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教案设计:第6章生物的进化 6.2自然选择与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dacdb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a.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3)在知识处理上,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基因工程的原理,了解其主要步骤,对课本知识并未做过多拓展。
4)在教学方法上本节课充分显示了多媒体手段教学的优越性,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使学生有了直观认识,突破了重点、难点。
特别是对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的认识,学生能亲眼见到,再结合教材图片使学生对这个知识能更轻松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纯粹的记忆。
作业设计【课前自学】任务1: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任务2:阅读教材,回答基因工程操作方法相关问题:【课堂探讨】1.在基因工程中,可依据受体细胞的类型及其生理特性来选择合适的载体,既能高效地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又能方便地进行检测。
已知有以下几类含有不同标记基因的质粒,不可作为侵入大肠杆菌的载体的是(已知青霉素可杀死细菌,四环素不能杀死大肠杆菌) ( )解析:选B。
A质粒携带的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大肠杆菌,可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如果大肠杆菌不死亡,说明这些大肠杆菌已含有了A质粒上的标记基因表达出的性状,进一步说明目的基因已被携带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
B质粒作载体导入大肠杆菌,无论大肠杆菌含有抗四环素基因与否,都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所以不能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大肠杆菌。
C和D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均可明显指示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
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应用,正确的是( )A.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B.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能够获得一些重要的医药产品,如人的血清白蛋白,这是因为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了动物的乳腺细胞中C.应用DNA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是否完全表达D.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的结构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与常规育种、转基因技术等相结合,应用于植物生产的多个领域。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6章生物的进化 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6章生物的进化 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a8cec3f11711cc7930b71665.png)
第6章生物的进化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案
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理解协同进化的概念,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通过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存在的争论和疑点,认同科学理论是在不断发展的,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举例说明什么是协同进化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3、概述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认同其在现有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主流和核心地位
教学实际思路
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达尔文根据兰花的花距预测存在为其传粉的蛾的故事,引入新课,体验科学界的科学探究过程,再根据分析不同的生物协同进化的实例,总结不同生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分析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变化,总结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通过观察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完成思考与讨论,然后对生物进化理论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第6章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协同进化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0d1cf6cc7931b764ce155e.png)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第3章中有关DNA的结构、基因的本质 ,第4章中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 ,是学习本节的根底。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生物选修二第六章第二节内容。
教材结合实例介绍了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药物研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最后将重点放在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平安性的讨论上。
教材安排了一那么“资料分析〞 ,分左右两栏列举了两种对立的观点 ,并在每种观点下都提供了局部资料 ,为学生展开讨论设置了具体环境。
由于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生物工程 ,在高中阶段不可能直接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操作 ,所以教师应在备课时作充分准备 ,如准备相关的课件通过电脑动画来表现这一动态过程。
本节课以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为主线 ,穿插基因工具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通过启发式的提问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不少培养生物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方法都局限于同一物种进行的操作。
能否跨越物种的界限呢?通过“问题探讨〞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入基因工程的概念。
学生之前在必修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主要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基因的概念和功能、基因重组 ,对于理解基因工程中的“剪切连接〞有一个物质根底。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医药生产等方面的作用。
〔2〕简述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开展前景。
能力目标通过对书中以及ppt课件中的插图、图片的观察 ,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培养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基因工程的开展 ,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 ,开阔学生的思路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造福社会的决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基因工程的概念;〔2〕基因工程工具的特点和功能;〔3〕基因工程的根本操作步骤。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6章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学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6章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95aa9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3.png)
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1.生命观念:运用结构与功能观阐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特征。
2.科学思维:通过相关证据概括与归纳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3.社会责任:基于生物学事实,宣传无神论的观点。
知识导图学霸记忆1.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3.化石证据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4.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证据支持了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5.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
基础知识·双基夯实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2.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概念: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__遗体、遗物__或__生活痕迹__等,__化石__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2)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
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结构越__简单__、越__低等__,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结构越__复杂__、越__高等__。
(3)事实证据①赫氏近鸟龙化石——鸟类起源于恐龙。
②古人类化石——人猿共祖说。
(4)得出结论:①证实了生物是由__原始的共同祖先__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②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__由水生到陆生__的进化顺序。
3.比较解剖学证据(1)概念: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__形态和结构__,并与生物进化相联系的科学。
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证据。
(2)事实证据:①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人的上肢都是__同源器官__。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0931629910ef12d2af9e7ec.png)
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的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理解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概述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核心内容
3、阐述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局限性
4、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点的影响
教学实际思路
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枯叶蝶和翅色艳丽的蝴蝶进行对比,引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并举例说明,让同学们了解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教师利用课件讲解拉马克学说的内容,并讨论它的正确性,和反驳他观点的实例,并引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讲解他的观点和阐述它的局限性,最后讨论生物进化对人们思想的观念的影响,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第6章
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教案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4e3e5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b.png)
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教学目标】1、基于化石的直接证据,认同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运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间接证据,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举例说明当今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教学重难点】1、如何通过化石研究生物的进化。
2、生物共同由来学说的证据;【教学过程】【问题探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1)共同由来学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一、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直接证据)1、概念: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2、作用: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例如:从动物的牙齿化石推测它们的饮食情况;从动物的骨骼化石推测其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从植物化石推测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
3、分布: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
4、共同由来学说的化石证据(1)不同地层形成的年代不同;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首次出现的生物越低等,生物的特征越简单;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首次出现的生物越高等,生物的特征越复杂。
(2)赫氏近鸟龙化石显示其身体骨架与恐龙非常接近,其骨架周围有清晰的羽毛印痕,具有鸟类的特征,但其后肢发达,善跑不善飞,属于恐龙和鸟类的过渡类型,这说明鸟类很可能由恐龙进化而来。
(3)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其上肢骨的结构与黑猩猩的相似,适于攀缘,下肢骨和现代人接近,适于直立行走,说明人类和黑猩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4)基于化石研究生物进化的结论: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二、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1、比较解剖学证据(1)概念:比较不同物种之间身体构造的学科。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教案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fb14c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62.png)
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教学目标】1、理解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的内涵,阐明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结合教材阐明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阐述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4、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变异、选择和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性。
表型随个体死亡而消失,决定表型的基因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所以研究生物的进化,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
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1、种群(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2)特点: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注意: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
(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以一对等位基因(A 、a)和其组成的基因型(AA 、Aa 、aa)为例 ①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总数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100%A =2AA +Aa2(AA +Aa +aa )×100%a =Aa +2aa2(AA +Aa +aa )×100%A 、a 为基因,AA 、Aa 、aa 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
②常染色体上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A =AA +1/2Aa ;a =aa +1/2Aa 。
③X 染色体上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基因在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计算时只计算X 染色体上的基因数,不考虑Y 染色体。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6章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3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6章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3](https://img.taocdn.com/s3/m/d3efa644561252d380eb6e31.png)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2节基因工程的应用[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由于本课时的内容是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属于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问题,所以教材中的大量内容是基因工程发展近几年的成果,相对其他章节来讲该内容比较新颖和超前,而且该内容是一个动态的知识体系,其内容不断地更新、发展和变化。
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手段,必然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不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因此本课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尝试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信息化教学。
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充分的准备。
XW8hDX5oAn1.教师准备: <1)教师设计并参与制作计算机教学课件,在校园网上制作网页,查找大量资料,完善网页内容,建立内容丰富的“基因工程知识资源库”。
<2)熟练计算机系统、课件等的操作,为教学做好准备。
2.学生准备:<1)学生预习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宏观的了解。
<2)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看书、看报及看电视,收集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的资料或信息,也可以走访有关的专家学者了解该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专家学者做有关基因工程知识的讲座。
<3)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本课进行做准备。
二、情境创设:<1)教师活动:辅导学生操作计算机进入校园网并找到相关的网页,浏览本节课的有关内容。
<2)学生活动:进入相关的网页,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浏览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进入学习情境。
三、师生互动XW8hDX5oAn1.确定课题: <1)教师活动:教师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研究的子课题:在医药卫生方面,基因工程有哪些应用和前景?在农吐业和食品工业方面,基因工程有哪些应用和前景?在环境保护方面,基因工程有哪些应用和前景?你想像中未来的基因工程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2)学生活动:学生按照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兴趣爱好在教师时协调下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确定一个子课题作为本组研究和讨论的中心内容,并且各小组研究的子课题内容不能重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案(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8cd284f131b765ce0408144e.png)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本节是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内容的补充,是既贴近实际又远离生活的微观内容,但转基因技术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高考热点考点。
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前沿科技,也能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为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本课学习的基因工程操作的原理及教材概括的基本步骤,都可以在必修1和必修2中找到理论基础。
但它毕竟是在分子水平的操作,操作过程细微,抽象,实验现象看不见也摸不着,只凭教师讲述是很枯燥的,学生也难以理解。
同时教学内容的呈现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展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不同观点,进行关注、思考和交流。
二、学情分析虽然经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基因工程一节对学生来说难点较多,如果处理不好,会变成简单的死记硬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模型建构活动及采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化教学,加上我所执教班是尖子班,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能够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究。
本节课推行“问题—探究—发展”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便于每位同学都能在课堂上完成探究。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重点指引和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升华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从而真正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图片,能够简述基因工程的概念;2.通过教师讲解、图文阅读,能够辨别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工具;3.通过自主建模、小组讨论,能够概述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4.通过观看图片、师生互动,能够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工具和操作步骤;基因工程的应用);(2)基本技能(通过引导学生网上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基本思想(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提高表达能力和分享实验成果的意识,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基因工程的学习,培养积极探索新知和科学创新的精神,树立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设计精品教育.doc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设计精品教育.doc](https://img.taocdn.com/s3/m/6d7a5e0b77232f60ddcca16b.png)
6-2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是整本书的一个重点内容。
而该章的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又是该章节的重中之重,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难点多,内容杂,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从遗传与变异角度理解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2. 课程标准要求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能力目标】进行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情感目标】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教学难点: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教学策略或方法:从对杂交育种及诱变育种的特点总结入手,结合“问题探讨”,引入基因工程的概念,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大致过程上。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来讲述,并安排学生制作模型来模拟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切身体会基因工程“剪、拼、接、转”的主要过程。
本节课的侧重点是基因工程的原理,因此在教学深度上定位于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过程和方法,不必引入过多的专业术语和详细的操作技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基因工程所用到的“工具”和基因工程的大致过程。
教学方法为讲述法、讨论法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新课导入学习新知知识小结实战演习教学程序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包括时第 1 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第6章 章末整合提升
![2019_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第6章 章末整合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42b05e3c33687e21ae45a97e.png)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章末整合提升内容索引知识系统构建规律方法整合热点考题集训知识系统构建诱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规律方法整合整合一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育种方法处理方法原理特点实例杂交育种通过杂交使亲本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基因重组①使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中;②育种年限长大麦矮秆抗病新品种的培育诱变育种物理(射线照射、激光处理)或化学(秋水仙素、硫酸二乙酯)方法处理动、植物和微生物基因突变①加快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②有利变异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变异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获得纯合优良品种;②技术复杂,多限于植物大麦矮秆抗病新品种的培育多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染色体变异①植株茎秆粗壮,果实、种子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②发育延迟、结实率低无子西瓜、含糖量高的甜菜基因工程育种将一种生物的特定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细胞内基因重组①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②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技术难度大抗虫棉解析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为基因重组,单倍体、多倍体育种的原理为染色体变异,诱变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
例1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下面对这五种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涉及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B.都不可能产生定向的可遗传变异C.都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操作D.都不能通过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新性状答案解析整合二育种方法的选择1.据不同育种目标选择不同育种方案育种目标育种方案集中双亲优良性状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耗时较长,但简便易行)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基因工程及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期望获得理想性状)使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多倍体育种2.育种技术中的“四最”和“一明显”(1)最简便的育种技术——杂交育种(但耗时较长)。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配套课件:第6章 本章整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配套课件:第6章 本章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b2b1a118af45b307e9719716.p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综上所述,所需的表现型在 代开始出现,到 代 才能予以肯定。
解析:纯合无芒抗病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说明育种公司本来就 有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纯合品种。因此,将这两个品种进行杂 交,得到F1,让F1植株自交,得到F2。用特定病原体感染的方法,可以 得到抗病的植株;直接观察性状,可以得到无芒水稻。F2植株中,将 易感病和有芒的植株淘汰后,剩下的无芒抗病植株中基因型为 aaBB、aaBb的个体分别占1/3、2/3。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所结的 种子,单独种植后形成的株系不会出现性状分离。通过上述分析可 知,无芒抗病植株在子二代出现,但到子三代才能确定。
本章整合
专题 生物育种方案的选取 1.几种常见生物育种方式的比较
2.根据不同需求选取育种方案 (1)育种的目的: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 生活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从基因组成上看,目标品种可能是纯合子,可防止后代发生性状分 离,便于制种和推广;也有可能是杂合子,即利用杂种优势的原理,如 杂交水稻的培育、玉米的制种等。
(2)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 ①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的方法,只要出现 该性状即可。
②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则最简便的方 法是自交。
③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则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④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类如马铃薯、红薯等,则只要出现所需 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⑤若要培育原来没有的性状,则可用诱变育种。 ⑥若要提高品种产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用多倍体育种。
(1)为了获得新品种,育种公司应该选择基因型为 的亲本杂交, 得到F1。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六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六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1771addd88d0d232d46a30.png)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六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含答案)一、杂交育种1.过程(以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为例)2.概念、原理和应用(1)概念理解:⎭⎪⎬⎪⎫优良性状1:甲植株优良性状2:乙植株优良性状3:丙植株⋮ ⋮优良性状n :n 植株――→交配优良性状集中――→经选择和培育新品种(2)原理:基因重组。
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杂交育种一般从F 2开始筛选,因为从F 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3.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4.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
5.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6.人工诱变只是提高了突变率,不能决定突变方向。
7.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培育的。
(3)二、诱变育种 1.概念⎩⎨⎧处理方法⎩⎪⎨⎪⎧ 物理因素:X 射线、紫外线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等原理:基因突变 2.优点⎩⎪⎨⎪⎧ 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3.应用⎩⎪⎨⎪⎧ 农作物:培育成了“黑农五号”等大豆品种微生物:青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选择育种出现的新性状的种类较少,周期很长,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2)杂交育种不会产生新品种,因为此过程中没有新基因产生(×)(3)杂交育种的方法只适用于植物,不适用于动物(×)(4)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不适用于细菌等原核生物(×)2.诱变育种可以改良某种性状,这是因为( )①后代性状较快稳定②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③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突变成其等位基因④有利突变体数目多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解析:选B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人工诱变会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基因突变后会产生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3.甲地区的油菜,子大抗性差;乙地区的油菜,子小抗性强。
要提高两地的油菜品种质量,通常采用的繁殖技术是( )A .杂交育种B .诱变育种C .多倍体育种D .单倍体育种解析:选A 由于甲、乙两地的油菜分别具有不同的优良性状,所以要通过杂交育种将位于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体上。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配套课件:第6章 本章整合 .pptx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配套课件:第6章 本章整合 .pptx](https://img.taocdn.com/s3/m/3993bcdb1a37f111f0855b64.png)
-9-
(1)为了获得新品种,育种公司应该选择基因型为 的亲本杂交,
得到F1。
(2)将F1植株进行
,得到F2。
(3)在F2植株开花前,采用
的方法,淘汰其中的
易感病植株。在F2植株结出种子后,再淘汰有芒植株。然后单株收
获
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
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理论上,在所有的株系
基因 工 基因 程育 重组 种
常用方法
花药离体培 养后,再用秋 水仙素处理 将一种生物 的特定基因 转移到另一 种生物细胞 中
优点 明显缩短 育种年限
能定向改 造生物的 遗传性状
缺点 技术复杂, 需要与杂交 育种配合
有可能引发 生态危机
代表实例 “京花 1 号”小麦
转基因 抗虫棉
-4-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5-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应用
(2)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 ①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的方法,只要出现 该性状即可。 ②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则最简便的方 法是自交。 ③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则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④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类如马铃薯、红薯等,则只要出现所需 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⑤若要培育原来没有的性状,则可用诱变育种。 ⑥若要提高品种产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用多倍体育种。
有利变异 少,需大量 处理实验材 料
高产青 霉素菌 株
多倍 体育 种
染色体 变异
秋水仙素处 理萌发的种 子或幼苗
操作简 单,且能 在较短时 间内获得 所需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生物的进化
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教案
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的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理解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概述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核心内容
3、阐述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局限性
4、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点的影响
教学实际思路
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枯叶蝶和翅色艳丽的蝴蝶进行对比,引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并举例说明,让同学们了解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教师利用课件讲解拉马克学说的内容,并讨论它的正确性,和反驳他观点的实例,并引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讲解他的观点和阐述它的局限性,最后讨论生物进化对人们思想的观念的影响,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第6章
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