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大课堂——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思路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在生活化教学方面有了更多的要求和启发。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来进行情境化教学,使语文知识得以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将结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要求和实际教学经验,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要求:一、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从生活中获取素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引导学生学会用语文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标提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通过教学设计能够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乐趣。
三、强调语境教学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学要抓住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以生活为载体,以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会使用语文。
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设计活动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语文的力量和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体验到语文知识的应用和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日记、作文、朗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古文段落等,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体验语文的传统文化魅力。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通过真实的情景活动来体验语文知识的魅力。
只有生活化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作文教学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作文教学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作文教学,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作文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们需要注重作文教学的实践性。
作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应该通过实际的写作实践来引导学生。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更多的写作实践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真实的写作情景,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来完成作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文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写作技巧,从而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需要注重作文教学的启发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写作素养和创新能力,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
作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主题的发散性思考和联想。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优秀的范文或者真实的生活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写作题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表达,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我们还需要注重作文教学的个性化。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更加注重个性和特色,要求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采。
作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挖掘学生的个性,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表达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和批改,关注每个学生的写作特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提升。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实践,让他们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写作风格。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作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启发性、个性化和综合性。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我国的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和调整。
新课程标准作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依据,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生活化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历为基础,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这种教学理念的提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意义重大,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
下面将探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提出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将课文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真正的生活中学习到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
在教学《草房子》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家乡的建筑特点,了解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再在教学《小兵张嘎》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小剧场的方式,来还原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表演和合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三、增进学生与语文的亲密联系新课标要求的生活化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与语文的亲密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和认知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对语文产生热爱和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爱好,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在学习创意写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风景、植物、建筑等,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增加对语文的情感投入。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具有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解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解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思维和写作能力,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转变和创新。
本文将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解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用标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所写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思维质量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础写作知识。
包括文字的书写规范、语法知识、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技巧和结构。
2. 写作范文欣赏。
通过学习优秀的作文范文,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3. 创新写作素材引导。
通过生活中的事件、故事、图画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培养他们对于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或者开放式的话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呈现式教学。
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图画等呈现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
3. 互动式教学。
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讨论、写作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写作活动,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
四、评价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具体来说,评价方式包括:1. 多角度评价。
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还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采取多种评价手段综合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2. 鼓励式评价。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发挥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点,不仅注重作文内容的创新性,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作文教学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作文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策略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入手,探讨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实际操作。
希望能对广大教师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有所启发和帮助。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文教学不再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要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力。
二、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1. 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需要通过积累大量的素材,包括课外阅读、生活体验等,才能在写作时有丰富的内容可供创作。
2. 写作技巧的培养: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结构安排、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
3. 写作意识的引导:学生需要培养写作意识,即在生活中发现美,抓住感动,用文字表达出来。
4. 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需要不断练习,通过写作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 提倡综合素材写作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相对有限,因此在写作时往往缺乏丰富的素材。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综合素材写作的策略,即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积累素材,包括日常生活、课外阅读、观察感悟等,帮助学生扩大素材库,丰富写作内容。
2. 注重写作过程的引导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焦虑和迷茫,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写作过程的引导策略,即引导学生从构思、选材、组织、修改等各个环节逐步完善作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思考习惯。
3. 鼓励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小学作文教学不应只注重书面语言的表达,还应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包括图画、漫画、小品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4. 强化写作技巧的训练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写作技巧进行训练,比如议论文的论点提炼和论据支持、叙事文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等,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随着新课标的推出,小学作文教学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应该如何开展?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对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进行浅谈。
一、教学目标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在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教学内容上,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
教材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加学生的写作体验。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教授学生各种常见的写作形式,如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教学方法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
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评价,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书面作品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评价。
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和写作心得的评价,鼓励学生勇于表达,积极创新,不怕犯错误,勇于改正。
让生活“走进”课堂——由一节作文课所想到的

说吃过 的水果 , 他也许记得并 不真切 , 表述也会趋 于平
淡, 甚至会很不清楚。怎么才 能让学生做到“ 易于动笔 , 乐 于表达”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 呢? 我忽然灵机一动 :
我何不把水果“ ” 请 进课堂 !于是 , 课前 , 笔者布置学生 从家 中带来 自己最喜欢 吃的一种水果 ,准备在语文课 上和同学们一起品尝 。 学生不知老师想干什么 , 既感到 奇怪 , 又有点兴奋 , 第二天 , 都早早到校。他们有 的带来 苹果 , 的带来 香蕉 , 有 有的带来橘 子……还没到上课 ,
说过 ,学 习兴趣是学生学习 自觉性 和积极性 的核 心因
素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 ,学 习便不 再是一种负 担, 而是勤奋 的探索 、 执著 的追求。上课伊始 , 我先让学 生观察水果的形状 和颜色 ,再让他们用鼻子 闻一 闻苹 果 的味道。学生积极性很高 , 习的兴趣仿佛一下子就 学 被调动起来 了。 的同学说 ,圆圆的苹果像个球 , 有 “ 它穿 着一件 黄衣服” ;有的 同学说 ,苹果身 上黄 中带着 红 “ 色, 像妹妹红 扑扑 的脸 蛋” 还有 的同学说 ,苹果身上 ; “ 还有许 多大大小小灰色的斑点呢……” 当时 , 有位学生 带 的是平时很少见 到的火龙果。我立即引导学 生仔细 观察火龙果 , 比较它与别 的水果的不 同之处。孩子们也 很认真 , 的说 ,火龙果 身上有龙一样 的触 角 ”有 的 有 “ ; 说 ,从远处 看 , “ 火龙果像一 团燃烧 的烈火 , 真是名副其 实” 。接下来 , 我再让孩子们剥开或削开水果 , 品尝一下 它的味道。经过 品尝 , 有的说 ,剥开香蕉的皮 , “ 便露出 白白的香蕉 肉 , 吃上一 口软软 的 , 滋滋 的, 甜 有些像棉
五 、 笛 吹奏 有 利 于 视 唱教 学 竖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作文教学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作文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2018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表达能力。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制定有效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语言是作文的基础,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才能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成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1. 语言输入。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大量接触和输入语言,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
2. 语言输出。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口头和书面表达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语言拓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拓展自己的语言知识,丰富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技巧。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1. 模仿写作。
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名家作品,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2. 创意写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 交流写作。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合作写作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提高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只有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审美情感,才能够写出感人的作品。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1. 阅读美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名家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2. 欣赏名篇。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名篇,分析其中的审美特点,启发他们从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创作情感。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感表达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思路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思路甘肃临泽一中李爱玲《新课程标準》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具体明确、文从字顺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同时,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了各个阶段目标。
不难发现,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应有整体思路,要循序渐进。
学生作文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重在交流资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课程意识(作文教学必须有整体思路)1、从积累做起,由浅入深,积少成多,学会运用。
要求学生每日摘抄一段以上的精彩文段,渐渐地建议学生摘抄过后写点评,可以是针对一篇,也可以是针对整週的摘抄写点评。
这种积累进行一段时间后,《读者》《意林》《格言》已成为学生最推崇最爱看的杂誌了。
而学生的点评也会越来越精彩。
更重要的是学生已经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摘抄。
必要的时候,可以互相传阅研读摘抄,发现亮点,揣摩技巧,共同进步。
当然了,也有敷衍了事的学生,对此类学生要耐心指导。
2、明确各个阶段的写作能力培养,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指导和训练。
作文课什幺都讲,收效会很低,不如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训练。
如:加强语言训练、侧重结构文体训练、注重篇章的整体训练等阶段训练。
语言训练应该是作文训练的突破口,为此,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美,要让学生欣赏这种美,进而愿意学习这种美;另外,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文辞优美的课文,指导学生欣赏,多读多背。
有时,还可以进行“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锻鍊能力,掌握写作方法。
学生意识(让学生愿意写作,快乐写作,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心声)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
”这个观点表明学生需要一种轻鬆愉快的写作环境,使他们愿意畅所欲言,抒发心声。
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却哀叹连连,愁眉紧锁,这里也许有不知“写什幺”或“怎幺写”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思想负担太重,总认为自己不会写或者不可能写好,而不知道写作就是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清楚明确地表达出来。
走进生活的大课堂——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橘 子 哟 !” 这 时 ,有 个 学 生说 :“ 们 可 以把 林 场 盛产 的 水 果介 我 绍给 亲 友 ,邀请 他 们 来 品 尝 。 听 他这 么一 说 ,我 知 道 时机 已到 , ”
就 借 机 启 发 引导 :“ 呀 , 分水林 场 盏 产 水果 ,这 就是 一 大特 色 , 对
多好 的题 材 !再 想想 ,我 们 分 水还 有 哪 些特 色? ” 这 下 学生 可 来 劲 了, 的说 “ 们这 里 几乎 每 家每 户都 种 白果树 , 盛 产 白果 。 有 我 还 ” 经 我 这 么一 引领 , 学生 口中 的题 材 一 下 子 多 了, 学生 也 一 下 子 有 了表达 的欲 望。 正 是教 者 带 学生 去 看 了林 场真 实形 象的一 幕 , 才 激 发 了他 们 写作 的 灵 感 , 自然而 然 ,一 触 即 发。
展 。《 文 课 程 标 准 》 明 确指 出 :“ 语 写作 教 学 应 贴置 教 室 ,当小 主 持 人 主 持 班 队活 动 , 当小 l , ,
学 生 易 于 动 笔 ,乐 于 表 达 ;应 引导 学 生 关 注 现 实 ,热爱 生 活 ,表
K G Y J I E AI AN I U 课改研究
走进生活的大课堂
— —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在 习作教 学 中的运用
江 苏 省宜 兴 市 分 水 实 验 小学 2 6 12 2 4
■ 冯 亦芳
摘 要 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精髓。生活是作文之源。所 P在平 时的教 学中,教者要善 于将 生活引入作 文课 . z
小 资料 员上 网找 资 料 等 ;在 农村 ,可 以 帮 父母 拔 草 、种 菜 、晒 谷 等 , 而 体 验 到 劳 动的 艰 辛 … …体 验 丰 富 了 , 生 的 感 悟就 深 了 , 从 学 这 些 真 实 灵 动 的 感 受 不正 是 习作 中所 要 表 达 的 吗? 记 得 在 一 次春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生活化教学,即以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为基础,在课堂上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实践来启发学生学习。
生活化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能够使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思路、教学模式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路1、以学生为中心: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实际经验和认知水平入手,设计并组织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和实践。
2、注重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需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课程中深入参与。
3、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生活化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应用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说,还知道如何做。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模式1、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任务型教学、探究型教学、游戏型教学等,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实践教学: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课程中深入参与,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中教师的角色1、引导者: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组织者: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组织和安排,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评估者: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学生每个方面的水平,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作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因此,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潜能,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创作。
其次,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文不仅是语言表达的方式,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因此,作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文字的书写和语言的表达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从生活、阅读、实践中获取素材,进行自主思考和创作。
此外,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多元化的写作形式和表达方式。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局限在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传统文体上,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尝试多种写作形式,如散文、小品文、诗歌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写作形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最后,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需要注重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
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风格都不尽相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指导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写作实践,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
同时,在作文评价上也应该注重个性化,不仅要注重作文的内容和结构,更要注重学生的表达风格和思维深度,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们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领学生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乐园,激发他们对语言表达的热爱和追求。
新课标下我们怎么教作文

新课标下我们怎么教作文新课标下我们怎么教作文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仍然是我们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然而,传统作文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我们需要清晰明了的中心思想。
作文教学需要统领全局的中心思想作为指导,这个中心思想可以是“思想性、文学性、实用性”,也可以是“主题明确、内容贴切、语言生动”,但无论是哪种中心思想,都要有针对性、具体有力,能够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行动。
其次,适当引用例证或事实可以帮助学生更具体、更深入地理解作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可以引用著名作家的名言警句,阐述作文与人生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可以引用历史事件或当前社会热点,说明作文具有社会实用性,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领悟能力。
再次,流畅的语言表达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教学中,必须强调语言训练的重要性,从语法、词汇、修辞等基础出发,多为学生提供语言范例,多进行语言对比,帮助学生模仿和吸收优秀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熟练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热情。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有独特的思考角度,争取通过自己有力的表达,为作文增色不少。
最后,合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学生需要从明确的段首句开始构思概括自己的中心意思,通过逻辑思考和梳理,进而构建清晰的作文结构和层次,表达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情感表达能力,即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赋予作品更加立体、生动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沟通和感染力。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写作能力,打破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作文的思考和实践中来,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作家。
”可我们教师缺少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只是按自己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让他们背作文。
孩子们的习作兴趣被消耗殆尽。
习作的需要更从何谈起?《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生习作教学准确定性,为习作教学铺平了道路。
下面就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构建习作教学新思维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一、走进生活,使学生有话可写新课标要求,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注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并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可我们常常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平时学生在讲一个故事、一件事时滔滔不绝,生趣盎然,可一上起习作课,个个却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下笔疾书,敷衍了事。
他们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我们的习作教学太失败了,总把生活与课堂割裂开来,学生为写作而写作。
提起笔时,在他们的脑海里浮现的不是蓝天、绿树,不是同学间的嬉戏笑语。
老师们的由衷关怀,而是干巴巴的所谓“好词佳句”,是某一本优秀作文书中的句子。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能写出什么感人的真习作呢?还是叶老先生说的好:“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要设法让学生去寻找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倾斜出真实的文思之水来。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将生活引入习作教学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就是巧妇手中的米,是习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将生活进入教学中,首先就要强化学生对生活的印象。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学生对生活之中的小事和周围发生的事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认为是小事。
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小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挖掘题材。
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中的素材。
才能厚积而薄发。
譬如活跃的课余生活,创造性的少先队活动,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都是学生写作的丰富题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解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解析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作文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解析。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将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水平。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
写作知识包括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要素。
写作技巧包括写作结构、写作方法、写作风格等方面的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技巧和效果。
教学内容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对文学表达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示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
可以通过讲授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规则和方法;可以通过示范优秀的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可以通过实践写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解析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让作文教学走进生活

让作文教学走进生活有些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大多对周围生活关注不够,以致作文空洞、平淡,写作文左顾右盼,无从下手,更谈不上真情流露了。
根据目前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言之无物”问题,我们必须让作文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感受生活。
“从学生的体验出发是新课程教学策略的首要原则。
”作文教学要想尽可能多地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有真情可写,就要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它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在它那里求知、感悟、怡情、审美,由此就能让作文教学走进生活。
一、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体验大自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天地宇宙、山水花木、飞禽走兽,以及爬山钓鱼、滑冰玩雪,只要留心,就可发现天地万物皆可入文。
可是,有些学生常常熟视无睹,一到写作就觉得“无米下锅”,更谈不上创新。
因此,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进行观察体验,学生的收获远比听几节课的写作指导多。
古人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司马迁就是因为走遍大川名山,才有绝唱《史记》的问世;李时珍就是因为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才著有《本草纲目》;柳宗元就是因为被贬而寄情于山水,游历永州,才有流传千古的《永州八记》。
那些古代诗人也是因为曾经钟情于山水,才有了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传诵。
所以,我们应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体验,获得写作的源泉,为写作储备素材。
如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进行景物描写:“屋外的风凛冽地吹,吹透了单薄的外套。
太阳好像是躲在一大片蓝色的厚玻璃后面,只透出微微的一点光,没有丝毫的温暖,心也凉了半截。
”“清晨的天空,笼罩着一层透明的阳光。
叶子还在沉睡,沙沙地呓语……正午的操场,阳光明媚得有些奢侈。
叶子边缘镀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好像长大了些……傍晚的教室,阳光偷偷地洒进来,树叶轻轻摇摆……”如果学生没有走进大自然进行细致观察和体验,就写不出这样生活气息浑厚的美文来了。
二、融入生活,进行情感体验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储备情感。
新课程背景下生活化作文教学再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生活化作文教学再思考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性质和地位进行了科学的表述和阐释:“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也就是说,写作是社会个体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之一,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写作要密切联系生活、真切表达生活。
生活化作文教学正是在这一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来实践作文教学的。
一、新课标作文部分的改革要求1规定,“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重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这说明,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慌。
”这绝不是要求老师对学生作文中写的事个个都去做调查,看是否是真实的,而是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真实地表达生活和表达感情,这其实也是对学生精神情操的一种历练。
而生活化作文教学使写作源于生活的观念得以体现,能真正地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生活。
2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这正是写作教学全新理念的精彩呈现。
早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就已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对于这个世界的独特思考、感受和体验,而生活化作文教学,促使学生自由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社会和生活当中,并提供宽松、民主的表达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多写“我想”、“我认为”,这样一来,学生形成了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表达的习惯,从而培养了创新能力。
让作文走近生活 让生活走进作文——浅谈新课程标准指引下的作文教学

二、留心生活一作文的基础
写 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就是生活 ,关键是要用你 的慧眼对生 活 进行 零 距 离 观 察 ,从 生 活 中 留心 素材 ,积 累 素 材 。每 天上 学 ,
趣 ,学生 想 写 、乐写 ,并 逐 步 成 为精 彩 生 活 的一 部 分 。
一 、
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在 留心生活 的同时 ,用 自己的心去体会 ,用 自己的情去感 受 ,用 自己的爱去认识 生活 。只要学 生用 “ 心” 去观察 生活 了,也就会有写作的 “ 泉源” ,那写作 的 “ 溪水”还
拥 抱 生 活 呢?
会 、人生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合理 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 富有创新 的佳作来 。比如可 以让学生 改编课本剧 、排演课本剧 、 改写故事结局 、续写新的故事 、创造新 的寓言童话等。 比如一个学生的 日记 : “ 今天我放学 回家 ,在路 上看到许 多人围在一起 ,我挤进 去一看 ,原来 是一个婴儿被遗弃在地上。 这个婴儿被花布包包着 ,很可怜 ,而周围的人都说这小孩父母 狠心 。 ”这只能算 是 留心 或观察 了生活 ,但没 有 自己独 特的体 验 。后来我让他对观察到 的进行思 考 ,加入 自己的感想 。后来 他 接 着 写 道 : “ 是 一 个 多 么无 辜 而 可 怜 的 小 家 伙 ,她 是 那 么 这 的天真无邪 ,可是命 运却将她丢弃在路旁 ,她 的父母 为什 么这
圜学 流 交
让作文走近生活 让生活走进作文
浅 谈 新 课 程 标 准 指 引 下 的 作 文 教 学
甘 肃省镇原县马 渠中学 何银社 7 4 1 45 1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姬玉娟卢梭说:“教育要回归自然。
”为此,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
让学生抒写心灵,展示生命,表现原生态的自我;要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自然、深入生活、爱护生命的赤诚爱心;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追求做人的真谛,把作文教学与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境界、提高审美情趣有机结合起来。
一、注重生活厚积,开掘创作源泉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新课标规定:“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我们应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首先,教师应拓宽写作的领域,带领学生走出小课堂,走进大课堂,把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
其次,要鼓励学生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我心思我事,我口抒我情,我手写我心”,做好从“课堂”到“课外”的延伸,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积累情感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按照新课标的理念,首先要解决写作素材积累的问题,学生在素材积累的基础上自然会改变笔不由己的"挤牙膏"现象。
实践证明,让学生坚持积累、搜集材料,坚持写随笔的做法,其效果远远优于两周一次的大作文,优于单调的话题作文训练。
作文的日常教学,还应当注重字、词、句、篇的积累,注重美文、时文的语言积累,注重写作练笔的积累,注重写作技巧的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积累,使写作成为固本之木,活源之水。
“观千剑以识器,操百曲以知音”,当学生兼收并蓄,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到了一定的阶段,他们的表现欲,创作欲会油然而生,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了。
二、激发创作冲动,展动创造之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是相当重要的问题,新课标很重视这一点。
作文教学面向生活化提出在课标中的体现

作文教学面向生活化提出在课标中的体现1. 引言1.1 概述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领域之一。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能力,并增强实践应用能力一直是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活化作文教学正是针对这些挑战而提出的一种方法,通过将写作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和实用性。
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作文教学在课标中的具体体现与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生活化作文教学在课标中的呼应、实践案例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背景、目的和整体结构,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和目标的框架。
1.3 目的本篇长文旨在探讨生活化作文教学在课标中的体现,并希望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展示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写作水平提升、情感投入程度增加以及师生互动的积极影响。
同时,本文还将对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应对策略进行展望,并再次强调生活化作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生活化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发展策略。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兴趣和自信心,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生活化作文教学带来的益处,以及如何在课标中实现此种教学方法。
2.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重要性2.1 提高写作兴趣与积极性生活化作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以抽象的题材和不切实际的内容为主,导致学生缺乏写作的动力。
而通过将生活化元素融入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真实、接地气的话题,可以使他们更加投入并愿意主动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更加认真思考,并能够体验到言辞表达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2.2 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生活化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事物和情境,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研究与分析的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生活大课堂——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思路
发表时间:2012-06-15T09:16:01.82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霞
[导读]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
摘要:构建生活作文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作文、用作文,就会让每个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
关键词:生活;作文教学;生活写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中提出“生活即教育”。
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细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
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
怎样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会写作文呢?笔者认为:应该渗透和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开放的习作大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有时代气息、有灵性的习作来;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
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
这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学校、家庭,自然、社会,生活大世界,同学教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妹、住行衣食,媒体舆论、街巷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
童心、童言童趣,习作必定一片生机盎然。
本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军训以及军事会操表演,学生从训练到表演,都抱着一种认真的态度去体验、感受其中的苦与乐;按照惯例组织四年级全体师生去“手拉手”学校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迷人秋色。
笔者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如: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住在城市里的孩子们看到春天一望无际的田野异常兴奋,欣赏到秋天硕果累累的美景不禁欢呼雀跃。
活动中,农民伯伯讲了许多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同学们将所思、所想、所疑一一向农民伯伯请教,提出了许多问题,越问兴致越高。
在“农村的变化”的调查、走访中,学生认真观察村容村貌,耐心走访农家,做了迅速、详实的记录,不仅锻炼了手、脑、口、耳并用能力,更磨练了学生的意志;笔者为学生创造了条件,他们尽情地展现创造的火花;而且他们跟着“农家娃”学会了不少的农家活,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技巧。
这样,学生习作有了生活素材,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如笔者注重给学生一个人际交往、语言、思维的“操练场”,在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生活。
在习作前,笔者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搜集所写人物的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
如利用学校周边资源组织调查活动:采访、参观、访问,还利用每周一节的语文活动课举行“故事会”、“辩论会”、《瞧我的绝活儿》一类主题活动等等。
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
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二、让生活走进作文
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
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可写”。
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
因此,在生活作文教学中,笔者通过优化教学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
如在写春景的习作前,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喜欢古诗文的学生收集描写春的古诗、名篇,让他们去野外观赏一番明媚的春色,以增加直接感受。
接着结合《我走进春天》的语文活动课,让孩子们诵春诗、话春景、品春趣,促进生活体验的内化,最后才进行写作,可谓“水到渠成”。
学生的习作充满生活气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折射出时代的光辉,题材之广,构思之新,表达之巧,真让人有“小荷已露尖尖角”的欣喜。
三、提倡生活写真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
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
如学生有这么一篇《争吵》中的片段:“近来,我天天没有好心情,上课无精打采,回家做作业精力总是集中不起来。
我被父母吵架的事烦死了。
爸爸搓麻将像着了魔似的,常常是晚饭也不回家吃,一向勤恳的妈妈也像发了疯似的沉溺于六合彩,几乎天天与爸爸争吵……”五十六位学生,生活经历不同,写出的作文也迥然有别。
四、让学生习作凸现个性风采
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将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变成机械、枯燥、虚假的训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因此,针对传统作文中过分强调共性,压抑学生个性的倾向,在生活化作文实践中,笔者十分重视个性化作文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1.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
让作文教学向生活开放,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兴趣活动,充实学生的个人生活。
利用节日、队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并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见闻、感受,为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作文打好基础。
2.鼓励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
在传统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
习作要体现个性化,首先要让学生写
个性化的生活经历。
如写反映家庭生活的习作,许多学生都是选取亲身经历的事,写真实的感受,没有了编造和拼凑,那一份份童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感动。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子弟小学邮政编码:0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