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新城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设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江新城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设计说明
之江新城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述
1、项目名称:之江新城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设计
2、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杭州市之江度假区单元(XH18)A2-B-47-01地块,C36地块以南,丽景路以西,龙心路(16m,支路)以东,江涵路(40m,主干路)以北。
3、建设规模: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区、才艺展示交流功能区、童玩空间成长辅导功能区、科技体育活动功能区、才艺兴趣辅导功能区、管理辅助功能区和地下停车库等。项目总建筑面积165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
4、规划控制指标:地块容积率≤1.2,建筑密度≤35%,绿地率≥30% ,建筑高度≤24m,地下室建设不小于1层。
二、设计依据
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30100201400008号;
2、规划局核发的选址意见附图,范围以土地测定资料为准;
3、国家有关规划、消防、交通、环保等规范、标准及《杭州城市规划建
筑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4、《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5、《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
6、《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DB33/1040-2007)
7、《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
8、《民用建筑设计规范》(JGJ37-87)
9、《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三、设计理念
1.本次设计注重整体规划构思,明确建筑的综合性概念;
2.符合规划地块的设计要求,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3.流线布局科学合理,造型与功能并举;
4.具备时代特征,创新设计思路;
5.倡导“设计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融安全性、教育性、艺术性为一体;
四、设计构思与目标
本设计以功能设计为基础,空间造型为灵魂,秉承“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和“高起点、多功能、可扩展、高效益”的原则,整体设计体现人文化、现代化、生态化的青少年宫建设水准。之江新城青少年活动中心将建成集青少年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培训、娱乐为一体的校外活动场所,以提高该区青少年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面临的挑战:
1)功能性
本项目用地面积相对较小,地块内集思想品德教育区、才艺展示交流区、童玩空间成长辅助区、科技体育活动区、才艺兴趣辅导区、管理辅助区和地下停车库等众多功能,而35%的建筑密度控制使得功能布局更加紧凑;各功能房间的层
高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多功能厅层净高7米以上,少儿游乐活动室层净高5米以上,少儿舞蹈、体操、国标等培训室层净高4米以上,使得功能排布更加复杂;中型演出小剧场按照剧场规范要求层净高为15-17米,而24米的建筑限高控制使得功能布局更加紧凑。1500㎡中型演出小剧场以及1500㎡多功能厅的面积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他功能的合理排布。因此本次设计着重点为考虑各功能区块的衔接关系,特别是剧场和多功能厅的排布方式,避免流线交织;
2)和谐性
功能区域空间逻辑关系的复杂性显而易见,科技体育活动功能区和才艺兴趣辅导功能区在空间需求上有“动”和“静”的矛盾;绿地率与硬地需求的矛盾等,所以,实现建筑体内外的和谐统一对本设计尤为重要。
3)美观性
由于建筑密度、总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及3000㎡的少儿活动公共广场等规划性指标的硬性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建筑整体造型的体量变化,因此,在造型设计时要避免“矮胖化”,增加建筑的美观性。
4)独特性
作为一个新城区的亮点,建筑应具有寓意和地标感,拥有时代特征。不论在外在形态还是内在功能,本设计都应与地块契合,与主流价值观契合。
五、实现目标的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
为实现设计目标,我们的设计手法可归纳为“求同”、“存异”、“互补”、“创新”。在整体规划上南北并列设置A、B两栋楼—北面A楼主要满足中型演出小剧场、童玩空间成长辅导功能及部分管理辅助功能的需求;南面B楼主要满足思想品德教育功能、才艺展示交流功能、科技体育活动功能及才艺兴趣辅导功能的需求;场地东南角设置了500㎡的少儿园艺、农艺活动区。
1.“求同”:紧紧抓住各个功能区块服务于青少年的客观共同性,着重把握功能的“便利性”,将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区、教育成果展示厅、服务中心及餐厅等设置在主体建筑的一层,独立性的科技体育活动功能区及才艺兴趣辅导功能区设置在二、三两层,大空间的剧场和多功能厅分别设置在A楼和B楼的顶层;通过设置景观中庭来强化A、B两栋楼之间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功能的采光需求;造型上始终坚持“一个综合体”的思路,强化一个整体的建筑形式。
2.“存异”:尊重各个功能区块的差异性,使其互不干扰,流线不交叉,空间利用最大化;建筑形态在把握整体效果的基础之上,通过“切割”、“错落”、“挤压”等手法形成各自特点,实现建筑整体风格上的“和而不同”。
3.“互补”:
1)建筑与周边规划的互补。利用地块西侧绕城公路防护绿地,在用地西侧设置无风雨生态集散广场,南侧设置少儿活动公共广场,将绿色引入建筑,让建筑融入环境;
2)内部功能之间的互补。景观中庭和内部连廊空间的打造,增加空间趣味性的同时,实现 A楼与B楼的连通,解决内侧功能用房的采光要求。
3)造型上的互补。A楼“高”、“瘦”的形体感和B楼“矮”、“胖”的形体感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呼应,丰富建筑体量上的变化,形成视觉上的“咬合”感。
4.“创新”:新在概念,新在意向。
1)建筑创意--本次建筑的“设计内涵”和“寓意”定义为:海豚跃出海面,在光的照耀下,激起五彩斑斓、形状不一的水泡,象征现代青少年富有的青春与活力、激情与童真。
2)建筑形体--考虑到本次建筑性质和用途的特殊性,我们充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定位建筑的时代特征。从建筑整体形体上看,建筑思路来源于大自然,将生命的元素引入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的整体走向来源于海豚自身的形体曲线,A、B楼的错落感来源于海豚的嘴部形态;从建筑立面细节上看,海豚跃出海面的水泡通过不同方向以及不同力度的挤压、碰撞,最终形成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水泡,而本次建筑立面的设计手法便来源于此;入口无风雨生态集散广场上空蓝色弧形玻璃穹顶的设置,象征广阔无垠的海面。整体建筑给人的意境是一种海豚跃出海面,激起不同形状的水泡,不同的元素都相应引入到我们的建筑之中,加强了建筑整体与各细节处理之间的联系。
3)“穿插式”的景观概念--穿插式绿化步道、局部绿化带、活动空间错落有致,景观环境丰富饱满,使建筑、环境、景观三者之间相互融合渗透。
六、总平面设计
1、总体布局
通过分析场地特征,考虑到地形的特点及其周围道路景观的特点,拟建一个功能完善的建筑体。
建筑入口无风雨生态集散广场和南侧少儿活动公共广场的设置,把自然的气息引入建筑,使整个建筑充满原生态的气息,增加了内部环境的趣味性,为青少年提供休憩和运动的场所,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拟建建筑A楼为两层,长约为79.8米,宽约为21米;B楼为四层,长约为71.4米,宽约为32米。
2、出入口及交通流线
车辆出入口设置在西侧龙心路上,位于用地的西北角;地块四周设置了4米宽的车行环道,道路实行顺时针单向通行,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在场地的西北角,宽度为7米;人行主入口设置在西侧支路龙心路上,场地四周设置透空围墙,在江涵路上预留次入口,方便临时进出场地。用地四周设置了消防环道,转弯半径为9米,南侧道路结合公共活动场地处理成景观道;在建筑的南侧设置了消防登高带,以满足消防的要求;
活动中心主入口设置在建筑物的西侧;建筑物北侧设置消控室入口;后勤货物出入口位于A楼东南角;建筑物南侧设置活动中心次入口、教育成果展示厅入口,主要是为了方便组织活动中心内的人流进入到少儿活动公共广场。
3、停车
整个地块停车以地下停车为主,地下机动车停车数量为97辆;非机动车停车数量为260辆;地上机动车停车数量为11辆,设置在建筑主体的东侧;公共自行车停车数量为15辆,设置在用地的最南侧。
4、环境景观设计
概念设计:“穿插式”的景观概念,带来错落有致的视觉感受。
1)水平空间:西侧的入口绿化广场,通过“穿插式”景观概念融合绿化和硬质铺地,将西侧绕城公路防护绿地引入地块,再由此为中心通过同样的景观概念将绿色引入南侧公共活动广场,将建筑整体包裹于周围环境之中,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