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同名

合集下载

2023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

2023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班级拟召开“家在河南”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共4分)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河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原儿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①(详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核心区,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兴.业。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在中原大地留下星罗②(其棋)布的文化遗迹。

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就从了解我们的家乡河南开始吧。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2分)A.pǔ xīng mòB.bǔ xìng mòC.bǔ xīng màiD.pǔ xìng mài(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分)2.小豫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8分)3.小豫感觉用文字呈现汉字文化发展史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片的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

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

(4分)4.小豫想为下面幻灯片中的文字选配一幅插图。

A、B两幅备选图中,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简述理由。

(3分)5.小豫想用一组排比句为班会作总结,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

(3分)同学们,河南文化如万里长河,我们今天掬起的不过是几朵浪花;河南文化如鸿篇巨制,我们今天欣赏的不过是几个片段;河南文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全面地了解河南,更深刻地理解河南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共16分)老兵和军马①“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

“为什么想当兵?”招兵连长问。

“奔出息。

”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同名8785)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同名8785)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同名8785)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执拗.∕拗.口仆.从∕风尘仆.仆识.文断字∕博闻强识.B.揪.心∕铁锹.茁.壮∕相形见绌.千丝万缕.∕屡.见不鲜C.殷.红∕殷.实粮囤.∕囤.积居奇落.叶归根∕丢三落.四D.训.诫∕驯.良挟.持∕狭.路相逢歇.斯底里∕精疲力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汲取阑珊美轮美奂怡笑大方B.闲遐瓦砾牵强附会相得益彰C.窒息束缚融汇贯通斩钉截4.名著阅读。

(4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的缺点并存。

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

①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②鲁智深(《水浒》)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阅读经典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深入和拓展的关系。

①,也要在其他领域里进行拓展阅读。

其次,要处理好有意和无意的关系。

既要有意识地主动阅读,也不要忽略无意间的随手翻阅。

最后,②。

既要像蚂蚁那样精于贮存,还要像蜜蜂那样善于加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共8分)(1)2016年3月5日,《河南日报》推出“文明河南志愿服务进行时”专栏。

本期准备报道与“志愿服务站”相关的事迹,请根据下面材料,为本期拟一个标题,写在方格中。

书写要正确、端正、整洁。

(不超过16个字)(3分)要城市的街道社区,有不少志愿服务站。

志愿者们通过服务站了解附近居民的生活状况,长期开展帮扶困难群众、家电维修、法律援助、就业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还定期举行“邻里节”活动,引导邻里之间互相帮助,让人们随时随地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201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

201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

201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吕加点的字,毎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舌苔.∕苔.藓背.蒌∕背.水一战凶神恶煞.∕煞.有介事B.摄.取∕威慑.菱.角∕模棱.两可提高警惕.∕晶莹剔.透C.喷.泉∕喷.香相.册∕刮目相.看烟消云散.∕散.兵游勇D.崎.岖∕绮.丽瞭.望∕撩.动心弦捷.足先登∕目不交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桑梓搏弈风向标就地取材花样迭出B.恻隐逗留擎天柱矫揉造作学以致用C.踊跃弥漫琢木鸟人情世故明察秋毫D.玄虚赃物吉祥物声名雀起温文尔雅3.古诗文默写。

(共8分)(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为实现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成长需要榜样。

以范仲淹为榜样,学习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的远大抱负;以龚自珍为榜样,学习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的奉献精神。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的故事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请从下面两个与武松相关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

①景阳冈打虎②醉打蒋门神(2)有人说:“你是谁,决定了你的起点;和谁在一起,才决定你的终点。

”下面名著中的人物,你会选择和谁在一起?请结合与人物相关的情节说说你的理由。

①《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朱赫来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迎春花,又名金梅、金腰带、小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河南中考语文副卷答案解读

2019河南中考语文副卷答案解读

2019河南中考语文副卷答案解读1、1《劝学》的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54.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在抗击疫情时期,众多“莘莘学子”通过空中课堂网络直播等方式在家学习。

B.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正确答案)C.夕阳西下,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D.在演讲比赛中,钟明“夸夸其谈”,最终以优异表现获得一等奖。

3、1《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1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被公认为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②(辇)来于秦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⑤可怜(焦土)⑥(朝)歌(夜)弦[单选题] *A. ①②⑥(正确答案)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6、《雨中登泰山》作者是[单选题] *李建李健吾(正确答案)李白李康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嗜好shì厌恶èB、崇高chóng 熔化róng(正确答案)C、补偿chǎng结缘yuánD、包揽lǎn 苦难nán8、1演讲又称演说或讲演。

它是指演讲者面对听众,就某一个问题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社会活动。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脉脉mò忏悔chàn(正确答案)B、狙击zǔ鸟瞰kànC、抨击pēng 发酵xiàoD、干涸hé百舸争流kě10、下列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贾宝玉:性格叛逆,鄙视功名利禄,大胆质疑程朱理学。

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班级开展“知河南,爱河南”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

1. 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其中有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少林寺、久①(符负)盛名的学府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等。

这些历史建筑宛如镶嵌在② (崇祟)山峻岭间的颗颗明珠,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

数千年来,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何为“天地之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 小组成员梳理了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构建过程,请你根据提示,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

2012年9月,郑州东站开始运营时,只有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与郑西高铁在此交会,“米”字只是一个反写的“厂”字。

2012年12月,京广高铁郑州至石家庄段通车,反写的“厂”字化身“丫”字,“米”字形高铁网初步架构。

2014年7月,郑州东站进入“逢车必停”时代。

随后两年,郑太高铁郑州至焦作段、徐兰高铁郑州至徐州段先后开通,“丫”字变为“十”字加一“、”。

至此,“米”字形高铁网“十”字定框。

2019年12月,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郑阜高铁相继开通,“米”字只差东北方向的最后一撇,“米”字形高铁网已基本具备整体形态。

2023年12月,济郑高铁全线贯通,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

3. 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与河南小麦育种有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

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201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

201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

201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1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圈.养∕圈.点宿.舍∕风餐露宿.博闻强识.∕识.文断字B.畜.牧∕牲畜.间.距∕亲密无间.落.叶归根∕丢三落.四C.迟钝.∕混沌.中枢.∕呕.心沥血唾.手可得∕捶.胸顿足D.坠.落∕堕.落沼.泽∕千里迢.迢根深蒂.固∕缔.结同盟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誊写怠慢哈蜜瓜名列前茅刻不容缓B.擅长蔚蓝催化剂甘败下风斩钉截铁C.即使篡改候车室沁人心脾融汇贯通D.斟酌契约座右铭物竞天择掷地有声3.古诗文默写。

(共8分)(1)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渴望受到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天之美,仪态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那清新的早春是韩愈心中最好的时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那迷人的花草是白居易眼中最爱的春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芬芳的桃林是陶渊明梦想的源头。

4.名着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往昔,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过去”。

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

①《五猖会》②《狗·猫·鼠》(2)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善于“以诗解文”。

下面描写打斗场面的两段诗句,出自不同的名着。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D瓶墨汁和一本《智永真草千字文》。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介绍说:“我们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培养成书法家,而是通过书写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精神。

”材料二近年,全国兴起书法热。

软笔书写可以欣赏宣纸上游云惊龙的神来之笔,硬笔书写也可以带领人们进入令人心醉的艺术境界。

练习者和观赏者不断细究字形,无形中实现了对汉字“详细记忆”的回归,有益于传承汉字文化。

材料三(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谈谈汉字书写的意义。

(3分)(2)阅读材料三的漫画,请按合理的顺序介绍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共16分)遥远的上豆花①土豆是东北人的看家菜,在北大荒,菜地里种得最多的就是土豆。

在半人高的萋萋荒草面前,土豆花越发显得微不足道。

刚来北大荒的那几年,我并没有注意过土豆花,甚至以为土豆是不开花的。

②我第一次看到并认识土豆花,是来北大荒三年后的那个夏天。

那时候,我在队上的小学校里当老师。

有一天,我发现一个女孩子好多天没来上课,心里很是惦记。

一问,学生七嘴八舌嚷嚷起来:她爸不让她上学了!③在当地,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一般就不让女孩子上学,留在家帮忙干活,那时候,我心里充满了自以为是的悲天悯人的感情和年轻人涌动的激情,于是我去了这个女孩子的家。

④她是老李头的大女儿,上学晚,那一年她十三四岁。

她家在菜地最边上,荒原上开出一片地,盖起了茅草房。

她正在菜地里帮爸爸干活,看见我,高声叫着“肖老师”,从菜地里跑了过来。

⑤老李头不善言辞,但很有耐心地听我把劝他让女儿继续上学的话砸姜磨蒜地说完,而后翻来覆去只是说:“我也是没有办法呀,家里孩子多,她妈妈又有病。

我也是没有办法呀!”他女儿眼巴巴地望着我,又望着他。

一肚子话都倒干净了,我不知道再说什么好。

在沉重的生活面前,同情心显示不出一点分量。

⑥老李头的女儿送我,我不敢回头看她。

走出菜地的时候,她安慰我:“没关系的,肖老师,在菜地里干活儿也挺好的。

【中考真题】河南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中考真题】河南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中考真题】河南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23分)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其中有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少林寺、久①(符负)盛名的学府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等。

这些历史建筑宛如镶嵌在②(崇祟)山峻岭间的颗颗明珠,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

数千年来,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何为“天地之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成员梳理了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构建过程,请你根据提示,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

4.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与河南小麦育种有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

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促进了优质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河南小麦的丰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①每一个优质麦种都凝聚着育种人的智慧②多个“第一”的背后,优质麦种是关键③创新集成了多套小麦育种技术体系④河南小麦育种人综合利用远缘杂交、分子标记等技术5.小组成员想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焦裕禄同志的故事,需要给下面文字材料配一幅图。

A、B两幅备选图,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组成员围绕活动主题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分)1. 卜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冋的一项是【 】(2分) A . 执拗/拗口 仆从/风尘仆.仆 识文断字/博闻强识 B . 揪心/铁锹茁壮/相形见绌. 千丝万缕/屡见不鲜 C.殷红/殷实 粮囤/囤积居奇 落叶归根/丢三落四 D. 训诫/驯良 挟持/狭路相逢 歇斯底里/精疲力竭.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 汲取 阑珊 美轮美奂 怡笑大方B. 闲遐 瓦砾 牵强附会 相得益彰C. 窒息 束缚 融汇贯通 斩钉截铁D . 赡养 涣散 如法炮制 唾手可得3. 古诗文默写。

(共8分)(1) ___________________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2)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___________________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 修《醉翁亭记》)(3)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了戍边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心理。

(4)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核心素养”方面的资源。

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系寒士,体现出的是“社会责任” ;林则 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趋之”心怀国家,体现出的是“国家认同”;王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诗中有画,体现出的是“审 美情趣”。

4•名著阅读。

(4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的缺点并存。

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 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

① 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②鲁智深(《水浒》)5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2018年度河南地区中考语文试卷(副卷)

2018年度河南地区中考语文试卷(副卷)

201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圈.养∕圈.点宿.舍∕风餐露宿.博闻强识.∕识.文断字B.畜.牧∕牲畜.间.距∕亲密无间.落.叶归根∕丢三落.四C.迟钝.∕混沌.中枢.∕呕.心沥血唾.手可得∕捶.胸顿足D.坠.落∕堕.落沼.泽∕千里迢.迢根深蒂.固∕缔.结同盟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誊写怠慢哈蜜瓜名列前茅刻不容缓B.擅长蔚蓝催化剂甘败下风斩钉截铁C.即使篡改候车室沁人心脾融汇贯通D.斟酌契约座右铭物竞天择掷地有声3.古诗文默写。

(共8分)(1)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渴望受到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天之美,仪态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那清新的早春是韩愈心中最好的时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那迷人的花草是白居易眼中最爱的春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芬芳的桃林是陶渊明梦想的源头。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往昔,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过去”。

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

①《五猖会》②《狗·猫·鼠》(2)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善于“以诗解文”。

下面描写打斗场面的两段诗句,出自不同的名著。

请任选一段,写出名著的名称,并简述与诗句相关的情节。

①九齿钯,降妖杖,二人相敌河岸上。

这个是总督大天蓬,那个是谪下卷帘将。

201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副卷)

201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副卷)

201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圈.养∕圈.点宿.舍∕风餐露宿.博闻强识.∕识.文断字B.畜.牧∕牲畜.间.距∕亲密无间.落.叶归根∕丢三落.四C.迟钝.∕混沌.中枢.∕呕.心沥血唾.手可得∕捶.胸顿足D.坠.落∕堕.落沼.泽∕千里迢.迢根深蒂.固∕缔.结同盟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誊写怠慢哈蜜瓜名列前茅刻不容缓B.擅长蔚蓝催化剂甘败下风斩钉截铁C.即使篡改候车室沁人心脾融汇贯通D.斟酌契约座右铭物竞天择掷地有声3.古诗文默写。

(共8分)(1)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渴望受到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天之美,仪态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那清新的早春是韩愈心中最好的时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那迷人的花草是白居易眼中最爱的春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芬芳的桃林是陶渊明梦想的源头。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往昔,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过去”。

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

①《五猖会》②《狗·猫·鼠》(2)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善于“以诗解文”。

下面描写打斗场面的两段诗句,出自不同的名著。

请任选一段,写出名著的名称,并简述与诗句相关的情节。

①九齿钯,降妖杖,二人相敌河岸上。

这个是总督大天蓬,那个是谪下卷帘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执拗.∕拗.口仆.从∕风尘仆.仆识.文断字∕博闻强识.B.揪.心∕铁锹.茁.壮∕相形见绌.千丝万缕.∕屡.见不鲜C.殷.红∕殷.实粮囤.∕囤.积居奇落.叶归根∕丢三落.四D.训.诫∕驯.良挟.持∕狭.路相逢歇.斯底里∕精疲力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汲取阑珊美轮美奂怡笑大方B.闲遐瓦砾牵强附会相得益彰C.窒息束缚融汇贯通斩钉截铁D.赡养涣散如法炮制唾手可得3.古诗文默写。

(共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戍边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心理。

(4)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核心素养”方面的资源。

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系寒士,体现出的是“社会责任”;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趋之”心怀国家,体现出的是“国家认同”;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诗中有画,体现出的是“审美情趣”。

4.名着阅读。

(4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的缺点并存。

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

①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②鲁智深(《水浒》)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阅读经典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深入和拓展的关系。

①,也要在其他领域里进行拓展阅读。

其次,要处理好有意和无意的关系。

既要有意识地主动阅读,也不要忽略无意间的随手翻阅。

最后,②。

既要像蚂蚁那样精于贮存,还要像蜜蜂那样善于加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共8分)(1)2016年3月5日,《河南日报》推出“文明河南志愿服务进行时”专栏。

本期准备报道与“志愿服务站”相关的事迹,请根据下面材料,为本期拟一个标题,写在方格中。

书写要正确、端正、整洁。

(不超过16个字)(3分)要城市的街道社区,有不少志愿服务站。

志愿者们通过服务站了解附近居民的生活状况,长期开展帮扶困难群众、家电维修、法律援助、就业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还定期举行“邻里节”活动,引导邻里之间互相帮助,让人们随时随地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话,向志愿者们表示感谢。

要求:①体现下面“中国志愿服务标志”的主要构图要素和寓意。

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5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父亲的歌①父亲去世了,我一直沉浸在悲痛中。

冬天的寒风吹过烟囱,发出“呜呜声,又令我想起那个晚上父亲教我听歌的情景。

②那时我大概五六岁吧。

那天夜幕降临后,我便爬上床。

这时,一道微弱的电光透过窗帘划破漆黑的天空,接着长长的、低沉的雷声滚滚而来,挤进窗缝的风像魔鬼一样嘶吼着,然后整个房间被闪电照亮了,随即好像有千万只鞭炮震响……我吓呆了,大声哭喊起来。

③很快,父亲来到我的床前,紧紧地抱着我。

他说:“你听!快听!暴风雨里有一支歌!”我停止哭泣。

又一道电光,又一声炸雷。

“快听那鼓声!听它的节奏!”父亲说。

接着又传来鬼叫似的风声,他小声道:“我觉得咱们已听到悦耳的口琴声了,你听到了吗?”我仔细听着。

“没听到,”我轻声答,“我听这声音像竖琴。

”父亲抚摸着我的脸颊:“好,很好!现在,你闭止眼睛,试着爬上音符并骑到它背上去,它将带你到一个神奇的地方……”我闭上眼睛,非常细心地听起来。

我真的骑上了竖琴的音符,一直跨进了清晨。

这一觉睡得真香!④父亲是个古板的人,整天只知道工作,他没有演奏过乐器,甚至连一个音符也不识,但他喜爱音乐。

他有时会坐在日光里,用那台古老的留声机摇出轻音乐来,但几分钟后就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一天,我问他音乐停止后他做什么。

“噢,”父亲回答,同时把双手放在胸前,“当真正的音乐开始时,我在听自己的歌。

”我不太明白,疑惑地看着他。

“宇宙间的一切都有音乐,”父亲说,“音乐存在于季节变换中,存在于你心脏的搏动里,存在于快乐和痛苦中。

不要抵制它,要顺其自然,使它成为它自己的乐章。

”⑤不久,我就听到了自己的乐章。

我在一所聋哑学校任教,遇到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有点耳聋的莎莉失去了学习听力的信心。

一天,当我和她一起练习听音乐时,我想起了父亲在日光室里说的那些话。

“莎莉,”我说,“我要把音乐关掉,但我希望你继续听。

”她有些不解。

“我不是要你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听。

当你的心里响起音乐时,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听到美妙的乐曲。

”此后,我和莎莉每天都先听一段音乐,然后关闭录音机,双手抱拳放在胸前地,来倾听自己心中的歌。

她非常喜欢!从此,在操场上,我总能见到她把双手放在胸前,闭着眼睛,头高高仰起,她的脸像阳光一样闪着光。

我知道她在听那支心中的歌。

不久,她真的能听了,甚至还能跟上音乐的节奏了。

⑥后来,父亲教我的歌也帮我渡过了难关。

记得那是个严冬之夜,我的儿子保罗因车祸生命垂危。

抢救室外,我内心的恐惧不断涌起,整个人快要崩溃了。

忽然,我脑海中闪现出多年前父亲第一次教我听歌的情景。

我冷静下来,开始用心聆听,原来听到的抢救室记录器付出的呼呼声慢慢地变成了大提琴的音调,又慢慢地变成了微弱的短笛声。

我闭上眼睛,爬上乱套短笛之音的含脊背直到黎明。

保罗得救了——我的歌和他一起获得了生命。

⑦几天前,我突然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一下子倒在床上,眼前一片黑暗。

我躺了许久,希望这是个梦。

但父亲真的去了,他坟上的纸幡还在冷风里飘动。

⑧今天,我独自坐在起居室里,吹过烟囱的悲凄的“呜呜”风声引起了我的回忆,一种无形的力量督促我去倾听……我感觉自己在微笑,我知道,在天上的某个地方,父亲也一定正倾听着同一结合全文,支乐曲——他的所有人间生活的回声……(作者:黑尔格。

有删改)7.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父亲的歌”的理解。

(4分)8.“父亲的歌”给了“我”哪些帮助?请分条概括。

(4分)9.任选一个角度,对第②段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4分)10.本文在记叙的顺序方面有什么特点?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共12分)令人神往的4D打印①现在,3D打印已被人们广为熟。

3D打印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电脑上创建一个文件,设计被打印物品听三维形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等。

然后将3D打印机连接上电脑,由电脑指挥3D打印机把材料从底部到顶部一层层地“堆积”上去,形成人们想要的产品。

②3D打印的材料五花八门,有金属、塑料、巧克力、奶酪等。

打印出的产品吼多种多样,有手机、玩具、食品、汽车等生活用品,也有骨头、牙齿、血管等医疗用品。

然而,人们还有更多的想法,有科学家正在考虑“能否打印一个机器人,让它从打印机中‘走’出来”?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笑话,却是有根据的,根据就是4D打印。

③相比于3D,4D多出的一维空间来自时间。

时间是继长、宽和高三维之后的第四维。

用3D打印制造出来的产品昌不能动的,假若没有人为干预,它们就做不了任何事,而且不论把它们搬到何处,它们都还是原来的样子。

4D打印的产品则不同,它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能回应环境刺激,适应环境变化,改变形状、大小和颜色等。

例如居家常用的百叶窗。

现在的百叶窗都需要人工调节,如启动杠杆或小电动机,以使更多或更少的阳光照进屋子。

假如是用4D打印制造出的百叶窗,它自己就能控制这一切,因为它有某种“智能“,不需要任何外力就能根据温度或光线的变化自行调节角度开合,满足人们的要求。

④要让这些变成现实,科学家们必须先找到能实现这种“智能”的“智能”材料,即可以“编程”的材料,但它们并不是计算机,只是具有某种奇特的性质而已。

例如,能按照人的意愿发生弯曲,能感受压力、温度等。

201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做了这样的展示:将一段细丝放进一个水槽中,细丝开始扭曲变形,先是一端翘起并扭动,接着中段也弯曲并拱起,最后变化成三个字母——MIT(麻省理工学院的英文缩写)。

细丝变化成什么形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能够这样变化。

原来,细丝的变形能力来自材料内部的某种“程序”,是它在控制细丝的行为。

⑤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更多这样的“智能”材料,用它们去打印能够呈现更复杂变化的物体。

与此同时,他们也力图使这些材料获得另外一种优势,那就是减少废弃物。

他们认为,既然能让材料在“程序”控制下按某种路径发挥功能,那么也能用同样的方法让它们停止工作。

它们可以自我还原、自我修复以适应新的用途,甚至可以自我降解。

⑥目前看来,4D打印还处于实验阶段,但随着材料科学和打印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它将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

(作者:张唯成。

有删改)11.4D打印为什么“令人神往”?(2分)1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4D打印,却为什么从3D打印写起?(4分)13.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本文的内容,判断研究人员用的是3D打印技术还是4D打印技术,并简述理由。

(3分)有三个小男孩患了气管支气管软化症,随时都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通常情况下,这种病到两三岁时会不治而愈。

但在这之前,他们随时有生命危险。

医生们需要制作一种装置植入他们的咽喉以保持气管畅通。

研究人员用电脑为他们的气管做了一个三维成像,将成像数据输入电脑,然后使用一种和气管质地很相似的安全材料,用打印机将这种装置打印出来,植入他们的咽喉。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这个装置将随着他们身体的成长而自主胀大,直到危险期过去。

随后,装置本身自我降解,被身体吸收。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题。

(共10分)(一)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