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关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引言1.教育均衡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系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命运所系,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的日益凸显,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借助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和提高教育质量,以实现全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本报告旨在深入调研教育均衡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系,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部分: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1.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存在长期以来,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校数量多,教师队伍素质高,教学设备齐全;而农村地区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条件差,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这种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加大了城乡差距。
2.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下沉,然而在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稀缺,学生面临较大的就学压力。
3.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不断外流,导致部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空心化,教学条件恶化;城市教育的高质量与数量化发展加剧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农村学生面临着更大的教育挑战。
如何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第三部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1.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战略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国家全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实现全国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裙众对教育的需求,为国家长远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2.教育均衡发展是民生工程教育是关系民生的头等大事,教育均衡发展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
农村地区的学生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需要更好的教育保障,只有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才能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公平的成长机会。
教育均衡发展调查报告
教育均衡发展调查报告教育均衡发展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教育领域,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不平衡的现象,例如城乡教育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为了深入了解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改善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一、城乡教育差距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城乡教育差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包括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教学设备等方面。
而农村学校由于地域限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往往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
其次,城市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较高,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加频繁,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而农村学校则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为了解决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此外,可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将一部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学校,以提升农村学生的学习水平。
同时,也应该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促进城乡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消除城乡教育差距。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除了城乡教育差距外,我们还发现教育资源在城市内部的分配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优质学校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而城市的边缘地区则缺乏高质量的学校。
另一方面,一些名校的招生条件较为苛刻,导致一些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边缘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提高这些学校的教育水平。
同时,应该鼓励名校与其他学校进行合作,共享教育资源,以确保更多的学生能够受益。
此外,我们也呼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以弥补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三、培养创新能力除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外,我们还发现当前教育体制存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调查中,许多学生表示,他们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应试,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建议学校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人才流失、教育
资源短缺等问题逐渐浮现,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日益扩大。
为了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在教育部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我国开始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财力投入不足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差距较大,农
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存在较大的困难。
而城乡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财力的不均衡发展,导
致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不足,这就导致了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配置。
二、教育质量不高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均相对较低。
同时,缺乏师资力量也是导致农村地区教育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育资源的集中也让人才
在城区流失,为农村教育带来了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三、教育管理出现问题
城乡教育管理的不同也是当前城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
由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等不同,人员培训也不同,导致教育管理制度出现了难以协调的问题,在有些地
方极易出现管理混乱、内容重复等问题。
五、学生的教育流动性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学生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强。
大量农村孩子到城市读书,城市人
口对教育资源的竞争加剧,也使得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面临着进一步的困难。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摘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状况。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呈现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等方面。
为了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等。
【调研内容】1.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调研发现,城市地区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包括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教育经费等。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优质教师和教育设施方面的缺乏,导致城乡教育差异较大。
2.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虽然农村地区教育质量有所提升,但与城市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农村学生的学业成绩较低、教育满意度较低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有关。
3. 学生素质差异较大调研发现,城乡学生素质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学科知识水平、综合素养等方面。
农村学生在学科知识上普遍落后于城市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
【建议措施】1. 教育资源整合与配置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建立健全城乡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农村学校能够享受与城市学校相当的教育资源。
2. 提升农村教师专业能力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与进修工作,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辐射力和示范作用。
3. 加强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质量问题,提高教育质量指标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4. 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注重农村教育的特点和需求,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鼓励农村学校开展特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总结】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仍存在差距。
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配置,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等。
只有将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逐步缩小,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据最新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取
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进展情况:
1. 教育资源配置: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和师
资力量有所增加,城乡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
2. 基础教育入学率:城乡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已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农村地
区教育入学率的提升明显。
3. 教育质量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也在逐步提升,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
质有所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 城乡差距:城乡教育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质
量与城市地区相比存在差异。
2. 教师状况:农村地区仍然存在教师数量不足、师资力量弱化等问题,需要加强对农
村教师的培养和支持。
3. 教育质量不均衡:尽管教育资源的配置有所改善,但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仍然存在,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水平相对较低。
4. 学生流失问题: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流失到城市地区继续深造的现
象较为普遍,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我国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优化资源
配置,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待遇和培养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素质教育与特色教育:了解城乡学校在 素质教育、特色教育方面的开展情况, 包括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科技教育等 ,评估其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
机会。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评估,可以较为全 面地了解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 ,为改进政策、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科学
依据。
04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 问题分析
打破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
优化配置。
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
02
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共享,提高城乡
义务教育整体水平。
探索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
03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投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支持城乡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
完善教育公平保障政策
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
确保城乡所有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城乡教育教学设施
教学设备:城市学校教学设备先进、齐全,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而农村学校 设备陈旧、不完备,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校园环境:城市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建设较为丰富,而农村学校校园环境相对 简陋,文化建设较为薄弱。
综上所述,城乡义务教育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 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国家统计局等官方渠道,以及实地调查和问 卷调查所得。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为 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更加公平 、均衡地发展。
02
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城乡学校布局与规模
布局差异
城市学校布局相对密集,农村学校布局较为稀疏,导致部分学生需要长途跋涉 才能到达学校。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从学生成绩、师资水平、课程设置等方面来看,城乡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地区的教 育质量相对较高。
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01
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2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调查发现,该地区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情况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
仍处于较高水平。
03
02
分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03
提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调查样本为各省份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
02
调查方法与过程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
设计涵盖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等多个方面的问卷,收集 相关数据。
进行实地访谈
在一定区域内选取样本学校,对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访谈,深 入了解实际情况。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针对城乡学生差异,应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城乡义 务教育学校在经费投入方面得到公平待遇。此外 ,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 ,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加强城乡师资力量交流
通过实施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加大城乡教师培训 合作等方式,加强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育质量
从学生成绩、师资水平、课程设置等方面来看,该地区的教育质量略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结论与启示
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 步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民族振兴的希望。
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更是关乎社会公平、关乎千万家庭未来的重要议题。
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教育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现状来看,城乡教育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均衡。
首先,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硬件设施方面,城市学校往往拥有先进的教学楼、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等,而许多农村学校的校舍简陋,教学设备陈旧、短缺。
城市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场地和器材,农村学校的孩子们却可能连基本的体育器材都难以保障。
师资力量的差距也十分明显。
城市学校能够吸引到更多优秀的教师,他们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多样。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由于条件艰苦、待遇较低等原因,难以留住优秀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这导致农村学校在课程开设的丰富性、教学质量的提升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
课程设置方面,城市学校往往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兴趣小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农村学校则受限于师资和资源,课程设置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再看教育观念和家庭环境的差异。
城市家庭普遍更加重视教育,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持和辅导,也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农村家庭中,部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自身文化水平有限,难以给予孩子有效的学习指导。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通过实施一系列教育工程,如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信息化建设等,逐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许多农村学校的校舍焕然一新,教学设备得到了更新和补充。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了多种措施。
比如,通过特岗教师计划、支教等方式,为农村学校输送了一批优秀的教师。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兴起也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原因,我国的城乡教育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有必要加大投入力度。
城市地区在教育投入上的优势是明显的,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与城市地区接近。
此外,政府还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教育资源进入农村地区。
其次,需要改善农村教育硬件条件。
农村地区的学校和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很多地方甚至没有足够的教室和实验室等。
政府应将农村地区教育设施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
第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相对城市地区更为薄弱,教师的素质和数量存在不足。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
同时,还需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保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工作。
除了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外,还需要加强学校和家长的配合。
学校应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教育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问题,共同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最后,要加强农村学生资助工作。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弱,很多家庭无法负担学生的教育费用。
政府应加大资助力度,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在经济上支持贫困农村学生完成学业;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学生的照顾,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生活帮助。
总之,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硬件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和家长的配合以及加强农村学生资助工作,才能够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逐渐凸显,造成了一系列不公平的现象。
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让我们来看看目前城乡教育发展的现状。
在城市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学校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比农村地区要好很多。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都面临师资力量不足、设施条件差等问题。
农村学生的入学率和升学率也明显低于城市学生。
这种差距造成了城乡学生的机会不平等,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需要分析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形成的原因。
这主要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等社会因素造成的。
在城市地区,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则相对匮乏。
这就导致了农村教育基础薄弱,无法与城市学校相媲美。
由于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了很多农村学生到城市就读,导致了城乡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倾斜。
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农村教育发展。
在农村地区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师资培训、改善学校基础设施等方面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开展了很多支持农村教育的公益活动。
一些企业和民间团体捐资助学,为农村学校捐建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和机会。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依然存在。
很多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仍然不足,导致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学生素质差距较大,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环境相差甚远,这使得农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城市学校的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教育问题也亟待解决。
这些问题都在阻碍着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针对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教学质量差异较大、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措施和改革举措,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城乡义务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扩大了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政策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了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各类政策引导,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逐渐接近,缩小了城乡教育师资差距。
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国家级特殊补助资金政策等,有效提高了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水平。
尽管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平衡现象。
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城镇学校的教育设施、教学设备等条件优越,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师资力量、校舍条件、教学设备等方面的不足。
在教育质量方面,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差异较大。
城市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差等问题。
在教育投入方面,城市教育经费投入较多,而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三、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政府应当继续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吸引更多的城市教师到农村地区执教。
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地区教学条件的改善,完善农村学校的校舍条件、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提高农村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和目的•调查方法和样本信息•调查结果概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结论和展望目录01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和研究。
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调查背景调查目的02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对象,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利用分层抽样方法,按照城乡、区域、学校类型等不同层次进行抽样,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调查方法针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针对教师针对学生针对家长样本信息03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经费030201教育资源分布情况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家长参与入学机会城市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则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评价04详细描述详细描述总结词城乡之间教师资源整体差异不大,但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详细描述在教师资源方面,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在整体上差异不大,都拥有一定数量的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
但是,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较差,教师流失率较高,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等因素有关教师资源均衡情况05政策导向教育投入不足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原因分析师资力量不均优秀教师往往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材和教学方法差异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导致教育质量的不均衡。
学生个体差异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家庭背景等方面与城市学生存在差异,影响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不均衡的原因分析考试制度不完善考试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部分学生因为成绩原因而失去公平的教育机会。
户籍制度限制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学生的城市入学机会,导致城乡之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此,国家设立了相关政策和经费投入,加强了对城乡义务教育的监管和调查。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介绍一个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的结果。
一、调研背景调研的背景是中国的城市与农村的不平衡问题,其中教育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城乡教育失衡的问题,国家制定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以保障让农村孩子也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了了解这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对象该调研对象为全国236所中小学校和其附近村庄的学生家长,其中120所是城市学校,116所是农村学校。
三、调研内容本次调研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四方面:1、教育资金在本次调研中,有直接经费支持的市级教育局学校与农村学校的比例分别为85.66%和68.97%。
同时,还有些学校得到基于特别教育资金和教育扶贫基金等,实际教育支出达到规定标准并被政府监管。
2、教育设施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比较,城市学校的机房和图书馆的设备更加完善和先进。
针对本次调研中所涉及的普通教室口径,评估结果显示,在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中的平均教室面积相差较大,城市学校普通教室面积平均每平方米约为2.34;而农村学校仅为1.37。
这也说明了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差距。
3、教育师资该项调研显示,市级教育局学校的教育教职工数量较农村学校多。
在被调查的120所城市学校中,有77.5%的高级教师,而在116所农村学校中,只有22.4%的高级教师。
这表明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高,教学经验较少,教育水平整体较低。
4、教育质量在本次调研中,有73.6%的城市学校被评为优秀,农村学校则为32.8%。
但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受访家长普遍觉得,农村学生的教育资源较少、质量较差,城市学生则未必能拥有优质教育。
四、调研结果分析调研结果表明,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存在一定困难,教育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以xx市xx镇为例摘要:主要调查xx市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入学资格条件对比、现今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转移,进城农民工子女剧增,而学校等公共资源配套建设滞后,加之城区教育投入历史欠帐较多,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关键词:教育、资源、差距一、调查资料 xx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全市城区(包括七个县、市、区城区)现有人口近13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17.2万人,在校生20.7万人,专任教师7473人,师生比1:27.7,高于省定标准。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36%。
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06所,班级2971个,其中大班额2330个。
生均校舍占地面积为8.7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3.55平方米。
2009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6%,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视听残入学率和智残入学率达到80%和85%以上。
在学者看来,xx整体教育已处在相对均衡的高位,类似于“橄榄球”形状。
理想的优质教育结构就是优质的学校略多一点,薄弱的学校少一些,而腰部则很壮实。
而不是像金字塔结构,多数薄弱学校在底层,少数优质在顶层。
2014年是xx教育体制改革的丰收年,均衡是改革的关键词,多项措施已经或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设好每一间学校;扩大小升初电脑派位范围。
把市属优质初中全部纳入电脑派位范围,并且面向全市派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入读优质初中。
在高中阶段:统筹普通高中发展,激发各级政府办学活力;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比例达到40%,均衡全市普通高中生源,提高普高整体质量,扩大普高优质学位。
教育均衡化现状分析报告
教育均衡化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教育均衡化是指实现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在全球范围内,教育均衡化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报告将分析当前教育均衡化的现状,并探讨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教育均衡化的现状地域差异在中国以及许多其他国家,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教育不均衡现象。
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设施齐备的学校。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经费有限,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条件欠佳。
贫困家庭教育机会不足贫困家庭的孩子面临更大的教育不公平。
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如私人教育机构、辅导班和丰富的教育经验。
而贫困家庭的孩子由于无法支付高昂的费用,常常无法享受到这些机会,增加了他们获取优质教育的难度。
少数民族和留守儿童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面临着特殊的教育困境。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位置,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和留守儿童面临更大的教育难题。
少数民族学生可能面临语言障碍和文化适应问题,而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无法得到家庭的有效教育指导。
面临的挑战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当前教育均衡化面临的最大挑战。
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导致学生们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教育不公平。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设施建设。
家庭教育环境差异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质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贫困家庭的教育扶贫政策,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教育指导,帮助贫困家庭提高孩子的学习环境,降低教育差距。
少数民族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解决少数民族和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综合施策。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应加大对他们的语言培训和文化适应教育的支持,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对于留守儿童,应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和联系,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和关爱,同时通过加强对乡村学校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调查报告
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调查报告教育资源均衡化是指使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育层次间实现公平合理分布,确保每个学生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我国,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教育投入不均等问题,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对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调查十分必要。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了50所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调查,包括城市中小学、农村小学以及高中。
我们通过调查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师队伍、课程设置、教材配备等方面的情况,来了解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现状,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首先,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中小学相对于农村小学和高中,拥有更好的教学设施和优秀的教师队伍。
城市中小学普遍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等现代化设备,而农村小学则多为简陋的教室,缺乏相关教学设备。
在教师队伍方面,城市中小学的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素养,而农村小学的教师则存在教育水平不高、素质不均衡的问题。
这些差异导致了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的明显不均衡现象。
其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配备方面也存在差异。
城市中小学普遍设有辅导班、兴趣班等多样化的课程,而农村小学则多为基础教育课程,缺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的课程。
在教材配备上,城市中小学的教材更新换代快,而农村小学的教材往往过时。
最后,调查结果还表明,在教育投入方面,城市中小学的教育经费相对较高,而农村小学和高中的教育经费则普遍不足。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当前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城市和农村、不同学校类型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异较大。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小学和高中的教育设施建设,改善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数量。
其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倡导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提升农村教育的质量。
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一、引言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均衡,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二、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之间存在差异。
一方面,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设施完备,学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育设施不完善,学生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部分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较为集中,受益的学生能够享受到多元化的教育资源,而另一部分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只能接受基础教育,无法享受到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2.师资力量不均衡: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能够吸引到大量优秀的教师,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面临教师短缺问题,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教育质量。
3.教育设施不完善: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先进的教育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缺乏必要的教育设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育质量。
三、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1.调整资源配置:政府应该合理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提高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改善师资力量: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培训和招聘力度,提高教师素质,解决教师短缺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3.完善教育设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教育设施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4.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政策手段,鼓励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和教师为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提供支持,推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共享。
小学均衡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小学均衡教育发展调研报告根据对小学均衡教育发展的调研和观察,我们整理了以下报告: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调研发现,一些地区的小学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
一些城市地区的小学拥有更多的教学设备和师资资源,而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则存在严重的教育资源匮乏问题。
这导致了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公平性受到了影响。
2. 教学方式多样性不足在一些小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互动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较低。
这导致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关注调研发现,一些小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压力过大等。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等因素造成的。
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关注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以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4. 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需要加强在一些小学中,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较为滞后。
体育场地和艺术设施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导致了学生们在体育和艺术方面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这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对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支持和投入。
总结来说,小学均衡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加强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加均衡的教育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另外,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小学的教育投入力度,提升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以确保农村地区孩子们能够获得与城市地区同等的教育资源。
同时,也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增加对贫困地区小学的捐赠和支持,共同助力改善小学的教育资源条件。
此外,针对教学方式多样性不足的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互动式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盘活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强县战略,是吕梁市离市县教育发展的宏观战略决策。
近日根据活动要求和调查主题,经深入全县城乡各中小学进行调查,并在认真分析我区城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离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加快离市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一)离市县教育布局概况全县幅员面积1323平方千米,辖6镇两乡,82个行政村,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10.7万。
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6所,其中独立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11所,村级学校52所。
在校学生17,108人,其中初中5,933人,小学11,175人。
现有教职工2135人。
全县中小学校舍总面积15.1万平方米,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为5.48平方米、10.7平方米。
(二)离市县教育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城乡义务教育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是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新建校舍30所,维修、改建、扩建校舍63所、10.3万平方米。
全县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消除,b、c级危房低于10%。
10所初中有8所为楼房,11所完全小学有7所为楼房。
二是农村学校布局得到适度调整。
采取撤、并、扩、建,联等形势,撤并中小学校38所、村级下伸点39个,占学校总数的27.9%,全县学校总数由原来的136所减少到76所。
三是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大。
新建多媒体教室15个,新增计算机480台,中小学生机比达到20:1。
部分学校还实现了宽带上网,教育现代化水平居全市农村上游。
先后建成省一类学校3所,市一类学校7所、市绿色学校5所、市校园文化先进学校2所。
四是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6.8%,本科率达到24.5%,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科率为42.5%。
培养了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市级优秀教师340人;省、市级学科骨干27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6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盘活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强县战略,是吕梁市离市县教育发展的宏观战略决策。
近日根据活动要求和调查主题,经深入全县城乡各中小学进行调查,并在认真分析我区城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离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加快离市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一)离市县教育布局概况全县幅员面积1323平方千米,辖6镇两乡,82个行政村,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10.7万。
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6所,其中独立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11所,村级学校52所。
在校学生17,108人,其中初中5,933人,小学11,175人。
现有教职工2135人。
全县中小学校舍总面积15.1万平方米,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为5.48平方米、10.7平方米。
(二)离市县教育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城乡义务教育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是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新建校舍30所,维修、改建、扩建校舍63所、10.3万平方米。
全县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消除,b、c级危房低于10%。
10所初中有8所为楼房,11所完全小学有7所为楼房。
二是农村学校布局得到适度调整。
采取撤、并、扩、建,联等形势,撤并中小学校38所、村级下伸点39个,占学校总数的27.9%,全县学校总数由原来的136所减少到76所。
三是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大。
新建多媒体教室15个,新增计算机480台,中小学生机比达到20:1。
部分学校还实现了宽带上网,教育现代化水平居全市农村上游。
先后建成省一类学校3所,市一类学校7所、市绿色学校5所、市校园文化先进学校2所。
四是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6.8%,本科率达到24.5%,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科率为42.5%。
培养了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市级优秀教师340人;省、市级学科骨干27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6人。
五是办学质量稳中有提升。
2008年,全县小学入学率为99.8%;初中入学率为98.7%;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1.5%;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99.5%。
全县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双科合格率达到97.4%,初中毕业水平测试各科合格率达到87.6%。
二、当前离市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离市县城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巩固“普九”成果的标准也在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人民群众对教育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教育经费增长速度的相对缓慢,离市县教育资源短缺以及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性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制约了离市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体化步伐。
主要表现为:(一)教育投入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需要。
农村生均公用经费普遍不足。
其因有三:教育现代化程度越高,其运行及维护的成本也越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实践活动日趋丰富,学校开支增大;物价指数上涨。
国家,省拨公用经费投入确实做到了逐年增长,但每所学校一年仅取暖费一项就几乎占去经费的50%,农村生均305元和425元的小学、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与学校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学校正常运转,跟不上高位均衡发展现状的需要,导致了学校硬件普遍“不硬”,农村中、小学虽然硬件设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但受公用经费高位增长的影响,普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中、小学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普遍使用不多,一部分村级小学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桌子、一块黑板的原始阶段,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跟不上办学条件改善步伐。
(二)城镇学校班级“超载”严重。
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
随着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强烈,加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免除,学生择校现象增多,造成城区学校办学压力过大,出现大班额。
目前,我县镇内3所小学及2所初中均存在大班额现象。
其中第一小学平均班额59人,年级最大平均班额72人,最少的也在53人左右;实验小学平均班额63人,年级最大平均班额68人,最少的也在56人左右;2所初中平均班额为54人,最大班额62人,最小班额41人。
超过教育部颁发的每班上限标准近1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村小布局调整任务艰巨。
目前,全县共有60所农村小学、311个班、6464名学生。
不足100人的村小50所,占农村小学的83.3%;不足50人的村小27所,占农村小学的45%。
以浓河镇为例:17所村级小学、733名学生,校均43人,平均班额11.3人。
其中有11所学校平均班额不到7人。
最少的一个村级小学仅有3名学生。
类似情况大多数乡镇普遍存在。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生源状况急剧变化,全县农村不足50人的微型学校、不足20人的袖珍班越来越多,原来较大的村小变成了教学点,甚至出现了“空壳校”。
由于村小普遍规模过小、生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办学效益低下,有限教育资源浪费较大。
要完成农村小学的科学布局,压力很大。
(四)农村师资整体力量薄弱。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得不到及时的充实,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
全县40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3%,其中45岁以上的教师占48.6%。
从总体上看,农村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比城区教师大。
二是学科比例失调。
“小科目”专任教师不同程度缺乏,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缺乏,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
三是教师地域分布不合理。
多数乡镇受学生人数减少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师超编现象,而偏远山区优秀教师又相对缺乏,部分教师多是“民转公”,其综合素质跟现代教育的要求差距明显。
上述现象的存在,体现了离市县城乡义务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
这种现象,使离市县农村中小学教育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相适应,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和“平等性”不能落到实处,严重影响着离市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设进程。
三、对策建议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教育一体化是建设教育强县的必然要求。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一体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加快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
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必须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要加大利用国家,省、市投入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资金的力度,按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一次规划与突出重点分层推进相结合的原则,适度调整中小学布局,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备的农村中小学校。
学校撤并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听取民情,反映民意,条件成熟一所撤并一所,努力解决学校规模过小,班额、学生过小问题。
力争到2013年完成33所中小学校调整。
2014年完成清河、富林2个乡镇19所中小学调整。
2015年完成18所中小学调整。
基本实现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布局科学合理,学校功能完善的目标要求。
(二)促进交流,加快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
发挥县内初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多的优势,实施名校带弱校、带农校工程,县内初中和小学分别辐射一个片区,从硬件、师资、管理等方面向所辖片区初中和小学实施扶持,部分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定期轮换;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一一结队挂钩,联动发展。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担任领导职务,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中心校教师到村小轮岗制度。
通过名校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提高农校、弱校的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结合我县现状,目前可以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和“名校+农校”三种模式,借助名校的资源优势发展农村学校、改造薄弱学校、扶持新建学校,以名校带动的方式,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行“小班化”试点工作,逐步破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吸引外来人口来我县购房入学。
(三)统筹社会力量,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帮困助学工程。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统筹社会力量,组建“离市县县教育发展基金会”,实施“帮困助学工程”。
切实保证每一个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城乡贫困户子女公平地接受教育,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县、镇两级政府设立“帮困助学”专项资金,不断扩大全县接受“两免一补”的学生范围。
(四)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实施农村优质师资建设工程。
整合城乡师资力量,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逐步推行师德诚信卡制度,家访制度,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聘用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支(送)教下乡、集中培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与农村教师结队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重点解决农村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等问题。
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强化骨干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均衡化。
(五)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学校为龙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按照“整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抓好“基本运用、整合利用、拓展利用”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进远程教育的实施。
逐步实现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具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和闭路电视系统,建立中小学校园网,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通过宽带接入实现“校校通”。
使远教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