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太乖巧,长大后心理问题可不少!
小时候过于听话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出息吗?
小时候过于听话的孩子,长大后会有
出息吗?
小时候过于听话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出息吗?为什么很多人说小时候太听话,长大后不见得有出息?小时候太过于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反而会没有出息,这种情况在现在的社会并不少见,我们周围就可以经常看到。
小时候非常听话为父母命是从的那些孩子在进入社会上以后,不仅没有获得成就,反而连小时候那些爱调皮捣蛋的孩子都不如,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和家长的教育有关,小时候是家长认为懂事而且非常听话的乖宝宝,长大了反而会没有什么出息,请各位家长引以为戒。
没有独特的个性
非常懂事听话的乖宝宝则都是因为家长的严格要求,对于做事情,一些家长都会对孩子做出下达指令的方式,而且孩子还必须去遵守,遵守后还会对孩子做出一些奖励等等。
由于孩子还小,看到自己因为遵守指令做事会得到家长的赞同以及表扬,出于这种目的孩子就会慢慢的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没有了自己做事情的标准,紧接着会慢慢的磨灭了属于自己的那份个性。
过于听话的孩子慢慢就会变得逆来顺受,也不会因为某些不合理的事情而站出来反抗,同样这类乖宝宝也没有什么号召力,没有让周围人群看之眼前一亮的光芒,所以也难成大器。
没有主见
当孩子习惯了听从家长的指令,就会造成个人的思考能力慢慢丧失,这类孩子往往会缺乏主见,没勇气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从来都是以家长的想法为主,踏入社会后由于没有家长陪伴在身边更是举步维艰,孩子的性格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能够成为一名好的下属,但是没有领导能力的他也就很难有大一点的成就。
这样的行事作风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事业,同样也会影响到孩子整个人生重大的抉择,这类人也被网友戏称“巨婴男”“妈宝女”,也非常容易错失属于自己的幸福,家长应当把握好这中间的各种分寸,教育一个真正有出息的孩子。
乖巧背后的原因
乖巧背后的原因乖巧的背后,往往有着多种原因。
这些原因或许源于性格特质,或许源于生活环境,又或许源于文化背景。
无论是哪种原因,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那些乖巧的人们。
性格特质是乖巧的背后原因之一。
乖巧的人通常具有善良、温和、谦虚、忍让等优秀品质。
他们习惯于遵从规则、尊重他人、保持礼貌,从而赢得了周围人的信任和好感。
然而,这种乖巧的性格特质有时也会使得他们过分顺从,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主张,甚至容易被人利用和伤害。
因此,乖巧的人需要学会适度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生活环境也是乖巧的背后原因之一。
在某些家庭中,父母对子女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往往会使得孩子变得乖巧。
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父母的惩罚而不敢违背家规,也可能会因为过度依赖父母而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当然,这种乖巧的生活环境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纪律性,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遵守规则。
但是,如果这种生活环境过于严苛或不健康,则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文化背景也是乖巧的背后原因之一。
在一些东方文化中,乖巧被视为一种美德,被认为是表现出文化传统中的“和谐”和“尊重”。
因此,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到了“乖巧是好孩子”的价值观教育,形成了乖巧的性格特质。
但是,在西方文化中,乖巧往往被看作是软弱和被动的表现,而独立自主、自信和表达能力则更为重要。
因此,乖巧的人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会遇到障碍,需要逐渐适应和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
乖巧背后的原因有很多种,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原因和经历。
无论是性格、生活环境、文化背景,还是其他的因素,都需要我们尊重和理解。
同时,我们也应该帮助那些乖巧的人们,让他们学会适度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拥有更加健康和积极的人生。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本科湖北广播电视大学论文题目:浅谈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姓名:李白 __ _学号: 000000000000 __ 专业:学前教育 ___ _ 入学时间: 2015年春 _____指导教师及职称:蒋萍副教授 ____ 所在电大:丹江口电大 _____2016年9月20日目录一、幼儿心理发展中常见的问题---------------------------------------3 (一)任性敏感-----------------------------------------------------3 (二)暴躁易怒-----------------------------------------------------3 (三)自控能力差---------------------------------------------------4 (四)行为习惯不良-------------------------------------------------4 二、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4 (一)幼儿自身生理发展限制-----------------------------------------4 (二)家庭环境和教育不良-------------------------------------------5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滞后---------------------------------------6 (四)社会不良诱因的影响-------------------------------------------7 三、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7 (一)加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力度---------------------------------7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从身边抓起-------------------------------------7 (三)创设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8 (四)日常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8 (五)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9参考文献-----------------------------------------------------------9致谢---------------------------------------------------------------10浅谈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内容摘要:幼儿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期是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一生的成长及发展。
学生性格心理健康状况范文
学生性格心理健康状况范文心理学家表示人的一生中性格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作为”。
所以一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决定着以后的命运,而性格的形成更多的是从早期童年开始,这个时间段会影响到成年以后的处世方式和行为表现。
也会因为一些后期的因素可能会让性格发生改变,所以家长要尽早的了解孩子的性格,如果发生问题也能够及时的调整。
拥有良好的性格,乐观的生活态度可能会让孩子成年以后生活和工作上更加得心应手人生更加顺利。
心理学家表示,以下这3种性格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吃亏。
心理学家:如果你的孩子性格有这三个表现,可能会影响心理健康第一:不善于表达情绪人的一生中并不是坦途的很多时候会面临很多的烦心事,可能会发生与别人吵架或者发火的情况。
这些负面的情绪对人体会造成内分泌失调和抑郁的现象。
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如果经常和别人发生冲突,不会处理问题会给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也会让孩子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处于感情封闭状态。
这些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在成年以后可能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很容易造成抑郁病。
经常负面情绪和生气在身体上也很容易发生其他疾病。
如何解决:发生这种问题时家长在家里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发火。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养成孩子优良性格的重要因素。
并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多于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___。
让孩子亲自参与到一些事情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对培养优良的性格很重要。
第二:太过注重别人的评价这孩子在心理方面比较脆弱,自尊心比较强。
同时还缺乏主见。
并且伴有一些自卑的情绪。
一旦出现这种情绪是就无法自主地做出一些创造性的思维。
缺乏创造力和思考能力,成年以后很容易造成做事不决优柔寡断测工作无效率的现象,在工作上很难有突出的表现。
解决方法:一般是由于家长过度“帮助”,太过溺爱孩子造成。
所有的事情都不让孩子亲自动手。
发生问题时父母先出面帮孩子解决。
这样就会降低孩子的动手和处理事情的能力,所以也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性格。
所以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多于磨练,孩子让他们在困难中得到成长,同时也会收获自信。
拆书-男幼师自述太乖的孩子都挺让人心疼
男幼师自述太乖的孩子都挺让人心疼调皮的宝宝像草莓,出现难题都在表面,容易及时发现;乖孩子就像苹果,出现问题,外表依然漂亮,藏在心里面的问题却心上不容易发现。
——噗噗爸爸1孩子刚进幼儿园,开学初我都会让家长填写一份“家庭信息”调查表,方便我尽快了解和掌握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尽快公立学校的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在调查表中,请写出你认为孩子的6个其优点并用事例说明,其中“乖”一词出现频率最高。
不知何时起,我们开始把“乖”和“不乖”作为评断总而言之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
当然,那些在家和学校到处惹事生非、调皮捣蛋的孩子,谁看了都会头大,抑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
同时,我们往往非议最多的也是不乖的孩子,付出最多的时间、精力去管教、引导和揣摩不乖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在消费。
这是因为他们须要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以自己的方式探索那个透出无限可能性的自我自我,而不算那个我们刻好的“完美小孩”。
可是,乖孩子就不一样。
2所谓的“乖巧”常是一种懒惰的逻辑。
养育一个孩子太郁闷了,所以很多父母就父母希望孩子哎一些,不捣乱,不给我们仿制麻烦,从而,服从就正式成为成为乖孩子的最大特色。
他们看起来听话、懂事、省心,外表一切正常,所以,“乖孩子”常常是我们忽略的对象,觉得根本不需要我们操心。
因此,我们忽略了一点就是,乖孩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没主见笼络型的乖,我们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我们高兴什么,他就做什么;另一种是有主见的乖,他需要进行知道自己可能需要做什么样的事,不刻意迎合我们的需求。
遗憾的是,大多数的“乖孩子”是第一种。
比如在“家庭信息”调查孩子优点“乖”时写了这样一个情景:朋友到家里来玩,妹妹想玩他手里的玩具,只要说:“哥哥应该照顾妹妹,先把玩具给侄女玩。
”他就会把玩具拉入妹妹。
在这个情景中,我们会发现:3岁的孩子恰恰以如果说自我为中心,很难学会去分享,特别是自己新游戏正沉浸在游戏中,那就更难去分享了,可是自然规律他为什么这么自然的去接受?想必,只是为了得到我们口中“真乖”、“真听话”、“真懂事”的夸奖,而压抑自己内心的需求,忽视自己的戏剧化感受,一味顺从。
6-12岁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讲解
像例子中的孩子,撒谎是为得到好处,让爸爸履行承诺去香港,就像那位爸爸说的,不带他去吧 会挫伤他学习的乐观性,带他去吧就等于助长了撒谎这个坏习惯,怎么办呢?我建议这位家长直 接揭穿孩子的谎话,然后告知他,假设他没有撒谎,看在他各科都有很大进步的分上或许会带他 去香港的,但他撒了谎就必需惩办他,去香港改为去厦门旅游,总之让他明白撒谎不仅仅于事无 补,而且会雪上加霜。
一、孩子沉迷于电视怎么办?
• 【心理分析】 • 1.学习压力大 • 现代社会竞争剧烈,每个人都压力重重,孩子们也必需“艰难奋斗”。由于学习
压力大,生活单调,孩子们急于查找宣泄学业压力的管道。电视节目以画面为主, 有的诙谐幽默,能给他们轻松愉悦的感觉,所以他们选择了电视来缓解压力。
• 2.缺少朋友 • 中国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特殊多,孩子们缺少伙伴,父母们由于工作忙又不能时时
三、孩子爱撒谎怎么办?
3.为了某种心理需要
像事例中的孩子,为了让父母带他去香港旅游而撒谎一样,很 多孩子为证明自己的力量或为了获得某种权益,会蓄意说谎, 比方:“教师今日在班上念我的作文了”、“我小测验考了第一名” 等等。
4.为了中伤他人 一些孩子由于别的孩子得罪了他,而制造一些谣言来中伤他人, 这类谎话发生在年龄稍大的孩子中间。这类谎话不易识破,而 且对他人有损害力、破坏力,性质较严峻,必需准时制止。
三、孩子爱撒谎怎么办?
【对策】
〔1〕对于第一种认知力不成熟的孩子,父母不必担忧。当你不关注这件事时,孩子就失去了杜撰的 乐趣。他们还小,以至于不明白撒谎的含义,也意识不到撒谎是不道德的。因此不要任凭给孩子 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不要把他们的吹牛夸大上升到品质道德的层面上,只要孩子不是常常性 撒谎,只要不影响孩子的主流进展,家长不必忧心。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这种现象会渐渐消逝。
青春期孩子的心声
青春期孩子的心声乖巧听话的孩子上了初中就跟变了一个人似得,不仅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兴趣也大大降低,让很多家长心焦却不知道从哪里和孩子沟通。
各位家长不要着急,先听听这个青春期的孩子的心声!1. 爸爸妈妈,你们不能太过强势,不然的话,我们会反着干,容易引起家庭矛盾产生,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
2. 爸爸妈妈,你们需要循循善诱,不能急于求成,我知道你们对于我们的期望总是特别高,所以,要求也高。
总是喜欢让我们学习这样那样的兴趣班,其实,在节假日,为什么不能一家人自驾出去旅个游,增进一下感情呢?3. 爸爸妈妈,你们千万不要监视我们,我们写什么日记,你们也不要太怀疑,成天疑神疑鬼说早恋,说有秘密。
青春期的我们,烦恼要比平时多,你们不让我们写字倾诉,那会憋出病来的。
大多数的我们平时看着乐观、活泼,其实我们会在晚上偷偷哭。
5. 爸爸妈妈,不要剥夺我们拿自己压岁钱的权利,给我们足够的信任。
不要老拿命令的口吻和我们说话,在学习方面,现在不都建微信群、QQ群嘛,可以适当私聊和老师沟通我们的学习情况,但是一定不能强逼着学,那样绝对没有好效果的。
6. 在周末作业完成了的情况下,请给我们2个小时的上网时间(当然1个小时也可以),我们拒绝做一个书呆子!平常要和我们多沟通,我们犯错误时不要一味打骂,我们也有自尊啊!7.我认为厌学纯粹是因为心理问题,也可以询问一下跟我们玩得好的朋友,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心理状况。
保持家庭环境的和谐,不要给我们的童年留下阴影,才是你们最大的责任,当然,我们有错还是要指出,引导我们改正,我们厌学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哦!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同样需要尊重,需要私人空间,而父母不要总是利用亲情来绑架孩子,让孩子讨厌和父母交流。
而如今多数的70后、80后父母还是挺开明的一代父母,而其他更多的青春期孩子的厌学态度父母也要虚心同孩子交流,切记不要以长辈的身份,而以朋友的身份多和孩子交流,知道他们走出困区。
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习成绩固然重要,孩子的感受及内心成长同样重要。
我金子般的孩子情绪变化熊孩子
我金子般的孩子情绪变化熊孩子
摘要:
1.介绍金子般的孩子
2.孩子情绪变化的表现
3.应对熊孩子的方法
正文:
金子般的孩子是指那些聪明、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就像金子一样珍贵。
然而,这些金子般的孩子也会有情绪变化的时候,尤其是在他们成长为熊孩子的时候。
孩子情绪变化的表现有很多种,比如易怒、焦虑、抑郁等。
这些情绪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影响到家庭和谐。
因此,家长需要了解这些情绪变化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阶段。
对于熊孩子的情绪变化,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应对。
首先,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其次,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最后,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总之,金子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情绪变化,家长需要耐心地对待,正确地引导。
乖孩子不是好孩子的辩论稿
乖孩子不是好孩子的辩论稿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乖孩子不是好孩子”。
听起来有点反常理对吧?我们总是认为乖孩子就该是好孩子,其实这其中的道理可深了。
乖巧的孩子未必真的是好孩子,反而有时候,他们可能会隐藏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这个话题,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2. 乖孩子的外表首先,我们得定义什么是“乖孩子”。
那种听话、懂事,永远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孩子,是不是乖孩子的代名词呢?可我告诉你,这样的孩子有时候就像冰山一角,水下藏着的是千奇百怪的情绪和想法。
比如说,乖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老师的责骂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结果就把压抑的情绪藏在心底。
这样一来,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变得复杂多变,谁能说这样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呢?想想看,有时候,表面上的乖巧反而可能掩盖了他们真正的想法。
2.1 乖巧与顺从的界限乖巧不等于顺从,顺从就像是在给自己套上了紧箍咒,久而久之,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我们见过太多乖孩子,外表听话,内心却满是抵触,甚至逆反心理。
这就像是你以为是在养一株花,结果发现这花其实根本不想开。
试想一下,真正的好孩子应该是能勇敢表达自己,不是无条件迎合别人的期待。
3. 乖孩子的压力乖孩子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总是被期待着要优秀,要完美,像是被塞进了一个无形的盒子里,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这种压力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让他们疲于奔命。
可这样一来,他们往往会失去做自己的机会。
过于乖巧的孩子可能会在面对挑战时退缩,因为他们害怕出错,害怕不被认可,最终成为“乖孩子”的牺牲品。
3.1 逆境中的成长有时候,经历一些挫折和挑战才能让孩子真正成长,成为更好的人。
而那些总是乖乖听话的孩子,可能错过了这种成长的机会。
记得我小时候,班上有个同学叫小明,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总是调皮捣蛋。
但奇怪的是,他却总能在游戏中学到团队合作,学会面对失败。
最终,他的调皮反而成了他最宝贵的财富,带领他走向了成功。
儿童性格发展的5个阶段
儿童性格发展的5个阶段1、婴儿期:信赖-不信赖此阶段,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给予满足。
如果婴儿与亲人之间没有建立依赖关系,就会产生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出现情绪问题。
2、幼儿期:自主感-羞愧及怀疑自我意识萌芽,但饮食和大小便等还要依赖成人,所以,在此时宝宝身上,“违拗性”与“依赖性”会交替出现。
3、学龄前期:主动-内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加强,但当主动行动遭到失败时可产生失望与内疚的心情。
4、学龄期:勤奋-自卑当孩子发现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能力,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孩子不能发现自己勤奋的潜力,则将产生自卑。
5、青春期:身份感-身份混淆青春期孩子的体格、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都在变化,如果在感情问题、伙伴关系、职业选择、道德价值等问题上处理不当,即可产生身份紊乱。
好性格需要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要想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父母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
家庭气氛:和睦、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
相反,父母间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的家庭,青少年犯罪率高。
家庭结构: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孩子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孩子。
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有关。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独生子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容易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等不良行为。
但如果有意识地进行正确引导,也可使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心同伴、不挑食、爱劳动等良好性格。
此外,父母文化、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孩子性格亦有一定影响。
温顺的孩子易得心理问题
温顺的孩子易得心理问题
在许多家长的眼中,好小孩的标准确实是一切听大人叮嘱,按大人意图办事的专门听话的小孩。
应该比较安静,专门少打架和打闹,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老师说啥是啥,对自己要求专门严格、专门受老师喜爱。
但心理学家指出,如此的“温顺”小孩专门有可能是问题儿童。
因为如此的小孩心理上往往过于防卫,一切按大人指导办事,一旦失去了大人的指点,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假如在成长中不能形成独立的意识,缺乏独立适应环境的能力,往后进展专门可能导致心理上不健康,人格上有缺陷,甚至束缚智力的进展。
因此,学校和家庭不应对儿童管教过严,更不要把小孩往既定的模子里套。
要明白,淘气的小孩往往爱好广泛,知识面广,心理进展也比较健康。
因此,教育小孩和对小孩的要求不要面面俱到,而应让小孩有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
只要小孩遵守日常生活规律,讲卫生、有礼貌、不自私、不说谎,其他问题则不必多加干涉。
如此也有助于培养天真爽朗、聪慧伶俐、身心健康的好小孩。
从小挨打长大的孩子会有哪些心理
从小挨打长大的孩子会有哪些心理1、懦弱父母如果总是打孩子,而孩子是从小挨打长大的,那就会让孩子的心里形成一种恐惧感。
孩子为了避免挨打,就只能乖乖听话,顺从父母的心意。
长此下去,孩子的自我意识就被压抑,将来遇到任何事情就只会逆来顺受,不懂得反抗。
2、孤独从小挨打长大的孩子,情商存在着很大危机。
他们在长大之后,无论是跟自我相处,还是跟别人相处,都会遇到很大问题。
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严重的伤害,这会使得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是感觉不自信,害怕自己出错或者被人瞧不起,所以他们宁愿选择封闭自己,也不愿意与人交往。
这让他们的性格变得孤僻冷漠,让人难以接近。
3、固执有的孩子打多了会变得顺从,而有些孩子却越打越倔犟,父母的打骂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他们故意跟父母对着干。
对于这样的孩子打骂只会把孩子推向你的对立面,最后使亲子关系完全破裂,亲子之间反目成仇。
4、粗暴父母打孩子不仅会让孩子受到伤害,还给孩子起了一个坏榜样的作用。
因为孩子们模仿能力强,经常挨打也让他们学会了打人。
当他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他们也会通过打人来解决问题。
家长怎么教育从小挨打长大的孩子1、及时道歉、安抚父母并非圣贤,向孩子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是每一位父母都很有可能犯的错误。
在情绪失控伤害孩子后,一句真诚的“对不起”,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获得孩子的谅解,不仅能够修补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创伤,还能让孩子更加信任、尊重父母。
而且父母在道歉过程中,会发现自己能够慢慢地控制不良情绪,向孩子发脾气,打骂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少了,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尊重,也会变得越来越乖巧懂事,也就能避免孩子从小挨打。
2、控制情绪,正确引导我们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等自己的愤怒情绪平息后,再同孩子进行沟通。
不要使用严厉的体罚。
特别是在父母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处于愤怒中的家长往往掌握不好分寸,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
放下家长的“权威”,多鼓励孩子。
从小缺爱的孩子 长大后多半有这3个迹象 希望你孩子一个都没有
从小缺爱的孩子,长大后多半有这3个迹象,希望你孩子一个都没有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内驱力;当爱缺失的时候,孩子的成长会变得没有方向和力量。
一个孩子长期没有被“爱”满足,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只有不断付出,才能值得被爱”的感觉。
一旦孩子出现这种心理,就会产生讨好他人的倾向,造成其性格上的缺陷。
如果说童年是人生的底色,那么,童年时期得到的“爱”,将会是孩子长大后指引前进的光。
童年时在“爱”上面的缺口,是往后岁月再多金钱也无法修筑的。
因此,在孩子有迹可循的成长中,父母一定要警惕孩子的这3种迹象,只要有一种,说明孩子已经“缺爱”了。
一、特别黏人,害怕被抛弃前几天,有一个宝妈跟我说“孩子都5岁多了,还特别黏人。
”每天在家总是“妈妈,妈妈”地叫个不停,你回应不及时,她就开始哭闹,感觉快要被孩子整疯掉了。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感慨,孩子在某个阶段会特别地黏人,除了睡觉,一刻都离不开自己。
有时候明明玩的好好的,只要转头发现妈妈不在,马上就会丢下手中的玩具到处找妈妈,一旦找不到就开始哭闹。
孩子爱黏人,主要是由于其内心“不安全”的感觉所致。
孩子出生后,在心理上依然跟妈妈是一体的,是共生关系。
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会开始摆脱父母的束缚,独自进行活动。
但是有的孩子会表现出特别黏人现象,这与孩子和父母没有建立好依恋关系有关。
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依恋理论,他指出:婴幼儿与父母分离导致的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他们将这种体验视为对他快乐的一种威胁。
很多孩子总喜欢让父母陪着自己,是把父母视作安全感的源头,因为害怕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的焦虑不安。
此时一旦被推开,就会出现“我是不被喜欢的,我是被抛弃的”的心理,这种被抛弃感会一直伴随着孩子。
其实孩子不是黏妈妈,而是在渴求安定的感觉。
想要孩子不黏人,家长们可以尝试一下这两个方法:一是,接纳并回应孩子的感受孩子黏人不是他的错,对于黏人的孩子,父母要及时做出积极的反馈。
孩子太听话怎么办
孩子太听话怎么办孩子太听话是坏事?聪明父母用3招,孩子长大有主见更优秀。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但有时候,太过听话的孩子长大往往会没主见,如何把握好一个度,和孩子正确沟通?一起来学习吧!太听话的孩子,长大或许会这样孩子成长有属于他们的自然生长和天性,他们天马行空,活泼好动,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还未对社会规则有所建立,所以常常会“犯错”,家长想要避免孩子走弯路,而让孩子一味的“听话”,孩子的成长未必能够美满。
1孩子长大更容易叛逆很多父母都会将自己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想把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交由孩子来实现。
而这往往会让孩子被压抑在“听话”之下,久而久之,更容易出现“叛逆”的消极做法来表达自我。
因为孩子的压力也需要宣泄口,而且这样的反差往往父母无法接受,对孩子的未来也是很大的负面影响。
2孩子长大没有主见因为听话的孩子往往身上所有事情,都是家长一手包办,随着长大慢慢就会发现这样的孩子缺少主见。
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不去思考,“都行,都可以”,做任何决定都是以获取他人肯定为主,而失去了自我,有的孩子会变得内向和自卑。
正确让孩子听话,这3点很重要1有底线和原则没有底线和原则的妥协,会带来很多的伤害,孩子小对于这个社会的规则还没有掌握,他们需要自己去探索。
家长应该要做的是让孩子在不打破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去尝试“犯错”,从而让孩子自己积累经验。
在规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也能保护孩子成长的规律。
比如,带孩子去超市,孩子想要玩具,可以和孩子约定这个月只能买一样,由孩子自己决定要哪个玩具,可以多几次思考后再决定。
在规定的范围里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能够促进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让孩子能够主动思考和规划。
2家庭教育要一致很多时候,规则被打破是最严重的问题,比如父母规定孩子一周只能吃一次糖果,可规则在爷爷奶奶这里却随意被打乱,久而久之孩子知道判断后,就会出现前后不一,在父母面前不要糖,在爷爷奶奶面前要糖的情况。
我的孩子很乖,是好事吗
我的孩子很乖,是好事吗乖巧的孩子更讨人喜欢,这是教育中的普遍现象。
但“自我控制”过度,却不利于孩子成长。
“乖”这个字的意思是听话顺从、中规中矩,一个乖孩子会听家长的话,做事情顺着家长的意思,这样的孩子养起来家长的确很省心,他们不会“逆反”,不会和家长“对着干”,总是一副讨巧的样子,一点不让爸爸妈妈生气操心。
父母总希望孩子乖巧可爱。
但你可知道,太过娇弱、乖巧的孩子很可能是出现了“性格偏向”。
过于内向,可能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出现障碍,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有些父母因孩子安静的表现,就称赞孩子乖,忽视人际交往问题的状况。
儿童时期,对孩子性格定型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父母可能会掉以轻心,因为孩子在平时显得乖巧、文静,但往往这种单方面的性格一旦发展起来,会产生偏向行为。
所以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培养孩子性格的全面性。
有些孩子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可能会忸怩羞涩地躲在父母的身后。
父母努力挣脱开她的,想促使她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但这立刻使她非常紧张,整个人躲在了父母的身后。
无奈的父母只好一边解释“这个孩子就是这个样,特别胆小”,一边又转身再次用力把孩子拖到自己的面前来,“出来啊,怕什么!”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孩子低声委屈地哭了起来1、对外界环境表现出异常的敏感,外界稍微有变化就使她紧张与不安;2、人际交往的能力比较差,喜欢独自安静地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3、行为比较缓慢退缩,情绪比较平静;4、依赖性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要求。
我们不能否定内向的孩子也有自身性格的优势,但过于内向,我们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孩子的性格的影响、定型,是受多种因素综合的作用,但在研究中,儿童时期、童年的记忆对孩子的成长还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面对孩子的胆小与敏感,脾气急躁的父母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而发脾气,但是父母的急躁越发使孩子变得更胆小,而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成长。
如果父母不注意,可能会引导一个恶性偱环。
孩子在接触和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中,需要父母前期陪伴,在孩子渐渐熟悉的基础上,父母有意识地让孩子表现自己。
乖孩子是好孩子正方资料 四辩总结
乖孩子是好孩子正方资料四辩总结四辩总结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各位辩友们:非常荣幸能够在这场关于"乖孩子是好孩子"的辩论中作为四辩进行总结陈述。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听到了前三位辩友们的观点和论证,接下来我将进一步强化我们正方观点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我想强调乖孩子的定义。
在辩论中,我们认为乖孩子是指那些对家长和老师言听计从、遵守规则、有礼貌、勤奋努力的孩子。
乖孩子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爱,这将为他们未来的社交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乖孩子往往在学业上有更好的表现,他们专注于学习,努力完成任务,不会给老师和家长增添额外的困扰。
乖孩子通常具有较高的自控力和纪律性,这是他们顺利成长和进步的关键因素。
关于概念的深度探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成为乖孩子并不意味着失去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事实上,乖孩子可以通过听取他人意见和尊重规则,发展出独特的个性和意志力。
乖孩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他们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这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价值观的基础。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区分乖和听话的区别。
孩子们可以通过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合理的行为,来更好地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和聪明才智。
在回顾这次辩论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正方已经从多个角度证明了乖孩子是好孩子这一观点的正当性。
我们强调了乖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他人认可和喜爱,以及在学业中表现更好的优势。
我们还讨论了乖孩子与个性和独立思考的关系,以及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理解乖和听话的区别。
这些观点和论证都体现了我们正方的深度和广度,为乖孩子是好孩子这一观点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作为四辩,我相信通过我们的深入阐述和综合观点,我们已经成功地证明了乖孩子确实是好孩子。
让我们一起为那些遵守规则、用心学习、展现出对他人关心和尊重的乖孩子们鼓掌吧!谢谢大家。
乖孩子是好孩子吗?这是一个让人们争议已久的话题。
有人认为乖孩子有规矩、听话懂事,孝顺父母,是值得教育引导的好孩子;而也有人认为乖孩子会形成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无法成为真正有主见的人。
如何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
如何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哎呦,这青春期的孩子啊,简直是“叛逆”的代名词!我最近就亲眼目睹了一场“叛逆大战”。
话说我闺女,今年14岁了,正处于这传说中的“青春期”。
这孩子从小到大都挺听话的,学习也挺认真,我以为这叛逆期应该会比较顺利过去,结果...哎哟!真是打脸啊!事情是这样的,最近天气热,她就特别喜欢穿那种超短裤,紧身T恤,反正露出一大片皮肤的那种。
我当时就有点担心,跟我说:“闺女啊,别老穿这么短的裤子,容易着凉啊!而且,出门在外,安全也很重要,咱不能太招摇,知道不?”结果这孩子一翻白眼,直接说:“妈,你在说教吗?你这一代人思想都太封建了,穿什么衣服关你什么事啊!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你怎么还不懂?”我当时就被气得呀!这孩子,真是越来越顶嘴了。
怎么跟以前那个乖巧听话的女儿不一样了?!你说这青春期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之间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我强忍着怒气,耐着性子跟她解释:“闺女,妈不是说教,我是真的担心你!你要想想,万一碰上什么坏人怎么办?而且,你是女孩子,穿的暴露容易让人误会,会带来安全隐患的啊!”结果这孩子更生气了,直接甩给我一句:“我又不是随便的人,你以为谁都像你以前一样吗?我要是不想穿我就不会穿,你说个屁!“我当时那个气啊!这孩子简直是无法沟通了!你说我现在该怎么办?你说这青春期的孩子,到底怎么才能跟他们沟通呢?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意识到,我可能真的有点过度焦虑了。
现在的孩子,跟我们以前可不一样了,他们更独立,更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们接触的信息也比我们以前多多了。
所以我决定,换个方式跟孩子沟通。
我就跟她说:“闺女,妈知道你长大了,也懂事了,有自己的想法了。
不过,妈还是想提醒你,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不要太招摇。
你要相信,妈是真心爱你,不希望你受到任何伤害。
”结果,这孩子这次没有反驳,只是点了点头,说:“知道了,妈。
”虽然这次的沟通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但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地去了解她,用爱去包容她,总有一天,我们之间会回到以前那样亲密无间的。
《不乖:哈佛导师的自我突破心理学》
龙源期刊网
《不乖:哈佛导师的自我突破心理学》
作者:
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9年第23期
[日]加藤谛三著
从小,被大人教导的我们都深信:“乖巧”就有理,
“听从”便无罪。
长大以后恍然发现,童年时期关于被表扬的经历,居然都只与满足了大人的期待有关——而不是你本来就很好。
于是,长大后的你开始觉得:不能做真正的自己,因为有缺点;不能表示不满,因为会“添麻烦”;无法信任自己,因为习惯听话;无法信任别人,因为怕太交心会被人利用;不敢表露真实的情绪,因为会“招人烦”。
一直在压抑真实的自己,灵魂深
处的不安感要如何摆脱?本书深层剖析了“乖孩子”在长大以后自我认同度低、迷茫、委曲求全、不敢走出舒适区等种种负面心理背后的深层心理成因,追溯到童年成长过程中抽丝剥茧,分析了家庭环境、父母的态度对成年后的你心理所造成的影响,提出了找回自信、实现自我价值的处世智慧,鼓励读者摆脱父母和他人的期待,接受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喜欢上自己,勇敢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作者簡介】
加藤谛三,日本知名心理学家、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日本精神卫生学会顾问,同时还担任过日本电台“人生问题咨询”栏目的主持人,2016年被授予“瑞宝中绶章”大赏。
个人心理小学成长回忆
个人心理小学成长回忆
从儿时的哭闹,到现在我是乖巧懂事的,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经历了一些磨难,但是正是因为这些磨难我们才会成长。
从小我还算懂事,记得六岁那年,妈妈还在裁缝。
有一次,她出去了,我一个人就帮她叠了好几件衣服,要知道,那对于一个只有五岁的孩子,真得十分苦难的。
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还记得妈妈回来后,她那满脸欣喜和惊讶的表情,就能让我高兴好一阵子。
那时,我就认为成长是十分甜美的。
渐渐地我长大了,现在已上了小学五年级,回想这五年来的种种经历。
当我因为学习什么本领时而刻苦和犯难时,我便认为成长的滋味也是辛酸的,但是当我获得那属于我自己的荣誉时,我哭了,这哭,不代表什么,只代表我为我的付出而感到骄傲,那一种哭是快乐的发泄,是成长中的喜悦。
成长,并不代表什么,只代表我们自己长大了,成熟了,也懂事了,成长过后的我们,应该多一份责任心,要懂得理解长辈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为自己和别人负责,不劳烦他人操心。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个过程实在是太艰难了,但我要说的是:没有苦哪来的甜呢?经过磨练的人才真正到最后能获得甜呢!
成长中的挫折并不代表什么,经历的越多,就代表我们成长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从小太乖巧,长大后心理问题可不少!
有一类孩子小的时候讨人喜欢,做什么事情都乖巧懂事,但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却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需要家长注意!
5岁的诗诗,一直是大家眼中文静的小淑女。
每次放学后,爸爸妈妈去接她,大部分小朋友都在教室里玩耍、嬉笑,只有诗诗,在自己的小板凳上规规矩矩地坐着,不吵不闹。
老师总是夸奖她非常乖,很懂事。
其他的家长也很好奇,诗诗的爸妈怎么把她培养得这么乖巧,连小朋友爱吃的糖果,她都不吵闹着让爸妈买。
原来,小姑娘一直被教导,“ 爸妈最爱听话的乖宝宝”,慢慢地,她总是为了得到别人的一句“真乖”,看到爱吃的零食不敢要;放学后,想跟其他小朋友玩,也怕被说“调皮,不乖”。
很多时候,我们把“听话”当成了教育孩子的捷径,总是用“听话”两个字去要求孩子。
事实上,用“乖”或者“不乖”来评价孩子,本身就具有操控的意味。
想想看,绝大多数家庭中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操控中长大的。
这种操纵就像牛吃草的原理一样。
当一头牛还是小牛犊的时候会被拴在一根小木桩上。
刚开始它总是不肯老老实实地呆着,刨蹄子、打喷鼻、不断地撒野,企图把小木桩拔起来。
可是,牛犊的力气太小,折腾了一阵子总是在原地打转,不久它就不再折腾了。
后来,牛长大了,不仅个子高了,力气也大了,可是它已经不再想去拔这根小木桩了。
一次,饲养员在给它添料的时候,故意把一些草料放在它的头够不着的地方,只要它一伸脖子,这根小木桩就会被拔起来。
可是,当它吃完了够得着的草料,眼看着远处的草,打了两个喷鼻就耷拉下脑袋放弃了。
牛吃草的案例间接说明了“听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副精神枷锁,牢牢地套住了孩子。
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为什么会这样?有一位叫“毛豆妈”的孩子母亲,分享了自己对于“乖”孩子的心得感悟:
“乖”意味着讨好大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我很清楚地记得,小的时候,奶奶带我出去玩。
路过糖果摊,奶奶指着糖果说:“想要吗?” 我摇摇头说:“不想要。
” 奶奶满意地说:“这孩子最乖,从来不乱要东西。
”
从心底来讲,小小的我,其实是想吃那色彩缤纷、酸甜可口的糖果的。
只是,“懂事”和“乖”,是那个年代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我从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会让大人高兴,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长大以后,我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的“老好人”。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乖”意味着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说明他觉得要做一个你们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闹。
他知道不哭闹才会让你们更喜欢他。
换句话说,他在压抑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
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出来。
他上小学以后爱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内心的一种宣泄方式。
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全盘接纳。
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越“乖”的孩子,独立能力越差
为什么小时候“乖”的孩子可能学业出色,然而能在人生中取得更大成就的往往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强,独立性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强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上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妈妈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烂好人”。
从这个角度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可能都不“乖”。
当然,我们也见过一些孩子,他们对必要的社会规范或者父母的要求,也能顺利配合,他们也是很多人眼中的乖孩子。
比如:
在幼儿园,他们很少给老师惹事,也不常和小朋友发生冲突;
他们想吃的劣质零食,妈妈不同意买,他们不会动不动就撒泼打滚;
在不允许大声喧哗的公共场合,他们可以控制自己说话的声音;
在成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不以压抑自己为前提,主动乐意地提供帮助。
......
所以,并不是说,孩子不听话、顽劣反而是更好的表现,而是我们一定不要单纯地陶醉于孩子听话。
一定要观察你的孩子:他的“乖”到底属于哪种情况,是孩子为了讨好成年人而表现出的“乖”?还是孩子发自内心去做某件事?
这两种“乖”,如果细心观察,一定可以区别出来的。
比如,孩子听话懂事时,是紧张的、眼神怯怯的?还是非常放松愉悦的?如果你的孩子属于后者,那么他是优质教育的结果。
如果属于前者,就请好好反思一下。
您是孩子身边最亲密的成人,为什么孩子在与您的互动中,会表现出压力;为什么他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为什么他要去扭曲自己,去迎合成人的需求?
所以,孩子,你可以做生气的小孩、真实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不要为了博得别人的开心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也希望家长们,可以在看完这篇文章后有所领悟,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的情绪,让他们真实地表现自己,成为那个他希望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