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太乖巧,长大后心理问题可不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从小太乖巧,长大后心理问题可不少!

有一类孩子小的时候讨人喜欢,做什么事情都乖巧懂事,但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却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需要家长注意!

5岁的诗诗,一直是大家眼中文静的小淑女。每次放学后,爸爸妈妈去接她,大部分小朋友都在教室里玩耍、嬉笑,只有诗诗,在自己的小板凳上规规矩矩地坐着,不吵不闹。

老师总是夸奖她非常乖,很懂事。其他的家长也很好奇,诗诗的爸妈怎么把她培养得这么乖巧,连小朋友爱吃的糖果,她都不吵闹着让爸妈买。

原来,小姑娘一直被教导,“ 爸妈最爱听话的乖宝宝”,慢慢地,她总是为了得到别人的一句“真乖”,看到爱吃的零食不敢要;放学后,想跟其他小朋友玩,也怕被说“调皮,不乖”。

很多时候,我们把“听话”当成了教育孩子的捷径,总是用“听话”两个字去要求孩子。事实上,用“乖”或者“不乖”来评价孩子,本身就具有操控的意味。想想看,绝大多数家庭中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操控中长大的。

这种操纵就像牛吃草的原理一样。

当一头牛还是小牛犊的时候会被拴在一根小木桩上。刚开始它总是不肯老老实实地呆着,刨蹄子、打喷鼻、不断地撒野,企图把小木桩拔起来。可是,牛犊的力气太小,折腾了一阵子总是在原地打转,不久它就不再折腾了。后来,牛长大了,不仅个子高了,力气也大了,可是它已经不再想去拔这根小木桩了。

一次,饲养员在给它添料的时候,故意把一些草料放在它的头够不着的地方,只要它一伸脖子,这根小木桩就会被拔起来。可是,当它吃完了够得着的草料,眼看着远处的草,打了两个喷鼻就耷拉下脑袋放弃了。

牛吃草的案例间接说明了“听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副精神枷锁,牢牢地套住了孩子。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为什么会这样?有一位叫“毛豆妈”的孩子母亲,分享了自己对于“乖”孩子的心得感悟:

“乖”意味着讨好大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我很清楚地记得,小的时候,奶奶带我出去玩。路过糖果摊,奶奶指着糖果说:“想要吗?” 我摇摇头说:“不想要。” 奶奶满意地说:“这孩子最乖,从来不乱要东西。”

从心底来讲,小小的我,其实是想吃那色彩缤纷、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个年代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我从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会让大人高兴,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长大以后,我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的“老好人”。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乖”意味着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说明他觉得要做一个你们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闹。他知道不哭闹才会让你们更喜欢他。

换句话说,他在压抑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出来。他上小学以后爱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内心的一种宣泄方式。

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全盘接纳。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越“乖”的孩子,独立能力越差

为什么小时候“乖”的孩子可能学业出色,然而能在人生中取得更大成就的往往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强,独立性越差。“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强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上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妈妈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烂好人”。从这个角度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可能都不“乖”。

当然,我们也见过一些孩子,他们对必要的社会规范或者父母的要求,也能顺利配合,他们也是很多人眼中的乖孩子。

比如:

在幼儿园,他们很少给老师惹事,也不常和小朋友发生冲突;

他们想吃的劣质零食,妈妈不同意买,他们不会动不动就撒泼打滚;

在不允许大声喧哗的公共场合,他们可以控制自己说话的声音;

在成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不以压抑自己为前提,主动乐意地提供帮助。......

所以,并不是说,孩子不听话、顽劣反而是更好的表现,而是我们一定不要单纯地陶醉于孩子听话。一定要观察你的孩子:他的“乖”到底属于哪种情况,是孩子为了讨好成年人而表现出的“乖”?还是孩子发自内心去做某件事?

这两种“乖”,如果细心观察,一定可以区别出来的。比如,孩子听话懂事时,是紧张的、眼神怯怯的?还是非常放松愉悦的?如果你的孩子属于后者,那么他是优质教育的结果。

如果属于前者,就请好好反思一下。您是孩子身边最亲密的成人,为什么孩子在与您的互动中,会表现出压力;为什么他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为什么他要去扭曲自己,去迎合成人的需求?

所以,孩子,你可以做生气的小孩、真实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不要为了博得别人的开心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希望家长们,可以在看完这篇文章后有所领悟,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的情绪,让他们真实地表现自己,成为那个他希望成为的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