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种群和物种保护(1)

合集下载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注意:
1、种群中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从而实现基因交流. 即: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 该放养多少头羊,既 能保护草原,又能取 得最好经济效益?
怎样控制害虫数 量,以防止虫灾 发生?
对于某水体中的鱼, 何时捕?捕捞多少? 才能既不会使资源枯 竭,又使资源得到充 分利用?
③ 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昆虫,如家白 蚁等,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的雄蜂和蜂王, 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图
迁出率和 迁入率
种群数量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趋势
直接 影响
间接影响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决 定
出生率和 死亡率
小结:
1.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2.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3.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 入率和迁出率 4.能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组成 5.能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
③ 衰退型 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体和年老个体较多。
老年 成年 幼年
衰退型年龄组成
出生率<死亡率,未来 一段时间种群密度减小
种群的年龄组成可 以预测种群数量变 化的趋势
判断:下列两图的年龄结构
增长型
衰退型
思考:
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数量一定会增加吗?稳定型呢?
不一定
5、性别比例 (1)概念: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7、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 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

恢复生态学_第四章_种群和群落的生态恢复实践-第一组

恢复生态学_第四章_种群和群落的生态恢复实践-第一组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的生态恢复
第一节
物种保护与种群恢复 第二节 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第三节 栖息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 重建 第四节 生态廊道的开辟与应用
第一节 物种保护与种群恢复
物种保护指保存某物种的遗传基因。物种既包括 野生的也包括人工培育的,一般指保护野生物种
一、物种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方法
(二)种群调节与物种多样性保护

复合种群是指一个种的种群由数个处于半隔离状 态的亚种群组成,这些亚种群通过个体的迁入或迁 出和基因交流发生关系,从而使这些亚种群联系在 一起并保持稳定。

源-汇动态 :许多物种既有源种群又有汇种群, 由源种群中所产生的可以扩散到汇生境中,从而 使汇生境中的种群得以维持二不灭绝
一个典型的安全格局包含以下几个景观组分: 源:现存乡土物种栖息地--物种扩散和维持的原 点 缓冲区:环绕源周边的地区--物种扩散的低阻力 区 源间联接:相邻两源之间最易联系的低阻力通道 --生态流之间的高效通道和联系途径 辐射道:由源向外围景观辐射的低阻力通道 战略点:沟通相邻源之间联系有关键意义的“跳 板”

一、群落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基本原理
(二)
群落自然恢复

不通过人工辅助手段,依靠群落本身的 能力使其向着典型自然群落顺向演替的 过程 。
评价退化群落自然恢复潜力度的三个指标


恢复潜力度(RP):退化群落更新库组成结构 与更高演替阶段群落组成结构间的相似度。 恢复度(RD):低相似度向高相似度的发展过 程,其自然恢复终极是与原群落相同的植被型 。将群落恢复度(RD)定义为退化群落通过自然 恢复在组成、结构、功能上与顶极群落阶段的 最佳群落的相似程度。 恢复速度(RS):单位时间内群落恢复度向顶 极群落方向发生的位移。

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优秀公开课 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优秀公开课 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调节生态

系统功能

植物光合作用,湿地蓄洪防旱、 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
促进生态系统基因流动和协同 进化等方面。
注意:生态系统的间接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目前人们尚不太清楚的价值。 例如:某种目前没有直接价值的植物,有可能在未来被发现 含有治疗某种疾病的重要成分。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多样 性的潜在价值将逐渐展现。
生物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成因分析
分子水平:
DNA(基因)多样性 (根本原因)
决定 蛋白质多样性 (直接原因)
体现 生物性状多样性
进化角度: 生物多样性主要是生物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
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分子水平:DNA分子多样性
基因突变
遗传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
高二—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第4章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第1课时)
主要内容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问题探讨
1986年,我国科学家在长白山地区发现了 一种新的蛩蠊目昆虫,后被命名为中华蛩蠊,它 填补了我国蛩蠊目昆虫的空白,目前被列入国家 一级保护动物名录。
非实用意 义的价值
科学研究 仿生;用于科学研究的模式生物等。
文学艺术创作 激发人们的文学创作灵感。
模式生物 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
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
果蝇 大肠杆菌 小鼠 线虫 拟南芥 四膜虫 斑马鱼 酵母菌 玉米 豌豆 海胆 爪蟾
讨论: 1.中华蛩蠊看上去似乎毫不起眼,为什么要对它进行保护呢?

课件2:4.4 生物多样性保护

课件2:4.4 生物多样性保护

思考: ★什么是外来物 种入侵?
定义入侵物种的标准:
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 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入侵种引起 什么问题?
如: 扎龙保护区、卧龙保护区、长白山保护区等;
2、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 如: 白 暨 豚 、中 华 鲟 、东 北 虎 等
3、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网络; 如: 国际间各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组织
4、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如:加大科研力量、科研资金、加强公民环保意识等。
我国一级保护动植物名录
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人参、金花茶、银杉、珙桐、水杉、望天树、秃杉、桫椤。
容易灭绝的生物类群
1、处于食物链上层的种群增殖速度较慢的大型稀有物; 2、地方特有种; 3、发展缓慢的小规模种群的物种; 4、生物依赖成员中的最大成员; 5、缺乏散播和迁移能力的物种; 6、具有群集巢局习性的物种; 7、迁徙物种; 8、依赖不可靠资源的物种; 9、对干扰没有进化经历的物种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物种灭绝情况大多数将发生在岛屿和热带森林系统。
思考
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加快 和大规模物种灭绝发生在哪里?
热带雨林的消失
从生态系统类型来看,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森林,其中 包括许多人们尚未调查和命名的物种。生存于热带森林中的物种占地球物 种的50%以上。据科学家估计,按照每年砍伐1700万公顷的速度,在今后 30年内,物种极其丰富的热带森林可能要毁在当代人手里,大约5-10% 的热带森林物种可能面临灭绝。 随着森林的滥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许 多野生珍稀生物惨遭浩劫。如位于地球赤道一带的热带雨林,是天然的动 植物园,是地球的生物宝库,又是“地球的肺”,但是,目前这些热带雨 林,正以每分钟20公倾的速率减少,照此下去,不出100年,热带雨林将 荡然无存,大量珍稀生物也将随热带雨林的消失而灭绝。

第四章 生物资源及其保护

第四章 生物资源及其保护

第四章生物资源及其保护第一节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预学检验预学新知课堂导学任务一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查阅资料,并结合教材,认识我国的珍稀动植物,完成下表。

任务二概述珍稀动植物的特点结合任务一的资料整理,请你尝试总结具有哪些特点的动植物属于珍稀动植物?任务三分析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的原因通过查阅、交流、分析资料,你认为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哪些?任务四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植物?试总结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义第二节生物资源的保护预学检验一、链接旧知我国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珍稀动植物资源。

二、预学新知课堂导学任务一收集我国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我国保护生物资源的有效措施有哪些?任务三我国在保护生物资源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第三节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控预学检验一、链接旧知有关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是保护生物资源的_________;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方式保护生物资源。

二、预学新知课堂导学【任务一】阅读以下外来物种入侵的实例,分析回答问题实例1:水葫芦(凤眼蓝)·原产地:巴西·引入时间:2 0 世纪初·引入原因:作为观赏植物和猪饲料·危害:过度繁殖,阻塞航道,影响航运;覆盖水面,影响水体流动和光照,造成水质和环境污染;吸收有害物质后腐烂,造成水质二次污染;使水中缺氧,造成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破坏本地生物多样性。

第四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第四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均匀分布(hyperdispersed)
• 种群内的各个体在 空间的分布呈等距 离的分布格局。 • 引起均匀分布主要 原因:是由于种群 内个体间的竞争
成群分布(aggregate)
种群内个体在空间分布 极不均匀,呈块状或成簇、 成群分布。
2、种群统计学 • 种群密度: • 初级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 • 次级种群参数:性比、年龄结构、种群增长率。
②K-因子分析
根据观察 连续几年的生 命表系列,我 们就能看出在 哪一时期,死 亡率对种群大 小的影响最大。
③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是以年龄为横坐标,存活的相对数 为纵坐标构成的曲线。横坐标以相对年龄(即平 均寿命的百分比)表示,以便比较不同寿命的动 物。
A:种群在接近生 理寿命之前死亡率 很低;B:每时期 死亡率基本保持不 变(期死亡 率很高,一旦固着 于合适的基底,死 亡率就很低)。
自然种群只有在食物丰盛、没有拥挤现 象、没有天敌等等条件下才能表现出短时间 的指数式增长。 如浮游植物的水华期、害虫的爆发或细 菌在新培养基中的生长。
赤 潮
水 华
上述种群 的增长形式, 称为几何级数 式增长。以时 间为横坐标, 个体数为纵坐 标作图,曲线 呈“J”型,所 以指数式增长 模型又称为“J” 型增长模型。
1、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
(1)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 以色列Bodenheimer,研究对象为昆虫。认为气候因 子是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反对自然种群处于稳定平 衡的概念,强调野外种群的不稳定性。 (2)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 澳大利亚Nicholson,捕食、寄生和竞争对种群调节起 决定性作用。 Pitelka和Schultz提出了营养物恢复学说(nutrient recovery hypothesis)。

普通生态学第四章种群生态学总结

普通生态学第四章种群生态学总结

普通生态学第四章种群生态学总结第四章生物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特征:数量特征:种群具有的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空间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式;遗传特征: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进化、适应能力种群生态学:就以生物种群及其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群体属性,包括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统计特征、数量动态及调节规律、种群内个体分布及种内、种间关系。

生物种群的基本特征:1.种群大小(Size):一个种群的全体数目多少。

密度(Density):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数目;相对密度公式:D=n/a·t 粗密度(Crude Density):是指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或生物量);生态密度(Ecological Density):是指单位栖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据的有用面积或空间)内的个体数(或生物量)。

密度的测定:绝对密度:(1)普查法:如人口普查2)取样调查法:木本:n/10m2;草本及农作物:n/1m2;水体:n/15ml;动物:标记重捕;相对密度:盖度,频度,丰度…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1)环境中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多少;(2)种群对物质和能量利用效率的高低;(3)生物种群营养级的高低;(4)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如同化能力的高低等)“饱和点”和最适密度:当环境中拥有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最丰富、环境条件最适应时,某种群可达到该环境下的最大密度,这个密度称为“饱和点”。

维持种群最佳状况的密度,称为最适密度。

拥挤效应:在这个拥挤的环境里,虽然食物、饮水和筑巢材料很丰富,但动物的行为发生了异常。

引起拥挤效应。

2.年龄结构:各个年龄或年龄组在整个种群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形成一定的年龄结构;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对分析种群动态和进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价值从生态学的角度,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衰退型种群。

(1)增长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含有大量的幼年个体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幼中年个体除了补充死亡的老年个体外还有剩余,所以这类种群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四章 人与环境 第四章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四章 人与环境 第四章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人类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 破坏和掠夺式利用 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 主要原因。 (1)人类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 地丧失和碎片化 。 (2)掠夺式利用包括 过度采伐、滥捕乱猎 ,这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 原因。 2.环境污染 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 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 遗传多样性 的丧失,以及与之相应的 经长期协同进化的物种消失。 4. 外来物种 的盲目引入也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C.潜在价值
D.间接价值
解析:生态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如水土保持
等,A、D 错误;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科学科研
等的价值,该题反映了科研的直接价值,B 正确;潜在价值是目前人类还
不清楚的价值,C 错误。 答案:B
新知探究二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保护 [在探究中学明]
[答案] D
[例 2] 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 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下列关于
生物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6)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
2.连线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
新知探究一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在探究中学明]
下图中图 1 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图 2 中甲、乙、丙是关于 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注:图 2 中地雀 A 与地雀 B 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 C 与地雀 A、 B 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恢复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生态恢复实践第一组PPT课件

恢复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生态恢复实践第一组PPT课件

第二节 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一、群落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基本原理
(一)物种多样性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与作用

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的作用是有差别
的。其中有一些物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
们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这样
的物种即称为关键种或关键种组。
✓ 关键种依功能或作用不同,可以分为7类:捕 食者、食草动物、病原体和寄生物、竞争者、 共生种、掘土者和系统过程调控者。
关键种的分类及其作用
类型 捕食者
食草动物 病原体和寄生
物 竞争者
共生种
掘土者 系统过程调控

作用方式 抑制竞争者
抑制竞争者 抑制捕食者、食
草动物竞争者 抑制竞争者
有效的繁殖
物理干扰 影响养分传输速

实例 海洋:海獭 陆地:依大小选择性采食种子
的动物 大象、兔子 粘液瘤菌、采采蝇
演替中的物种更替,如森林中 的优势树种和杂草
✓ 源-汇动态 :许多物种既有源种群又有汇种群, 由源种群中所产生的可以扩散到汇生境中,从而 使汇生境中的种群得以维持二不灭绝
✓ 在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中,应尽量避免过多的汇生境 将源生境包围,过多的汇生境可能会成为源生境个 体的消耗地,从而使源生境中产生的个体逐渐减少 。

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方法
(三) 生物保护的景观规划
异,种群是进化与发挥生态功能的关键单位,乡
土种群(local population)才是生物对环境反
应的基本单位
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方法
(二)种群调节与物种多样性保护
✓ 复合种群是指一个种的种群由数个处于半隔离状 态的亚种群组成,这些亚种群通过个体的迁入或迁 出和基因交流发生关系,从而使这些亚种群联系在 一起并保持稳定。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物种和生态系统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物种和生态系统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物种和生态系统知
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物种的概念和分类
- 物种是指具有相同形态特征、能够繁殖后代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生物个体的总称。

- 物种的分类主要依据形态、生理特征、生态性和遗传联系等方面进行。

- 分类的要求是有客观可比性和稳定性,能够准确反映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子组成。

- 生物群落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群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 非生物因子包括光照、温度、湿度、水、土壤等,它们对生物群落的分布和生活起到重要影响。

-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多样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要素。

3. 生态位和生态位分化
-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

- 同一生态位的物种之间会竞争,不同生态位的物种之间会互补。

- 生态位分化是指相似物种在共同生境中逐渐演化出不同的生态位,以避免竞争。

4. 群落的演替和稳定
- 群落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同一地区共同生存的物种群体的总称。

-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 群落的稳定需要维持物种的多样性和物种之间的相对稳定关系。

5. 生态问题与保护
- 生态问题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生态系统失去功能等。

-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包括加强立法、优化产业结构、培养环保意识等。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知识点简介。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包国章-第4章之后答案

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包国章-第4章之后答案

第四章:数量还是质量4.1种群繁殖对策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多选题】一般而言,在()的生镜中,无性繁殖更为有利。

∙A、资源匮乏∙B、竞争不激烈∙C、生物密度较小∙D、环境不可预测我的答案:BC得分:20.0分2【多选题】无性繁殖有以下优势()。

∙A、增殖迅速∙B、可变异∙C、遗传上所付代价小∙D、抵抗逆境我的答案:AC得分:20.0分3【判断题】无性繁殖是指不经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分或未受精的卵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4【判断题】生物的繁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判断题】蚜虫在条件较好的春夏为有性繁殖,卵为单倍体;在而在寒冷的秋季则为无性繁殖,卵为2倍体。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4.2种群增长模式及数量调节已完成本次成绩:83.31【单选题】人类的战争是较为典型的()。

∙A、内因调节∙B、外因调节∙C、内外因调节∙D、外源性调节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2【多选题】内因调节是指调节种群密度的动因在于种群内部,例如()等。

∙A、内分泌调节∙B、行为调节∙C、遗传调节∙D、捕食我的答案:B得分:16.6分3【判断题】逻辑斯蒂增长是指没有环境阻力的种群增长模式。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4.3人口的增长已完成本次成绩:501【多选题】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次大的人口增长,即()。

∙A、工具的使用∙B、文字的使用∙C、农业的兴起∙D、工业革命我的答案:CD得分:16.6分2【判断题】到了清朝以后,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中国人口开始迅速增长。

我的答案:×得分:0.0分3【判断题】生育率是指新出生的婴儿占人口的比率。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4.4人类社会的r,k-对策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以下具有明显r-对策特征信息类型的是()∙A、同步高带宽∙B、同步低带宽∙C、不同步高带宽∙D、不同步低带宽我的答案:B得分:50.0分2【单选题】微信属于()信息类型。

第四章 种群和物种保护(1)

第四章 种群和物种保护(1)
Extinction rates of bird species on the Channel Islands. Populations with less than 10 breeding pairs had an overall 39% probability of extinction over 80 years; populations of between 10-100 pairs averaged around 10% probability of extinction, and populations of
• 自然界中,每个基因在每一世代的突变 率一般为1/1000到1/10000的范围, 这对抵消小种群遗传漂变的影响是没有 什么作用的。为了维持杂合性水平,基 因突变率需达到1/100或更大。
• 问题:维持遗传变异性需多少个体? Franklin(1980)提出,50个个体可能 是维持遗传变异性必需的最小数量。
• 对海峡群岛鸟类的长期研究也支持这一 观点,即种群的存留需要大种群的保证, 只有哪些超过100对鸟的种群有大于 90%的机会存活80年 。 • 另一方面,小种群也并非完全没有希望, 许多仅有10对或更少繁殖种对的鸟类种 群,仍然明显存活了80年。
• 作为基本原则,一个濒危物种的理想保护计 划应在保护生境中尽可能大的区域内进行, 以保护尽可能多的个体。但是,执行时有一 定困难,计划者必须协调与有限资源之间的 冲突,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冲突。比如围绕 西点林枭(一种栖息在太平洋西北部原始森 林中的濒危物种)保护所产生的,是要“猫 头鹰”还是要“ 工作机会”的争论。
1. 2. 3. 4.
有效种群数量 用等位基因频率测定有效种群数量 遗传瓶颈 遗传变异性降低的后果
• 1. 有效种群数量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有效种群数量: 种群保持遗传变异需要的个体数。 • 50/500法则假定在一个由N个个体组成的种 群中所有个体的交配概率和生育后代的概率相 等。这难以在实际中应用。

物种保护Ⅰ

物种保护Ⅰ

2.8亿年前 三叠纪末期 2.8亿年前 22%科 53%属 80%种 22%科,53%属,80%种 许多早期爬行动物近亲, 许多早期爬行动物近亲, 大型两栖类以及植物被毁灭
6500万年前 白垩纪末期 6500万年前 16%科 47%属 76%种 16%科,47%属,76%种 恐龙,10万种以上植物灭绝 恐龙,10万种以上植物灭绝
3.67亿年前 泥盆纪后期 3.67亿年前 22%科 57%属 83%种 22%科,57%属,83%种 造礁动物, 造礁动物,多种鱼类和腕足 类等许多海洋生物绝灭
二叠纪末期 2.45亿年前 2.45亿年前 51%科 82%属 95%种 51%科,82%属,95%种 超过90%的海洋生物和许 超过90%的海洋生物和许 威胁物种的最初划分 1 2 3 4 5 6 灭绝 濒危 易危 稀有 未定 不详
(1)灭绝
大海雀
对过去的各个分布地点,以及其 他以知或可能的一些地点反复调 查之后,认为野外不再会存在的 那些物种.
渡渡 鸟
全球现有物种资源
已命名140 已命名140万种 140万种
昆虫 750000种 其他 400000种
目前虽然不是"濒危"或"易危",但有生存危险,而且种群在全世 界都很小的那些物种.
金花茶
世界上稀有的 珍贵植物. 珍贵植物.与 银杉,桫椤, 银杉,桫椤, 珙桐等珍贵 植物活化石" "植物活化石" 齐名, 齐名,是我国 八种国家一级 保护植物之一
落叶乔木.花奇色 美,是1000万年前 新生代第三纪留下 的孑遗植物,在第 四纪冰川时期,大 部分地区的珙桐相 继灭绝,只有在我 国南方的一些地区 幸存下来,成为了 植物界今天的"活 化石". 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 独有的珍惜名贵观赏植物,又是制作细木雕刻,名贵家具的优质木材,因 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

课件16:4.4 生物多样性保护

课件16:4.4 生物多样性保护

谢谢观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种 数量
物种 分布
约3/4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生活在热 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最为丰富。
物种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物 种 寿 命
物种平均寿命大约是500万年。
灭绝速度
自然状态下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
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物种灭绝的原因:早期的主要原因是狩猎和采集;现在主要为环境污 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学习目标:
1.理解物种灭绝的原因。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
何为物种多样性
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 然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估计有500万~5000万种,目前 数量日益减少。
[例1] 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 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
印度尼西亚多热带雨林,物种丰富; 多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加上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 人类过度捕杀,导致濒危物种数量较多。
思考:
根据图4.13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问题:
1.300年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怎样?
世界人口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2.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数量变化的趋势怎样?
世界物种灭绝数量呈上升趋势。
3.世界人口和物种灭绝数量变化有怎样的相关性?
随着世界人口增加,物种灭绝数量也增加。 (正相关)
4.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或推论?
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第四章物种多样性保护PPT课件

第四章物种多样性保护PPT课件

• CI 2005年确定了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 它们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3%,却栖息着地球75%的濒危物种。
• 涉及中国国土的:中国西南山区,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印度-缅
甸地区。
74
七、我国物种多样性现状
75
我国特有物种现状
76
中国物种多样性的特点:
•中国是地球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 之一 •属于全球12个“生物多样性特丰富国家”
对于容易杂交的生物类群就不适用
• 植物物种比动物物种更加难以用生 殖隔离标准来衡量
除了普遍的杂交现象之外植物界还普遍存 在无性繁殖、自交繁殖和多陪化现象。
30
三、其他物种概念
“物种难题”
究竟如何给物种下一个完善而实用的定义? 这是一个困扰全世界生物学家百年之久的 难题。
因此在“生物学物种”概念之外,还产生 了许多其他的物种概念。
14
受精前隔离机制 季节隔离:
(Seasonal isolation)
季节隔离在动物界和植物界都普遍存在。 例如,蟾蜍 繁殖季节差异,
植物花粉成熟期差异能导致物种间的隔离。
15
行为隔离: 行为隔离(behavior isolation )
行为隔离有时也叫做心理隔离,或者有性隔离。 这种类型的隔离仅限于动物界。

中国汉初,《尔雅》,鸟兽虫鱼
亚里士多德,恒温动物和冷血动物
17世纪末,英国植物学家约翰•雷,
“杂交不育”
林奈 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状遗传”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 1942年,Mayr,生物学种概念,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8
瑞典学者,近代生 物分类学奠基人
《自然系统》 《植物种志》

第四章种群和物种的保护(2)

第四章种群和物种的保护(2)

2. 种群抽样调查(population survey) 使用重复抽样估计一个群落或一定区域 内某一个物种的种群密度。 它适用于种 群数量很大或其分布很广的物种调查。 步骤: • 将某一地区划分为若干个样地单元 • 在每一个样地单元里计算个体数量 • 根据每个单元所计算的个体数量来估计 实际种群数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种群生存力分析主要研究小种群的随机 灭绝问题。研究对象是一些对生态系统、 遗传学以及政治经济等有重大意义的物 种,包括建群种和关键种(创造构建栖 息地和增加其他种的适合度)、旗舰种 (对人类有精神、美学和经济价值)和 稀有种或濒危种。
• 6.研究的基本原理: • 根据某一物种的自然史特征参数、导致 物种灭绝的外在和内在的因素参数以及 促使物种灭绝的随机干扰特征参数,建 立数学模型和模拟模型进行分析,用计 算机模拟种群真实动态。
• 利用1959-1970年的种群动态数据,模拟 美国黄石公园大灰熊种群的灭绝过程, 定义为95%概率存活100年,模拟结果显 示50-90个个体能满足最小生存种群需要; • 利用1975-1982年数据模拟美国黄石公园 大灰熊种群的灭绝过程,也定义为95% 概率存活100年,结果显示最小生存种群 需要125个个体。两者的结果不同,是因 为前者未考虑遗传随机性和灾害等因素。 模拟模型和分析模型相比,更真实可靠。
• 另一种划分方法是把灭绝分为确定性灭 绝和随机灭绝。 • 如历史上的冰河时期和栖息地损失。确 定性灭绝通常由不可避免的强制性的变 化引起,就是由无法改变的气候变化和 人类活动引起,它可导致许多物种灭绝; • 随机灭绝是正常的随机变化和干扰引起, 它一般不毁灭种群,但削弱种群,使种 群灭绝概率增加
• 3.目标:确定MVP(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 最小可存活种群,把灭绝减小到可接受的水平 。 • 一种是种群统计学概念,即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 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大小; • 另一种为遗传学概念,即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 遗传变异所需的最小种群大小。

动物的种群生态学与保护

动物的种群生态学与保护
03 生态系统恢复
努力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致谢
感谢所有支持
支持动物种群生态学与保 护研究的机构 感谢个人的奉献
参与研究
感谢参与动物生态学研究 的各方人员 他们的努力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书籍
提供相关书籍的 信息
网站资料
引用的在线资料
期刊文章
列出相关期刊文 章
感谢观看
THANKS
生态位的意义
维持生态平 衡
通过不同生态位 的动物相互作用, 维持生态系统的
平衡
生态系统稳 定
适当调节各种生 态位动物的数量, 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
生态修复
适当引入特定生 态位动物进行生 态修复,加速生
态系统的恢复
丰富生物多 样性
各种不同生态位 的动物共同构成 丰富多样的生物
群落
动物种群生态学与保护
03 生态行为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表现
种群数量动态
种群增长
随着环境变化,种群数量 逐渐增加的过程
种群减少
受到外界威胁或生态环境 破坏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 现象
种群波动
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不 断波动的情况
种群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多样性指个 体之间基因型的差异 程度。保持种群遗传 多样性有助于种群对 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提高种群的生存率和 繁殖率。
食物链平衡
维持生态系统平 衡
基因资源
保护种群遗传多 样性
生态旅游
推动可持续发展
生态服务
提供生态环境服 务
动物的濒危与保护
动物的濒危状态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广泛,从栖息 地破坏到气候变化,各种因素都对动物种群造成 了威胁。为了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们需要积极 采取措施保护濒危物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持续 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种群和物种的保护
第一节 小种群问题
• 一些需要了解的科学结论 • 没有一个种群能永远长存; •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物种灭绝速度比物种 自然灭绝速度快约1000倍,也远远超过 新物种能进化的速度; • 濒危物种是由一个或多个种群组成,保 护种群是保护物种的关键;
小种群比大种群更易遭致灭绝。
1. 2. 3. 4.
有效种群数量 用等位基因频率测定有效种群数量 遗传瓶颈 遗传变异性降低的后果
• 1. 有效种群数量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有效种群数量: 种群保持遗传变异需要的个体数。 • 50/500法则假定在一个由N个个体组成的种 群中所有个体的交配概率和生育后代的概率相 等。这难以在实际中应用。
• 由于诸如年龄、不健康、不育、营养不 良、个体小以及阻止某些动物寻找配偶 的社会结构等因素而不能产生后代,生 育个体有效种群数量 (Ne)常常明显地小 于实际种群数量。
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下,实际有效种群数量均比 预期值要小: • 不等性比 • 生殖量的差异 • 种群波动
a. 不等性比(unequal sex ratio)
不等数量生育雄体和雌体对Ne的影响方 程
• Ne=4NmNf / (Nm+Nf) • Nm和Nf分别表示种群中生育雄体和生育 雌体的数量 • 随着生育个体的性比差异的增大,有效 种群数量与生育个体数量的比值(Ne/N) 降低; • 单配体系中,对下一世代的遗传组合产 生巨大作用的仅仅是几个单性个体,而 并非所有个体的作用都相等。
c. 种群波动 (population fluctuations)
• 一些物种中, 世代之间的 种群数量变 化极为显著。 如加利福尼 亚的卡尔西 顿蝴蝶、一 年生植物和 两栖类。
• 结论: • 当种群数量波动、 无生殖个体数量 巨大以及不等性 比等因素综合起 作用时,有效种 群数量可能远远 低于一个正常年 份存在原个体的 数量。
• 对海峡群岛鸟类的长期研究也支持这一 观点,即种群的存留需要大种群的保证, 只有哪些超过100对鸟的种群有大于 90%的机会存活80年 。 • 另一方面,小种群也并非完全没有希望, 许多仅有10对或更少繁殖种对的鸟类种 群,仍然明显存活了80年。
• 作为基本原则,一个濒危物种的理想保护计 划应在保护生境中尽可能大的区域内进行, 以保护尽可能多的个体。但是,执行时有一 定困难,计划者必须协调与有限资源之间的 冲突,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冲突。比如围绕 西点林枭(一种栖息在太平洋西北部原始森 林中的濒危物种)保护所产生的,是要“猫 头鹰”还是要“ 工作机会”的争论。
• 在制定一个濒危物种的长期保护计划时,我 们不仅需要提供该物种在正常年份的需求, 还要求提供在特殊年份的需求。例如:在干 旱年份,动物为了获取它们生存所必需的水 源,会远离它们正常活动范围作长途迁徙, 需要更大保护区或在小保护区间建廊道。同 时,也要估计到一些自然灾害对种群存活的 影响,如地震、火灾、火山爆发、瘟疫和食 物短缺。为对某一特定物种的最小生存种群 作出精确的估计,必需对该地种群数量做详 细的统计研究和环境分析,这些研究可能花 费颇多,并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研究才能完 成。
• 自然界中,每个基因在每一世代的突变 率一般为1/1000到1/10000的范围, 这对抵消小种群遗传漂变的影响是没有 什么作用的。为了维持杂合性水平,基 因突变率需达到1/100或更大。
• 问题:维持遗传变异性需多少个体? Franklin(1980)提出,50个个体可能 是维持遗传变异性必需的最小数量。
• 2. 用等位基因频率测定有效种群数量 • 除了50/500法则等方法外,对所研究的 种群进行反复统计以测定其在一段时间 内的遗传变异性的丧失是另一种测定有 效种群数量的方法。 • 理论依据:因遗传漂变而导致的一段时 间内遗传变异性的丧失率与Ne有直接的 关系。
• 例子: • 采用一种可测算可变等位基因的技术对8 个数量较大的饲料果蝇种群进行研究,8 个种群在8到365个世代之间均维持约 5000个个体。尽管种群数量巨大,但 Ne值变动在185-253之间,仅占种群数 量的4%左右。表明仅仅维持巨大的种群 数量也不能阻止饲料果蝇种群中遗传变 异性的丧失。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节 生育,或将种群细分并允许一定数量的 个体迁移才能够更有效地维持遗传变异 性。
• 即种群可能由不等数量的雄体和雌体组成。 例如: • 动物配制的不同。如果一个种群是由20个 雄体和6只雌体组成的话,那么只有12个 个体有交配行为,其有效种群数量是12, 而不是26。
• 在另一些动物中,社会体系可能使许多 个体不能交配,即使这些个体都是有交 配的生理能力。 • 如: 大海豹体系中,优势雄体可能支配 一大群雌体,并且阻止其它雄体与这些 雌体交配; • 在非洲豺狗体系中,一大群豺狗中的所 有幼仔可能均属于优势雌体的。
• 当几个个体离开大种群而建立一个新种群时, 就 出 现 一 种 被 称 为 创 始 者 效 应 * (founder effect)的特殊瓶颈类型。
• 举例:在坦桑尼亚恩戈罗火山口处生活的狮子种 群曾由60到75只狮子组成,1962年剌蝇突然涌 入使狮子种群降低到9只雌狮和1只雄狮,仅两年 后有7只雄狮迁入此地。尽管该种群后来增加到 75至125只,但与邻近塞仑格提平原狮子种群相 比,火山口狮子种群表现出遗传变异性下降,精 子畸形水平高以及生殖率降低。
• 一、遗传变异性的丧失 • 二、统计变化 • 三 、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 • 四、 灭绝旋涡
一、 遗传变异性的丧失
• 遗传变异性(genetic variability)*: • 是指种群内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类型的基 因即等位基因。这对促使种群适应于不 断变化的环境很重要。 • 在某一种群内,这些等位基因在出现频 率上可能是变动的,从普遍到稀少。通 过随机突变,种群中会产生新的等位基 因。
3.遗传瓶颈(genetic bottlenecks)
• 概念*: • 由于环境或统计事故使一个种群中大部 分个体死亡而剩下几个个体,导致该种 群数量偶然地明显下降的现象。
• 机理: • 当一个种群的数量显 著降低时,种群中稀 有等位基因将会丧失, 如果拥有这些等位基 因的个体不能存活的 活,种群的等位基因 少且杂合性降低,那 么种群中所有个体的 整体健康状况也下降。
• b. 生殖量的差异 (variation in reproduction output) • 在许多生物中,个体之间产生后代的数量有很 大的差异,这种现象在植物中尤其明显。通常 生殖量的差异大时,有效种群数量比种群实际 数量要小。 • 如:一些个体可能只产生几粒种子,而另一些 个体则产生数千粒种子。许多一年生植物种群 是由大量产生1粒或几粒种子的小植物和几个产 生数千粒种子的巨大个体组成,这(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MVP)数量*: 种群免遭灭绝而必须维持的最低个体数量。 • 最小动态区(minimum dynamics area, MDA): 维持MVP所必需的最适生境的量。 MDA可由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家域大小来估 计
举例:对美国西南部荒漠上 的120头加拿大盘羊种群 持续生存力进行的连续 70年研究显示,少于50 个个体的种群在50年内 全部灭绝,而所有大于 100个个体的种群在同一 时期内均能持续生存。 (a、b为不同学者的分析 结果)
Extinction rates of bird species on the Channel Islands. Populations with less than 10 breeding pairs had an overall 39% probability of extinction over 80 years; populations of between 10-100 pairs averaged around 10% probability of extinction, and populations of
• 一个折中的方法是了解保证一个物种存 活所必需的个体数量,并确定该数量个 体和需要的生存空间。所需要的个体数 量称为“最小生存种群”, 最小生存种 群是任何生境中的任一物种的隔离种群, 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 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都有99%的 可能性存活1000年,换言之,最小生存 种群是在可预见的将来,具有很高的生 存机会的 最小种群。存活概率也可调整 为95%,时间也可调整为100年或500 年。
• 根据动物饲养员的实际经验:每个世代 丧失2%-3%的遗传变异性也能维持动物 家系而得出。 • 同时,利用Wright方程计算也可以得 出,在50个个体的种群里每个世代只有 1%的遗传变异性丧失。
• 然而,把依据家养动物的工作经验用于 广泛的野生物种则是不准确的。 • 因此,Franklin(1980)提出,在 500个个体的种群里,通过突变产生新 的遗传变异性的速度可以抵消因小种群 数量而丧失的遗传变异性的速度。这个 取值范围已被称为50/500法则:孤立种 群至少需要50个个体,更好则需要500 个个体才能维持其遗传变异性。
• 遗传变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使种群 可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具有某些等位基 因或等位基因组的个体,恰好具有在新 环境下生存和繁殖后代的特性。
• 遗传漂变 (genetic drift):在小种 群里,等位基因 的频率从一个世 代到下一个世代 仅仅由于机率也 会发生变化。 在 小种群中当一个 等位基因的频率 很低时,那么它 在各世代中丧失 的可能性非常大。 举例:
• 根据这个方程,一个有50个个体的种群 每个世代由于稀有等位基因的丧失其杂 合性将降低1%(1/100); • 而数量为25个个体的种群每个世代其杂 合性将降低2%(1/50或2/100)。 这个方程说明,孤立的小种群遗传变异性 的丧失非常大。种群越大,减少率越低
• 种群之间个体的 迁移和基因经常 性的突变有助于 增加种群内遗传 变异性,并抵消 遗传漂变的效应。 • 基因流是防止遗 传变异性丧失的 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