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糖类代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包括5步反应。
ⅱ贮能阶段:2 磷酸丙糖 → → 2 丙酮酸(+4 ATP) 共包括5步反应。
ⅰ准备阶段
①葡萄糖的磷酸化
葡萄糖
己糖激酶
6-磷酸葡萄糖
②6-磷酸葡萄糖异构化形成6-磷酸果糖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③6-磷酸果糖形成1,6-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磷酸果糖激酶
1,6-二磷酸果糖 •磷酸果糖激酶是一种变构酶,它的催化效率很低,糖酵 解的速率严格的依赖该酶的活力水平。
① 磷酸果糖激酶是关键酶
• 磷酸果糖激酶是酵解过程中最重要的调节酶,酵解 速度主要取决于该酶活性,因此它是一个限速酶。
高浓度的ATP是该酶的变构抑制剂,ATP的抑制作 用可被AMP解除。
柠檬酸也可抑制该酶活性。 果糖-2,6-二磷酸是磷酸果糖激酶的激活剂,增加该
酶与其底物的亲和力。
ATP 柠檬酸
1. 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使两个C原子进入循环。
在以后的两步脱羧反应中,有两个C原子以CO2的形式离开循 环。
2. 由琥珀酰CoA形成琥珀酸时,偶联有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个
GTP,
1GTP 1ATP。
3. 循环中消耗两分子水;
4. 3NADH 7.5 ATP, 1FADH2 5. 单向进行
AMP 果糖-2,6-二磷酸
(-)
(+)
6-磷酸果糖
磷酸果糖激酶
1,6-二磷酸果糖
ATP
ADP
② 己糖激酶的调控
• ADP及其产物6- 磷酸葡萄糖变构抑制该酶活性。与
磷酸果糖激酶的调节相一致。
(-)
己糖激酶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③丙酮酸激酶的调控 • 己糖激酶可以控制葡萄糖的进入,丙酮酸激酶调节酵
3. 维持血糖浓度满足组织对糖的需要。
第四节 三羧酸循环(重点)
• 在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氧化脱 羧形成乙酰CoA。乙酰CoA经一系列氧化、脱羧,最终 生成CO2和H2O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柠檬酸循环, 由于柠檬酸含三个羧基,所以亦称为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简称TCA循环,也称为Krebs 循环。
1.5ATP;
若从丙酮酸开始,加上纽带 生成的1个NADH,则共 产生10+2.5=12.5个ATP。 若从葡萄糖开始,共可产生12.5×2+7(5)=32(30)个ATP。
可见由糖酵解和TCA循环相连构成的糖的有氧氧化途 径,是机体利用糖氧化获得能量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 机体产生能量的主要方式。
• 在好氧有机体中,酵解生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 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葡萄糖 酵解 丙酮酸+NADH
有氧 三羧酸循环
无氧
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7. 葡萄糖的异生作用 (理解) • 糖的异生即形成“新”糖的意思,是指从非糖物质 (丙酮酸、乳酸、甘油、丙酸以及氨基酸等)作为前体 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第七章 糖类代谢
第三节 糖酵解(重点)
• 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进行分解,形成两分子丙 酮酸并伴随ATP生成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 它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能 量的共同代谢途径。
2. 糖酵解过程 (掌握)
• 在细胞质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共10步反应):
ⅰ准备阶段:1 葡萄糖 → → 2 磷酸丙糖(-2 ATP) (3-磷酸甘油醛)
丙酮酸脱羧酶
乙醇脱氢酶
▪由葡萄糖转变为乙醇的过程称为酒精发酵: 葡萄糖+2ADP+2Pi+2H+ 2乙醇+2CO2+2ATP+2H2O
③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生成乙酰CoA, 参加TCA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发酵:厌氧有机体把酵解生成的NADH中的氢交给丙酮 酸脱羧生成的乙醛,使之形成乙醇。这个过程称为酒精 发酵。若将氢交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则是乳酸发酵。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3-磷酸甘油醛 无机磷酸
1,3-二磷酸甘油酸
⑦1,3-二磷酸甘油酸转移高能磷酸键基团形成ATP
1,3-二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激酶
3-磷酸甘油酸
将底物的高能磷酸基直接转移给ADP(或GDP)生成ATP(或GTP)。这 种ADP(或GDP)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 应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12
FAD 将还原型硫辛
酰胺转变为氧化型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反应图解
由丙酮酸到乙酰CoA是一个重要步骤,处于代谢途径 的分支点,所以此体系受到严密的调节控制:
1、产物控制:受乙酰CoA和NADH的控制。
2、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的调节
E2
激酶
磷酸酶
Ca2+激活
使E1磷酸化(无活性形式) 使磷酸化的E1去磷酸化(有活性形式)

酸,FAD, NAD+, CoASH及Mg2+

丙酮酸脱氢酶复Hale Waihona Puke Baidu体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相对分子量为50,000,000,由60 条球形多肽链组成。
缩写 肽链数 辅基
催化反应
丙酮酸脱氢酶 E1 二氢硫辛酸 E2 乙酰转移酶 二氢硫辛酸 E3 脱氢酶
24
TPP 丙酮酸氧化脱羧
24 硫辛酰胺 将乙酰基转移到CoA
丙酮酸
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
丙酮酸+ATP+GTP+H2O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GDP+Pi+2H+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2. 形成果糖-6-磷酸 3. 生成葡萄糖
• 糖异生的总反应式为:
2丙酮酸+4ATP+2GTP+2NADH+2H++4H2O 葡萄糖+4ADP+2GDP+6Pi+2NAD+
⑧L-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L-苹果酸
苹果酸脱氢酶
草酰乙酸
• 这是TCA循环中第4次氧化还原反应,由L-苹果酸脱氢 酶催化,NAD+是氢的受体。
3. 三羧酸循环的化学计量 (掌握)
乙酰CoA+3NAD++FAD+GDP+Pi+2H2O 2CO2+3NADH+FADH2+GTP+CoA+3H+
循环有以下特点:
葡萄糖+2Pi+2ADP+2NAD+ 2丙酮酸+2ATP+2NADH+2H+ +2H2O
4. 糖酵解的意义 (理解)
⑴糖酵解是存在一切生物体内糖分解代谢的普遍途径。 ⑵通过糖酵解使葡萄糖降解生成ATP,为生命活动提供
部分能量,尤其对厌氧生物是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⑶糖酵解途径的许多中间产物可作为合成其他物质的原
④1,6-二磷酸果糖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 酮
醛缩酶
1,6-二磷酸果糖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⑤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
丙糖磷酸异构酶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 丙糖磷酸异构酶的催化反应是极其迅速的,酶与底物分子一旦相 互碰撞,反应就即刻完成。
ⅱ 贮能阶段
⑥3-磷酸甘油醛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
2. 三羧酸循环生物化学过程 (掌握)
①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乙酰辅酶A
草酰乙酸
柠檬酸合酶
柠檬酸
•柠檬酸合酶是柠檬酸循环的关键酶。活性受ATP、 NADH、琥珀酰-CoA、酯酰-CoA等的抑制。
②柠檬酸异构化生成异柠檬酸
柠檬酸
顺-乌头酸
异柠檬酸
• 催化这两步反应的是乌头酸酶,在Fe2+,GSH或Cys 存在时活性最高。
α-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
• 这是TCA循环中第二个氧化脱羧反应,是由α-酮戊 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需要TPP、硫辛酸、CoA、FAD、 NAD+、Mg2+6种辅助因子。该酶也是一个调节酶,受其 产物NADH、琥珀酰CoA和Ca2+抑制。
⑤琥珀酰CoA转化成琥珀酸,并产生GTP
琥珀酰CoA合成酶
琥珀酰CoA
荷抑制。
第五节 乙醛酸循环 (理解)
• 这一途径在动物体内并不存在,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 物中。
• 总反应式为:
2 乙酰CoA + NAD+ + 2H2O
琥珀酸 + 2CoA + NADH + H+
•乙醛酸循环可使萌发的种子将贮存的甘油三酯通过乙酰 -CoA转变为葡萄糖。
第六节 磷酸戊糖途径 (理解)
③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
草酰琥珀酸
α-酮戊二酸
• 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一次氧化作用,被异柠檬酸脱 氢酶所催化,其活性受ADP变构激活, NADH、ATP对该 酶起变构抑制作用。
•存在两种异柠檬酸脱氢酶,一种是以NAD+为电子受体, 另一种是以NADP+为受体。
④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成为琥珀酰辅酶A
• 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的条件 下,彻底氧化成CO2和水的过程。
•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包括四个阶段。
①糖酵解产生丙酮酸(2丙酮酸、 2ATP、2NADH) ②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③三羧酸循环(CO2、H2O、ATP、NADH) ④呼吸链氧化磷酸化(NADH-----ATP)
• 原核生物:①-④阶段在胞质中 • 真核生物:①在胞质中,②-④在线粒体中
⑧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⑨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
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并产生一个ATP分子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
• 总反应为:
葡萄糖+2ATP+2ADP+2Pi+2NAD+
2丙酮酸
+4ATP+2NADH+2H++2H2O
3. 由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丙酮酸能量转变的估算 (掌握)
• 1931年,发现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糖酸脱 氢酶。
• 1950’发现磷酸戊糖途径, 它是糖代谢的第二条重要 途径,是葡萄糖分解的另外一种机制。
• 这条途径广泛存在动植物细胞内,在细胞质中进行。
1.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掌握)
•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转变为乙酰CoA,这是连接糖酵解 和三羧酸循环的中心环节。
• 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是由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
丙 酮 酸 脱
• 丙酮酸脱氢酶(E1) • 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2) •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
氢 • 辅因子(6种):焦磷酸硫胺素(TPP)、硫辛
4. 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功能 (理解)
ⅰ 三羧酸循环在动、植物,微生物细胞中普遍存在。
ⅱ 与糖酵解构成糖的有氧代谢途径,为机体提供大量 的能量。
ⅲ 为其他生物合成提供原料。
• 柠檬酸循环的双重作用
对柠檬酸循环中间产物有补充作用的反应称为填补反应。
丙酮酸羧化酶
丙酮酸+CO2+ATP+H2O
草酰乙酸+ADP+Pi+2H+
5. 三羧酸循环的调节机制 (了解)
⑴柠檬酸合酶(限速酶) • ATP、NADH是该酶的变构抑制剂,高浓度的ATP 和NADH抑制柠檬酸的合成。高浓度的琥珀酰-CoA抑制 该酶的活性。 ⑵异柠檬酸脱氢酶 • 该酶受ATP和NADH变构抑制,受ADP变构促进和
Ca2+激活。 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 该酶受产物琥珀酰CoA、NADH的抑制,也受高能
料; ⑷是糖有氧分解的准备阶段。 ⑸由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的异生途径基本为之逆过程。
5. 糖酵解作用的调节 (了解)
• 在代谢途径中,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所处的部位是 控制代谢反应的有力部位。
• 糖酵解中有三步反应不可逆,分别由己糖激酶、磷 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因此这三种酶对酵 解速度起调节作用。
• 糖酵解和葡萄糖异生途径中酶的差异
糖酵解作用
葡萄糖异生作用
1
己糖激酶
葡萄糖-6-磷酸酶
2
磷酸果糖激酶 果糖-1,6-二磷酸酶
3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
烯醇式丙酮酸激酶
•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1. 糖异生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物合成葡萄糖的途 径。
2. 糖异生主要在肝脏中进行,肾上腺皮质中也有,脑 和肌肉中很少。
• 葡萄糖的异生对于人类以及其它动物是绝对需要的 途径。
葡萄糖的来源——饮食摄入,体内糖原分解,糖异生。
葡萄糖异生作用的途径 • 糖酵解有三步是不可逆的: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6-二磷酸果糖 丙酮酸
1. 丙酮酸通过草酰乙酸形成磷酸烯 醇式丙酮酸
生物素 丙酮酸羧化酶
解的出口。
丙酮酸激酶催化活性控制关系图
6. 丙酮酸的去路 (理解)
① 生成乳酸 • 动物在激烈运动时或由于呼吸、循环系统障碍而发生
供氧不足时。
无氧条件:
葡萄糖+2ADP+2Pi
2乳酸+2ATP+2H2O
乳酸发酵——生长在厌氧或相对厌氧条件下的许多细菌, 以乳酸为最终发酵产物,称为乳酸发酵。
② 生成乙醇
琥珀酸
•GTP可以用于蛋白质合成,也可在二磷酸核苷激酶的 催化下将磷酰基转给ADP生成ATP。
⑥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琥珀酸
琥珀酸脱氢酶
延胡索酸
• 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三步氧化还原反应,由琥珀酸脱 氢酶催化。
• 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的脱氢具有严格的立体 专一性。
⑦延胡索酸被水化生成L-苹果酸
延胡索酸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