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一.保持一致性

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连贯。

1.陈述对象一致。

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不肯出

门,。

A.但终于被父亲带走了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他终于把他带走了

D.但他终于和他父亲一同走了

答案:A。因为这一句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也保持了语气的连贯。如果用B 项就忽然换了主语;如果用C或D项就失去了“被动”性,在连贯性了都欠缺。

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有的在结尾归纳或总结出论点、观点。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言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反之亦然。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_____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答案:B.这是一个议论语段,议论的中心是对于文化消费的“各取所需”,由此出发,就要确定表示中心论点的B项。

3.保持句式和音节的统一。

要选择与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整齐的句式和统一的结构,可以增加语势,加强语言的连贯。音节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

例:1、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句子的衔接是否恰当,虽然也与句子的形式有关,但主要是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值得注意的是,本题的题干与往年相比稍有变化,往年是“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今年改为“与上下文浯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这就给考生一个暗示,本题中要求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不仅要考虑语意的连贯,还要注意音节是否和谐。而音节的和谐常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句式对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本题中的(1)句,“每逢”为六字句,若选①,“置身山顶”是四字句,“俯瞰松竹山茶”又是六字句,显得参差杂乱,极不平稳;若选②,两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四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与“览”也押韵。所以第(1)句应该选②,这样,A、B两项就可以排除了。(2)句“远眺”与“近看”形成对称,后面各跟三个四字句。但从押韵上看,若选③,韵脚是“抱”、“翠”、“水”、“茂”,显然读起来不大和谐;若选④,韵脚字成了“抱”、“绕”、“水”、“茂”,韵脚和谐自然,表达流畅自如。选③显然没有选④更好。这样,C项又可以排除了。只有D项最符合题干的要求。

二.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

1.要合乎事理。

语言表达要符合事理,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出现“裂痕”,语言必然不通。前面说了两面,后面承接一面,反之,前面说了一面,后面承接两面;前面从好处说,突然从坏处说,反之,前面从坏处说,后面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等等都会使句间失去连续性。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长处

C.任何人和事物都有千秋

D.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答案:A。诗中强调的是“逊”和“输”,是从“不足”的方面说的,接以“缺憾”,在事理逻辑上没有问题。B项,则是两面对一面;C项则是从“短处”突然转到说“长处”;D项则是转换了说话的角度——原诗是说事物本身的优劣长短,加“对”字后,变成了说“人”的情感态度了。

2.表达要合乎语境。

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凄凉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这一切,在同一段文字里都应该保持和谐一致。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臂了。

答案:A。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调是阴沉凄凉的。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个方面考虑都选A。B项的“满天彩云”,景和情都与

原文明显不协调。C句的“渐渐隐没”与原文的“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相矛盾。D 句所描绘的北风.枯草.树皮也与原文不协调。

3.表达要语脉贯通。

思有路,语有脉,表达一个意思总得按照一定先后顺序,这样才会脉络分明,语气贯通,不跳脱,不紊乱。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的前后为序;或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等等。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_______________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来临的广播,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答案:C。这是一个叙述性语段,所述的中心是师生帮助抢收的情况,其动作有明显的起因和结果。在所列各组语句中,①是对师生抢收战斗的形象描写,②是得到消息所产生的心理,③是在心理指导下开始行动,④是动作的原因,即得到消息。正确的语脉顺序为:得到消息——心理活动——开始行动——具体抢收。

4.表达要服从篇章结构规律。

根据人们的思维规律和篇章结构规律,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文段往往开宗明义,在开头就提出观点或说明中心,以领起全文或全段;往往在篇末或篇尾用简明概括的文字总结文章,重申主旨。据此,对于首尾句的选择就应着眼于那个具有提挈或收束作用的句子。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