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第二模块专题一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第一题:现代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一)人本性、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人本性是指评价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各个环节是否目中有人,目中有学生。

我们常常说备课要备学生,备学生的整体情况、备学生中差异的特点,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等等就是人本性教学的体现。

人本性的实质是以学生的学,论教师的教,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论教师的水平。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教师是教学绩效。

那种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的行为,缺乏人本意识的做法,不能在新教学理念下的课堂中生存。

(二)全面性、多元性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具有全面性的特征,他不仅表现在评价目标的全面,还表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功能的全面性。

从课程改革的目标上看,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对教学中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给予评定,还要对学生通过教学所感悟和提升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状况进行评价。

从课程改革的课程内容上看,不仅要评价必修课堂的教学情况,也要评价选修课的课堂教学的情况,不仅要看教师对国家课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还要看教师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挖掘、利用状况以及教师在新课程下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性特质。

教学评价不仅要对学科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还要对综合课程的整合与设计进行评价,更要对新增的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的指导与对学生的发展作用进行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评价。

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上看,教学评价功能具有总结性、形成性、发展性、导向性和激励性。

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会使课程的改革沿着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提升、课程结构运行合理科学。

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投入、积极反思,主动探究,乐于创造。

有效的评价注重问题的形成原因,注重教学发展的过程质量,注重量的基础上,以发展和动态的视角给予积极的评价。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理论基础1. 请简要介绍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在教育学领域中,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课程设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学科。

它涉及到了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成果的有效实现。

2. 请解释课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课程是指教学活动中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目标的计划和方案。

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和媒介,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成就,因此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3. 请阐述教学论的基本观点和研究内容。

教学论基于教育学理论,研究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它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估、学习者特征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教与学的关系密切,教师是引导学习的重要角色,学习者是积极主体,教学过程需要适应学习者的需求等。

第二部分:试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 什么是课程?它的设计要素有哪些?2. 描述一下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3. 请列举并解释课程评估的类型。

4.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需要关注哪些方面?5.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6. 谈谈你对个性化教学的理解及其实施方法。

7. 请分析学习者特征对教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第三部分:答案1. 课程是教学活动中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目标的计划和方案。

它的设计要素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

2. 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包括:前期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评估反馈等。

其中,需求分析阶段用于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背景,课程设计阶段用于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教学实施阶段用于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习者,评估反馈阶段用于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3. 课程评估的类型包括: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

形成性评估是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实施的反复评估,以了解其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终结性评估是在学习结束后对学习者进行的总体评估,以评价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册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册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1 (第1—4章)一、填空题1.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

2.教学设计可以看作是文件课程向教学活动的转化,将规定的目标与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并且根据具体学校、学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创造和调整。

3.在现代的学习观中,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提倡学习者了解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自主控制学习行为。

4.不论是正式的课程还是非正式的课程,都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使儿童能够胜任成人后的生活,掌握生存技能、社会习俗、伦理道德,因此要进行特定的教育训练。

5.赫钦斯特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引出人性的共同要素,为培养这种“永恒”的人性服务。

6.课程设计的含义是指按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7.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8.目前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设计模式。

9.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表意)取向的三种。

10.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11.生成性目标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的过程中产生,是学生和教师由内在的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

12.生态整合取向试图把课程的三大来源,即学科内容、学习者的需要及社会的需要兼收并蓄。

13.斯坦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的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的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

二、单项选择题ADADB BBBDA1.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课程与教学问题,但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课程问题的分析,而课程问题的研究,也更注重( A ),以及实施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二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二

1.制定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要依据一定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2)要依据教学目标
(3)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
(4)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5)要依据教师的教学风格
(6)要依据学校现有的教学环境与条件
2.教学方式变革的意义何在?
(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改变过去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较高的学习兴趣,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2)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个性。

因此,教学方式变革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倾向性、学生的特征、教学内容的特征等合理地选择搭配多种教的方式。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倾向性、教学内容的特征等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什么是相对评价?什么是绝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

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评价的标准,称为客观标准,即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通常是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这一基准),在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是否达到标准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增补版】《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全】

【增补版】《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全】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第二部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选用教材: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2000年版)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

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要练习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截至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

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二)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1. 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 课程的本质: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 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三)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极其相似,他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这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

但是,“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范围更宽泛,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四)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贡献:他们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

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是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局限:对儿童价值的忽视、背离教育本质而盲目运用“泰罗主义”管理模式。

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2.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提炼出来的3.《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是《雄辩术原理》。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杜威)教学理论为代表。

8.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等等。

10.(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成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泰勒)。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简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2考核题目:提出一项工作实践中的课程目标方案,讨论其中涉及的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有哪些?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提纲应包括:1.自己曾经接触到该课程目标编制的相关实例。

(30分)2.个人对此课程目标方案设计的认识,提出可以提交小组进行讨论的要点。

(30分)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总结,包括说明讨论的情况,自己吸收到的观点,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的认识等。

(40分)答案:一、课程目标编制的实例: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Let's read【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两封电子邮件。

2.了解一些有关英语信封的书写知识。

3.能够听懂、会唱歌曲"my pen pal"。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好。

【课题】Unit 4 I have a pen pal【教学重点】1.阅读let's read部分中的两封电子邮件。

2.了解一些有关英语信封的书写知识。

3.正确书写本课重点句型,并能够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学难点】1.本课的难点是能理解、认读句子:My twin sister Ann likes drawing pictures and making kites. We look the same, but we don't like the same things.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2.本课难点是英语信封的书写格式与中文不一样,学生很容易写反。

【教具准备】1.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录音、课件、动画素材。

2.两个信封,分别用中文格式和英文格式写好。

3.学过的单词短语的卡片。

【教学过程】1、Warm up (热身)活动一:唱一唱教学参考时间:1-2分钟(1)教师播放第六单元Let's sing部分歌曲,学生倾听。

课程与教学论 作业2

课程与教学论 作业2

1、简述课程标准的涵义。

答:课程标准是指导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具有确保国家地方和学校一定的教育水准,为国民提供接受同一水准的教育机会的功能。

在现代世界,一个国家对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全无统一的要求和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检查、考核和评价制度,就很难保证学校教育的基本质量,确保公民基本素质的普遍提高。

目前,从世界范围看,课程标准的层级分为三种形式:即国家统一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标准和学校课程标准。

各国因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的不同其标准形式具有一定差异。

2、阐述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答: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当今人类精神的重要发展趋向,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无论是在教学理论领域还是在教学实践领域中,教学与生活关系的问题都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主题。

②回归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地位,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⒈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的趋势是回归生活世界,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教育科学开始从理性的科学精神向非理性的人文精神转化,更多的关注人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自由及人性的解放等问题。

③我觉得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教学要回归生活,是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一种更具体的说法,无论提法怎样,但都是为了将教育教学同我们的社会活动能够联系起来,使得学以致用,而不是仅仅为了读书而读书。

学习只是人生的一个部分,作为一个人首先重要的是能够适应社会,那么就需要在教学中学到一些基本的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能力,所以说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

在前面关于什么是生活以及什么是生活世界的论述中就已经简单的阐述了教学回归生活的重要性,无论关于生活的概念有多少种理解,无论关于生活世界从哪个角度来审视,无论对于生活要回归什么样的生活世界有多少种争论,归结为一点,就是为了使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得在教育中更大程度的确立学生的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人的生成的动态过程,使得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都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加全面完整的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作业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作业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作业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作业期末作业考核《课程与教学论》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普瑞恩特(print)阐述了五种课程取向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这五种取向分别是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认知过程取向、人本主义取向、社会重建主义取向、技术学取向,在理论上我们可以这样清晰地划分课程设计取向,在实际中这样的划分也是存在的。

答:是错的2、由于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设计总的看法和认识,是人们对课程在哲学层面上的认识,所以往往只有理论工作者有自己的课程取向。

答:是对的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答:1、台湾学者黄政杰综合各种课程定义的主张,将其归结为几种类型:课程即学科、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

2、认为“课程是计划”的学者有:麦唐钠、斯腾豪斯、薛勒、布拉特。

3、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类型有:独立模式、循环模式、包含模式几种类型。

4、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5、英国学者劳顿(Lawton)认为课程是社会文化选择的结果。

6、古德莱德提出五种不同水平的课程。

7、布鲁纳认为“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帮助或促进人的成长的努力”。

8、五段教学法”属于赫尔巴特学派。

9、关于古特莱德等人提出五种不同水平课程的有:(1)理想课程(2)文件课程(3)实施课程(4)理解课程(5)经验课程2、简述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

答: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3、我们从国外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哪些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论》课程作业(最终版)

《教学论》课程作业(最终版)

《教学论》课程作业(最终版)第一篇:《教学论》课程作业(最终版)《教学论》平时课程作业一、理论性作业(分五次做,每次2题)1.什么课程与教学论?为什么要学习它?如何学习它?2.辨析教育宗旨、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3.查阅有关文献,归纳和分析30年来国内关于教学本质的不同观点。

4.了解一位教育家的生平和教育事迹,总结归纳其教学思想。

5.查阅有关报刊杂志,就当前我国小学教学模式改革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6.列举教育史上几种有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7.搜集我国教学评价的研究文章和改革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8.设计一份小学语文或数学的期末考试试卷。

9.搜集我国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文章,针对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0.列举教育史上几种有影响的教学设计模式,并做简要评论。

二、实践性作业(体验性教育实习期间完成,后阶段上课陆续汇报)1.访问一位小学教师,了解他(她)当年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情况以及在工作中运用课程与教学论知识解决问题的体会。

(学号1、3、5的同学分别完成本题)2.找一份小学的课程表,尝试运用课程论的有关知识对它进行分析。

(学号2、4、6的同学分别完成本题)3.调查一所小学进行课程改革的情况,并用相关理论加以分析。

(学号7、9、11的同学分别完成本题)4.访谈一位小学校长或教师,了解他(她)对小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基本认识。

(学号8、10、12的同学分别完成本题)5.收集一个校本课程开发的实例,并用有关原理对其进行分析。

(学号13、15、17的同学分别完成本题)6.访谈一位小学校长或教师,请他(她)谈谈自己的教学思想,并从优化教学的角度分析其教学思想。

(学号14、16、18的同学分别完成本题)7.结合体验性教育实习,谈谈自己在教学目标设计时的困惑和常见问题。

(学号19、21、23的同学分别完成本题)8.调查一位小学教师,请他(她)小学学科教学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与原则。

成人继续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课后习题答案(二)

成人继续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课后习题答案(二)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课后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2分)、在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看来,课程变革是A、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B、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C、一种线性过程D、全面更新课程内容的过程2(2分)、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A、“基础教养论”B、“中间语言”C、“最近发展区”D、“居室教育学”3(2分)、“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暗箱式评价4(2分)、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5(2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以及“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都主张A、课程内容即教科书知识B、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C、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D、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6(2分)、在课程发展史上,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与原则最早见之于A、博比特的《怎样编制课程》B、查特斯的《课程编制》C、拉格的《课程编制:过去与现在》D、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7(2分)、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班杜拉C、桑代克D、斯金纳8(2分)、“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课程变革中的A、利益关系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文化关系问题D、法律关系问题9(2分)、“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建构兴趣10(2分)、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A、博比特B、麦克尼尔C、查特斯D、波特11(2分)、杜威教学理论核心的理论基础是A、发生认识论B、主知主义心理学C、实用主义哲学D、科学主义哲学12(2分)、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A、引领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13(2分)、“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指的是A、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B、自然教学论、经验教学论、实践教学论C、认知主义教学论、行为主义教学论、人本主义教学论D、要素主义教学论、永恒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论14(2分)、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二、问答题15(12分)、如何理解“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答:“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这一观点是针对教育教学领域的一种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模块专题三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模块专题三第一节

1、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答:教学组织形式是联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纽带与方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日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来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2、教学组织形式的三个微观组成单元是什么?
答:(1)“班”(组)常常被视为教学的基本人员组成单位,班内包括小组和个人等,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既可以在固定的一个班内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在变动的班内(如走读)开展教学活动。

(2)“课”它是教学活动的具体构成形态,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单元,“课”是师生共同栖身其中的教学活动时空。

(3)“时”它是教学活动的时间性的体现,有固定时间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一般以“一节课”为单位,没有固定教学时间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被称为弹性时间制。

一般一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0-60分钟,没有固定教学时间要求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多见于现场教学、实践活动教学中。

《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测试及答案阶段二(第3-4章)

《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测试及答案阶段二(第3-4章)

《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测试及答案阶段二(第3-4章)一、单项选择题1、()是最宏观的教育价值,它具体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学中。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目标D、课程与教学目标正确答案:A解析:教育目的是最宏观的教育价值,它具体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学中,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

2、()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正确答案:C解析: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参见教材P145。

3、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是()。

A、生成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C、表现性目标取向D、行为目标取向正确答案:B解析:“普遍性目标”是一种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其古老程度可追溯到中国的先秦、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参见教材P147。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有德性的生活”与“幸福”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

A、生成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C、表现性目标取向D、行为目标取向正确答案:B解析:这几句话都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

因此都属于普遍性目标取向。

参见教材P148。

5、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的一个范例。

A、“普遍性目标”取向B、“行为目标”取向C、“生成性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正确答案:B解析: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行为目标”取向的一个范例。

参见教材P154。

6、下面关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认识中,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教育目标分类学”应摆脱心理学,以社会学为基础B、“教育目标分类学”确立了“能力本位”的教育价值观C、“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目标的及时评价和反馈创造了条件D、“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各目标彼此间的界限不十分明确正确答案:A解析:教育目标分类学要符合心理学原则,所以A错误。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模块-专题一学习评价-李增耀-146540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模块-专题一学习评价-李增耀-146540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模块专题一1、如何切实开展好以“校本研修”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注意事项,条件保障)?一、切实开展好以“校本研修”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注意事项。

(一)“校本研修”的工作目标:校本研修是推进新课程实施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校本研修为抓手,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建立以校为本、融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于一体的校本研修制度。

1、以新课标为导向,围绕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注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合作学习与经验反思,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2、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不断创新教研活动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3、进行学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制度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将学校打造成学习型组织。

4、注重课例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学校精品课程资源库,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

(二)校本研修的形式1、听课、评课——在教研中取长补短这是一种最为常见、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

听课时除了要注意上课教师的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教材处理等教学基本功外,还要特别关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除了听课,评课交流也很重要。

评课对上课教师来说,是一次剖析、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对听课教师来说能吸收别人的长处,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

2、专家引领——在比较中转变观念校本研修需要专家引领。

学校要请一些专家、骨干教师进行培训,要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挖掘校本培训的师资潜力。

同时相邻几所学校可相互合作,互聘培训教师,实现资源共享。

3、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要从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人员,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科研,切实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模块专题四第一节作业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模块专题四第一节作业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模块专题四第一节作业1、结合例子回答什么是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答:有效教学行为的内涵:有效教学行为是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是具有一定效果、效率、效益的教学行为。

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意图,针对相应的教学情境与教学难题,从而采取的课堂教学手段、方式和途径。

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实现教学目标、意图以及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是密切相关的,目标和意图决定教学的手段方式和途径,教学的手段、方式和途径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意图,但是,最终的检测要看这种教学行为有没有效果、效率,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效益没有。

例如,某一堂课,你要完成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质疑”和“置疑”的差异。

你采取的方式是:抓住关键词“质”和“置”的区别进行陈述性讲解。

那么,检测这一堂课中你所运用的“陈述性讲解”这种行为是否有效,那么就要看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以及在课后作业或者相关的课后提问当中,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两个词的区别,掌握的人数有多少,掌握的程度怎样等等,而后面的学生的参与、思考积极度,掌握的程度的高低则体现了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你这种行为教学是否有效,有效即是有效教学。

2、如何认识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关系?答:有效教学行为是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是具有一定效果、效率、效益的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意图所采用的一系列创造性行为,其实质是教师面对教学情境与教学难题的一种反应方式。

它具有目的性、情境性、连续性、创造性和专业性的特征。

学习行为是学生基于一定的学习动机(这点上,很多学生只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考大学,而总是忽略每一堂课的小目标),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手段、方式、途径进行学习。

1)、教学行为的意义:基于学习行为,影响学习行为。

2)、学习行为决定教学行为。

3)、教学行为促进学习行为。

4)、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在时间轴上的相互影响关系。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与教学论》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____主,教师的____贯穿予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2.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____、学校以外的现实生活和学科内容。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____、手势、____、眼神、体态等来表达。

4.综合____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它注重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____,体现对____和能力的综合运用。

5.在设计板书时,应该以教材的内容为出发点,围绕____目的,结合____的态度,考虑各种因素,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板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现代教学手段的网络化是指( )。

A.教学媒体可以随时记录和存储信息,以供在需要时再现B.教学媒体所固定的信息符号是可以随时随地再现出来C.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任意组合使用D.国际互联网和卫星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7.( )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

A.非指导性教学 B.自学C.个别教学 D.程序教学8.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B.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C.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D.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9.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A.科学性 B.教育性C.启发性 D.正规性10.在西方历史上重视教学手段研究的代表性人物,首推:( )A.裴斯泰洛齐 B.福禄贝尔C.夸美纽斯 D.布鲁纳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切实开展好以“校本研修”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注意事项,条件保障)?一、切实开展好以“校本研修”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注意事项。

(一)“校本研修”的工作目标:校本研修是推进新课程实施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校本研修为抓手,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建立以校为本、融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于一体的校本研修制度。

1、以新课标为导向,围绕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注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合作学习与经验反思,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2、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不断创新教研活动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3、进行学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制度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将学校打造成学习型组织。

4、注重课例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学校精品课程资源库,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

(二)校本研修的形式1、听课、评课——在教研中取长补短这是一种最为常见、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

听课时除了要注意上课教师的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教材处理等教学基本功外,还要特别关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除了听课,评课交流也很重要。

评课对上课教师来说,是一次剖析、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对听课教师来说能吸收别人的长处,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

2、专家引领——在比较中转变观念校本研修需要专家引领。

学校要请一些专家、骨干教师进行培训,要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挖掘校本培训的师资潜力。

同时相邻几所学校可相互合作,互聘培训教师,实现资源共享。

3、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要从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人员,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科研,切实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针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我们提倡进行以教育叙事研究和课例研究等微型课题研究。

4、校际交流——在互动中促进发展各个学校的办学风格、管理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

组织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

校际交流可以是相同学科教师间的听课、评课,可以是学校管理、德育工作等方面的交流,也可以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探讨。

5、案例研究——在反思中自我提升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

案例教学有益于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一是自己编写教学设计,二是从文章中选择他人编写的案例。

培训中要组织教师开展充分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疑难,选择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和途径。

(三)工作措施1、认识到位、理念先行,构建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校长是校本研修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将主要的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上。

学校要建立融合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育网络;要建立教研激励机制;要重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作用;要给教师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营造务实、严谨、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要为教师与教研员的经常沟通与联系创造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2、打造学习型组织,多形式地开展校本研修以项目、课题、专题为纽带,盘活校内、区域资源,主动争取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的支持,建立实践型的学习共同体,多形式地开展校本研修。

建立学校和专业研究机构或高校合作“教科研联合体”;建区域“城乡教育共同体”。

通过“志愿结对”、“专题合作”、“校际会课”、“教学互访”等,开展形式多样、主体多元、互动参与的高质量的校本研修活动。

3、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以新课标为导向,以现实教学问题解决为出发点和归宿,在个人实践反思和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开展有行为全程跟进的课例研究。

以互助结对、教研论坛和教育沙龙等形式,鼓励教师互助交流、切磋,在课例研究中提高反思和行为改进能力。

二、切实开展好以“校本研修”为中心的教学研究的条件保障保障(一)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

1、将校本研修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把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情况同评优、晋职、晋级挂钩,投入专项经费,奖励在开展理论学习、组织实践探索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

2、重视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都把参加继续教育作为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建立校本研修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一定的培训时间,提供必要的培训资源和培训条件,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本研修。

学校要加强教研组建设,重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作用,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为此,学校要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第一、学校领导深入教研组制度:学校领导要定点深入1—2个教研组,并指导好教研组工作。

第二、教研组考核激励制度:每期或每学年学校要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和表彰。

第三、常规研究制度:学校应组织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每月一次全校性的教研科研活动,每期一次教研科研的专题研讨会,每年一次教研科研的总结表彰会。

第四、教师听课制度:教师相互听课每学期达20节以上,有听课记录,有评课意见。

(二)强化评价与管理实施校本培训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办学目标。

优质高效的培训质量是校本研修的生命线。

学校要及时对培训情况做出评价。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校领导,也可以是受训教师;评价的方式有问卷调查、考核、教师座谈会等。

要及时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和要求,对培训内容、形式做出调整,切实保证校本研修的质量。

建立健全集体视导检查制度、学科常规教研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和校本研修工作联络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校本研修工作健康发展。

(三)建立有效机制,为校本研修活动提供保障。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校本研修活动中。

但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如果不健全校本研修机制,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也会使校本研修流于形式,使教师出现学归学,做归做,盲目赶时髦,使课堂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或者使部分教师认为是“不务正业”,致使其参与热情不高,不主动参与交流研讨。

因此在校本研修过程中,逐渐完善校本研修机制,给开展校本研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建立七个制度:1、领导小组例会制度。

每星期一下午召开一次行政例会,总要对一周以来的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小结,并对下一周的校本研修工作进行部署,每学期有两次专题会议对校本研修的经费投入、教师投入、阶段性实验情况及教师反馈和合理需求进行研究,确定专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2、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的参与是校本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来自专家的点拨和指导往往能对一线教师起到画龙点睛、抛砖引玉的功效,是提高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每学期至少邀请一次课改方面的专家、学者莅临指导,深入课堂听课,为课改出谋划策,及时掌握青中校本研修的真实情况,切实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与理论素养,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3、理论学习制度: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引导教师学习新课程及相关教学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从校长到教师,无一可以例外,采用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定期进行集体交流,每学期检查一次业务学习笔记。

4、建立开放型的教研组研修制度。

为了使更多不同学科的教师对共同感兴趣的研修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周在公告栏公布这个星期研修主题、时间、地点,邀请其他学科教师参与,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势互补。

5、研修成果汇编制度:学期结束时,教师要将本学期获得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或案例或教学设计或教育随笔或读书心得汇总到教研处,然后由学校汇编成册存档。

让教师通过参与校本研修活动获得研究成果,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在学校里留下光辉的一页,体验到参与校本研修的好处,从而达到自我激励的目的。

6、制订完善了一系列其他校本研修管理制度。

为了使教师能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建立教学研讨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把教学研究和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估结合起来,逐步完善和制定出考勤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学时审核制度等,并采取分层考核评价的方法,即学校——教研组——个人这样逐级的对教学研修实绩进行评定,对研修成绩突出的教研组和个人进行表彰。

这些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校本研修工作顺利开展,也使校本研修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7、校际互动制度。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周边兄弟学校定期开展交流,相互切磋研讨,促进相互发展。

(五)创设教研平台,为校本研修活动提供载体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战场在校内,而有效的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

学校应努力为广大教师创建一个教研平台,为校本研修活动提供载体,创造条件,使教师视学校为学习与发展之所,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交流,在虚心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成长,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促进学校发展。

因此,不断创新校本教研模式,努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在研讨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是对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出的目标。

1、自主研修反思。

自主研修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也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本和前提,反思使教师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反思使教师的经验变成财富。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一个著名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为了促使教师更好地与自我对话,要求教师制定好自我发展规划,规定教师要写教育教学随笔,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实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将反思的过程贯穿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教学前的反思重点瞄准三维目标的制定这个突破口,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使教学思想科学化,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重点围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中心,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使教学行为互动化,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突出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状态这个主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经验和评价能力,不断增加教师的思考力、感悟力。

我们在教师的教育教学随笔中了解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错误、困惑、挫折、灵感,了解到教师的成功之处、失败之笔,了解到学生的精彩发言、典型案例,分享他们的快乐、苦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