的事情等着做。
第三、凑数组团的群体效应。
在过马路这个细节上,国人将“人多力量大”和“法不责众”的道理演绎到了极致。
摄像头与雷达测速对行人起不到任何作用。
甚至还有些人公然在马路中间聊天。
“中国式过马路”成因分析在中国,很多人都崇尚美国以及西欧发达国家公民的社会公德,认为他们很少存在闯红灯的行为。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所以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其中的原因要复杂的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1.行人素质。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我们熟知的交通规则,所以更多的人把“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归结于中国的人口素质偏低,法律、安全意识淡薄不无道理。
就文化素质而言,虽然近年来我国国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但是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每个城市里都有一定比例的农民工,这些人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存在对交通法规认识不足的问题。
就道德素质而言,我国社会整体道德素质在提高,但是总有一部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交通法规锤而走险,给自己、社会和他人带来危害。
就法律素质而言,整体来说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很多行人没有摆正心态,对于过马路的行为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把遵守交通规则作为一种义务,导致“中国式过马路”的产生。
2.交通设施欠缺、红绿灯设置不合理,缺乏人性化。
首先,行人闯红灯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备、设置不科学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设置不合理,有的地方很远都没有一个地下通道或者天桥。
并且有的地下通道和天桥管理不善,脏、乱、差,随之而来的便是老百姓的怨声载道,宁可闯红灯过马路也不愿意走天桥或地下通道,从而这又成为了催生“中国式过马路”产生的另一原因。
其次,红绿灯设计不合理,很多人行道上的红绿灯存在着红灯时间过长绿灯时间过短的状况,往往行人等很长时间才能过马路,可刚到马路中间就变成了红灯,此时行人失去耐心也在情理之中。
并且红绿灯设置没有考虑到人流量在增多、道路过宽、人的步伐频率问题,更没有考虑到道路日后的变迁问题,缺乏人性化。
此前同济大学课题组曾对中国人的忍耐限度做过调研,得出中国人最长忍耐时间为90秒的结论,也就是说中国人在红灯面前最多坚持等待90秒,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出现闯红灯的倾向。
而与国外的相关数据比较,我们发现我国行人忍耐限则与其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外忍耐限度对比资料来源:华商报,2012一10一16如上图所示,德国、英国、美国的忍耐限度分别为60秒、45秒、40秒,与国外相比,中国的行人是耐心有余的,而信号灯的设置不合理才是更多的中国人选择闯红灯的重要原因。
3.行人法治规则意识淡薄,怀有一种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中国工业化进程时间短,几千年农耕社会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导致国人规则意识淡薄。
多数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对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反之,就无视之,而并不是自觉遵守规则。
中国人在过马路时,尽管熟知“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但是总抱有只要几人一起过马路即使闯红灯,车也会给我们让路,即使违规也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4.对行人要求宽松,法律不完善。
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交通管理自然不易。
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但公民的素质还没有得到相同比例的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对行人的要求也较为宽松。
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对行人制定专门的过马路的惩治标谁,也没有针对“中国式过马路”制定统一的治理措施。
5. 汽车驾驶人漠视交通规则,缺乏文明驾驶素质。
据统计,至2012 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达 2.6 亿人。
汽车保有量 1.2亿辆,年增长1510 万辆。
上班上学高峰期时,行人想过个马路至少要等几分钟,有时候汽车闯红灯,行人还会被堵在马路中间,过不来也过不去,其实,这时候行人成群过马路也就成了一种无奈之举。
6.违法成本比较低,处罚力度不够。
我国目前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规定,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处警告或者 5 元以上50 元以下罚款。
也就是说对行人交通违法的处罚上限是50 元,这是目前法律明确规定的最高处罚。
这根本对违法的行人没有太大的威慑力,法律法规的作用也就名存实亡了。
7 .中国式路权分配,过分偏向机动车。
在机动车与行人冲突的背景下,中国往往将权力更多的下放给机动车,而行人则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
机动车右转不受到限制,肆意穿越人行道,给行人带来不便,同时也为行人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但是,同等背景下国外法律则更多的是更加维护行人的利益,保护行人的生命安全,如美国在人流量大时采用禁止机动车在红灯时右拐的方案,而德国则利用最小时间间隔的方法避免右拐的机动车与行人发生冲突。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的对策1. 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
一是从小对孩子加强交通法规常识的普及,小学安排相关的课程,以正规的课堂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
成年人更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并正确指导孩子。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将交通法规的基本内容、公民遵守交通法规的职责、我国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传递到群众中去,以宣传片、宣传册、社区黑板报等形式落实到每一个居民区,让每一个人真正意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并且做到遵守交通规则。
2. 调整红绿灯设置时间。
国家可以立法规定全国红绿灯的一个大体的范围。
各地根据自己每个路口的人流、车流的实际情况设置红绿灯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红灯时间不能超过90s,行人通行的时间不能太短。
要设置一个既满足行人需求又满足车辆需求的红绿灯时间。
并且,国家应立法规定汽车右转弯时必须遵循的法规。
3.在车流量大的路口多设置天桥、地下通道和电梯。
但有的行人不喜欢走路,所以他们宁愿横穿马路也不会选择走地下通道,这就需要各个城市在设置天桥和地下通道时适当的设置电梯。
这些为行人提供了巨大的便捷,他们没有必要再横穿马路。
4.加大奖惩力度,并将奖惩与信用体系挂钩。
国家应该立法加大违犯交通法规的罚款力度,还可以建立诚信机制,把公民过马路是否严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与其信贷体系联系起来。
多次违反交通法律法规并屡教不改者,增加其贷款的利率或者减少给其贷款,同时要奖励交通法律法规的忠实遵守者。
如增加其贷款和降低其贷款利率以及其它一些精神性的奖励,在媒体上表扬等。
5.要寻求人情与法制的平衡点,要提高全社会的“规则意识”。
保护弱者并没有错,但强弱的划分是相对的,路权的划分是要依据一定规则的,以规则调整行人与机动车的权力与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
6. 严厉惩罚“中国式过马路”的带头人,并进行教育后,让其做几个小时的志愿者,监督、教育违反交通规则的其他行人。
大部分人都是很爱面子的,这一方式可能会有效遏制“中国式过马路”。
7. 国家应加大交通法律法规的立法力度,使有法可依,并且交通警察一定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维护交通秩序,保障行人与驾驶者的安全。
并且法也应该责众,这样才能遏制中国人的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从而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问题。
8.合理布局人行道与车道,为行人留下足够的空间。
足够大的人行道空间,行人在红灯等待时也不会感到压抑,闯红灯的概率会小点。
9.加强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让更多的人熟知交通法律法规,并严格遵守它。
10.要有意识地大胆改造我们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