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教案4-汽车制动性
汽车理论课件之第4章汽车的制动性
则趋于过多转向
49
注意!!!
在侧倾力矩的作用下,汽车左右车轮的 垂直载荷发生变化,这将导致轮胎的侧偏 特性变化而使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发生变化。
左右车轮垂直载荷差别越大,侧偏刚度 越小。
若前轴左右车轮的垂直载荷变化大,则 趋于不足转向。后轴左右车轮的垂直载荷 变化大,则为趋于过多转向。
第一阶段:单纯滚动,印痕的形状基本与
轮胎胎面花纹相一致。 uw rr0 w
第二阶段:边滚边滑-可辨别轮胎花纹的 印痕,但花纹逐渐模糊,轮胎胎面相对地面发 生一定的相对滑动,随着滑动成分的增加,花
纹越来越模糊。 uw rr0w uw rr0w
第三阶段:拖滑-车轮抱死拖滑,粗黑印
痕,看不出花纹。 uw rr0w w 0
" 2
1 6
xm
ax
"2 2
du dt
k
du
kd
Fp
u
u0
1 2
k
2
j
d
e
Fp
j f
ue
u0
1 2
k "2
0 abc
' "' "
1
12
2
1
2
gt
3
4
22
ds dt
u
u0
1 2
k
2
Fp j
d
e
Fp
j f
ds
(u0
1 2
k
2
)d
0 abc
' "' "
1
12
2
1
2
3
gt 4
s
u0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汽车制动性计算
序号: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汽车制动性计算班级:姓名:目录1.题目要求 (1)2.计算步骤 (1)3.结论 (5)4.心得体会 (6)1. 题目要求1) 根据所提供的数据,绘制:I 曲线,β线,f 、r 线组;2) 绘制利用附着系数曲线;绘制出国家标准(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要求的限制范围,计算并填写利用附着系数参数表错误!未指定顺序。
β线公式ββμμ-=121F Ff 线组公式hF h h F gXb ggXb GbL --=12ϕϕr 线组公式h F h h F gXb gg Xb L GaL ϕϕϕϕ+++-=12将各条曲线放在同一坐标系中,满载时如图1所示,空载时如图2所示:表3不同制动强度下的利用附着系数3) 绘制制动效率曲线,计算并填写制动效率参数表4。
前轴的制动效率为LLb zh Eg f ffϕϕβ-==制动减速度上升时间s 2.0''2=τ。
根据公式a u b a a u s max200''2'292.2526.31+⎪⎪⎭⎫ ⎝⎛+=ττ 当行车制动正常时,若u=60Km/h ,经计算得:满载制动距离s=22.328m ;空载制动距离s=26.709m (均小于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标准13015.02v v s +==36.692m ),符合标准要求;当该车前轴制动管路失效时,若u=50Km/h ,经计算得:满载制动距离s=31.341m (小于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标准1153010015.02v v s ⋅+==79.964m );空载制动距离s=39.371m (小于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标准1153010015.02v v s ⋅+==94.457m ),都符合标准要求;当该车后轴制动管路失效时,若u=50Km/h ,经计算得:满载制动距离s=55.394m (小于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标准4. 心得体会本次《汽车理论》课程设计使我对制动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更熟练地掌握了Matlab 计算机软件的运用。
汽车理论第四章 汽车制动性.ppt
求f线组:
Fxb1
Fz1
mg L
b hg
mgb L
Fxb hg L
Fxb Fxb1 Fxb2
Fxb1
mgb L
(Fxb1
Fxb2 L
)hg
Fxb 2
L hg hg
Fxb1
mgb hg
23/16
Fxb 2
前轮制动严重滞后,
失效,后轮抱死 后轮抱死后,前轮才
时的地面制动力。 将开始制动。
随着FXb1FXb2?
前轮参与制动后 FXb
Fj
FZ2 FXb2 FZ 2
I 曲线以下的 r 线组没有意义
30/16
对于f线组,从x轴开
Fxb2
始,由于后轮没抱死,
继续沿着f线增加,直至
配曲线I的交点处的附着系数为同步附着系数0。
同步附着系数说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为固 定比值的汽车,只能在一种路面上,即在同步附 着系数的路面上才能保证前、后轮同时抱死。
同步附着系数也可用解析方法求出。
19/16
用解析方法求同步附着系数
F1 F F1 Fz1 F 2 Fz2
Fxb2
mgb Fxb1
(0, )
hg
25/16
求r线组:Fxb mg
Fxb2
Fz2
mg L
a hg
mga L
Fxb hg L
Fxb Fxb1 Fxb2
Fxb 2
mga L
汽车理论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
制动力系数:地 面制动力与作用在 车轮上的垂直载荷 的比值。
峰值附着系数
制动力系数随 滑动率而变化
滑动附着系数 s =15%~20%
19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3.侧向力系数
侧向力系数:地面 作用于车轮的侧向力 与车轮垂直载荷之比。
侧向力系数也 随滑动率而变化
20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将制动时的滑动率控制 在15%~20%之间,有如下优点:
50
第三节 汽车的制动效能及 其恒定性
➢八达岭高速公路是北京通往大西北的一条重要交通干道。1998 年该公路建成开通,至2003年5月底,已经发生一般性交通事故458
起,造成236人受伤、94人死亡。特别是在高速路进京方向51~
56km路段内就造成50人受伤、36人死亡。这段5km长的道路和道路 右侧葬送了众多生命的深渊,被驾驶员称为“死亡谷”。
1)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
➢当 ua0=110 km/h时,1s时间汽车行驶的距离 s=30m; ➢如果消除制动器间隙的时间减少0.2s,制动距离可缩短6m。
表4-3 装用不同助力制动系时CA770轿车的制动距离
性能指标 制动系形式
真空助力制动系 压缩空气—液压制动系
制动时间 制动距离 最大制动减速
/s
项目 试验路面
中国 ZBT24007
—1989 干水泥路面
欧洲共同体 (EEC)
71/320
附着良好
中国 GB7258 —2004
≥0.7
美国 联邦135
Skid no81
载重
满载
一个驾驶员 任何载荷 或满载
轻、满载
制动初速度 80km/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60’)
(1)制动减速度(10’) 1)车辆制动时整车受力分析 2)最大制动减速度的推导
abmax s g , abmax p g
3)平均制动减速度 (2)制动过程分析(15’) 1)制动踏板力、汽车制动减速度与制动时间的关系曲线 2)阶段划分 驾驶员反应时间
(7)同步附着系数φ0 的选择(15’)
4
预习 思考题
《汽车理论 A》教案
1)轿车同步附着系数φ0 的选择 2)货车同步附着系数φ0 的选择 本章节的重点,介绍完轿车的φ0 选择后采用提问式教学让学生 自己分析货车φ0 的选择 (8)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15’) ECE 制动法规 (9)制动力的调节(15’) 1)限压阀 2)比例阀 3)感载比例阀、感载射线阀 (10)制动防抱死系统(ABS)(40’) 1)ABS 的理论依据 2)ABS 的优缺点 3)ABS 的基本组成 4)ABS 的液压原理 5)ABS 的控制原理 ABS 的理论依据和优点是本章节的重点,应认真分析到位。结 合视频文件和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本章共 10 学时,5 次课,各次课的预习思考题: 第 1 次课预习思考题 汽车制动性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什么是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它们和附着力的关系如何? 什么是滑动率? 什么是制动力系数?它与滑动率的关系如何? 什么是侧向力系数?它与滑动率的关系如何? 影响制动力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第 2 次课预习思考题 制动过程分成哪几个阶段?哪几个阶段与制动距离有关? 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制动性能比较? 什么制动跑偏?其产生原因有哪些? 前后轴的抱死次序有哪几种?各是何含义? 什么制动侧滑?哪种情况下易发生制动侧滑?为什么? 第 3 次课预习思考题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失去转向能力? 制动时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的计算公式(4-6)与(4-7)的
性和制动效能分析?
5
《汽车理论 A》教案
作业题
主要参考 资料 备注
什么是利用附着系数?如何通过利用附着系数求车轮不抱死时的最大制 动强度和制动距离?
第 5 次课预习思考题 什么是制动效率?何时制动效率较高? 法规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有哪些? 除 ABS 外,制动力的调节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ABS 的优点主要有哪些? ABS 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ABS 的工作原理分析。 1、什么是地面制动力和制动器制动力?它们和路面附着力之间的关系如何? 2、汽车空载和满载是否具有相同的制动性? 3、什么是制动距离?推导制动距离的计算公式。 4、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优点及理论依据。 5、已知汽车车速为 30km/h,质心高度 650mm,轴距 3000mm,质心至前轴 距离 1600mm,制动力分配系数 0.60,制动系反应时间 0.02s,制动减速度上 升时间 0.2s,计算汽车在 φ=0.8 的路面上车轮不抱死的制动距离和制动效率? 6、教材课后习题 4.3 (编程题) 。 1. 《汽车理论》,主编:余志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第 5 版 2. 《汽车理论》,主编:杨万福,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8,第 1 版 3.《车辆动力学基础》,著:Thomas D. Gillespie,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 4.《汽车动力学》第 4 版,著:Manfred Mitschke,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 5.《汽车工程学Ⅰ汽车纵向动力学(英文版)》,著:Henning Wallentowitz,机 械工业出版社,2009.8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应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含有较多图片和视频文件,数据较大;同时本课程可同步在课程网站和网络教 学平台上发布课件、视频、案例、预习思考题、课后作业等。因此,应在该教 室配备内存较大、运转速度较快并能上网的计算机或提供笔记本接口。
6
2)制动距离的计算公式
s
1 3.6
2
2
2
ua0
ua20 25.92ab max
3)制动距离的影响因素分析
制动器作用时间
最大制动减速度即附着力
起始制动车速
(4)制动效能的恒定性(15’) 1)制动效能的恒定性问题的存在 举例说明——八达岭高速公路事故频发实例
《汽车理论 A》教案
《汽车理论 A》教案(章节备课)
章节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进程 (含教学 内容、时间 分配、教学 方法、辅助 手段)
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理论授课时间 10 学时
1. 重点掌握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2. 掌握制动时汽车的受力情况以及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地面附着力
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汽车制动距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能对制动跑偏和制动侧滑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5. 熟练分析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的制动过
程
6. 理解利用附着系数和制动效率的概念
7. 掌握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
1. 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2.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关系区别? 什么是 I 曲线?如何得到 I 曲线? 什么是β线? β线的斜率是多少? 什么是同步附着系数?空载和满载的同步附着系数关系如何? 第 4 次课预习思考题 什么是 f 线组?什么是 r 线组? 分析φ<φ0 路面上的制动过程?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时的方向稳定
利用 I 曲线、β线、f 线组、r 线组分析在各种路面上制动过程
1)φ<φ0 2)φ>φ0 3)φ=φ0 4)结论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应注重过程的分析,强调结论的重要性
(6)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30’)
1)利用附着系数定义
2)利用附着系数求法和实际意义
3)制动效率的定义、求法
4)例题
本章节的重点,通过例题进一步说明利用附着系数的意义所在
2)热衰退的原因分析 3)抗热衰退性能的影响因素 制动器摩擦副材料
制动器结构有关
用制动效能因数曲线说明各种制动器结构形式对抗热衰退性能
的影响,说明盘式制动器在乘用车上得到广泛使用的原因。
4)抗水衰退性能
4.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60’)
(1)制动跑偏(20’) 1)制动跑偏的定义 2)制动跑偏原因分析 汽车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相等,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
s uw rr0w 100% uw
3)制动力系数的定义及其与滑动率关系的分析 4)侧向力系数的定义及其与滑动率关系的分析 本章重点内容,强调研究制动力系数和侧向力系数的意义,指 出 ABS 的控制区域 (5)影响制动力系数的因素(20’) 1)路面 2)车速 3)轮胎结构 4)胎面花纹 5)路面结构 介绍滑水现象的产生原因
2
《汽车理论 A》教案
制动器作用时间
持续制动时间
放松制动器时间
(3)制动距离(20’)
1)制动距离的定义(两种)
制动器作用时间和持续制动时间汽车行驶的距离
从驾驶员开始操纵制动控制装置到汽车完全停住为止所驶
过的距离
本章重点内容,强调制动距离是客观反映车辆制动效能的指标,
与驾驶员的操纵无关
3
《汽车理论 A》教案
历实例说明 3)跑偏与侧滑的关系 (3)前轮失去转向能力(10’) 1)前轮失去转向能力的概念 2)前轮失去转向能力的分析 3)ABS 与制动方面稳定性
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225’)
(1)制动时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15’)
1)制动时法向反作用力表达式
2)前、后轮都抱死时法向反作用力表达式
强调两种表达式的适用范围不同
(2)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 曲线(20’)
1)I 曲线定义
2)I 曲线求法 1——解析法
3)I 曲线求法 2——作图法
强调作图法的意义所在
(3)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及同步附着系数
(20’)
1)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的定义及β线
《ABS 的作
1)制动器制动力定义
用》、《ABS
2)制动器制动力计算及影响因素
的液压原
(2)地面制动力(10’)
理》和《ABS
1)地面制动力定义
系统广告》
2)车辆制动时整车受力分析
等的视频短
3)地面制动力计算及影响因素
片。
(3)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及附着力之间的关系(15’) 4 ) 板 书 设
向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 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不协调 本章重点内容,强调第一种原因一般可通过调整消除,第二种 原因属于设计问题 (2)制动侧滑(30’) 1)制动侧滑的定义 2)制动侧滑原因分析 车轮抱死次序的概念 车轮抱死次序对侧滑的影响 本章重点内容,通过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自身经
1. 在不同附着系数的道路上的制动过程分析
2. 利用附着系数与附着效率
1.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30’)
(1)汽车制动性定义(5’) (2)汽车制动性的评价(20’) 1)制动效能(5’) 制动减速度 制动距离 播放制动距离试验视频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5’) 抗热衰退 抗水衰退 3)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10’) 制动跑偏 侧滑 失去转向能力 (3)各国乘用车制动规范(5’) 本章重点内容。强调三个评价方面的综合要求,利用各国标准 进行说明;并指出三方面中的重点是方向稳定性及其原因。
(1)10 学时 (450’)为 理论授课。 (2)各部分 时间分配可 根据实际授 课情况调 整,总计时 间不超过 10 学时 (450’)。 2)采用多媒 体课件教 学,在多媒 体教室讲 授。 3)插播《制 动距离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