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讲义科学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和⽐较不同镜⽐实验材料:放⽐镜、平⽐镜、近视镜⽐实验过程:观察放⽐镜(凸透镜)、平⽐镜、近视镜⽐),说说它们的特点?实验结论:放⽐镜中间厚边缘薄、平⽐镜中间边缘一样厚、近视镜⽐中间薄边缘厚实验名称:制作简易显微镜实验材料:两个凸透镜实验过程:1.取⽐个凸透镜1放置在放⽐镜架上,观察较⽐的⽐字,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
2.在第⽐个凸透镜下增加⽐个凸透镜2,上下移动凸透镜2,看看能不能使⽐字图像放的更⽐。
3.保持两个凸透镜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凸透镜2,⽐较所看到的图像。
实验结论:两个凸透镜组合后能够将物体放得更大。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昆虫实验材料:放大镜、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 1套实验过程:1、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2、苍蝇的眼: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3、蝴蝶的鳞片: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4、蟋蟀的外壳: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5、苍蝇的脚: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实验结论:知道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肉眼观察不清楚的细微部分实验名称:制作洋葱内表⽪细胞玻⽪标本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载玻⽐和盖玻⽐、镊子实验过程:1、“擦”,⽐纸⽐把载玻⽐和盖玻⽐擦拭⽐净;2.“滴”,把载玻⽐放在实验台上,⽐滴管在载玻⽐的中央滴⽐滴清⽐;3.“撕”,洋葱鳞⽐叶的内表⽐⽐⽐⽐切个⽐形,⽐镊⽐从内表⽐撕取⽐块薄膜;4.“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中央的⽐滴中,⽐镊⽐轻轻的把⽐滴中的薄膜展开;5.“盖“,⽐镊⽐夹起盖玻⽐,使它的⽐端先接触载玻⽐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6、“染”,在盖玻⽐的⽐侧滴加碘液,另⽐侧⽐吸⽐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由很多细胞组成实验名称:观察更多种类的细胞实验材料:显微镜、细胞标片实验过程:1 .取3种细胞标本,⽐显微镜观察,把我们观察到的细胞⽐图和简单的⽐字记录下来2.查看微⽐物卡⽐,了解更多细胞。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专业 .专注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实验种类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实验目的使学生认识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实验器械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步骤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归纳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翻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归纳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仍是用钉锤省力?4、分组试试实验结论不一样的工拥有不一样的使用方法,能够为我们做些不一样的事情。
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专业 .专注 .实验课题杠杆均衡的研究实验种类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经过做杠杆尺的实验 ,使学生认识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械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1、在将杠杆尺调理到均衡状态后,第一让学生在杠杆尺左侧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 ,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侧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让学生疏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地点和数目 ,察看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 ?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地点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均衡状态;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实验种类演示实验实验目的经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色,进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器械:.专业 .专注 .轮轴实验装置。
轴粗细同样 ,轮大小不一样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器械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 ,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均衡。
实验结论在轴的大小一准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实验种类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经过模拟实验 ,使学生疏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征。
.专业 .专注 .实验器械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篇1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会从几个方面来讲这个课程。
一、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
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
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
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
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
然后收集数据,并运用曲线图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
第二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
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科学概念: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显著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
2、探究技能:通过抵抗弯曲的探究活动,发展识别与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制作曲线图,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科学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体会到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决定以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学生对横梁立着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为本课教学难点。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 (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2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4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实验目的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现象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六年级科教版科学教案3篇
六年级科学教案六年级科教版科学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科教版科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科教版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20 .9.6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 )实验名称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实验器材:钉有三颗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
猜测:选用不同的工具,拔出三种东西所用的力和方便程度是不一样的。
实验过程: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和钳工锤分别去取出木板上的图钉、铁钉、和木螺丝钉。
感觉取出三种钉子应用哪几种工具最简单、最方便、最省力。
然后做好记录。
(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分成四组做分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取图钉比较方便的是用小刀或剪刀来撬;取木螺钉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螺丝刀来撬;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羊角锤来撬;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20 .9.8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 )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猜测: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实验过程: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1、省力;2、费力;3、不省力也不费力1111不省力也不费力1212不省力也不费力2121不省力也不费力2222不省力也不费力2112 省力4114 省力4224 省力3113 省力3223 省力1331 费力2332 费力2442 费力1422 费力2241 费力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 )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自主小杆秤、钩码猜测: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过程:学生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20 .9.6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 )实验名称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实验器材:钉有三颗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
猜测:选用不同的工具,拔出三种东西所用的力和方便程度是不一样的。
实验过程: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和钳工锤分别去取出木板上的图钉、铁钉、和木螺丝钉。
感觉取出三种钉子应用哪几种工具最简单、最方便、最省力。
然后做好记录。
(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分成四组做分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取图钉比较方便的是用小刀或剪刀来撬;取木螺钉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螺丝刀来撬;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羊角锤来撬;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20 .9.8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 )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猜测: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实验过程: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1、省力;2、费力;3、不省力也不费力1111不省力也不费力1212不省力也不费力2121不省力也不费力2222不省力也不费力2112 省力4114 省力4224 省力3113 省力3223 省力1331 费力2332 费力2442 费力1422 费力2241 费力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 )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自主小杆秤、钩码猜测: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过程:学生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四十二)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经常用放大镜.但是不一定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
课文资料中.提示了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观察方法一: 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方法二: 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
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1)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碗等.这些圆柱形和球形的无色.无纹路和花纹的透明器皿装上水有放大的功能;(2)塑料袋装水后也能起放大作用;(3)凸透镜状或碗状的冰块.水滴有放大作用;(4)透明玻璃球也能放大。
(5)不同倍数的老花眼镜片组合起来可制作显微镜。
(四十三)制作晶体实验目的:指导学生用白糖.食盐.碱面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
实验材料:食盐.味精.白糖.碱的晶体玻片各25个.烧杯.滴管.载玻片.放大镜.显微镜各25个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
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我们指导学生制造晶体的方法可以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减少水分法.也就是把某种溶液风干即使其水分蒸发.使物质重新析出;降低温度.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课本上介绍的制作的方法是蒸发法.即先制作物质的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片上.让其自然蒸发。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晶体比较小.教科书上还介绍了一种制作比较大的晶体的方法。
用一只大的玻璃杯.多放些水和食盐.直到食盐全部溶解为止。
用漏斗过滤溶液.将过滤后的溶液注人一只清洁的玻璃杯内.在杯中悬吊一根细线.一端拴上一小块食盐晶体浸泡在溶液中.然后静置数天。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六年级【2 】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空造就皿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
清水里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又大
食盐水里无变化有锈点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占半几乎全锈
结论:我以为在有水有空气的情况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化性强的,铁钉生锈越快.
指点教师:评定等级:★优良☆优越□合格
○待改良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黉舍年级六年级试验者
时光2016.05.11 试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子
试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铰剪.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接洽,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不雅察的外形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雷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耀它们,不雅察记载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不雅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不雅察到的“北斗星”
的外形;从不同的侧面照耀,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不雅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下册课件-实验分析 教科版
食盐 食盐 味精
白糖 白糖
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
大致一样吗?
8
● 观察到的现象: ● 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是不同的。 ● 结 论: ●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不同,晶体形状就不同。
9
实验三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 实验目的 ● 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并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 实验准备材料 ● 显微镜、小刀、镊子、培养皿、 烧杯、碘酒、 载玻片、 盖玻片 、滴管、清水
13
实验四 生物细胞的观察
●实验目的 ●不同的生物体,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是 不同的。
●实验准备材料 ●显微镜,玻片标本1套(叶片气孔装片、 口腔黏膜细胞装片、人血细胞装片)
14
●步 骤:
●1、安放好显微镜,对光,调焦 ; ●2、将要观察的叶片气孔装片,放到 载物台上,对准镜头 调焦,得到清晰 的图像; ●3、将要观察的口腔黏膜细胞装片, 放到载物台上,同样调焦,对光 观察 细胞的结构; ●4、同样的方法,观察人血细胞装片。
5
实验二 美丽的晶体
实验目的 晶体的细微颗粒和肉眼观察的形状有不同之处
实验准备材料 放大镜、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6
步 骤: 1、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颗 粒,它们是什么样的? 2、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 精的晶体:
食盐的晶体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小颗粒是正方体; 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 碱面的晶体是扁片状的小颗粒; 味精的晶体是长柱体,长的两端有尖。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分析
1
2
实验一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目的: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较用肉 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重点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一、实验名称:杠杆实验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
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总结规律:注意事项: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
二、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材料:轮轴、细线、钩码实验步骤: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
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在轮和轴上穿线的方向正好使线落在轮和轴的槽里。
三、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目的: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的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同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改变用力方向(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用测力计或橡皮筋),动滑轮下挂重物,可以说明动滑轮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一根绳子注意事项:在使用动滑轮时提起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称量范围的二倍。
四、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目标: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实验材料: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1、小组合作组装滑轮组,测试一个钩码的重力,测试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钩码用的力。
2、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六年级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学校时间年级六年级实验者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我的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结论:我认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学校时间六年级实验者实验放大镜下的晶体形状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30克、碱面20克、味精10克我的猜测:晶体的细微颗粒和肉眼观察的形状有不同之处步骤:1.观察食盐的晶体:用10x放大镜观察,其小颗粒为立方体。
2.观察味精的晶体:味精的晶体是一个长圆柱体,两端尖尖的。
3、观察白糖的晶体: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4.观察食用碱面的晶体:碱面的晶体是扁平的小颗粒。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物质的晶体有不同的形状。
结论:我认为晶体物质都有自己的几何形状,不同的物质和晶体形状。
这是不同的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学校时间六年级实验者实验名称水晶制作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20克、碱面20克、味精20克、滴管4支、玻璃片4片、100ml烧杯4只我的猜测: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步骤: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的清水,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溶化3、分别用滴管吸取各自的饱和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并让水自然蒸发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1.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体积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
体积是描述一个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的量,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使用容积瓶、水和物体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实验,但却是理解物体空间特性的基础。
2. 实验二:探究水的密度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探究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描述水中分子聚集紧密程度的量,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使用器皿、水和各种物体来比较它们的密度。
这个实验对我们理解物质性质有很大的帮助。
3. 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观察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这个实验对我们理解植物的生长和组织结构非常重要。
4. 实验四:观察动物细胞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观察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是动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这个实验十分有趣,也是对我们理解动物的生物学特性非常重要的一环。
5. 实验五:探究基本电路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究基本电路。
电路是电流在闭合通路中流动的路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使用导线、电池和灯泡来组装电路,从而了解电流的基本特性。
这个实验将为我们理解电的基本原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与回顾在本次科学实验中,我们深入学习了测量物体的体积、探究水的密度、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以及探究基本电路等内容。
这些实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科学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熟悉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个人观点与理解通过这些实验,我发现科学实验并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是一种关于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这些实验也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希望未来能够开展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
以上所述,便是我撰写的有关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的文章。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步骤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一、放大镜(分组)1.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眼睛不动(1)移动放大镜(2)移动物体2.放大镜的特点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放大镜:透明,中间凸起,所以也叫“凸透”镜。
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晶体--制作晶体(实验室分组)1.观察晶体用放大镜观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的形状,并画在P7方框。
2.制作晶体(1)烧杯、盐、水——浓溶液(2)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3)点燃酒精灯(4)用酒精灯慢慢烘干玻璃片上的水(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5)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即食盐晶体(6)将观察所得画在P9上三、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室分组)1.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取洋葱一小块,撕掉薄膜,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书上13页(2)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1)出示显微镜,介绍交流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3)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书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四、生物细胞的观察(实验室分组)(1)出示显微镜,复习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分别观察人血细胞装片/口腔粘膜细胞装片/叶表皮细胞。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全册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探究波和振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波和振动的现象,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产生条件。
实验材料:1.一根细长的弹簧2.一张大纸板3.一块石头4.一根绳子5.一只钟摆实验步骤:1.波的实验a.将一根细长的弹簧固定在桌子上,让另一端悬挂在桌子边缘。
b.用手控制弹簧的一端向下拨动,产生波动。
c.观察波动的传播现象和性质。
2.振动的实验a.在大纸板上放置一块石头,然后用手快速拨动纸板。
b.观察石头在纸板上的振动现象,以及振动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3.摆的实验a.用绳子将一只钟摆固定在房间的梁上。
b.用手将钟摆被置开,观察钟摆的振动现象和特征。
实验结果:1.在波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弹簧的一端向下拨动后,波会沿着弹簧传播。
我们发现波有以下特点:a.波的传播速度很快,能够迅速传递信息。
b.波的传播方向与波动的方向垂直。
c.波动会造成波的频率和振幅的变化。
2.在振动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纸板振动时产生了类似波的传播现象。
我们观察到振动有以下特点:a.振动是物体周期性的来回运动。
b.振动的频率和幅度会影响振动的强弱和速度。
3.在摆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钟摆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了频率稳定的振动。
我们发现钟摆具有以下特点:a.钟摆的振动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
b.钟摆的振动是向心力和重力的平衡。
实验结论:波和振动是物理学中常见的现象,它们都具有振动传播的特点。
波的传播速度快,而振动则是一个物体在固定轨道上的来回运动。
波和振动的产生与外力的作用、物体的性质和周围介质有关。
进一步研究波和振动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
实验改进:1.可以使用不同材料的弹簧进行比较实验,观察不同弹簧的波动特性。
2.在振动实验中,可以改变石头的质量和纸板的大小,研究它们对振动的影响。
3.在摆的实验中,可以改变钟摆的摆长和悬挂点的位置,观察它们对振动周期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尽量避免弹簧和绳子的太大力度产生伤害。
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以及杠杆、轮轴和滑轮等科学原理。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本实验使用的工具有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实验器材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包括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等。
实验现象是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实验结论也是如此。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本实验旨在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有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包括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等。
实验现象是状态会随着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而改变,实验结论也是如此。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本实验旨在研究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包括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等。
实验步骤包括杠杆的比较和分析、小杆秤的研究等。
实验结论是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本实验旨在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有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包括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等。
实验现象是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实验结论也是如此。
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本实验旨在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步骤包括将定滑轮和动滑轮安装在铁架台上,用线连接它们,挂上钩码直到平衡等。
实验结论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不同。
实验器材纸张、直尺、书本、实验台、实验笔记本、测量工具实验步骤1、取一张纸张,将其放在实验台上。
2、用直尺将纸张对折,使其折痕处对齐。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x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清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结构,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少,但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微生物也是生物 ,它具有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水蚤、变形虫等。
3.观察微生物时为了限制微生物在水中的运动,我们可以在玻片上放一些棉纤维。
第七课《微生物与健康》1.许多微生物对人 ti有益,如酵母菌 , 还有一些对人 ti会造成伤害。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实验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实验说课稿1、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下一节课学习《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基础,同时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做铺垫。
二、实验教学内容(1)探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2)探究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3)研讨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和厚度有关,增加宽度可以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识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能运用实验结论对横梁平放还是立放做出科学解释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
重点:究纸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难点:识别和控制对比实验中的变量。
4、实验原理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五、实验改进要点教材实验中把科学课本叠放在一起作为桥墩,实际操作中会比较费时,且课本容易移动、变形,导致纸梁架空的高度和架空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度。
因此我们自制了一个桥墩装置:在一块纸板上固定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两木块之间的距离固定为10厘米。
这样就可以控制纸梁架空的高度和架空的距离保持不变,从而减少实验误差。
六、实验器材自制桥墩;厚度、长度相同,宽度分别是3厘米、6厘米、12厘米的卡纸条;宽度均为3厘米,长度相同的1倍厚,2倍厚、4倍厚卡纸条;同规格垫圈;泡沫板。
7、实验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桥梁和房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再结合图片让学生明白当受到压力时,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学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新编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精品教学课件
注意:控制哪些量变;哪些量不变。
15
探究二: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
注意:控制哪些量变;哪些量不变。
实验结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和厚度有关。纸梁的宽 度越宽,纸梁的抗弯曲能力越强,纸梁的厚度越厚,纸梁的 抗弯曲能力越强, 思考:增加纸梁的宽度好呢,还是增加纸梁的厚度好呢?
图一
图二
13
探究三:板子的长度不同,高度相同,分别沿着斜面拉同 一个重物。
图三
图四
实验结论:在同一高度下,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14
实验六 :抵抗弯曲
实验内容:纸的厚度、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四张不同宽度的纸(1倍宽、2倍宽、3倍宽、4
倍宽)、若干垫圈、10本科学书、四张相同宽度的纸(5cm)。
实验结论: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
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0
实验九:做框架
实验内容:制作框架,并研究其特性。 实验器材:小木棍(卫生筷)、橡皮筋。 实验步骤:
1、做简单框架。 2、观察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 变形。
21
稳定
不稳定
如何让不稳定的四边形框架稳定呢
5 斜面的作用
分组实验 斜面有什么作用。
6 抵抗弯曲
分组实验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7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分组实验 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2
序号
课题
实验类型
观察、实验内容
8 拱形的力量
分组探究 测试纸的承重能力。
9 做框架
分组探究 制作框架,并研究其特性。
10 塔的研究
分组探究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