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的俄罗斯族人
中国俄罗斯族婚姻风俗
中国俄罗斯族婚姻风俗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多民族国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少数民族就是俄罗斯族。
在两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婚姻风俗和传统。
1. 婚前自由恋爱。
俄罗斯族的青年男女通常可以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相互认识、交往。
只有在双方真正深入了解并决定结婚后,才会得到父母的祝福。
2. 穿着礼服步入婚姻殿堂。
俄罗斯婚礼通常在教堂或市政厅举行。
并且新婚夫妇都必须穿着盛装步入婚姻殿堂,新郎要穿着帅气的西服,新娘要穿着白色婚纱和婚鞋。
3. 精美的婚礼仪式。
俄罗斯婚礼是一个非常庄重而隆重的仪式。
婚礼前,新娘会在婚礼前别上同时期俄罗斯皇室妈妈的喜爱项链,她也会带上头冠,婚礼过程中穿著带有很多流苏的长袍。
新郎则会戴上打扮好的样式大礼帽。
4. 节俭而豪华的酒席。
俄罗斯族人会为婚礼准备一系列豪华的食品,包括鱼子酱、烤肉和俄罗斯沙拉。
而在中国,俄罗斯族人则更喜欢在亲友间办婚宴,他们通常把食物用纸箱装好,到现场组装切菜、插花,酒宴上也只点几道传统俄罗斯菜品,让大家品尝不同的味道。
5. 素雅的结婚庆典。
在中国的郊区,许多俄罗斯籍国民居住在乡村、城市郊区、商业区等地区。
对于他们来说,结婚是一件非常朴素的事情。
他们不会豪华地装扮教堂或婚礼场所,而会选择一些简单或文艺的场所,这使得婚礼变得更加随意和浪漫。
和中国的俄罗斯族婚姻风俗相比,俄罗斯本土的俄罗斯族婚姻风俗也有很大的不同。
1. 豪华的弗拉基米尔挽马仪式弗拉基米尔挽马仪式是一项很古老的传统婚礼仪式,在这个仪式中,新娘手提一个花篮,登上一匹高大的马。
新郎穿着传统的夹克和礼服,坐在马车上欢庆。
几对新婚夫妇在这个场景下分享着幸福的时光。
2. 婚礼前百家宴在俄罗斯,婚前百家宴被认为是一场庆典。
可以邀请各方和朋友一起庆祝,一下子走过每一个入口,欢迎新婚夫妇一路平安。
当然,宾客需要寿酒和特别布置。
3. 上缆绳喜这是一种很古老的传统,让新婚夫妇们一起上去到桥面抛出锁头。
锁头代表着幸福和眷顾,代表着夫妻间的情感。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国俄罗斯族历史及现状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俄罗斯族俄罗斯一词,起源于古代欧洲东斯拉夫部落名称-----罗斯。
世界俄罗斯民族形成于15—16世纪之交。
我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
除了俄罗斯这个自称外,过去还有人称之为归化族。
相信基督教上帝造人的神话,即亚当与夏娃的故事。
俄罗斯族早先居住在维斯杜拉河及波罗的海南岸。
13世纪,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吞并,归入金帐汗国(又叫钦察汗国)。
元文宗征调上万名罗斯军人到大都充当护卫亲军,这是历史上俄罗斯人大批来到中国的最早记录,史书中一般称他们为色目人。
顺治元年,一股流窜于黑龙江地区的沙俄侵略军被俘获,投降清军,在北京编入八旗。
此后,一直到1885年,归顺清朝,被安置在北京的俄罗斯人近百人。
从1860年到1884年,俄国人进入今呼伦贝尔市盗采黄金,每年就有1.5万人。
截至1907年,仅额尔古纳右旗一地就有1000余户,将近5000余人,之后,大部分长期居住下来。
从18世纪起,由于不堪忍受沙俄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迁入中国,那时称他们为归化族,他们居住的村叫归化村。
最初迁入新疆的俄罗斯人是500多名吉尔加克人,因为信仰旧教,反对和敌视俄国宗教改革后占统治地位的新教----东正教。
所以,又被称为旧教徒。
定居在布尔津的红木和冲呼尔。
1861年,又有160名吉尔加克人越境在罗布泊定居。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还有少部分旧教徒越境在阿勒泰附近定居。
到1943年,居住在阿勒泰地区的吉尔加克人295户,1200多人。
新中国成立后,绝大多数吉尔加克人移民澳大利亚。
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地区,后被清朝赶走,但有许多人留下来。
十月革命前后,更多反对苏联的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涌入新疆北部地区。
1938年6月,苏联将所有在苏的华人、华侨及其俄罗斯眷属遣送回国,仅从新疆边界口岸入境的就达2万人。
还有60户经塔城移入新疆沙湾县,称为六十户村。
20世纪初,在中东铁路建设和运行期间,有许多俄罗斯人在中国定居。
中国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感故事
中国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感故事原标题:百年前这群外国人逃难到中国,现已成一民族,对国家有强烈认同感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中国有个少数民族中有一个民族叫俄罗斯族,他们之所以叫俄罗斯族,当然是因为他们是俄罗斯人了,一百多年前,因为战乱的原因一些俄罗斯人为了逃难就来到了中国,然而百年之后,这些俄罗斯人的后代却演变成了我国的一少数民族,他们说汉语,用汉字,当然也会俄文,经过百年的同化,俄罗斯族的相貌、风俗和习惯已经和俄罗斯人不同,越来越像汉人(汉俄通婚的原因),也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俄罗斯族人的祖先全都是从俄罗斯转移过来的,早在顺治元年,后金就俘虏了不少的沙俄士兵,将这些士兵重新编制后纳入八旗,这些俄罗斯人后来大多都住在北京,现在姓罗、何、姚、田、荷等姓的俄罗斯族人大多都是这些士兵的后裔,但这些都只是少量的,大量转移是在18世纪之后。
鸦片战争过后,沙俄也开始了对我国北方的侵略,沙俄派了大量的士兵进入了中国境内,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利,很多人在中国娶妻生子之后便留在了中国,沙俄侵占了中国土地之后,很多俄罗斯农民也迁移到了中国生活,之后,沙俄变本加厉,使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沙俄商人可以畅通无阻地来到中国经商,有一部分商人也留了下来。
1917年10月25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是一场工人阶级向封建制度的反抗,但无论最终受益者是谁,战争一旦爆发,受害者永远都是受害者,就如古人说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普通百姓可理解不了什么家国情怀,他们唯一想要守护的只有妻儿子女,唯一想要的是一口饱饭,食不果腹之人想要的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为了避免受到战争的侵害,很多俄罗斯人逃到了中国新疆伊犁、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由于当时中国国内也很混乱,也无暇去管边疆的事,所以这些俄罗斯人在这安稳地度过了十几年,到了1932年,在俄的许多华侨被遣送回国,由于经费有限,他们大多只能选择在新疆安家,遣返时这些华侨带来了大量的俄罗斯妻子,据统计,从1932年到1938年期间,迁移至中国的俄罗斯人大约有两万人。
中国俄罗斯族民族服饰分析
l 俄 罗斯族 的起 源 我 国的俄 罗斯 族是 沙皇 俄 国移 民的后裔 ,1 8世 纪 中后期 ,沙 皇 对俄 国进 行残 酷 的 统 治 ,很 多人 民不 堪 忍 受 ,所 以 大批 迁 入 中 国。
参 考文献 :
刊.2 0 1 3 .( 1 ) :9 2—9 5 .
自 斑斓厚重的历史馈赠 ,是非常重要 的一种 文化传 递的途径 ,因为 它可 以通过物质的状态和可见的形式保存下来 ,然后传递给每一代 的人。 从 服装 的起 源开始 ,人 类就将 自己的 民族 习 俗 ,审 美爱 好 ,色 彩倾 向 ,和各 种文 化 内涵 ,宗教 信仰 ,等等 都 沉 淀在 服 装之 中。 而 就 俄 罗斯族 来说 ,除 了保持 着苏 联 时期 的传 统 豪 放 的服 装 风 格 ,也 加 入 了中 国其他 少数 民族 和地 区 的服装 风 格 。在 服装 的颜 色 上 ,俄
在1 9世纪末 和俄 国 十月革 命前 后 ,为 了躲 避 战争 ,一大 批俄 罗斯人 从 俄罗 斯西伯 利亚 和其 他一 些地 方 大量 迁 入 中 国 ,在 我 国东北 、内
蒙 古 、和新疆 安顿 下来 。由于他 们从 俄 罗斯 逃 亡 而来 ,他们 的服 装 在 当时 都保 留着俄 罗斯 的服 装风 格 。 根 据千禧 年第 五次 的全 国人 口普 查 结果 统 计 表 明 ,俄 罗 斯 族 的 总人 口为 1 5 6 0 9人 。俄 罗斯 族 遍 布 全 国的 3 1 个 省 市 自治 区 和 直 辖 市 ,主 要集 中居住 在新 疆维 吾 尔 自治 区西北 部 、黑 龙 江 北部 和 内蒙 古 自治 区东 北部 的 呼伦 贝尔市 等等地 区共 约计 1 .4万 人 ,占俄罗 斯 族 总人 口数 量 的 8 9 . 4 0 %。
中国俄罗斯族婚姻风俗
中国俄罗斯族婚姻风俗有:嫁娶方式1、“正娶”,是男女青年通过各种方式结识后,经过一段时间交往,双方情投意合,愿结终身伴侣,而后男方择期迎娶。
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
婚礼的仪式非常隆重,到教堂去时必须是男女携手而入。
新郎穿西装,新娘头戴花冠,身着白色礼服,面向圣像站立,各将一枚戒指放在桌上。
主礼牧师询明男女双方确愿结为夫妻后,诵念经文,宣布婚事是“上帝配合,人不可分开”,然后握住新郎的手,新郎握住新娘的手,绕桌三周,交换戒指,礼毕合卺。
仪式完毕,新郎新娘要行3次跪拜礼和亲吻3次,最后在大家的祝福中离开教堂。
婚后第3天是回门的日子,娘家要准备酒菜,邀请婆家的人和亲友前来做客。
以后,新娘就住在婆家,成为丈夫家庭中的一员,但也有入赘的情况,这主要是俄罗斯族以前的婚俗。
现在,俄罗斯族青年摈弃了媒人说媒等旧习俗。
由于年青人多不信教,婚礼也不在教堂举行了,但仍保留着婚俗方面的鲜明特点。
50年代末,教堂关闭前,俄罗斯族婚礼均采取此种形式。
70年代以后,俄罗斯族男青年若娶外村姑娘,在清晨领上娶亲队伍(冬乘雪橇,夏坐马车或汽车),一路奏乐,热闹非凡。
到新娘家,新郎先拜见岳父岳母,送上礼酒,吃顿丰盛的饭菜,恭听老人的一番嘱咐,而后娶亲队伍拉上新娘、伴娘及送亲人、简单的嫁妆返程。
新娘临行前要跪在一件铺在地上的皮袄上(这象征婚后生活兴旺),接受父母的祝福。
到男方家,长桌早已摆上酒菜,亲朋好友向新郎新娘祝贺,老人亦表示祝福。
新郎新娘交换戒指后,宾主便在一起开怀畅饮。
席间,当有人提议干杯时,来宾中总有人装作沾唇后难以喝下的姿态,并连连叫喊“苦哇!”随即也有人叫“苦”不迭,这时新郎新娘便相偎热吻一番,来宾们才高高兴兴地一饮而尽。
此谓“来宾举杯连连叫苦,实为祝福新人甜蜜”。
在举杯豪饮,人们酒兴方浓时,乡土歌手和乐师们自发地纷纷当场献艺助兴,把婚宴推向高潮。
而后撤去菜肴,摆上精美可口的自制面包、糕点。
酒足饭饱,宾主翩翩起舞,尽欢而散。
俄罗斯族人 的民俗
俄罗斯族人的民族习俗在中国,俄罗斯族有人口1 3 5 0 4人,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市等地,其余的散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区。
中国的俄罗斯族已有将近2 0 0 年的历史。
他们最初是在1 8 世纪末叶由沙皇俄国迁来的。
进入1 9 世纪,又不断有俄罗斯人迁入新疆等地定居,当时他们被称作“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并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权力,正式改称为俄罗斯族,其特有的,带有其民族特色的民族风俗保持不变。
民族婚俗俄罗斯族实行婚姻自由、恋爱自由,但结婚须征得父母同意。
俄罗斯族与其他民族皆可通婚。
俄罗斯族的传统婚礼十分隆重,程序和仪式也十分繁琐、复杂。
举行婚礼要事先通知亲朋好友,如果接到邀请不来,则被认为是一种失礼行为,会引起主人的不悦。
婚礼先在女方家举行,来客用餐、唱歌、跳舞,热闹一阵,结束后,由男方亲友及新郎组成迎亲队伍到女方家去迎亲。
迎亲队伍快到新娘家门口时,女方的亲友把大门关上,并派一群小孩向新郎要开门钱,给钱后新郎才能进女方家的门。
按照传统习俗,新郎新娘还要到教堂去举行证婚仪式,新娘身穿白色礼服,头戴桂冠,与新郎一起站在神像前,由神父询问男女双方是否同意结为夫妻,在双方肯定答复之后,双方要交换定情的信物,然后由神父诵念规定的祈祷经文,并对新婚夫妇祝福。
仪式完毕,由男方家宴请亲友和宾客,接着举行舞会。
晚上还要仿照汉族人的习惯,闹一闹新房。
俄罗斯族人的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父亲是家长,掌管家庭经济。
子女长大结婚以后,另立门户,独立生活。
父母死亡,遗产由儿女共分。
东正教是禁止离婚的,俄罗斯族人受东正教的影响,一般很少离婚。
俄罗斯族的人名,由本名、父名和姓三部分组成。
女人结婚后,一般随夫姓,也有男的随女姓或双方都不变姓的。
通常以名字或小名称呼未成年人。
对成年人通常称本名和父名,对平辈亲各或晚辈,可直呼其名;朋友间在非正式场合下,亦可直呼其名。
华俄后裔
华俄后裔额尔古纳市是我国最北部的城市,它与俄罗斯隔河相望。
在这个城市中有一个优秀的特殊民族群体,这些人绝大多数身强体壮,头脑聪颖,热爱劳动,讲究效率,性情乐观豪爽,能歌善舞。
从相貌上看,他们与汉族大有区别,明显带有欧洲人的某些特征;皮肤较白皙,眼窝较深,鼻梁稍高,头发黑中略带暗黄,眼睛多为暗褐色。
仔细端详,与汉族又有几分想象。
这便是华俄后裔,属于俄罗斯民族。
全市共有华俄后裔七千余人。
主要分布在室韦俄罗斯民族乡、拉布大林、三河及额尔古纳河沿岸的一些村落。
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
当你走近他们,你仿佛是在读一部额尔古纳河畔百年史,他们会给你讲述华俄后裔的过去和现在。
你可以领略他们独特的民俗风情……。
华俄后裔的形成华俄后裔的形成可追溯到清初。
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订,条约以额尔古纳河作为中俄两国界河,规定除猎户外,两国百姓不得随便越界,南岸属中国,北岸属俄国。
但聚居额尔古纳河北岸的俄罗斯人,仍有大批越过额尔古纳河来中方一侧采金,伐木、畜牧等。
雍正5年(1727年),清政府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建立边防卡伦18座,以防俄人越界放牧、垦荒。
1860年起,沿边大批俄人流民非法越界盗采黄金,而且范围与规模逐年扩大。
到1884年越界盗采黄金的俄人已达15000人。
为此清政府多次与俄方交涉,俄国阿穆尔总督才发布告示,禁止俄人越界采金,并派员将采金俄人唤回。
1900年,义和团运动暴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借口出兵进犯,沙俄沿东北边境大举入侵,额尔古纳市境沿边卡伦皆被俄人焚毁,官兵逃散。
在边防空虚、无人照管的情况下,大量俄国移民流入额尔古纳市境,到1907年已达1000户以上。
总人口4000—5000人。
俄国“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人相继越过额尔古纳河来到本市定居。
据<呼伦贝尔志略>引证的1922年人口统计,当时在今额尔古纳市定居的俄罗斯人共1855户,9883人,其中室韦县境内有1073户,9279人,奇乾县152户,604人,占当时两县总人口的83.71%。
中国俄罗斯族花纹介绍
中国俄罗斯族花纹介绍
中国俄罗斯族花纹是指中国境内生活的俄罗斯族人所创作的各种装饰花纹。
俄罗斯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中国俄罗斯族花纹通常以鲜艳多彩、纹理精细、线条流畅等特点而闻名。
这些花纹通常在织物、刺绣、陶瓷、木雕等工艺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展示了俄罗斯族人民的独特审美观和艺术才华。
常见的中国俄罗斯族花纹有以下几种:
1. 花朵和植物纹:俄罗斯族花纹中常出现各种花朵和植物的图案,如玫瑰、向日葵、百合等。
这些花朵和植物纹以其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冲击。
2. 动物纹:俄罗斯族花纹中也常以各种动物为主题,如鹿、狼、熊等。
这些动物纹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线条展示了俄罗斯族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
3. 几何纹:几何纹是俄罗斯族花纹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这些纹样通常由各种直线、曲线和点组成,呈现出一种抽象的美感。
几何纹常出现在织物、刺绣和陶瓷等工艺品上。
中国俄罗斯族花纹不仅是装饰品,也是俄罗斯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花纹不仅展示了俄罗斯族人的艺术才华,也传承
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在中国的东北地区,这些花纹也成为了当地民众的独特风俗和文化的象征。
少数民族节日俄罗斯族三月三
少数民族节日俄罗斯族三月三少数民族节日——俄罗斯族三月三俄罗斯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新疆、黑龙江、辽宁等地。
俄罗斯族人民秉承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保留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他们的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便是俄罗斯族的“三月三节”。
“三月三节”是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俄罗斯族的新年。
每年阳历的3月3日,俄罗斯族人民都会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
作为传统的节日,三月三承载着丰收、团聚和祈福的美好寓意,是俄罗斯族人民迎接新年的重要仪式。
三月三的庆祝活动主要包括丰盛的宴席、传统的民族舞蹈和各种娱乐活动。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穿上盛装,戴上民族特色的饰品,整个村庄显得非常热闹喜庆。
同时,人们还会准备各种美食,如烤全羊、炖肉等,与亲朋好友一同享用美食,度过愉快的时光。
然而,三月三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日,更是俄罗斯族人民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传统的俄罗斯族服饰,表演各种传统民族舞蹈和音乐,展示自己的文化艺术才华。
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身份认同和自豪感的表达。
此外,三月三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祈福仪式。
俄罗斯族人们会在这一天集合到一起,前往寺庙或祭祖的地方,祈求丰收、平安和幸福。
在祈福仪式中,人们会献上祭品,并向祖先和神灵祈求保佑和庇护。
这是俄罗斯族人民对于祖先的尊重和感恩、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的表达。
三月三节的庆祝活动既保留了俄罗斯族的传统元素,又融合了现代的娱乐方式,使得节日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现在一些地方会组织传统的冰雕展览、刺绣展示和绘画比赛等文化活动,增加了节日的艺术和民族特色。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俄罗斯族人民一直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三月三节作为俄罗斯族的主要节日,不仅体现了他们对于丰收和欢乐的追求,更是他们独特文化的一种传递和演绎。
通过庆祝节日,俄罗斯族人民感受到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风貌和魅力。
最后,三月三节虽然是俄罗斯族的节日,但它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三个的白种民族
中国三个的白种民族
中国三个的白种民族分别是: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
中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所以他们的祖先肯定是白人这没毛病的,但是现在的俄罗斯族经过百年的同化,血统方面肯定就不在是俄罗斯血统了。
只能说是混血了,人种的话可以说是白人,也可以说是混血人种了。
现在中国的俄罗斯族和俄罗斯的俄罗斯人那完全就是不一样了,有了自己的一个名族特色了。
塔塔尔族在中国境内的人口不多,2010年左右的人口普查有个3556人左右,而且塔塔尔族大部分人都在中国境内。
塔塔尔族属于蒙古人种的西伯利亚类型,所以也是白种人了,但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都同化了一些,但是其实核心还是白种人了。
塔吉克族也是白种人的一种,塔吉克族属于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塔吉克族大部分人在中亚,中国境内的塔吉克族主要就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所以他们也是白人人种了。
中国真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国家了,56个名族,每个名族都有特色,而且每个名族都非常幸福。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概况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人口为15609人。
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盟等地。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俄罗斯族人口数为15609。
使用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通用俄文。
“俄罗斯”一词起源于欧洲古代一个东斯拉夫部落的名称“罗斯”,俄罗斯族的先民最早居住在欧洲东部,公元1世纪时被罗马史家称为“维勒底人”,他们居住在维斯杜拉河及波罗的海南岸,从事农牧业,公元6世纪时,已有罗斯之称。
10世纪,罗斯大公奥列格控制了以基辅为中心的周围部落,13世纪,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吞并,归入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
元朝文宗皇帝时,曾征调金帐汗国境内的1万名罗斯军人入大都充扈卫亲军,并赐给土地令其耕种,这是历史上俄罗斯人大批进入中国的最早记载,中国的史书中称他们为色目人。
从14世纪起,俄罗斯人脱离古代罗斯部族,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以莫斯科为中心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在种族分类上,俄罗斯人属于欧罗巴人种(白种人),人体特点是肤色白,眼睛呈棕色或蓝色,鼻高、唇薄、细软黄发、身材较高,第三斯毛发(胡须、腋毛等)中等发达,中国俄罗斯族由于与周围民族通婚,体质逐渐变化,具有黄种人特征。
建国后,在华的俄罗斯人被确认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力。
在种族分类上,俄罗斯人属于欧罗巴人种(白种人)。
中国的俄罗斯族由于与周围民族通婚,体质逐渐变化,具有黄种人特征。
早在18世纪,但主要是19世纪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俄罗斯族从沙皇俄国迁到我国新疆。
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的时期,他们被称“归化族”。
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俄罗斯族。
中国的俄罗斯族人最早是18世纪初从沙皇俄国迁来的。
18世纪后期,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迁来我国,尤其是在19世纪末和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
中国俄罗斯族花纹介绍
中国俄罗斯族花纹介绍俄罗斯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他们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其中包括独特的花纹设计。
这些花纹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俄罗斯族花纹进行简要的介绍。
俄罗斯族花纹的特点1. 色彩丰富:俄罗斯族花纹以红、蓝、绿、黄等鲜艳的色彩为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些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热情,蓝色代表祥和、宁静,绿色代表生机、希望,黄色代表富贵、吉祥等。
2. 线条流畅:俄罗斯族花纹的线条流畅优美,具有很强的动感。
这种线条的处理方式既体现了俄罗斯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也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3. 图案多样:俄罗斯族花纹的图案种类繁多,包括花卉、动物、人物、几何图形等。
这些图案既有传统的民间元素,也有现代的创新设计,充分体现了俄罗斯族人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寓意深刻:俄罗斯族花纹的寓意丰富多样,既有祝福、吉祥的寓意,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些寓意通过精美的花纹表现出来,使得俄罗斯族花纹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俄罗斯族花纹的应用1. 服饰:俄罗斯族花纹在服饰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妇女的头巾、衣服、鞋子等都有精美的花纹装饰。
这些花纹既体现了俄罗斯族女性的柔美和优雅,也展示了她们对美的独特追求。
2. 家居用品:俄罗斯族花纹在家居用品上的应用也非常普遍,如地毯、窗帘、抱枕等都有精美的花纹装饰。
这些花纹既增添了家居的美感,也体现了俄罗斯族人民对家的热爱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3. 工艺品:俄罗斯族花纹在工艺品上的应用也非常丰富,如陶瓷、木雕、刺绣等都有精美的花纹装饰。
这些花纹既展示了俄罗斯族人民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4. 节日庆典:俄罗斯族花纹在节日庆典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春节、婚礼、葬礼等都有精美的花纹装饰。
这些花纹既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也体现了俄罗斯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中国俄罗斯族节日风俗
中国俄罗斯族节日风俗
巴斯克节是俄罗斯族的重要节日。
每年的春分时节,也就是3月21日至4月20日之间举行。
这一天,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载歌载舞,欢度这个西方的传统节日。
“节日到来之前,人们开始忙碌,室内粉刷一新,圣像龛前精心布置、装饰,烤制出大量不同风味、不同造型的糕点,染好各式花纹和图案的彩蛋……”年过古稀的曲德新谈及巴斯克节文化神采飞扬,这些年他坚持每年收徒,传承这份百年文化。
“‘家底儿’一定要保护好。
”扣子琴奏着欢快的舞曲,俄罗斯族民众盛装载歌载舞。
撞彩蛋是巴斯克节最有趣的游戏,两人手拿彩蛋互撞,被撞碎的彩蛋将被送给完好的一方,以示友好和节日祝福。
这个少数民族的先祖,原先是外来侵略者,战败后在中国定居
这个少数民族的先祖,原先是外来侵略者,战败后在中国定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经历了历史上不断的争斗和融合,沧海桑田后,当今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团结的多民族大国。
民族融合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今天我们就说一个比较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
我国北方有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之所以在那片地方定居、绵延到现在,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意图侵略肥沃的中原,结果,兵败被俘。
他们就是俄罗斯族。
我们现在还经常把俄罗斯戏称为“战斗民族”,生活在极北之地的俄罗斯人,确实血液中天生带着好斗的因子,大概是因为不打打架,就冷得不行。
现如今,全世界都倡导和平,战争是不正义的、遭人谴责的,所以俄罗斯也比较安分守己。
但回归到四五百年前,就不一样了。
那个时候,沙皇俄国建立不久,拓张版图的野心很大,攻占西伯利亚地区后,还想要吃掉更南、更肥沃的中国领土。
1644年,也就是当时清朝的顺治元年,沙俄的一支军队就从黑龙江地区入境,开始着手实施侵略计划。
但是那个时候呢,工业革命还没开始影响全世界,清王朝还是个大盛世,国富民强,在世界上算不弱的。
沙俄的这个探路先锋入境不久,就被清朝守军截住,活捉了。
消息报到京城,大臣们商量之后,一致认为不能把这些人随便放回去,不然要是让沙俄觉得我们好欺负,骚扰就会没完没了了。
然而,清军入关又已经打了很多年的仗,别说将领,百姓们也经不起又一轮战争的摧残。
于是,清廷最后的决定是,把这些外国俘虏扣押在北京,编入八旗,好吃好喝养着。
这也符合清初“恩威并施”的外交政策,既展现大国实力,又拿点好处感化你。
一大堆士兵在清朝手里,以后要是谈判,也是个筹码。
结果沙俄不识好歹地发动了雅克萨之战,又没打赢,清军手里的沙俄俘虏又多了数百人。
接着,清廷就和沙俄签了停战条约,但为了警告,明确表示这些俘虏我们是不会还了!战败的沙俄没有立场反对,这些士兵就这样在中国生活了下来,子嗣绵延至今,我们叫他们俄罗斯族。
现在的俄罗斯族大概有15000人的规模,已经融入、适应了在中国的生活,也是中华儿女的一部分了。
中国俄罗斯族姓氏
中国俄罗斯族姓氏
摘要:
1.中国俄罗斯族的背景和历史
2.中国俄罗斯族的姓氏来源和特点
3.中国俄罗斯族姓氏的现状和意义
正文:
中国俄罗斯族,是指那些在中国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俄罗斯族人。
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 世纪末,当时由于战争、政治和经济原因,许多俄罗斯人迁徙到中国,并在这里定居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的后代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即中国俄罗斯族。
中国俄罗斯族的姓氏来源和特点丰富多样。
一部分人的姓氏来源于俄罗斯的原始姓氏,如“王”、“李”、“张”等,这些姓氏在中国和俄罗斯都有很高的使用频率。
另一部分人的姓氏则是由俄罗斯的名字演变而来,如“科罗廖夫”、“伊万诺夫”等,这些姓氏在中国汉族中很少见,具有很高的独特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俄罗斯族的姓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些姓氏因为历史原因或语言习惯被改为汉语拼音,如“科罗廖夫”改为“罗廖夫”,“伊万诺夫”改为“伊凡诺夫”等。
这些改变不仅方便了族人间的交流,也让他们的姓氏更加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
如今,中国俄罗斯族的姓氏已经成为了这个群体独特的文化符号。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提到某个姓氏,人们就能立刻意识到他们可能是中国俄罗斯族的一员。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俄罗斯族的姓氏既是他们身份的象征,也是他们文
化的载体。
总的来说,中国俄罗斯族的姓氏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它反映了这个群体的独特性和包容性,也见证了他们与中国汉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新疆俄罗斯族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中国,俄罗斯族总人口为15609人。俄罗斯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等地共约1.4 万人,占俄罗斯族总人口的89.40%。
俄罗斯族的传统服饰丰富多彩,人们在不同季节里,选择不同颜色、不同款 式的衣着。 男子夏季多穿丝绸开衩长袍、长裤,或穿白色绣花衬衫和灯笼裤,戴八角帽; 冬天穿皮衣和棉衣,戴羊皮剪绒皮帽,穿高筒皮靴或毡靴。 妇女夏季多穿短上衣和短袖、半开胸、卡腰式、大摆绣花或印花的连衣裙, 也有的上穿无领绣花衬衫,下穿自制的白色大长裙,上面绣着色彩鲜艳的图 案花纹;春秋季节多穿西服上衣或西服裙,头戴色彩鲜艳的小呢帽,上面插 着羽毛做装饰,冬季穿裙子,外套半长皮大衣,脚穿高筒皮靴,头戴毛织大 头巾或皮帽。
俄罗斯族妇女的头饰颇具特色,年轻姑娘与已婚妇女的头饰有严格区别。少女头饰的上 端是敞开的,头发露在外面,梳成一条长长的辫子,并在辫子里编上色彩鲜艳的发带和 小玻璃珠子。已婚妇女的头饰则必须严密无孔,即先将头发梳成两条辫子,盘在头上, 再严严实实地反辫子裹在头巾或帽子里面,否则就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男女汗衫的衣领、袖口和前胸等部位缀精美细密的刺绣几何图案或花草图案,色彩鲜艳, 对比强烈。 老年人的衣着保持了前苏联传统的款式,男的大多穿制服、马裤、皮靴或皮鞋,也有穿 分岔长袍,大裆长裤的;女的大多穿无领绣花短衣,下穿自织的棉布长裙,腰系一条花 布带,也有穿连衣裙的。
尕德列得,又叫红焖肉 饼,是用牛肉或羊肉、 土豆、鸡蛋、干面包等 原料制作而成,略带酸 味,香而不腻,色泽亮 丽,深受俄罗斯族人喜 欢。 ,又叫红焖肉饼,是用 牛肉或羊肉、土豆、鸡 蛋、干面包等原料制作 而成,略带酸味,香而 不腻,色泽亮丽,深受 俄罗斯族人喜欢。
56个民族——俄罗斯族
56个民族——俄罗斯族俄罗斯族,有人口13504人,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市等地,其余的散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区。
中国的俄罗斯族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
他们最初是在1 8 世纪末叶由沙皇俄国迁来的。
进入19 世纪,又不断有俄罗斯人迁入新疆等地定居,当时他们被称作“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称为“归化村”。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并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权力,正式改称为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
在社会上,他们都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中,在与本民族人交往时,他们也讲俄语,使用俄文。
俄罗斯族人的服饰丰富多彩,男的穿制服、马裤、皮靴或皮鞋,女的穿连衣裙(俗名布拉祺)。
中年人多穿汉族服装或西服。
年轻人则爱随社会的潮流,喜欢穿时装。
俄罗斯族多信仰东正教。
居住城镇的俄罗斯族人,大多是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
住在农村的俄罗斯族人,从事农业、园艺业、养蜂业和捕鱼业。
俄罗斯族人文化素质较高,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人较多。
礼节俄罗斯族人性情开朗,说话幽默,民族自尊心较强,接人待客,讲究礼节。
俄罗斯族人对熟识的人见面时要问好,说“您好”、“早上好”、“白天好”、“晚安”等。
节日前夕见面时要说“预祝节日愉快”,如遇重大节日,有的还有互相写信或互相致贺电的习惯。
接吻、鞠躬、握手等礼节最为普遍。
亲人或好友久别重逢的要拥抱一起,双方互吻面颊。
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时男子要弯腰吻女子的右手背。
长辈和晚辈相见,一般是长辈吻晚辈的面颊三次,先右后左,再回到右,以表示疼爱。
也有的长辈为了表示对晚辈的疼爱和赞许,吻额头一次。
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二次。
女子之间好友相遇时,一般是拥抱,有时也互吻。
男子之间,则只互相拥抱。
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离时,要行握手礼,一般下级或晚辈不宜先伸手。
男子遇到女子时,要等女子先伸手才能与之握手。
对初次见面的妇女,只行鞠躬礼。
到俄罗斯族人家中作客或办事,进屋要敲门,得到允许才能入内,进屋要脱帽,坐在主人让给的位子上,不能坐床,坐床认为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国俄罗斯族历史及现状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俄罗斯族俄罗斯一词,起源于古代欧洲东斯拉夫部落名称-----罗斯。
世界俄罗斯民族形成于15—16世纪之交。
我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
除了俄罗斯这个自称外,过去还有人称之为归化族。
相信基督教上帝造人的神话,即亚当与夏娃的故事。
俄罗斯族早先居住在维斯杜拉河及波罗的海南岸。
13世纪,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吞并,归入金帐汗国(又叫钦察汗国)。
元文宗征调上万名罗斯军人到大都充当护卫亲军,这是历史上俄罗斯人大批来到中国的最早记录,史书中一般称他们为色目人。
顺治元年,一股流窜于黑龙江地区的沙俄侵略军被俘获,投降清军,在北京编入八旗。
此后,一直到1885年,归顺清朝,被安置在北京的俄罗斯人近百人。
从1860年到1884年,俄国人进入今呼伦贝尔市盗采黄金,每年就有1.5万人。
截至1907年,仅额尔古纳右旗一地就有1000余户,将近5000余人,之后,大部分长期居住下来。
从18世纪起,由于不堪忍受沙俄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迁入中国,那时称他们为归化族,他们居住的村叫归化村。
最初迁入新疆的俄罗斯人是500多名吉尔加克人,因为信仰旧教,反对和敌视俄国宗教改革后占统治地位的新教----东正教。
所以,又被称为旧教徒。
定居在布尔津的红木和冲呼尔。
1861年,又有160名吉尔加克人越境在罗布泊定居。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还有少部分旧教徒越境在阿勒泰附近定居。
到1943年,居住在阿勒泰地区的吉尔加克人295户,1200多人。
新中国成立后,绝大多数吉尔加克人移民澳大利亚。
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地区,后被清朝赶走,但有许多人留下来。
十月革命前后,更多反对苏联的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涌入新疆北部地区。
1938年6月,苏联将所有在苏的华人、华侨及其俄罗斯眷属遣送回国,仅从新疆边界口岸入境的就达2万人。
还有60户经塔城移入新疆沙湾县,称为六十户村。
20世纪初,在中东铁路建设和运行期间,有许多俄罗斯人在中国定居。
中国最“特殊”的民族,像外国人却是中国人,叫老外还会翻脸!
中国最“特殊”的民族,像外国人却是中国人,叫老外还会翻
脸!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一样的习俗民风,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国家叫俄罗斯,但肯定想不到在中国也有一群俄罗斯族人,他们可不是来我们国家旅游的,这些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这个民族就是分布于我国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俄罗斯族。
从民族的名字看,此民族与俄罗斯有着渊源关系。
的确在我国这个较小民族有着东斯拉夫的血统,但他们来到中国并成为一个族群,只有一百多年历史。
由于俄罗斯族人迁来中国不久,他们在前苏联国家仍有不少亲属,再加上新中国成立,他们之间又恢复了关系,50年代,在中苏两国政府的协商下,一部分俄罗斯族陆续回到自己的故乡,因此留在中国的俄罗斯族数量已经不多了,剩下的俄罗斯族他们认定要在中国定居,而中国政府对他们的身份也予以承认。
古朴宁静的村子远离城市的喧嚣,如同世外桃源一般。
你可以在中俄边境的河边漫步,在村子里欣赏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屋子,体验俄罗斯风味美食,或在山坡上欣赏日落,享受难得的惬意与悠闲。
他们跟我们中国汉族人一样,说中国话,写中国字,举手投足当中,完全没有了俄罗斯人一点点的影子,他们成为了彻头彻尾的中国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等地共约1.4万人,占俄罗斯族总人口的89.40%。
中国籍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经过上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长相、风俗和习惯等,已与俄罗斯联邦的俄罗斯族完全不同。
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中国俄罗斯族的族源考查据《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俄罗斯族部分介绍:我国之有俄罗斯人,如从清初康熙在位(2662一1771)算起,迄今已有320多年历史。
十月革命前后,有大批俄罗斯人由前苏联进入我国。
又据《中国少数民族常识》一书介绍:我国俄罗斯族是十九世纪后半叶从俄国迁来的。
另据《新疆风物志》一书介绍:俄罗斯族人是十八世纪以后至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从俄国陆续迁来新疆定居的。
尽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即我国的俄罗斯族是以陆续从俄国(以后的苏联)迁移定居的俄罗斯人为主体逐渐形成的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