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师招聘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整理自用完美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概述

一、教育的概述

1.“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2.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我国“教育”和“教育学”词语都是在20世纪初借鉴日本而来。

4. 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将教育定义划分为:

(1)描述性定义:使用说明

(2)纲领性定义:定义界定

(3)规定性定义:作者创作

5.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育是老一代向新一代传递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参与生活和从

事为保证社会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劳动”。

6. 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学校构成的基本要素: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

德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2)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对象

(3)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手段

三、教育的主要功能

1.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自身内部)

社会发展功能(社会对人的影响)

2.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积极促进)

反向功能(消极阻碍——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

3.作用的呈现形式显性功能(预期意料之中)

隐性功能(非预期)

按照呈现方式,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二者区别的标志在于显性课程具有计划性。

隐性课程

四、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永恒性(有人就有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时期,教育不同)

③继承性(不同时期,教育相同或相似,后对前的继承和发展)

a.对政治经济反作用

④相对独立性 b.超前

c.滞后于社会发展)

⑤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⑥民族性

⑦阶级性

3.关于教育本质的若干观点:

(1)上层建筑说

(2)生产力说

(3)双重属性说、

(4)综合属性说(多重属性说)

(5)个体社会化以及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第二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最早的,但不正式(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

(1)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以及美国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

(2)特点:“本能”、“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种族需要”

(3)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的起源的学说。

(4)否认教育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

(1)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

(2)特点:教育起源于一种无意识模仿。

(3)否认教育社会性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代表人物:苏联的麦丁斯基、凯洛夫

(2)特点:教育起源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的产生为前提的。

(3)承认了教育社会性

(4)对教育社会性做了极端片面狭隘的理解

二、教育的发展

5.原始社会的教育:①非独立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②自发性、③全民性、④广泛性、⑤广泛性、⑥无等级性和阶级性)

⑦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6.古代社会教育:(1)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

(2)①阶级性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基本特征:(3)阶级性、专制性、刻板性、道统性、象征性

三、中国古代教育

7.学校的萌芽

五帝时期:“成均”和“痒”是具有萌芽性质的学校。

夏代:“序”和“校”

商代:“大学”、“小学”、“痒”、“序”瞽宗是商代大学名称,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

8.西周的教育

(1)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体系,其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官师合一”说明教育具有阶级性。

(2)官学分为国学(中央官学)和乡学(地方官学)。为天子所设的大学被称为“辟雍”,为诸侯所设的大学被称为“泮宫”。

辟雍(为天子所设)

大学

中央官学——国学泮宫(为诸侯所设)

“学在官府”小学

(官学)地方官学——乡学

9.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

(1)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2)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①“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本的伦理道德(代表道德教育)

②“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

③“射”指射箭的技术

④“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

⑤“书”文字

⑥“数”算法

10.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1)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出现百家争鸣的景象,以儒、墨两家的影响最大,成为当时的显学。

(2)齐国的稷下学宫是养士背影下的一个缩影,其特点是学术自由。

11.两汉时期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太学,这成为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

(2)东汉灵帝时期,设立鸿都门学,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研究文学艺术的学校。

(3)汉代的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其发展始于景帝末年、武帝初年“文翁兴学”。

12.魏晋南北朝时期

(1)西晋时期建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

(2)北魏献文帝时期,建立郡国学校制度,这被认为是我国学校制度的开始。

(3)南朝宋文帝下令设四馆,即儒学馆、玄学馆、文学馆和史学馆。

13.汉代的选士制度是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选士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隋唐后的选士制度为科举制。

14.隋唐时期

(1)隋唐采取重振儒术,三教并重(儒、道、佛)的文教政策。

(2)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3)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15.宋、元、明、清时期

(1)四书具体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曾子子思孔子学生孟子宋代以后科举制考试内容,标准依据“四书五经”(2)五经具体指:《诗》、《书》、《礼》、《易》、《春秋》

(3)六经具体指:《诗》、《书》、《礼》、《易》、《春秋》、《乐》

(4)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其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

四、外国古代教育

16.古印度教育婆罗门教育

(1)古印度教育先后存在佛教教育

(2)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教学内容是《吠陀经》,僧侣是唯一的教师,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有资格接受教育,这是由当时的种姓制度决定的,这体现了教育的等级性(阶级性)。

种姓制度:①婆罗门:僧侣,处在社会最高层

②刹帝利:武士,军事贵族,统治者

③吠舍: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

④首陀罗:奴隶或处于奴隶地位的穷人,当地土著

17.古埃及教育

(1)古埃及学校类型:①宫廷学校

②僧侣学校(寺庙学校,着重进行科学技术教育,传授最高深学问的地方。)

③职官学校(训练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年限12年)

④文士学校(书吏学校,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学校)

(2)古埃及教育的显著特征在于“以僧为师”和“以吏为师”。

18.古希腊、罗马教育

(1)欧洲奴隶社会两种雅典教育(注重身心和谐发展,培养政治家和商人)

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培养军人)

19.中世纪时期的西欧教育

(1)西欧形成了两种教会教育

著名的教育体系骑士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