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毛散文语言的朴实美
析三毛散文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析三毛散文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作者:杨玉霞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1期杨玉霞(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三毛散文语言风格特点表现为“雅俗共赏”。
“雅”表现为典雅、精致、幽默;“俗”表现为通俗、浅显。
本文从语音、词汇、修辞三个方面对构成三毛散文语言雅俗共赏风格的各个语言要素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三毛;散文;雅俗共赏;语言风格[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1-0091-02一、三毛散文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特点语言的表现风格是语言风格的概括体现。
“表现风格,是由于表现手法的异同而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表现手法的异同主要体现在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要素和风格手段上。
”[1]5通过分析三毛散文中语音、词汇、修辞的运用等各方面的特点,综合把握其整体风格,我们认为三毛散文具有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特点。
雅俗共赏是文学艺术的至高至大的境界。
文学作品的雅俗,是指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共同欣赏的雅俗语言。
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能做到雅俗共赏,首要的一点就是语言能否被文雅之士和流俗之人共同欣赏。
1.三毛散文语言之“雅”。
三毛散文之“雅”表现为典雅、精致、幽默。
三毛的文学修养很高,一生痴爱读书,她喜欢把“唐诗宋词新诗,都拿出来诵读,以自己的声音,将这份文字音节的美,再活出它一次重新的生命。
”[2]57例如:《卖花女》:“我们的家居生活虽然不像古时陶渊明那么的陶然,可是我们结庐人境,而不闻车马喧。
”[3]64这句话中引用了脍炙人口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同时进行了活用,使她的散文散发出文雅的书香气息。
同时,三毛注重词语的锤炼,使语言精致又不失幽默。
例如《白手成家》中:“拜金的两个人跪在地上对着钞票膜拜。
”[4]196一个“跪”字简洁生动,将两个所谓的“守财奴”形象描绘出来,语言风趣而俏皮。
2.三毛散文语言之“俗”。
三毛散文语言的“俗”表现为通俗、浅显。
三毛散文的再解读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三毛散文的再解读沈棋匀 徐州工程兵学院摘 要:一直以来,人们对三毛的散文多从创作手法、创作语言、文体特点、人物形象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充分体现了三毛作品的特点和魅力,但三毛散文的字里行间还蕴含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其散文作品中充满着作者的诗性情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情感和自然的态度。
为深入分析三毛散文作品中的诗意性,本文从对诗意人生的忘我追求、语言平淡而充满意境、融情于景体现原生态之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与同仁探讨分享。
关键词:三毛;散文;解读[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47-01三毛的散文是她的创作观和人生经历的体现,在文字中流淌着浓厚的诗意性。
三毛诊视生活,用心写作,在写作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因而,有人说,三毛的散文读起来像诗,让人回味无穷。
在此,笔者在下文中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毛散文中的诗意性。
一、对诗意人生的忘我追求三毛的散文记写其人生,很多都是描写的她在旅途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于流浪的生活的记录。
可以说,三毛早年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处于行走和流浪状态中,她以一种肆意洒脱的方式生活着,在这种步履不息的流浪中,体现了作者对于诗意人生的忘我追求。
在三毛的散文作品中,有很多都能体现其诗意人生之张扬,如《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
这些作品都是三毛描写自己流浪生活的代表作,也是对其撒哈拉沙漠生活的反观,体现了作者栖居异乡的诗意人生。
撒哈拉炙热的沙石、炎热的气候、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成为三毛的人间地狱,而是其享受心灵纯洁的美好热土,这里的空旷、古朴、寂静之环境使三毛获得了极大的心灵感触,并在其作品中有所明示:“几年前我去撒哈拉沙漠,那一番渺茫的天地又给了我无边的启示,物质的欲望越来越淡,心境的清明却是一日亮似一日。
”[1]蓝天、白砂与朴实人情,皆给三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异常艰难的流浪生活中,即便是沙漠亦可成为生活之乐园,只有诗和远方才是三毛的人生追求,因而,流浪在三毛看来也就成就了其诗意人生。
论三毛散文创作的语言审美特质
语|文|世|家—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1期/1月(上)—99论三毛散文创作的语言审美特质钱锦文(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三毛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散文创作家,其散文创作极具个人魅力,在其各式各样的散文创作中可以看出她散文创作的真实性和感情的自然流露。
尤其是在《沙哈拉沙漠的故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通过这样独特的生活感受,展现出她散文清新、自然、朴实的特点。
关键词三毛散文语言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 散文是我国古老的文学体式,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到汉赋的繁盛到散文作为一种文体的确定,体现了散文发展时代的演变。
散文创作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真实性,不仅是取材的真实而且是作者情感的真实。
本文将从三毛的散文集《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为例,探究其散文创作特色。
1语言清新,流于自然对于三毛的作品,作家司马中曾这样描述: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
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
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
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最脍炙人口的作品。
本书由十几篇以沙漠为背景而写成的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
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背着行囊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种种奇遇引出了一个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溢着一种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
语句的长短变化都非常的收放有度,伸缩自如,就像三毛笔下经常流露的似暖阳一般的温情。
2语言的真实性在文中,他的丈夫荷西是一个西班牙人,留着满脸粗犷的胡须,头发也是乱蓬蓬的。
浅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成因毕业论文
试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毕业论文女作家三毛以其色彩斑斓的异国风情,真诚深挚的爱心,质朴而诙谐的文笔,独具神韵的艺术风格,震撼着千千万万颗读者的心。
三毛的作品,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写作只是我的生活记录”,“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我没有办法。
”从题材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没有什么重大现实事件的反映,写的全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生活,自己周围的人和周围狭小的世界;从篇幅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也没有能够震撼整整一个时代的长篇巨著。
然而,她对生活琐事的记录,她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她的浅唱低吟,她的欢乐与悲恸,无不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灵魂,无不清晰的印下她苦苦求索的足迹。
作为人的三毛,对于作为作家的三毛,无异于一座天然的金矿,或者说,她的作品像那种借树根创作的艺术品,无须人工斧凿,只须顺其天然,这是一种自然天成的艺术,所以她只须记录自己的生活,其实是记录她的探索,便有真正的文学,古老而永远年轻的写人生的文学。
不是写一己的人生,还写众人的人生,不是写人生的图景,而是写人生的要义,写她自己和周围的人们是怎样把握自身的存在,写她认为这存在是应当如何把握。
屠格涅夫说过:“在文学天才身上……重要的是我敢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一切东西,重要的是生动的,特殊的自己个人所有的音调。
这些音调在其他每个人的喉咙里是发不出来的。
”①高尔基也曾经教导青年作家:“谁要想当作家,谁就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一定要找到。
”②作家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哪怕找到的自己很微小,但到底是见人所见,发人所未发,是属于自己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一部文学作品,只有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获得永久的价值。
三毛的作品的魅力所在,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风貌,它发出了三毛自己的“生动的、特殊的”,其他人所发不出的声音,她“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自己”。
从美学的观点看,三毛的作品有着“独具风韵别样美”的境界。
一独具风韵别样美的艺术风格三毛,这位“万水千山走遍”的传奇女子,一生走过的是一条曲曲折折、充满神奇色彩的路。
《撒哈拉的故事》语言特色分析
107品 评《撒哈拉的故事》是台湾女作家三毛的成名作、代表作,在潇洒自如、幽默深情的叙述中体现了三毛的人生智慧和现世洒脱心态,弥散着浓郁的异国风情和独特的文学语言艺术魅力。
作品语言以通俗易懂、自然清新的白话文为主,外加典故和诗句,以明快的节奏、幽默的风格,构成了雅俗共赏的语言特色。
一、节奏明快、自然清新的语言在语音上,多用民间通俗的叠音词。
叠音是指音节的重叠。
使用叠音词可以加深读者对描述事物的印象,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感。
三毛在作品中常用的叠音词有三种。
一是AA式。
描写的事物简单活泼,富有韵律美。
例如,《白手起家》中,描写“我没有厌沙漠,我只是在习惯它的过程里受到了小小的挫折”,“小小”一词生动地表达了三毛的乐观、豁达和坚强;“我笑笑点点头,下了楼飞奔我甜甜的小白屋去”中的“笑笑”“点点”,描写动词的叠音连用,读起来节奏明快,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三毛喜悦之情。
“甜甜”一词很好地表达了三毛对沙漠中牧场小屋的喜 爱之情。
二是ABB式。
“砖块接缝地方的干水泥就赤裸裸地挂在那儿”,将“赤裸”重叠成“赤裸裸”巧妙地使用了拟人手法,使得干水泥更具形象性。
三毛看到破房的落寞情感也渲染出来。
三是AABB式。
“打开水龙头,流出来几滴浓浓绿绿的液体,没有一滴水”中的“浓浓绿绿”,浓绿变成叠音后,更加突出了色彩感和音乐感,表现更加有张力,缺水的事实更加触目惊心。
《撒哈拉的故事》语言特色分析李敏魁108品 评在语音上,三毛擅长运用富有立体感的拟声词。
拟声词可以直观地唤起读者听觉想象,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逼真、声情并茂,如写“枪弹咔哒上了膛”“梯子上不时有啪啪的湿块落下来”“我一面跑一面咯咯笑个不停”等。
大量的拟声词,让形象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
多使用短语,整体让人感觉语言明快且流畅。
三毛散文语言大多较简短,句子成分比较简单,以四五个字为主,超过10字以上的句子较少,同时往往用人物对话和独白的形式进行有效表达。
论三毛散文语言的审美特征
一, 朴素自然
阅读三毛的散文, 自然清新气息扑面而 来.所 以,朴素自然是三毛散文语言最重 要的审美特征.
[ 2] 她的语言 "讲真话, 写真情, 绘实景" .三 毛散文朴
素自然审美特征的形成与其性格相关.三毛个性洒 脱坦荡, 率真任性, 我行我素, 是个富有个性 而骨子 里又很叛逆的作家.独特的性格 影响着她的创作. 三毛笔下的生活是一个从没有人写 出来的世界, 她 以自己浪 漫而又 悲怆的 爱情生 活和奇 异艰辛的 流 浪生涯为题材, 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情感性 是任何审美活动的第一品性, 没有情感就 不称其为 审美பைடு நூலகம்动.文学作品语言的情感性不是指一般地带 点直抒胸臆的那种感情色彩, 而是要求文学作品语 言在总体上具有很强的表现性. 也就是说, 文学作品 的语言不仅描写现实的物理世界, 更要抒写人的情
[ 9]
��
现当代文学研究
下妙趣横生的对话: " �给你三根,我们自 己也不多 了. ’ 哈蒂耶对我说, 表情很生硬. �你这盒火柴还是 上星期我给你的, 我一共给 你五根, 你怎么忘了?’ 我生起气来. �对啊, 现在只剩一 根了, 怎 么能多给 你? ’ 她更不高兴了. �你伤害了我的骄傲 . ’ 我也学 他们的口气对哈蒂耶说." 最后一次说这 句话的是 姑卡.有天晚上, 三毛 要去当地国家旅馆 参加一个 酒会, " 发觉平 日一向在 架子上 放着的 纹皮高 跟鞋 不见了, " 却放着一双 "黑黑脏脏的尖头沙漠鞋" .三 毛一看就认出来是姑卡的鞋, 非常生气. 第二天早 晨, 姑卡提着弄脏的高跟鞋 还三毛, 三毛 " 瞪了她一 眼, 将鞋子一把抢过来. �哼!你生气, 生气, 我还不 会是生气!’ 姑卡的脸也涨红了, 气得不得了说, �你 的鞋子在 我家, 我的 鞋子还 不是在你 家, 我比 你还 要气.’ " 三毛听到这荒谬透顶的 解释, 忍 不住大笑 起来.接着, 又一段对话语言更为精彩. " �姑卡, 我 先问你, 你再 去问问 所有邻 居的女人 , 我们这 个家 里, 除了我的 牙刷和 我的丈 夫外, 还有 你们不 感兴 趣不来借的东西吗?’ 她听了如梦初醒, 连忙问: �你 的牙刷是什么样子的?’ 我听了激动地大叫: �出去, 出去.’ 姑卡一面退一面说: �我只要看看牙刷, 我又 没有要你的丈夫, 真是 ��’ 等我 关上了门, 我还听 见在街上对她另外一个女人大声说: �你看,你看, 她伤害了我的骄傲.’ " 三处用了 "伤害了我的骄傲" 这句话, 意味丰富, 幽默风趣. �白手成家� 写丈夫发 了薪水,夫妇两人高兴地跪在草席 上一边数钱, 一 边筹划着购物来装修他们简朴的家.三毛用了这样 的语言: "拜金的两个人跪在地上 对着钞票膜拜." 夫妇两人并非是守财奴, 这种夸张的语言与 实际情 形构成强烈的反差, 使语言风趣而俏皮.还是在 �白 手成家� 中, 描写家里万事俱备, 美中不足 的是没有 花草, 于是三毛和荷西 一起去沙漠中唯一的 总督家 后花园 "挖" 花. "那个晚上, 我们爬进了总督家的矮 墙, 用四只手拼 命挖他 的花. �快 , 塞在塑胶 袋里, 快, 还要那一棵大的爬藤的.’ �天啊, 这个鬼根怎么 长得那么深啊!’ �泥土也要, 快丢进来.’ �够了吧! 有三棵了. ’ 荷西轻声问. �再要一棵, 再一棵我就好 了.’ 我还在拔.突然, 我看到站在总督前门的那个 卫兵慢慢 踱过来了 , 我吓得 魂飞胆裂 , 将大包 塑胶 袋一下塞在荷西胸前, 急叫他 , �抱住我, 抱紧, 用力 亲我, 狼来了, 快!’ 荷西一把抱住我, 可怜的花被我
三毛散文读后感
三毛散文读后感篇一:三毛作品读后感三毛,读你万水千山走过用一周的时间,品完了三毛的一生。
发现自己爱上了这样一个气质风华,特立独行的奇女子。
与三毛结缘,从她的佳句开始。
无数条充满哲理的语言,写满笔记本的首页,也镌刻在内心,她曾说,“每个人都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都是在流浪”;她曾说,“如果有来生,要成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撒下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从不依靠,从不寻找”······这些美美的句子,伴我度过困惑迷茫的日子.走进三毛,从《撒哈拉的故事》开始。
她与荷西的爱情,如夏花绚烂,而又匆匆落幕。
他们曾用六年的时间错过,七年的时间相守,却在余下的一生别离。
诸多的遗憾伤感,诸多的心疼无奈,齐聚心头,汇成一股汪洋,泛滥成灾。
但她却又无比幸运,至少,在独自漂泊的时候,有一位男子,愿意追随她,牵着她的手,许她一个天荒地老。
在三毛的笔下,朴实的语言中,叙说着与荷西在沙漠中度过的艰难却又无比美好的时光,淋漓精致地诠释了她的一段平淡美好的爱情,温暖了读者的心窝。
然而,所有的美景,随着荷西的意外而支离破碎,为你流泪,为你心酸,却无法改变这个悲惨的事实。
曾经我痛恨这个世界,为什么悲剧总是意外发生?为什么美好不能永恒?了解三毛,从前天看完白落梅撰写的《你为锦瑟,我为流年》开始。
我才发现,我曾经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
三岁开始与书籍结下不解之缘,注定了与烂漫的童年背道而驰,把自己尘封在各种书籍的海洋里,让她有了超凡脱俗的心境。
无比庆幸,她的家庭给了她追求精神生活的保证,才有了她的义无反顾。
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惨淡的阴影,却总会在山穷水尽时指派天使来救赎,然而幸福于她,总是飘忽不定。
曾被老师羞辱,六年的暗无天日,一位画家带来了第一缕阳光,陆续的几位老师,打开了她的世界,她的心房。
却又如过客般,匆匆而来,匆匆而走。
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研究
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研究目录摘要 (4)Abstract (5)引言(导言\绪论) (6)一、自由广阔的话语空间 (6)二、悦耳赏心的节奏和音调 (8)三、清新自然、毫不晦涩的风格 (9)四、朴素优雅的展开与融入方式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摘要本文从语言本体论的视角去探讨考察三毛做的语言特点,我们在话语空间、节奏音调、文体风格等方面发现三毛散文语言的朴素、优雅,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
三毛散文的这种生动、富有个性的语言,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融,而且融合了现代精神。
关键词:三毛;语言;天然;朴素;优雅AbstractThe passage talks about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Sanmao’s pro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b ontology language, which reveals its plainness, elegance and the natural beauty without any decorations in the language of Sanmao’s prose in terms of Words space, Rhythm and Literary style, etc. The dynamic and highly individual San mao’s prose not only embodie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harmonizes modern spirit.Key words: Sanmao; Language; Natural beauty; Plainness; Elegance.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研究导言三毛,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
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三毛作品的语言魅力及其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文化与艺术163作者简介:杜希(1990— ),女,汉族,贵州贵阳人。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三毛的文字十分感性,不乏睿智和幽默,同时还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人们热衷于研究三毛和她的作品,主要就是因为三毛作品中所渗透的自然与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打动读者,给人们带来了良好的阅读与生活体验。
本文主要三毛作品的语言魅力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作品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一、研究三毛作品语言的必要性三毛的文字幽默、质朴、充满生趣,见字如见人,透过三毛的文字,不难发现她丰富的灵魂与内心世界。
作为一名知名作家,三毛并没有被名利所累,而是始终用她的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生活。
三毛的散文有许多语言非常生动,读者可以感受到她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她所拥有文学天分。
三毛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她的作品也在从青涩迈向成熟。
早期的三毛作品,如《雨季不再来》,虽然文采飞扬,但却不够成熟。
三毛来到沙漠居住后,她的文字就开始更加真挚、自然、简洁,直抒胸臆,令人沉醉。
透过这样的作品,就可以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三毛,尽管撒哈拉的环境看上去很枯燥单调,但却并没有扼杀三毛的灵感,反而使她更加富有灵气,灵感如泉涌般袭来。
尽管三毛的丈夫荷西不幸去世,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她的作品中多出更多的凄美感,还有一种无可名状的忧伤,却给人以更加强大的感染力。
三毛作品语言简练,不乏幽默成分,处处散发着真、善、美。
三毛对生活充满热爱,她的文字洒脱、写意,无拘无束,能够使读者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通过三毛的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体验,就像她在耳边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故事,使人们情不自禁地与三毛的文字贴近,深刻感受到她生命中的温暖,以及思想上的深度。
时至今日,三毛真挚而具有生活感的语言依然可以感动着广大读者。
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之中,人们每天穿梭在车水马龙之间,忙碌着自己的生活,却逐渐丧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通过三毛的文字却可以为人们干涸的心灵中注入一汪泉水,使得人们不会继续迷失自我,在文字中找到自我,回归本真。
论三毛中期散文的艺术魅力
论三毛中期散文的艺术魅力“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当这首歌开始流传的时候,一个名字也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那就是它的词作者,台湾女作家三毛。
不仅是歌词,三毛的作品和她的人格魅力更是吸引读者。
“人生苦短,不喜平淡。
”逃学、苦恋、远走高飞、沙漠中美妙的爱情……以及最后自断生命,她大喜大悲、有笑有泪,她很流浪,也活得很精彩;她在寻找心灵的故乡。
三毛的作品充满使人一愣一惊继之一喜的传奇性;三毛自身充满奇特而动人的神秘性;她的真性真情,是动人而美丽的。
在文学这个领域里,三毛作为一个女作家实在算不了什么。
可是,在她那些浅近的作品里,总有一些东西在呼唤着人们,吸引着人们,使人如饮苦茶,回味无穷。
三毛作品的体裁如何归属,评论者分歧颇多。
三毛自称是“自传”,也有人称作小说或游记,但更多的人称其的作品为散文。
不管体裁如何划分,三毛的作品其真人真事、真景真情都强烈地吸引着读者,让人感到心灵的震颤。
奇女子的自传人生三毛把自己的作品称为“自传”。
确实如此,与一般的自传一样,三毛作品里始终都有一个作为第一人称的“我”存在。
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的三毛以及实际生活中的三毛,可谓是三位一体,这就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对人物的兴趣和评价直接导向了作者本人。
这就是读者体会三毛人格形象的基础,因此,她的人生经历也就与她的创作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三毛,本名陈平,浙江定海人,1943年3月26号(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
她的父亲陈嗣庆是一名律师,母亲缪进兰。
1948年,六岁的陈平岁父母去了台湾,并在台湾开始上学。
50年代台湾的小学存在很多刻板的清规戒律,甚至还有体罚。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小的陈平格外向往自由,向往成长。
上中学后,由于受到数学老师的不公平对待,陈平开始了长达7年的自闭生活。
她不再去学校,而是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
这时,她的父母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使女儿走出自闭症,父亲不仅亲自教她古典文学和英文,还请人教她学钢琴,学山水画,习花鸟。
三毛散文作品的语言特色解读
三毛散文作品的语言特色解读作者:林芳宇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02期摘要:本文主要以三毛散文作品的语言特色解读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语言文化发展趋势为依据,从明朗坦率、活泼幽默;浅显易懂、思想丰富;真实朴素,含有悲情意味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说明并探讨,进一步对三毛散文作品的语言特色加以解读,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三毛散文作品;语言特色;解读著名的三毛为成出生在台湾省的一个女作家,《我的宝贝》《哭泣的骆驼》《月季不再来》等皆是三毛的代表作品,其创作的散文皆具有个性化特征,散文的内容更是通俗易懂、丰富多彩。
语言为文学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三毛创作的散文作品可以充分的体现出语言特色,以下为笔者对三毛散文作品的语言特色解读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明朗坦率、活泼幽默三毛的散文语言特征具有明朗坦率、活泼幽默的特点。
基于三毛的人生经历,其有过流浪的经历,让人感触最深的是沙漠的描写,在人们的普遍思想中,认为沙漠的特征为荒凉与孤独,在三毛眼中却是热情与惊奇,可以说沙漠为三毛对思想最高境界的追求,在《沙漠观浴记》中,描写的是一些在沙漠中的经历,在读者阅读一遍之后,不能理解沙漠代表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但是文中提到:将自己的人生交给了陌生的那片土地。
由此可以了解到在沙漠空旷的土地上,三毛度过了人生中最洒脱的日子,幸福便是与自己的丈夫流浪在沙漠土地中,同时文章将流浪的点滴加以记录,自然的表现出三毛自身自由洒脱的性格,进而展示出三毛散文作品语言的明朗坦率特征。
三毛散文作品《沙漠中的饭店》,可以显示出语言具有活泼幽默的特征。
在一片荒凉的沙漠中,三毛自己内心对周围事物充满的好奇心,所以三毛成立了煮菜的“饭店”,并且在散文中提到:做给丈夫吃的菜为“粉丝鸡汤”,丈夫问:什么东西?细面吗?我:这个啊,是“雨”。
又如:我认为自己的婚姻比较自由,这个面是春天的细雨,因地点是高山,所以被冻住了,这是非常不容易买到的。
真挚的人生体验情感的自然咏叹_论三毛散文语言的率真美_谢卫平
第24卷第4期2002年7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4No.4Jul.2002真挚的人生体验情感的自然咏叹———论三毛散文语言的率真美谢卫平(湖南工程学院人文系,湖南湘潭411101)摘 要:三毛这位饮誉文坛的作家,她的散文,以其对生活、对亲人、对祖国的绵绵深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她的散文美,主要体现在内质上,即以至真至诚至纯的感情,叩响读者的心弦。
讲真话、写真情、绘实景是三毛作品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三毛;散文;率真;逼真;真诚中图分类号:I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82(2002)04-0091-03 散文,常常取材于日常故事,着笔于事物细处,却偏偏能够让人从平凡之中辨出新异滋味,在细微之处窥见宏旨精义,做到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其中原因,最重要的是一个“情”字,情是拨动人们心弦的琴键。
古人云:“情生文”、“文生情”、“情至而文至”,因此,缺乏真情实感的作家,绝对写不出好的作品。
三毛就是一位感情真挚的作家。
她所写的异国风光、他邦情调的作品,之所以深深地吸引读者,打动人心,是由于她善于开拓展现十分丰富的情感世界,真实,以情动人,有着日记式的随意性,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些纯情和真诚。
三毛曾说:“我的作品只是我生活的记录。
”“我没有虚构故事,因为我这个人不能作假,奇怪的是有些作假的那么真实,也许你叫我写别人的事,八成写得不真实,因此,我相信这一辈子都只能写自己的事了。
”[1]三毛不必为塑造主人公而烦恼,不必为故事情节冥思苦想。
她只是俯拾生活中细微的事,写各国的风俗人情,抒发内心的感受。
因此,她的作品没有一丝牵强附会,矫揉造作,从而雅俗共赏。
无论是对亡夫的痛悼,对人情如纸的社会的憎恶,对邻居、朋友的看法,对异国风俗的评赏,她都毫无保留地写出来。
浅谈三毛散文艺术魅力
真挚隽永的情感————三毛散文艺术魅力摘要论文认为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她的散文世界就是她散文的生命世界,读解三毛散文世界即是读解三毛,三毛的散文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点,三毛散文语言中具有很强的人文气息,她的散文是一部礼赞生命的生命纪实,平中出奇,淡中见雅,强烈抒情。
三毛笔下的“情”具有审美的多层次性。
她的散文作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因理生情,因情与情的冲突而生情,因情与理的矛盾而生情,形成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情发于心,落笔成文的独特风貌。
在传统的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散文基础上向前跨出了一步。
关键词三毛;散文;情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三毛(1943——1991)本名陈平,浙江定海人,生于四川重庆,是台湾八十年代著名的畅销书作家。
内心细腻敏锐、感情丰富、梦想和现实真假不分的三毛以她传奇、浪漫、潇洒的人生以及《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作品,在台湾内外多次掀起过“三毛热”,震撼了千万读者的心灵。
为什么三毛会拥有如此多的读者呢?很多专家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这样说过:“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
许多年里,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
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样的作家。
”与一些著作等身的名家相比,三毛显然算不了什么,但她的文章却赢得了海内外一大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在我们当中曾经掀起了一段为时不短的“三毛热”。
三毛以她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构筑起一个自我生命的散文世界。
它也许永远无法成为经典性的文学文本,但正如贾平凹所说的,三毛是一个真正的作家,这是因为她是用生命去写作,其散文世界即是其自我生命存在的世界。
读解三毛散文世界即是读解三毛。
而笔者认为,三毛作品的魅力根源于一个“情”字,她是一位在散文领域内处理人情感的诗人。
“人生苦短,不喜平淡。
”逃学、苦恋、远走高飞、沙漠中美妙的爱情……以及最后自断生命,她大喜大悲、有笑有泪,她很流浪,也活得很精彩;她在寻找心灵的故乡。
三毛散文语言特色研究
《三毛散文语言特色研究》摘要:在《沙漠中的饭店》中,三毛悠然地记叙她“中国饭店”开张后做给丈夫吃的第一道菜“粉丝煮鸡汤”,“话说第一道菜是粉丝煮鸡汤,他喝了一口问我:‘咦,什么东西,三毛散文语言艺术特色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不同阶段的散文语言特色影响一个个时代中的读者,作者简介:麻哲齐(1994-),女,回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学摘要:台湾女作家三毛一生以散文创作为主,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坛走红,并一直风靡至今。
三毛散文语言成为其作品中的闪光点,也因其散文独到的语言特色形成独属于她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一股朴实、自然又耐人寻味的力量。
三毛以其明朗率性、俏皮幽默、通俗浅显、感情丰富的语言特色,朴素写实与具有悲伤情怀的语言风格走进群众视野并融入读者内心,因此对三毛散文语言艺术特色的探索研究,是深入认识三毛散文必不可少的途径。
关键词:三毛散文;语言特色;风格本文透过三毛笔下的文字对其语言风格及其艺术特色进行探索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了解评论三毛散文。
一、明朗率性、俏皮幽默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社会整体色彩由沉闷阴郁转向光辉明朗,这个阶段的文学作品大多以“反思”、“批判”、“改革”、“进步”为主题,思想也从较为压抑转向开放,文学创作从低谷状态逐渐回暖。
秉持不被世俗文学同化,保持自我本真的三毛便以其明朗率性、俏皮幽默的语言特色走进人们视野并迅速占领一席之地。
三毛散文明朗率性的语言艺术的形成与其性格分不开,她是个个性随性坦荡,率真任性,骨子里有着一股不安分、叛逆劲的人,三毛曾说自己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但凡是妨碍她心灵自由的事情,她绝不会妥协。
个性中的不羁造就了她散文创作的语言特点。
网络上有这么句流行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话当年的三毛是实实在在的实施过的。
谈起三毛的流浪人生轨迹,最让人醉心的绝对是摩洛哥那一片神秘而有趣的撒哈拉沙漠,人们习以为常认为险恶、荒凉、原始的沙漠在三毛笔下却是奇妙、热情、纯粹。
毕业论文:三毛散文的艺术特色
毕业论文:三毛散文的艺术特色试论三毛散文的艺术价值与大众审美情趣摘要:历年来,三毛的散文备受广大读者的喜欢,这是与她的散文独特的艺术价值分不开的。
要检验三毛的散文是否具有艺术价值必须回到大众或者广大读者中去,同时从大众对三毛散文的喜欢程度或是喜欢她散文里面的什么,又或多或少地得知一些关于大众审美情趣方面的一些信息。
所以说在评论一件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时只有与大众的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才有意义。
关键词:三毛散文艺术价值大众审美情趣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地方感受到了不同地方的自然风光、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人情百态,看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并通过散文的这种文体形式将她的这种心理体验和所见所闻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价值,而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价值,符合了大众的审美情趣,才使得她的散文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一、三毛散文的艺术价值什么是艺术价值?所谓的艺术价值主要是指一件艺术品所代表的作者的艺术个性,风格。
所反映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个性越典型,其艺术价值也就高。
所以说,“三毛散文的艺术价值”指的就是三毛散文所代表的属于三毛的艺术个性,风格。
艺术品是艺术家个性的表现,不同的个性的作家自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那么毛散文的艺术价值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探索的意味在里面,探索生命以内的东西。
三毛与琼瑶是同属于一个时期的作家,她们同样地追求浪漫,可两者的创作风格却完全不一样,琼瑶追求的是生命以外的东西,比如说她的写的言情小说,表现的爱情都是很唯美的,男女主人公似乎不吃人间烟火,他们的爱情完全是脱离生活实际的,生活本身的。
琼瑶的言情小说作品给读者构造的是一个很虚幻的世界,我们可以在幻想中得到这种唯美爱情的自慰,台词是那么的华丽,煽情,动人,什么“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可在现实中却是不可求的,琼瑶创造的世界,我们只能作为一个旁者去观看,可我们却难以把它跟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朴实真挚,格调高雅
朴实真挚,格调高雅作者:刘艺星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7期摘要:三毛是台湾地区著名的作家,在我国整个文学史上,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三毛的一生创作出来了非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这些散文语言朴实无华,但却真挚感人;经常运用一些成语和古典诗词等,雅而不俗,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三毛;散文;语言风格散文是三毛的主要创作内容,一生出版了14本散文集,包括《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等我们比较熟悉的篇章;当时三毛在整个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旋风,其散文语言色彩的个性化特点是主要原因。
如今,很多人都执着于探索作品内容,注重褒贬,而没有充分重视其散文语言。
在文学作品中,文学语言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内容,因此,积极研究三毛散文语言,可以帮助我们对其作品更加客观的评价。
一、朴实真挚,生动传神三毛经常标榜自己,用我的手来抒写我的口,她自己讲过,文字并不深,即使一个小学生都可以看懂,老少皆宜;事实也如此,三毛散文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朴实真挚;研究我国整个文学史,很多作家都采用了通俗语言,其中比较有典型性的是唐朝白居易,他要求自己写的诗,老人都能够理解。
老舍也仅仅用2000多个常用字,就写出来了《骆驼祥子》。
虽然三毛的散文,采用的语言都比较的通俗朴实,但是却将十分丰富的内容给表达了出来;以《爱的寻求》为例,“这是一张已经四周都磨破角的照片,里面是一个阿拉伯女子,穿着欧洲服装”。
在本篇文章中,介绍了一个沙漠青年,寂寞孤独,对一个阿拉伯女子痴恋情深,甚至这个姑娘还骗他钱财。
在这个故事中,将口语句式大量运用过来,甚至在全篇文章中没有一个字眼是生僻的。
在描写女子照片时,“四周都磨破了角”,说明青年十分迷恋这个姑娘;在描写女子外貌时,“如果真人来了,加上香粉味,一定更精彩”;短短两句话,女子身上的香味仿佛可以被我们所闻到,并且在走来的过程中,皮鞋和首饰还会发出声响,我们抬起头来,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令人眼花缭乱。
从《撒哈拉的故事》看三毛作品的真实美
从《撒哈拉的故事》看三毛作品的真实美三毛是享誉文坛的女作家,是最富于传奇色彩和性格魅力的女作家。
在80年代上海大学生中进行的问卷分析报告,其中“你认为较好的台湾作品有哪些﹖”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等就稳占前四。
她甚至被称为“一代人的青春导师”。
80年代至90年代大陆掀起三次“三毛热”,这表明了三毛及其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在读者中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毛以其特立独行的作品与人格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
她笔下色彩缤纷的异国情调,字里行间的爱心,以及文中时刻迸发出的诙谐、机智,无一不在60年代、70年代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她那沛然的生命感,使她能把很多凄怆的际遇,都写得生气勃发,洒脱浑厚。
正如她自己所说,“有时向生活中另找乐趣,亦是不可缺少的努力和目标”。
三毛经典的流浪形象,以及寻求远方、渴望自由的论调,在大陆引发几十年经久不息的热潮。
三毛的散文,以其对生活、对亲人、对祖国的绵绵深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她的散文美,主要体现在内质上,即以至真至诚至纯的感情,叩响读者的心弦.讲真话、写真情、绘实景是三毛作品的魅力所在.现以《撒哈拉的故事》为例谈谈三毛作品的真实美。
一、真实的情感。
三毛明确宣称,她的写作是“游于艺”,“写作只是我的游戏之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
”这里的含义并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强调兴之所至,即成文章;一切率性而为,并非刻意追求。
需要指出的是,“游于艺”作为三毛的一种文学观念,主要包含了她对文学的功能、文学的价值、写作的动机与心态等一系列问题的自我理解,它并非创作态度上不负责任的“玩世”,也不是写作过程中随心所欲的涂鸦。
事实上,写作在她不仅仅是游戏,那是一生的执著。
潇洒天涯的同时,伴随着艰苦、单调的沙漠人生;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的文字背后,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却用尽了叙事的苦心。
三毛父母说女儿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六亲不认”,“生死不明”,正是对三毛文学苦心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