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三篇

【导语】⽐的基本性质是在学⽣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公约数、最⼩公倍数以及⽐的意义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的内容,做⼀做,练习⼗⼀第4-6题。

教学⽬标: 1、掌握⽐的基本性质,能根据⽐的基本性质化简⽐。

2、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迁移到⽐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理解⽐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的基本性质化简⽐。

教学过程: ⼀、激趣定标 1、20÷5=(20×10)÷( × )=() 2、 想⼀想:什么叫商不变的规律?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3、我们学过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想:在⽐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的问题。

⼆、⾃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的基本性质 学习⽅式:⼩组合作、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启发诱导,发现问题:6:8和12:16这两个⽐不同,可是它们的⽐值却相同,这⾥⾯有什么规律呢?。

6:8=6÷8=6/8=3/4 12:16=12÷16=12/16=3/4 2、观察⽐较,发现规律。

(1)利⽤⽐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中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 (2)利⽤⽐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中的规律。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总结:⽐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值不变,这叫做⽐的基本性质。

(2)追问:这⾥“相同的数”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呢? 【活动⼆】化简⽐ 学习⽅式:尝试训练、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

(1)提问:谁知道什么样的⽐可以称作是最简单的整数⽐? (2)归纳:最简单的整数⽐要满⾜两个条件,⼀是⽐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是⽐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3)指出⼏个最简单的整数⽐。

2、运⽤性质,掌握化简⽐的⽅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的第4~5题,练习六的第4~6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比例的方法正确解答有关应用题.2.沟通整数、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联系,会用不同知识,从不同角度,多种方法解答有关应用题.3.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教具、学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二、回忆用比例解应用题,具体步骤有哪些呢?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最后教师总结如下:(1)判断.概括出题中两种有关联的量,找出题中隐蔽的定量,从而确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2)设未知数x,列方程.如果成正比例关系,列式是:x∶y=x1∶y1;如果成反比例关系,列式是:xy=x1y1.(3)解方程.(4)验算.(5)答题.三、分层练习1.基本练习.(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①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时间.②一本书的总字数一定,每行的字数与行数.③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的数量和总价.④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魇奔洌/P>(2)实际运用.①晶晶借了一本112页的《安徒生童话》,她4天看了28页.以这样的速度,预计几天可以看完?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②用一批纸装订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6张,可以装订300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多少本?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③蚯蚓能消化许多垃圾,有人将7.5吨垃圾运到一个蚯蚓养殖厂,78天后,这些垃圾全部被消化了.这个养殖厂一年可以消化约多少吨垃圾呢?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此题有两种答案.2.综合练习.(1)一篇文章原稿每行30个字,共96行,如果改为每行32个字,一页纸35行的版式,那么这篇文章需打印多少行?共需几页纸?提醒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后再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评价.解:设需打印x行.30×96=32xx=9090÷35=2(页)……20(行)答:这篇文章需打印90行,共需3页纸.(2)扬扬骑车从家经过游乐场到少年宫,全程需1.5小时,如果她以同一速度从家骑车直接到少年宫,可以省多少时间?学生独立解答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再在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可能出现的答案有:(1)解:设从家直接到少年宫,要x小时.(2)解:设可以省x小时.(11+7)∶1.5=15∶x (11+7)∶1.5=15∶(1.5-x)18x=1.5×15 或(11+7)∶1.5=(11+7-15)∶x18x=22.5 解答过程略.x=1.251.5-1.25=0.25(小时)答:可以省0.25小时.3.发展练习.六(2)中队少先队员订《少年科学》杂志,全中队共交了792元,各小队订阅情况如下表,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各小队应交的钱数.第一小队 10本()元第二小队 12本()元第三小队 11本()元学生独立用各种方法算,算完后互相交流各自的方法及思路,再在全班交流.可能的方法有:方法一:792÷(10+12+11)=24(元)方法二:792×10/33=240(元)24×10=240(元) 792×12/33=288(元)24×12=288(元) 792×11/33=264(元)24×11=264(元)答(略).答(略).方法三:解:设第一小队应交x元.792∶(10+12+11)=x∶10x=240答(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二单元第5课时(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比的意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比的意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比的意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份关于“比的意义”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为第117页的“比的意义”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比的定义、比号、前项、后项、比值等概念的引入和理解,以及比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进行比的运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的含义的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教学重点:比的定义,比号、前项、后项、比值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

例如:“小明跑得比小红快,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比是多少?”2. 概念讲解:讲解比的定义,比号、前项、后项、比值的概念,以及比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比的运算方法,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4.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的运算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定义:前项÷ 后项 = 比值比的基本性质:(1)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比的前项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后项也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3)比的前项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后项也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练习题13。

答案:1. 2:32. 4:53. 6:78:12、15:20、21:35。

答案:8:12 = 2:315:20 = 3:421:35 = 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比的含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进行改进?拓展延伸:比的意义不仅可以运用在数学中,还可以运用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比如物理学中的速度、浓度等概念,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比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掌握比的概念与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方法进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与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比的概念与应用;
•灵活运用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比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工具:比例尺、比例尺模型等;
–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题目。

2.学生准备:
–认真复习前几节课的知识;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四、教学过程
1. 比的概念引入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比例现象,引出比的概念,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比的理解。

2. 比的应用探讨
•老师提出几个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使用比的方法解决。

3. 小组合作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共同探讨一个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并展示解决方法与结果。

4. 拓展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比例现象,并用比的方法加以解决和计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比的概念与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与应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能够解决简单的比大小问题;
3.能够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比的基本概念;
2.比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
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2.多种问题的整合与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利用生活中的比喻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运用实物图片等教具引入比的基本性质。

二、讲解
1.通过黑板板书、课件等方式,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和运用方法;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互动讨论。

三、练习
1.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鼓励学生将解题过程与方法分享给同学,促进合作交流。

四、拓展
1.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拓展比的应用场景;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性思考。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基本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体会。

五、作业布置
1.布置适量的巩固练习,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2.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六、教学反思
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收获与不足;
2.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归纳总结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比”的概念,并能用“比”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

2.能够熟练使用“比”的相关术语,如倍数、百分比等。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进行数量的比较和计算。

4.能够通过综合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板书、教具、习题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纸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比”进行数值比较,并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比”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比”的兴趣。

2. 学习“比”的概念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和图片展示,讲解“比”的概念,包括比的大小关系、比的性质等,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互相交流自己对“比”的理解。

3. 学习“比”的运用教师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应用,包括倍数、百分比等相关概念的运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4. 综合应用与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一系列综合性问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拓展与巩固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练习,强化所学知识,巩固学生对“比”概念的掌握,并在听取学生解答后进行相关拓展讨论,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理解了“比”的概念?他们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练习,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测试,全面评价学生对“比”概念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学会用常见的比例表示比的关系。

2.掌握比的大小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推断。

3.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认识,解决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比较、推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比的概念和基本定义。

2.掌握比的大小关系,学会用比例表示。

3.训练学生将比的认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难点1.比例的转化和运用。

2.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比例的图示和实际例题。

2.课堂教具:尺子、书本、糖果盒等。

3.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比,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比的概念。

2. 讲解1.介绍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比。

2.讲解比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比例的大小。

3.展示比例的具体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用分数、百分数表示比的技巧。

3. 练习1.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练习,巩固比的大小关系。

2.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让他们尝试将比的认识应用到更多领域。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比的练习题。

2.思考并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写出解题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帮助学生打好比的基础,但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仍需继续加强。

下节课将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前段时间在上海举办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盛会,知道是什么吗(世博会)对,老师也去参观了,参观中,老师还拍下了我最喜欢的建筑(出示:中国馆),知道这是什么吗(中国馆)对,中国馆的造型很独特,寓意也很深刻,老师想把他放大放到家里做装饰品,看看,哪一副图是按比例放大后的照片,为什么生:第二幅只扩大了长,宽没变,第三幅图只扩大了宽,长没变,第三幅图长和宽都扩大了。

二、探索新知师:通过观察选择了第三幅图,如果给出相应的数据,你能结合前面学习的比例知识和大家说一说,为什么选第三幅图吗(给出数据:20cm、10cm,30cm、15cm)师:有道理,根据这两幅图,你还能写出哪些比例(生独立写)反馈板书:20∶30=10∶1530∶15=20∶1010∶15=20∶3020∶10=30∶15讲解:内项与外项刚才我们用四个数组成了多个比例,在数学里,我们把组成了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其中中间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内项,外面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外项。

(板书)观察:组成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你有什么发现,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反馈: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师:同意吗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20×15=30×10)师:每一个人再写一个比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学生写并小组内交流。

谁再来说一说这一发现师:PPT出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a×d=b×c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结果怎样说一说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两个比例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3-24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准备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1.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2.展示学生成果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25%=1/432人围棋班比围棋班25%航模班二、百分数的应用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2、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3、学生独立解答问题4、班内交流方法一:7-5.6=1.4(吨)1.45.6=0.25=25%方法二:75.6=1.25=125%125%-100%=25%三、试一试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2、几成是什么意思?※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61-2.25)2.25=0.362.25=0.16=16%四、练一练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比的定义: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形式为a:b或a/b。

其中,a叫做比的前项,b叫做比的后项。

2. 比的读法:比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相似,先读前项,再读比号(比号读作“比”),读后项。

3. 比的大小:两个比相比较,可以通过将它们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使得它们的前项相同,然后比较后项的大小。

如果后项相同,则前项越大,比就越大。

4. 比的化简:比可以进行化简,化简后的比与原比相等。

化简比的方法是先将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使得后项为1,然后读出化简后的比。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学会化简比,并能正确地进行比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的化简方法,比的读法。

教学重点:比的定义,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比的概念无处不在。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个苹果的重量是那个苹果的两倍。

”这里的“两倍”就是一个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

2. 知识讲解:我们来学习比的定义。

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形式为a:b或a/b。

其中,a叫做比的前项,b叫做比的后项。

比如,3:4就表示3除以4的关系。

3. 比的读法:比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相似,先读前项,再读比号(比号读作“比”),读后项。

比如,3:4读作“三比四”。

4. 比的大小:两个比相比较,可以通过将它们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使得它们的前项相同,然后比较后项的大小。

如果后项相同,则前项越大,比就越大。

5. 比的化简:比可以进行化简,化简后的比与原比相等。

化简比的方法是先将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使得后项为1,然后读出化简后的比。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一、激情导入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男生占()份,女生占()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和()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其中()量占()份,()量占()份,()量占两之和的()/ (),()量占两量之和的()/()。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方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第四单元: 比教学内容: 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 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和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 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 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掌握比的基础性质, 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 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比的意义, 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掌握比的基础性质, 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 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时安排: 5课时第一课时比的意义教学内容: 教材第48—50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 能正确地读、写比, 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比的意义理解求比值的方法, 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3.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 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求比值。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 女工人8人, 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二、新授。

1.情境导入, “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教学比的意义(1)教学同类量的比。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是15厘米, 宽是10厘米。

我们可以怎样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 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让学生列式计算:说明:比较结果, 长是宽的倍。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3课时 比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3课时 比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掌握比的定义,理解比的大小关系,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来比较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问、小组合作、练习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本质,并能够用比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比的定义与性质。

2.通过实例理解比的大小关系。

难点1.能够正确运用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灵活运用比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实际生活中的相关实物作为比的例子。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通过简单的比较让学生掌握比的含义。

第二步:概念讲解•通过示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大小关系,比如“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比为5:6”。

第三步:练习•以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为例,让学生通过比的方式解决问题,如“小明有6本书,小红有8本书,他们的书的数量比是多少?”。

第四步:总结•总结比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比的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比的概念没有完全理解透彻,下节课需要加强对比的定义和性质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应用。

六、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目。

2.自己找身边的事物,用比的方法来进行比较。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比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的求出比值;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这样两个问题。

1.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60km,汽车行驶100分钟可以到达,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二)探索新知播放“天宫一号”发射过程视频。

出示教材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内展示国旗提问:这面国旗就是杨利伟叔叔展示的国旗,长15 cm,宽10 cm。

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预设1:长比宽多几厘米宽比长少几厘米15-10=5(cm)预设2:长是宽的几倍15÷10预设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追问1: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请同学们想一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追问2: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字的顺序吗介绍“神州”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引导学生用比来表示。

提问:比较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预设:相同点,都用除法,又都能说成几比几。

不同点,第一个例子中的比是同类量的比,第二个例子中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是速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比的运用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比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背后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发言,培养他们自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灵活运用比来解决生活问题。

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比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是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符号。

在比的表示中,可以用“:”或“/”符号来表示。

示例:2:3,2/32. 比的应用方法比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比的大小关系、比的倍数关系、比的加减等。

比如,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两种不同物品的价格比较,用比来表示不同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展示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的基本概念。

2. 比的大小关系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比的能力。

示例:比较1:4和2:3的大小关系。

3. 比的应用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比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示例:小明买了3本书,小华买了4本书,比小明多买了几本书?4. 比的综合运用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并总结平时生活中可以运用比解决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比的概念和应用展开,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运用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多与实际生活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中有所帮助,期待学生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和比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的应用。

2.教学难点:求比值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

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比的概念,以及求比值的方法。

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上黑板进行解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第【1】篇〗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我讲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63页比的基本性质,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节课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比较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向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并将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多媒体。

接着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询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喝蜂蜜水吗?”大部分同学会说愿意并会表示他们愿意喝更甜一些的。

这时我会适时的向学生说明其实小明同学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喝甜的蜂蜜水,这不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两杯蜂蜜水,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杯,哪杯甜呢?这下难坏了小明,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一杯360毫升的水,40毫升蜂蜜;第二杯180毫升的水,20毫升蜂蜜;同学们会兴致盎然,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

有的同学会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360毫升的水是40毫升蜂蜜的9倍,180毫升的水是20毫升蜂蜜的9倍即360÷40=180÷20;有的同学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40毫升蜂蜜是36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20毫升蜂蜜是18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即40/360=20/180,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热情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尤其是愿意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因此一听说帮助同学,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就是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只要有兴趣,就会产生创造性的源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包括比的定义、比值的概念、比的性质、比的化简、比的比较以及比的应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值的意义,能够求出一个比的比值。

2. 让学生掌握比的性质,能够对比进行化简。

3.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的定义,比值的概念,比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和小华赛跑,小明用时4分钟跑完1000米,小华用时5分钟跑完1000米,请同学们求一下小明和小华的跑步速度之比。

2. 讲解知识点:通过情景引入,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讲解比值的意义,以及如何求一个比的比值。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讲解比的性质,如何化简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化简比的练习题。

5. 比的比较:讲解如何比较两个比的大小。

6. 比的应用:讲解如何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比的定义2. 比值的概念3. 比的性质4. 比的化简5. 比的比较6. 比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75米,请问甲乙两人5分钟后相距多少米?答案:甲乙两人5分钟后相距150米。

(1)12:18答案:12:18 = 2:3(2)20:30答案:20:30 = 2: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比的概念和比值的意义。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掌握了比的性质和比的化简。

在比的比较和比的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比的化简环节仍需加强练习。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小数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为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通过探究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比的性质还不够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比的基本性质的相关图片、例子等。

2.练习题:巩固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3.教学道具:用于展示比的基本性质的实物或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基本性质。

例如,妈妈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问学生如何比较这两个量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比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比的基本性质的定义和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比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发现,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时,比值不变。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题目,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人教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比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比的转换:在比较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形式的比进行转换。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掌握比的前项和后项的乘除关系,能够进行有效的转换。
-举例:将比3:4转换为等价的比,如6:8,或9:12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比较两个物品价格或数量多少的情况?”比如,比较苹果和香蕉的价格。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的奥秘。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将现实情境抽象成比的关系,并进行计算。
-举例:如果一班有30人,二班有20人,比较两个班的男女比例,如男生比例1:1.5。
-比的性质应用: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比的性质进行化简和计算。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理解比的性质,并能够将其应用于简化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第十一册)《比的意义》导学案备导日期:设计者:审核人:执教者:课题比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经历比的发现及认识过程,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养成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习惯。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法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教学难点灵活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学具准备课件、常规学习用品导引过程导学程序及学习内容(学案部分)教师点拨及措施(导案部分)一、自主学习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2、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一、复习导入我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时,一般用除法来解决,而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学:自学教材48-49页,然后完成下面的习题。

1、填空(1)(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在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比号的后面的数叫做比的( )。

(2)( )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 )表示,也可以用( )或( )数表示。

二、引导自学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相互检测,并进行疑(3)甲是乙的6倍,甲和乙的比是( ),乙和甲的比是( )。

2、求比值0.75 :2 10 :0.23 840 :1307 8: 2512:7100.5 :78◆交1、小组合作交流2、汇报探究结果我的发现:问交流。

3、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提示点拨。

二、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理解比的意义◆练1、长方形的长是3分米,宽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

2、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写出长和周长的比并求比值。

3、把3:7改写成分数形式。

知识点二:求比值的方法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练4 5:387.4 :1523: 24米 :25 厘米 7.5 : 3.5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1、学生先独立解决知识点一、二的练习。

2、学生完成后,在小组内讨论,总结要怎样才能不易出错。

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比值是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整数或小数表示。

三、巩固提升1、思考: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 商分数-(分数线)比:(比号)2、汽车3小时行驶210千米,轿车3小时行驶240千米。

汽车和轿车的时间比、速度比和路程比分别是多少?3、从学校到电影院,小明步行需8分钟,小华步行需9分钟,小明与小华的速度比是多少?四、课堂过关训练1、完成左边表格。

2、完成“巩固提升”2。

3、完成“巩固提升”3.四、自我评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的收获是:我还需要努力的是: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比,学会了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后记:六 年级(第 十一 册) 《比的基本性质》 导学案备导日期: 设计者:田连军 审核人: 执教者:课题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并会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过程与方法: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小组研讨法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课件、常规学习用品导引过程导学程序及学习内容(学案部分) 教师点拨及措施(导案部分) 一、自主学习 1、复习旧知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0÷200=[150÷( )]÷[200÷( )]=34(2)912 = 9÷( )12÷( ) = 34(3)14 ÷310 = (14 ×20) ÷[310×( )]= 5÷6 = 562、◆学 自学教材50、51页,然后填空。

(1) 25 :15=(25÷ ) :(15÷ ) =( ):( ) (2)0.48:4=(0.48× ):(3× ) = 48 :( )= ( ) :( ) 一、谈话导入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猜,比也有类似的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独立猜测。

(板书:比的基本性质)二、引导自学 1、引导学生自学2、自学检测 组长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并(3)512 :78 =( 512 × ):( 78× )= ( ):( )(4)0.375 :56 =( )( ) :56 =( ):( )组织交流质疑。

3、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点拨。

二、合作探究1、知识点一(1)7:3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7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是( )。

(2)甲、乙两个数的比值是0.56,如果甲、乙两数都乘以23,那么比值是( )。

(3)甲、乙两数的比值是25 ,如果乙数除以3,要使比值不变,那么甲数应( )。

2、知识点二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8 : 12 1.25 :2 1.5 :2.25 37 :56 12 :78 0.24 :56 ◆交 1、在小组内交流比的基本性质。

2、汇报交流结果。

我的发现: ◆练 一本科技书有120页,小红已看了211,小红已看的页数与未看页数的比是多少?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结果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一、二的练习。

2、学生完成后,小组内讨论。

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4、学生独立完成“练”。

三、巩固提升1、填空(1)6:7的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为( )。

(2)把4千克糖溶解在40千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最简比是( )。

(3)如果5:2的后项变成12,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该乘( )。

2、判断(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最简整数比前项和后项一定互质。

()(3)做一项工作,甲5天完成,乙6天完成,甲、乙的效率比是5:6.( )3、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75,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4、甲、乙两车由A、B两地相向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是2:3,已知甲车走完全程用了51 2小时,求两车几小时后相遇?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独立完成“巩固提升”。

提示:甲走完全程用512小时,甲的速度就是1÷512=211,甲、乙速度的比是2:3,甲的速度是乙的23,乙的速度就是:211÷23= 311相遇时间:1÷(211+311)=2.2(小时)自我评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的收获是:我还需要努力的是: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这一性质掌握了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后记:六 年级(第 十一 册) 《比的应用》 导学案备导日期: 设计者:田连军 审核人: 执教者:课题 比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并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过程与方法:培养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准备课件、常规学习用品导引过程导学程序及学习内容(学案部分) 教师点拨及措施(导案部分) 一、自主学习 1、复习旧知(1)六(2)班有52名同学,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人数的 67。

a、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各多少人?B、写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之比,并化成最简整数比。

(2)某校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8:7。

从这句话中,你得到哪些信息?2、◆学自学教材第54页,然后完成练习。

(1)小明要调制1400克巧克力糖,巧克力与牛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星期天到了,六(1)班和六(2)班的同学去帮助农场收橘子,果农们送了一些橘子给他们。

现在你们想一下,他们该怎么分配这些橘子呢?2、学生交流分配方案。

(1)平均分配,把橘子平均分给两个班。

(2)按人数分配,人多的班分多点,人少的班分少点。

到底怎样分才公平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一问题。

奶的质量比是2:7,需要巧克力和牛奶各多少克?(2)小红帮妈妈洗碗,妈妈拿给小红一瓶浓缩液,要求小红按这瓶浓缩液上的比1:4加清水稀释成600毫升的稀释液洗碗。

你能帮小红算出分别要用多少毫升的浓缩液和清水吗?◆交小组交流,然后汇报。

二、引导自学1、指导学生自学教材54页,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2”的练习。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小组内互相检测,并进行疑问交流。

3、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提示点拨。

将学生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收集,稍后进行课堂释疑。

二、合作探究知识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用两种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冰箱厂男职工与女职工人数比是5:4,已知该厂共有职工198人。

这个厂有男、女职工各多少人?(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厘米?(3)把一根6米长的木料按6:5:4的长度比锯成3段,各段分别长多少厘米?◆交小组交流,然后汇报。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一般的解法:◆练一项工作,甲单独做3天完成,乙单独做5天完成,甲、乙二人工作效率的比是多少?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结果1、教师强调学生先独立观察,结合自学知识完成知识点的相关练习。

2、组内交流并修改作业,经过讨论得出一致的结果。

3、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总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一般的解法。

5、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提升(1)某养禽场,养鸡350只鸡与鸭的只数比是5:7,鸡和鸭的总只数相当于养鹅只数的1211,养禽场养鹅多少只?(2)用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之比是3:4:5.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斜边上的高是多少?(3)两筐苹果共重130千克,如果甲筐苹果的16装入乙筐后,甲、乙两筐苹果的重量比是7:6,甲、乙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筐?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独立完成“巩固提升”。

”四、自我评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的收获是:我还需要努力的是:五、课堂小结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我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曾经遇到过,通过今天的学习,总结了一个较规范的分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